温家车马过了平昌门,不多时便到了知府府邸,停在府邸青铜大兽首衔环广亮大门前,陈清善陈知府早早迎了出来,陈清善与温世珩是显武五年同时入国子监学的同窗,后又一起考上丙酉科进士,陈清善更是殿试二甲第一名。【小说文学网】
迎客的婢子、老妈妈上前将林氏、温荣、温茹扶下,而陈大夫人与陈家二位娘子亦亲自来迎。
陈大娘和陈二娘见着温荣和温茹,很是热情,陈月娘十三四的年纪,妃红半袖襦裙,百合髻上簪着数朵水红忍冬花,陈歆娘同温荣一般年纪,翡翠短襦束腰裙,单螺髻上簪了三支绿玉笄,虽是家常打扮但看着舒心大方。
陈知府同阿爷、轩郎去了前厅,陈夫人携女眷到后院说话歇息……
前世温家一行亦是有到洛阳知府歇脚,只是温荣迷迷糊糊,对如何来的知府府邸,后又是如何离开的,几无印象。
知府府邸虽不若江南大户园子那般以山水见长,没有重檐迭楼曲院回廊,但是怪石古松也别有一番情趣。
四个小娘子在一起吃着茶果子说些各自地方有趣的事儿,很快便热络起来,而林氏同陈夫人本就是京中旧识,也在说着体己话。
林氏向陈夫人说了温荣裙衫的事,陈夫人立即差人请了成衣匠到家来,为荣娘量了尺寸。林氏交代成衣匠若是有合身、时下又流行的成品使人送过来看看,若是没有,就烦劳加急赶制则个。
“荣娘定是听闻盛京美景和郎君甚多,所以连衫裙都来不及收拾,就匆匆忙忙上路了。”月娘知晓荣娘要临时赶制衫裙时,戏笑了荣娘一句。
“叫你浑说笑我,看我不扯你嘴巴子。”温荣作势起身就向月娘扑来,逗的月娘是赶忙躲到陈夫人身后,却是呵呵直笑个不停。
温荣入京没有事先准备好衫裙,说出去是件不体面的事,更有可能招来嘲讽或被看低了去,可陈夫人和两位娘子并未因此冷嘲热讽,或是暗暗藏了什么心思,只是玩笑了几句。
温家三房在陈家这二日,长幼相处都极是愉快,不管陈知府和陈夫人对温家三房是真心相待,还是看在了黎国公府面上,但至少现在没有算计之意,而月娘和歆娘亦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不会和人绕弯子的直性子,这点温荣很是喜欢。
有了陈知府家的交代,制衣匠不敢怠慢,连夜赶出了温荣进府的衫裙,月白色缦纱暗花广袖长衫、桃红璎珞束胸落地长裙、影金锦缎面玉底绣鞋,均是盛京最时兴的款式,林氏见温荣穿上了袅娜纤巧,肌骨莹玉,这才放下心来。
虽与陈府相处甚欢,但入京一事亦不能耽搁。两家的小娘子已然混熟,要分开了很是难过,温荣毕竟是活过一世的人,心下虽不舍,但情绪不至于太过,温荣看着泫然欲泣的陈家娘子和茹娘三人,柔声安慰她们。
“盛京和洛阳是近的,待我们至盛京安顿后,就封了书信来,过数月京中便是赏菊江会,月娘和歆娘若是得空,一道去盛京可好。”荣娘一左一右握着二人的手,很是诚恳地说道。
温荣前世并无交好的贵家娘子,在她印象中盛京那些贵家娘子,多是些骄纵任性自以为是的。
呵呵,不过前世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温荣心下自嘲了一句。
大家又说了些话,温荣等人便上了马车离开,温荣撩起帷幔,月娘和歆娘还在遥遥同自己招手……
从洛阳到盛京需两日车程,温荣无事便陪着茹娘玩翻绳,或是琢磨琢磨九连环和鲁班锁。
“陈大郎过了年便满十四岁,陈家打算将他送入京去国子监上学。”林氏和温荣说着闲话,手上缠绕着红粉两色玉线,细巧地来回穿着,编那吉祥如意的祥云结。
“待在盛京安顿后,轩郎亦是要去国子监上学的么,刚好同陈大郎有个伴了。”出了陪都明承门,温荣还能听到阿爷同轩郎在夸陈家父子,说陈大郎眉眼自明,谈吐间不卑不亢,是能成大气候的,只可惜了陈大郎并非陈家嫡出之子……
温荣倒是不认为可惜,自古以来,嫡出庶出之分困了多少人心思,灭了多少人志气,可纵是名门望族,长房嫡出之子承了家业,挥霍无度,不思进取,也荣不过三代的,反倒是庶出的别自轻自贱了去,奋发图强,得了功名,照样光宗耀祖。温荣心下这样想,嘴上是不说的,有些事儿听听便罢了,荣华总归是靠自己谋得,旁人那需多言。
林氏听了温荣说的,蔷薇花般明艳一笑,“你阿爷都说了,此次入京,是要让轩郎入那弘文馆的。”言语中很是欢喜和得意。
温荣颦着眉,轩郎果然还是要入那弘文馆么。弘文馆是大明宫西侧的下设学府,只有那皇亲、一品大员的子弟方可入学,外人看来都是极富贵和权势的聚集地。
高祖设置初时,确实是‘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可几代后,弘文馆内中的腐朽却不能与外人道了。
轩郎本就性子恬淡随和,十多年杭州郡淳朴生活,更让轩郎对人没防备,容易被人说教影响了去。弘文馆中皆为贵族嫡出子,多是直接袭爵更不乏世袭罔替的贵家郎君,如此一来,又有几个是真心上学,真心来学那论世经纶的。那些皇子虽有同在弘文馆中上学,但圣人亦是为他们安设了教导师傅,只知玩乐的贵家郎君哪里能去比的。
如此在弘文馆学了四年,轩郎只是被那些个郎君拉到歌舞坊吃酒,请些教坊歌伎到府中弹奏琵琶箜篌,虽说盛京风气皆是如此,可读书年岁就被白白耽搁,轩郎连着两年殿试都未上榜……若不是如此,温荣前世亦不会想将轩郎过到那长房去,平白惹了那么多不高兴。
而国子监的学风温荣是知道的,这两年的国子监招纳了许多有志之士,比如于如晦、孔世南、杜德明……数年后皆是被引入殿中,听朝、讲论、议文之人,备受圣人器重。
既已知如此,可得打消了阿爷阿娘送轩郎去弘文馆的念头……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迎客的婢子、老妈妈上前将林氏、温荣、温茹扶下,而陈大夫人与陈家二位娘子亦亲自来迎。
陈大娘和陈二娘见着温荣和温茹,很是热情,陈月娘十三四的年纪,妃红半袖襦裙,百合髻上簪着数朵水红忍冬花,陈歆娘同温荣一般年纪,翡翠短襦束腰裙,单螺髻上簪了三支绿玉笄,虽是家常打扮但看着舒心大方。
陈知府同阿爷、轩郎去了前厅,陈夫人携女眷到后院说话歇息……
前世温家一行亦是有到洛阳知府歇脚,只是温荣迷迷糊糊,对如何来的知府府邸,后又是如何离开的,几无印象。
知府府邸虽不若江南大户园子那般以山水见长,没有重檐迭楼曲院回廊,但是怪石古松也别有一番情趣。
四个小娘子在一起吃着茶果子说些各自地方有趣的事儿,很快便热络起来,而林氏同陈夫人本就是京中旧识,也在说着体己话。
林氏向陈夫人说了温荣裙衫的事,陈夫人立即差人请了成衣匠到家来,为荣娘量了尺寸。林氏交代成衣匠若是有合身、时下又流行的成品使人送过来看看,若是没有,就烦劳加急赶制则个。
“荣娘定是听闻盛京美景和郎君甚多,所以连衫裙都来不及收拾,就匆匆忙忙上路了。”月娘知晓荣娘要临时赶制衫裙时,戏笑了荣娘一句。
“叫你浑说笑我,看我不扯你嘴巴子。”温荣作势起身就向月娘扑来,逗的月娘是赶忙躲到陈夫人身后,却是呵呵直笑个不停。
温荣入京没有事先准备好衫裙,说出去是件不体面的事,更有可能招来嘲讽或被看低了去,可陈夫人和两位娘子并未因此冷嘲热讽,或是暗暗藏了什么心思,只是玩笑了几句。
温家三房在陈家这二日,长幼相处都极是愉快,不管陈知府和陈夫人对温家三房是真心相待,还是看在了黎国公府面上,但至少现在没有算计之意,而月娘和歆娘亦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不会和人绕弯子的直性子,这点温荣很是喜欢。
有了陈知府家的交代,制衣匠不敢怠慢,连夜赶出了温荣进府的衫裙,月白色缦纱暗花广袖长衫、桃红璎珞束胸落地长裙、影金锦缎面玉底绣鞋,均是盛京最时兴的款式,林氏见温荣穿上了袅娜纤巧,肌骨莹玉,这才放下心来。
虽与陈府相处甚欢,但入京一事亦不能耽搁。两家的小娘子已然混熟,要分开了很是难过,温荣毕竟是活过一世的人,心下虽不舍,但情绪不至于太过,温荣看着泫然欲泣的陈家娘子和茹娘三人,柔声安慰她们。
“盛京和洛阳是近的,待我们至盛京安顿后,就封了书信来,过数月京中便是赏菊江会,月娘和歆娘若是得空,一道去盛京可好。”荣娘一左一右握着二人的手,很是诚恳地说道。
温荣前世并无交好的贵家娘子,在她印象中盛京那些贵家娘子,多是些骄纵任性自以为是的。
呵呵,不过前世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温荣心下自嘲了一句。
大家又说了些话,温荣等人便上了马车离开,温荣撩起帷幔,月娘和歆娘还在遥遥同自己招手……
从洛阳到盛京需两日车程,温荣无事便陪着茹娘玩翻绳,或是琢磨琢磨九连环和鲁班锁。
“陈大郎过了年便满十四岁,陈家打算将他送入京去国子监上学。”林氏和温荣说着闲话,手上缠绕着红粉两色玉线,细巧地来回穿着,编那吉祥如意的祥云结。
“待在盛京安顿后,轩郎亦是要去国子监上学的么,刚好同陈大郎有个伴了。”出了陪都明承门,温荣还能听到阿爷同轩郎在夸陈家父子,说陈大郎眉眼自明,谈吐间不卑不亢,是能成大气候的,只可惜了陈大郎并非陈家嫡出之子……
温荣倒是不认为可惜,自古以来,嫡出庶出之分困了多少人心思,灭了多少人志气,可纵是名门望族,长房嫡出之子承了家业,挥霍无度,不思进取,也荣不过三代的,反倒是庶出的别自轻自贱了去,奋发图强,得了功名,照样光宗耀祖。温荣心下这样想,嘴上是不说的,有些事儿听听便罢了,荣华总归是靠自己谋得,旁人那需多言。
林氏听了温荣说的,蔷薇花般明艳一笑,“你阿爷都说了,此次入京,是要让轩郎入那弘文馆的。”言语中很是欢喜和得意。
温荣颦着眉,轩郎果然还是要入那弘文馆么。弘文馆是大明宫西侧的下设学府,只有那皇亲、一品大员的子弟方可入学,外人看来都是极富贵和权势的聚集地。
高祖设置初时,确实是‘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可几代后,弘文馆内中的腐朽却不能与外人道了。
轩郎本就性子恬淡随和,十多年杭州郡淳朴生活,更让轩郎对人没防备,容易被人说教影响了去。弘文馆中皆为贵族嫡出子,多是直接袭爵更不乏世袭罔替的贵家郎君,如此一来,又有几个是真心上学,真心来学那论世经纶的。那些皇子虽有同在弘文馆中上学,但圣人亦是为他们安设了教导师傅,只知玩乐的贵家郎君哪里能去比的。
如此在弘文馆学了四年,轩郎只是被那些个郎君拉到歌舞坊吃酒,请些教坊歌伎到府中弹奏琵琶箜篌,虽说盛京风气皆是如此,可读书年岁就被白白耽搁,轩郎连着两年殿试都未上榜……若不是如此,温荣前世亦不会想将轩郎过到那长房去,平白惹了那么多不高兴。
而国子监的学风温荣是知道的,这两年的国子监招纳了许多有志之士,比如于如晦、孔世南、杜德明……数年后皆是被引入殿中,听朝、讲论、议文之人,备受圣人器重。
既已知如此,可得打消了阿爷阿娘送轩郎去弘文馆的念头……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