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岩这一行的目标,主要是花荣,这一点毫无疑问。
小李广的箭术对于目前的梁山来说益处颇大,当然了,其他好汉箭术也有不凡者,但能够和花荣相提并论的就很少了,所以作为远程打击的手段,在火炮还不能大量列装的时候,弓箭手还是很重要的。当然了,弩箭也很重要,而且弩箭比弓箭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弩箭手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训练出来,而弓箭手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大军作战,弓箭手毫无疑问比弩箭手更加重要,因为弓箭的力道更大,射程更远。
而弩箭的话,除非是大型的弩炮,否则单轮射程而言,绝对无法和弓箭相比。
但弩炮那可不是一个两个人就能使用的,弩炮威力大,但使用难度也大,而且自重大不已挪动,与其用弩炮,还不如用火炮来的方便。手弩的话,梁山到是有,目前各个军团也有弩手的编制,但就古代远程武器而言,弩的作用还是抵不上弓,尤其是集团军作战的时候。
所以花荣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除了花荣以外,其他几个好汉也是曹岩此行的目标。
首先就是清风寨上的几位,王英、燕顺、郑天寿。
王英是两淮人氏,生得五短身材,人称矮脚虎。他原是车家出身,半路见财起意,便劫了客人,结果事发被捕。后越狱逃走,到青州清风山落草,与锦毛虎燕顺、白面郎君郑天寿一同打家劫舍。
王英此人,武功不算高,但因为身高的缘故,所以往往能出其不意的对敌人进行攻击,让人防不胜防。
可能有人会说,王英这样的好色之徒,应该是世人所唾弃的才对,就算曹岩有收藏癖,这样的人又何必让他上山?既然连李逵都被拒绝,王英也未必能比李逵好到哪里去,为何却能接受王英?其实很简单,首先,王英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好色。纵观原著全书,江湖好汉最忌讳的就是好色,李逵曾因假宋江抢女人而误解宋江,武松和鲁智深也因江湖上的道士和和尚好色而杀了他们,施大大也在裴如海出现时骂和尚好色等。可见,施大大是非常恨好色之徒的,所以他笔下的江湖人也恨。
可这王矮虎却没被杀,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王英的好色只是书中的描述,并无好色而伤天害理的实际经历。从宋江遇到王矮虎开始,他才抢了妇女,并且被宋江及时制止。通过后面的对话来看,王矮虎并非是见一个爱一个,而是想有个老婆。山贼难找老婆,不止他王矮虎一个,鲁智深遇到的小霸王周通也是一样,他下了那么重的聘礼,别人都不愿意嫁给他,可见找老婆难。
这样的事情宋江内心很清楚,其他好汉仔细想想也能理解王矮虎。并且宋江答应给他娶媳妇后,他也不再闹了,所以这样的王矮虎没被杀。鲁智深和武松杀的道士和和尚呢?抢女人,还杀了人家家人,这样的江湖人必须杀。
或许还有人会说,王英本身也没什么义气可言,一个没有什么义气的人何以能够上山?
因刘知寨的浑家被杀,王矮虎要跟锦毛虎燕顺动刀,幸好被劝下了。为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女人与兄弟反目,王矮虎的不义之举是坐实了。可是这样的人,宋江、燕顺、郑天寿依旧相信他且重用他,这是为何?其实说到底,还是大家对王矮虎的要求太高了,宋江、燕顺、郑天寿清楚他是粗鲁汉子,动刀只是鲁莽和冲动,并非真想动手,只是用动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燕顺是在不顾王英的想法的情况下杀死了刘知寨的浑家,王英见刘知寨的浑家死了,生气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兄弟们对他的不尊重,没有顾及他的感受。毕竟他也是清风寨的当家之一,大家要做什么事情,总是应该和他商量一番才对,结果燕顺一句问的话都没有直接动手,王英心里能高兴才怪了。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只能用拔刀来表达自己很生气,而内心深处,他也未必是真的要动手。所以他动手这一事,并不影响他在宋江等人心里的地位,依旧被相信和受到重用也是正常的。
而除却上面两个缺点,王英还是有优点的。
王英的武艺一般,这是总所周知的,但他的优点在于他的胆子很大。他原是车家出身,为因半路里见财起意,就势劫了客人。遇到这样的赶车的也是倒了八辈子霉,打车的危险还是挺大的。王英的胆子,那是大。事发之后被官府抓住,其他很多好汉被官府抓之后等待着法律的审判,大多刺配,然后等待大赦。可王英呢?他胆大,想尽一切办法越狱了。
越狱这种事,在水浒里的江湖里发生的极少。能越狱,说明王英还是有些个本事的。越狱靠的不是武艺,更不是鲁莽,而是智谋。王英能做到,便比其他坐过牢的好汉智谋高。
比如武松,他武艺倒是高,但做了金眼彪施恩的打手,结果又是刺配,还差点被弄死。越狱和接受刺配其实没多大区别,都是前途没了。
但王英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办法自己救了自己,武艺虽然一般般,但终究他还是智勇双全的一个好汉,虽然智和勇都不怎么出色,但比其他只占一方面的好汉强。
综合来看,在所有好汉中本事算二流,但脑力一流。
这样的王英,拉上山也没什么问题。
燕顺和郑天寿的话,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两人在原著中的表现也只能说是一般,既然曹岩准备将王英纳入麾下,那顺便将燕顺和郑天寿一起收下,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除了这三人,还有两人也是曹岩的目标,那边是吕方和郭盛。
吕方是梁山第五十四条好汉,被封为守护中军马军骁将,郭盛亦然。
原著中花荣等清风山救了宋江,走到对影山,见两员少年壮士,都手拿方天画戟,一队人马穿红衣,另一队人马穿白衣,在路边打了起来。花荣见两支戟上的绒条搅结在一起,就引弓搭箭,恰好把绒条射断,两人便不再斗。穿红衣的叫“小温侯”吕方,穿白的叫“赛仁贵”郭盛,吕方、郭盛武艺不相上下。便一起归降了宋江。后随军征讨方腊时,吕方在乌龙岭与白钦大战时双双失足摔下悬崖而死,而郭盛则是在征讨方腊时在攻打乌龙岭时,被山上飞下巨石连人带马砸死。
这两人在原著中,是宋江的保镖,长得帅气,武艺也说得过去,不过若论起吕布和薛仁贵,吕方和郭盛的外号明显名不副实。若非找个真实参照物,卢俊义的保镖燕青不知道比这二位强多少,为何他们二人可坐镇中军守卫宋江?为何二人本是仪仗队,最后成了敢死队?
郭盛和吕方是梁山上有名的帅哥,二人如双胞胎一样,出场时颇有声色,为争地盘,互相打斗,而且武功不弱。
外号好听,干净利索,好学低调,一见识花荣神箭,立马过来拜见。再一听宋江大名,二话没说抛开恩怨共上梁山。一直在宋江身边工作,秘书,保镖兼司机。和宋老大关系不一般,正宗嫡系。
当然了,有人曾说宋江这个人喜欢帅哥,喜欢栾童,有同性恋倾向。
这就是纯扯蛋了,宋江还喜欢李逵呢!
说到底,还是宋江自从在梁山身份地位上升之后,有点飘飘然了,开始讲排场了,尤其是打造梁山品牌和个人形象上,那是不遗余力。
而梁山上下这些人的形象,不用说也知道了,吕方郭盛在这方面专业对口。一方红衣红甲,一方白衣白甲,这简直就是仪仗队嘛。
宋江的谱摆的确实有点大,一个土匪头子,梁山大当家的,至于吗?当然至于,太至于了。
宋老大的小朝廷已经越来越成型了,有了这两队精气神的护卫军,走到哪里,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加上左右花荣,右有卢俊义,后面站着两个看着就令人神清气爽的护卫,场面何其的壮观。
而这两个人的出现,不但送来的三军仪仗队,而且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他们是在水浒里划时代的人物。
可以说,宋江的江湖人文旅游,从开始的柴大官人到后来的清风山,虽然也牛,但毕竟很苦涩,就收小弟来说,柴进还显得比他牛很多,根本就不是他小弟。两徒弟没带来,武二哥去了二龙山,清风上折翼,差点丢了小心肝,只勉强的强收了秦明和黄信。
虽然燕顺趁值班之机对着他一顿狂拜,但也没有什么令人骄傲的,清风山上的三个土匪,明显是顶着好汉名凑数的,收他们当小弟只能让宋老大苦笑着得意一下,绝对尝不到荣耀的滋味。只有一个花荣可以让宋老大感到满意。但遗憾的是,花荣还是他的旧交好友,不能算数。而吕方和郭盛的出现,意义就完全不同了。这两个人不但出场就体现了精气神,而且一见到宋老大,拜得更是壮观:推金山,倒玉柱。
跟了领导,朝夕相处,有了感情,一些照顾是免不了的。
看看原著里的内容吧,每次分房子,吕、郭二人住的都是除领导核心人员之外最好的;分银子也照分一份不误,不出力照拿,只要拿着家伙在宋江身后一站就算完事,哪怕林冲等人在阵前冲得要死要活,待遇上也不见得就能比吕方和郭盛要强到哪去。
然而很可惜的是,征战方腊的时候,两军在乌龙岭遇战,二人首先过去夺乌龙岭,但是还没到边上,从山上飞下来一大块石头,这块石头,就要了郭盛的命,将他连人带马就打死在那。
待到混战之时,吕方与白钦互相厮杀,几个回合后,两人兵器也不用了,直接用最原始的厮斗方式。但因为山岭比较险峻,二人打的比较忘情,马没刹住车,直接连人带马就滚下去了。就这样,二人在乌龙岭丧命。
这两人忠心耿耿,实力不俗,人也帅气,就是死得有些冤枉,白瞎了那么好的人才。
而曹岩呢,连燕顺和郑天寿这样的都要,吕方和郭盛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这是好汉方面,朝廷方面呢,除了一个花荣,镇三山黄信和霹雳火秦明,虽然曹岩没说,但其实他也是想要将这两人纳入麾下的。
先说黄信,他如今是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麾下兵马都监,乃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统制霹雳火秦明的徒弟,因为他本身武艺高强,威镇青州,兼那青州地面,所管下有三座恶山: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这三处都是强人草寇出没的去处。黄信却自夸要捉尽三山人马,因此唤做镇三山。
不过此人惯爱吹牛逼,什么镇三山,就问这三座山,他能镇住哪一座?
第一是清风山,第二是二龙山,第三是桃花山。其中原著中二龙山三大当家是鲁智深、杨志、武松在那里虎踞龙盘,其实力是相当雄厚,别说一个小小的黄信,就是加上霹雳火秦明,也不能镇压三大超级好汉。黄信根本不是二龙山三位大当家的对手,即便是三山上的小喽喽,交手几十回合便回败下阵,就黄信这点能耐跟“镇三山”这个绰号相比,实在是言过于实了。不过其实这个绰号问题也不算太大,毕竟黄信原是城防司令,他的职务是保证青州府的安全,而不是像游击队那样出城去围剿强盗。也就是说,他和强盗在身份地位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他只需要保证青州府不出问题,他这个镇三山就算说得过去。
而只要他不主动出击,二龙山也没有理由和朝廷过不去,强盗终究是强盗,如果强盗有能力和朝廷对着干,那就叫义军了。二龙山既然无胆也无必要和朝廷过不去,所以他们不会攻打青州府,青州府安宁祥和,这“镇三山”就完全说得过去了。
小李广的箭术对于目前的梁山来说益处颇大,当然了,其他好汉箭术也有不凡者,但能够和花荣相提并论的就很少了,所以作为远程打击的手段,在火炮还不能大量列装的时候,弓箭手还是很重要的。当然了,弩箭也很重要,而且弩箭比弓箭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弩箭手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训练出来,而弓箭手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大军作战,弓箭手毫无疑问比弩箭手更加重要,因为弓箭的力道更大,射程更远。
而弩箭的话,除非是大型的弩炮,否则单轮射程而言,绝对无法和弓箭相比。
但弩炮那可不是一个两个人就能使用的,弩炮威力大,但使用难度也大,而且自重大不已挪动,与其用弩炮,还不如用火炮来的方便。手弩的话,梁山到是有,目前各个军团也有弩手的编制,但就古代远程武器而言,弩的作用还是抵不上弓,尤其是集团军作战的时候。
所以花荣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除了花荣以外,其他几个好汉也是曹岩此行的目标。
首先就是清风寨上的几位,王英、燕顺、郑天寿。
王英是两淮人氏,生得五短身材,人称矮脚虎。他原是车家出身,半路见财起意,便劫了客人,结果事发被捕。后越狱逃走,到青州清风山落草,与锦毛虎燕顺、白面郎君郑天寿一同打家劫舍。
王英此人,武功不算高,但因为身高的缘故,所以往往能出其不意的对敌人进行攻击,让人防不胜防。
可能有人会说,王英这样的好色之徒,应该是世人所唾弃的才对,就算曹岩有收藏癖,这样的人又何必让他上山?既然连李逵都被拒绝,王英也未必能比李逵好到哪里去,为何却能接受王英?其实很简单,首先,王英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好色。纵观原著全书,江湖好汉最忌讳的就是好色,李逵曾因假宋江抢女人而误解宋江,武松和鲁智深也因江湖上的道士和和尚好色而杀了他们,施大大也在裴如海出现时骂和尚好色等。可见,施大大是非常恨好色之徒的,所以他笔下的江湖人也恨。
可这王矮虎却没被杀,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王英的好色只是书中的描述,并无好色而伤天害理的实际经历。从宋江遇到王矮虎开始,他才抢了妇女,并且被宋江及时制止。通过后面的对话来看,王矮虎并非是见一个爱一个,而是想有个老婆。山贼难找老婆,不止他王矮虎一个,鲁智深遇到的小霸王周通也是一样,他下了那么重的聘礼,别人都不愿意嫁给他,可见找老婆难。
这样的事情宋江内心很清楚,其他好汉仔细想想也能理解王矮虎。并且宋江答应给他娶媳妇后,他也不再闹了,所以这样的王矮虎没被杀。鲁智深和武松杀的道士和和尚呢?抢女人,还杀了人家家人,这样的江湖人必须杀。
或许还有人会说,王英本身也没什么义气可言,一个没有什么义气的人何以能够上山?
因刘知寨的浑家被杀,王矮虎要跟锦毛虎燕顺动刀,幸好被劝下了。为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女人与兄弟反目,王矮虎的不义之举是坐实了。可是这样的人,宋江、燕顺、郑天寿依旧相信他且重用他,这是为何?其实说到底,还是大家对王矮虎的要求太高了,宋江、燕顺、郑天寿清楚他是粗鲁汉子,动刀只是鲁莽和冲动,并非真想动手,只是用动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燕顺是在不顾王英的想法的情况下杀死了刘知寨的浑家,王英见刘知寨的浑家死了,生气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兄弟们对他的不尊重,没有顾及他的感受。毕竟他也是清风寨的当家之一,大家要做什么事情,总是应该和他商量一番才对,结果燕顺一句问的话都没有直接动手,王英心里能高兴才怪了。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只能用拔刀来表达自己很生气,而内心深处,他也未必是真的要动手。所以他动手这一事,并不影响他在宋江等人心里的地位,依旧被相信和受到重用也是正常的。
而除却上面两个缺点,王英还是有优点的。
王英的武艺一般,这是总所周知的,但他的优点在于他的胆子很大。他原是车家出身,为因半路里见财起意,就势劫了客人。遇到这样的赶车的也是倒了八辈子霉,打车的危险还是挺大的。王英的胆子,那是大。事发之后被官府抓住,其他很多好汉被官府抓之后等待着法律的审判,大多刺配,然后等待大赦。可王英呢?他胆大,想尽一切办法越狱了。
越狱这种事,在水浒里的江湖里发生的极少。能越狱,说明王英还是有些个本事的。越狱靠的不是武艺,更不是鲁莽,而是智谋。王英能做到,便比其他坐过牢的好汉智谋高。
比如武松,他武艺倒是高,但做了金眼彪施恩的打手,结果又是刺配,还差点被弄死。越狱和接受刺配其实没多大区别,都是前途没了。
但王英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办法自己救了自己,武艺虽然一般般,但终究他还是智勇双全的一个好汉,虽然智和勇都不怎么出色,但比其他只占一方面的好汉强。
综合来看,在所有好汉中本事算二流,但脑力一流。
这样的王英,拉上山也没什么问题。
燕顺和郑天寿的话,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两人在原著中的表现也只能说是一般,既然曹岩准备将王英纳入麾下,那顺便将燕顺和郑天寿一起收下,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除了这三人,还有两人也是曹岩的目标,那边是吕方和郭盛。
吕方是梁山第五十四条好汉,被封为守护中军马军骁将,郭盛亦然。
原著中花荣等清风山救了宋江,走到对影山,见两员少年壮士,都手拿方天画戟,一队人马穿红衣,另一队人马穿白衣,在路边打了起来。花荣见两支戟上的绒条搅结在一起,就引弓搭箭,恰好把绒条射断,两人便不再斗。穿红衣的叫“小温侯”吕方,穿白的叫“赛仁贵”郭盛,吕方、郭盛武艺不相上下。便一起归降了宋江。后随军征讨方腊时,吕方在乌龙岭与白钦大战时双双失足摔下悬崖而死,而郭盛则是在征讨方腊时在攻打乌龙岭时,被山上飞下巨石连人带马砸死。
这两人在原著中,是宋江的保镖,长得帅气,武艺也说得过去,不过若论起吕布和薛仁贵,吕方和郭盛的外号明显名不副实。若非找个真实参照物,卢俊义的保镖燕青不知道比这二位强多少,为何他们二人可坐镇中军守卫宋江?为何二人本是仪仗队,最后成了敢死队?
郭盛和吕方是梁山上有名的帅哥,二人如双胞胎一样,出场时颇有声色,为争地盘,互相打斗,而且武功不弱。
外号好听,干净利索,好学低调,一见识花荣神箭,立马过来拜见。再一听宋江大名,二话没说抛开恩怨共上梁山。一直在宋江身边工作,秘书,保镖兼司机。和宋老大关系不一般,正宗嫡系。
当然了,有人曾说宋江这个人喜欢帅哥,喜欢栾童,有同性恋倾向。
这就是纯扯蛋了,宋江还喜欢李逵呢!
说到底,还是宋江自从在梁山身份地位上升之后,有点飘飘然了,开始讲排场了,尤其是打造梁山品牌和个人形象上,那是不遗余力。
而梁山上下这些人的形象,不用说也知道了,吕方郭盛在这方面专业对口。一方红衣红甲,一方白衣白甲,这简直就是仪仗队嘛。
宋江的谱摆的确实有点大,一个土匪头子,梁山大当家的,至于吗?当然至于,太至于了。
宋老大的小朝廷已经越来越成型了,有了这两队精气神的护卫军,走到哪里,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加上左右花荣,右有卢俊义,后面站着两个看着就令人神清气爽的护卫,场面何其的壮观。
而这两个人的出现,不但送来的三军仪仗队,而且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他们是在水浒里划时代的人物。
可以说,宋江的江湖人文旅游,从开始的柴大官人到后来的清风山,虽然也牛,但毕竟很苦涩,就收小弟来说,柴进还显得比他牛很多,根本就不是他小弟。两徒弟没带来,武二哥去了二龙山,清风上折翼,差点丢了小心肝,只勉强的强收了秦明和黄信。
虽然燕顺趁值班之机对着他一顿狂拜,但也没有什么令人骄傲的,清风山上的三个土匪,明显是顶着好汉名凑数的,收他们当小弟只能让宋老大苦笑着得意一下,绝对尝不到荣耀的滋味。只有一个花荣可以让宋老大感到满意。但遗憾的是,花荣还是他的旧交好友,不能算数。而吕方和郭盛的出现,意义就完全不同了。这两个人不但出场就体现了精气神,而且一见到宋老大,拜得更是壮观:推金山,倒玉柱。
跟了领导,朝夕相处,有了感情,一些照顾是免不了的。
看看原著里的内容吧,每次分房子,吕、郭二人住的都是除领导核心人员之外最好的;分银子也照分一份不误,不出力照拿,只要拿着家伙在宋江身后一站就算完事,哪怕林冲等人在阵前冲得要死要活,待遇上也不见得就能比吕方和郭盛要强到哪去。
然而很可惜的是,征战方腊的时候,两军在乌龙岭遇战,二人首先过去夺乌龙岭,但是还没到边上,从山上飞下来一大块石头,这块石头,就要了郭盛的命,将他连人带马就打死在那。
待到混战之时,吕方与白钦互相厮杀,几个回合后,两人兵器也不用了,直接用最原始的厮斗方式。但因为山岭比较险峻,二人打的比较忘情,马没刹住车,直接连人带马就滚下去了。就这样,二人在乌龙岭丧命。
这两人忠心耿耿,实力不俗,人也帅气,就是死得有些冤枉,白瞎了那么好的人才。
而曹岩呢,连燕顺和郑天寿这样的都要,吕方和郭盛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这是好汉方面,朝廷方面呢,除了一个花荣,镇三山黄信和霹雳火秦明,虽然曹岩没说,但其实他也是想要将这两人纳入麾下的。
先说黄信,他如今是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麾下兵马都监,乃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统制霹雳火秦明的徒弟,因为他本身武艺高强,威镇青州,兼那青州地面,所管下有三座恶山: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这三处都是强人草寇出没的去处。黄信却自夸要捉尽三山人马,因此唤做镇三山。
不过此人惯爱吹牛逼,什么镇三山,就问这三座山,他能镇住哪一座?
第一是清风山,第二是二龙山,第三是桃花山。其中原著中二龙山三大当家是鲁智深、杨志、武松在那里虎踞龙盘,其实力是相当雄厚,别说一个小小的黄信,就是加上霹雳火秦明,也不能镇压三大超级好汉。黄信根本不是二龙山三位大当家的对手,即便是三山上的小喽喽,交手几十回合便回败下阵,就黄信这点能耐跟“镇三山”这个绰号相比,实在是言过于实了。不过其实这个绰号问题也不算太大,毕竟黄信原是城防司令,他的职务是保证青州府的安全,而不是像游击队那样出城去围剿强盗。也就是说,他和强盗在身份地位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他只需要保证青州府不出问题,他这个镇三山就算说得过去。
而只要他不主动出击,二龙山也没有理由和朝廷过不去,强盗终究是强盗,如果强盗有能力和朝廷对着干,那就叫义军了。二龙山既然无胆也无必要和朝廷过不去,所以他们不会攻打青州府,青州府安宁祥和,这“镇三山”就完全说得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