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袁世凯的心机求月!
北京,中南海大总统。izil宽敞的居仁堂内因为采光的关系显得光线有些暗淡。袁世凯正在同两位心腹商谈着的媾和事宜,再过几日,日本特使就会到达京城,两国将会就胶澳冲突作最后协商。
突然,居仁堂的『门』轻轻被推开,刚刚离开这里出去接待法俄两国公使的总统府秘长梁士诒,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袁世凯。
“大总统,法兰西驻华公使康德、俄罗斯驻华公使库朋斯齐与我商谈我国参战问题,听他们的口气似乎『挺』急切!”
梁士诒把声音压得很低。
“参战问题!……?”
他的话却让袁世凯一怔,怔神片刻后,袁世凯却又点点头说道。
“也难怪,此是预料之中的事。”
意料之中,在袁世凯看来,早晚有一天,英法这样的列强会有求于中国,毕竟德国并不是好相与的对手,从驻法公使馆发来的报告来看,法国人现在损失很大,虽说并不怀疑协约国最后会获得胜利,但协约国想要获得胜利,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大总统英明!”
梁士诒态度很是虔诚。
“依你之见,我等该如何回应?”
袁世凯反问道。
这是袁世凯的习惯,每当碰到重大问题时,他首先听听身边高参意见,而不是急于表明态度,尽管在内心里他的主意早已经定,但他还是会摆出一副兼听的样子。
然而,作为政治家和近臣的梁士诒,头脑很清楚,尽管他对战局走势看得明白,但是,在大总统没有最后定夺之前,必须把应当说的话讲出来。他目视大总统,清了清嗓『门』之后侃侃而谈:
“眼下欧洲时局出现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利时三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就战争态势而言,表面看,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孰劣孰优?很难分晓,但依我之见德国必败。”
说到此,他打住话语,看了大总统一眼,他看到大总统却是一副深思模样。
“战争复杂,变化莫测。未来战局一时半会儿说不清。还是慎重为好啊。”
之所以会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在派兵参战问题,袁世凯有自己的顾虑,一方面他希望派兵,可借此提升国际地位,同时还可收兵权,甚至可以借此消除异已,而在另一方面,他却又担心派兵参战,会造成全国不稳,可谓是顾虑重重。
“开战之初,大总统即有出兵之意,因日本人从中作梗而放弃。日本人就是怕战后我们收回其在山东的特权,不现在这个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胶澳事变”后,日本显然已无力再行以干涉。英国人对我们派兵之所以不热心,亦是怕战后其在华特权保不住。战争打到现在,双方兵源不足,眼下最难受的是法兰西,因此,我们应利用这一机遇,顺势将我们的人派出去,只要我们的人到了欧洲,到了法国,就能利用法国人的贷款整顿兵工厂,利用法国人的钱,去建立一只强军……”
梁士诒见大总统半闭眼睛,似睡非睡,便打住了话题。心想,大总统眼下没有心思想太多关于派兵之事,他现在最关心是先是何时能结束“胶澳事变”,再就是如何阻止李致远的做大,过去革命党是大总统的心头之刺,可经“胶澳事变”后,革命党可谓是名声尽落,但李致远的做大,却又成了大总统的心头之患,他不能不去考虑江苏的威胁。
即使明知道大总统的心思,但始终保持着头脑清醒的梁士诒,却清楚的知道,越是这样他越需要保持坚定的态度,从而才能推动中国向法国派兵,军队走出国『门』,利用法国人的钱去建立一只强军。
“大总统,事不宜迟啊,派兵参战可以说是我民国跃身为强国的最佳机遇,不仅可练强兵,且可展期偿还庚款,又可获得巨额贷款,并以订单偿还贷款,还请大总统尽快做出决断!”
又是一声督促从梁士诒的口中吐出,在梁士诒和很多人看来,欧战的爆发,从积极的意义说,可促使列强长期以来在中国营建的均势机制濒临瓦解,从而为中国寻求国际化平等待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旧的世界秩序虽已崩溃,新的国际体系尚未建立,此正可为中国进而参与创建新秩序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
从消极意义讲,由于『交』战列强在中国各有势力范围的存在,随战争的发展,迟早会因此把中国卷入欧战漩涡。这时,新近兴起的日本视欧战的爆发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千载难逢之机,日本正可利用列强在欧洲互相厮杀、无暇他顾之际,将中国沦为其后院。当时之中国固然积贫积弱,但矢志变革、立意维新是自甲午战争以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潜流。这种一发不可挡的洪流冲垮了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体系,并在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充满世界眼光及前瞻意识的一代新人,取代汲汲于“圣贤之”的举人、进士,成为新社会的主导力量。而社会『精』英无不立志要一扫中国落后、贫弱之形势,推动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欧战爆发,导致近代中国首次有计划、有策略、有准备的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之举,这才会有主动寻求加入世界大战之举,而其心却是一意『欲』乘机收回山东,进而收复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丧失的国家主权。
而力图乘机成为东亚霸主的日本,曾竭力阻挠中国的参战计划及复兴图谋。日本的反对和因胶澳导致的“胶澳事变”,更是在很大程度刺『激』的了这些社会『精』英,也正因如此,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谋略来思考着中国的外『交』,并帮助中国同协约国加强联系,以实现中国参与国际社会及成为平等一员的外『交』大战略。向协约国派出军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出来的锦囊妙计。
而首先提出这一谋略的人就是梁士诒,因为断言德国寡不敌众,决不能久胜,中国因此可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此举一可收复山东,二可帮助中国加入战后和会,分享国际论坛,参与国际新格局的建设。概言之,参战有利中国长远发展及大战略。
正是基于以判断,梁士诒和他的得力助手叶公绰首先向英兜售派兵计划。早在两个月前,战争刚一爆发,梁士诒即同英国方面接触,提议中国向欧洲派出三十万军队,这些军队由英官指挥,驰援欧洲战场。令梁士诒失望的是,英国对其中国派兵计划并不热心。尤其是在日本人反对,和中国有可能借助战时贡献收回国家权益,英国因此拒绝了梁氏提议。
然而,英国的冷遇并未使梁士诒放弃他的计划,尤其是在“胶澳事变”爆发后,面对空前危机,他便在第一时间将派兵计划略作修改,转而同法国接洽,在中国绕开英国作出对德宣战的决定之后,法国也开始考虑着这个“新盟”可以为法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相比于英国首先从东方利益去考虑问题,法国更多是从法兰西的根本利益,也就是法国本土去考虑利益,但法国却对队的战斗力有所怀疑,法国陆军高层更担心的是,如果队在战场崩溃,甚至可能造成一条防线整体陷入崩溃,而这是法国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才会被耽搁下来。
而随着“胶澳事变”的战事进展,在看到江苏陆军在战场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后,法国人立即心动了,法国陆军高层在通过观察、商讨之后,便决定接受梁氏提议,随后电令公使馆同中国商讨派兵事宜。
而让法国人失望的是,在派兵问题,中国并没有达成一致,甚至就是陆军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派兵计划,可以说这是梁士诒『私』下做出的决定,于是这才有了康德找梁士诒协商的前提,而经过近三个月的等待之后,尽管派兵参战之心不改,但梁士诒却知道的这件事『操』作起来,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困难,甚至在派兵计划只不过是由他提议的时候,就碰到了许多麻烦,有一些将军甚至找到总统府,说他梁燕孙误国。
而此时梁士诒给大总统说了半天,说此举事关中国之前途和命运,但在思索片刻后,袁世凯却依然不软不硬地半否半赞的说道:
“士诒,您分析得很透彻。但我们的情况你是了解的,这军队啊,哎,若是军队有那么简单,我又岂需要重练新军。”
就是重练新军,袁世凯的心里都犯着嘀咕,一是怕引起“误会”,伤了大家伙的“心”。二是担心这新军又似老军似的为各师师长所掌。
可北洋老军在这场冲突中的表现,却使得他不得去重新编练新军,幸好,“胶澳事变”给了他足够的理由和借口去编练这支新军,也幸好,段合『肥』,尤其是徐树铮想吞并第一军的心思,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至于新军,在他们看来,只要和日本人打仗动的不是他们的军队就行,这新军反正都是派到战场当炮灰的。
“大总统,正因如此,才需派出征欧之军,如此,才能使各人还军归国,利用异国之征,把指挥权收于中央,打出一支堂堂,眼下法国态势窘迫,催得又急,正是我们争取主动而不受制于人的机会。不管战局如何,对中国而言,都是利甚弊微。”
梁士诒把自己的想法全盘端出。
“而且出兵欧战又可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战地所需的物资和人力全部自从国内调拨,因此未来我国国对欧出口必将迅猛增长。如果把军人和劳务者的报酬合计起来,我国可获得了巨额外汇支持,这笔钱即可缓解我国财政窘迫之境,又可用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增加国家税收,可以说,派兵参战于我国实是利多而弊少。”
“这个点子不错。”
袁世凯点头称是,对此,他倒是不怀疑,事实,早在欧战刚一爆发,他就被莫理循的十二条参战理由所说服,但是那只是参战,而现在却是派后人,不过他却知道梁士诒谋事甚远,所言自是不虚。
梁士诒一听,赶紧抓住时机问:
“眼下如何回复法国公使馆?”
回复法国公使馆!
这倒是让袁世凯一哑,如何回复呢?自己并没有同意派兵参战啊!至少现在还不行,那怕就是派兵参战有一万个好,可只要一条就足以抵消这一万条好来——军队!
若是军中诸将都反对的派兵,现在答应了法国人,反倒落了下招,更何况,在袁世凯看来,那些个眼中只有“实力”的“心腹爱将”和各省将军,怕没有一个不反对,如果只把编练的新军派出去,他可是舍不得。
“难啊……”
“是难,可大总统,再难,有些事情也是要办的。”
梁士诒据理力争的说道。
“而且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难,所以才要去办!不办,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大总统!”
梁士诒的驳斥反倒让袁世凯一愣,他看着梁士诒,这一次,到是真被他说动了,不是为那些个好处,仅仅只是因为那句“不办,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越是顾虑重重,事情就越难办,顾虑多了,就会一直拖下去,而拖下去的下场就是,顾虑只会越来越重,
现在自己对军队尚有压制之威,正是积威尚存之时,把军队重收已用,想收兵权,那有什么比参战更合适的理由。
这个理由不仅可以用于北洋诸将,而且还能用于他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那个继日本之后,让他寝食难安的李致远,想要在全国面前展“大公无『私』”,又要名正言顺的收其兵权,而不为外界所指,恐怕就只有参战这么一个办法了。
自从觉察到李子诚的威胁之后,袁世凯便一直在策划如何能够令李子诚“自解其甲”之事,此时,顺着梁士诒的想法向下想去,他只觉或许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主意,如果派出二十个师,那中央陆军派出十个,然后再从各省『抽』调组成几个新师,再从江苏调动几个,如此一来便可削弱各方力量,而且理由却是无可挑剔的。
为了国家的将来,军队应做出适当的牺牲!
这是一个好理由!
至于从中央陆军『抽』调十个师,可以先选那些“杂牌”,再配以老北洋的老底子,等到把部队派出之后,再借口编练参战军的名义,利用法国贷款继续扩建新军,如此一来,至多派两三次部队,就可把江苏陆军、北洋六师悉数调往欧洲,嗯,还有徐树铮想抓在手里的第一军,其间的部队伤亡自然应该由中央统一补充,如此一来,等到欧战打完了,那些部队差不多也换了一遍血,那么他日之江苏陆军自然不再是今日之江苏陆军。
等到大战结束之后,又可顺应『潮』流,借裁军之口,把该撤的师给撤掉,“该”升的将军升至中央,如此这便成立,兵权到时即可尽归中央。
“燕孙,这件事,的确是于国有利,但是其间困难你不是不知!”
想通其间一切之后,心情大好的袁世凯脸带着笑,语重心长的说道。
“所以,要是想派兵的话,恐怕直接由中央决定,恐会令各方恐惧,如此一来,只恐会徒生祸『乱』,嗯,现在共和了,一切民主最大,一切自当以民意为先,我等应遵从民意!”
如果说共和后,袁世凯学会了什么,恐怕就是如何借助“共和”为已用,用他的话说,就是以“共和攻之共和”,即便是这会也是如此!
“嗯,大总统所言甚是,如国民知晓派兵参战的利处,自然会支持派兵参战,有举国之民意支持,想来,一些人想反对,也是势单力薄!”
大总统的提醒让梁士诒顿时明白了大总统的心思,他是想借民意为已用,如此便可在各方势力面前澄清自己,以“被迫”不得不遵从民意,大总统的这副心机算的实在是妙啊。
“可大总统,理是这个理字,但法国人那边,咱们应该如何答复!”
虽说明白了大总统的意思,但梁士诒却知道这事件不宜久拖,拖则生变。
“至于法国人那边,好办,可以和他们谈嘛,先告诉他们,本大总统是同意派兵的,不过派兵事大,要经国会讨论决定,毕竟咱们中国是共和国嘛,这一点想来法国人也能体谅,而且,现在中日冲突尚未平息,所以只能待中日冲突后,再行定夺,以免遭国人反对,嗯,这样的话,法国人肯定愿意在谈判中支持咱们,到时,燕孙你再……”
在袁世凯轻声叮嘱时,梁士诒不断点头称是,眼前的视线顿时开阔起来。
而此时,窗外却下起了一场小雪,这是京城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北京,中南海大总统。izil宽敞的居仁堂内因为采光的关系显得光线有些暗淡。袁世凯正在同两位心腹商谈着的媾和事宜,再过几日,日本特使就会到达京城,两国将会就胶澳冲突作最后协商。
突然,居仁堂的『门』轻轻被推开,刚刚离开这里出去接待法俄两国公使的总统府秘长梁士诒,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袁世凯。
“大总统,法兰西驻华公使康德、俄罗斯驻华公使库朋斯齐与我商谈我国参战问题,听他们的口气似乎『挺』急切!”
梁士诒把声音压得很低。
“参战问题!……?”
他的话却让袁世凯一怔,怔神片刻后,袁世凯却又点点头说道。
“也难怪,此是预料之中的事。”
意料之中,在袁世凯看来,早晚有一天,英法这样的列强会有求于中国,毕竟德国并不是好相与的对手,从驻法公使馆发来的报告来看,法国人现在损失很大,虽说并不怀疑协约国最后会获得胜利,但协约国想要获得胜利,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大总统英明!”
梁士诒态度很是虔诚。
“依你之见,我等该如何回应?”
袁世凯反问道。
这是袁世凯的习惯,每当碰到重大问题时,他首先听听身边高参意见,而不是急于表明态度,尽管在内心里他的主意早已经定,但他还是会摆出一副兼听的样子。
然而,作为政治家和近臣的梁士诒,头脑很清楚,尽管他对战局走势看得明白,但是,在大总统没有最后定夺之前,必须把应当说的话讲出来。他目视大总统,清了清嗓『门』之后侃侃而谈:
“眼下欧洲时局出现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利时三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就战争态势而言,表面看,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孰劣孰优?很难分晓,但依我之见德国必败。”
说到此,他打住话语,看了大总统一眼,他看到大总统却是一副深思模样。
“战争复杂,变化莫测。未来战局一时半会儿说不清。还是慎重为好啊。”
之所以会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在派兵参战问题,袁世凯有自己的顾虑,一方面他希望派兵,可借此提升国际地位,同时还可收兵权,甚至可以借此消除异已,而在另一方面,他却又担心派兵参战,会造成全国不稳,可谓是顾虑重重。
“开战之初,大总统即有出兵之意,因日本人从中作梗而放弃。日本人就是怕战后我们收回其在山东的特权,不现在这个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胶澳事变”后,日本显然已无力再行以干涉。英国人对我们派兵之所以不热心,亦是怕战后其在华特权保不住。战争打到现在,双方兵源不足,眼下最难受的是法兰西,因此,我们应利用这一机遇,顺势将我们的人派出去,只要我们的人到了欧洲,到了法国,就能利用法国人的贷款整顿兵工厂,利用法国人的钱,去建立一只强军……”
梁士诒见大总统半闭眼睛,似睡非睡,便打住了话题。心想,大总统眼下没有心思想太多关于派兵之事,他现在最关心是先是何时能结束“胶澳事变”,再就是如何阻止李致远的做大,过去革命党是大总统的心头之刺,可经“胶澳事变”后,革命党可谓是名声尽落,但李致远的做大,却又成了大总统的心头之患,他不能不去考虑江苏的威胁。
即使明知道大总统的心思,但始终保持着头脑清醒的梁士诒,却清楚的知道,越是这样他越需要保持坚定的态度,从而才能推动中国向法国派兵,军队走出国『门』,利用法国人的钱去建立一只强军。
“大总统,事不宜迟啊,派兵参战可以说是我民国跃身为强国的最佳机遇,不仅可练强兵,且可展期偿还庚款,又可获得巨额贷款,并以订单偿还贷款,还请大总统尽快做出决断!”
又是一声督促从梁士诒的口中吐出,在梁士诒和很多人看来,欧战的爆发,从积极的意义说,可促使列强长期以来在中国营建的均势机制濒临瓦解,从而为中国寻求国际化平等待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旧的世界秩序虽已崩溃,新的国际体系尚未建立,此正可为中国进而参与创建新秩序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
从消极意义讲,由于『交』战列强在中国各有势力范围的存在,随战争的发展,迟早会因此把中国卷入欧战漩涡。这时,新近兴起的日本视欧战的爆发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千载难逢之机,日本正可利用列强在欧洲互相厮杀、无暇他顾之际,将中国沦为其后院。当时之中国固然积贫积弱,但矢志变革、立意维新是自甲午战争以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潜流。这种一发不可挡的洪流冲垮了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体系,并在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充满世界眼光及前瞻意识的一代新人,取代汲汲于“圣贤之”的举人、进士,成为新社会的主导力量。而社会『精』英无不立志要一扫中国落后、贫弱之形势,推动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欧战爆发,导致近代中国首次有计划、有策略、有准备的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之举,这才会有主动寻求加入世界大战之举,而其心却是一意『欲』乘机收回山东,进而收复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丧失的国家主权。
而力图乘机成为东亚霸主的日本,曾竭力阻挠中国的参战计划及复兴图谋。日本的反对和因胶澳导致的“胶澳事变”,更是在很大程度刺『激』的了这些社会『精』英,也正因如此,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谋略来思考着中国的外『交』,并帮助中国同协约国加强联系,以实现中国参与国际社会及成为平等一员的外『交』大战略。向协约国派出军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出来的锦囊妙计。
而首先提出这一谋略的人就是梁士诒,因为断言德国寡不敌众,决不能久胜,中国因此可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此举一可收复山东,二可帮助中国加入战后和会,分享国际论坛,参与国际新格局的建设。概言之,参战有利中国长远发展及大战略。
正是基于以判断,梁士诒和他的得力助手叶公绰首先向英兜售派兵计划。早在两个月前,战争刚一爆发,梁士诒即同英国方面接触,提议中国向欧洲派出三十万军队,这些军队由英官指挥,驰援欧洲战场。令梁士诒失望的是,英国对其中国派兵计划并不热心。尤其是在日本人反对,和中国有可能借助战时贡献收回国家权益,英国因此拒绝了梁氏提议。
然而,英国的冷遇并未使梁士诒放弃他的计划,尤其是在“胶澳事变”爆发后,面对空前危机,他便在第一时间将派兵计划略作修改,转而同法国接洽,在中国绕开英国作出对德宣战的决定之后,法国也开始考虑着这个“新盟”可以为法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相比于英国首先从东方利益去考虑问题,法国更多是从法兰西的根本利益,也就是法国本土去考虑利益,但法国却对队的战斗力有所怀疑,法国陆军高层更担心的是,如果队在战场崩溃,甚至可能造成一条防线整体陷入崩溃,而这是法国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才会被耽搁下来。
而随着“胶澳事变”的战事进展,在看到江苏陆军在战场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后,法国人立即心动了,法国陆军高层在通过观察、商讨之后,便决定接受梁氏提议,随后电令公使馆同中国商讨派兵事宜。
而让法国人失望的是,在派兵问题,中国并没有达成一致,甚至就是陆军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派兵计划,可以说这是梁士诒『私』下做出的决定,于是这才有了康德找梁士诒协商的前提,而经过近三个月的等待之后,尽管派兵参战之心不改,但梁士诒却知道的这件事『操』作起来,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困难,甚至在派兵计划只不过是由他提议的时候,就碰到了许多麻烦,有一些将军甚至找到总统府,说他梁燕孙误国。
而此时梁士诒给大总统说了半天,说此举事关中国之前途和命运,但在思索片刻后,袁世凯却依然不软不硬地半否半赞的说道:
“士诒,您分析得很透彻。但我们的情况你是了解的,这军队啊,哎,若是军队有那么简单,我又岂需要重练新军。”
就是重练新军,袁世凯的心里都犯着嘀咕,一是怕引起“误会”,伤了大家伙的“心”。二是担心这新军又似老军似的为各师师长所掌。
可北洋老军在这场冲突中的表现,却使得他不得去重新编练新军,幸好,“胶澳事变”给了他足够的理由和借口去编练这支新军,也幸好,段合『肥』,尤其是徐树铮想吞并第一军的心思,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至于新军,在他们看来,只要和日本人打仗动的不是他们的军队就行,这新军反正都是派到战场当炮灰的。
“大总统,正因如此,才需派出征欧之军,如此,才能使各人还军归国,利用异国之征,把指挥权收于中央,打出一支堂堂,眼下法国态势窘迫,催得又急,正是我们争取主动而不受制于人的机会。不管战局如何,对中国而言,都是利甚弊微。”
梁士诒把自己的想法全盘端出。
“而且出兵欧战又可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战地所需的物资和人力全部自从国内调拨,因此未来我国国对欧出口必将迅猛增长。如果把军人和劳务者的报酬合计起来,我国可获得了巨额外汇支持,这笔钱即可缓解我国财政窘迫之境,又可用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增加国家税收,可以说,派兵参战于我国实是利多而弊少。”
“这个点子不错。”
袁世凯点头称是,对此,他倒是不怀疑,事实,早在欧战刚一爆发,他就被莫理循的十二条参战理由所说服,但是那只是参战,而现在却是派后人,不过他却知道梁士诒谋事甚远,所言自是不虚。
梁士诒一听,赶紧抓住时机问:
“眼下如何回复法国公使馆?”
回复法国公使馆!
这倒是让袁世凯一哑,如何回复呢?自己并没有同意派兵参战啊!至少现在还不行,那怕就是派兵参战有一万个好,可只要一条就足以抵消这一万条好来——军队!
若是军中诸将都反对的派兵,现在答应了法国人,反倒落了下招,更何况,在袁世凯看来,那些个眼中只有“实力”的“心腹爱将”和各省将军,怕没有一个不反对,如果只把编练的新军派出去,他可是舍不得。
“难啊……”
“是难,可大总统,再难,有些事情也是要办的。”
梁士诒据理力争的说道。
“而且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难,所以才要去办!不办,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大总统!”
梁士诒的驳斥反倒让袁世凯一愣,他看着梁士诒,这一次,到是真被他说动了,不是为那些个好处,仅仅只是因为那句“不办,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越是顾虑重重,事情就越难办,顾虑多了,就会一直拖下去,而拖下去的下场就是,顾虑只会越来越重,
现在自己对军队尚有压制之威,正是积威尚存之时,把军队重收已用,想收兵权,那有什么比参战更合适的理由。
这个理由不仅可以用于北洋诸将,而且还能用于他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那个继日本之后,让他寝食难安的李致远,想要在全国面前展“大公无『私』”,又要名正言顺的收其兵权,而不为外界所指,恐怕就只有参战这么一个办法了。
自从觉察到李子诚的威胁之后,袁世凯便一直在策划如何能够令李子诚“自解其甲”之事,此时,顺着梁士诒的想法向下想去,他只觉或许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主意,如果派出二十个师,那中央陆军派出十个,然后再从各省『抽』调组成几个新师,再从江苏调动几个,如此一来便可削弱各方力量,而且理由却是无可挑剔的。
为了国家的将来,军队应做出适当的牺牲!
这是一个好理由!
至于从中央陆军『抽』调十个师,可以先选那些“杂牌”,再配以老北洋的老底子,等到把部队派出之后,再借口编练参战军的名义,利用法国贷款继续扩建新军,如此一来,至多派两三次部队,就可把江苏陆军、北洋六师悉数调往欧洲,嗯,还有徐树铮想抓在手里的第一军,其间的部队伤亡自然应该由中央统一补充,如此一来,等到欧战打完了,那些部队差不多也换了一遍血,那么他日之江苏陆军自然不再是今日之江苏陆军。
等到大战结束之后,又可顺应『潮』流,借裁军之口,把该撤的师给撤掉,“该”升的将军升至中央,如此这便成立,兵权到时即可尽归中央。
“燕孙,这件事,的确是于国有利,但是其间困难你不是不知!”
想通其间一切之后,心情大好的袁世凯脸带着笑,语重心长的说道。
“所以,要是想派兵的话,恐怕直接由中央决定,恐会令各方恐惧,如此一来,只恐会徒生祸『乱』,嗯,现在共和了,一切民主最大,一切自当以民意为先,我等应遵从民意!”
如果说共和后,袁世凯学会了什么,恐怕就是如何借助“共和”为已用,用他的话说,就是以“共和攻之共和”,即便是这会也是如此!
“嗯,大总统所言甚是,如国民知晓派兵参战的利处,自然会支持派兵参战,有举国之民意支持,想来,一些人想反对,也是势单力薄!”
大总统的提醒让梁士诒顿时明白了大总统的心思,他是想借民意为已用,如此便可在各方势力面前澄清自己,以“被迫”不得不遵从民意,大总统的这副心机算的实在是妙啊。
“可大总统,理是这个理字,但法国人那边,咱们应该如何答复!”
虽说明白了大总统的意思,但梁士诒却知道这事件不宜久拖,拖则生变。
“至于法国人那边,好办,可以和他们谈嘛,先告诉他们,本大总统是同意派兵的,不过派兵事大,要经国会讨论决定,毕竟咱们中国是共和国嘛,这一点想来法国人也能体谅,而且,现在中日冲突尚未平息,所以只能待中日冲突后,再行定夺,以免遭国人反对,嗯,这样的话,法国人肯定愿意在谈判中支持咱们,到时,燕孙你再……”
在袁世凯轻声叮嘱时,梁士诒不断点头称是,眼前的视线顿时开阔起来。
而此时,窗外却下起了一场小雪,这是京城入冬后的第一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