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皇帝为了防止儿子们间发生争权夺位的斗争,更为了加强老朱家对各地方的统治和抵御外敌,先后将自己的24个儿子分封到各地做了藩王。

    建藩初期,各藩王、藩府拥有较大的权力。王府不仅有相傅,而且武臣由勋臣担任,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王府官可兼行省参政,为地方行政首长,也可兼都指挥使,掌地方兵权。

    在封国内,亲王拥有相当大司法、人事权,其官属除长史及镇守指挥、护卫指挥由进行派遣外,其余均在封国境内或所部军职内选用,藩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境内人民有敢违犯藩王的,由亲王区处,朝迁及风宪官不得举问。这时的藩王是列爵治民,分藩锡土。

    但到了洪武后期,藩王虽有藩号,但已是列爵不治民,分封不锡土,食禄不治事。王国文官由朝迁选派,犯法时依律审判。王国百姓有侮慢王的,亦要解京审问明白然后才能治罪,以防止藩王对封地内官民的控制,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藩王割据而威胁到中央集权。

    待到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天下之后,他担心其他藩王也会学自己的所为,建文帝的悲剧会在自己或者儿孙的身上重演,因此更加加强了对各藩王的控制。

    于是他或以谋反等罪名,分别削去他们的封爵、属官、护卫,取消统领驻军的权力,如借故削去代王、岷王的护卫、官属,齐、谷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或者将要塞地区的藩王迁入内地,如宁王朱权迁往南昌等等。

    从此藩王们便失去了他们在朱元璋时代的权势,由屏藩王室的实力型贵族转化为了寄生型贵族。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又不能参政、带兵,整日无所事事,于是这些皇子皇孙们往往荒靡无度,广娶嫔妃妻妾。繁育出了众多的龙子龙孙,造成了今日的这种局面。

    而且因为天高皇帝远,无人能约束得了他们,以至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寄生集团。若是再这么发展下去地话,大明的财政早晚会有供养不起这些寄生虫的那一天。

    除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以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骇人听闻的土地兼并。

    藩王们除了有赐田,更加利用自己地权势大肆侵占庄田,每个藩王所拥有田产动辄就在数万顷上下。

    仅以四川为例。1605年时。根据四川巡抚地奏折。该省地可耕之地70%掌握在诸王和豪绅手中。20%为军屯土地。平民百姓耕种地土地只有10%!万历朝时。属于皇室诸王地宗室田庄达到了接近50万顷。700多万亩。这个数字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了。

    皇室宗亲自然是不用上税地。所以这当然极大损害了国家地岁入。而且大量失去土地地农民变成了社会最不稳定地因素。历史上也正是这些流民们推翻了明王朝!

    朱元璋当初分封藩王地目地是为了巩固他们老朱家地统治。共同来“夹辅皇室”。可眼下这一制度却成了严重阻碍大明发展。甚至是导致朱氏天下衰亡地最主要原因之一。这也不得不说是个极大地讽刺。

    王锐深悉这些弊端所在。因此眼下这才郑重其是地向朱由检指了出来。并语出惊人地说出了削藩地建议。

    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所以在先忽悠了朱由检一大通。令其大为高兴之后。才非常谨慎地谈到了这个话题。

    尽管如此。这也属于非常冒险地了。皇家之事又岂是外人能轻易插口地?今日若不是王锐。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说出了适才那番话。即使不被当场治罪。事后也绝难落得个好下场。

    王锐是趁着他和朱由检现在非同一般的感情,以及崇祯尚且年轻识浅,还未完全有主见之前的这个机会提起了这个话题,这样成功的可能会更大一些。若是等到朱由检年纪渐增。威权日盛,再想解决此事就要麻烦得多了。果然,朱由检听到王锐说出了削藩二字,虽说是大吃了一惊,但却丝毫没有露出生气的神色。

    他好一会地功夫才面前压下了震惊之色,皱眉盯着王锐说道:“太傅说得虽有道理,但是分封制乃是太祖爷定下的万世不变的祖训,朕怎可轻易改得?况且自成祖之后,各藩王已早无实权、兵权。朕又以何名目来削藩?削藩之后。这些宗室子弟又怎么办?他们不管怎么说也是朕的族人,朕总不能忍心看着先祖爷的骨血沦落为平民百姓吧?”

    王锐闻言心里暗赞了一声。心说这小皇帝的确长进了不少,所说的几个问题都问在了要害之上。

    宗室子弟是个大问题,可是想解决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若是仿照清朝那样将之全部迁到京师来严加管束,这10几万人要往哪里搁?非得将整个京师都搅个天翻地覆不可。

    如果就地全都削去封爵的话,朱由检地感情那关就先难过得去。尽管宗室子弟良莠不齐,腐朽不堪者居多,可毕竟这都是他的族人,他又怎能忍心痛下黑手?而且此事定会遭到皇室宗族的一致反对,想要实行起来肯定是困难重重,弄不好还会引起极大的危机。

    正是由于这些,所以尽管朱由检对王锐信任和佩服之极,仍是一下就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王锐淡淡一笑,不慌不忙地开口说道:“臣想请问皇上一个问题,不知皇上以为是一部分宗室子弟的前途重要,还是整个皇室宗族和大明的前途重要?”

    朱由检略一犹豫,随即肯定地说道:“这还用说?朕既已立下大志,自然是要以整个皇室宗族和大明的前途为重!”

    王锐点了点头,笑吟吟地问道:“那皇上知道什么是间苗和剪枝吗?”

    朱由检哪里知道这农活上的东西?当先微微一愣,摇摇头说道:“朕不知道,还请太傅教我!”

    王锐微微一笑说道:“启禀皇上,这间苗和剪枝都是农活上地术语。为了使整块田地幼苗和整棵果树的健康成长,必须要将多余、不好地幼苗和枝叶去掉,这样才能令剩下的得到充足的阳光、空气和养分,从而茁壮成长。这削藩也是同样的道理,若皇上心存不忍,不肯牺牲部分人的利益,那最后就很可能要搭上整个皇室宗族和大明的前途、命运!臣直言无忌,还请皇上恕罪!”

    朱由检闻言不禁默然了半晌,这才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太傅所言有理!可即使朕下定了决心,那几个问题又将如之奈何?”

    王锐听他的口气已有松动,心中不由得暗喜,当下昂然说道:“回皇上的话,这分封制是太祖爷定下的祖训不假,可若说万世不变,世间又哪有这个道理?”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皇上想必亦通晓古今典籍,那么臣倒想问一问,从古到今,这世上可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历朝历代的帝王哪一个不曾想开创万世基业,但自古以来,又有哪一朝一代超过了千年寿命?以古为镜可以正今!这王朝的不断更迭,难道还不足以给了我们太多启示?现下大明开国已二百余年,情势又岂是太祖爷时所能相比?常言道不破不立,若皇上仍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又何以实现凌云之志?完成先帝的遗命?”

    这番话可谓是针针见血,丝毫没留情面,并且同时抬出了先帝和自己太子太傅的身份,已完全是一种教训的口吻。

    朱由检直听得背后冷汗涔涔而下,沉默了片刻方才断然说道:“太傅教训得是,朕已经知道该如何选择了!但不知太傅可有何妙策?”

    王锐闻言终于暗暗松了口气,当即胸有成竹地说道:“皇上放心,削藩一事虽属必行,但臣之本意却不是要皇上将所有的宗室子弟全都一杆子打死,而是要像间苗和剪枝一样去芜存精,如此方为上上之策也!”

    朱由检此时已是疑虑尽去,重新振奋起来,点了点头说道:“太傅所言甚是,但宗室子弟足有10几万,又如何才能去芜存精?”锐微微一笑说道:“皇上问得好!宗室子弟良莠不齐,况且眼下足有10几万之众,若想一下整饬到位是不可能的。而且必会因牵扯过巨而引发祸乱,此诚为不智也!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可缓缓图之。惟今之计可先拣选影响和民愤大者先动手,一来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二来也可敲山震虎,令余者有所收敛。若是藩王们能体会到皇上的励精图治之心,从此痛改前过,辅佐我主成就一番大业,自是宗室之福、皇上之福、社稷和黎民百姓之福。可若是其不思悔改,仍是执迷不悟的话,那也就辜负了皇上的一片苦心,诚为咎由自取矣!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朱由检闻言哈哈一笑道:“太傅之策甚妙,此诚为阳谋,令人不得不服!只不知该从谁动手为好,太傅可已有了定计?”

    王锐不禁暗暗叫了声惭愧,心说自己在这里撺掇着皇帝对家人下黑手,实在是谈不上什么光明正大。不过为了大明的前途考虑,也只能如此干了。只是削藩的手段却不宜再耍些阴谋诡计,否则即使成功了,将来也必会遭到朱由检的嫉恨。

    想到这里,他急忙躬身说道:“皇上谬赞令臣惭愧!臣谈不上有何定计,但不知福王如何?”

章节目录

混在明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红色四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计-混在明朝做女婿,混在明朝,笔趣阁并收藏混在明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