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参加一下投票调查:猪脚如果发行贵金属货币,到底是传统的圆形方孔形式好还是近代银元的形式好?谢谢】
想好了之后,朱厚照同学开始真正的悠闲起来了。
某人开始享受生活。
一杯清茶,一把藤椅,一丛树荫。忙碌完毕在树荫下的椅子上一躺,这就是生活啊……
朱厚照同学的活的相当滋润,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皇帝呢。
不过闲适的生活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他是皇帝——书房里头有半人高的奏折需要阅读。朱厚照同学一咬牙,从藤椅上蹦起来,然后去书房批那奏折。
自从新版朱厚照同学出现以后,他就开始自己动手批改奏折。这样直接导致了司礼监没有走上后来的道路。明朝初年,太监识字被严格禁止,但明宣宗设置了太监学堂,鼓励太监识字,于是凡皇帝口述命令,例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其实是为了让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利。但自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以后,司礼监遂专掌机密,批阅章奏,实权在内阁首辅之上。现在朱厚照同学出现了,直接导致了刘瑾同学的不被重用,从而司礼监没有了以后的那种巨大的权利。问题代价是朱厚照同学比以前更累了……
这时候朱厚照同学无比想念以后的君主立宪制度。皇帝依然是皇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十分清闲啊。
朱厚照同学放下笔,继续开始了他的思考大业。
明朝的政治制度是相当完善的,在此不得不称赞朱元璋先生建立的政治制度的美妙。
后来某只竟然四十年没有上朝朝廷一样正常运转,经济文化军事全面发展。只有在抗日援朝战争中皇帝才露了一次面拍了一次板。
朱厚照同学不想把自己陷在这些俗务中,而且八股文对朱厚照同学来说相当的晦涩——八股文是朱元璋先生规定的公文用格式。虽然朱厚照同学的脑袋里头有这个时代的记忆,但是他毕竟是另外一个时代的灵魂做主导。那些记忆对他来说就像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但是他只有数据库查询和管理系统而没有外层的应用软件。
朱厚照同学下定了决心,他对周围的执笔太监说道:“拟旨,以后这些奏折的批复就由内阁三位学士共同决定,至于意见不统一的,按人数多少为依据。然后将所有的奏折以及批复一本不落(la)的备份,只有那种一致认为没法解决的再来找朕决定,或者请示朕召开大廷议。”
旁边候着的司礼监太监将朱厚照同学的话记了下来,然后送给了庶吉士拟旨。
朱厚照同学将此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批写的奏折处理完,然后伸了个懒腰——旧版的朱厚照同学因为憋屈将内官监撤销掉了,否则在旁边提醒皇帝言行的人会因为这个懒腰让朱厚照同学十分不舒服。
————————
朱厚照同学闲来无事,开始构思前几天想到的报纸发行有关的问题。
他想了想,貌似在现在这个条件下,并不需要印刷机。在大明,人力是十分廉价的,而且皇帝办报没有太多的限制。独家发行更不用考虑销路问题,所以不会受到规模限制——现代报纸业用印刷机是因为规模太小用人工成本高。
想到这儿朱厚照同学很高兴,这意味着以现在的条件也可以进行报纸的印刷了。
朱厚照同学开始思考报纸的传播问题,明代的邸报是用驿站传递的。那么假如发行报纸,用驿站传播是否可行?
邸报是传播过一份原件然后到了再抄写,那么发行报纸是总印刷然后运过去还是发过样本去再本地印刷?假如是总的,运力是否能够满足?假如用传播样本,是否会对时间有影响?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于是我们的朱厚照同学再次纠结了……
不仅是这点问题,传统的驿站是否能满足报纸的印刷和发行?
是否有必要建立现代邮政业?
哎——,作为一个身负神圣使命的穿越者,责任重大啊……
朱厚照同学开始找相关人士咨询,同时开始在自己的数据库里头搜索。
经过再一次的深思熟虑,朱厚照同学作出了重要决定:报纸发行,直接改革原有的邸报;用总印刷的方式进行,因为分着印刷花费肯定巨大。而且,在运量巨大的情况下两者花费时间差不多。在运量较小的情况下,总印刷更是有时间上的优势;至于邮局问题,一定要改,但是还是先把报纸问题忙完了再说吧……
报纸的名字一定要醒目。嗯……,叫大明日报?大明皇家日报?大明晚报?大明时报?
首先排除大明皇家日报。
呃,对了,貌似日报是指从凌晨到上午开始印刷并发行的报纸,而晚报是指傍晚前出版的综合性城市报纸,几个小时即出版一期的则是时报,从这一点上来说应该叫晚报。
而在后世在中国,日报就是中央报的代名词。非中央报的才叫晚报、都市报、商报、时报等等。作为大明的中央报纸,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更倾向于日报。而且“日报”两个字更有气势。
算了,我的地盘听我的,谁说日报不能代表晚上出版的了?现在某才是创始人,我说了算!!!!!
朱厚照同学一阵得意,然后他在心中将在酝酿中的报纸命名为了《大明中央日报》。为什么加上“中央”两个字,因为更有气势(揍他!!!)。
然后朱厚照同学放下了毛笔,拿出了羽毛笔在纸上开始画格子。画了一半,他突然停下了笔,然后恨恨的将纸张团成了一团扔进纸篓。他满面无奈的回到了自己的卧室,然后支开了所有人。
他拖出了自己的箱子,开始翻找。
(求推荐!!!求收藏!!!求评价!!!求点击!!!本书每日一更,时间充足的情况下酌情增加。)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想好了之后,朱厚照同学开始真正的悠闲起来了。
某人开始享受生活。
一杯清茶,一把藤椅,一丛树荫。忙碌完毕在树荫下的椅子上一躺,这就是生活啊……
朱厚照同学的活的相当滋润,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皇帝呢。
不过闲适的生活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他是皇帝——书房里头有半人高的奏折需要阅读。朱厚照同学一咬牙,从藤椅上蹦起来,然后去书房批那奏折。
自从新版朱厚照同学出现以后,他就开始自己动手批改奏折。这样直接导致了司礼监没有走上后来的道路。明朝初年,太监识字被严格禁止,但明宣宗设置了太监学堂,鼓励太监识字,于是凡皇帝口述命令,例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其实是为了让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利。但自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以后,司礼监遂专掌机密,批阅章奏,实权在内阁首辅之上。现在朱厚照同学出现了,直接导致了刘瑾同学的不被重用,从而司礼监没有了以后的那种巨大的权利。问题代价是朱厚照同学比以前更累了……
这时候朱厚照同学无比想念以后的君主立宪制度。皇帝依然是皇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十分清闲啊。
朱厚照同学放下笔,继续开始了他的思考大业。
明朝的政治制度是相当完善的,在此不得不称赞朱元璋先生建立的政治制度的美妙。
后来某只竟然四十年没有上朝朝廷一样正常运转,经济文化军事全面发展。只有在抗日援朝战争中皇帝才露了一次面拍了一次板。
朱厚照同学不想把自己陷在这些俗务中,而且八股文对朱厚照同学来说相当的晦涩——八股文是朱元璋先生规定的公文用格式。虽然朱厚照同学的脑袋里头有这个时代的记忆,但是他毕竟是另外一个时代的灵魂做主导。那些记忆对他来说就像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但是他只有数据库查询和管理系统而没有外层的应用软件。
朱厚照同学下定了决心,他对周围的执笔太监说道:“拟旨,以后这些奏折的批复就由内阁三位学士共同决定,至于意见不统一的,按人数多少为依据。然后将所有的奏折以及批复一本不落(la)的备份,只有那种一致认为没法解决的再来找朕决定,或者请示朕召开大廷议。”
旁边候着的司礼监太监将朱厚照同学的话记了下来,然后送给了庶吉士拟旨。
朱厚照同学将此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批写的奏折处理完,然后伸了个懒腰——旧版的朱厚照同学因为憋屈将内官监撤销掉了,否则在旁边提醒皇帝言行的人会因为这个懒腰让朱厚照同学十分不舒服。
————————
朱厚照同学闲来无事,开始构思前几天想到的报纸发行有关的问题。
他想了想,貌似在现在这个条件下,并不需要印刷机。在大明,人力是十分廉价的,而且皇帝办报没有太多的限制。独家发行更不用考虑销路问题,所以不会受到规模限制——现代报纸业用印刷机是因为规模太小用人工成本高。
想到这儿朱厚照同学很高兴,这意味着以现在的条件也可以进行报纸的印刷了。
朱厚照同学开始思考报纸的传播问题,明代的邸报是用驿站传递的。那么假如发行报纸,用驿站传播是否可行?
邸报是传播过一份原件然后到了再抄写,那么发行报纸是总印刷然后运过去还是发过样本去再本地印刷?假如是总的,运力是否能够满足?假如用传播样本,是否会对时间有影响?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于是我们的朱厚照同学再次纠结了……
不仅是这点问题,传统的驿站是否能满足报纸的印刷和发行?
是否有必要建立现代邮政业?
哎——,作为一个身负神圣使命的穿越者,责任重大啊……
朱厚照同学开始找相关人士咨询,同时开始在自己的数据库里头搜索。
经过再一次的深思熟虑,朱厚照同学作出了重要决定:报纸发行,直接改革原有的邸报;用总印刷的方式进行,因为分着印刷花费肯定巨大。而且,在运量巨大的情况下两者花费时间差不多。在运量较小的情况下,总印刷更是有时间上的优势;至于邮局问题,一定要改,但是还是先把报纸问题忙完了再说吧……
报纸的名字一定要醒目。嗯……,叫大明日报?大明皇家日报?大明晚报?大明时报?
首先排除大明皇家日报。
呃,对了,貌似日报是指从凌晨到上午开始印刷并发行的报纸,而晚报是指傍晚前出版的综合性城市报纸,几个小时即出版一期的则是时报,从这一点上来说应该叫晚报。
而在后世在中国,日报就是中央报的代名词。非中央报的才叫晚报、都市报、商报、时报等等。作为大明的中央报纸,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更倾向于日报。而且“日报”两个字更有气势。
算了,我的地盘听我的,谁说日报不能代表晚上出版的了?现在某才是创始人,我说了算!!!!!
朱厚照同学一阵得意,然后他在心中将在酝酿中的报纸命名为了《大明中央日报》。为什么加上“中央”两个字,因为更有气势(揍他!!!)。
然后朱厚照同学放下了毛笔,拿出了羽毛笔在纸上开始画格子。画了一半,他突然停下了笔,然后恨恨的将纸张团成了一团扔进纸篓。他满面无奈的回到了自己的卧室,然后支开了所有人。
他拖出了自己的箱子,开始翻找。
(求推荐!!!求收藏!!!求评价!!!求点击!!!本书每日一更,时间充足的情况下酌情增加。)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