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日,邮电局忙活起来了,各地声援电报和信件,犹如雪片飞来。这几日,火车站、公路上也很繁忙,各地抗战物资和捐款,接连不断地投往前线。

    省府前面更是拥拥撞撞,从江省各地来的青年学生、工人、农民要求入伍抗敌,拿起枪杆、走向抗日疆场,为国效劳,更可喜的是那批流亡到北平的东北籍学生3000余人组成的东北学生抗日敢死队已经到达了黑龙江,扬言是来投靠东北抗日军的,赵晓峰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接见了他们,直接任命其中的佼佼者高崇民、阎宝航、车向臣、卢广绩四人为营长,并将他们全部安排进了自己的抗日军团。

    江省所有士兵均称为国而战,虽死无憾!而民众参军参战热情极为高涨,?龙江城每天都沸沸扬扬。

    全国各地人民团体援?抗日运动风起云涌。北平各界抗日救国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誓与仇国经济绝交",“永不买卖仇货,绝对提倡国货。”

    工界抗日救国联合会,要求蒋介石、张学良率领将士对日宣战,并致电马占山、赵晓峰,以示慰劳。流亡关内的东北人士派出大批政工人员,到黑龙江进行积极宣传鼓动抗日活动,并联络关内各地人民群众、机关团体支持马占山、赵晓峰抗战。海外和国内各地慰劳捐款接济纷来,各地的机关团体、青年学生站在街头,向来往行人求捐,昂昂溪东站上各方面支援的被服、食物和其他物资堆起几座小山一样。

    正在前线巡视的省边防军总指挥马占山望着听着这一幕幕,心里发热:“我马占山何德何能,受到民众如此厚爱?是因为抗日主张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这多亏了赵晓峰啊!”

    留守省府的谢珂参谋长匆匆赶来,对马占山说:“马主席,省府来了两名外国人,他们声称是英国《每日邮报》和《密勒评论报》的记者,你是不是接见一下?”

    马占山略思片刻:“我一定接见,我要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谢珂马上让副官把车叫来,与马占山一同返省。

    龙江城气候虽然寒冷,但到处暖融融的,兴奋的人群三三五五聚在一起议论着、说着、笑着.

    不知谁喊了一声:“马将军从前线回来了!”

    人们立时包围了马占山的车,许多人都想一睹马将军的风采。

    马占山卫士们怕夹杂人群中有坏人袭击省主席,慌忙下车把人驱散,被马占山禁止.

    马占山蓄着一抹又黑又浓的黑胡子,脸上虽有疲倦之色,但两眼炯炯有神。他从车上下来,向群众招手,他抑制不住心里激情,大声说:“谢谢你们,谢谢乡亲们!”

    谢珂参谋长向大家拱手:“乡亲们对马将军一片情意,将军和全军将士感激不尽,一定以血肉之躯守土尽忠报答省垣同胞,现在将军有紧急公务,还望多多包涵。”

    人群这才让出一条路,让马占山汽车通过,驶进省府。

    两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已等候马占山多时,虽然他们从谢珂那里了解了江桥抗战始末,还是非要面见一下中国民族的大英雄不可。

    马占山穿着黑布皮褂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瞪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个小个子、瘦巴巴的民族英雄,但他们很快就被马占山嘹亮的声音和军人固有气质所折服。他们打开了笔记本,照相机镜头对准了他。

    《每日邮报》记者首先发问:“将军是一省之领袖,为什么要动员全民力量与日本人作战?”

    马占山毫不掩饰他对日本人的仇视:“日本欺负中国太甚,我们实在忍无可忍,所以,非干不可!我的兄弟赵晓峰已经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现在他又来到了我的身边,所以我们又打响了第二枪!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行动起来打出中国人的千万枪,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密勒评论报》记者拍了一张照片后,也抢着问:“日本军队号称是世界精锐之师,你与赵司令不觉得你得不到政府的后援支持,一定要失败吗?”

    马占山微微一笑,两撇小胡子翘了起来:“民众是支持我们的,你们来省垣可能看到了民众抗日的情绪。不管日本多强大、多精锐,他们是进行侵略战争,虽然现在强大,最后失败的是他们。我们已下决心,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存在,必与其对抗到底!”

    这气吞山河的誓言让大鼻子、蓝眼睛记者很受感动,连连举大拇指:记者们也到过日军战区里采访,所以一记者问:“为了江省的和平,是否可以将省主席让给张海鹏?”

    马占山明确表示:“至于让主席与张海鹏,那本无不可,惟须中央命令,但我更垂青让位给我的兄弟赵晓峰!”

    由于赵晓峰拒绝接受任何采访,所以,所有关于赵晓峰的事情都是从马占山口中说出去的。

    此时的赵晓峰不光在忙着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还在应付着远道而来的德国人鲍尔、柯瑞伯、魏采尔、塞克特、法尔克豪森一行一百余人的德**事顾问团。这些人有的已经在蒋介石的军事顾问团中呆过一段时间,但此时,他们全部选择了前来东北地区。而且一批德国的军火商人也随着来到了黑龙江。

    赵晓峰从抗战记事的小册子里得知,现在时期国际关系最大的特征就是弱肉强食,根本就没有任何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纯粹的利益交换。但纵然相对来说对中国还算比较友善的美国,也认为中国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实现现代化是不大可能的,由日本人统治中国对美国最有利,同时也对中国有利。

    当初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就曾断言,“中日争端的解决可能对美国的利益有害,最好让日本在一个美国没有重大利益的地区,陷入一场非决定性的斗争;”允许“我们远东政策的原则及和平理想”“蒙受进一步小损害”。于是,美国以“借刀杀人”为其远东政策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怂恿日本与苏联和中国为敌,镇压远东的大、小布尔什维克,一方面避免日美冲突。这就注定了美国对日本侵华仅停留于空洞的道义谴责,而不可能实际干预。对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求援,美国置若罔闻。

    甚至当1937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制造一起极端挑衅性的事件,故意在南京江面击沉美国“帕内号”,导致美方七十多人死亡,美国仍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平静处之,一如既往地对日本提供贷款和出售战略物资。

    苏联更无道义可言.苏联最大的噩梦,是遭受德日两国夹击。那么如何化解来自东方,即来自日本的压力呢?苏联的主要对策,便是挑动中日冲突,并使中日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让日本这股祸水在中国泛滥,以牺牲中国为代价挽救苏联。中日战争之全面爆发,苏联当然是如愿以偿。为了让中国能够拖住日本,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援助,但这种援助是有限度的,那就是这种援助必须以不得罪日本为前提,必须以不把苏联卷入中日战争为前提。所以,无论当初国民政府如何再三恳求,苏联都坚决拒绝对日出兵。在有限度地援助中国的同时,苏联暗中与日本一直勾勾搭搭,直至于1941年4月13日签定《苏日中立条约》。更表现出了对日本侵华的默许和纵容。苏日《共同宣言》更声称:“苏联誓当尊重‘满洲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当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以中国的神圣领土为相互馈赠的供品,苏联实现了确保东线安全的初衷;并从此断绝了对中国抗战的援助。这对正处于抗战以来最艰苦岁月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令人寒心的叛卖之举。其他重要国家也不仗义。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之劫,国际社会却保持着可耻的沉默。中国不得不在恐怖的孤独中迎战强敌。

    所以,赵晓峰现在感觉德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都要可靠,毕竟两国距离太远,相互之间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在他心中现在竟然有一丝的渴望,那就是渴望德国迅速强大,能够制约这些“不仗义的国家”也好为自己的迅速发展提供充裕的时间。

    今后社会的发展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赵晓峰也没有把握,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而德国人现在为什么抛弃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而来支持赵晓峰这个刚刚开始发展的“小字辈”呢?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德国本土,众大臣们早就开始关注东北这个地区的战事了,为什么几百年以来,苏联、日本一直频频对东北发动战争?因为这里有他们需要的东西太多了!煤炭、钢铁、贵金属、稀有金属、木材、粮食等等等等!

    而德国想要在这里分一杯羹,他们必须要赌一把!现在的国民政府因为惧怕日本人,所以根本就不会出兵东北,而张学良更是蒋介石的忠实追随者,也不足以扶持,在听到赵晓峰的崛起后,精明的日耳曼人发现了新大陆,他们立即将目光放在了赵晓峰的身上。政府甚至还提出了:“全力支持东北抗日军!协助他们成立独立政府的口号。”而且还准备将国内最新研制的武器全部送到东北战场,既可以试验这些武器的性能,还可以从赵晓峰的手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资!

章节目录

抗日厚黑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荒唐杀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五十七章:将计就计-抗日厚黑传 小说,抗日厚黑传,笔趣阁并收藏抗日厚黑传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