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和独轮的车子像滚滚洪流,自东向西,行进在大路上。车上的粮袋子有大有小,袋子里没有清一色的粮食。大米、小麦、小米、板栗、地瓜、干菜、花生,老百姓有什么就拿出什么。人们背着篓子和包袱,里面装着烙饼、炊饼、鸡蛋、鸭蛋、年糕、香肠。车辕上挂着活鸡活鸭和腊肉,车尾用绳子牵着猪和牛羊。赶车的不是辎重兵,而是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弘农百姓,中间星星点点地杂着骠骑队的官兵,他们下马步行,马背上驮着粮食。军民都挥汗如雨,但笑声不断。
郭旭和王镇恶并肩走着,各自马上装了两百来斤大米。
渑池士绅振臂一呼,全县百姓留下种子粮和一小部分口粮,将家中存粮倾囊而出,送往潼关。王镇恶发了一榜通告,向弘农郡征粮,承诺一旦打下长安,将免征弘农三年赋税。
露布所至,赢粮影从。
郭旭打了这么多年仗,也见识过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的情形,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眼望不到头的百姓大军。
不能不叹服王猛在弘农百姓中的威望。
也不能不佩服王镇恶的胆量。免征三年赋税,这样的事情,按理只能太尉点头后,朝廷正式发文才能施行。王镇恶没有征得太尉同意,就敢向老百姓许这个诺,想必是自筹太尉不可能不点头。毕竟有了弘农百姓撑腰,前锋在大军主力抵达前,再无乏粮之虞。
大将临机决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换一个将领,很可能宁愿让当兵的饿肚子,也不愿因为擅权独断而引发上峰猜疑。
中途休息,聊起身世,王镇恶得知郭旭祖上是关中人,很高兴:
“那等仗打完了,你是回江东呢还是留在关中?”
“先回江东,把爷爷和父母的灵柩送回关中,然后就在长安城里开个铁匠铺,继续干我的老本行。”
王镇恶大笑:
“你以为打下长安天下太平啦?差得远呢!还得打出关中,北灭柔然,东平鲜卑,把大河南北的疆土,都收到大晋朝口袋里,让胡人各回各家,滚出中原,缩回漠北!你就不想和我一起,犁庭扫穴,封狼居胥?”
前半截郭旭听懂了,到了后半截犁庭扫穴、封狼居胥,就已经摸不着头脑。他是个直肠子,不会藏着掖着:
“跟你一起干啥?”
王镇恶一愣,继而明白不能在这个小伙子面前掉书袋子:
“就是跟着我打到胡人老家去,把他们打成残废,以后再不敢打我们中原的主意。”
没想到郭旭竟然毫不兴奋:
“把他们赶走就行了吧,何必非要赶尽杀绝呢?”
王镇恶饶有兴趣地审视了一番郭旭的脸。北府兵少装将领,几乎各个都是不打仗就难受,打仗就全身通泰的天杀星,看不出来这个打仗勇猛的青年将领居然不好战。
“慈不带兵,你居然一副菩萨心肠。不过我告诉你郭老弟,胡人可不认你这个道理。自古以来,他们没有同情弱者的心思,只有恭顺强者的习惯。你不把他们打服帖了,他们永远克制不了南下烧杀掳掠的冲动。”
郭旭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想起鲜卑人怎样凌迟菜虫,怎样**孙俏,觉得王镇恶说的没错,这些胡人真的是形同**。再想想那些向却月阵勇猛冲锋的鲜卑勇士,想起斛律征的可爱之处,又觉得他们也并非异类。再想起当年孙恩之乱,乱军祸害百姓,官兵也祸害百姓;乱军屠杀官军俘虏,官军也屠杀乱军俘虏;乱军强暴官军家眷,官军也强暴乱军妻女;乱军四处纵火,官军也见房子就烧;砍头、腰斩、扒皮、开膛、凌迟、绞杀、活埋、沉塘,南朝人自相残杀,无所不用其极,那种兽性,又何亚于胡人?大约无分胡汉,只要是治世,人就是人;只要是乱世,人就不是人,强者成猛禽野兽,弱者成羔羊鼠兔。
突然转过一个念头:
如果我们此次不胜退走,这些百姓有资敌表现吗,岂不是要被姚秦清算?
抬头看王镇恶,见他正在向几个农民招手微笑。等那几个人过去后,小心地问道:
“这些老百姓就不担心我们失败吗?”
王镇恶扭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忍不住笑了:
“兄弟啊,我以为你打铁出身,只会硬碰硬,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多后顾心思。就冲你这一问,就该治你一个惑乱军心,打你几棍子!”
郭旭傻笑。
“我告诉你,别看老百姓不读兵书,不参与帷幄,但眼睛雪亮,鼻子灵敏,他们不会看错谁要胜谁要败。假如他们对北伐不看好,纵然有免征三年的**,也绝不会借给我们一斗粮食!”
郭旭点点头,这一点他也能想到:
“我以为中原百姓都盼着大晋朝打回来呢。”
王镇恶几乎是带着讥讽冷笑一声:
“中原就是大晋朝丢的。要不是当年司马家族为了内斗大动干戈,胡人怎么会有机会轮番进入中原?老百姓对大晋,早就心灰意冷了,谁稀罕他们回来!”
郭旭大吃一惊,向四周张望了一圈,好像朝廷的人就在身边似的。
王镇恶却不理会他的紧张:
“胡人最初的确是胡来的,杀了不少人,但一旦站稳脚跟,他也是要治理国家,让老百姓过好的。很简单,老百姓过不下去,谁来纳粮交税养活朝廷养活兵啊?所以石勒、苻坚,包括我们要灭掉的姚秦,都是做了不少休养生息的好事。我家先祖王景略丞相辅佐苻坚时,中原光景,一点不比大晋全盛时差。有这个,老百姓就臣服。再说他们这些人在中原生活久了,慢慢地就变得更像汉人。我记得小时候在前秦,那些氐族高官汉话说得比胡话顺溜,吃饭都喜欢七碟子八碗地吃汉菜,不习惯吃粗糙的氐族食物。他们自己就是狄夷,但是在长安安乐窝里呆久了,一提起北方的胡人,甚至提起边境上的氐族人,张口就是狄夷长狄夷短,好像他们自己是正牌华夏一样。”
郭旭被这种喜剧效果逗乐了。
“所以老百姓帮助我们,并不是因为胡汉之别和故国之情。第一,我家先祖有恩于他们,这种私人情感往往比公心更强。第二,姚秦末世,对老百姓不及前代好。加上他们几次内斗,战乱殃及民间。第三,老百姓希望讨好胜利者,也知道新朝初起,免不了要对老百姓开恩。如果我们打进长安,你就会发现,都城百姓虽然受到姚秦好处更多,但见风使舵的本领也更强,他们见惯了改朝换代,其实对谁当王不太在乎的,无非换一个抽税的主子罢了!”
这番话说完,郭旭再看送粮的队伍,觉得内心那种暖意被稀释了很多。
王镇恶还要接着往下说,抬眼看见从西边飞驰过来几个骑兵,知道潼关方面来传令兵了,立刻打住话头迎上去。
急报是沈林子亲笔写的,大意是接到太尉传令,大军主力将于明日抵达潼关,要前锋准备好营寨,并物色可靠的屯粮场地,同时派兵沿河岸警戒,严防亲军乘大军登岸时发动突袭。太尉命令,要沈林子守城,王镇恶出巡。沈林子希望王镇恶布置好护粮队伍,自己先行赶回潼关,布置迎接太尉事务。
读完急报,填好回执,传令兵上马回身没跑几步,就和另外几个传令兵擦肩而过。显然前一个急报发出不久,后一个就跟上了。
这一回是沈林子自己发出的,说斥候发现从长安城里开出了秦国大部队,从盔甲号服和马匹器械看,应该是秦国最精锐的皇家羽林骑。目前还不清楚这支大军的去向,沈林子担心他们是去阻击太尉的,所以追加一报,要求王镇恶从速回来,共同商议对策。
骠骑队100官兵留下,护送粮食行进。
王镇恶和郭旭各自备好三匹马,一路换乘疾驰回去。
郭旭的心砰砰乱跳。
不是因为前锋大军苦战苦撑,终于熬到了大军会师。
而是因为:
孙俏要来了。
郭旭和王镇恶并肩走着,各自马上装了两百来斤大米。
渑池士绅振臂一呼,全县百姓留下种子粮和一小部分口粮,将家中存粮倾囊而出,送往潼关。王镇恶发了一榜通告,向弘农郡征粮,承诺一旦打下长安,将免征弘农三年赋税。
露布所至,赢粮影从。
郭旭打了这么多年仗,也见识过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的情形,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眼望不到头的百姓大军。
不能不叹服王猛在弘农百姓中的威望。
也不能不佩服王镇恶的胆量。免征三年赋税,这样的事情,按理只能太尉点头后,朝廷正式发文才能施行。王镇恶没有征得太尉同意,就敢向老百姓许这个诺,想必是自筹太尉不可能不点头。毕竟有了弘农百姓撑腰,前锋在大军主力抵达前,再无乏粮之虞。
大将临机决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换一个将领,很可能宁愿让当兵的饿肚子,也不愿因为擅权独断而引发上峰猜疑。
中途休息,聊起身世,王镇恶得知郭旭祖上是关中人,很高兴:
“那等仗打完了,你是回江东呢还是留在关中?”
“先回江东,把爷爷和父母的灵柩送回关中,然后就在长安城里开个铁匠铺,继续干我的老本行。”
王镇恶大笑:
“你以为打下长安天下太平啦?差得远呢!还得打出关中,北灭柔然,东平鲜卑,把大河南北的疆土,都收到大晋朝口袋里,让胡人各回各家,滚出中原,缩回漠北!你就不想和我一起,犁庭扫穴,封狼居胥?”
前半截郭旭听懂了,到了后半截犁庭扫穴、封狼居胥,就已经摸不着头脑。他是个直肠子,不会藏着掖着:
“跟你一起干啥?”
王镇恶一愣,继而明白不能在这个小伙子面前掉书袋子:
“就是跟着我打到胡人老家去,把他们打成残废,以后再不敢打我们中原的主意。”
没想到郭旭竟然毫不兴奋:
“把他们赶走就行了吧,何必非要赶尽杀绝呢?”
王镇恶饶有兴趣地审视了一番郭旭的脸。北府兵少装将领,几乎各个都是不打仗就难受,打仗就全身通泰的天杀星,看不出来这个打仗勇猛的青年将领居然不好战。
“慈不带兵,你居然一副菩萨心肠。不过我告诉你郭老弟,胡人可不认你这个道理。自古以来,他们没有同情弱者的心思,只有恭顺强者的习惯。你不把他们打服帖了,他们永远克制不了南下烧杀掳掠的冲动。”
郭旭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想起鲜卑人怎样凌迟菜虫,怎样**孙俏,觉得王镇恶说的没错,这些胡人真的是形同**。再想想那些向却月阵勇猛冲锋的鲜卑勇士,想起斛律征的可爱之处,又觉得他们也并非异类。再想起当年孙恩之乱,乱军祸害百姓,官兵也祸害百姓;乱军屠杀官军俘虏,官军也屠杀乱军俘虏;乱军强暴官军家眷,官军也强暴乱军妻女;乱军四处纵火,官军也见房子就烧;砍头、腰斩、扒皮、开膛、凌迟、绞杀、活埋、沉塘,南朝人自相残杀,无所不用其极,那种兽性,又何亚于胡人?大约无分胡汉,只要是治世,人就是人;只要是乱世,人就不是人,强者成猛禽野兽,弱者成羔羊鼠兔。
突然转过一个念头:
如果我们此次不胜退走,这些百姓有资敌表现吗,岂不是要被姚秦清算?
抬头看王镇恶,见他正在向几个农民招手微笑。等那几个人过去后,小心地问道:
“这些老百姓就不担心我们失败吗?”
王镇恶扭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忍不住笑了:
“兄弟啊,我以为你打铁出身,只会硬碰硬,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多后顾心思。就冲你这一问,就该治你一个惑乱军心,打你几棍子!”
郭旭傻笑。
“我告诉你,别看老百姓不读兵书,不参与帷幄,但眼睛雪亮,鼻子灵敏,他们不会看错谁要胜谁要败。假如他们对北伐不看好,纵然有免征三年的**,也绝不会借给我们一斗粮食!”
郭旭点点头,这一点他也能想到:
“我以为中原百姓都盼着大晋朝打回来呢。”
王镇恶几乎是带着讥讽冷笑一声:
“中原就是大晋朝丢的。要不是当年司马家族为了内斗大动干戈,胡人怎么会有机会轮番进入中原?老百姓对大晋,早就心灰意冷了,谁稀罕他们回来!”
郭旭大吃一惊,向四周张望了一圈,好像朝廷的人就在身边似的。
王镇恶却不理会他的紧张:
“胡人最初的确是胡来的,杀了不少人,但一旦站稳脚跟,他也是要治理国家,让老百姓过好的。很简单,老百姓过不下去,谁来纳粮交税养活朝廷养活兵啊?所以石勒、苻坚,包括我们要灭掉的姚秦,都是做了不少休养生息的好事。我家先祖王景略丞相辅佐苻坚时,中原光景,一点不比大晋全盛时差。有这个,老百姓就臣服。再说他们这些人在中原生活久了,慢慢地就变得更像汉人。我记得小时候在前秦,那些氐族高官汉话说得比胡话顺溜,吃饭都喜欢七碟子八碗地吃汉菜,不习惯吃粗糙的氐族食物。他们自己就是狄夷,但是在长安安乐窝里呆久了,一提起北方的胡人,甚至提起边境上的氐族人,张口就是狄夷长狄夷短,好像他们自己是正牌华夏一样。”
郭旭被这种喜剧效果逗乐了。
“所以老百姓帮助我们,并不是因为胡汉之别和故国之情。第一,我家先祖有恩于他们,这种私人情感往往比公心更强。第二,姚秦末世,对老百姓不及前代好。加上他们几次内斗,战乱殃及民间。第三,老百姓希望讨好胜利者,也知道新朝初起,免不了要对老百姓开恩。如果我们打进长安,你就会发现,都城百姓虽然受到姚秦好处更多,但见风使舵的本领也更强,他们见惯了改朝换代,其实对谁当王不太在乎的,无非换一个抽税的主子罢了!”
这番话说完,郭旭再看送粮的队伍,觉得内心那种暖意被稀释了很多。
王镇恶还要接着往下说,抬眼看见从西边飞驰过来几个骑兵,知道潼关方面来传令兵了,立刻打住话头迎上去。
急报是沈林子亲笔写的,大意是接到太尉传令,大军主力将于明日抵达潼关,要前锋准备好营寨,并物色可靠的屯粮场地,同时派兵沿河岸警戒,严防亲军乘大军登岸时发动突袭。太尉命令,要沈林子守城,王镇恶出巡。沈林子希望王镇恶布置好护粮队伍,自己先行赶回潼关,布置迎接太尉事务。
读完急报,填好回执,传令兵上马回身没跑几步,就和另外几个传令兵擦肩而过。显然前一个急报发出不久,后一个就跟上了。
这一回是沈林子自己发出的,说斥候发现从长安城里开出了秦国大部队,从盔甲号服和马匹器械看,应该是秦国最精锐的皇家羽林骑。目前还不清楚这支大军的去向,沈林子担心他们是去阻击太尉的,所以追加一报,要求王镇恶从速回来,共同商议对策。
骠骑队100官兵留下,护送粮食行进。
王镇恶和郭旭各自备好三匹马,一路换乘疾驰回去。
郭旭的心砰砰乱跳。
不是因为前锋大军苦战苦撑,终于熬到了大军会师。
而是因为:
孙俏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