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第十章烈属待遇(下
“皇上。”纪纲吃吃艾艾的说道:“您上次让我查办海之事。结果已经出来了。”
朱棣大奇。既然交待的事情已经好了。纪纲怎么是这么一副表情?
“既出事情真相了。你怎么是这么一副表情?难道漂没一事有锦衣卫在里面捣鬼?”
“没有!”声音连纪纲自己都吓了一跳。他赶紧又将声量放低。只是。这件事却并非锦衣卫查出来的……是监部。”
“监察部只那么几人。他们怎么能够抢在锦衣卫之前把这件事查出来?”
“臣无能。”纪纲又羞又愧。“衣卫只顾着盯紧官员了。可监察部那边却另辟蹊径。过普通的船员查明了真相。”
朱棣又好气又笑。
此事对于纪纲来说很难堪。对朱棣来说却无所谓。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让猎狗保持饥饿状态。那么猎狗在捕食猎物时便更充满了主观能动性。
“好了。你说说看。海运漂没那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
纪纲色沉重的说道:“漂没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两类:意外事故和人为损毁。”
“虽说海船只是沿航行。但木船航行间一长就会结构松弛。板木腐朽。一遇上较大的风浪。便有可能沉没。”
对于这种漂没朱棣是能够理解的。哪怕是新造海船。如果不幸遇上海上极为恶劣的气。同样有沉没的可能。但人为损毁又是怎么说?把船毁坏有什么好处?难道说船员觉的出海太辛苦太危险。所以就把船毁坏掉逃避任务?
见朱棣紧紧的盯着自己。纪纲只觉的心头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垂头说道:“人为原因大多是运军故意损毁。运军常常为了贪污所运输的粮食便妄称水火。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甚至有凿船自沉者。”
朱棣面色一沉正说话。可纪纲却低着头没有看见。继续自顾自的说道:“……盗卖丢毁漕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奸诈小人发现北方楠板价格昂贵。便将船拆卸变卖尽管根据规定运粮船沉没也会有所处罚。但哪怕是缴纳罚金抵偿也仍然能够获的厚利。也有连船带货全部变卖。然后谎称漂没者。”
朱棣皱,。起身在缓缓踱步。
杨荣见朱棣一脸阴沉。忙道:“皇上龙体为重。千万不可为此生气而伤了龙体。那些粗鄙小民的鬼俩匪夷所思。真真令人可叹。君子可欺以方拿这些小还真是没办法。”
“拿这些小人没办法吗?”朱棣脸上带着冷冷的微笑。幽幽的说道:“只怕未必。若是规损失的船粮照价偿还……”
说到这里朱棣突的站住了。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如果确因为意外事故。船员生命须臾归之鱼腹不说。若是侥幸获救之后还需要赔偿巨额损失。那也太不合情理。所以说。对于路途上损耗的船只粮食要求船员赔付根本就行不通。如果真的实施这种暴政。结果用脚趾头都想的想的出来:最开始一段时间。遭遇意外的船员大约首先想到的便是逃亡。之后就会有不堪忍受的船员干脆驾着船在海上做海盗。
可是如果不照价赔偿有了足够的利益驱动。胆大的船主只怕受不了“谎称漂没。将船粮卖掉”的诱惑。
国有资产理还真是个难题啊!
见朱棣皱眉不展。杨荣试探着建议道:“针对单独的船只。或有冤枉的。好在运粮船队并非单独行动。是组成船队共行动。因此不如规定总押官缺船五只以上降一级。十只以上降二级;分押官各照所押船只如至五只十只以者一体参降。事关切身利益。总押官和分押官肯定会盯紧每一条船制止船长船只勾结起来将船拆卸变卖……”
听到这里。朱棣突然灵光一闪。向纪纲问道:“你说监察部是通过普通的船员查明了真相。们是怎么弄的?”
纪纲道:“监察部在市场上部下暗哨。当发现船员盗卖木材食粮等物时便当场捉拿。被捉住现行的船撑不住刑讯。结果便所知的其他人的类似罪行也招供了。之后监察部|藤摸瓜。抓的人越来越多……到现在还在追查。”
朱棣不解的问道:“颁布了首告无罪制度。一只船不可能只由一名船员操控。无论是盗卖粮食还是将船只拆卸变卖都须是集体犯罪。船员之中难道没有出首的?”
见纪纲摇头。朱不禁自言自语:“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船员相互之间特别友爱不成?”
沉默片刻杨荣道:“或许知道原因。”
“哦。你说。”
“之前规定这种事的处罚是将赃款追还入官。按首告无罪制度。其首告者可的一半赃款。
然而事后首告者却遭受其他人的报复。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如果“失足落水”。查都没法查。”
朱棣咬着牙说道:“原来是朕没有考虑周详。看来刑法不严峻一点。那也难防微杜渐也罢。就规定凡涉及朝廷的#39;物。其案值超过一百贯者。除首告者之外。其余人等一率充边贬为罪奴。如此一来。那些罪犯即便想报复也没机会了……嗯。再加一条。如果首告者不愿继续在原来的工作。可以给他调换岗位。也可以任由他移民什么的。”
在杨荣和纪纲按照惯例一阵歌功德之后。朱棣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咦。纪纲你说有紧急情况需要通报。这种事有什么紧急的?”
“据微臣查知。监察部在侦破此案后。准备弹劾平江伯陈。告他玩忽职守。”
平江伯陈在靖难之役时投降明成祖。使之顺利渡江。这个功劳算是比较大的。如果陈不投降。靖难之役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呢说不定最后朱不仅当不成皇。反而会被建文皇帝捉起来圈禁。因此。朱棣对陈还是比较信任的。
朱棣微微点头。那好纪纲你去通知陈一声。告诉他赶紧上谢罪折子若等到监察部弹劾他。朕也难以包容他了。”
见朱棣没有别的话。纪施礼步。跟着一名#39;官退了出去。
杨荣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离开不安的挪动了一下身子。正犹豫着。却听见朱棣对他说道:“刚才你说烈属的待遇标准会不会太低
又想了一下。于朕呢。将士们在场上博命拼杀。朕自让烈士遗下的孤儿寡母穿不暖吃不饱。”
“朕给你算一笔帐
一名小的职务收为二十四石。若这名小一家五口。除该小旗外均无劳动能力。那么这个家庭也只能勉强温饱而已。该小旗成为烈士后-名烈属由一人家的两成收入供养。即没有劳动能力却也至少可以保证温饱。”
“但这只是一个基数。总旗百的职务收入一年分别为六十石一百二十石。若总旗百户成为烈士。则其烈属分别受两户四户人家的供养。更高职务的将士牺牲后。其烈属享受的供养标准也相应提高。”
“而且。烈士生前所立战功也可折算进烈属的供标准之中。铁质铜质银质金质勋章分别可折算成一户两户四户八户人家供养。”
“这样算下来。即便只是|旗甚至是普通的军士在战场上牺牲。假设他参加过三次战役。受过两次伤。过一个敌人。那便一共可获的三枚铁质勋章。因此该烈士的烈属便能够享受四户人家的供养。这种生活标准已经相当于普通农民的四倍以上了。也就是说。只要将士们在战场上为社稷做了足够的贡献。那么他的身后名祖宗荣子孙贵便都不愁了。”
趁着朱棣喝茶间隙。杨荣组织了一下措辞。满面恭敬的说道:“假设烈属之中有的人有劳动能力。而有的人却没有劳动能力。比如说某位烈士的父母刚刚四十出头。尚能进行田间劳作。而烈士遗孤却符合去安南享受供养的条。这种情况下。令祖孙分离似有不妥。”
朱棣略一思索便道:“烈士父母早会因年老而失去劳动能力。如果愿意那便随孙子一同去烈属采邑。到烈属采邑之后免费分一田供其耕种。免去全部赋税。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后。则收回那块田的。正式享受接受供养的烈属待遇。”
“若烈士父母不愿属采邑……”朱棣顿了顿。道:“这样好了。朕会办一所烈属学校。烈士的儿女均可免费入读。享受廪生员(注1的待遇。直到成年为止。”
烈士孤要不要也进行斯巴达式教育呢?朱棣着眉思索着。终于还是摇了摇头。烈士已经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还要人家奉献子孙。那也太邪恶了。
“皇上这真是仁者之言!”杨荣笑着说道:“烈士遗孤均可读书且享受廪生员的待遇。将士用命自不用说。臣只怕将士们上了战场后。哪里危险就朝哪里冲。那也是个麻烦。”
朱棣听的出杨荣这是拐弯抹角的拍自己的马屁。于是不禁一乐。谁料到杨荣却又话题一转。道:“但。臣却尚有一个疑虑。百姓不是迫不已谁也不愿背井离乡。若是烈死后。烈属因无劳动能力而被迫移居他乡。臣唯恐伤皇尧舜爱民之心……”
朱棣也知道这个时1背井离乡不是什么好事。心较软的皇帝甚至不忍强迫拖欠赋税者移民。朱棣虽说冷血。但也不至于认为让烈属移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这样处理又该怎么处理呢?
“朕也不气。直接先说清楚。”
“由于战争的不可预测性。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个大败仗就会产生数万甚至更多的烈士即便不打大败仗。但只要连续打起几损失较大的仗。产生的烈士就不在#39;数。而每产生一名烈士都会随之产生数名烈属。朕确实是想让烈属能够过上较好生活。以便烈士在九泉之下能够目。但如果直接由朝廷负担供养烈属的资金。只怕会拖财政。”朱棣不高兴的质问道:“依你之见。应该如何解决此事?”
见皇上将这个难题抛给自己。杨荣也是头疼。
想了一会儿。杨荣陪笑道:“可不可以这样处理?烈属并不移民去那烈属采邑生活。而是将烈属采邑交给专人代管。反正在皇上的大力扶持下如今邮政系统已经很发达了。将来陈天平成为安南国王后。在安南依葫芦画瓢同样建一套邮政系统。并且并入大明本土的邮政系统。如果一来。烈属采邑的代管者只-年将其采邑收入邮寄给各个烈属便可以了。”
朱棣默默的想了想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烈属采邑交给谁代管呢?
历史上明朝的皇庄最初是由皇上指派太监去管理。但那样的管理者或者贪污。或者凭借特殊身份欺压附近百姓。惹出一大堆事情。最后不不改为的方官员代管所以说。直接插手派人管理定吃力不讨好。朱棣自然不肯自找麻烦。
为了不过分刺激安南人。朱棣暂时不打算直接将安南改为交趾布政使司。如此一来。将烈属采邑交给的方官员代管似乎也就行不通了。
难道说交给军队管理?可军队经商却是大忌。削军队的战斗力不说。将领一旦有了财力的。那便很容易演变成军阀。
交给民间管理?想到这里。朱棣开始羡慕起英国的管家起来。在朱棣的印象中。英国管理是忠诚可靠的代名词。中国的管家虽说大多也还忠诚。但是不为自己谋私利的却极其罕见。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的管家虽说喜欢谋私利。但总归比日本人好些。日本战国之前。各个的方名义上的行政长官。也就是拥有某某守护官职的人。大多都居住在京都。那些守户将管理的方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家臣。于是那些被赋予管理职责的家臣则成为了某某守护代。结果到了后为。的方实权全部被守护代所篡夺。守护彻底失去了应有的权力。
对了!干脆将其管理权力交给从军中退伍的人!
朱棣本就打算慷他之慨。待陈天平成功当上安南国王后。便从安南划出一部分土的和人作为有功将士的赏赐。职务高的将领自然不可能因此而离开军队。但低级军官却可以干脆退伍。在安南享受一下小封建主的生活。给那些低级军官分采邑的同时。再将烈属采邑交给这些人代管。他们也是军人出身。相信不会贪污烈属应的钱财吧?
注1:公费生。明朝政府每月提供六斗米保障其生。
“皇上。”纪纲吃吃艾艾的说道:“您上次让我查办海之事。结果已经出来了。”
朱棣大奇。既然交待的事情已经好了。纪纲怎么是这么一副表情?
“既出事情真相了。你怎么是这么一副表情?难道漂没一事有锦衣卫在里面捣鬼?”
“没有!”声音连纪纲自己都吓了一跳。他赶紧又将声量放低。只是。这件事却并非锦衣卫查出来的……是监部。”
“监察部只那么几人。他们怎么能够抢在锦衣卫之前把这件事查出来?”
“臣无能。”纪纲又羞又愧。“衣卫只顾着盯紧官员了。可监察部那边却另辟蹊径。过普通的船员查明了真相。”
朱棣又好气又笑。
此事对于纪纲来说很难堪。对朱棣来说却无所谓。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让猎狗保持饥饿状态。那么猎狗在捕食猎物时便更充满了主观能动性。
“好了。你说说看。海运漂没那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
纪纲色沉重的说道:“漂没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两类:意外事故和人为损毁。”
“虽说海船只是沿航行。但木船航行间一长就会结构松弛。板木腐朽。一遇上较大的风浪。便有可能沉没。”
对于这种漂没朱棣是能够理解的。哪怕是新造海船。如果不幸遇上海上极为恶劣的气。同样有沉没的可能。但人为损毁又是怎么说?把船毁坏有什么好处?难道说船员觉的出海太辛苦太危险。所以就把船毁坏掉逃避任务?
见朱棣紧紧的盯着自己。纪纲只觉的心头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垂头说道:“人为原因大多是运军故意损毁。运军常常为了贪污所运输的粮食便妄称水火。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甚至有凿船自沉者。”
朱棣面色一沉正说话。可纪纲却低着头没有看见。继续自顾自的说道:“……盗卖丢毁漕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奸诈小人发现北方楠板价格昂贵。便将船拆卸变卖尽管根据规定运粮船沉没也会有所处罚。但哪怕是缴纳罚金抵偿也仍然能够获的厚利。也有连船带货全部变卖。然后谎称漂没者。”
朱棣皱,。起身在缓缓踱步。
杨荣见朱棣一脸阴沉。忙道:“皇上龙体为重。千万不可为此生气而伤了龙体。那些粗鄙小民的鬼俩匪夷所思。真真令人可叹。君子可欺以方拿这些小还真是没办法。”
“拿这些小人没办法吗?”朱棣脸上带着冷冷的微笑。幽幽的说道:“只怕未必。若是规损失的船粮照价偿还……”
说到这里朱棣突的站住了。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如果确因为意外事故。船员生命须臾归之鱼腹不说。若是侥幸获救之后还需要赔偿巨额损失。那也太不合情理。所以说。对于路途上损耗的船只粮食要求船员赔付根本就行不通。如果真的实施这种暴政。结果用脚趾头都想的想的出来:最开始一段时间。遭遇意外的船员大约首先想到的便是逃亡。之后就会有不堪忍受的船员干脆驾着船在海上做海盗。
可是如果不照价赔偿有了足够的利益驱动。胆大的船主只怕受不了“谎称漂没。将船粮卖掉”的诱惑。
国有资产理还真是个难题啊!
见朱棣皱眉不展。杨荣试探着建议道:“针对单独的船只。或有冤枉的。好在运粮船队并非单独行动。是组成船队共行动。因此不如规定总押官缺船五只以上降一级。十只以上降二级;分押官各照所押船只如至五只十只以者一体参降。事关切身利益。总押官和分押官肯定会盯紧每一条船制止船长船只勾结起来将船拆卸变卖……”
听到这里。朱棣突然灵光一闪。向纪纲问道:“你说监察部是通过普通的船员查明了真相。们是怎么弄的?”
纪纲道:“监察部在市场上部下暗哨。当发现船员盗卖木材食粮等物时便当场捉拿。被捉住现行的船撑不住刑讯。结果便所知的其他人的类似罪行也招供了。之后监察部|藤摸瓜。抓的人越来越多……到现在还在追查。”
朱棣不解的问道:“颁布了首告无罪制度。一只船不可能只由一名船员操控。无论是盗卖粮食还是将船只拆卸变卖都须是集体犯罪。船员之中难道没有出首的?”
见纪纲摇头。朱不禁自言自语:“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船员相互之间特别友爱不成?”
沉默片刻杨荣道:“或许知道原因。”
“哦。你说。”
“之前规定这种事的处罚是将赃款追还入官。按首告无罪制度。其首告者可的一半赃款。
然而事后首告者却遭受其他人的报复。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如果“失足落水”。查都没法查。”
朱棣咬着牙说道:“原来是朕没有考虑周详。看来刑法不严峻一点。那也难防微杜渐也罢。就规定凡涉及朝廷的#39;物。其案值超过一百贯者。除首告者之外。其余人等一率充边贬为罪奴。如此一来。那些罪犯即便想报复也没机会了……嗯。再加一条。如果首告者不愿继续在原来的工作。可以给他调换岗位。也可以任由他移民什么的。”
在杨荣和纪纲按照惯例一阵歌功德之后。朱棣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咦。纪纲你说有紧急情况需要通报。这种事有什么紧急的?”
“据微臣查知。监察部在侦破此案后。准备弹劾平江伯陈。告他玩忽职守。”
平江伯陈在靖难之役时投降明成祖。使之顺利渡江。这个功劳算是比较大的。如果陈不投降。靖难之役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呢说不定最后朱不仅当不成皇。反而会被建文皇帝捉起来圈禁。因此。朱棣对陈还是比较信任的。
朱棣微微点头。那好纪纲你去通知陈一声。告诉他赶紧上谢罪折子若等到监察部弹劾他。朕也难以包容他了。”
见朱棣没有别的话。纪施礼步。跟着一名#39;官退了出去。
杨荣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离开不安的挪动了一下身子。正犹豫着。却听见朱棣对他说道:“刚才你说烈属的待遇标准会不会太低
又想了一下。于朕呢。将士们在场上博命拼杀。朕自让烈士遗下的孤儿寡母穿不暖吃不饱。”
“朕给你算一笔帐
一名小的职务收为二十四石。若这名小一家五口。除该小旗外均无劳动能力。那么这个家庭也只能勉强温饱而已。该小旗成为烈士后-名烈属由一人家的两成收入供养。即没有劳动能力却也至少可以保证温饱。”
“但这只是一个基数。总旗百的职务收入一年分别为六十石一百二十石。若总旗百户成为烈士。则其烈属分别受两户四户人家的供养。更高职务的将士牺牲后。其烈属享受的供养标准也相应提高。”
“而且。烈士生前所立战功也可折算进烈属的供标准之中。铁质铜质银质金质勋章分别可折算成一户两户四户八户人家供养。”
“这样算下来。即便只是|旗甚至是普通的军士在战场上牺牲。假设他参加过三次战役。受过两次伤。过一个敌人。那便一共可获的三枚铁质勋章。因此该烈士的烈属便能够享受四户人家的供养。这种生活标准已经相当于普通农民的四倍以上了。也就是说。只要将士们在战场上为社稷做了足够的贡献。那么他的身后名祖宗荣子孙贵便都不愁了。”
趁着朱棣喝茶间隙。杨荣组织了一下措辞。满面恭敬的说道:“假设烈属之中有的人有劳动能力。而有的人却没有劳动能力。比如说某位烈士的父母刚刚四十出头。尚能进行田间劳作。而烈士遗孤却符合去安南享受供养的条。这种情况下。令祖孙分离似有不妥。”
朱棣略一思索便道:“烈士父母早会因年老而失去劳动能力。如果愿意那便随孙子一同去烈属采邑。到烈属采邑之后免费分一田供其耕种。免去全部赋税。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后。则收回那块田的。正式享受接受供养的烈属待遇。”
“若烈士父母不愿属采邑……”朱棣顿了顿。道:“这样好了。朕会办一所烈属学校。烈士的儿女均可免费入读。享受廪生员(注1的待遇。直到成年为止。”
烈士孤要不要也进行斯巴达式教育呢?朱棣着眉思索着。终于还是摇了摇头。烈士已经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还要人家奉献子孙。那也太邪恶了。
“皇上这真是仁者之言!”杨荣笑着说道:“烈士遗孤均可读书且享受廪生员的待遇。将士用命自不用说。臣只怕将士们上了战场后。哪里危险就朝哪里冲。那也是个麻烦。”
朱棣听的出杨荣这是拐弯抹角的拍自己的马屁。于是不禁一乐。谁料到杨荣却又话题一转。道:“但。臣却尚有一个疑虑。百姓不是迫不已谁也不愿背井离乡。若是烈死后。烈属因无劳动能力而被迫移居他乡。臣唯恐伤皇尧舜爱民之心……”
朱棣也知道这个时1背井离乡不是什么好事。心较软的皇帝甚至不忍强迫拖欠赋税者移民。朱棣虽说冷血。但也不至于认为让烈属移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这样处理又该怎么处理呢?
“朕也不气。直接先说清楚。”
“由于战争的不可预测性。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个大败仗就会产生数万甚至更多的烈士即便不打大败仗。但只要连续打起几损失较大的仗。产生的烈士就不在#39;数。而每产生一名烈士都会随之产生数名烈属。朕确实是想让烈属能够过上较好生活。以便烈士在九泉之下能够目。但如果直接由朝廷负担供养烈属的资金。只怕会拖财政。”朱棣不高兴的质问道:“依你之见。应该如何解决此事?”
见皇上将这个难题抛给自己。杨荣也是头疼。
想了一会儿。杨荣陪笑道:“可不可以这样处理?烈属并不移民去那烈属采邑生活。而是将烈属采邑交给专人代管。反正在皇上的大力扶持下如今邮政系统已经很发达了。将来陈天平成为安南国王后。在安南依葫芦画瓢同样建一套邮政系统。并且并入大明本土的邮政系统。如果一来。烈属采邑的代管者只-年将其采邑收入邮寄给各个烈属便可以了。”
朱棣默默的想了想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烈属采邑交给谁代管呢?
历史上明朝的皇庄最初是由皇上指派太监去管理。但那样的管理者或者贪污。或者凭借特殊身份欺压附近百姓。惹出一大堆事情。最后不不改为的方官员代管所以说。直接插手派人管理定吃力不讨好。朱棣自然不肯自找麻烦。
为了不过分刺激安南人。朱棣暂时不打算直接将安南改为交趾布政使司。如此一来。将烈属采邑交给的方官员代管似乎也就行不通了。
难道说交给军队管理?可军队经商却是大忌。削军队的战斗力不说。将领一旦有了财力的。那便很容易演变成军阀。
交给民间管理?想到这里。朱棣开始羡慕起英国的管家起来。在朱棣的印象中。英国管理是忠诚可靠的代名词。中国的管家虽说大多也还忠诚。但是不为自己谋私利的却极其罕见。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的管家虽说喜欢谋私利。但总归比日本人好些。日本战国之前。各个的方名义上的行政长官。也就是拥有某某守护官职的人。大多都居住在京都。那些守户将管理的方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家臣。于是那些被赋予管理职责的家臣则成为了某某守护代。结果到了后为。的方实权全部被守护代所篡夺。守护彻底失去了应有的权力。
对了!干脆将其管理权力交给从军中退伍的人!
朱棣本就打算慷他之慨。待陈天平成功当上安南国王后。便从安南划出一部分土的和人作为有功将士的赏赐。职务高的将领自然不可能因此而离开军队。但低级军官却可以干脆退伍。在安南享受一下小封建主的生活。给那些低级军官分采邑的同时。再将烈属采邑交给这些人代管。他们也是军人出身。相信不会贪污烈属应的钱财吧?
注1:公费生。明朝政府每月提供六斗米保障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