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主公相救,授感恩戴德!”

    就在公孙瓒进入阳平后,沮授迎上公孙瓒就这么说着。

    “公与不必多礼!这阳平既无兵、又无粮、城又不固,当务之急你应当赶快收拾家当,快快随我到渤海去。”

    公孙瓒见到沮授后,却没有和沮授客道,而是这么向他说着话。

    “授受主公知遇之恩,当效犬马之劳!”

    沮授见公孙瓒如此恳切,便立刻向公孙瓒跪拜行大礼的这么说着,看来这回这沮授才算真正归心于公孙瓒。

    老张的心声:我**!我就知道你这瘪独子藏着掖着了。

    “公与请起!”

    公孙瓒一脸堆出来的笑容把沮授扶了起来。

    “主公,授本已打算与这阳平共存亡了,要不是主公来救,怕授难过此关了。我本汉之县令,就算是现在形势危急我也本不应该和主公离去的,因为我一走这阳平县留于何人?这县内百姓又怎么办?但是授受主公知遇大恩!而留在此地万一贼兵再来只有一死而已。但主公知遇之恩不报,授不能死。所以……”

    沮授说到此,一把拽掉自己的官帽,左手把着自己的发髻,右手拔出佩剑斩断了自己的头髻。

    “当今阳平沮授已死!”

    说完这句话沮授就将那割掉的发髻丢在地上。

    谜之音:《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沮授割发就是不孝的意思,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事情,和割脑袋没什么两样。并且在汉朝想当官就得举孝廉,而沮授这么做等于自毁前程。不过呢,他已经举完孝廉了,并且跟着公孙瓒就等于以后他非常有前途。

    “公与这是何苦啊!”

    公孙瓒此时虚伪的去捡起那沮授的发髻故作可惜的说着。

    老张的心声:来到三国后我发觉留着这长发和长须非常不得劲,我是不是也可以学这沮授把胡子和头发理一理呢?

    就这样,公孙瓒圆满完成了任务,带着沮授一家老小离开了阳平。

    在路上公孙瓒告知沮授他在卫水的战绩后,沮授虽然称赞公孙瓒的以一百破敌五千乃当世之英雄,但是却说了这么一句——

    “有些事情主公不必亲为。”

    而公孙瓒听到沮授这句话有些似懂非懂。

    随后公孙瓒遇到了正在路上赶来增援的田家私兵,并且他看到田家私兵后,令公孙瓒惊讶的是这田家私兵的装备竟然比那以死的李达的部队还要好,并且精神面貌也强多了,一看就是一支劲旅,汉末一国的贵族都有此实力,难怪皇权没落时会令天下大乱而打出了三国的局面。

    在与田丰汇合后,田丰得知公孙瓒的战绩时,不禁唏嘘不已,并且他也向公孙瓒说了这么一句——

    “主公已是人上之人,贵为主上,不必再为名利所往。主公手下武将众多,有些功名是可以让他们去得的。”

    而公孙瓒听到田丰这种语重心长的话如遭雷击,才算真正的明白,也同时明白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在哪里了。

    老张的心声:妈拉个巴子的,我老张终于明白为啥我在民国那时候没有在北平立住脚了。就是老子我做事太过了,有些事情派几个手下去做就可以了,老子我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啊!***,老子那时候身边要是有这田丰和沮授就好了,也不用弄得不但被北伐军赶出北平,还被小日本炸死那么悲惨的命运了。

    公孙瓒此时虽然懊悔自己的前生,但是还得坦然面对,好在现在前去渤海没有多少路程了,待在渤海休息一晚后,他就打算带着这一大批文臣武将回辽西经营东北,等天下大乱之时入主中原。

    咚!咚!……

    咣当当!——

    ……

    当公孙瓒还没有进渤海国的浮阳城,就看到在浮阳城外有许多人夹道欢迎,并且还听到了喜庆的铜锣响和鼓声。

    “元皓、公与,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

    公孙瓒看到这个场面知道是浮阳城人在欢迎他们,但是公孙瓒还是先向田丰和沮授请教一下,想弄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他该如何应对。

    沮授此时向田丰一笑,意思是告诉田丰这里是你的地头,还是你向主公说吧。

    “主公,我想是我田家出兵的消息令渤海更加关注这次王芬叛乱的战事。而主公在卫水之战打得太漂亮了一定已经传来这里了,而这里的人一定是认为我们田家打赢得这场仗。丰斗胆建议此时主公亮出身份正大光明的进浮阳城,虽然主公此来是秘密行事,但是此时主公若表明身份当有三利。”

    “那三利?”

    “利一,主公私访冀州是以都亭侯之名来寻丰为国家效力,又有五访我田丰之实,主公礼贤下士之名因此可传扬四海令天下士族归心;利二,主公卫水此战虽不大,但是此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之战,定会叫天下豪杰对主公倾心。有此二利,可揽天下人之心,主公当图之。”

    “如此甚好!但是元皓不是说有三利吗?这第三利又是什么?”

    “呵呵!主公,田丰话多了。”

    “哦?”

    公孙瓒就这样和田丰结束了对话,而公孙瓒在和田丰说话的时候望了一眼沮授,不过沮授也没有什么表示。

    老张的心声:这田丰一定有什么瞒了我!像他这样的谋士才不会说错话呢!不过,还是算了吧!这田丰和沮授素来很直,连他们都不说第三利是什么,我何必要问?不过这第三利是什么呢?就前两利我仔细想也能明白其中道理,就是那第三利还真是恼人啊!

    谜之音:谋士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当一个问题出现,谋士立刻就能想明白,而普通人需要花很长时间才明白。

    就这样按照田丰的主意,公孙瓒大张旗鼓的进到了浮阳城,令城中人大为惊异,从此公孙瓒之名名重天下。并且,刘备匹马斩杀李达之名也让天下人侧目,而刘备也因为这一场卫水之战过早的名扬天下了,不过却不是他的仁名,而是武者之名。

    公孙瓒在浮阳待了两天,便带着新收的田丰、沮授,刘、关、张三兄弟,张郃、高览、赵云、夏侯兰,以及一直没有向他表过忠心的却还说要和他同行的徐干和刘桢一起回了辽西。可见公孙瓒此次来冀州收获颇丰,不但得了谋士和猛将,还和中山巨富甄家结了亲家,并且因为卫水一战而名扬天下。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此时公孙瓒在渤海沿岸一路带着自己这些谋臣武将北归,不禁意气风发,脱口而出这后世辛弃疾所做的《水调歌头》,而这词牌是在他前生在陈衍庶家学习时听到陈独秀常吟的词牌,所以记忆深刻,此时便兴致所发吟了出来。

    不过这公孙瓒这吟出这词牌后,立刻让田丰、沮授、徐干、刘桢、刘备等人大吃一惊,感叹公孙瓒之才。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师兄这词做得太妙了!我当与师兄一起去做那渥洼的千里马,立那名动帝王家之功!”

    刘备此时因为公孙瓒的这首词的第一句感慨着。

    谜之音:渥洼,水名,是著名河曲马的产地之一,并且还是盛产千里马的地方。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都亭侯这句还真是应景之作,道出了都亭侯的心胸,并且做得气势磅礴,真是大妙!”

    此时徐干很少有的夸奖着公孙瓒,并且此时正如他所说,正是夕阳西下之时,而他们又是沿着海岸线在前行,那东方天海尽头霞光正在流逝,仿佛被江海吸去了一般。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我观主公这句真乃大汉忠臣矣!主公不仅要在东北为我大汉扬威,看来主公还要带兵去西北为我大汉清道。”

    此时田丰在公孙瓒诗词中看出了他忠心汉室的情感不禁赞叹着,虽然实际上是千百年后辛弃疾老人家忠于宋帝的情感。

    此时,这些士子们开始评论着公孙瓒吟出的这个词牌,真是令他们震撼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啊!

    “都亭侯,不知大人吟出的这诗词是何名?”

    众人逐字逐句讨论了一番公孙瓒吟出的这词牌后,才发现忘问公孙瓒这诗词的名字了,便由徐干第一个着急的向公孙瓒询问着。

    “《水调歌》”

    公孙瓒这么回复着。

    作者版谜之音:小子可不敢乱改先人的词牌,这《水调歌头》以前的确叫《水调歌》,因为是第一章的词歌才叫《水调歌头》。

    “《水调歌》!好!好!好!”

    徐干听到公孙瓒说出词名后,连说了三个好字,表示赞许。

    而从此公孙瓒的这首《水调歌》这在汉朝还是全新的词牌、连同当年的服虔的《春秋左氏传解》名扬天下,而当年公孙瓒和服虔一样名重士林,而公孙瓒也因此成为北方闻名遐迩的诗人,被人称为公孙大诗人。

    谜之音:服虔,初名重,又名祗,字子慎,河南荥阳人。年少时家贫,但好学,有文采,文章做得好。后来他入洛阳太学就学,对《左氏春秋》了解比较深刻。曾经改名换姓成为一个厨子,进到当代大儒崔烈的家里,窃听崔烈与其弟子讲论《春秋》。郑玄闻其说《春秋》事,大为赞赏。当时玄注《左传》未毕,遂以注稿相赠。虔专心致志,在中平六年撰成《春秋左氏传解》。后举孝廉,官至九江太守。

章节目录

三国重生之公孙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钢铁一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八章 水调歌-三国重生之公孙瓒之子,三国重生之公孙瓒,笔趣阁并收藏三国重生之公孙瓒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