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晚上,魏延一家人都围坐在一起,饮茶聊天。
魏延抱起儿子魏昌,他已经二个多月,眉目已经渐渐长开,长得有点像黄月英,秀眉凤目,猛然看上去像个女孩,魏延有些不喜欢这孩子的男生女相,担心是无福之相。
黄月英劝慰道:“夫君,孩子再长大一点,相貌还会有变化,有很多孩子小时候长得像母亲,后来长着长着就更像父亲了,夫君你无需多虑。”
魏延想起穿越前那一世一个朋友家的小孩,当他满月时看起来就是一个小女孩,跟他妈妈彷佛是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可当他满周岁时却看起来跟他爸爸一模一样,魏延便释怀了。
论相貌论身体,魏延绝对称得上天下无双的赞誉,他的老婆们都算得上倾国之色,所以以后小孩子的外形都可以放心,魏延不能放心的是他们的内在,虽然魏延算不上愚蠢,他的几个老婆也个顶个的聪慧,可若是跟曹操、卞玉儿这对夫妻比较,魏延就有些自叹莫如。
在优生优育这一点上,魏延非常佩服曹操,曹操的儿子虽然在综合方面没有超过曹操的,但在各自的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
曹丕作为帝王,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折辱臧霸、张绣、于禁、曹洪等人,排挤同宗,重用被曹操戒备的司马懿,屡次拒绝刘晔等大臣的劝谏,跟他老子比起来差远了,但他勉强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在他任内,缓和了其他士族与曹氏的关系,并在士族支持下,成功篡汉立魏,他修复了洛阳,营建五都,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曹丕后期,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曹丕在政治上颇有手腕,但在军事才华上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三次统领大军南下讨伐东吴都没有取得战果,但他派遣军队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之地,多次击败鲜卑骚扰,巩固北疆边防,又遣使复通西域,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曹丕作为三曹之一,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写的《燕歌行》是历史上最早的七言诗,他所著《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建安七子”的称谓便来自此文,曹丕作为文学评论家,有劈山之功。曹丕的文章虽无法与父亲较量雄奇慷慨,但也能自成一家。
此外曹丕善击剑骑射,好博弈弹棋,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传闻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曹丕六岁时学会射箭,曹操又教曹丕骑马,曹丕八岁时学会骑马。
曹植的辞赋里,有着最华美的藻翰、最丰润的意象,不仅时人咸瞠乎其后,放眼千年,亦难逢敌手。人们习惯于将曹植想象成一个文弱的诗人,牢骚满腹,只知整天与几位脾性相投的朋友饮酒谈天,这其实是一个错觉。文武全才,这是曹操培养儿子的基本方向,曹植虽不及曹丕那么擅长击剑、摔跤、射猎,但沙场上的志向也是不输壮士的。如果当年带兵去合肥与孙权打仗乃是迫于父亲命令的话,后来屡次三番地向曹丕、曹丕死后又向魏明帝曹睿写出《求自试表》,则明显表达出曹植体内亦有一股效命沙场的胆气。
曹彰,武艺惊人,或许竟可与许褚、典韦一流悍将比试一番。他不仅擅长射箭骑马,臂力过人,尤其还有一段“手格猛兽”的传奇经历。曹操对这位“黄须儿”自也欢喜非常,但仍不忘提醒他:“你不知道念书,只知乘马击剑,此匹夫之能,算什么本事。”遂亲自圈选了若干经典,让曹彰读去。曹彰蛮不情愿,私底下常对人抱怨道:“大丈夫当横行四海,效法卫青、霍去病,带十万兵驰驱沙场,焉能在家里作一介博士。”曹操后来就给了曹彰机会,曹彰作为骁骑将军带兵镇压代郡乌丸的叛乱,大获全胜。
曹冲,有可能是曹操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不仅最聪明,还最仁慈。曹冲天生夙慧,洞悉世情,极富同情心,曹操对他宠爱有加。曹冲的死,也许是曹操平生遭到的无数次打击中最惨痛的一次。当时曹丕在一边劝父亲节哀,曹操脱口说道:“这是我的不幸,你的大幸。”曹丕做皇帝后有一次仍心有余悸地承认:“假使仓舒(曹冲字)在,这皇位轮不到我来坐。”
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魏延就以曹操为榜样,他反复思考过曹操是如何把几个儿子教成才的,因为跟曹操比起来,袁绍、刘表、刘备的儿子不过是蠢猪,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四兄弟各有所长,固然跟曹操天才的遗传分不开,更与曹操独到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分不开。
一方面,曹操对于儿子们要求严厉,尤其是对曹丕、曹植、曹彰几兄弟,自小就带领他们骑马射箭,南征北战,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另一方面曹操还培养他们通晓音律,著诗写赋,铸就了“三曹”在某个国度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可贵的是,曹操还以积极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不断称赞孩子的能力,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邺城铜台的登台作赋,年仅十九岁的曹植一挥而就,率先完成《登台赋》,曹操阅后赞叹不止,令曹植备感鼓励。东吴送来一只大象,曹操询问部下如何称象,年方六岁的曹冲就直抒己见,曹操非但加以阻止,还夸赞万分,并一一照办,令曹冲一举成名。且不论辞赋的好坏或称象的方式是否可行,曹操对孩子的积极鼓励是非常值得魏延学习。其实,曹操不仅对嫡亲子赏识无比,对于养子何晏和秦朗等也是宠爱有加,令其才华备受肯定,可以傲游诸侯间而无尤。
曹操的赏识教育,就是父亲通过亲切的言语、体语表示来传达对孩子的热切期盼,令孩子在不断的积极鼓励之下,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魏延也准备这样教育孩子。
魏延对子女的教育,也推崇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应材施教”,魏延准备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他们,不管他们的兴趣显得有多么地不务正业,魏延都愿意依着他们的性子去培养他们,竭尽所能把他培养成本行业最好的人才,即便有孩子想去种地,也要培养他成为大汉最好的农学家。
魏延期望自己的子女里面能出几个带兵打战的武将,有几个能出谋划策的谋士,有几个能治理一方的政治人才,有几个做贸易的经济人才,有几个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如此这般类推。
魏延反复教导孩子们:“你们将来只有一个人会继承为父的权位,这并不代表其他人都是没用的,在为父心中,你们每个人的地位都是一样重的,只要你们每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做到大汉最好,做到你们领域的王者,不管是做文官也好,作武将也好,做儒生也好,做商贾也好,只要你们能够在本领域做到至尊王者,你们就是为父的骄傲!”
魏延对孩子们的期望就是,不管你做什么,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努力做到所在领域的王者。
魏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受曹操启发却胜于曹操,魏延“因材施教”的教育,给孩子们多一些发展的门路,应该能够避免那种“九龙争嫡兄弟相残”的恶俗又心寒的戏码,不让他们在争夺父亲继承权的一条路上走到黑,便能在最大程度避免争权夺位的人伦惨剧。
曹操的儿子虽个个了得,寿命却都不长,除曹冲外,长子曹昂很早就死于战场,曹丕不过活了四十岁,曹植四十一岁,曹彰死得更早些。曹昂是战死,曹冲是病死,而曹丕、曹植、曹彰的死却跟兄弟争权夺位自相残杀互相猜忌密不可分。
魏延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比历史上曹操的儿子出色,却不希望重蹈他们的覆辙。
魏延曾幻想过,天下最重要的二十个行业里面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是自己的子嗣,魏延家族在政治上的继承人便可得到其他领域的兄弟们的支援,同气连枝,互相协助,原本人丁单薄的魏延家族必定会成为可传承数百年甚至更为久远的大家族。
魏延努力繁衍子嗣,更加努力培养子嗣,就是想把人丁单薄的魏家变成人丁兴旺且底蕴雄厚的大世家,乃至于是天下第一世家,但魏延不想沿袭河内司马家的老路。
晋武帝司马炎有一个错误的抑制世家的想法,想通过宗室镇守四方来震慑各地的世家,却不料各地世家怂恿着司马家那帮蠢货斗了起来,正可谓司马家成也子孙多,败也子孙多。
像西周文王、西汉刘邦、西晋司马炎、明朝朱元璋那样把家族子弟分封为王,镇守四方,都酿成了后来的惨祸,绝不可取,魏延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他的子女同样是大汉子民,同样要遵从魏延自己修订的大汉律,同样要遵从魏延自己修订的军纪,从制度上杜绝了各地将领挟兵自重的可能性,只要魏延自己不从源头破坏,各项监督制度必能形成大汉军民共同遵守的金科玉律。
魏延不像大多数父亲那样狭隘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要儿女遵循世俗的成功标准,魏延在严格要求子女完成骑马、射箭、击剑、文史、诗赋之类的基础教育之后,他们无论选择那个方面作为人生理想,魏延都全力支持,即便是某个子女对宗教感兴趣,加入了通天教做传教士,魏延也不阻拦,只会鼓励他在神学研究和道术施展上精益求精,有朝一日能够做成一个天师。
后来魏延果然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加入了通天教,那个儿子并没有拜左慈、于吉为师学习道术,而是拜徐整为师,全心研究神话传说,竟然成了通天教的教义权威。
徐整,是历史上东吴的太常卿,此人撰有《毛诗谱》,注有《孝经默注》,当然这两个著作都不是魏延关心的,魏延关心的是他著作的有上古传说的《三五历记》及《五远历年纪》,据说是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最早著作。魏延听说了徐整开始撰写这两本书,为了丰富通天教的神话传说体系,便派人将他请来,并以教尊的身份委任他为一个大主教。
徐整的《三五历记》上写着:“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曰: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五,甚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五运历年记》又写道:“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后世的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基本上都是从这两本书演化而来的。
魏延知道此时的徐整才刚刚开始写这两本书,便让徐整按照自己勾描好的通天教教义,结合大汉各处流行的神话传说,编造出一个完整的符合通天教教义的神话传说体系。
徐整花了半年的时间奔赴各地采集素材,又花了半年的时间去书写,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将华夏神仙录写了出来,这本书经过王粲润色,教尊魏延签署,作为全民信教时《通天经》的辅助读物,又作为神学院的教材。
appappshuzhanggui.net
魏延抱起儿子魏昌,他已经二个多月,眉目已经渐渐长开,长得有点像黄月英,秀眉凤目,猛然看上去像个女孩,魏延有些不喜欢这孩子的男生女相,担心是无福之相。
黄月英劝慰道:“夫君,孩子再长大一点,相貌还会有变化,有很多孩子小时候长得像母亲,后来长着长着就更像父亲了,夫君你无需多虑。”
魏延想起穿越前那一世一个朋友家的小孩,当他满月时看起来就是一个小女孩,跟他妈妈彷佛是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可当他满周岁时却看起来跟他爸爸一模一样,魏延便释怀了。
论相貌论身体,魏延绝对称得上天下无双的赞誉,他的老婆们都算得上倾国之色,所以以后小孩子的外形都可以放心,魏延不能放心的是他们的内在,虽然魏延算不上愚蠢,他的几个老婆也个顶个的聪慧,可若是跟曹操、卞玉儿这对夫妻比较,魏延就有些自叹莫如。
在优生优育这一点上,魏延非常佩服曹操,曹操的儿子虽然在综合方面没有超过曹操的,但在各自的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
曹丕作为帝王,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折辱臧霸、张绣、于禁、曹洪等人,排挤同宗,重用被曹操戒备的司马懿,屡次拒绝刘晔等大臣的劝谏,跟他老子比起来差远了,但他勉强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在他任内,缓和了其他士族与曹氏的关系,并在士族支持下,成功篡汉立魏,他修复了洛阳,营建五都,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曹丕后期,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曹丕在政治上颇有手腕,但在军事才华上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三次统领大军南下讨伐东吴都没有取得战果,但他派遣军队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之地,多次击败鲜卑骚扰,巩固北疆边防,又遣使复通西域,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曹丕作为三曹之一,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写的《燕歌行》是历史上最早的七言诗,他所著《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建安七子”的称谓便来自此文,曹丕作为文学评论家,有劈山之功。曹丕的文章虽无法与父亲较量雄奇慷慨,但也能自成一家。
此外曹丕善击剑骑射,好博弈弹棋,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传闻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曹丕六岁时学会射箭,曹操又教曹丕骑马,曹丕八岁时学会骑马。
曹植的辞赋里,有着最华美的藻翰、最丰润的意象,不仅时人咸瞠乎其后,放眼千年,亦难逢敌手。人们习惯于将曹植想象成一个文弱的诗人,牢骚满腹,只知整天与几位脾性相投的朋友饮酒谈天,这其实是一个错觉。文武全才,这是曹操培养儿子的基本方向,曹植虽不及曹丕那么擅长击剑、摔跤、射猎,但沙场上的志向也是不输壮士的。如果当年带兵去合肥与孙权打仗乃是迫于父亲命令的话,后来屡次三番地向曹丕、曹丕死后又向魏明帝曹睿写出《求自试表》,则明显表达出曹植体内亦有一股效命沙场的胆气。
曹彰,武艺惊人,或许竟可与许褚、典韦一流悍将比试一番。他不仅擅长射箭骑马,臂力过人,尤其还有一段“手格猛兽”的传奇经历。曹操对这位“黄须儿”自也欢喜非常,但仍不忘提醒他:“你不知道念书,只知乘马击剑,此匹夫之能,算什么本事。”遂亲自圈选了若干经典,让曹彰读去。曹彰蛮不情愿,私底下常对人抱怨道:“大丈夫当横行四海,效法卫青、霍去病,带十万兵驰驱沙场,焉能在家里作一介博士。”曹操后来就给了曹彰机会,曹彰作为骁骑将军带兵镇压代郡乌丸的叛乱,大获全胜。
曹冲,有可能是曹操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不仅最聪明,还最仁慈。曹冲天生夙慧,洞悉世情,极富同情心,曹操对他宠爱有加。曹冲的死,也许是曹操平生遭到的无数次打击中最惨痛的一次。当时曹丕在一边劝父亲节哀,曹操脱口说道:“这是我的不幸,你的大幸。”曹丕做皇帝后有一次仍心有余悸地承认:“假使仓舒(曹冲字)在,这皇位轮不到我来坐。”
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魏延就以曹操为榜样,他反复思考过曹操是如何把几个儿子教成才的,因为跟曹操比起来,袁绍、刘表、刘备的儿子不过是蠢猪,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四兄弟各有所长,固然跟曹操天才的遗传分不开,更与曹操独到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分不开。
一方面,曹操对于儿子们要求严厉,尤其是对曹丕、曹植、曹彰几兄弟,自小就带领他们骑马射箭,南征北战,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另一方面曹操还培养他们通晓音律,著诗写赋,铸就了“三曹”在某个国度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可贵的是,曹操还以积极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不断称赞孩子的能力,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邺城铜台的登台作赋,年仅十九岁的曹植一挥而就,率先完成《登台赋》,曹操阅后赞叹不止,令曹植备感鼓励。东吴送来一只大象,曹操询问部下如何称象,年方六岁的曹冲就直抒己见,曹操非但加以阻止,还夸赞万分,并一一照办,令曹冲一举成名。且不论辞赋的好坏或称象的方式是否可行,曹操对孩子的积极鼓励是非常值得魏延学习。其实,曹操不仅对嫡亲子赏识无比,对于养子何晏和秦朗等也是宠爱有加,令其才华备受肯定,可以傲游诸侯间而无尤。
曹操的赏识教育,就是父亲通过亲切的言语、体语表示来传达对孩子的热切期盼,令孩子在不断的积极鼓励之下,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魏延也准备这样教育孩子。
魏延对子女的教育,也推崇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应材施教”,魏延准备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他们,不管他们的兴趣显得有多么地不务正业,魏延都愿意依着他们的性子去培养他们,竭尽所能把他培养成本行业最好的人才,即便有孩子想去种地,也要培养他成为大汉最好的农学家。
魏延期望自己的子女里面能出几个带兵打战的武将,有几个能出谋划策的谋士,有几个能治理一方的政治人才,有几个做贸易的经济人才,有几个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如此这般类推。
魏延反复教导孩子们:“你们将来只有一个人会继承为父的权位,这并不代表其他人都是没用的,在为父心中,你们每个人的地位都是一样重的,只要你们每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做到大汉最好,做到你们领域的王者,不管是做文官也好,作武将也好,做儒生也好,做商贾也好,只要你们能够在本领域做到至尊王者,你们就是为父的骄傲!”
魏延对孩子们的期望就是,不管你做什么,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努力做到所在领域的王者。
魏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受曹操启发却胜于曹操,魏延“因材施教”的教育,给孩子们多一些发展的门路,应该能够避免那种“九龙争嫡兄弟相残”的恶俗又心寒的戏码,不让他们在争夺父亲继承权的一条路上走到黑,便能在最大程度避免争权夺位的人伦惨剧。
曹操的儿子虽个个了得,寿命却都不长,除曹冲外,长子曹昂很早就死于战场,曹丕不过活了四十岁,曹植四十一岁,曹彰死得更早些。曹昂是战死,曹冲是病死,而曹丕、曹植、曹彰的死却跟兄弟争权夺位自相残杀互相猜忌密不可分。
魏延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比历史上曹操的儿子出色,却不希望重蹈他们的覆辙。
魏延曾幻想过,天下最重要的二十个行业里面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是自己的子嗣,魏延家族在政治上的继承人便可得到其他领域的兄弟们的支援,同气连枝,互相协助,原本人丁单薄的魏延家族必定会成为可传承数百年甚至更为久远的大家族。
魏延努力繁衍子嗣,更加努力培养子嗣,就是想把人丁单薄的魏家变成人丁兴旺且底蕴雄厚的大世家,乃至于是天下第一世家,但魏延不想沿袭河内司马家的老路。
晋武帝司马炎有一个错误的抑制世家的想法,想通过宗室镇守四方来震慑各地的世家,却不料各地世家怂恿着司马家那帮蠢货斗了起来,正可谓司马家成也子孙多,败也子孙多。
像西周文王、西汉刘邦、西晋司马炎、明朝朱元璋那样把家族子弟分封为王,镇守四方,都酿成了后来的惨祸,绝不可取,魏延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他的子女同样是大汉子民,同样要遵从魏延自己修订的大汉律,同样要遵从魏延自己修订的军纪,从制度上杜绝了各地将领挟兵自重的可能性,只要魏延自己不从源头破坏,各项监督制度必能形成大汉军民共同遵守的金科玉律。
魏延不像大多数父亲那样狭隘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要儿女遵循世俗的成功标准,魏延在严格要求子女完成骑马、射箭、击剑、文史、诗赋之类的基础教育之后,他们无论选择那个方面作为人生理想,魏延都全力支持,即便是某个子女对宗教感兴趣,加入了通天教做传教士,魏延也不阻拦,只会鼓励他在神学研究和道术施展上精益求精,有朝一日能够做成一个天师。
后来魏延果然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加入了通天教,那个儿子并没有拜左慈、于吉为师学习道术,而是拜徐整为师,全心研究神话传说,竟然成了通天教的教义权威。
徐整,是历史上东吴的太常卿,此人撰有《毛诗谱》,注有《孝经默注》,当然这两个著作都不是魏延关心的,魏延关心的是他著作的有上古传说的《三五历记》及《五远历年纪》,据说是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最早著作。魏延听说了徐整开始撰写这两本书,为了丰富通天教的神话传说体系,便派人将他请来,并以教尊的身份委任他为一个大主教。
徐整的《三五历记》上写着:“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曰: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五,甚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五运历年记》又写道:“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后世的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基本上都是从这两本书演化而来的。
魏延知道此时的徐整才刚刚开始写这两本书,便让徐整按照自己勾描好的通天教教义,结合大汉各处流行的神话传说,编造出一个完整的符合通天教教义的神话传说体系。
徐整花了半年的时间奔赴各地采集素材,又花了半年的时间去书写,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将华夏神仙录写了出来,这本书经过王粲润色,教尊魏延签署,作为全民信教时《通天经》的辅助读物,又作为神学院的教材。
appappshuzhangg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