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听贾诩这么一说,顿时想起以往刮风下雨天气行军的艰辛缓慢。
虽然这次出兵河套,一路都是好天气,没有遇到雨雪,泥土干燥,骑马疾驰,还能跑得起来,可援救不只是骑兵救援,要先守得住城池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追求更大的胜利,精锐步兵的驰援速度要保证得住,那就要动用马车,当然,更重要的是后方的辎重粮草军械要供给及时,这些都必须要用马车载重,所以若想保证河套地区关隘城池稳固,把河套变成自己征战四方的坚固后方和稳固粮仓,就必须通往河套的道路能够顺遂地通行马车。
魏延皱起眉头,问道:“文和,你有何策解决这个问题?”
贾诩明白魏延想要的答案不是一个简单的回答“修路啊”,而是怎么修。
贾诩早已胸有成竹,不假思索道:“主公,不如我们重修秦直道?”
魏延有些没反应过来:“直道?”
贾诩指着那条从青岩山谷穿行的道路:“喏,那就是直道。”
魏延望着面前的大道,纳闷地问道:“那不是栈道吗?”
这条大道全是用黄土夯实,平、直、宽,最宽处能同时并排行驶十二辆大车,若不是黄土铺就而是用水泥或沥青铺就,跟后世的高速公路没什么两样,而且这条大道虽然是黄土铺就的,却夯实得很坚硬,以至于道路两旁顶多只长草,不长任何灌木,碰到雨雪,也只是表面一层薄薄的泥浆飞溅,雨水大多流向两侧的沟渠,不会沁入土里使得道路松软难行。
贾诩笑道:“主公,您把栈道和直道搞混了。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道路平坦无阻,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孔穴,孔**插上木桩,上面横铺木板,可以行人和通车,这就叫栈道。高楼馆阁间架空的通道,亦称栈道,比如洛阳南宫与北宫之间便是用栈道相连。最为知名的栈道便是秦国时期修筑的关中通往蜀中的四条栈道,蔡泽曾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畏秦。”
魏延这才想起了那个有名的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公元前206年,项羽依仗强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阳的刘邦退出,自己率兵进入,并称西楚霸王。接着,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他统治偏远的汉中和巴蜀地区。同时,为防止刘邦再入关中,项羽将富饶的关中让给秦军的降将章邯把守。刘邦自知兵力不如项羽,只得忍气吞声。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张良的计策,将长达好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掉,以示再无回关中之心,从而使项羽对其疏于戒备。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项。刘邦认为这是个出兵关中的好时机。大将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建议派人去修栈道以迷惑敌方,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开始修复栈道。守卫关中的秦降将章邯讥笑刘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实际上,韩信暗地里正为攻打陈仓积极地作准备。不久,韩信迅速出兵,攻下了陈仓。章邯得知后非常恐慌,但为时已晚。借道于陈仓,刘邦军队很快攻打并占领了关中,为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魏延这时才恍然想起,直道则是秦始皇为攻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国防道路,起自甘泉宫,止于九原郡,长一千八百里,路线大体南北相直,因称“直道”或“秦直道”。
这是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政绩之外,办的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之一,其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其二便是修建了一条类似后世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逢沟渠多夯筑,直道要求路面尽量取直,以便车马急速驰驶,所过之处,地势多险恶,人迹至今罕至。
直道最宽处可供百驾马车并排行进,其宽度是后世任何高速公路都望尘莫及的,是世界上最早、最长、最宽的超级车马路。
魏延一边沿着直道策马行走,一边听贾诩介绍这个秦直道的详细情况。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五年,为了抵御日以前强大的匈奴,便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把匈奴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秦军渡过黄河,控制了阴山山脉上的高阙要塞,并在新得到的土地上建立了三十四座县城,由内地迁徙人民到这些新县,从事耕种,为了管理这些新县,还另设了一个九原郡。当时匈奴人正在势力扩充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放弃向南侵略的意图,秦始皇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底蕴,所以除设置郡县,迁徙人口等项措施外,还在阴山山脉上修筑了长城,那里本有赵国长城的旧址,加工缮修是比较容易的。这时又修筑长城是不是意味着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不是的。秦始皇对匈奴的战略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直道的修筑就是最好的证明。
直道修筑于驱逐匈奴后第二年,全长一千八百里,是当时由咸阳至九原郡的最为捷近的道路,如果匈奴人胆敢再次发动侵略,秦王朝的援兵就可由咸阳循着直道直抵九原郡,登上阴山山脉。
秦直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古代军用高速公路,通过这条大道,可以快速的将北方戍边所需大量战略物资、兵源从都城咸阳运达北疆军事要塞。
北部边疆一旦出现险情,骑兵部队通过秦直道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七天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千八百里长的直道,为大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最终战胜匈奴提供了根本保障。
魏延不禁感叹道:“如果说长城像一面横挡着的盾,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柄直刺而出的矛;如果说长城是一张拉开的弓,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支即将飞出的箭。”
贾诩抚掌笑道:“主公,妙啊,您这比方打得恰如其分,秦始皇当年就是用直道盘活了整个防御的态势,由原来的消极防御变成了积极防御,若非秦始皇病逝得早,大秦帝国早就将匈奴人消灭了。”
贾诩又继续介绍重修直道的益处,除在军事上收到威慑的效果以外,对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也会起到极为有益的作用。
贾诩援引秦汉故事予以说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三十六年(前211)大规模向无定河以北移民,汉元朔二年(前127),元狩四年(前119)、五年(前118),始元二年(前85)亦先后四次在朔方实行军屯、民屯。秦和西汉推行这些移民实边措施,都是以咸阳、长安通往上郡的直道、驰道为依托。军屯、民屯之后,使得本以“畜牧为天下饶”的长城内外地区,却以“饶谷”、“多畜”并称,由原来的畜牧区,变成了半农半牧区。当时上郡人口达六十多万,比发达的汉中郡还要多。
贾诩笑道:“主公,您若想让其他州郡的民众快些来开发河套,最好重修直道。”
魏延登高远眺,笔直的秦直道一直纵横向南,若如一条黄龙,魏延在回头北望,阴山上的长城犹若一条苍龙,长城、直道这两条龙若配合紧密,必能克制塞外胡人对大汉国境的窥探,怎奈东汉朝廷不同于西汉朝廷,多有世家大臣掌控,亦多用消极防御,放弃长城黄河天险后,直道遂沦为普通道路,且年久失修,道路两侧荒草丛生,有些地方开始坍塌。
贾诩对直道的介绍让魏延不禁产生远追秦皇的雄心。
贾诩又道:“主公,至于河套与义阳之间,限于太行、吕梁阻路,我们无法兴修直道,却可以兴修驰道,驰道与直道相连,沿着驰道兵马发往河套之后,顺着直道,北可击鲜卑。”
魏延本身虽然颇通文墨,但他只是对三国之间的历史比较了解一些,对秦汉之间的一些事情就知之不详,而贾诩不仅是颇通智谋,又是饱读之士,先秦诸子百家无所不通,所以他才能在军事政治上都能提出一击命中的狠招。
经贾诩的介绍,魏延对驰道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忽然发现直道好比后世的高速公路,而驰道便好比后世的铁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
贾诩善于逢迎上意,自然了解魏延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主子,不像秦始皇那样好大喜功,便笑道:“这秦驰道完全可以用作军用,来运输军用物资,来运输步兵驰援前方。”
贾诩在前面带路,引领魏延策马来到一段驰道前。
魏延飞身下马,来到已经有些残破的驰道前,蹲下身子,仔细观察驰道的修建方式。
魏延仔细看过,这个在东汉时期早已废弃不用的驰道,其实有超越这个时代的先进之处。
这秦驰道是古代的“轨道”,原理跟现代铁路无异,也是复线,只是上面走的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而是用马力拉动的马车;铺垫在道路两侧的不是铁轨,而是木材,做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且经过防腐处理,虽经四百多年风吹雨淋,至今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木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
贾诩捡起一块枕木递给魏延:“主公,您看,这枕木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作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秦时的工匠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魏延笑着点点头,他越来越觉得,秦代的很多好东西都被汉朝给荒废了,值得自己再把那些好东西捡回来,比如直道,比如驰道,比如兵器生产标准化,在秦朝,军工工业已经非常发达而且科学,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秦国的工匠,每年制造一千六百万个一模一样的箭头,制造的弩,原理和现代的步枪完全相同,甚至零件的模样也和步枪完全相像,而且其生产同样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拿起任何一个零部件就可以安装。
贾诩又笑道:“主公,您看这驰道枕木之间的距离都是刚刚好的距离,据说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每隔三四十里地,便有一个马站,马站的人将枕木之间的木材填充平整,而这里候着有许多马匹,都在那里喂得饱饱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车就能飞驰,马不停蹄,到了下一马站,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这是一种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据说至少能达到一天一夜一千里,这比骑兵飞驰还要快速。”
魏延听到驰道上竟能达到那样的速度,不禁瞪大眼睛,这可是远远超过这个时代技术水准的速度:“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还能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
贾诩又道:“主公,您之前大力提倡四轮马车,这四轮马车比起二轮马车更稳定载重更大,而且特别适合在驰道上奔跑。这驰道上很平滑,驰道跟车轮之间的摩擦少了,马拉起马车也没那么费劲了,一次可以拉更多人或更多货。”
appappshuzhanggui.net
虽然这次出兵河套,一路都是好天气,没有遇到雨雪,泥土干燥,骑马疾驰,还能跑得起来,可援救不只是骑兵救援,要先守得住城池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追求更大的胜利,精锐步兵的驰援速度要保证得住,那就要动用马车,当然,更重要的是后方的辎重粮草军械要供给及时,这些都必须要用马车载重,所以若想保证河套地区关隘城池稳固,把河套变成自己征战四方的坚固后方和稳固粮仓,就必须通往河套的道路能够顺遂地通行马车。
魏延皱起眉头,问道:“文和,你有何策解决这个问题?”
贾诩明白魏延想要的答案不是一个简单的回答“修路啊”,而是怎么修。
贾诩早已胸有成竹,不假思索道:“主公,不如我们重修秦直道?”
魏延有些没反应过来:“直道?”
贾诩指着那条从青岩山谷穿行的道路:“喏,那就是直道。”
魏延望着面前的大道,纳闷地问道:“那不是栈道吗?”
这条大道全是用黄土夯实,平、直、宽,最宽处能同时并排行驶十二辆大车,若不是黄土铺就而是用水泥或沥青铺就,跟后世的高速公路没什么两样,而且这条大道虽然是黄土铺就的,却夯实得很坚硬,以至于道路两旁顶多只长草,不长任何灌木,碰到雨雪,也只是表面一层薄薄的泥浆飞溅,雨水大多流向两侧的沟渠,不会沁入土里使得道路松软难行。
贾诩笑道:“主公,您把栈道和直道搞混了。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道路平坦无阻,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孔穴,孔**插上木桩,上面横铺木板,可以行人和通车,这就叫栈道。高楼馆阁间架空的通道,亦称栈道,比如洛阳南宫与北宫之间便是用栈道相连。最为知名的栈道便是秦国时期修筑的关中通往蜀中的四条栈道,蔡泽曾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畏秦。”
魏延这才想起了那个有名的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公元前206年,项羽依仗强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阳的刘邦退出,自己率兵进入,并称西楚霸王。接着,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他统治偏远的汉中和巴蜀地区。同时,为防止刘邦再入关中,项羽将富饶的关中让给秦军的降将章邯把守。刘邦自知兵力不如项羽,只得忍气吞声。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张良的计策,将长达好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掉,以示再无回关中之心,从而使项羽对其疏于戒备。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项。刘邦认为这是个出兵关中的好时机。大将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建议派人去修栈道以迷惑敌方,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开始修复栈道。守卫关中的秦降将章邯讥笑刘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实际上,韩信暗地里正为攻打陈仓积极地作准备。不久,韩信迅速出兵,攻下了陈仓。章邯得知后非常恐慌,但为时已晚。借道于陈仓,刘邦军队很快攻打并占领了关中,为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魏延这时才恍然想起,直道则是秦始皇为攻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国防道路,起自甘泉宫,止于九原郡,长一千八百里,路线大体南北相直,因称“直道”或“秦直道”。
这是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政绩之外,办的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之一,其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其二便是修建了一条类似后世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逢沟渠多夯筑,直道要求路面尽量取直,以便车马急速驰驶,所过之处,地势多险恶,人迹至今罕至。
直道最宽处可供百驾马车并排行进,其宽度是后世任何高速公路都望尘莫及的,是世界上最早、最长、最宽的超级车马路。
魏延一边沿着直道策马行走,一边听贾诩介绍这个秦直道的详细情况。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五年,为了抵御日以前强大的匈奴,便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把匈奴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秦军渡过黄河,控制了阴山山脉上的高阙要塞,并在新得到的土地上建立了三十四座县城,由内地迁徙人民到这些新县,从事耕种,为了管理这些新县,还另设了一个九原郡。当时匈奴人正在势力扩充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放弃向南侵略的意图,秦始皇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底蕴,所以除设置郡县,迁徙人口等项措施外,还在阴山山脉上修筑了长城,那里本有赵国长城的旧址,加工缮修是比较容易的。这时又修筑长城是不是意味着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不是的。秦始皇对匈奴的战略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直道的修筑就是最好的证明。
直道修筑于驱逐匈奴后第二年,全长一千八百里,是当时由咸阳至九原郡的最为捷近的道路,如果匈奴人胆敢再次发动侵略,秦王朝的援兵就可由咸阳循着直道直抵九原郡,登上阴山山脉。
秦直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古代军用高速公路,通过这条大道,可以快速的将北方戍边所需大量战略物资、兵源从都城咸阳运达北疆军事要塞。
北部边疆一旦出现险情,骑兵部队通过秦直道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七天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千八百里长的直道,为大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最终战胜匈奴提供了根本保障。
魏延不禁感叹道:“如果说长城像一面横挡着的盾,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柄直刺而出的矛;如果说长城是一张拉开的弓,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支即将飞出的箭。”
贾诩抚掌笑道:“主公,妙啊,您这比方打得恰如其分,秦始皇当年就是用直道盘活了整个防御的态势,由原来的消极防御变成了积极防御,若非秦始皇病逝得早,大秦帝国早就将匈奴人消灭了。”
贾诩又继续介绍重修直道的益处,除在军事上收到威慑的效果以外,对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也会起到极为有益的作用。
贾诩援引秦汉故事予以说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三十六年(前211)大规模向无定河以北移民,汉元朔二年(前127),元狩四年(前119)、五年(前118),始元二年(前85)亦先后四次在朔方实行军屯、民屯。秦和西汉推行这些移民实边措施,都是以咸阳、长安通往上郡的直道、驰道为依托。军屯、民屯之后,使得本以“畜牧为天下饶”的长城内外地区,却以“饶谷”、“多畜”并称,由原来的畜牧区,变成了半农半牧区。当时上郡人口达六十多万,比发达的汉中郡还要多。
贾诩笑道:“主公,您若想让其他州郡的民众快些来开发河套,最好重修直道。”
魏延登高远眺,笔直的秦直道一直纵横向南,若如一条黄龙,魏延在回头北望,阴山上的长城犹若一条苍龙,长城、直道这两条龙若配合紧密,必能克制塞外胡人对大汉国境的窥探,怎奈东汉朝廷不同于西汉朝廷,多有世家大臣掌控,亦多用消极防御,放弃长城黄河天险后,直道遂沦为普通道路,且年久失修,道路两侧荒草丛生,有些地方开始坍塌。
贾诩对直道的介绍让魏延不禁产生远追秦皇的雄心。
贾诩又道:“主公,至于河套与义阳之间,限于太行、吕梁阻路,我们无法兴修直道,却可以兴修驰道,驰道与直道相连,沿着驰道兵马发往河套之后,顺着直道,北可击鲜卑。”
魏延本身虽然颇通文墨,但他只是对三国之间的历史比较了解一些,对秦汉之间的一些事情就知之不详,而贾诩不仅是颇通智谋,又是饱读之士,先秦诸子百家无所不通,所以他才能在军事政治上都能提出一击命中的狠招。
经贾诩的介绍,魏延对驰道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忽然发现直道好比后世的高速公路,而驰道便好比后世的铁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
贾诩善于逢迎上意,自然了解魏延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主子,不像秦始皇那样好大喜功,便笑道:“这秦驰道完全可以用作军用,来运输军用物资,来运输步兵驰援前方。”
贾诩在前面带路,引领魏延策马来到一段驰道前。
魏延飞身下马,来到已经有些残破的驰道前,蹲下身子,仔细观察驰道的修建方式。
魏延仔细看过,这个在东汉时期早已废弃不用的驰道,其实有超越这个时代的先进之处。
这秦驰道是古代的“轨道”,原理跟现代铁路无异,也是复线,只是上面走的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而是用马力拉动的马车;铺垫在道路两侧的不是铁轨,而是木材,做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且经过防腐处理,虽经四百多年风吹雨淋,至今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木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
贾诩捡起一块枕木递给魏延:“主公,您看,这枕木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作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秦时的工匠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魏延笑着点点头,他越来越觉得,秦代的很多好东西都被汉朝给荒废了,值得自己再把那些好东西捡回来,比如直道,比如驰道,比如兵器生产标准化,在秦朝,军工工业已经非常发达而且科学,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秦国的工匠,每年制造一千六百万个一模一样的箭头,制造的弩,原理和现代的步枪完全相同,甚至零件的模样也和步枪完全相像,而且其生产同样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拿起任何一个零部件就可以安装。
贾诩又笑道:“主公,您看这驰道枕木之间的距离都是刚刚好的距离,据说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每隔三四十里地,便有一个马站,马站的人将枕木之间的木材填充平整,而这里候着有许多马匹,都在那里喂得饱饱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车就能飞驰,马不停蹄,到了下一马站,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这是一种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据说至少能达到一天一夜一千里,这比骑兵飞驰还要快速。”
魏延听到驰道上竟能达到那样的速度,不禁瞪大眼睛,这可是远远超过这个时代技术水准的速度:“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还能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
贾诩又道:“主公,您之前大力提倡四轮马车,这四轮马车比起二轮马车更稳定载重更大,而且特别适合在驰道上奔跑。这驰道上很平滑,驰道跟车轮之间的摩擦少了,马拉起马车也没那么费劲了,一次可以拉更多人或更多货。”
appappshuzhangg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