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最后一面
如果纳粹不是每个月都给法国下达征集食品的命令的话,法国人的餐桌也不会变得空空荡荡,希特勒的这段话不过是征服者嘲弄被征服者的低劣笑话而已。
更何况,现在德国人的餐桌也不怎么奢华,战争已经严重的拖累的德国的经济。这导致黑市猖獗,平时就连黄先生也不得不去黑市弄点市面上很难见到的消费品。
“除了法国人之外,中国人也对烹饪非常讲究,据说中国的烹饪技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不过更让我惊讶的是,中国人虽然很会享受生活,可是他们却不像法国人那样颓废。黄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你就是来自遥远的中国吧?”
希特勒的最后那句问话让黄先生心里“咯噔”一下,他努力的保持着平静,点了点头。
“是的,元首阁下,那时,我还是一名中国的茶叶商人。”
黄先生在心里揣摩着希特勒说这些话的用意,昨天晚上,他刚回到在柏林郊区的寓所,就接到了希姆莱打过去的电话,希姆莱邀请他今天上午一同去见元首,而且强调了这是元首的命令。
当时黄先生就觉得奇怪,自从上次日耳曼尼亚地堡一别之后,希特勒已经有一段日子没有与他面对面的说话了,现在却突然主动邀请他去做客,此事有些蹊跷。
权衡一番之后,黄先生还是接受了邀请,因为他很清楚,现在就是斯陶芬贝格上校行动的最佳机会。身为行动组的一员,他无论如何也必须保持冷静,所以,他还是跟着希姆莱过来了,来到了这座位于柏林郊区的庄园,并见到了希特勒。
让黄先生有些吃惊的是,现在的希特勒,看上去好象苍老了十多岁一样。
难道这也是个替身?
黄先生一开始就有此担心,如果庄园里的这个希特勒也是替身的话,那么今天的行动就必须取消。
不过,当希特勒开始说话之后,黄先生就基本上肯定了,这个人就是希特勒本人。与希特勒交往了这么多年,对方说话时的那种神情q先生还是非常熟悉的,别人模仿不了。
“说起中国,我一直有一个感觉,我认为,如果不是那个什么华夏联邦的组织成立,那么中国是不可能这么快的迅速发展和强大起来的,那么这场战争的局面肯定会完全不同。”
希特勒接下去的话让黄先生更加糊涂了,难道他要谈论华联的发展历程吗?
“黄先生,请你公正的评价一下,如果是由陈炯明来做德国的元首,那么德国能不能避免战败呢?”
在希特勒的眼里,面前的这个中国人一直都很可疑,不过却也不会因为飞碟被劫而迁怒于他。毕竟当初自己还是个落魄到在酒吧里闲坐的无业游民时,就是眼前的这个男人,给予了自己相当大的帮助。
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这叫从龙之功,是不可以随便处置的对象。国外虽没有这个说法,却也有类似的概念。
希特勒的这个问题一提出,现场立刻静得诡异,鲍曼立即低下头去,看着自己的膝盖,而希姆莱则做出了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然后将目光盯住了黄先生的脸。
“元首的意思是?”
黄先生拧着眉头,对方说话似乎没有什么逻辑,这让他有些糊涂。
“我的意思是,如果,当年领导国社党的人不是我,而是陈炯明,那么今天的德国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站在欧洲?”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出来。不过,有一点我倒是可以看清楚的,相比中国,德国的战略劣势太明显了。德国的四周全都是工业国,而中国的周遍,除了日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强国。虽然俄国也是工业国,但是问题是,西伯利亚并不适合发展大工业,换句话讲,中国只需要击败日本就基本上可以确立战略优势,但是德国不仅要击败法国、英国,还必须击败波兰、捷克、苏联,从这方面来看,德国确立战略优势的难度很大,虽然德国的工业基础确实比中国强,但是德国的敌人太多。”
黄先生谨慎的分析了一番,这只是他的个人见解,在德国生活多年,他也特意留意过这方面的情报,在战前他就得出结论,德国如果想领导欧洲,必须在东方拉拢一个实力足够强大的盟友。
理想的盟友应该是中国,但是中国却始终没有与德国结盟,而仅靠一个岛国日本,显然是无法吸引美国、英国足够的军事力量的。
这位黄先生到底也只是一个情报人员,其主要职责在于与希特勒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在大战略上的见解实在有些粗浅。
不过希特勒与之相交多年,却也没有在意。并且之所以提到陈炯明,那是因为希特勒根本不相信华联的崛起与陈炯明本人有太大的关系。
比起德国来,中国的崛起更加困难。内部的国民素质是主要因素,外部更是有日本和苏俄这两个庞然大物,以农业国的根基却是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
根据搜集回来的情报,希特勒一眼就看出了陈炯明是那种骨子里有些软弱的人,并非懦弱,只不过做起事来畏首畏尾。
虽然有不俗的治理才能和政治威望,不过却不是那种可以在混乱局面中开创基业的君主。作为德国的独裁者,希特勒自然知道让一个民族国家复兴是多么的困那。
几下试探,始终还是没能得到更多有用的情报,希特勒有些失望的看着黄先生。他一直都在猜测,华联的背后应该还有一个强人,或者说是强大的组织,不断引导着华联的发展,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可这些到现在为止都还只是猜测,希特勒也明白了自己面前的中国人只不过是一个安排在自己身边的情报棋子,根本不会知道多少有用的资料。
不过戏还是要演下去的,他也想透过这个东方“好友”,传达一些信息给华联背后的那些人。
“那么你们的前国家元首李万盛呢,他可是在崛起之初,就不断带领着华联走向富强。”希特勒说起这事,目光炯炯,如同一只骄傲的雄狮,威严的气势直扑黄先生的面前。
华联那不符合逻辑的跳跃式科技进步,以及数次有针对性的应对了欧洲和北美的经济决策,仿佛有着预知能力似的,在大萧条之前就设好了局,狠狠地从美国和整个欧洲赚了一笔。
虽然后来因为年纪的关系没有连任,不过李万盛在华联内部也是素有威望,同时其执政期间的传奇经历更是让各国政要反复研究。
黄先生当然也知道这些,他的笑容有些无奈,“尊贵的元首阁下,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德国有些不同,甚至与大多数国家都不同。李万盛并非独裁者,所以我很难在这方面下结论”
“你的意思是,即使由李万盛领导,德国也不能确立在欧洲的战略优势?……不,不。我的想法与你完全不同,我认为,如果领导德国的是李万盛的话,那么德国很可能在1940年就已经统一欧洲了,并且将永久的确保这一战略优势。我的看法是有证据支撑的,当大萧条到来之前,你们中国竟然能够准确的预见到那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到来,我认为,他可能有一种常人不具备的预言能力,这种人就是超人。”
希特勒的分析让黄先生有些惊讶,希特勒一向认为自己是超人,而现在,他却承认一位外国人也是超人,这未免有些奇怪。
黄先生当然知道纳粹对于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是说句实话,要说某人有什么“预言能力”的话,黄先生是无论如何不信的。
当年李万盛在大萧条到来之前提前结束任期,主动将权力移交给国会选出的新元首陈炯明,此举相当惊世骇俗,不过国内的舆论一般认为这是李万盛高风亮节的行动,倒是从来没有人说这是李万盛为了躲避那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以退为进之举。
毕竟,那场大萧条是在李万盛下野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在美国引爆,如果有人能够预见到的话,那么他不是神仙就是有别的办法能够计算出那场大萧条到来的大致时间,但是这可能么?显然不可能。
并且李万盛也不掌握军权,也没办法掌握军权,当时的将军都是自己抱成团,自行处理军事事务。随后陈炯明接掌华联元首一职,李万盛也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做起了富家翁,使得不少人担心的独裁体制也没有发生。
其实不只是外国人感到奇怪,就连许多中国人自己都感到奇怪,军人独裁者横行的国家里,华联到底是如何阻止军人干政的事情发生的?
不过这一切的内情却不是黄先生这样的小人物所能得知的了,所以他只好老实的向希特勒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希特勒在沉思,黄先生拧着眉头也在琢磨,陪坐的鲍曼和希姆莱都是一副茫然表情,直到一名将军的脚步声响起。
“元首阁下,参加会议的人都到齐了。”
说完,这位国防军将军看了眼黄先生,似乎有些话还想跟元首说,但是又不方便在这里说。
“他是我的朋友,你尽管讲就是了。”希特勒点了头,仿佛没有丝毫介意。
其实黄先生自己清楚,他的情报重心在于获取希特勒的信任,并且维持一条中德之间的谈话渠道,而不是冒着生命危险打听情报。
这一点希特勒也清楚,别看他嘴上叫嚣着对华宣战,直到现在两国势力交接处还不是一片宁静,根本没有要打仗的样子。
没到最后一刻,谁又愿意把事情做绝呢?
“刚刚收到的消息,‘曼斯坦因防线’在今天凌晨遭到核打击,而且,可以确认,攻击中使用的原子弹是由美军的战略轰炸机投掷的。”
将军带来的消息让在场的所有德国人都感到震惊,他们确实没有想到,盟军居然这么快就动手了。
“我们的损失情况?”
希特勒拧了拧眉头,询问将军。
“德国陆军基本上没有损失,因为在昨天晚上,曼斯坦因元帅就已经下达了撤退命令。”
“什么?撤退命令?谁命令他撤退的?现在,曼斯坦因在什么地方?”
希特勒暴怒不已,这个消息确实太让他震惊了,甚至比曼斯坦因防线遭到盟军的核打击更令他震惊,因为这似乎表明,国防军中有人已经开始公然违抗他的命令了。
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陆军元帅,这也使他想到了另一个陆军元帅。
“曼斯坦因元帅已经将南方集团军司令部转到了保加利亚境内,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要等待南方集团军的电报,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所有消息都是由土耳其政府传递的。”
“立刻召开军事会议立刻召开军事会议”
希特勒站了起来,虽然他拼命想压抑住愤怒的情绪,但是从他那颤抖的双手,旁人也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极度愤怒。
黄先生也跟着站了起来,然后,他就看到这位德国元首向他伸出了手,于是也伸出手去,与对方的手握在一起。
“本来我还有许多话想跟你讲,但是现在,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很高兴能够认识你,我的异国朋友。”
希特勒最后的那句道别语让黄先生又陷入了沉思,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等黄先生想明白,他已经被一名参谋领出了会议室。刚才的情报被听到了已经是有些破格,他也知道接下来的时间是希特勒的战略安排了,这不是外人可以旁听的范畴。
走了没几步,身后已传来了元首的咆哮声。但是黄先生并不清楚他是在对谁咆哮,是鲍曼还是希姆莱?
考虑到希姆莱的身份,难道是自己的行动有什么不周密的地方而被这个秘密警察头子抓住了马脚?
带着一丝惴惴,黄先生跟着参谋拐过走廊的拐角,而就在这时,他看见一群军官迎面走来,有一些军官是他认识的人,其中就有已经被解除军事指挥权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
而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另一位熟人,正是斯陶芬贝格上校,而上校的右手正提着一只塞得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那只公文包,正是黄先生昨天下午在蛋糕店交给上校的那只公文包。
如果上校的行动一切顺利的话,那么,这场战争或许很快就会结束了,而这次会面或许也正是黄先生与希特勒的最后一次会面,至于希特勒召黄先生到这里来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或许也会成为另一个历史之迷。
??????
阳光从窗外投射进来,将室内映得亮堂堂的,温暖,但是又不灼人,工作之余晒晒太阳,也是难得的享受。
陈炯明就坐在窗前,接受着理发服务。虽然在服饰和一些祭祀活动上恢复了汉统,现在的中国却没有了蓄发的习惯,也不强调头发不可毁伤的孝道理念。
理发的地点其实就是元首官邸的一间书房,为元首提供理发服务的那位理发师则是一位手艺高超的民间师傅,为陈炯明服务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现在是中午一点整,午休时间,陈炯明决定利用这空闲时间整理一下发型,因为下午他还要去几所院校视察,与师生举行座谈,必须精神一些。
他是前天从埃及开罗返回国内的,这倒不是因为开罗盟国首脑会议圆满结束了,那场会议分歧重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有一些矛盾迟迟不能解决。
反正中国也只是作为旁听而参与其中,毕竟之前两方还在太平洋上打得不可开交,谈不上什么友好访问。
而陈炯明之所以参与这种国际性会议,也只不过是想要表明中国作为核武大国的政治地位,任何发生在地球上的事,都必须经过中国的首肯才可以!
各国元首被陷在开罗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不得分身,都有些倦了,无奈之下,各国元首坐在一起一商量,一致决定,干脆休息一段时间,等各国外交官在开罗达成初步一致意见之后。
各国政府首脑再去开罗签署协议,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先离开了开罗,返回华盛顿。陈炯明则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离开的次日也离开了开罗,坐飞机直飞中国,回了南京。
陈炯明猜测,杜鲁门之所以急着回国,可能是为了去参加一次很重要的军事演习,据说与导弹相关,这倒不是赵北的凭空想象,这是有根据的。
一些双面间谍都在情报中透露了美国陆军进行导弹试验的相关细节,这些情报有真有假,不过通过仔细分析,以及联系其它情报来源,华联中情局基本上可以肯定,美国*军方确实在研究弹道导弹。
而且也在进行原子弹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研究,以美国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力量,在几年之内制造出可以实用的核子导弹是不成问题的。
对于陈炯明的这个猜测,外交部长顾维钧和政务总理张啸雷都有些担心,他们都建议,尽快部署更多的核导弹,以确保战略优势。
!@#
如果纳粹不是每个月都给法国下达征集食品的命令的话,法国人的餐桌也不会变得空空荡荡,希特勒的这段话不过是征服者嘲弄被征服者的低劣笑话而已。
更何况,现在德国人的餐桌也不怎么奢华,战争已经严重的拖累的德国的经济。这导致黑市猖獗,平时就连黄先生也不得不去黑市弄点市面上很难见到的消费品。
“除了法国人之外,中国人也对烹饪非常讲究,据说中国的烹饪技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不过更让我惊讶的是,中国人虽然很会享受生活,可是他们却不像法国人那样颓废。黄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你就是来自遥远的中国吧?”
希特勒的最后那句问话让黄先生心里“咯噔”一下,他努力的保持着平静,点了点头。
“是的,元首阁下,那时,我还是一名中国的茶叶商人。”
黄先生在心里揣摩着希特勒说这些话的用意,昨天晚上,他刚回到在柏林郊区的寓所,就接到了希姆莱打过去的电话,希姆莱邀请他今天上午一同去见元首,而且强调了这是元首的命令。
当时黄先生就觉得奇怪,自从上次日耳曼尼亚地堡一别之后,希特勒已经有一段日子没有与他面对面的说话了,现在却突然主动邀请他去做客,此事有些蹊跷。
权衡一番之后,黄先生还是接受了邀请,因为他很清楚,现在就是斯陶芬贝格上校行动的最佳机会。身为行动组的一员,他无论如何也必须保持冷静,所以,他还是跟着希姆莱过来了,来到了这座位于柏林郊区的庄园,并见到了希特勒。
让黄先生有些吃惊的是,现在的希特勒,看上去好象苍老了十多岁一样。
难道这也是个替身?
黄先生一开始就有此担心,如果庄园里的这个希特勒也是替身的话,那么今天的行动就必须取消。
不过,当希特勒开始说话之后,黄先生就基本上肯定了,这个人就是希特勒本人。与希特勒交往了这么多年,对方说话时的那种神情q先生还是非常熟悉的,别人模仿不了。
“说起中国,我一直有一个感觉,我认为,如果不是那个什么华夏联邦的组织成立,那么中国是不可能这么快的迅速发展和强大起来的,那么这场战争的局面肯定会完全不同。”
希特勒接下去的话让黄先生更加糊涂了,难道他要谈论华联的发展历程吗?
“黄先生,请你公正的评价一下,如果是由陈炯明来做德国的元首,那么德国能不能避免战败呢?”
在希特勒的眼里,面前的这个中国人一直都很可疑,不过却也不会因为飞碟被劫而迁怒于他。毕竟当初自己还是个落魄到在酒吧里闲坐的无业游民时,就是眼前的这个男人,给予了自己相当大的帮助。
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这叫从龙之功,是不可以随便处置的对象。国外虽没有这个说法,却也有类似的概念。
希特勒的这个问题一提出,现场立刻静得诡异,鲍曼立即低下头去,看着自己的膝盖,而希姆莱则做出了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然后将目光盯住了黄先生的脸。
“元首的意思是?”
黄先生拧着眉头,对方说话似乎没有什么逻辑,这让他有些糊涂。
“我的意思是,如果,当年领导国社党的人不是我,而是陈炯明,那么今天的德国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站在欧洲?”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出来。不过,有一点我倒是可以看清楚的,相比中国,德国的战略劣势太明显了。德国的四周全都是工业国,而中国的周遍,除了日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强国。虽然俄国也是工业国,但是问题是,西伯利亚并不适合发展大工业,换句话讲,中国只需要击败日本就基本上可以确立战略优势,但是德国不仅要击败法国、英国,还必须击败波兰、捷克、苏联,从这方面来看,德国确立战略优势的难度很大,虽然德国的工业基础确实比中国强,但是德国的敌人太多。”
黄先生谨慎的分析了一番,这只是他的个人见解,在德国生活多年,他也特意留意过这方面的情报,在战前他就得出结论,德国如果想领导欧洲,必须在东方拉拢一个实力足够强大的盟友。
理想的盟友应该是中国,但是中国却始终没有与德国结盟,而仅靠一个岛国日本,显然是无法吸引美国、英国足够的军事力量的。
这位黄先生到底也只是一个情报人员,其主要职责在于与希特勒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在大战略上的见解实在有些粗浅。
不过希特勒与之相交多年,却也没有在意。并且之所以提到陈炯明,那是因为希特勒根本不相信华联的崛起与陈炯明本人有太大的关系。
比起德国来,中国的崛起更加困难。内部的国民素质是主要因素,外部更是有日本和苏俄这两个庞然大物,以农业国的根基却是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
根据搜集回来的情报,希特勒一眼就看出了陈炯明是那种骨子里有些软弱的人,并非懦弱,只不过做起事来畏首畏尾。
虽然有不俗的治理才能和政治威望,不过却不是那种可以在混乱局面中开创基业的君主。作为德国的独裁者,希特勒自然知道让一个民族国家复兴是多么的困那。
几下试探,始终还是没能得到更多有用的情报,希特勒有些失望的看着黄先生。他一直都在猜测,华联的背后应该还有一个强人,或者说是强大的组织,不断引导着华联的发展,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可这些到现在为止都还只是猜测,希特勒也明白了自己面前的中国人只不过是一个安排在自己身边的情报棋子,根本不会知道多少有用的资料。
不过戏还是要演下去的,他也想透过这个东方“好友”,传达一些信息给华联背后的那些人。
“那么你们的前国家元首李万盛呢,他可是在崛起之初,就不断带领着华联走向富强。”希特勒说起这事,目光炯炯,如同一只骄傲的雄狮,威严的气势直扑黄先生的面前。
华联那不符合逻辑的跳跃式科技进步,以及数次有针对性的应对了欧洲和北美的经济决策,仿佛有着预知能力似的,在大萧条之前就设好了局,狠狠地从美国和整个欧洲赚了一笔。
虽然后来因为年纪的关系没有连任,不过李万盛在华联内部也是素有威望,同时其执政期间的传奇经历更是让各国政要反复研究。
黄先生当然也知道这些,他的笑容有些无奈,“尊贵的元首阁下,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德国有些不同,甚至与大多数国家都不同。李万盛并非独裁者,所以我很难在这方面下结论”
“你的意思是,即使由李万盛领导,德国也不能确立在欧洲的战略优势?……不,不。我的想法与你完全不同,我认为,如果领导德国的是李万盛的话,那么德国很可能在1940年就已经统一欧洲了,并且将永久的确保这一战略优势。我的看法是有证据支撑的,当大萧条到来之前,你们中国竟然能够准确的预见到那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到来,我认为,他可能有一种常人不具备的预言能力,这种人就是超人。”
希特勒的分析让黄先生有些惊讶,希特勒一向认为自己是超人,而现在,他却承认一位外国人也是超人,这未免有些奇怪。
黄先生当然知道纳粹对于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是说句实话,要说某人有什么“预言能力”的话,黄先生是无论如何不信的。
当年李万盛在大萧条到来之前提前结束任期,主动将权力移交给国会选出的新元首陈炯明,此举相当惊世骇俗,不过国内的舆论一般认为这是李万盛高风亮节的行动,倒是从来没有人说这是李万盛为了躲避那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以退为进之举。
毕竟,那场大萧条是在李万盛下野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在美国引爆,如果有人能够预见到的话,那么他不是神仙就是有别的办法能够计算出那场大萧条到来的大致时间,但是这可能么?显然不可能。
并且李万盛也不掌握军权,也没办法掌握军权,当时的将军都是自己抱成团,自行处理军事事务。随后陈炯明接掌华联元首一职,李万盛也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做起了富家翁,使得不少人担心的独裁体制也没有发生。
其实不只是外国人感到奇怪,就连许多中国人自己都感到奇怪,军人独裁者横行的国家里,华联到底是如何阻止军人干政的事情发生的?
不过这一切的内情却不是黄先生这样的小人物所能得知的了,所以他只好老实的向希特勒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希特勒在沉思,黄先生拧着眉头也在琢磨,陪坐的鲍曼和希姆莱都是一副茫然表情,直到一名将军的脚步声响起。
“元首阁下,参加会议的人都到齐了。”
说完,这位国防军将军看了眼黄先生,似乎有些话还想跟元首说,但是又不方便在这里说。
“他是我的朋友,你尽管讲就是了。”希特勒点了头,仿佛没有丝毫介意。
其实黄先生自己清楚,他的情报重心在于获取希特勒的信任,并且维持一条中德之间的谈话渠道,而不是冒着生命危险打听情报。
这一点希特勒也清楚,别看他嘴上叫嚣着对华宣战,直到现在两国势力交接处还不是一片宁静,根本没有要打仗的样子。
没到最后一刻,谁又愿意把事情做绝呢?
“刚刚收到的消息,‘曼斯坦因防线’在今天凌晨遭到核打击,而且,可以确认,攻击中使用的原子弹是由美军的战略轰炸机投掷的。”
将军带来的消息让在场的所有德国人都感到震惊,他们确实没有想到,盟军居然这么快就动手了。
“我们的损失情况?”
希特勒拧了拧眉头,询问将军。
“德国陆军基本上没有损失,因为在昨天晚上,曼斯坦因元帅就已经下达了撤退命令。”
“什么?撤退命令?谁命令他撤退的?现在,曼斯坦因在什么地方?”
希特勒暴怒不已,这个消息确实太让他震惊了,甚至比曼斯坦因防线遭到盟军的核打击更令他震惊,因为这似乎表明,国防军中有人已经开始公然违抗他的命令了。
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陆军元帅,这也使他想到了另一个陆军元帅。
“曼斯坦因元帅已经将南方集团军司令部转到了保加利亚境内,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要等待南方集团军的电报,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所有消息都是由土耳其政府传递的。”
“立刻召开军事会议立刻召开军事会议”
希特勒站了起来,虽然他拼命想压抑住愤怒的情绪,但是从他那颤抖的双手,旁人也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极度愤怒。
黄先生也跟着站了起来,然后,他就看到这位德国元首向他伸出了手,于是也伸出手去,与对方的手握在一起。
“本来我还有许多话想跟你讲,但是现在,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很高兴能够认识你,我的异国朋友。”
希特勒最后的那句道别语让黄先生又陷入了沉思,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等黄先生想明白,他已经被一名参谋领出了会议室。刚才的情报被听到了已经是有些破格,他也知道接下来的时间是希特勒的战略安排了,这不是外人可以旁听的范畴。
走了没几步,身后已传来了元首的咆哮声。但是黄先生并不清楚他是在对谁咆哮,是鲍曼还是希姆莱?
考虑到希姆莱的身份,难道是自己的行动有什么不周密的地方而被这个秘密警察头子抓住了马脚?
带着一丝惴惴,黄先生跟着参谋拐过走廊的拐角,而就在这时,他看见一群军官迎面走来,有一些军官是他认识的人,其中就有已经被解除军事指挥权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
而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另一位熟人,正是斯陶芬贝格上校,而上校的右手正提着一只塞得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那只公文包,正是黄先生昨天下午在蛋糕店交给上校的那只公文包。
如果上校的行动一切顺利的话,那么,这场战争或许很快就会结束了,而这次会面或许也正是黄先生与希特勒的最后一次会面,至于希特勒召黄先生到这里来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或许也会成为另一个历史之迷。
??????
阳光从窗外投射进来,将室内映得亮堂堂的,温暖,但是又不灼人,工作之余晒晒太阳,也是难得的享受。
陈炯明就坐在窗前,接受着理发服务。虽然在服饰和一些祭祀活动上恢复了汉统,现在的中国却没有了蓄发的习惯,也不强调头发不可毁伤的孝道理念。
理发的地点其实就是元首官邸的一间书房,为元首提供理发服务的那位理发师则是一位手艺高超的民间师傅,为陈炯明服务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现在是中午一点整,午休时间,陈炯明决定利用这空闲时间整理一下发型,因为下午他还要去几所院校视察,与师生举行座谈,必须精神一些。
他是前天从埃及开罗返回国内的,这倒不是因为开罗盟国首脑会议圆满结束了,那场会议分歧重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有一些矛盾迟迟不能解决。
反正中国也只是作为旁听而参与其中,毕竟之前两方还在太平洋上打得不可开交,谈不上什么友好访问。
而陈炯明之所以参与这种国际性会议,也只不过是想要表明中国作为核武大国的政治地位,任何发生在地球上的事,都必须经过中国的首肯才可以!
各国元首被陷在开罗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不得分身,都有些倦了,无奈之下,各国元首坐在一起一商量,一致决定,干脆休息一段时间,等各国外交官在开罗达成初步一致意见之后。
各国政府首脑再去开罗签署协议,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先离开了开罗,返回华盛顿。陈炯明则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离开的次日也离开了开罗,坐飞机直飞中国,回了南京。
陈炯明猜测,杜鲁门之所以急着回国,可能是为了去参加一次很重要的军事演习,据说与导弹相关,这倒不是赵北的凭空想象,这是有根据的。
一些双面间谍都在情报中透露了美国陆军进行导弹试验的相关细节,这些情报有真有假,不过通过仔细分析,以及联系其它情报来源,华联中情局基本上可以肯定,美国*军方确实在研究弹道导弹。
而且也在进行原子弹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研究,以美国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力量,在几年之内制造出可以实用的核子导弹是不成问题的。
对于陈炯明的这个猜测,外交部长顾维钧和政务总理张啸雷都有些担心,他们都建议,尽快部署更多的核导弹,以确保战略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