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广暂时还在负责和李宗仁接触,通过一些商业上的运输渠道秘密地为对方送去了1000支制式步枪以及40万发子弹,还有大量的粮草和现金,以解燃眉之急。

    重机枪和步兵火炮这类物资比较敏感,钟泱也不想过于刺激陈炯明的神经,引起对方的怀疑和不快就不好了。况且李宗仁手底下也还有着不少的轻重机枪以及四门德国造七升的五退管山炮,远程火力不算弱了。

    如果黄绍广再送去一些这类重型武器,无疑是要触动到粤军那敏感的神经和脆弱的底线。步枪还可以偷偷摸摸地藏好,凭着天兴集团的名头无需接受关卡的检查,便可以秘密输送过去。但是重机枪和步兵炮就很难瞒过别人的目光了,这种东西无论在哪里都是受到严格管制的军需物资。如果因此而和陈系把关系闹僵,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1921年12月4日,孙逸仙抵达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抽调部队,准备明年春取道湖南,大举北伐。当时参加北伐军队,除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和李福林部外,还有朱培德的滇军、彭万的赣军和谷正伦的黔军,共有13旅之众。

    而陈炯明的粤军第一军除邓铿组建的大本营的警卫团外,一兵一卒也不参加北伐。粤军就此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拥护孙逸仙的北伐军,以许崇智的第二军为主;另一部分是拥护陈炯明的“陈家军”。

    北伐大本营设在桂王宫里。桂王宫在前清为贡院,民国后,改作谘议局,在城内独秀峰下,左邻师范学院,规模非常宏伟。警卫团团部设在前楼,中座有一大楼,孙逸仙的办公室、寝室等皆在楼上;后座为一大礼堂,用于召开会议。孙逸仙一有空闲,就喜欢跟卫士们聊天,给他们讲革命的道理,对于人心的拉拢和掌控,他自有一套办法。

    桂林山水甲天下,孙逸仙休闲时,喜欢坐藤兜,四处走走。作为中卫副官,张发奎是孙的铁杆嫡系,每每亲带警卫紧随前后,并布置便衣,散在四周保护。这时,苏联特使马林来到桂林,与孙中山会晤。

    两人商量了一些什么,外人无从得知,但马林走后,孙中山即召集在桂各军将帅训话,决定中国革命须以俄为师,如不学习苏联,断无成就。

    孙逸仙目光凝然,森冷的眸光向着周围的军官一扫而过。一米六八的身高陪着深灰色的四衣袋立领的制服,浑身散发着焚尽天下的野望,这是一个很有野心的男人!

    双目犹如鹰顾,自有一番过人的魅力,无怪乎有着如此之多的追随者。

    他未必就是一个道德崇高的理想着,但绝对是一个有着决断和魄力的野心家!

    看着四周拱卫着自己的这些军官和政要,孙逸仙便想起了当初,辛亥革命的烈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起,以燎原之势席卷了整个国家。他是一个激进的大汉民族主义者,受着洪门的影响,自小就对一切非汉民族心怀恶感,尤其是肆虐华夏两百六十余载的建奴政权。

    这也是他和袁世凯闹翻的主要原因,建奴不诛绝,他心有不甘。而且天下太小,容不下两个心怀野望的男子。

    但时移世易,袁世凯最终还是死了,而孙逸仙还活着。

    当日的失败,在于苦无军权,但如今,自己手握重兵,一切再无障碍。孙逸仙看着地下这群年轻而又狂热的军官,更是感觉到了天下尽在掌中。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觉,权势和力量的积聚,填补着他内心的空旷。

    与苏联人的密议并没有什么,无外乎是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在孙逸仙看来,蒙古族也是汉族的死敌,而外蒙古也不是革命党的地盘,卖别人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但他也不是蠢蛋,政治的阴暗,不能公诸于世,这一点他还是很明确的。

    只见会上,他极力高呼:“平桂之后,再做一番功夫,以统一中国!夫统一中国,非出兵北伐不为功。两湖既促成出兵,则今日之机局,正如天造地设。总之,北伐之举,吾等不得不行。”

    攻取广西后,北伐各路军队集结在桂林,建立了北伐大本营,进行具体的战略部署。桂林向为桂、粤屏障,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桂林居高临下,可以顺湘江而下,取道湖南进行北伐,符合北伐的战略。北伐大本营设立在桂林既可以安定广西,又可以以桂林为基地向湖南进军,以消灭此次北伐的重点——直系吴佩孚的势力,进而统一中国。

    这个就是孙逸仙所坚持的战略意图,虽然还有许多人在反对,但是他已经等不及了。来自苏联和日本的援助,必须要在他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才能兑现。最主要的是,经营地方非自己所长,他的志向在于整个中国,而非仅仅是两广!

    对着下属军官的谈话,主要是为了稳定四万北伐大军的军心。但回到了寓所内的书房时,卸下了刚强英武的面具,愁容再一次地爬满了孙逸仙的面容:“展堂,赵恒惕那里还是不肯松口吗?”

    这话语之间,暗含着怒气,显然孙逸仙已经是陷于怒不可遏的状态。而作为随员陪同在其左右的胡汉民,也不得不战战兢兢的候立在侧:“先生勿恼,此事应当还有转机。”

    胡汉民这话基本就是废话了,从湖南传来的消息早就已经很明确了。无论是赵恒惕所部还是湖南省的民意,都不允许北伐军的过境。孙逸仙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无外乎就是手底下的四万大军成分复杂且军纪涣散,过境犹如蝗虫是必然的。

    “展堂何必欺我。”站起了身形,不由的哀叹了一声:“为了北伐,我与竞存反目。到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去告诉仲恺,筹款一事,务必要全力以赴!”

    “是,我知道了。”

    看着胡汉民躬身而退,孙逸仙的面色有冷然起来。现在的局面非常不好,李烈钧的滇军心系云南,根本不可能坚定的支持北伐一事。只要云南局势有变,滇军定然挥师离去。但是当初口气吹得太大,一旦北伐不成,革命党将几无立锥之地!

    因为陈炯明的缘故,孙逸仙也不好大肆征敛,故而所需的军费严重不足。不对的给养也是一大难题,武器不足,粮草亦不足。而湖南方面也拒绝自己的入境,这和当初的计划有太大的差异了,孙逸仙现在已经陷入两难的境地。

    眉头微皱,孙逸仙面色阴冷内心不停的思索着:“难道真要行那非常之事?如若没有办法,也只能如此了。”

    叹息的声音飘散在寒风之中,桂林的这一次冬季,似乎比往常要冰冷得多。

    ······

    1922年1月15日,钟泱所组建的古文会也正在忙碌的收集着各项资料,做着此次北伐的战前评估。除了还在外执行任务的黄绍广,其余的人全部都到齐了。

    依旧是位于海边别墅,宽敞的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正在工作中的暖气也驱散了众人的寒意。

    “各位,综合了各方面的消息,北伐军入湘已然无望。吴佩孚的主力尚驻在岳州,孙军若敢继续北上,北军亦必将乘势南下,到时湖南必然成为双方的战场。这一点无论是赵恒惕还是湘民,都是断然不许的。”

    情报方面的收集和汇报,依旧是周华在负责。而他这次所提供的消息,也让在场的众人震动不已。

    “如今北伐军困守桂北不得寸进,必然思图出路。但是除了返粤之外,我实在看不出北伐军还有什么其他的出路。到那时,我们应该支持谁?”

    钟泱的这番话,基本上就是对着陈泽和刘进洋所说的。见两人沉默不语,他便有继续谈到:“对于此事,不必心存疑虑,北伐军即使去掉了军心不稳的滇军,也有接近3万人的规模。加上还有海军相助,夺取广东几乎没有悬念。”

    因为连年大战,有感于地方财政窘迫,民生凋敝,陈炯明不得不下令裁汰粤军。而且大部分的主力还由在桂的叶举指挥,主要是为了稳定广西的局面。到了年初的时候,粤军已经不足一万五。况且以陈炯明的为人,定然不愿看到地方糜烂,到时也只有退让一途。

    听到了这番话语,刘进洋便明白了钟泱的心思,不由的面露喜色:“乱世之时,需要的是野心和魄力。陈炯明虽是好人,但始终是心思太软,不是雄主。”

    一边说着,刘进洋的目光却是盯向了陈泽。这一番话主要也是和他说的,从长远来说,支持陈炯明符合古文会的根本利益。但是如果连当前这一关都迈不过去,还奢谈什么以后呢?

    陈泽也是面有戚然,他知道陈炯明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是在政治上过于想当然了。但陈泽毕竟也是深受对方理念的影响,觉得应该以民生为念:“北伐军的成分大家也都知道,以山贼河匪和帮派组织为主的军队,其军纪之涣散可想而之。再加上孙逸仙这个枭雄似的领导者,广东必然破败,这对于我们公司的利益会产生巨大的损害。”

    说完之后,陈泽先是看了看刘进洋,然后便把眸光定格在了钟泱身上,见对方眼神微闭,对于此事不置可否,他内心不由的一阵心悸。

    于其他人的内心还在挣扎不同,钟泱的思绪一片空灵,对于这些争论根本就是浑不在意。真正让他叹息的是古文会内部成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六大执事看待问题的时候依旧是受限于世俗的理念。

    刘进洋看重眼前可见的实际利益,而陈泽却陷于道德伦理的桎梏,至于其他人也是一样,都没能用超脱于局势之外的眼光来对情报进行分析和作出判断。六大管事一向只负责科学技术上的事情,对于这种会议更是没什么兴趣。

    钟泱的内心也不由的这么想着:“看来需要进行再一次的内部整合了,必须培养一个独立的智囊团,找他们商议实在是没什么意义。”

    不过决断还是要做出的,一直以来虽说组织已经逐渐转变为联合的方式,但由于过去的决策惯性,所以大家在习惯上还是遵从着钟泱的意志。这在组织建立的早期,是必须的,因为需要凝聚力才足以获得成长的机会。

    但是钟泱也只是一个人,他不可能永远不犯错,一言堂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在眼下,还是必须。

    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众人的争吵,钟泱剑眉微微拧在一起,肃然而说:“不必争吵了,北伐军势大,冲突并不符合我方的利益。既然如此,那就由刘进洋负责和对方商议,只要保证我们的利益圈不受损,我们可以支持大总统的决议!”

    “是!”

    得到了心中想要的答案,刘进洋自然是面露喜色。

    “我反对!这是在支持独裁!与我们的根本利益冲突!”

    不单只是陈泽在反对,身为文化部执事的王仕聪也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他之前一直负责古代文献收集的事务,所以在会上很少见其发言。但是今天,他也选择了站在陈泽那一边,并且态度坚决。

    刘进洋张开了嘴,正打算解释一番,但是被钟泱用手势制止了:“你们的意思我固然明白,可问题在于,我们的利益体系目前只在南沙区。”

    这句话是在提醒陈泽和王仕聪,广州的利益对于古文会而言并不是必须,钟泱也不会为了体系外的人而让体系内的人利益受损。这一点是根本的理念,绝对不可动摇,即使是因为道德的缘故也不可以!

    见他们两个还是不服,钟泱也不得不再次强调:“你们想救,就能救得了吗?一旦开战,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必须要暴露许多秘密才可取胜,这是动摇根基的事情。且不论列强的目光,就算取得了胜利,到时乱兵四散而逃,广东局势必然糜烂。”

    “我们是上位者,岂可因为一些主官的想法就去行事?况且,民众终是愚昧而懦弱的,在没有比较的时候,好和坏自然体现不出差别来。没有北伐军的恶,怎么彰显我们的善?而孙逸仙回到广东,无外乎就是横征暴敛,包娼庇赌。损失些财务,总比遭受兵祸要好上许多。到时候我们从中斡旋,未必就不能完整的保留整个广东,还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展我们的势力。”

    周华也在一旁附和:“之前参谋部的意见也是如此,直接和孙逸仙的北伐军冲突,那就是战争。但是如果选择有原则的接纳,那一切还可以慢慢商量。”

    见陈泽和王仕聪终于冷静下来,钟泱也觉得是时候公开一些信息了,他回过头去对着古月军询问:“古执事,天兴集团可动用的流动资金和军火物资还有多少?”

    “账面上还有600万元,但实际上不足400万元。因为老式步枪的生产已经停止有一段时间了,再加上一直有向外出售,所以现在只剩下20000支不到。”原本财务上的事情因该是黄绍广负责的范围,但是他现在不在这里,故只好由古月军代劳了。

    现在的古文会,光是秘密的军火加工厂就有5座,因为各个部件都是分开锻造,而组装却是在地下基地里秘密进行的。产量虽然不比以前,但是保密性还是很高的。

    3个月前突击步枪就已经研制出成品,现在正在进行商业化生产的理论评估和生产线设计。所以恩菲尔德系列步枪已经停产,至少钟泱自己不造了,生产线转手给了陈泽和刘进洋。

    有了这样的底气,钟泱才对时局的变化怡然无惧。他举止从容,神色坚毅果决:“孙逸仙只是一个枭雄,只知以霸道来行事,必然无法持久。不消几年,定然会离开,我们等的就是那个机会。”

    陈炯明虽然是个还不错的地方军阀,但是军阀就是军阀,钟泱可并不认为对方会甘愿接受古文会的控制。所以接着孙逸仙的手先把陈炯明敲打一番也是好的,等到陈炯明落魄之后再去扶一把,双方的地位才能够有比符合钟泱所需要的转变。

    随后,陈泽和王仕聪终于默然,对这个决定表示接受。孙逸仙固然会使劲折腾,但是总比兵戎相见要好得多。关键还是在于古文会的武装力量不足,依旧需要花费大力气去培养才可成为倚靠。

    端坐在长桌的主座上,钟泱也说出了最后的决议:“孙逸仙的北伐军返回广州,必然是多生事端。但局面未必就是对我等不利,借着混乱的局势,我们可以依托整个南沙区扩军!至少在这方面,总统府比陈炯明宽限多了。”

    陈炯明力行法治建设不假,但是他在技术上的重视程度还是不足。加上政治名望和军事力量的薄弱,终究和古文会的期望相差太远。乌托邦是建立在生产力之上的,陈炯明有此心,却是无此力。没有力量的正义,始终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碰即碎。

章节目录

智能工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观星的乃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零八章 北伐之初-智能工厂规划方案图片,智能工厂,笔趣阁并收藏智能工厂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