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醉仙楼回来,文申着实睡了一场好觉。次日清晨,书房里,文申一边用笔记本电脑看着炼钢的流程和工艺,一边吃着王秀做的早点。舒缓的音乐,从电脑音箱缓缓流出。而王秀和张柏芝一人一边靠在书房门框上,看着,听着。从没有过的安逸,宁静在三人之间来回飘荡。

    “王秀,前段时间没回家去看看你爹嘛。”文申百无聊懒的问道。

    “回去了。还把你给俺的那包洗衣粉,给俺娘了。俺娘可高兴了,说从没把衣服洗的这么干净过。”想起娘兴奋样子,王秀高兴道。

    张柏芝接茬道:“可不是,先生你给俺的那块香皂,回到家就被俺妹妹抢走了。俺爹说,先生能耐真大,还说让俺嫁给先生你呢。”说完,张柏芝突然不好意思起来,一扭头跑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王秀看了看文申,然后低着头,双手玩弄着衣角,轻声问道:“先生,你要娶张姐嘛?”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文申郁闷的想。当然文申不是傻子,一看就知道两个人的意思,或者她们爹的意思。

    “你们都还小,这个以后再说。”文申应付道。

    “什么小啊,跟俺一样大的,在村里都是两个孩子他娘了。”王秀说完,感觉好像说错话了,看了一眼文申,也一扭头,跑回自己房间了。

    文申愣了愣,摇了摇头,心想:“难道,自己真该找个老婆了。但为何在宋朝总有一股不真实感。算了,不想这个了。”

    下午,李掌柜带着一个半大小子,来到文宅。一阵寒暄后,三人坐定。

    文申打量了这个毛头小子李德清。看起来十六七岁的样子。要是放在现代,也就初中样子。头上戴着一个弱冠帽,身穿灰色长袍,腰间系着一个布带。脸色有点黑,但两眼在四处乱瞟,显得很有灵气。

    “李掌柜,这就是你家儿子李德清吧。”

    “正是,德清,过来见过文先生。”

    “文先生好。”李德清板板整整的给文申行了一个老师礼。

    “好,德清是吧,听过你天天喜欢搞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可否讲与我听听。”文申问道。

    “回先生,我最近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李德清说着,从衣袖里拿出两个东西。接着,李德清把一个中间有两个洞的竹片,放在一个类似小叉子样子的木棍上。正好一个洞一个叉,然后李德清双手用力一撮木棍。就见竹片“嗖”的一下飞到半空中。

    “这不就是自己小时候经常玩的竹蜻蜓嘛。”文申一撇嘴,心想。

    “德清,你知道为什么那个竹片会飞到空中吗?”文申问道。

    “额……恩……,我想……,不知道。”李德清憋了半天,憋出一个不知道。傍边,李掌柜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自己的儿子。

    “知道为什么蒲扇,一扇就有风吗?”文申又问道。

    “不知道!”李德清这次直接干脆的回答到。

    “想知道吗?”

    “想!”

    “因为,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实实在在的存在。就像用力扇扇子会有风,风就是空气流动造成的。明白了?”文申问道。

    “哦,有点明白了。”李德清挠挠了头,低声道。

    “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就像鱼儿生活在水中。我们感觉不到空气,就像鱼儿感觉不到水一样。

    “人活一口气,这里的气是不是就是空气。”李德清道。

    “可以这么说。人之所以呼吸,是因为人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文申道。

    “氧气,又是什么东西啊。”李德清打破沙锅问到底。

    “额,你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了。”文申说完,回到书房,拿起一般小学课本《自然》,回到客厅,丢给了刘德清。

    李德清拿到书后,就慢慢的浏览起来。随后便渐渐入迷了,心想:“原来是这样子的啊,世界真奇妙。”

    李掌柜看见儿子,看书入迷了。就问道:“文先生,你昨天说的炼焦厂,什么时候进行。”

    “明天吧,今天还请李掌柜,去找几个窑匠。明天就开始挖窑炼焦。“文申回道。

    “好,我这就去安排,小儿就先在文先生这,等看完书,让他自己回家就好了。”李掌柜道。

    ……

    李德清自从看了那本《自然》后,就时常来文申这里借书看。说来这李德清还真是聪明,举一反三,学什么都快。特别是对化学跟兴趣。文申有时间的也会给他讲解一番,文申会的也不多,幸亏有百度大神。

    ……

    李掌柜很快就招三个窑工和十几个帮工。次日,水泥厂附近的一个山坡上,在三个窑工指挥下,几十号水泥工人和十几个帮工很快就挖好一空烧窑。并用水泥和青砖进行加固。

    炼焦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煤放在密封空间里,进行加热,直到成为焦化状。炼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空气入窑内。

    新窑首先进了加热去湿。接着在文申的指挥下,把煤满满的填进窑坑,并用水泥和青砖进行密封。

    经过一晚上的烧炼,经过一上午的冷却。第二天下午,林知县等众人早早的来到窑口,想看看文申所说的焦炭何物。

    “文先生,你来宣传开窑吧?”林知县笑道。

    “有林知县在,在下哪能宣布呢。还是有林知县来吧。”文申客气道。

    “是啊,还是有林知县来吧”众人接道。

    林知县见状,甚是高兴,道:“那,本官就宣传。开窑。”

    在林知县的一声令下,站在窑口的几个帮工,用大锤把密封窑口的青砖砸开。接着,帮工进入窑内,把焦炭用竹筐提到窑外。

    众人见第一筐焦炭出来,纷纷围过来。

    “这焦炭甚是轻啊。”林知县拿起一块焦炭,掂了掂,道。

    文申笑而不语,让帮工拿来一个火盆。随意拿起几块焦炭丢到火盆里。没多一会,焦炭就在火盆里燃烧起来。

    林知县围着火盆转了几圈。突然,大声叫道:“好,好,好!”

    接着又道:“这焦炭,轻,火大,无烟,易燃比起上等木炭还要好上几分。着实是个好东西。一个小小窑口,就把几乎无用的煤炭变成上好的焦炭。文先生,本官佩服的很啊。”

    “果然好东西,文先生果然大才能。不行,回去我也挖了窑炼焦炭”众人皆想。

    ……

    外地买水泥的客商,见焦炭有利可图,回乡后,纷纷建窑炼焦。其中也部分因为密封没有做好,导致一窑煤化为一堆炭灰。但大部分还是炼焦成功。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炼焦在大宋大行其道。使得兖州、徐州一带出现了几万人同时挖煤的壮举,煤的价格也有所上升,好在挖煤的也增多了,价格倒也没上涨多少。

章节目录

宋朝现代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青峰竹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三章 炼焦-宋朝为什么最接近现代化,宋朝现代化,笔趣阁并收藏宋朝现代化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