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人马一路朝北,一个时辰后,到达大江边。
宽阔浩渺的长江滚滚东去,直冲入海;韩暮策马屹立江边,面对着浩浩荡荡奔腾不休的长江突发奇想:在这大江东去的入海口,是否会有个城市叫东海市呢?那里可是自己的家乡啊。
他甩甩头苦笑一声,丢掉这荒唐的念头,队伍前边的谢玄策马赶来报告到:“三哥,我们要上船渡江了。”
韩暮点点头,两人来到码头处,三艘高大的官船停靠在江边,正是谢安事先安排好的送韩暮等人过江的官船,韩暮低声吩咐道:“上船!”
谢玄朗声喝道:“上船!前锋队先上,清理甲板,后面的将跳板加固搭宽,将车马直接赶上甲板,都小心点。”
众士兵轰然应诺,顿时分头忙碌起来,袁岗带着四十骑飞虎队分散左右警戒。
韩暮满意的点点头,谢玄渐趋成熟,呼喝命令之间颇有章法和条理;袁岗老辣干练,进退有度,有这二人在,自己可省去不少心力。
不一会,跳板搭建完成,众人有条不紊的在谢玄的指挥下将四十多辆满载礼品和钱物的大车赶上三条大船,天近午时,三艘大船装载完毕,韩暮袁岗等人也登上最后一条大船,准备起锚开船。
起锚的命令一下达,船上士卒便合力绞动绞盘,拉动缆绳,将巨大的铁锚拉起;铁锚重达千斤,离水之际带起淋漓的泥沙和水花,威势骇人。
正在此时,有人忽然惊呼道:“岸上有人!”
韩暮等人抬头朝码头上看去,只见一匹骏马飞驰而来,扬起漫天尘土,马上一人紧紧抱着马脖子,贴在马背上,显得狼狈不堪,由于此人脸朝下埋在马脖子的鬃毛处,看不清面目。
但见来人勒停马匹后连滚带爬的翻下马背,朝岸边跑来,韩暮这才看清楚来人的样子,不由得咬牙跺脚。
来人青衫薄履,头扎布巾,虽然是男装打扮,但是纤细的腰身、微隆的胸部、如花的娇颜暴露了她的性别,她不是别人,正是从早起便不见踪影的张彤云。
众人看着韩暮,听他吩咐;韩暮面沉如水道:“开船!”
张彤云见船已经起锚,正渐渐离开岸边,不管不顾的踉跄飞奔而来,到了跳板边缘时船已经离开船舷将近两丈,焦急中见韩暮静立船尾,丝毫没有停船的意思,知道他不想让她上船。
张彤云心中气苦,于是把心一横,后退几步忽然发足狂奔,到了跳板边缘时眼睛一闭,纵身跳出。
众人惊呼出声,以张彤云这芊芊弱质女流别说两丈之遥,便是三尺距离恐怕她也跳不过来,这一下险恶之极,只要坠入这滔滔江水中即便不被激流冲走送命,在此水深流急之处怕是也要灌个半死。
张彤云只觉耳边风声呼呼,身下传来浪涛拍岸的骇人巨声,身子急速下坠;她偷偷睁开一只眼,发现自己身在半空正急速坠往下面滔滔的江水之中,此时她才觉得怕了,大声尖叫起来。
在船上所有人的惊呼声中,张彤云的双脚已经没入滔滔洪流中;便在此时,一物如灵蛇般从天而降卷住张彤云的腰身,张彤云只觉一股大力袭来,身子如同腾云驾雾一般飞上半空,她再次大声尖叫,下一刻,身体落入一个坚强温暖的怀抱,睁开眼睛看时,只见韩暮似笑非笑,似怒非怒的盯着自己,双臂紧紧抱着她。
原来韩暮情急之下,在甲板上抄起一根缆绳运用‘清心诀’第四层落叶飞花的功夫,将绳索投掷而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张彤云拉了上来,周围众人看得目瞪口呆,这神乎其神的技艺若非亲眼所见绝对无法相信是人力所为,士兵们看向韩暮的眼神由尊敬变成了崇拜。
“你跑来干什么?”韩暮又好气又好笑。
“我……”张彤云语塞了,心道:“人家就是要来跟着你去北国的。”
“张大人知道么?韫姐她们知道么?”
“韫姐知道……我哥也知道,但是他们没拦住我。”张彤云声如蚊呐,不敢看韩暮的眼神。
韩暮本待再斥责两句,但看她满是灰尘,还带着泪痕的小脸,心下一软叹了口气,转头对苏红菱道:“菱儿带她下去洗洗脸,简直是胡闹!”
苏红菱答应一声上来拉了张彤云往内仓而去,张彤云知道韩暮已经默许她留下来了,心中暗喜,吐吐舌头灰溜溜的跟着苏红菱去了。
在士卒的大声呼喝声中,三艘官船开往对岸,一炷香后船队行至江心,韩暮下令船头转而向西,不理官船上水军的询问,逆流而上,径自往西行驶而去。
芜湖县陆上离健康城八百里之遥,若从水路而去虽路程近了百余里,但因是逆流而行,速度反而不如在陆上行军。
但是韩暮必须要从水路走,自己是北上长安城出使,必然要渡江而过,然后转路往西北方向行进,若非如此直接从陆路前往芜湖县的话,必然不能掩人耳目。
当然韩暮从江心便掉头往西已经是冒了风险,谁又知道桓温的哨探不在暗中窥伺呢?
但韩暮不想再次登陆北岸,再往西前往宣城郡,他为了争取时间,便冒着被桓温等人发现行踪的危险,实际上桓温等人即便知道他乘水路往西,也不过是估计他改变固有的路线而已,因为长安本就在西北方向,水路往西,再陆路往北也是可行的。
区区七百里的水路,足足行了将近三天,一路途径江宁县、铜井、再经历阳、当涂、新桥等郡县方才进入芜湖县境内。
韩暮来到大晋将近三年,还从没有机会真正的出来游山玩水;此次正好公费出游,也满足了他早就想出来游猎一番的乐趣。
只是越接近边陲之地,沿途两岸人烟寂寥,土地荒废,处处给人一种破败落魄的感觉,让他的心情陷入低谷;连连战乱已经将边境地带纵深上百里的地域变成了这般摸样,若是到了真正的国界交界之处,还不知是怎么样一幅场景。
第三日早间,韩暮和张彤云、苏红菱二女正在用膳期间,谢玄和袁岗遣人来请韩暮到船头观望。
韩暮匆匆吞咽下口中点心,赶到船头,在袁岗和谢玄的指点下,透过江中雾气蒸腾,白茫茫一片,一座城池在雾霭中渐渐浮现,高大北门临水而建,城楼上旌旗猎猎,人影憧憧。
韩暮心中激动,知道芜湖县城已经近在眼前……
船头忽然出现七八条小艇,艇上均有十余名身着全副盔甲的士兵,看甲胄样式定是芜湖县的驻军,这几十人恐怕是沿江巡查的巡逻水军。
那帮水军巡逻看三条官船的样式,便知道是大晋官船,并未采取敌对的行动,只是跟随在官船左近监视。
谢玄命令船队速度放缓,慢慢的朝北岸县城驶去,这才引起那七八条水艇的惊觉,小艇驶往官船前方水面,拦住去路;只听艇上一人高声喊道:“来者是那位大人?你们已经进入我芜湖县水军警戒线以内,若并非来我芜湖县公干便请驶往江心河道。”
谢玄高声回话道:“大晋建军大将军,钦差大臣韩大人在此,还不速速让开,去请你们县令老爷前来迎接!”
小艇上的人都怔了一怔,几个人交头接耳了一会,那喊话的士兵再次高声喊道:“请韩大将军恕我等无礼,卑职这便去禀报我家县令李大人,诸位可在此稍候。”
说罢,那条小艇掉头离去,剩下的小艇留在原地远远逡巡,未靠近大船百尺以内。
韩暮、袁岗、谢玄等人看的暗暗点头,此地治军严谨可见一斑,巡逻士卒应对得当,即没让韩暮等人的大船继续靠近城防,也表达了敬佩之意,可见这里的县令和领军校尉定然非一般庸才。
大船就地抛锚停下,静待那小艇报讯之后前来接引;江山红日东升,渐渐将雾气蒸发的干干静静,眼前的景色一览无余;但见晴天碧水,雄关高墙历历在目,韩暮看的心胸大畅,满腹愁云尽去。
大约半个时辰左右,那艘小艇飞速的从县城方向驶来,船上多了一人,身着九品官服站在船头,不断催促划桨的士兵快速划船。
小船驶近,那艇首之人远远便高声抱拳朗声道:“下官芜湖县令李远不知韩大将军到来,未曾远迎,恕罪恕罪。”
韩暮站在官船上还礼道:“李大人,在下贸然来访,叨扰在先,还望大人包涵。”说罢忙吩咐士兵放下悬梯将李县令接上大船,李远上的船来纳头便拜,韩暮连忙拉住,笑道:“大人何须如此,我此来是客,可不是以官职前来压人的。”
李远见韩暮说话风趣,心中颇有好感,又见韩暮少年英俊,能以弱冠而坐上从二品建军大将军的职位,定然非同常人。
双方一一引见,那谢玄倒和这李远早已唸熟,当年李远在东山谢府为幕僚之时便和还是幼童的谢玄熟识了,双方的关系无形中又拉近一层——
新地图,新开始,求票,收藏。
宽阔浩渺的长江滚滚东去,直冲入海;韩暮策马屹立江边,面对着浩浩荡荡奔腾不休的长江突发奇想:在这大江东去的入海口,是否会有个城市叫东海市呢?那里可是自己的家乡啊。
他甩甩头苦笑一声,丢掉这荒唐的念头,队伍前边的谢玄策马赶来报告到:“三哥,我们要上船渡江了。”
韩暮点点头,两人来到码头处,三艘高大的官船停靠在江边,正是谢安事先安排好的送韩暮等人过江的官船,韩暮低声吩咐道:“上船!”
谢玄朗声喝道:“上船!前锋队先上,清理甲板,后面的将跳板加固搭宽,将车马直接赶上甲板,都小心点。”
众士兵轰然应诺,顿时分头忙碌起来,袁岗带着四十骑飞虎队分散左右警戒。
韩暮满意的点点头,谢玄渐趋成熟,呼喝命令之间颇有章法和条理;袁岗老辣干练,进退有度,有这二人在,自己可省去不少心力。
不一会,跳板搭建完成,众人有条不紊的在谢玄的指挥下将四十多辆满载礼品和钱物的大车赶上三条大船,天近午时,三艘大船装载完毕,韩暮袁岗等人也登上最后一条大船,准备起锚开船。
起锚的命令一下达,船上士卒便合力绞动绞盘,拉动缆绳,将巨大的铁锚拉起;铁锚重达千斤,离水之际带起淋漓的泥沙和水花,威势骇人。
正在此时,有人忽然惊呼道:“岸上有人!”
韩暮等人抬头朝码头上看去,只见一匹骏马飞驰而来,扬起漫天尘土,马上一人紧紧抱着马脖子,贴在马背上,显得狼狈不堪,由于此人脸朝下埋在马脖子的鬃毛处,看不清面目。
但见来人勒停马匹后连滚带爬的翻下马背,朝岸边跑来,韩暮这才看清楚来人的样子,不由得咬牙跺脚。
来人青衫薄履,头扎布巾,虽然是男装打扮,但是纤细的腰身、微隆的胸部、如花的娇颜暴露了她的性别,她不是别人,正是从早起便不见踪影的张彤云。
众人看着韩暮,听他吩咐;韩暮面沉如水道:“开船!”
张彤云见船已经起锚,正渐渐离开岸边,不管不顾的踉跄飞奔而来,到了跳板边缘时船已经离开船舷将近两丈,焦急中见韩暮静立船尾,丝毫没有停船的意思,知道他不想让她上船。
张彤云心中气苦,于是把心一横,后退几步忽然发足狂奔,到了跳板边缘时眼睛一闭,纵身跳出。
众人惊呼出声,以张彤云这芊芊弱质女流别说两丈之遥,便是三尺距离恐怕她也跳不过来,这一下险恶之极,只要坠入这滔滔江水中即便不被激流冲走送命,在此水深流急之处怕是也要灌个半死。
张彤云只觉耳边风声呼呼,身下传来浪涛拍岸的骇人巨声,身子急速下坠;她偷偷睁开一只眼,发现自己身在半空正急速坠往下面滔滔的江水之中,此时她才觉得怕了,大声尖叫起来。
在船上所有人的惊呼声中,张彤云的双脚已经没入滔滔洪流中;便在此时,一物如灵蛇般从天而降卷住张彤云的腰身,张彤云只觉一股大力袭来,身子如同腾云驾雾一般飞上半空,她再次大声尖叫,下一刻,身体落入一个坚强温暖的怀抱,睁开眼睛看时,只见韩暮似笑非笑,似怒非怒的盯着自己,双臂紧紧抱着她。
原来韩暮情急之下,在甲板上抄起一根缆绳运用‘清心诀’第四层落叶飞花的功夫,将绳索投掷而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张彤云拉了上来,周围众人看得目瞪口呆,这神乎其神的技艺若非亲眼所见绝对无法相信是人力所为,士兵们看向韩暮的眼神由尊敬变成了崇拜。
“你跑来干什么?”韩暮又好气又好笑。
“我……”张彤云语塞了,心道:“人家就是要来跟着你去北国的。”
“张大人知道么?韫姐她们知道么?”
“韫姐知道……我哥也知道,但是他们没拦住我。”张彤云声如蚊呐,不敢看韩暮的眼神。
韩暮本待再斥责两句,但看她满是灰尘,还带着泪痕的小脸,心下一软叹了口气,转头对苏红菱道:“菱儿带她下去洗洗脸,简直是胡闹!”
苏红菱答应一声上来拉了张彤云往内仓而去,张彤云知道韩暮已经默许她留下来了,心中暗喜,吐吐舌头灰溜溜的跟着苏红菱去了。
在士卒的大声呼喝声中,三艘官船开往对岸,一炷香后船队行至江心,韩暮下令船头转而向西,不理官船上水军的询问,逆流而上,径自往西行驶而去。
芜湖县陆上离健康城八百里之遥,若从水路而去虽路程近了百余里,但因是逆流而行,速度反而不如在陆上行军。
但是韩暮必须要从水路走,自己是北上长安城出使,必然要渡江而过,然后转路往西北方向行进,若非如此直接从陆路前往芜湖县的话,必然不能掩人耳目。
当然韩暮从江心便掉头往西已经是冒了风险,谁又知道桓温的哨探不在暗中窥伺呢?
但韩暮不想再次登陆北岸,再往西前往宣城郡,他为了争取时间,便冒着被桓温等人发现行踪的危险,实际上桓温等人即便知道他乘水路往西,也不过是估计他改变固有的路线而已,因为长安本就在西北方向,水路往西,再陆路往北也是可行的。
区区七百里的水路,足足行了将近三天,一路途径江宁县、铜井、再经历阳、当涂、新桥等郡县方才进入芜湖县境内。
韩暮来到大晋将近三年,还从没有机会真正的出来游山玩水;此次正好公费出游,也满足了他早就想出来游猎一番的乐趣。
只是越接近边陲之地,沿途两岸人烟寂寥,土地荒废,处处给人一种破败落魄的感觉,让他的心情陷入低谷;连连战乱已经将边境地带纵深上百里的地域变成了这般摸样,若是到了真正的国界交界之处,还不知是怎么样一幅场景。
第三日早间,韩暮和张彤云、苏红菱二女正在用膳期间,谢玄和袁岗遣人来请韩暮到船头观望。
韩暮匆匆吞咽下口中点心,赶到船头,在袁岗和谢玄的指点下,透过江中雾气蒸腾,白茫茫一片,一座城池在雾霭中渐渐浮现,高大北门临水而建,城楼上旌旗猎猎,人影憧憧。
韩暮心中激动,知道芜湖县城已经近在眼前……
船头忽然出现七八条小艇,艇上均有十余名身着全副盔甲的士兵,看甲胄样式定是芜湖县的驻军,这几十人恐怕是沿江巡查的巡逻水军。
那帮水军巡逻看三条官船的样式,便知道是大晋官船,并未采取敌对的行动,只是跟随在官船左近监视。
谢玄命令船队速度放缓,慢慢的朝北岸县城驶去,这才引起那七八条水艇的惊觉,小艇驶往官船前方水面,拦住去路;只听艇上一人高声喊道:“来者是那位大人?你们已经进入我芜湖县水军警戒线以内,若并非来我芜湖县公干便请驶往江心河道。”
谢玄高声回话道:“大晋建军大将军,钦差大臣韩大人在此,还不速速让开,去请你们县令老爷前来迎接!”
小艇上的人都怔了一怔,几个人交头接耳了一会,那喊话的士兵再次高声喊道:“请韩大将军恕我等无礼,卑职这便去禀报我家县令李大人,诸位可在此稍候。”
说罢,那条小艇掉头离去,剩下的小艇留在原地远远逡巡,未靠近大船百尺以内。
韩暮、袁岗、谢玄等人看的暗暗点头,此地治军严谨可见一斑,巡逻士卒应对得当,即没让韩暮等人的大船继续靠近城防,也表达了敬佩之意,可见这里的县令和领军校尉定然非一般庸才。
大船就地抛锚停下,静待那小艇报讯之后前来接引;江山红日东升,渐渐将雾气蒸发的干干静静,眼前的景色一览无余;但见晴天碧水,雄关高墙历历在目,韩暮看的心胸大畅,满腹愁云尽去。
大约半个时辰左右,那艘小艇飞速的从县城方向驶来,船上多了一人,身着九品官服站在船头,不断催促划桨的士兵快速划船。
小船驶近,那艇首之人远远便高声抱拳朗声道:“下官芜湖县令李远不知韩大将军到来,未曾远迎,恕罪恕罪。”
韩暮站在官船上还礼道:“李大人,在下贸然来访,叨扰在先,还望大人包涵。”说罢忙吩咐士兵放下悬梯将李县令接上大船,李远上的船来纳头便拜,韩暮连忙拉住,笑道:“大人何须如此,我此来是客,可不是以官职前来压人的。”
李远见韩暮说话风趣,心中颇有好感,又见韩暮少年英俊,能以弱冠而坐上从二品建军大将军的职位,定然非同常人。
双方一一引见,那谢玄倒和这李远早已唸熟,当年李远在东山谢府为幕僚之时便和还是幼童的谢玄熟识了,双方的关系无形中又拉近一层——
新地图,新开始,求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