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三路大军
大同总兵迟文俊,是刚刚到大同上任的,他以前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有多大本事,这个并不太清楚,当时宣府大同经历了大清洗,继续官员补充职位,北京城里够资格到大同去当总兵的,实在不多,也就那么几个人选,内阁议了一下,就委任迟文俊去了。
这个迟文俊出身很好,祖上多是为官,祖父早年做过兵部侍郎,他也是武举出来的,考上了武进士,一点点熬资历熬到这个位置。为了也算正直,但指挥打仗,并没有什么经验,当初也是找不到什么好的人选,才安排他去的。
按理说,吴思南安排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司马乔禹做前部,可司马乔禹是大老远从宣府赶到大同的,鞍马颠簸,怎么也得休息一下,所以才命令迟文俊为前部。
迟文俊碰到流寇之后,也不畏惧,先是命令士兵安营扎营,准备好工事,不管怎么说,也是科班出身。可迟文俊相比,流寇可没管那么多,仗着人多势众,直接就朝迟文俊的大营杀了过去。
见到如此情形,迟文俊心中大喜,据营而战,打的流寇是毫无脾气。眼看天色不早,流寇只好收兵,在流寇撤退的时候,迟文俊反倒来了精神,指挥兵马杀出营去。
流寇以为自己人多,官兵不敢出击,迟文俊率军这一掩杀,只杀的这群乌合之众是包头鼠窜,狼狈不堪。官军一口气追出三里多地,流寇是死伤惨重,溃不成军。
可关键时刻,斜刺里杀出一支人马。这支部队是高迎祥的人马,他的突然杀出,令官军是措手不及。而且高迎祥的兵马,要比其他流寇的战斗力强上许多,但和迟文俊的大同精锐相比,还要差上一点。若平时交战,官兵倒也不惧,怎奈高迎祥的部队来的突然,迟文俊的部队,又有了轻敌之心,一交上手,才知道对方比先前的流寇厉害。
高迎祥的人马将官军顶住,令仓惶逃命的流寇有了喘息之机,李养纯、刘国能、满天星这帮人稳住心神,跟着指挥人马,掉头杀了回去。
这个时候,迟文俊以为是中了流寇的诱敌之计,不敢再战,连忙下令撤退。打仗这事,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撤退,原本官兵并没落什么下风,这一撤退可好,阵脚登时就乱了,局势急转而下,变为官兵逃跑,流寇在后掩杀。
流寇人多,且一贯的特点是打胜不打败,只要能战上风,那是精神头十足,越战越勇。迟文俊率部逃回大营,可再想据营而守,已经没有机会了,流寇趁势杀入,只杀的官军是丢盔卸甲,人仰马翻。
迟文俊见大势已去,只好率军继续败逃,被流寇一口气追出五里多地,三万人马,不知死了多少,跟在身边的,也就剩下千把人。
又跑出七八里地,天已经黑了,见流寇没有追来,迟文俊才敢停下来,喘息一会。打了将近一天的仗,又跑了这么远的路,晚饭还没吃呢,这一停下来,士兵们几乎全都躺到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这一仗到底是不是中了流寇的诱敌之计呢?
答案是没有。流寇们根本没有用计的想法,在那些人心中,以如此优势的兵力,生碾过去,都能把官兵的营地铲平。八个头领,其中七个都赞成强攻,就高迎祥不同意,但最后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强攻官军大营。
高迎祥认为强攻绝对讨不到便宜,可没人听他的,他只好带领自己的兵马,在后面做接应。事情被他料中,流寇久攻大营无果,见天色已晚,收兵撤离的时候,遭到官兵的追杀。幸亏了高迎祥,在半路接应,蓦地里杀出,救了这帮人一命不说,还进而将迟文俊的兵马杀败。
前文说过,吴家省率领五千人马,从庆阳追击流寇,他怎么这么久,都还没到山西呢?这主要还是让粮草闹的,兵马一动,没有粮草怎么能行,吴家省手头只剩下两天的口粮,追出去一天,就觉得不对,只能返回,等候杨奕山。
毕竟自己是兵,不能像流寇那样,抢掠百姓。找地方官府补充点军粮,显然不合实际,他是客军,地方官府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给他补充粮草。
回到庆阳府,和曹文诏、左良玉汇合之后,原地等了几天,终于把杨奕山盼来。杨大人的粮草也不多了,但他着急追击流寇,也管不得许多,一方面派人到长安押粮运草,一方面亲自率军,沿路追击。
在他们走到黄陵县的时候,流寇就已经进到山西,等他们走到山陕交界的地方时,流寇都打到太原了。杨奕山正在发愁无法追击的时候,圣旨来了,命他率军驰援太原。杨大人终究只是三边总督,山西不是他的辖地,无旨擅自越境带兵,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见到圣旨,杨奕山心中大喜,马上让曹文诏、吴家省为前部,率军两万,直扑太原。他亲率三万人马,在后跟进。
他的部队,要走临汾,北上太原,当前部人马来到祁县的时候,就被流寇发现。得知陕西的兵马过来增援,王自用又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发兵抵御。
还是老规矩,经过抽签,由李自成、张献忠、大天王高见、油里滑、丫头子、黑煞神、曹操罗汝才等七营人马前去抵御。
这七位仁兄,李自成和张献忠就不用多加介绍了,只说一下罗汝才。这家伙的外号叫做曹操,那为人可真是应了这个外号,狡诈多端、反复无常,当初洪承畴将陕西流寇打的抱头鼠窜之时,他就率部投降洪承畴,以“受抚”之命,休养生息。后来听说王自用在沁水会盟,即刻便反了,带领人马赶往山西,与王自用汇合。
这次抽签,选中的七位老兄,三个是硬茬,总计人马能有九万余众。
这头人马刚派出去,西边又来消息,延绥巡抚陈奇瑜率领人马杀来了。
陈奇瑜怎么来的这么快,这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陈奇瑜的兵马,大多集中在榆林,这可是九边重镇之一,榆林距离太原不过四百里,陈奇瑜几乎是接到圣旨,就率领四万人马赶来了。
听说陈奇瑜也率军杀来,王自用可流寇都有些懵了,现在已经是南、北、西三面受敌,而且居中还有太原,这要让官军里应外合,那不得被一勺烩了。
但现在逃跑,明显是不行的,因为高迎祥、刘国能等人正在北边迎战;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已去南边迎敌,居中的大部队要是跑了,岂不是太不讲江湖义气。自己这个盟主,也没法当了。
于是,王自用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抵御陈奇瑜的作战方略,还是经过抽签,最后决定,由老回回马守应、李晋王、不沾泥张存孟、革里眼贺一龙、张妙手、白九儿、八金刚等七营人马去对付陈奇瑜。
这七营人马,人数可着实不少,总共能有十一二万。
城下的流寇频频调兵离开,城上自然看的清楚,吴如梦马上断定,一定是朝廷的援军来了。圣旨上说了,三边总督杨奕山、延绥巡抚陈奇瑜、宣大总督吴思南分三路进兵来援,流寇三次向不同的方向调兵遣将,想来是这三路人马都到了。
吴如梦心中大喜,如此一来,太原城的压力减轻不说,围歼流寇,也是指日可待。他找来太原总兵,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作战方案,希望能够配合城外援军,给流寇沉重打击。
太原总兵显得很是无奈,城内就这么点兵马,围城的流寇,还有将近二十万,咱们哪能帮上什么忙。
吴如梦却不这么以为,当下说道:“流寇人马虽多,但大多都是贫民百姓,老弱妇孺也在其中,能有什么战力。再者说,他们能裹挟百姓,前来攻城,咱们难道就不能率领百姓出城御敌么?反正都是百姓,有什么可怕的?这样,我这边就张贴榜文,招募百姓前来助战。但凡来的,每人赏白银二两。”
“吴大人,这么做怕是不妥吧,城内保不齐会有流寇派进来的细作,一旦让他们混到军中,搞不好会影响大局呀。”太原总兵说道。
“你放心,即便是有混进城的,又能有多少,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他们照样得跟着咱们走,你当能有多少百姓,会心甘情愿的造反,还不是因为没有饭吃,才铤而走险么。而且,咱们也不招太多,一两万足以,咱们山西被流寇这一闹腾,也损失不少人马,应该补充一下。要不然,我看全当是招兵了吧,不管是城内百姓,还是从外面逃进来的百姓,吃不上饭大有人在,让丁壮投身行伍,也免得他们走歪路么。这样一来,连那二两银子不都省了。”吴思南微笑地说道。
“吴大人的这个主意,实在是高,流寇大多都没有经过训练,新兵不训练也没有什么关系,人数差不多,就能将他们震慑住。流寇从沁水打来,一路之上,攻破州城府县,山西也损了不少人马,估计吴家省去陕西,也不能少损失。咱们提前补上,朝廷想来也不会说什么。”太原总兵附和道。吴大人可是岳大人抬举的官,决战之时,补充点人马,应该也不算什么,只要剿灭流寇,还是大功一件,自己也要跟着沾不少光呢。
“正是如此。”
!#
大同总兵迟文俊,是刚刚到大同上任的,他以前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有多大本事,这个并不太清楚,当时宣府大同经历了大清洗,继续官员补充职位,北京城里够资格到大同去当总兵的,实在不多,也就那么几个人选,内阁议了一下,就委任迟文俊去了。
这个迟文俊出身很好,祖上多是为官,祖父早年做过兵部侍郎,他也是武举出来的,考上了武进士,一点点熬资历熬到这个位置。为了也算正直,但指挥打仗,并没有什么经验,当初也是找不到什么好的人选,才安排他去的。
按理说,吴思南安排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司马乔禹做前部,可司马乔禹是大老远从宣府赶到大同的,鞍马颠簸,怎么也得休息一下,所以才命令迟文俊为前部。
迟文俊碰到流寇之后,也不畏惧,先是命令士兵安营扎营,准备好工事,不管怎么说,也是科班出身。可迟文俊相比,流寇可没管那么多,仗着人多势众,直接就朝迟文俊的大营杀了过去。
见到如此情形,迟文俊心中大喜,据营而战,打的流寇是毫无脾气。眼看天色不早,流寇只好收兵,在流寇撤退的时候,迟文俊反倒来了精神,指挥兵马杀出营去。
流寇以为自己人多,官兵不敢出击,迟文俊率军这一掩杀,只杀的这群乌合之众是包头鼠窜,狼狈不堪。官军一口气追出三里多地,流寇是死伤惨重,溃不成军。
可关键时刻,斜刺里杀出一支人马。这支部队是高迎祥的人马,他的突然杀出,令官军是措手不及。而且高迎祥的兵马,要比其他流寇的战斗力强上许多,但和迟文俊的大同精锐相比,还要差上一点。若平时交战,官兵倒也不惧,怎奈高迎祥的部队来的突然,迟文俊的部队,又有了轻敌之心,一交上手,才知道对方比先前的流寇厉害。
高迎祥的人马将官军顶住,令仓惶逃命的流寇有了喘息之机,李养纯、刘国能、满天星这帮人稳住心神,跟着指挥人马,掉头杀了回去。
这个时候,迟文俊以为是中了流寇的诱敌之计,不敢再战,连忙下令撤退。打仗这事,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撤退,原本官兵并没落什么下风,这一撤退可好,阵脚登时就乱了,局势急转而下,变为官兵逃跑,流寇在后掩杀。
流寇人多,且一贯的特点是打胜不打败,只要能战上风,那是精神头十足,越战越勇。迟文俊率部逃回大营,可再想据营而守,已经没有机会了,流寇趁势杀入,只杀的官军是丢盔卸甲,人仰马翻。
迟文俊见大势已去,只好率军继续败逃,被流寇一口气追出五里多地,三万人马,不知死了多少,跟在身边的,也就剩下千把人。
又跑出七八里地,天已经黑了,见流寇没有追来,迟文俊才敢停下来,喘息一会。打了将近一天的仗,又跑了这么远的路,晚饭还没吃呢,这一停下来,士兵们几乎全都躺到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这一仗到底是不是中了流寇的诱敌之计呢?
答案是没有。流寇们根本没有用计的想法,在那些人心中,以如此优势的兵力,生碾过去,都能把官兵的营地铲平。八个头领,其中七个都赞成强攻,就高迎祥不同意,但最后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强攻官军大营。
高迎祥认为强攻绝对讨不到便宜,可没人听他的,他只好带领自己的兵马,在后面做接应。事情被他料中,流寇久攻大营无果,见天色已晚,收兵撤离的时候,遭到官兵的追杀。幸亏了高迎祥,在半路接应,蓦地里杀出,救了这帮人一命不说,还进而将迟文俊的兵马杀败。
前文说过,吴家省率领五千人马,从庆阳追击流寇,他怎么这么久,都还没到山西呢?这主要还是让粮草闹的,兵马一动,没有粮草怎么能行,吴家省手头只剩下两天的口粮,追出去一天,就觉得不对,只能返回,等候杨奕山。
毕竟自己是兵,不能像流寇那样,抢掠百姓。找地方官府补充点军粮,显然不合实际,他是客军,地方官府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给他补充粮草。
回到庆阳府,和曹文诏、左良玉汇合之后,原地等了几天,终于把杨奕山盼来。杨大人的粮草也不多了,但他着急追击流寇,也管不得许多,一方面派人到长安押粮运草,一方面亲自率军,沿路追击。
在他们走到黄陵县的时候,流寇就已经进到山西,等他们走到山陕交界的地方时,流寇都打到太原了。杨奕山正在发愁无法追击的时候,圣旨来了,命他率军驰援太原。杨大人终究只是三边总督,山西不是他的辖地,无旨擅自越境带兵,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见到圣旨,杨奕山心中大喜,马上让曹文诏、吴家省为前部,率军两万,直扑太原。他亲率三万人马,在后跟进。
他的部队,要走临汾,北上太原,当前部人马来到祁县的时候,就被流寇发现。得知陕西的兵马过来增援,王自用又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发兵抵御。
还是老规矩,经过抽签,由李自成、张献忠、大天王高见、油里滑、丫头子、黑煞神、曹操罗汝才等七营人马前去抵御。
这七位仁兄,李自成和张献忠就不用多加介绍了,只说一下罗汝才。这家伙的外号叫做曹操,那为人可真是应了这个外号,狡诈多端、反复无常,当初洪承畴将陕西流寇打的抱头鼠窜之时,他就率部投降洪承畴,以“受抚”之命,休养生息。后来听说王自用在沁水会盟,即刻便反了,带领人马赶往山西,与王自用汇合。
这次抽签,选中的七位老兄,三个是硬茬,总计人马能有九万余众。
这头人马刚派出去,西边又来消息,延绥巡抚陈奇瑜率领人马杀来了。
陈奇瑜怎么来的这么快,这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陈奇瑜的兵马,大多集中在榆林,这可是九边重镇之一,榆林距离太原不过四百里,陈奇瑜几乎是接到圣旨,就率领四万人马赶来了。
听说陈奇瑜也率军杀来,王自用可流寇都有些懵了,现在已经是南、北、西三面受敌,而且居中还有太原,这要让官军里应外合,那不得被一勺烩了。
但现在逃跑,明显是不行的,因为高迎祥、刘国能等人正在北边迎战;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已去南边迎敌,居中的大部队要是跑了,岂不是太不讲江湖义气。自己这个盟主,也没法当了。
于是,王自用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抵御陈奇瑜的作战方略,还是经过抽签,最后决定,由老回回马守应、李晋王、不沾泥张存孟、革里眼贺一龙、张妙手、白九儿、八金刚等七营人马去对付陈奇瑜。
这七营人马,人数可着实不少,总共能有十一二万。
城下的流寇频频调兵离开,城上自然看的清楚,吴如梦马上断定,一定是朝廷的援军来了。圣旨上说了,三边总督杨奕山、延绥巡抚陈奇瑜、宣大总督吴思南分三路进兵来援,流寇三次向不同的方向调兵遣将,想来是这三路人马都到了。
吴如梦心中大喜,如此一来,太原城的压力减轻不说,围歼流寇,也是指日可待。他找来太原总兵,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作战方案,希望能够配合城外援军,给流寇沉重打击。
太原总兵显得很是无奈,城内就这么点兵马,围城的流寇,还有将近二十万,咱们哪能帮上什么忙。
吴如梦却不这么以为,当下说道:“流寇人马虽多,但大多都是贫民百姓,老弱妇孺也在其中,能有什么战力。再者说,他们能裹挟百姓,前来攻城,咱们难道就不能率领百姓出城御敌么?反正都是百姓,有什么可怕的?这样,我这边就张贴榜文,招募百姓前来助战。但凡来的,每人赏白银二两。”
“吴大人,这么做怕是不妥吧,城内保不齐会有流寇派进来的细作,一旦让他们混到军中,搞不好会影响大局呀。”太原总兵说道。
“你放心,即便是有混进城的,又能有多少,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他们照样得跟着咱们走,你当能有多少百姓,会心甘情愿的造反,还不是因为没有饭吃,才铤而走险么。而且,咱们也不招太多,一两万足以,咱们山西被流寇这一闹腾,也损失不少人马,应该补充一下。要不然,我看全当是招兵了吧,不管是城内百姓,还是从外面逃进来的百姓,吃不上饭大有人在,让丁壮投身行伍,也免得他们走歪路么。这样一来,连那二两银子不都省了。”吴思南微笑地说道。
“吴大人的这个主意,实在是高,流寇大多都没有经过训练,新兵不训练也没有什么关系,人数差不多,就能将他们震慑住。流寇从沁水打来,一路之上,攻破州城府县,山西也损了不少人马,估计吴家省去陕西,也不能少损失。咱们提前补上,朝廷想来也不会说什么。”太原总兵附和道。吴大人可是岳大人抬举的官,决战之时,补充点人马,应该也不算什么,只要剿灭流寇,还是大功一件,自己也要跟着沾不少光呢。
“正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