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熊廷弼颓然的神情,天启皇帝也叹了口气,这位一心报国的臣子,应该受了很多苦,这也就是他的性格为什么这么偏激的原因,
天启皇帝不禁在心里慢慢的回想真实历史上的熊廷弼,熊廷弼曾经三次在辽东任职,可以说这三次为了实现梦想的征程。可能到了最后,熊廷弼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为什么那个自己为之卖命的皇帝,那个国家会将自己杀了,而且一点没有犹豫。
熊廷弼第一次去辽东,是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辽东。此时的辽东经略是杨镐,那个时候的杨镐可谓是兵权在握,风头一时无两,一个小小的巡按自己不在他的眼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熊廷弼面对辽东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特别是后金势力兴起,提出保卫辽东的方略“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并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实行军屯,建粮仓十七所,三年之内屯积粮谷三十万石。修建七百余里的边墙以及城池七座、墩台一百余座,按劾将吏,军纪大振
熊廷弼在辽东一呆就是十一年,这十一年的时间里,熊廷弼对辽东可谓非常了解。无论是后金的现状,或是大明朝的现状。在这十一年里,熊廷弼一直被杨镐压制,虽然有一身抱负,可是却终不得施展。
历史上熊廷弼第二次出任辽东,是在萨尔浒之战之后,历史上关于这件事情是这样的记载的: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
熊廷弼到任后,逮捕了准备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前辽东经略杨镐被熊廷弼逮解进京下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被召回北京后自杀。熊廷弼在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熊廷弼的第二次到辽东,可谓卓有成效,虽然没有将后金如之何,却稳定了萨尔浒之战后的辽东。让原本摇摇欲坠的边塞之地,再一次成为了大明的官方。
好景不长,杨渊就将熊廷弼押解进京,真实的历史上,熊廷弼没能有这么好的运气。熊廷弼被天启皇帝下旨罢免,取代熊廷弼的乃是袁应泰(后文会有介绍)。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畏罪自杀,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
这个时候似乎所有人都想起了熊廷弼,东林党人也不在攻讦这位大人,似乎在所有的人都想起了这位能人。纵观明末的历史,但凡有能力的人都会被攻讦,而在危机的时候战斗和牺牲的往往又是这些人。无论是孙承宗,熊廷弼,还是后来的袁崇焕,以及祖大寿,曹文诏等等,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特有的事情。
或许这些能人挡住了那些人的道路,总想着搞倒这些人,最后整个明朝都被搞的亡国了,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后悔了。
书归正文,就这样,熊廷弼再一次出任辽东,这是他第三次出任辽东了。可是这次熊廷弼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化贞。王化贞虽然有胆略,但是他对后金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三个月内荡平后金。二人一主战,一主守,造成“经抚不合”的局面,然而朝廷上争论的结果是支持王化贞而放弃熊廷弼的策略。
在这里就要说一说王化贞的身份了,为什么朝廷支持了王化贞而放弃了熊廷弼,其实和策略本身的关系并不大。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王化贞的身份,这个时候王化贞的老师乃是内阁首辅大臣叶向高。叶向高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东林党的在朝中的领袖,相对于根基浅薄的杨涟,这位才是东林党之中泰斗式的人物。
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则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不听节制,计划以降敌明将李永芳作为内应,发动进攻。还没来得及实施,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哈赤亲率五万人马,分三路向河西进攻。渡过辽河,攻占西平堡。王化贞调出广宁、闾阳的守兵去攻打后金军队,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同时后金方面派入广宁的间谍孙得功挑起了兵变,打开城门迎接后金军队。
王化贞狼狈逃出广宁,在右屯见到熊廷弼。王化贞在熊廷弼面前痛哭流涕,熊廷弼嘲笑他:“你那个六万军队三个月荡平后金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王化贞建议再设法阻击后金军队,熊廷弼认为事已不可为,遂撤回山海关。广宁失守,熊廷弼竟未率军入城进行殊死战,尽守土之责,只是消极退至山海关,接着王化贞也退入关内。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完全被**哈赤占领。
这里就要说一说熊廷弼和王化贞两个人了,这两个人都是颇有才能,但是相对于王化贞,熊廷弼则是更加的了解辽东的局势。也能明白明朝的军队和后金八旗之间的差距,王化贞的刚愎自用,导致了这次战斗的失利,。
在战争的最后,熊廷弼却因为和王化贞赌气,将整个辽东全都交给了后金。虽然做到了坚壁清野,可是却将面积广袤,土地肥沃的辽河平原全部都交给了后金,也是在得到这一片土地之后,后金才正是有了和大明一争高下的资本。
熊廷弼第一次和第二次出任辽东是有功的,而第三次出任辽东却是功过掺半了,应该说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可能是这么的多年的压抑,这么多年的郁郁不展,让这位睿智的统帅做出了一个非常不智的决定。
今天的最后一更了,六更一万二,谢谢你们的催更票,谢谢你们的支持,池塘现在是痛并快乐着。不过止水,你居然还投催更票,一点都不心疼我。明天恢复三更,谢谢诸位了!谢谢你们的打赏,你们的票票,谢谢。
天启皇帝不禁在心里慢慢的回想真实历史上的熊廷弼,熊廷弼曾经三次在辽东任职,可以说这三次为了实现梦想的征程。可能到了最后,熊廷弼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为什么那个自己为之卖命的皇帝,那个国家会将自己杀了,而且一点没有犹豫。
熊廷弼第一次去辽东,是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辽东。此时的辽东经略是杨镐,那个时候的杨镐可谓是兵权在握,风头一时无两,一个小小的巡按自己不在他的眼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熊廷弼面对辽东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特别是后金势力兴起,提出保卫辽东的方略“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并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实行军屯,建粮仓十七所,三年之内屯积粮谷三十万石。修建七百余里的边墙以及城池七座、墩台一百余座,按劾将吏,军纪大振
熊廷弼在辽东一呆就是十一年,这十一年的时间里,熊廷弼对辽东可谓非常了解。无论是后金的现状,或是大明朝的现状。在这十一年里,熊廷弼一直被杨镐压制,虽然有一身抱负,可是却终不得施展。
历史上熊廷弼第二次出任辽东,是在萨尔浒之战之后,历史上关于这件事情是这样的记载的: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
熊廷弼到任后,逮捕了准备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前辽东经略杨镐被熊廷弼逮解进京下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被召回北京后自杀。熊廷弼在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熊廷弼的第二次到辽东,可谓卓有成效,虽然没有将后金如之何,却稳定了萨尔浒之战后的辽东。让原本摇摇欲坠的边塞之地,再一次成为了大明的官方。
好景不长,杨渊就将熊廷弼押解进京,真实的历史上,熊廷弼没能有这么好的运气。熊廷弼被天启皇帝下旨罢免,取代熊廷弼的乃是袁应泰(后文会有介绍)。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畏罪自杀,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
这个时候似乎所有人都想起了熊廷弼,东林党人也不在攻讦这位大人,似乎在所有的人都想起了这位能人。纵观明末的历史,但凡有能力的人都会被攻讦,而在危机的时候战斗和牺牲的往往又是这些人。无论是孙承宗,熊廷弼,还是后来的袁崇焕,以及祖大寿,曹文诏等等,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特有的事情。
或许这些能人挡住了那些人的道路,总想着搞倒这些人,最后整个明朝都被搞的亡国了,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后悔了。
书归正文,就这样,熊廷弼再一次出任辽东,这是他第三次出任辽东了。可是这次熊廷弼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化贞。王化贞虽然有胆略,但是他对后金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三个月内荡平后金。二人一主战,一主守,造成“经抚不合”的局面,然而朝廷上争论的结果是支持王化贞而放弃熊廷弼的策略。
在这里就要说一说王化贞的身份了,为什么朝廷支持了王化贞而放弃了熊廷弼,其实和策略本身的关系并不大。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王化贞的身份,这个时候王化贞的老师乃是内阁首辅大臣叶向高。叶向高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东林党的在朝中的领袖,相对于根基浅薄的杨涟,这位才是东林党之中泰斗式的人物。
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则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不听节制,计划以降敌明将李永芳作为内应,发动进攻。还没来得及实施,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哈赤亲率五万人马,分三路向河西进攻。渡过辽河,攻占西平堡。王化贞调出广宁、闾阳的守兵去攻打后金军队,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同时后金方面派入广宁的间谍孙得功挑起了兵变,打开城门迎接后金军队。
王化贞狼狈逃出广宁,在右屯见到熊廷弼。王化贞在熊廷弼面前痛哭流涕,熊廷弼嘲笑他:“你那个六万军队三个月荡平后金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王化贞建议再设法阻击后金军队,熊廷弼认为事已不可为,遂撤回山海关。广宁失守,熊廷弼竟未率军入城进行殊死战,尽守土之责,只是消极退至山海关,接着王化贞也退入关内。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完全被**哈赤占领。
这里就要说一说熊廷弼和王化贞两个人了,这两个人都是颇有才能,但是相对于王化贞,熊廷弼则是更加的了解辽东的局势。也能明白明朝的军队和后金八旗之间的差距,王化贞的刚愎自用,导致了这次战斗的失利,。
在战争的最后,熊廷弼却因为和王化贞赌气,将整个辽东全都交给了后金。虽然做到了坚壁清野,可是却将面积广袤,土地肥沃的辽河平原全部都交给了后金,也是在得到这一片土地之后,后金才正是有了和大明一争高下的资本。
熊廷弼第一次和第二次出任辽东是有功的,而第三次出任辽东却是功过掺半了,应该说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可能是这么的多年的压抑,这么多年的郁郁不展,让这位睿智的统帅做出了一个非常不智的决定。
今天的最后一更了,六更一万二,谢谢你们的催更票,谢谢你们的支持,池塘现在是痛并快乐着。不过止水,你居然还投催更票,一点都不心疼我。明天恢复三更,谢谢诸位了!谢谢你们的打赏,你们的票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