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李想唱着歌推门而去,这首《七律?革命军占领南京》本是雄壮的词曲,孰料他今天音容惨淡,竟唱出了一个古朴的调子。
席中已有人暗暗叹息,孙中山看着李想离开的背影,想着回国之后满耳尽是和议之论,昨天提出的议案也全被否决,眼中不禁闪着怒火。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辜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歌声远去,满厅中死一般寂静。
孙中山起身来,缓声说道:“江宁光复以来,秩序紊乱,至今尚未就理。顷闻城乡内,盗贼充斥、宵小横行,夜则拦路夺物,昼则街头卖赃,或有不肖兵士,藉稽查为名,私入人家,擅行劫掠,以至行者为之戒途。此皆兵士约束不严、警察诘奸不力所致。军不整饬,民无宁日,北伐更是无力为继!”
孙中山亢声道:“命令:陆军部迅切颁行军令,责成各军司令官以下将校切实奉行。”
孙中山下令整饬军队,他以大总统名义发布严加约束士兵的命令后还绝的不够,又说道:“命令:设立南京卫戍总督、直隶于临时大总统,并任命徐绍桢为卫戍司令。”
“今天九部总长的提案并没有通过,陆军部还没组建。”黄兴顿时为难起来。
孙中山脸色沉下去,他竟然把这件大事给忘了,说道:“我明天以临时大总统身份亲莅代表会,交议之前所拟定的《中央行政各部组织及其权限案》。此案明天必须通过!”
修正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若干条,主要就是添设临时副总统并将原来规定的外交、内务、财政、军务、交通五部增加为九个部,其用意无非为了安置各派势力。今天开一天的会,就是为了审议各部总长名单,算是先开了一次预备会。审议结果,对宋教仁长内务、章炳麟长教育多不同意。表面原因是因宋教仁在孙中山主张采取总统制后,仍坚持内阁制,惹起多数代表的反感。章太炎则原系光复会的首脑人物,主持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言论行动多与同盟会的宗旨相违背,且作了许多有害团结的事情。真实的原因,是省与省之间、代表与代表之间,旧官僚、政客、社会闻人都暗中较足了劲,一争高低的结果。
黄兴根据讨论情况,向孙中山建议道:“以遁初主张初组政府,须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理由甚充足。但在今日情势下,新旧交替,而代表会又坚持反对宋教仁掌内务,计不如部长取名,次长取实,改为程德全掌内务,蔡元培掌教育,伍廷芳与王宠惠对调。”
孙中山对黄兴“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提议拍案叫绝,这个南京新政府,虽难免是个革命与立宪各派的大拼盘,毕竟还是以同盟会的成员更有朝气、更有组织,也更有群众,因此舍名取实,把总长以下的位置,由同盟会员一举包办,这个做法绝妙。他兴奋的说道:“内政、教育两部依兄议。然外交问题,我欲直接,伍廷芳长者,诸多不便,故用王宠惠,可以随时指示,我意甚决。”
就这样修改后的名单如下:陆军总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英,外交总长王宠惠,内务总长程德全,财政总长陈錦涛,司法总长伍廷芳,交通总长汤寿潜,教育总长蔡元培,实业总长张謇。胡汉民为总统府秘书长,黄兴兼参谋总长。根据这个名单,差不多把各方面必须安排的人都容纳下来了。
孙中山悠然说道:“各部总长中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是同盟会会员,其余各部总长都是立宪派人士中同情革命者。革命党虽只占了三席,但只要各部次长大都是同盟会的基干同志。实业部总长张謇、交通部总长汤寿潜均住上海,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则卧病租界,财政部总长陈錦涛则在上海洽商借款,司法部总长伍廷芳更因在上海主持和议,不克返宁,所以这时的南京政府,实际负责的多数总长均未到部,也只是三位革命党人,就是陆军部总长黄兴、外交部总长王宠惠、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在南京,其余五部部务悉由次长代理,国务会议也是次长出席,在负实际责任方面,如此一来革命党还是占主要地位。所以这次长的人选尤为重要。”
得到孙中山的同意,次长名单黄兴早有腹稿,此时说道:“蒋作宾为陆军次长,汤芗铭为海军次长,魏宸组为外交次长,居正为内务次长,王鸿猷为财政次长,吕志伊为司法次长,于右任为交通次长,景耀月为教育次长,马和(君武)为实业次长,钮永建为参谋次长。”
孙中山微感诧异的问道:“我还在上海时你赴南京组织陆、参两部,给我说预定以李书城为陆军次长吗?”。
黄兴解释道:“李书城在上海南海邑馆陆军招待所同北京陆军部、军谘府南来的同学商量南京陆军部各司局人选的时候,湖北陆军革命小团体中最年长的同志陈裕时要李书城把陆军次长让给北京陆军部的科长蒋作宾,因为蒋作宾为人一团和气,又曾当过科长,在南来的陆军同学中他的官阶最高,他当了次长,则部内的各司局人选由他安排就比较容易,免得李书城作次长时引起同学的地位争执,不好处理。李书城听了后接受了陈裕时的建议,即请我任蒋作宾为陆军部次长。我也考虑许久,觉得这样确实更好。”
黄兴见孙中山点头同意,便又说道:“参谋部次长是钮永建,他在江、浙军界中是相当有威信的。陆军部秘书长和秘书由汤化龙和林长民分别担任。汤、林两人在上海当过我的私人秘书,我对外的文电都是他两人草拟的。”
南京临时政府内阁九部次长级人选,除汤芗铭一人之外,全部都是年在三十上下的同盟会的青年骨干。
其实汤芗铭早年欧洲留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一九○四年留学巴黎时,他与同学向国华,还有留学柏林的王发科、王相楚等四人,起初被在欧洲运动留学生的孙中山鼓动的脑子一热,要充好汉,排满革命,与孙文定盟约誓书,后来一想不对了,反悔了,四个家伙割了孙中山的皮包,盗取花名册和欧洲留学生入同盟会的盟约书,来到大清驻法国领事馆找孙宝琦号啕大哭,跪倒不起来,喊救命。可笑的是大清国驻法国总领事孙宝琦大人知道大清国已经无药可救,又把这些“乱党”的花名册,盟约书还给孙中山,买一个大人情给“乱党魁首”,他虽然还在大清国的船上,也是给自己多存一条退路。也可以看出大清国众叛亲离的末日光景,一场巨大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但是割孙中山皮包的汤乡茗四个家伙就变得例外不是人,颇为同学同志所非议,因与革命党绝缘。汤乡茗也巴黎也待不下去,之后潜往英国续修海军。回国后乃在海军提督萨镇冰之下任职。武昌起义时,萨镇冰奉命率海军舰艇,溯江援鄂,芗铭亦随往。此时其长兄湖北省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武昌起义后,在军政府任民政总长,乃致书芗铭,嘱其策动萨镇冰率海军附义。萨虽未接受,然终于弃军而去,所余舰艇数艘,遂指定由资望较深的海筹舰长黄钟瑛与汤芗铭统率,加入革命阵营,沿江助战有功,至是乃由黄兴荐黄钟瑛为海军总长,汤为次长。
黄兴初提名时,同盟会员对汤乡茗留有异议者,但因中山先生不念旧恶,乃得列名内阁。
“临时政府在整肃军队纪律的同时,必须加强军政建设。”孙中山说道。对于李想的建议,他多少还是听进去了。“我以临时大总统名义简任克强兼大本营兵站总监和参谋总长,钮永建为大本营兵站次监和参谋次长,蓝天蔚为关外都督兼北伐第二军总司令,谭人凤为北伐招讨使。”
也许是聊到李想的这个建议,孙中山恍然道:“有一件事必须注意,就是在南京临时政府人选中,应该多容纳武昌首义的革命同志。”
也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黄兴建议的这个次长内阁,虽然少长咸集,而革命首义地区的武汉三镇,除一位‘开国元勋’黎元洪定为副总统之外,首义功臣几乎全部见遗于圈外,这连刚从国外回来的孙中山也感觉出来了。
“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武昌方面应该满意了,所以各部次长多由海外归国同志出任。”黄兴解释道,“而且我亦收到陕西传来的确切消息,李想所属的武昌首义的革命军已经控制陕西。他们趁北洋军西叩潼关,与清廷甘陕总督长庚两面夹击陕西的危急时刻,李想命手下战将林铁长率领三万精锐从汉中进入陕西,他们携湖北战败北洋大军之风雷威势,一举降伏陕西哥老会四个势力,万炳南、张云山、马玉贵、刘世杰。自西安满城旗兵被消灭,陆军亦瓦解,全西安城已成为哥老会的天下,李想降伏他们,也就降伏陕西。李想以《鄂州约法》治理陕西,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岁羽和黎元洪一样,也变成傀儡。李想军收复潼关,又在三水大败长庚,在陕西的地位已经是无可动摇。李想现在身兼湖北第一路北伐军司令和陕西第六路北伐军司令,他虽无都督之名在身,却一人实际督着两省军政,在南方谁有他的权势大?湖北方面的同志应该满意了”
陕西本是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但由于起义后东西两路战事激烈,邮电不通,消息隔绝,直至在上海孙中山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始有贺电到上海。黄兴的吐露党内幕绝对够新鲜劲爆的。
所有人都惊讶的呼出一口气,听李想保证陕西和湖北两路北伐必尽全力是一回事,听他人把这件事证明又是另一回事。同时也觉得,有李想的保证,北伐信心大增。而且,他还是唯一打败北洋军的人,虽然哪一战还存在争议,但是无论段祺瑞是自己宣扬的为表示南北和议期间的和平诚意主动撤退,还是李想宣传的以坚强之武力驱逐北洋满奴,这都不重要,因为北洋军毕竟是死磕不过李想军撤退了,岌岌可危的湖北局势因为李想的死战稳住了。有这样一支打仗疯狂的强军在背后挺孙中山,在当前袁世凯咄咄逼人的形势之下,从中山先生开始,全部阁员,自始即深具的五日京兆之心,可以安啦!
中山先生也想起返国途中,盱衡国事,计较各派实力,便深知将来总统一职非袁莫属。及抵国门,听取诸家议论,所说尽同,因此,后来虽当选总统,并正式就职,仍立电袁世凯,告以虚位以待之心。发了数通中文电报不算,同盟会许多同志还敦促他以英文投书《字林西报》,公告国际,以昭信守,以促袁反正,用心纯正,溢于言表,至为感人。但现在中山先生想起来,却是至为汗颜。
黄兴缓口气又说道,“至于军政建设方面,云集在南京的军队,不仅有浙军、沪军、光复军、苏军、粤军、赣军、海军陆战队,而且还有革命党人组织的各种名目的敢死队、义勇队,以及范光启的铁血军、林宗雪的女子国民军等,人数不下三十万。这些军队按李想的建议被整编,预计可以整编为二十一个精锐师。”
“好!北伐联军总部从上海移往南京。我自任北伐总指挥,克强为陆军总参谋长,拟俟和议决裂后,亲统大兵北伐。”孙中山决定北伐,并发下一通豪言壮语。
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广东,所以以临时大总统名义电令广东都督陈炯明出兵北伐,说道:“中央政府成立,士气百倍,和议无论如何,北伐断不可懈。广东军民勇敢素著,情愿北伐者甚多,宜速进发。”
中山先生再由临时大总统名义,檄告北方将士。还未就任的大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率领中山先生的秘书李书城、吴玉章、任鸿隽、王夏、张通典、谭熙鸿及宋蔼龄等,通力合作,写下这篇文采飞扬,必定留载史册的檄文。其文云:
民国光复,十有七省,义旗虽举,政体未立,凡对内对外诸问题,举非有统一之机关,无以达革新之目的,此临时政府,所以不得不亟为组织者也。文以薄德,谬承公选,效忠服务,义不容辞,用是不揣绵薄,暂就临时之任,藉维秩序而图进行,一俟国民会议举行之后,政体解决,大局略定,敬当逊位,以待贤明。区区此心,天日共鉴。凡我同胞,备闻此言。惟是和平虽有可望,战局尚未终结,凡我籍隶北军诸同胞,同是汉族,同为军人,举足重轻,动关大局,窃以为有不可不注意者数事,敢就鄙意,为我诸同胞正告之:此次战事迁延,亦既数月,涂炭之惨,延亘各地,以满人窃位之私心,开汉族仇杀之惨祸,操戈同室,贻笑外人,我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一;古语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是知民心之所趋即国体之所由定也,今禹域三分光复逾二,虽有孙、吴之智,贲、育之勇,亦讵能为满廷挽既倒之狂澜乎?我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二;民国新成,时方多事,执干戈以卫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树业之时,我同胞如不明烛几先,即时反正,他日者,大功既定,效用无门,岂不可惜?我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三。要之义师之起,应天顺人,扫**之余威,登国民于衽席,此功此责,乃文与诸同胞共之者也。如其洞观大势,消释嫌疑,同举义旗,言归于好,行见南北无冲突之忧,国民蒙共和之福;国基一定,选贤任能,一秉至公,南北军人,同为民国干城,决无歧视。我诸同胞当审斯义,早定方针,无再观望,以贻后日之悔,敢布腹心,惟图利之!
(我和读者大大一直没什么交流,其实是因为写的不怎么样,不知道拿什么面目见你们呢!今天鼓起勇气特意创建了一个群:231363371,光景的读书会欢迎读者大大加入。在群里你们可以畅所欲言,我的目的就是和读者大大更方便的交流,了解读者大大的想法,因为了解读者大大的想法,对我而言已经变得必不可少,迫不及待了。)
8执干戈以卫社稷
8执干戈以卫社稷,到网址
李想唱着歌推门而去,这首《七律?革命军占领南京》本是雄壮的词曲,孰料他今天音容惨淡,竟唱出了一个古朴的调子。
席中已有人暗暗叹息,孙中山看着李想离开的背影,想着回国之后满耳尽是和议之论,昨天提出的议案也全被否决,眼中不禁闪着怒火。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辜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歌声远去,满厅中死一般寂静。
孙中山起身来,缓声说道:“江宁光复以来,秩序紊乱,至今尚未就理。顷闻城乡内,盗贼充斥、宵小横行,夜则拦路夺物,昼则街头卖赃,或有不肖兵士,藉稽查为名,私入人家,擅行劫掠,以至行者为之戒途。此皆兵士约束不严、警察诘奸不力所致。军不整饬,民无宁日,北伐更是无力为继!”
孙中山亢声道:“命令:陆军部迅切颁行军令,责成各军司令官以下将校切实奉行。”
孙中山下令整饬军队,他以大总统名义发布严加约束士兵的命令后还绝的不够,又说道:“命令:设立南京卫戍总督、直隶于临时大总统,并任命徐绍桢为卫戍司令。”
“今天九部总长的提案并没有通过,陆军部还没组建。”黄兴顿时为难起来。
孙中山脸色沉下去,他竟然把这件大事给忘了,说道:“我明天以临时大总统身份亲莅代表会,交议之前所拟定的《中央行政各部组织及其权限案》。此案明天必须通过!”
修正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若干条,主要就是添设临时副总统并将原来规定的外交、内务、财政、军务、交通五部增加为九个部,其用意无非为了安置各派势力。今天开一天的会,就是为了审议各部总长名单,算是先开了一次预备会。审议结果,对宋教仁长内务、章炳麟长教育多不同意。表面原因是因宋教仁在孙中山主张采取总统制后,仍坚持内阁制,惹起多数代表的反感。章太炎则原系光复会的首脑人物,主持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言论行动多与同盟会的宗旨相违背,且作了许多有害团结的事情。真实的原因,是省与省之间、代表与代表之间,旧官僚、政客、社会闻人都暗中较足了劲,一争高低的结果。
黄兴根据讨论情况,向孙中山建议道:“以遁初主张初组政府,须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理由甚充足。但在今日情势下,新旧交替,而代表会又坚持反对宋教仁掌内务,计不如部长取名,次长取实,改为程德全掌内务,蔡元培掌教育,伍廷芳与王宠惠对调。”
孙中山对黄兴“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提议拍案叫绝,这个南京新政府,虽难免是个革命与立宪各派的大拼盘,毕竟还是以同盟会的成员更有朝气、更有组织,也更有群众,因此舍名取实,把总长以下的位置,由同盟会员一举包办,这个做法绝妙。他兴奋的说道:“内政、教育两部依兄议。然外交问题,我欲直接,伍廷芳长者,诸多不便,故用王宠惠,可以随时指示,我意甚决。”
就这样修改后的名单如下:陆军总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英,外交总长王宠惠,内务总长程德全,财政总长陈錦涛,司法总长伍廷芳,交通总长汤寿潜,教育总长蔡元培,实业总长张謇。胡汉民为总统府秘书长,黄兴兼参谋总长。根据这个名单,差不多把各方面必须安排的人都容纳下来了。
孙中山悠然说道:“各部总长中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是同盟会会员,其余各部总长都是立宪派人士中同情革命者。革命党虽只占了三席,但只要各部次长大都是同盟会的基干同志。实业部总长张謇、交通部总长汤寿潜均住上海,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则卧病租界,财政部总长陈錦涛则在上海洽商借款,司法部总长伍廷芳更因在上海主持和议,不克返宁,所以这时的南京政府,实际负责的多数总长均未到部,也只是三位革命党人,就是陆军部总长黄兴、外交部总长王宠惠、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在南京,其余五部部务悉由次长代理,国务会议也是次长出席,在负实际责任方面,如此一来革命党还是占主要地位。所以这次长的人选尤为重要。”
得到孙中山的同意,次长名单黄兴早有腹稿,此时说道:“蒋作宾为陆军次长,汤芗铭为海军次长,魏宸组为外交次长,居正为内务次长,王鸿猷为财政次长,吕志伊为司法次长,于右任为交通次长,景耀月为教育次长,马和(君武)为实业次长,钮永建为参谋次长。”
孙中山微感诧异的问道:“我还在上海时你赴南京组织陆、参两部,给我说预定以李书城为陆军次长吗?”。
黄兴解释道:“李书城在上海南海邑馆陆军招待所同北京陆军部、军谘府南来的同学商量南京陆军部各司局人选的时候,湖北陆军革命小团体中最年长的同志陈裕时要李书城把陆军次长让给北京陆军部的科长蒋作宾,因为蒋作宾为人一团和气,又曾当过科长,在南来的陆军同学中他的官阶最高,他当了次长,则部内的各司局人选由他安排就比较容易,免得李书城作次长时引起同学的地位争执,不好处理。李书城听了后接受了陈裕时的建议,即请我任蒋作宾为陆军部次长。我也考虑许久,觉得这样确实更好。”
黄兴见孙中山点头同意,便又说道:“参谋部次长是钮永建,他在江、浙军界中是相当有威信的。陆军部秘书长和秘书由汤化龙和林长民分别担任。汤、林两人在上海当过我的私人秘书,我对外的文电都是他两人草拟的。”
南京临时政府内阁九部次长级人选,除汤芗铭一人之外,全部都是年在三十上下的同盟会的青年骨干。
其实汤芗铭早年欧洲留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一九○四年留学巴黎时,他与同学向国华,还有留学柏林的王发科、王相楚等四人,起初被在欧洲运动留学生的孙中山鼓动的脑子一热,要充好汉,排满革命,与孙文定盟约誓书,后来一想不对了,反悔了,四个家伙割了孙中山的皮包,盗取花名册和欧洲留学生入同盟会的盟约书,来到大清驻法国领事馆找孙宝琦号啕大哭,跪倒不起来,喊救命。可笑的是大清国驻法国总领事孙宝琦大人知道大清国已经无药可救,又把这些“乱党”的花名册,盟约书还给孙中山,买一个大人情给“乱党魁首”,他虽然还在大清国的船上,也是给自己多存一条退路。也可以看出大清国众叛亲离的末日光景,一场巨大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但是割孙中山皮包的汤乡茗四个家伙就变得例外不是人,颇为同学同志所非议,因与革命党绝缘。汤乡茗也巴黎也待不下去,之后潜往英国续修海军。回国后乃在海军提督萨镇冰之下任职。武昌起义时,萨镇冰奉命率海军舰艇,溯江援鄂,芗铭亦随往。此时其长兄湖北省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武昌起义后,在军政府任民政总长,乃致书芗铭,嘱其策动萨镇冰率海军附义。萨虽未接受,然终于弃军而去,所余舰艇数艘,遂指定由资望较深的海筹舰长黄钟瑛与汤芗铭统率,加入革命阵营,沿江助战有功,至是乃由黄兴荐黄钟瑛为海军总长,汤为次长。
黄兴初提名时,同盟会员对汤乡茗留有异议者,但因中山先生不念旧恶,乃得列名内阁。
“临时政府在整肃军队纪律的同时,必须加强军政建设。”孙中山说道。对于李想的建议,他多少还是听进去了。“我以临时大总统名义简任克强兼大本营兵站总监和参谋总长,钮永建为大本营兵站次监和参谋次长,蓝天蔚为关外都督兼北伐第二军总司令,谭人凤为北伐招讨使。”
也许是聊到李想的这个建议,孙中山恍然道:“有一件事必须注意,就是在南京临时政府人选中,应该多容纳武昌首义的革命同志。”
也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黄兴建议的这个次长内阁,虽然少长咸集,而革命首义地区的武汉三镇,除一位‘开国元勋’黎元洪定为副总统之外,首义功臣几乎全部见遗于圈外,这连刚从国外回来的孙中山也感觉出来了。
“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武昌方面应该满意了,所以各部次长多由海外归国同志出任。”黄兴解释道,“而且我亦收到陕西传来的确切消息,李想所属的武昌首义的革命军已经控制陕西。他们趁北洋军西叩潼关,与清廷甘陕总督长庚两面夹击陕西的危急时刻,李想命手下战将林铁长率领三万精锐从汉中进入陕西,他们携湖北战败北洋大军之风雷威势,一举降伏陕西哥老会四个势力,万炳南、张云山、马玉贵、刘世杰。自西安满城旗兵被消灭,陆军亦瓦解,全西安城已成为哥老会的天下,李想降伏他们,也就降伏陕西。李想以《鄂州约法》治理陕西,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岁羽和黎元洪一样,也变成傀儡。李想军收复潼关,又在三水大败长庚,在陕西的地位已经是无可动摇。李想现在身兼湖北第一路北伐军司令和陕西第六路北伐军司令,他虽无都督之名在身,却一人实际督着两省军政,在南方谁有他的权势大?湖北方面的同志应该满意了”
陕西本是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但由于起义后东西两路战事激烈,邮电不通,消息隔绝,直至在上海孙中山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始有贺电到上海。黄兴的吐露党内幕绝对够新鲜劲爆的。
所有人都惊讶的呼出一口气,听李想保证陕西和湖北两路北伐必尽全力是一回事,听他人把这件事证明又是另一回事。同时也觉得,有李想的保证,北伐信心大增。而且,他还是唯一打败北洋军的人,虽然哪一战还存在争议,但是无论段祺瑞是自己宣扬的为表示南北和议期间的和平诚意主动撤退,还是李想宣传的以坚强之武力驱逐北洋满奴,这都不重要,因为北洋军毕竟是死磕不过李想军撤退了,岌岌可危的湖北局势因为李想的死战稳住了。有这样一支打仗疯狂的强军在背后挺孙中山,在当前袁世凯咄咄逼人的形势之下,从中山先生开始,全部阁员,自始即深具的五日京兆之心,可以安啦!
中山先生也想起返国途中,盱衡国事,计较各派实力,便深知将来总统一职非袁莫属。及抵国门,听取诸家议论,所说尽同,因此,后来虽当选总统,并正式就职,仍立电袁世凯,告以虚位以待之心。发了数通中文电报不算,同盟会许多同志还敦促他以英文投书《字林西报》,公告国际,以昭信守,以促袁反正,用心纯正,溢于言表,至为感人。但现在中山先生想起来,却是至为汗颜。
黄兴缓口气又说道,“至于军政建设方面,云集在南京的军队,不仅有浙军、沪军、光复军、苏军、粤军、赣军、海军陆战队,而且还有革命党人组织的各种名目的敢死队、义勇队,以及范光启的铁血军、林宗雪的女子国民军等,人数不下三十万。这些军队按李想的建议被整编,预计可以整编为二十一个精锐师。”
“好!北伐联军总部从上海移往南京。我自任北伐总指挥,克强为陆军总参谋长,拟俟和议决裂后,亲统大兵北伐。”孙中山决定北伐,并发下一通豪言壮语。
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广东,所以以临时大总统名义电令广东都督陈炯明出兵北伐,说道:“中央政府成立,士气百倍,和议无论如何,北伐断不可懈。广东军民勇敢素著,情愿北伐者甚多,宜速进发。”
中山先生再由临时大总统名义,檄告北方将士。还未就任的大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率领中山先生的秘书李书城、吴玉章、任鸿隽、王夏、张通典、谭熙鸿及宋蔼龄等,通力合作,写下这篇文采飞扬,必定留载史册的檄文。其文云:
民国光复,十有七省,义旗虽举,政体未立,凡对内对外诸问题,举非有统一之机关,无以达革新之目的,此临时政府,所以不得不亟为组织者也。文以薄德,谬承公选,效忠服务,义不容辞,用是不揣绵薄,暂就临时之任,藉维秩序而图进行,一俟国民会议举行之后,政体解决,大局略定,敬当逊位,以待贤明。区区此心,天日共鉴。凡我同胞,备闻此言。惟是和平虽有可望,战局尚未终结,凡我籍隶北军诸同胞,同是汉族,同为军人,举足重轻,动关大局,窃以为有不可不注意者数事,敢就鄙意,为我诸同胞正告之:此次战事迁延,亦既数月,涂炭之惨,延亘各地,以满人窃位之私心,开汉族仇杀之惨祸,操戈同室,贻笑外人,我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一;古语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是知民心之所趋即国体之所由定也,今禹域三分光复逾二,虽有孙、吴之智,贲、育之勇,亦讵能为满廷挽既倒之狂澜乎?我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二;民国新成,时方多事,执干戈以卫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树业之时,我同胞如不明烛几先,即时反正,他日者,大功既定,效用无门,岂不可惜?我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三。要之义师之起,应天顺人,扫**之余威,登国民于衽席,此功此责,乃文与诸同胞共之者也。如其洞观大势,消释嫌疑,同举义旗,言归于好,行见南北无冲突之忧,国民蒙共和之福;国基一定,选贤任能,一秉至公,南北军人,同为民国干城,决无歧视。我诸同胞当审斯义,早定方针,无再观望,以贻后日之悔,敢布腹心,惟图利之!
(我和读者大大一直没什么交流,其实是因为写的不怎么样,不知道拿什么面目见你们呢!今天鼓起勇气特意创建了一个群:231363371,光景的读书会欢迎读者大大加入。在群里你们可以畅所欲言,我的目的就是和读者大大更方便的交流,了解读者大大的想法,因为了解读者大大的想法,对我而言已经变得必不可少,迫不及待了。)
8执干戈以卫社稷
8执干戈以卫社稷,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