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卿、王爱卿,刘瑾这老家伙真是太狡猾了,你们给出出主意。”朱厚照见到他们,也不要他们行礼参拜。
张永将审理刘瑾的情况说了一回,朱厚照看着李东阳和王之风,等他们说话。
“皇上,刘瑾把持朝政多年,势力庞大,手段毒辣,朝中大臣素来惧怕他,不敢出来指证也是正常的。至于刘瑾这斯,谋反罪证确凿,不需要再审,皇上下旨,将其处置即可。难的是,刘瑾党羽众多,是一网打尽还是只办恶,这才是值得深究的,弄不好,只怕要引起朝廷震荡。”李东阳说。
“两位爱卿有何良策?”朱厚照问。
李东阳道:“皇上,不妨采用平定朱??叛乱的策略中。恶必办,胁从宽大。”
“李阁老此计甚妙。”张永附和道。
朱厚照见王之风一直没有开口,问道:“王爱卿,你以为如何?”
“回万岁,李阁老所说不错,不过,对于恶,却须严惩严办,否则,达不到警示的效果和作用。”王之风说。
“王爱卿的意思是指什么?”朱厚照问。
“谋朝篡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对于刘瑾及几个心腹不但不可轻饶,而且应该用大明最严厉的酷刑。要不然,对其余胁从人员并不一定会赶到震慑作用。”
“有道理。”朱厚照说,“刘瑾的心腹都是哪些人,张公公你好好查查,再回复朕。”
“是。”张永道。
“皇上,其余尚可缓一缓,有一个人却刻不容缓,否则,只怕被他逃脱。”王之风道。
“谁?”朱厚照问。
“顾家城。”王之风说,“顾家城,武功高强,父母已经过世,无所牵绊,如果不及时缉拿,他必然会潜逃。等他逃走后,要想再捉拿他,就不容易了。”
朱厚照想了想道:“王爱卿,那你就去捉拿顾家城吧。”
王之风道:“皇上,最好是张公公去捉拿他为好。”
朱厚照一愣,问:“你怕回去不便向你家的女张飞交待吗?朕下的旨,你往朕身上推,她也不会拿你怎样的。”
“回皇上,臣与顾家城有一些渊源,由臣去捉拿他,只怕会引起江湖上的非议。再说,臣想尽快找到长乐公主,以免她遭遇不测。”王之风道。
“准奏。”朱厚照叹气道,“朕也很想长乐了,好在母后还不知道长乐失踪,以为她到宫外疯去了。要是母后知道她失踪,只怕要急病的,你们千万不要让母后知道啊?”
“臣遵旨。”李东阳、王之风道。
“张公公,刘瑾收押天牢,你就执掌司礼监的印信吧。”朱厚照说。
张永虽然已经实际掌控了司礼监,不过,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现在皇上亲口下旨,他大喜,跪下谢恩。
却听朱厚照说:“东厂、内行厂两厂撤销了吧,两厂人员交一部分给西厂,剩余的都交给都指挥司。”
“奴才遵旨。”张永没有想到皇上会撤销东厂和内行厂,这样一样,无论如何他的权力都不会过刘瑾了,心中不免有些遗撼。
朱厚照又对王之风说:“王爱卿,你把长乐找回来后,就去都指挥使司任都指挥使吧。杨玉、石文义两人都是刘瑾和顾家城推荐的,把锦衣卫交给他们,朕可不放心。”
王之风跪下叩头道:“臣叩谢皇上恩典,不过,臣却不是当官的料,待找到长乐公主后,臣请皇上恩准臣辞官回家,臣家中父母年迈需要臣尽孝,妻儿又多,需要要臣尽责。”
“你――”朱厚照万万没有想到王之风会当面推辞,十分震怒。
李东阳、张永更是没有想到王之风有此举,见皇上震怒,李东阳连忙道:“王大人,辞官一事,待把公主找到后再议不迟。皇上,臣等告退。”
说完,拉着王之风就退出了金銮殿。
“王大人,你是怎么搞的?你在平定安化王叛乱和揭露刘瑾谋反中,为皇上和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皇上封你为锦衣卫指挥使,那是正二品的官员,和尚书是相同的,你为什么要推辞?”李东阳问。
王之风笑笑说:“李大人,实不相瞒,下官不适应朝廷这种尔虞我诈的生存方式,这里,本来就不是我这种江湖莽汉来的地方。”
李东阳道:“江湖上不是一样尔虞我诈么?”
“江湖上虽然更讲究弱肉强食,不过,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江湖中人似乎比朝廷大臣更加讲信用,我还是更适合于在江湖中生存。”
“谁说的?你要知道,正二品,是一般官员混一辈子已达不到的品级。就算是能员,也不知要在官场上历练多少年才升得上去?然而,你年纪轻轻就已经官居正二品了,还能说你不适应在朝廷生存吗?”李东阳说。
“可是,人各有志,勉强不得。下官志不在官场,李阁老也不用多劝了。”王之风道。
“王大人,你知不知道,刘瑾为什么能在朝廷横行无忌?”李东阳站住,严肃地问。
王之风摇头道:“李阁老,下官既然想辞官,不在其位就不谋其政,自然也不用探讨朝廷之事了。”
李东阳道:“你不想说,我来告诉你吧。刘瑾之所以肆无忌惮,主要是朝廷中缺少象王大人你这样有勇有谋,英雄果敢的忠臣。”
王之风苦笑一下道:“李阁老过奖了,下官愧不敢当。”
“老夫一辈子可很少刻意夸奖他人,我说的是实话。”李东阳道,“现在朝廷里,中正之士也是有的,但是,他们要么是正直耿介却缺乏谋略,要么是忠诚却缺乏胆略,所以,才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王大人,你就不同了,抗击倭寇,单枪匹马挑战东瀛,谋划搬倒刘瑾,何况你武功高强,对手都会忌惮你几分,你是朝廷的栋梁之材,怎么可以说辞官就辞官呢?难道你就不怕朝廷之中会出现第二个刘瑾这样的人?”
王之风忍不住大笑:“李阁老,我王之风算得上哪根葱呀?朝廷之中,有你这样的三朝*,有杨大人这样正直果敢的大臣,何愁霄小呢?”
作者题外话:谢谢您的关注,请投票、收藏支持作者。
张永将审理刘瑾的情况说了一回,朱厚照看着李东阳和王之风,等他们说话。
“皇上,刘瑾把持朝政多年,势力庞大,手段毒辣,朝中大臣素来惧怕他,不敢出来指证也是正常的。至于刘瑾这斯,谋反罪证确凿,不需要再审,皇上下旨,将其处置即可。难的是,刘瑾党羽众多,是一网打尽还是只办恶,这才是值得深究的,弄不好,只怕要引起朝廷震荡。”李东阳说。
“两位爱卿有何良策?”朱厚照问。
李东阳道:“皇上,不妨采用平定朱??叛乱的策略中。恶必办,胁从宽大。”
“李阁老此计甚妙。”张永附和道。
朱厚照见王之风一直没有开口,问道:“王爱卿,你以为如何?”
“回万岁,李阁老所说不错,不过,对于恶,却须严惩严办,否则,达不到警示的效果和作用。”王之风说。
“王爱卿的意思是指什么?”朱厚照问。
“谋朝篡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对于刘瑾及几个心腹不但不可轻饶,而且应该用大明最严厉的酷刑。要不然,对其余胁从人员并不一定会赶到震慑作用。”
“有道理。”朱厚照说,“刘瑾的心腹都是哪些人,张公公你好好查查,再回复朕。”
“是。”张永道。
“皇上,其余尚可缓一缓,有一个人却刻不容缓,否则,只怕被他逃脱。”王之风道。
“谁?”朱厚照问。
“顾家城。”王之风说,“顾家城,武功高强,父母已经过世,无所牵绊,如果不及时缉拿,他必然会潜逃。等他逃走后,要想再捉拿他,就不容易了。”
朱厚照想了想道:“王爱卿,那你就去捉拿顾家城吧。”
王之风道:“皇上,最好是张公公去捉拿他为好。”
朱厚照一愣,问:“你怕回去不便向你家的女张飞交待吗?朕下的旨,你往朕身上推,她也不会拿你怎样的。”
“回皇上,臣与顾家城有一些渊源,由臣去捉拿他,只怕会引起江湖上的非议。再说,臣想尽快找到长乐公主,以免她遭遇不测。”王之风道。
“准奏。”朱厚照叹气道,“朕也很想长乐了,好在母后还不知道长乐失踪,以为她到宫外疯去了。要是母后知道她失踪,只怕要急病的,你们千万不要让母后知道啊?”
“臣遵旨。”李东阳、王之风道。
“张公公,刘瑾收押天牢,你就执掌司礼监的印信吧。”朱厚照说。
张永虽然已经实际掌控了司礼监,不过,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现在皇上亲口下旨,他大喜,跪下谢恩。
却听朱厚照说:“东厂、内行厂两厂撤销了吧,两厂人员交一部分给西厂,剩余的都交给都指挥司。”
“奴才遵旨。”张永没有想到皇上会撤销东厂和内行厂,这样一样,无论如何他的权力都不会过刘瑾了,心中不免有些遗撼。
朱厚照又对王之风说:“王爱卿,你把长乐找回来后,就去都指挥使司任都指挥使吧。杨玉、石文义两人都是刘瑾和顾家城推荐的,把锦衣卫交给他们,朕可不放心。”
王之风跪下叩头道:“臣叩谢皇上恩典,不过,臣却不是当官的料,待找到长乐公主后,臣请皇上恩准臣辞官回家,臣家中父母年迈需要臣尽孝,妻儿又多,需要要臣尽责。”
“你――”朱厚照万万没有想到王之风会当面推辞,十分震怒。
李东阳、张永更是没有想到王之风有此举,见皇上震怒,李东阳连忙道:“王大人,辞官一事,待把公主找到后再议不迟。皇上,臣等告退。”
说完,拉着王之风就退出了金銮殿。
“王大人,你是怎么搞的?你在平定安化王叛乱和揭露刘瑾谋反中,为皇上和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皇上封你为锦衣卫指挥使,那是正二品的官员,和尚书是相同的,你为什么要推辞?”李东阳问。
王之风笑笑说:“李大人,实不相瞒,下官不适应朝廷这种尔虞我诈的生存方式,这里,本来就不是我这种江湖莽汉来的地方。”
李东阳道:“江湖上不是一样尔虞我诈么?”
“江湖上虽然更讲究弱肉强食,不过,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江湖中人似乎比朝廷大臣更加讲信用,我还是更适合于在江湖中生存。”
“谁说的?你要知道,正二品,是一般官员混一辈子已达不到的品级。就算是能员,也不知要在官场上历练多少年才升得上去?然而,你年纪轻轻就已经官居正二品了,还能说你不适应在朝廷生存吗?”李东阳说。
“可是,人各有志,勉强不得。下官志不在官场,李阁老也不用多劝了。”王之风道。
“王大人,你知不知道,刘瑾为什么能在朝廷横行无忌?”李东阳站住,严肃地问。
王之风摇头道:“李阁老,下官既然想辞官,不在其位就不谋其政,自然也不用探讨朝廷之事了。”
李东阳道:“你不想说,我来告诉你吧。刘瑾之所以肆无忌惮,主要是朝廷中缺少象王大人你这样有勇有谋,英雄果敢的忠臣。”
王之风苦笑一下道:“李阁老过奖了,下官愧不敢当。”
“老夫一辈子可很少刻意夸奖他人,我说的是实话。”李东阳道,“现在朝廷里,中正之士也是有的,但是,他们要么是正直耿介却缺乏谋略,要么是忠诚却缺乏胆略,所以,才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王大人,你就不同了,抗击倭寇,单枪匹马挑战东瀛,谋划搬倒刘瑾,何况你武功高强,对手都会忌惮你几分,你是朝廷的栋梁之材,怎么可以说辞官就辞官呢?难道你就不怕朝廷之中会出现第二个刘瑾这样的人?”
王之风忍不住大笑:“李阁老,我王之风算得上哪根葱呀?朝廷之中,有你这样的三朝*,有杨大人这样正直果敢的大臣,何愁霄小呢?”
作者题外话:谢谢您的关注,请投票、收藏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