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公,你怎么不说话?”朱厚照见大臣们都不言语,便问刘瑾。
刘瑾听到皇帝又叫到他,顿时吓得双脚跪下,不住地叩头道:“皇上明鉴,奴才对皇上对朝廷忠心耿耿,不敢有半点过错。安化王朱??意图造反,诽谤奴才,强加罪名,是为了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请皇上为奴才做主。”
刘瑾早在藏匿檄文时,就已经想好了对策,所以,他的话,说出来可谓滴水不漏,朱厚照暗自点头,群臣也不禁暗骂,真是一只老狐狸。
“兵部,朱??现在动静如何,你们知道吗?”朱厚照问。
兵部尚书王敞出班回奏:“微臣日前已收到安化王朱??檄文,已送入内府。臣又派人八百里送加急文书给宁夏、陕西两路防军,要他们加强防范,并报奏事态,现在还没有回音。”
“很好。王爱卿,如有奏报及时呈来。”朱厚照嘉勉道。
“微臣遵命。”王敞回到朝班。
朱厚照问刘瑾:“刘公公,兵部奏折怎么没有呈给朕?”
刘瑾胸有成竹地说道:“回万岁,内府文书奏折堆积如山,奴才一时尚未来得及过目,因此未曾呈奏。”
朱厚照想想也对,自己天天呆在豹房,令人头痛的奏折都是交给他筛选后,才呈上来的,他一时没有看到,也不足为奇,便道:“吏部,可有消息传来?”
一个年过五旬皮肤白皙、身材修长的儒士,此人乃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的一品大员张彩。张彩进士出身,先被授兵部主事,因其高冠鲜衣,貌白?修伟,须眉蔚然,词辩泉涌,*倜傥,又敢顶撞劝告刘瑾心腹焦芳、刘宇等人,声名颇著,甚得上下推崇。在朝时间久了,被刘瑾赏识,重用,升赏甚快,直至一品,也是位极人臣,对刘瑾更是忠心耿耿。他早已接到地方奏报,安化王谋反,但由头是他的大靠山刘瑾,他怎敢呈奏皇帝呢?于是,他出班回奏:“启禀万岁,吏部尚未收到任何消息。”
“都指挥使司也没有得到消息吗?”
顾家城出班道:“启禀万岁,都指挥使司也未收到消息。”
朱厚照对李东阳道:“李爱卿,你看这事如何了?”
李东阳见皇帝并未深究刘瑾,知道他还要继续重用刘瑾,一时之间也不可能把刘瑾搬倒,说道:“安化王造反已是事实,现在最要紧的先派人剿灭叛军。”
刘瑾满以为李东阳又要拿檄文做文章,弹劾自己,却没有料到,李东阳根本就没有与自己纠缠,不禁一阵错鄂。
朱厚照点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朱??要造反,也只有剿灭他了。大家议议,看谁领军前往。”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好一阵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李东阳为了实施后一步计划,抢前道:“皇上,微臣推举御吏杨一清为统帅,张永为监军,领兵进剿叛军。”
朱厚照道:“众位爱卿,对李爱卿的举荐有什么看法?”
带兵打仗既有权又有威,还能吃缺额、军晌,战打胜后又能得到升赏,本来是一桩天大的美差,平日里众大臣都会抢着去,或者推荐自己的门生子弟去。现在却没有谁愿意去了,一来是因为刘六刘七两个普通反贼,就弄得朝廷骑虎难下、精疲力竭,现在是安化王爷造反,岂是刘六刘七一帮刁民比得的?谁也不敢去冒这个险。更何况事涉权倾朝野的刘瑾,弄不好不但身败名裂,还会害了身家性命,哪个敢来趟这一趟浑水?对李东阳的举荐,众大臣自然举双手赞成。
“既然众位爱卿均无异议,朕就准李爱卿所奏,封杨一清为三边总督、平叛将军,张永为监军,领兵二十万,前去进剿。内府尽快拟旨,各司府街门准备兵马粮草,择日出。”
刘瑾这次破天慌地没有向杨一清索贿,很快就把圣旨拟好,交给杨一清。
杨一清接了圣旨,到兵部领了兵符,径直来到李东阳家里,进门就大叫:“李大人,你为什么轻易就饶了刘瑾那奸贼?”
杨一清是两都御吏,之前曾两次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抵抗瓦剌、鞑靼两个蒙古部族,悉知边防事务,对安化王封地更是熟悉。他曾受刘瑾陷害入狱,蒙李东阳搭救才沉冤得雪,对李东阳深为感激,两人又义气相投,十分交好,所以在李东阳面前也不拘小节。虽然,他知道李东阳善谋,不追究刘瑾必有深意,但是,仍然忍不住问。
李东阳笑道:“你来得正好,不然,我还要去找你呢。”
“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呀?”杨一清又问。
“你先别急,来,我让你见一个人。”李东阳说着,将杨一清领进房里。
“什么人值得你隆重介绍?”杨一清边走边问。
“杨大人,别来无恙?”
杨一清刚一进屋,前面就传来问候声。他突然看见王之风在场,一时愣在那里。
“怎么是你?”
王之风笑着道:“杨大人没有想到吧?”
杨一清看了看李东阳,又看了看王之风,心知,李东阳在这个时候叫王之风与自己相见,必然涉及安化王和刘瑾中的一方。问道:“你是为安化王还是为刘瑾而来?”
“杨大人不愧是文韬武略的全才,佩服,佩服。”王之风笑道。
“杨大人,先坐下来慢慢谈。”李东阳道。
三人落坐后,李东阳叫王之风将刘瑾谋朝篡位的事情一一道来。杨一清越听越心惊,越听越愤怒,待王之风说完后,他拍案而起,大叫道:“我现在就去把那恶贼抓来,一刀砍下他的狗头。”
刘瑾听到皇帝又叫到他,顿时吓得双脚跪下,不住地叩头道:“皇上明鉴,奴才对皇上对朝廷忠心耿耿,不敢有半点过错。安化王朱??意图造反,诽谤奴才,强加罪名,是为了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请皇上为奴才做主。”
刘瑾早在藏匿檄文时,就已经想好了对策,所以,他的话,说出来可谓滴水不漏,朱厚照暗自点头,群臣也不禁暗骂,真是一只老狐狸。
“兵部,朱??现在动静如何,你们知道吗?”朱厚照问。
兵部尚书王敞出班回奏:“微臣日前已收到安化王朱??檄文,已送入内府。臣又派人八百里送加急文书给宁夏、陕西两路防军,要他们加强防范,并报奏事态,现在还没有回音。”
“很好。王爱卿,如有奏报及时呈来。”朱厚照嘉勉道。
“微臣遵命。”王敞回到朝班。
朱厚照问刘瑾:“刘公公,兵部奏折怎么没有呈给朕?”
刘瑾胸有成竹地说道:“回万岁,内府文书奏折堆积如山,奴才一时尚未来得及过目,因此未曾呈奏。”
朱厚照想想也对,自己天天呆在豹房,令人头痛的奏折都是交给他筛选后,才呈上来的,他一时没有看到,也不足为奇,便道:“吏部,可有消息传来?”
一个年过五旬皮肤白皙、身材修长的儒士,此人乃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的一品大员张彩。张彩进士出身,先被授兵部主事,因其高冠鲜衣,貌白?修伟,须眉蔚然,词辩泉涌,*倜傥,又敢顶撞劝告刘瑾心腹焦芳、刘宇等人,声名颇著,甚得上下推崇。在朝时间久了,被刘瑾赏识,重用,升赏甚快,直至一品,也是位极人臣,对刘瑾更是忠心耿耿。他早已接到地方奏报,安化王谋反,但由头是他的大靠山刘瑾,他怎敢呈奏皇帝呢?于是,他出班回奏:“启禀万岁,吏部尚未收到任何消息。”
“都指挥使司也没有得到消息吗?”
顾家城出班道:“启禀万岁,都指挥使司也未收到消息。”
朱厚照对李东阳道:“李爱卿,你看这事如何了?”
李东阳见皇帝并未深究刘瑾,知道他还要继续重用刘瑾,一时之间也不可能把刘瑾搬倒,说道:“安化王造反已是事实,现在最要紧的先派人剿灭叛军。”
刘瑾满以为李东阳又要拿檄文做文章,弹劾自己,却没有料到,李东阳根本就没有与自己纠缠,不禁一阵错鄂。
朱厚照点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朱??要造反,也只有剿灭他了。大家议议,看谁领军前往。”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好一阵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李东阳为了实施后一步计划,抢前道:“皇上,微臣推举御吏杨一清为统帅,张永为监军,领兵进剿叛军。”
朱厚照道:“众位爱卿,对李爱卿的举荐有什么看法?”
带兵打仗既有权又有威,还能吃缺额、军晌,战打胜后又能得到升赏,本来是一桩天大的美差,平日里众大臣都会抢着去,或者推荐自己的门生子弟去。现在却没有谁愿意去了,一来是因为刘六刘七两个普通反贼,就弄得朝廷骑虎难下、精疲力竭,现在是安化王爷造反,岂是刘六刘七一帮刁民比得的?谁也不敢去冒这个险。更何况事涉权倾朝野的刘瑾,弄不好不但身败名裂,还会害了身家性命,哪个敢来趟这一趟浑水?对李东阳的举荐,众大臣自然举双手赞成。
“既然众位爱卿均无异议,朕就准李爱卿所奏,封杨一清为三边总督、平叛将军,张永为监军,领兵二十万,前去进剿。内府尽快拟旨,各司府街门准备兵马粮草,择日出。”
刘瑾这次破天慌地没有向杨一清索贿,很快就把圣旨拟好,交给杨一清。
杨一清接了圣旨,到兵部领了兵符,径直来到李东阳家里,进门就大叫:“李大人,你为什么轻易就饶了刘瑾那奸贼?”
杨一清是两都御吏,之前曾两次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抵抗瓦剌、鞑靼两个蒙古部族,悉知边防事务,对安化王封地更是熟悉。他曾受刘瑾陷害入狱,蒙李东阳搭救才沉冤得雪,对李东阳深为感激,两人又义气相投,十分交好,所以在李东阳面前也不拘小节。虽然,他知道李东阳善谋,不追究刘瑾必有深意,但是,仍然忍不住问。
李东阳笑道:“你来得正好,不然,我还要去找你呢。”
“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呀?”杨一清又问。
“你先别急,来,我让你见一个人。”李东阳说着,将杨一清领进房里。
“什么人值得你隆重介绍?”杨一清边走边问。
“杨大人,别来无恙?”
杨一清刚一进屋,前面就传来问候声。他突然看见王之风在场,一时愣在那里。
“怎么是你?”
王之风笑着道:“杨大人没有想到吧?”
杨一清看了看李东阳,又看了看王之风,心知,李东阳在这个时候叫王之风与自己相见,必然涉及安化王和刘瑾中的一方。问道:“你是为安化王还是为刘瑾而来?”
“杨大人不愧是文韬武略的全才,佩服,佩服。”王之风笑道。
“杨大人,先坐下来慢慢谈。”李东阳道。
三人落坐后,李东阳叫王之风将刘瑾谋朝篡位的事情一一道来。杨一清越听越心惊,越听越愤怒,待王之风说完后,他拍案而起,大叫道:“我现在就去把那恶贼抓来,一刀砍下他的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