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霹雳手段使得江南的局势渐渐地稳定,萧智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北伐,幸好现在欧美各国忌惮于中国的强大的实力不敢插手其中,若是放在以往,各国哪里会放过这样瓜分利益的好时机?
清廷新军渐渐的向南调动,开始逐步的接收原来淮军的防守地域。对于朝廷这般明显不相信淮军的举动,远在天津的李鸿章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心中暗自庆幸。李鸿章并不是朝廷里的老夫子,自以为有了兵马就能灭了南边的“草寇”。早在太平天国时就跟着曾国藩南征北战了,又经过这些个年的历练,一双火眼早就看的通透。现在的新军看着士气高涨,装备的也是新式的洋枪洋炮,但是骨子里还是老军队那一套,只不过换了层外衣罢了。不说比不得安南的精锐了,就是现在的淮军都要比他们强上不少,至少淮军中现有不少参加实战的老兵。哪里像现在的新军,几个月训练下来连放机枪实弹射击的机会都没几次。这样的部队会有什么战斗力。
对于朝廷的换防调令李鸿章亦没有阳奉阴违,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在对太平天国的征伐后,李鸿长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的年月,官再大也不如手里有兵,有了兵做依靠不管是朝廷怎样对你,都可以安如泰山。所以朝廷这里旨意一下,那边李鸿章的电报就到了前线各淮军将领手中。严词告诫他们需将防务交给新军,不得借口敷衍推脱。交接完毕后向京津一带集结,以策应京畿地区安全。
这边清军忙着换防,那边萧智忙着调兵进攻,先动攻势的的是远在四川的北伐军,在经过一系列的整编补充后,北伐军在川南占领区由原来的三个师又一个旅约四万八千人,变成了五个整编满员师,总兵力过十万,虽然成都城内的四川总督也在不断的扩编军队,可是境况却不如人意,缺枪少弹不说,就是人员也是有很大部分是被拉壮丁拉来的,但是现在总数上两者已经相当了。原来的四川总督刘秉璋还是有些能耐,在四川和北伐军打成了个相互对峙的局面,可惜是朝廷里有人不买账,密报说刘秉璋私通北伐军,有通敌之嫌。看到这份密报的内用,光绪帝登时大怒,但却不敢自专,立即差人送到了慈禧手里。慈禧刚开始并未在意,觉得刘秉璋随是书生,但是这几年政绩还是有的,如说私通安南也是没影的事儿――要是私通早私通了,何必等人家打上门在私下勾连呢?可是架不住三人成虎,先是四川布政使弹奏刘秉璋不思收复失地,一味守城避战。后有四川提督马禄奏报,说刘秉璋在这危急时刻仍执意裁汰旧军,减少守城官兵数量,征集组建新军,意图不轨。朝廷得了这信大为惊讶。这还得了,本来现在四川就是个危局,北伐军随时可能进攻成都,怎可还在裁减军队,减少兵将那呢?一纸诏书就将刘秉璋给调到了陕西去督促粮草去了。如不是恭亲王替刘秉璋说了些好话,说不得就要被慈禧配的新疆效力去了。
临阵换将最是大忌,刘秉璋虽是书生但还是能够了解四川现状的,没有盲目和北伐军生冲突,而是保存实力,积蓄力量以图长远。应该说刘秉璋的策略还是很实用的,现在他被调走,情况就不一样了。新调来的四川总督是赫寿,原来的任的是工部侍郎一职,乃是清廷八大铁帽子简亲王的嫡亲外甥,老简亲王就这么一个外甥,自是疼爱,赫寿自小就是纨绔,靠了祖辈的荫庇做了官员,虽是捞钱也不少,但是也知道不能捞得得过狠,底下上面的各个关系打点的起来也舍得花银子。这样既有靠山又会花钱的打点的主,想不升官都难。年年吏部都是给的“卓异”的考评,官也渐渐成了从二品的工部侍郎。在选派四川总督时。慈禧钦点了赫寿的名,让他来了四川。
赫寿自家有苦自己知,他哪有什么能力来管理这个烂摊子。本想求了自己的舅舅简亲王在慈溪面前说说,免了这趟差事,奈何赫寿“官声”在外,又是旗人宗亲,慈禧使着也放心,最后了也是没松这个口。原打算干脆来个装病不去赴任,奈何慈禧的懿旨一道接着一道的催。赫寿堪堪是拖不过去这趟差事,只得多多的选了护卫磨磨蹭蹭地往四川赶。本来刚来四川时每日里提心吊胆的,生怕明儿个北伐军就打了过来,但是渐渐的见南边没有什么事情生,这提着的心也落了地。很快的故态萌,每日里不是和几个美妾逗笑,就是想法子捞钱,至于军务皆丢给四川提督和自己的一班子幕僚。
四川提督是个旗人,名叫穆奇图,五十来岁,如论起辈分还是位系红带子的皇室宗亲,只是现在离得远了,和皇家的关系也不是亲密,才被派到四川做了提督。虽是武馆却不迂腐且十分高傲,对于这位新到任的总督也是不甚感冒。见总督大人每日不理政务,只一味捞钱玩乐,心里更是不喜,好在见他不插手自己的事情也就眼不见为静了,每遇大事也只是给总督大人禀报一声了事,并不请他拿主意。
北伐军在四川的攻势顷刻间震醒了还在醉梦中赫寿,他一面请穆奇图来府上商议,一面向朝廷求援,希望多多派遣新军来助战。穆奇图这会哪里还有功夫理会得这个草包总督,径直带人上了成都城墙观察战况去了。北伐军这次精锐进出,四个整编师已经将成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另一个师作预备队,随时可以支援前线战场。望着城外静静地“叛军”,穆奇图一阵惊愕,心里不禁有些打鼓。成都城经过前一段时间加固已经称得上固如金汤,再加上刘秉璋在任时不断从各地征集粮草,城内物资可谓充足,在穆奇图看来就算是现在打不过叛军,但是守上个一年半载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现在看来还是乐观了,城外“叛军”看这架势军威严正,装备整齐,士气也很是高涨,穆奇图第一次在心里开始怀疑能不能守得住成都。
第一天北伐军只是将成都围住,并没有动进攻,原因不是别的,还是因为路不好,各部队的重火力都落在了后面。面对着成都的高大城墙,这个时候进攻纯粹是去送死。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四川新军和旧军都在城里,只要清军不主动进攻,北伐军也乐得养精蓄锐。直到第二日下午重火力部队才急匆匆赶来。不过在此之前,北伐军已经动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基本上摸清了成都城内的兵力配置和部署,只等重火力一到就动总攻了。
外面的枪炮声吓坏了躲在总督府的赫寿,几乎是下意思地,赫寿想要卷银子逃跑。可是往哪里跑?回京师是不要指望,失职逃跑的总督就是有简亲王保着也不会落下好下场。南边也是不行,听说叛匪最恨清廷的官员,自己一个总督万一被抓住,也是个人头落地的份。就在赫寿万分纠结时,一个小戈什哈匆匆跑来禀报。赫寿一听再也顾不得后果了,马上吩咐家人卷了东西要出城,城外的重炮声一声紧似一声。
穆奇图战死,赫寿逃跑,四川成都失守的奏章还是陕西巡抚禀报朝廷的。穆奇图没有被再追究什么,毕竟已经战死了。赫寿被朝廷下了海捕文书,被除了宗室的度牒名号,连简亲王都被削了两年的俸禄,闭门思过。四川一丢整个北方的门户大开,北伐军进可以空陕西和山西,退可以依据四川多山地貌凭险而守,向东可以威胁湖北武汉,西可进藏边青海,可以说战略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萧智等人手里。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四川,但是萧智的眼光却看向了天津。
李鸿章的淮军现在基本上调集到了京畿一带防守,除了驻扎在通州一带的六万人马,其余的分驻京师各处,看得出来朝廷还是信得过李鸿章的,虽然北调淮军也有就近监视之嫌,但是总的来说朝廷还是比较信任淮军的。李鸿章本打算进京等淮军调度完后进京的,但是朝廷的一纸诏书却将他惊得从头凉到脚――李鸿章被要求致仕。致仕就是退休的意思,一般清朝的官员都是在七老八十才会上书请求致仕。现在的李鸿章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手里又有兵权,朝廷是脑子糊涂了还是集体烧了,竟然要求自己退休。李鸿章呆呆地看着手里的诏书,脸上一时阴晴不定。“朝廷这是不放心自己啊!”李鸿章最后略带气愤的叹息到。想想也是,二十余万淮军驻扎京师,如果自己还在统帅这个位置上呆着,恐怕京城里的满族王爷们没一个能睡的着的!就是紫禁城里的那位怕也是半夜做梦吓醒吧?
李鸿章叫来了心腹幕僚大家彼此商议了几次,也没有什么对策。倒是天将黑时,北京又来了旨意,着李鸿章仍为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管理海关及洋务事宜,在末尾又命其办理交接事物。看着前后两个有些矛盾的旨意,李鸿章面色不渝。交接什么?自己本来就是北洋大臣兼着直隶总督,管着洋务,还能交接什么,无非是淮军的指挥权而已。看着圣旨,李鸿章心里一阵冷笑,朝廷还真当淮军是软柿子,以为交接过去就能管的住么?
其实李鸿章还真是错怪了朝廷了,想想李鸿章是什么?怎么敢说让致仕就让致仕。
清廷新军渐渐的向南调动,开始逐步的接收原来淮军的防守地域。对于朝廷这般明显不相信淮军的举动,远在天津的李鸿章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心中暗自庆幸。李鸿章并不是朝廷里的老夫子,自以为有了兵马就能灭了南边的“草寇”。早在太平天国时就跟着曾国藩南征北战了,又经过这些个年的历练,一双火眼早就看的通透。现在的新军看着士气高涨,装备的也是新式的洋枪洋炮,但是骨子里还是老军队那一套,只不过换了层外衣罢了。不说比不得安南的精锐了,就是现在的淮军都要比他们强上不少,至少淮军中现有不少参加实战的老兵。哪里像现在的新军,几个月训练下来连放机枪实弹射击的机会都没几次。这样的部队会有什么战斗力。
对于朝廷的换防调令李鸿章亦没有阳奉阴违,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在对太平天国的征伐后,李鸿长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的年月,官再大也不如手里有兵,有了兵做依靠不管是朝廷怎样对你,都可以安如泰山。所以朝廷这里旨意一下,那边李鸿章的电报就到了前线各淮军将领手中。严词告诫他们需将防务交给新军,不得借口敷衍推脱。交接完毕后向京津一带集结,以策应京畿地区安全。
这边清军忙着换防,那边萧智忙着调兵进攻,先动攻势的的是远在四川的北伐军,在经过一系列的整编补充后,北伐军在川南占领区由原来的三个师又一个旅约四万八千人,变成了五个整编满员师,总兵力过十万,虽然成都城内的四川总督也在不断的扩编军队,可是境况却不如人意,缺枪少弹不说,就是人员也是有很大部分是被拉壮丁拉来的,但是现在总数上两者已经相当了。原来的四川总督刘秉璋还是有些能耐,在四川和北伐军打成了个相互对峙的局面,可惜是朝廷里有人不买账,密报说刘秉璋私通北伐军,有通敌之嫌。看到这份密报的内用,光绪帝登时大怒,但却不敢自专,立即差人送到了慈禧手里。慈禧刚开始并未在意,觉得刘秉璋随是书生,但是这几年政绩还是有的,如说私通安南也是没影的事儿――要是私通早私通了,何必等人家打上门在私下勾连呢?可是架不住三人成虎,先是四川布政使弹奏刘秉璋不思收复失地,一味守城避战。后有四川提督马禄奏报,说刘秉璋在这危急时刻仍执意裁汰旧军,减少守城官兵数量,征集组建新军,意图不轨。朝廷得了这信大为惊讶。这还得了,本来现在四川就是个危局,北伐军随时可能进攻成都,怎可还在裁减军队,减少兵将那呢?一纸诏书就将刘秉璋给调到了陕西去督促粮草去了。如不是恭亲王替刘秉璋说了些好话,说不得就要被慈禧配的新疆效力去了。
临阵换将最是大忌,刘秉璋虽是书生但还是能够了解四川现状的,没有盲目和北伐军生冲突,而是保存实力,积蓄力量以图长远。应该说刘秉璋的策略还是很实用的,现在他被调走,情况就不一样了。新调来的四川总督是赫寿,原来的任的是工部侍郎一职,乃是清廷八大铁帽子简亲王的嫡亲外甥,老简亲王就这么一个外甥,自是疼爱,赫寿自小就是纨绔,靠了祖辈的荫庇做了官员,虽是捞钱也不少,但是也知道不能捞得得过狠,底下上面的各个关系打点的起来也舍得花银子。这样既有靠山又会花钱的打点的主,想不升官都难。年年吏部都是给的“卓异”的考评,官也渐渐成了从二品的工部侍郎。在选派四川总督时。慈禧钦点了赫寿的名,让他来了四川。
赫寿自家有苦自己知,他哪有什么能力来管理这个烂摊子。本想求了自己的舅舅简亲王在慈溪面前说说,免了这趟差事,奈何赫寿“官声”在外,又是旗人宗亲,慈禧使着也放心,最后了也是没松这个口。原打算干脆来个装病不去赴任,奈何慈禧的懿旨一道接着一道的催。赫寿堪堪是拖不过去这趟差事,只得多多的选了护卫磨磨蹭蹭地往四川赶。本来刚来四川时每日里提心吊胆的,生怕明儿个北伐军就打了过来,但是渐渐的见南边没有什么事情生,这提着的心也落了地。很快的故态萌,每日里不是和几个美妾逗笑,就是想法子捞钱,至于军务皆丢给四川提督和自己的一班子幕僚。
四川提督是个旗人,名叫穆奇图,五十来岁,如论起辈分还是位系红带子的皇室宗亲,只是现在离得远了,和皇家的关系也不是亲密,才被派到四川做了提督。虽是武馆却不迂腐且十分高傲,对于这位新到任的总督也是不甚感冒。见总督大人每日不理政务,只一味捞钱玩乐,心里更是不喜,好在见他不插手自己的事情也就眼不见为静了,每遇大事也只是给总督大人禀报一声了事,并不请他拿主意。
北伐军在四川的攻势顷刻间震醒了还在醉梦中赫寿,他一面请穆奇图来府上商议,一面向朝廷求援,希望多多派遣新军来助战。穆奇图这会哪里还有功夫理会得这个草包总督,径直带人上了成都城墙观察战况去了。北伐军这次精锐进出,四个整编师已经将成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另一个师作预备队,随时可以支援前线战场。望着城外静静地“叛军”,穆奇图一阵惊愕,心里不禁有些打鼓。成都城经过前一段时间加固已经称得上固如金汤,再加上刘秉璋在任时不断从各地征集粮草,城内物资可谓充足,在穆奇图看来就算是现在打不过叛军,但是守上个一年半载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现在看来还是乐观了,城外“叛军”看这架势军威严正,装备整齐,士气也很是高涨,穆奇图第一次在心里开始怀疑能不能守得住成都。
第一天北伐军只是将成都围住,并没有动进攻,原因不是别的,还是因为路不好,各部队的重火力都落在了后面。面对着成都的高大城墙,这个时候进攻纯粹是去送死。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四川新军和旧军都在城里,只要清军不主动进攻,北伐军也乐得养精蓄锐。直到第二日下午重火力部队才急匆匆赶来。不过在此之前,北伐军已经动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基本上摸清了成都城内的兵力配置和部署,只等重火力一到就动总攻了。
外面的枪炮声吓坏了躲在总督府的赫寿,几乎是下意思地,赫寿想要卷银子逃跑。可是往哪里跑?回京师是不要指望,失职逃跑的总督就是有简亲王保着也不会落下好下场。南边也是不行,听说叛匪最恨清廷的官员,自己一个总督万一被抓住,也是个人头落地的份。就在赫寿万分纠结时,一个小戈什哈匆匆跑来禀报。赫寿一听再也顾不得后果了,马上吩咐家人卷了东西要出城,城外的重炮声一声紧似一声。
穆奇图战死,赫寿逃跑,四川成都失守的奏章还是陕西巡抚禀报朝廷的。穆奇图没有被再追究什么,毕竟已经战死了。赫寿被朝廷下了海捕文书,被除了宗室的度牒名号,连简亲王都被削了两年的俸禄,闭门思过。四川一丢整个北方的门户大开,北伐军进可以空陕西和山西,退可以依据四川多山地貌凭险而守,向东可以威胁湖北武汉,西可进藏边青海,可以说战略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萧智等人手里。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四川,但是萧智的眼光却看向了天津。
李鸿章的淮军现在基本上调集到了京畿一带防守,除了驻扎在通州一带的六万人马,其余的分驻京师各处,看得出来朝廷还是信得过李鸿章的,虽然北调淮军也有就近监视之嫌,但是总的来说朝廷还是比较信任淮军的。李鸿章本打算进京等淮军调度完后进京的,但是朝廷的一纸诏书却将他惊得从头凉到脚――李鸿章被要求致仕。致仕就是退休的意思,一般清朝的官员都是在七老八十才会上书请求致仕。现在的李鸿章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手里又有兵权,朝廷是脑子糊涂了还是集体烧了,竟然要求自己退休。李鸿章呆呆地看着手里的诏书,脸上一时阴晴不定。“朝廷这是不放心自己啊!”李鸿章最后略带气愤的叹息到。想想也是,二十余万淮军驻扎京师,如果自己还在统帅这个位置上呆着,恐怕京城里的满族王爷们没一个能睡的着的!就是紫禁城里的那位怕也是半夜做梦吓醒吧?
李鸿章叫来了心腹幕僚大家彼此商议了几次,也没有什么对策。倒是天将黑时,北京又来了旨意,着李鸿章仍为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管理海关及洋务事宜,在末尾又命其办理交接事物。看着前后两个有些矛盾的旨意,李鸿章面色不渝。交接什么?自己本来就是北洋大臣兼着直隶总督,管着洋务,还能交接什么,无非是淮军的指挥权而已。看着圣旨,李鸿章心里一阵冷笑,朝廷还真当淮军是软柿子,以为交接过去就能管的住么?
其实李鸿章还真是错怪了朝廷了,想想李鸿章是什么?怎么敢说让致仕就让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