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饮马长江畔(15)-1884年改变的历史txt笔下
第五十四章:饮马长江畔(15)-1884年改变的历史txt笔下-1884年改变的历史-笔趣阁
1884年改变的历史
作者:江湖六家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是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刘坤一(183o-19o2),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1862年,升广西布政使。1864年升江西巡抚。1874年,调署两江总督。1875年9月,授两广总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1891年受命":帮办海军事务":,并任两江总督。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8月7日,刘坤一兼署江宁将军。26日,他在《续办江海防务折》中报告了镇江、江宁一带昼夜戒备的筹防情形,为防日军":窜入南洋,以图分忧":,特":将一应战守事宜妥为布置":。1o月之后,日军在辽东、辽南攻陷许多城池,清廷为挽救危局,28日谕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节制":。并派湖南巡抚吴大?、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刘坤一接受命令,表示":惟有殚竭血诚,于一切防剿机宜,仰秉睿?,悉心筹划……亟图补救,迅扫狂氛":。但是他却以":队不齐,械不备":未迅行动。
1895年,刘坤一开始加强军队调度,派吴大?统率湘楚各军2o多营万余人陆续出关,委新疆藩司魏光焘为前敌营务处。刘坤一注重军工生产,积极备战。原来沿江炮台都是老式的后膛炮,他令上海制造局制造新式后膛炮,创建吴淞口附近的狮子林炮台,并在多处炮台增设新式大炮。1月初,盖平(今盖县)失陷,清廷":谕刘坤一进驻山海关":,16日才遵旨出驻山海关。同时":抽调各营,分派帮办,并陈事宜八条":。当时清军在海城、营口、牛庄、田庄台一带集结7、8万人,而日军在海城、盖平不过2万人。2月底以前清军曾四攻海城,均遭败北,并于3月间先后失去鞍山、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清军的节节败退,使刘坤一重整军队,以图反攻的设想化为乌有。不到1o天时间,清军6、7万人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宋庆、吴大?溃而西走,从双台子退至石山站,1895年4月,刘坤一得知和议将成,坚决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他说:":既经赔款,又须割地,且割完富未扰之地,无此办法。辽、台并失,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如畏倭攻京城,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则关、津、畿辅均宿重兵,讵不可一战?":4月3o日,刘坤一再寄督办军务处,认为":宜战不宜和":。他分析了":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的形势,指出":在我止须坚忍苦战,否则高垒深沟,严为守御,倭寇悬师远斗,何能久留,力尽势穷,彼将自为转?之计。……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表示":坤一职在兵戎,宗社所关,惟有殚竭血诚,力任战事,此外非所敢知":。5月2日,光绪批准《马关条约》。5月5日刘坤一再奏,说明日本":若得辽、台,如附两翼,中国必有噬脐之祸。辽、台与倭本国联成一气,日益强盛,将来即求援西洋各大国,亦无能制其死命。是此和议一成,惟任倭为所欲为,贻患无穷,何堪设想":。刘坤一对清廷将台湾拱手相让,很不甘心。29日致函台湾巡抚唐景崧,鼓励他设法保住台湾。并表示":愿振臂一呼,远为同声之应……但属力所能至,无不尽力勉为":。并派幕僚易顺鼎":持函渡台":,转达支持之意。他还表示愿从物质上援助刘永福在台抗战,只是由于清廷从中作梗,无法兑现。1896年,刘坤一回任两江总督,后虽屡奏请开缺,皆不准。19oo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刘坤一和张之洞、盛宣怀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19o2年卒,追封一等男爵,赠太傅,谥忠诚。
历史上,在甲午年的时候,这位两江总督本应该去东北和日本人打上一仗的,但是因为安南早已经将日本收拾完了,所以刘坤一也就没有去东北,反而因为安南的影响,本应该在19oo年开始的刘坤一在两江的改革却被提前到了1891年进行了。从1891年初开始,刘坤一在两江仿照安南模式开始对辖区内的经济进行必要的改革,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刘坤一深感自己经验缺乏,改革的人才也是极为的不足,所以刘坤一借助同刘铭传的交情,希望安南省可以向两江等地派出一些人员以帮助自己的改革,但是,这时的安南省人才也比较的缺乏,所以萧智就没有同意刘坤一的要求,而是表示:两江可派遣一批人员来安南省的行政学院学习一年,此后在安南省实习一年即可返回两江。对于安南的提议刘坤一夜表示同意,在刘坤一看来,安南省为自己培训那是最好了,毕竟用安南省的人自己也不放心,虽然培训的时间长了点,但是到时候自己心里用着却踏实,而且有了这些人,自己以后也可以使用他们来培训更多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刘坤一就向安南省派出了共计两批约一百人的学习人员,这其中就有他的小儿子刘文浩。按说刘坤一是一省大员,给自己儿子安排个前程还不是易如反掌,但是偏偏这个刘文浩是个怪胎,对八股文章和诗词等一概的不感兴趣,反而是对一些西洋的文化和器械很是着迷,平时只是看一些这方面得书籍,自从安南省展起来以后,刘文浩就去了安南省考察学习,再也没有回过家,这一呆就是五年。现在刘坤一向安南省派人学习,正好刘文浩也在安南省,刘坤一就给自己的小儿子派了一个“学习观察委员”的职务,算是给刘文浩套了根绳,刘坤一就希望借这次机会可以把刘文浩叫回来,毕竟自己也很想这个小儿子,这也算是这位两江总督的一点私心吧。
南京的两江总督府里,刘文浩这几日也颇为烦恼,眼看着北伐军就要打来了,可是自己的父亲还有几位哥哥却还在犹豫不决,虽然自己多次向他们解释和说明了安南省的强大,但是他们还是有些不相信,哎!看来还得向他们好好说说,怎么读八股出来的人,这脑子怎么这么扭呢?刘文浩心里这样想着,脚下却慢慢地来到了父亲的书房外,一般情况下,父亲都会呆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只有特殊的情况时,自己的父亲才会出来走走。隔着老远刘文浩就听到了书房里的争论声,这些天两江的好多官员都跑来总督府打探情况,许多人都是希望两江能够和平接受安南省的条件,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汉人,但是还有许多顽固派尤其是一些旗人则希望刘坤一等人打下去,两派人经常在刘坤一面前吵来吵去,弄得这位两江总督是不胜其烦,但是却无可奈何,只能在两派中间和稀泥,尽量的两派都不得罪。刘文浩也是对这两派感到很反感,说实话,这两派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主和派是害怕北伐军到来后先拿他们这些贪官开刀,所以在事不可为的情况下,他们希望能通过献城献土的方式来博取北伐军的宽恕,即使有罪,但是现在最不济也有个献之功,他们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南省也不会过分的为难自己了,而主战派则多为旗人,他们觉得自己的东西得不到了,那也不能便宜了安省的人,自己死也得来上两江的百姓给自己的作陪葬,要把两江这个富庶的省份糟践成饿殍遍野才甘心。一想到这里,刘文浩的心里对这些人就有说出的厌恶,有时候刘文浩真想在手里拿把机枪将这些人都给毙了,省得这些官老爷们整天闲着无聊光想着算计和捞钱。
刘文浩并没有马上进入书房,而是在书房外的凉亭里静静地等着,他知道不用多久这些人就会被自己的父亲“请”出去。果然,等了不多久,这些两江的官员们陆陆续续地走出了书房,在一片有的人叹息,有的人摇头的情境中,又陆陆续续地离开了总督府。等到所有的人都离开后,刘文浩才慢慢地来到书房外,刚要举手敲门,里面却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叫他进去,刘文浩微微一笑,推开门走了进去。书房里,刘坤一正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生,看得出来这位两江总督现在很是伤神,脸色也有些苍白,因为这几日的连续的忙碌,眼睛已经陷了下去,而且眼睛微微有些红,看来这几日一定是熬了不少的夜。当刘文浩要行礼时,刘坤一却摆了摆手说道:“自家人就别来这些客套的了,你这次来还是想让我放弃么?”听到父亲的问话,刘文浩并没有回答,只是拿着桌子上战报看了起来,刘坤一见了也不阻止,当刘文浩看完战报后,才幽幽地说道:“苏州也被北伐军攻下来了,看来北伐军快到南京了,父亲还没有决定么?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安南省的部队一旦北进南京,父亲那个时候可就真的”听到这里,刘坤一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了。刘文浩见了也就自觉地闭上了嘴,静静地等着自己的父亲话。“萧智派你回来,不会这么简单吧?他的条件是什么?”看来刘坤一下了很大的决心,但是听了父亲的问话,刘文浩并没有显得很吃惊,只是规矩得说道:“萧主席(萧智是中华民族复兴党主席,刘文浩也是党员,但因为没有公职,故称其为主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他只是希望父亲能为两江的百姓着想,能够和平解放两江及南京城,这一点父亲是知道的,萧主席的条件父亲也是知道的,和平解放后,父亲的位置不变,还是两江总督而且是年不变,两江各省未来十年除了土地改革和军队外,一切制度不变,十年后再进行改革。父亲,这样的条件已经够优厚的了,看看福建和浙江等地,那些顽抗的官军和官员们有几个好下场的,再看看刘铭传,弃暗投明后他不是活的好好的么?而且现在还得到了安南省的重用。父亲大人,您自问实力比得上安南?自己手下的将领比得上刘铭传?就连刘铭传这样的虎将都败在安南省的手里,何况您手底下的这帮子废物呢?”听到自己儿子的奚落,刘坤一的脸上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表情,他不好反驳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说的都是事实。自己手下的兵丁的确比不上北伐将士,至于官佐的素质更是差的没法比了,原先自己还以为只要自己有了枪有了炮,有了自己的军队,拿自己就不会惧怕任何人,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北伐军和安南省的实力是如此的强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北伐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几乎很扫了整个江南地区,现在整个江南地区就还剩下自己这里和皖南的淮军了。他李鸿章也不是傻子,把在皖南淮军的主力都撤到了江北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可是却把皖南这么一大块的空挡露了出来,现在自己是腹背受敌,兵力一下子显得异常紧张。可是自己也不是傻子,随便你们这么玩弄于鼓掌之间,逼急了,老子就学刘铭传,降了安南省了事。
可是这投降那有这么简单,不说手下的这些个兵丁和将领愿不愿意,就是手下的这些文官们就够自己心烦的了,每天在自己面前挣来争取的,嘴里喊得比谁都好听,可是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个旗人,想起来就生气,他们哪里是为了国家大义,民族的利益啊?简直就是要把两江的百姓万火坑里推,这样的事情他刘坤一是万万不能做的,如果做了,两江的百姓就是做了鬼也不会放过这老刘家满门的,看来打是不行的,更本也打不过,那么只有降了,可是这项也得好好谋划谋划,不能让萧智和安南省小看了自己,而且自己也得好好的掂量掂量北伐军的成色足不足,否则,手底下的人会不服的,到那时,自己就是降了也会被手底下的这帮子官员们给拱下来的,说不定还会被他们给趁机打掉呢!刘坤一想着想着就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这使得站在书房里的刘文浩颇为奇怪:怎么父亲想着想着事情却笑了起来呢?自己说的很好下么?看着自己儿子疑惑的表情,刘坤一心里还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心说:儿子你虽然比你大哥和二哥强,但是像问题中就还是太嫩了,我们现在投降不过是锦上添花,只有雪中送炭人家才会看重我们父子。刘坤一本想把自己想的这些告诉自己的儿子,可是张了几次嘴却没有说出口,哎!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是让老三自己想去吧,这样对他对整个家族都有好处,说不得将来这刘家以后就指望着老三了,多打磨他一下也好。所以他只是挥挥手,让刘文浩退了出去,自己还要好好想想怎样给北伐军“雪中送炭”呢。
这边刘坤一正在谋划怎样投降后才能得到安南省的重用,那边在南京城里及其周边的八旗兵丁却坐不住了,北伐军来了那第一个不会放过的自然是自己这些人了,于是一些谣言开始在苏南等地流传开来,都说北伐军最是憎恨旗人和地主了,一旦被他们抓住不是活剐就是凌迟处死。无知的事物总是使人感到了恐惧,这些谣言一下子使得整个苏南地区陷入了恐慌之中,许多旗人和地主开始逃跑,但是因为长江被封锁了,而整个江南地区也即将陷入北伐军的掌握之中,这些人已经是无处可逃了,于是这些人绝望了,愤怒了,他们在有心人的挑唆下开始武装起来,准备和北伐军对抗,而已经有决死之心的八旗兵丁们也多少恢复了一些他们祖先的勇气,拿起了久违的刀枪,决定和北伐军决一死战,可惜他们注定了会成为历史车轮下的陪葬品而被淹没在历史展的大潮中。在经过简单的训练后,这些人在一些八旗将领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地处前线的无锡.常熟等地,随同这些八旗兵到来的还有一些抱着“忠君”思想的汉族军队,这些军队的总兵力约为25ooo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原来驻守在无锡等地的兵丁和从苏州败退下来的兵丁的话,无锡和常熟的清军总兵力约为4oooo人。当然了,这些部队私自的调动和布防,作为两江总督的刘坤一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却才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来阻止这些行为,相反,他在暗中还向这些清军部队提供了不少的军火和便利,他就是要让这些八旗清军作自己手里一杆枪,只有等他们把北伐军打疼了,打得他们需要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了,自己才能趁机出手,来个雪中送炭,到那个时侯,安南省想不中用自己都不行,当然了,这个打法要有一个度,既不能将北伐军打急了(打败北伐军的想法在现在的清军之中从没有想过),打急了他会和你拼命,但是又不能打得太软,大软了就显不出自己的重要性了,这就要刘坤一得十分的会掌握机会才行。为了更好的让北伐军和八旗清军拼命,刘坤一将嫡系都留在了南京,而非嫡系和八旗兵则全部派到了前线,这其中还有不少的精锐部队,因为不是刘坤一的嫡系也被派了出来,这就使得北伐军吃了不少的苦头,当然,也使得北伐军的战斗力得到了一次更好的检验和磨练。
对于刘坤一的决定,远在苏州的萧智等人当然不会知道了,他们只是觉得刘坤一把大批的部队派到了前线,看来是打算顽抗到底了,几个人正抱着地图研究怎么能更好的突破无锡――常熟防线以便更好的向南京金呢。
1895年,刘坤一开始加强军队调度,派吴大?统率湘楚各军2o多营万余人陆续出关,委新疆藩司魏光焘为前敌营务处。刘坤一注重军工生产,积极备战。原来沿江炮台都是老式的后膛炮,他令上海制造局制造新式后膛炮,创建吴淞口附近的狮子林炮台,并在多处炮台增设新式大炮。1月初,盖平(今盖县)失陷,清廷":谕刘坤一进驻山海关":,16日才遵旨出驻山海关。同时":抽调各营,分派帮办,并陈事宜八条":。当时清军在海城、营口、牛庄、田庄台一带集结7、8万人,而日军在海城、盖平不过2万人。2月底以前清军曾四攻海城,均遭败北,并于3月间先后失去鞍山、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清军的节节败退,使刘坤一重整军队,以图反攻的设想化为乌有。不到1o天时间,清军6、7万人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宋庆、吴大?溃而西走,从双台子退至石山站,1895年4月,刘坤一得知和议将成,坚决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他说:":既经赔款,又须割地,且割完富未扰之地,无此办法。辽、台并失,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如畏倭攻京城,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则关、津、畿辅均宿重兵,讵不可一战?":4月3o日,刘坤一再寄督办军务处,认为":宜战不宜和":。他分析了":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的形势,指出":在我止须坚忍苦战,否则高垒深沟,严为守御,倭寇悬师远斗,何能久留,力尽势穷,彼将自为转?之计。……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表示":坤一职在兵戎,宗社所关,惟有殚竭血诚,力任战事,此外非所敢知":。5月2日,光绪批准《马关条约》。5月5日刘坤一再奏,说明日本":若得辽、台,如附两翼,中国必有噬脐之祸。辽、台与倭本国联成一气,日益强盛,将来即求援西洋各大国,亦无能制其死命。是此和议一成,惟任倭为所欲为,贻患无穷,何堪设想":。刘坤一对清廷将台湾拱手相让,很不甘心。29日致函台湾巡抚唐景崧,鼓励他设法保住台湾。并表示":愿振臂一呼,远为同声之应……但属力所能至,无不尽力勉为":。并派幕僚易顺鼎":持函渡台":,转达支持之意。他还表示愿从物质上援助刘永福在台抗战,只是由于清廷从中作梗,无法兑现。1896年,刘坤一回任两江总督,后虽屡奏请开缺,皆不准。19oo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刘坤一和张之洞、盛宣怀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19o2年卒,追封一等男爵,赠太傅,谥忠诚。
历史上,在甲午年的时候,这位两江总督本应该去东北和日本人打上一仗的,但是因为安南早已经将日本收拾完了,所以刘坤一也就没有去东北,反而因为安南的影响,本应该在19oo年开始的刘坤一在两江的改革却被提前到了1891年进行了。从1891年初开始,刘坤一在两江仿照安南模式开始对辖区内的经济进行必要的改革,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刘坤一深感自己经验缺乏,改革的人才也是极为的不足,所以刘坤一借助同刘铭传的交情,希望安南省可以向两江等地派出一些人员以帮助自己的改革,但是,这时的安南省人才也比较的缺乏,所以萧智就没有同意刘坤一的要求,而是表示:两江可派遣一批人员来安南省的行政学院学习一年,此后在安南省实习一年即可返回两江。对于安南的提议刘坤一夜表示同意,在刘坤一看来,安南省为自己培训那是最好了,毕竟用安南省的人自己也不放心,虽然培训的时间长了点,但是到时候自己心里用着却踏实,而且有了这些人,自己以后也可以使用他们来培训更多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刘坤一就向安南省派出了共计两批约一百人的学习人员,这其中就有他的小儿子刘文浩。按说刘坤一是一省大员,给自己儿子安排个前程还不是易如反掌,但是偏偏这个刘文浩是个怪胎,对八股文章和诗词等一概的不感兴趣,反而是对一些西洋的文化和器械很是着迷,平时只是看一些这方面得书籍,自从安南省展起来以后,刘文浩就去了安南省考察学习,再也没有回过家,这一呆就是五年。现在刘坤一向安南省派人学习,正好刘文浩也在安南省,刘坤一就给自己的小儿子派了一个“学习观察委员”的职务,算是给刘文浩套了根绳,刘坤一就希望借这次机会可以把刘文浩叫回来,毕竟自己也很想这个小儿子,这也算是这位两江总督的一点私心吧。
南京的两江总督府里,刘文浩这几日也颇为烦恼,眼看着北伐军就要打来了,可是自己的父亲还有几位哥哥却还在犹豫不决,虽然自己多次向他们解释和说明了安南省的强大,但是他们还是有些不相信,哎!看来还得向他们好好说说,怎么读八股出来的人,这脑子怎么这么扭呢?刘文浩心里这样想着,脚下却慢慢地来到了父亲的书房外,一般情况下,父亲都会呆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只有特殊的情况时,自己的父亲才会出来走走。隔着老远刘文浩就听到了书房里的争论声,这些天两江的好多官员都跑来总督府打探情况,许多人都是希望两江能够和平接受安南省的条件,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汉人,但是还有许多顽固派尤其是一些旗人则希望刘坤一等人打下去,两派人经常在刘坤一面前吵来吵去,弄得这位两江总督是不胜其烦,但是却无可奈何,只能在两派中间和稀泥,尽量的两派都不得罪。刘文浩也是对这两派感到很反感,说实话,这两派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主和派是害怕北伐军到来后先拿他们这些贪官开刀,所以在事不可为的情况下,他们希望能通过献城献土的方式来博取北伐军的宽恕,即使有罪,但是现在最不济也有个献之功,他们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南省也不会过分的为难自己了,而主战派则多为旗人,他们觉得自己的东西得不到了,那也不能便宜了安省的人,自己死也得来上两江的百姓给自己的作陪葬,要把两江这个富庶的省份糟践成饿殍遍野才甘心。一想到这里,刘文浩的心里对这些人就有说出的厌恶,有时候刘文浩真想在手里拿把机枪将这些人都给毙了,省得这些官老爷们整天闲着无聊光想着算计和捞钱。
刘文浩并没有马上进入书房,而是在书房外的凉亭里静静地等着,他知道不用多久这些人就会被自己的父亲“请”出去。果然,等了不多久,这些两江的官员们陆陆续续地走出了书房,在一片有的人叹息,有的人摇头的情境中,又陆陆续续地离开了总督府。等到所有的人都离开后,刘文浩才慢慢地来到书房外,刚要举手敲门,里面却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叫他进去,刘文浩微微一笑,推开门走了进去。书房里,刘坤一正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生,看得出来这位两江总督现在很是伤神,脸色也有些苍白,因为这几日的连续的忙碌,眼睛已经陷了下去,而且眼睛微微有些红,看来这几日一定是熬了不少的夜。当刘文浩要行礼时,刘坤一却摆了摆手说道:“自家人就别来这些客套的了,你这次来还是想让我放弃么?”听到父亲的问话,刘文浩并没有回答,只是拿着桌子上战报看了起来,刘坤一见了也不阻止,当刘文浩看完战报后,才幽幽地说道:“苏州也被北伐军攻下来了,看来北伐军快到南京了,父亲还没有决定么?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安南省的部队一旦北进南京,父亲那个时候可就真的”听到这里,刘坤一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了。刘文浩见了也就自觉地闭上了嘴,静静地等着自己的父亲话。“萧智派你回来,不会这么简单吧?他的条件是什么?”看来刘坤一下了很大的决心,但是听了父亲的问话,刘文浩并没有显得很吃惊,只是规矩得说道:“萧主席(萧智是中华民族复兴党主席,刘文浩也是党员,但因为没有公职,故称其为主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他只是希望父亲能为两江的百姓着想,能够和平解放两江及南京城,这一点父亲是知道的,萧主席的条件父亲也是知道的,和平解放后,父亲的位置不变,还是两江总督而且是年不变,两江各省未来十年除了土地改革和军队外,一切制度不变,十年后再进行改革。父亲,这样的条件已经够优厚的了,看看福建和浙江等地,那些顽抗的官军和官员们有几个好下场的,再看看刘铭传,弃暗投明后他不是活的好好的么?而且现在还得到了安南省的重用。父亲大人,您自问实力比得上安南?自己手下的将领比得上刘铭传?就连刘铭传这样的虎将都败在安南省的手里,何况您手底下的这帮子废物呢?”听到自己儿子的奚落,刘坤一的脸上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表情,他不好反驳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说的都是事实。自己手下的兵丁的确比不上北伐将士,至于官佐的素质更是差的没法比了,原先自己还以为只要自己有了枪有了炮,有了自己的军队,拿自己就不会惧怕任何人,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北伐军和安南省的实力是如此的强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北伐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几乎很扫了整个江南地区,现在整个江南地区就还剩下自己这里和皖南的淮军了。他李鸿章也不是傻子,把在皖南淮军的主力都撤到了江北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可是却把皖南这么一大块的空挡露了出来,现在自己是腹背受敌,兵力一下子显得异常紧张。可是自己也不是傻子,随便你们这么玩弄于鼓掌之间,逼急了,老子就学刘铭传,降了安南省了事。
可是这投降那有这么简单,不说手下的这些个兵丁和将领愿不愿意,就是手下的这些文官们就够自己心烦的了,每天在自己面前挣来争取的,嘴里喊得比谁都好听,可是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个旗人,想起来就生气,他们哪里是为了国家大义,民族的利益啊?简直就是要把两江的百姓万火坑里推,这样的事情他刘坤一是万万不能做的,如果做了,两江的百姓就是做了鬼也不会放过这老刘家满门的,看来打是不行的,更本也打不过,那么只有降了,可是这项也得好好谋划谋划,不能让萧智和安南省小看了自己,而且自己也得好好的掂量掂量北伐军的成色足不足,否则,手底下的人会不服的,到那时,自己就是降了也会被手底下的这帮子官员们给拱下来的,说不定还会被他们给趁机打掉呢!刘坤一想着想着就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这使得站在书房里的刘文浩颇为奇怪:怎么父亲想着想着事情却笑了起来呢?自己说的很好下么?看着自己儿子疑惑的表情,刘坤一心里还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心说:儿子你虽然比你大哥和二哥强,但是像问题中就还是太嫩了,我们现在投降不过是锦上添花,只有雪中送炭人家才会看重我们父子。刘坤一本想把自己想的这些告诉自己的儿子,可是张了几次嘴却没有说出口,哎!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是让老三自己想去吧,这样对他对整个家族都有好处,说不得将来这刘家以后就指望着老三了,多打磨他一下也好。所以他只是挥挥手,让刘文浩退了出去,自己还要好好想想怎样给北伐军“雪中送炭”呢。
这边刘坤一正在谋划怎样投降后才能得到安南省的重用,那边在南京城里及其周边的八旗兵丁却坐不住了,北伐军来了那第一个不会放过的自然是自己这些人了,于是一些谣言开始在苏南等地流传开来,都说北伐军最是憎恨旗人和地主了,一旦被他们抓住不是活剐就是凌迟处死。无知的事物总是使人感到了恐惧,这些谣言一下子使得整个苏南地区陷入了恐慌之中,许多旗人和地主开始逃跑,但是因为长江被封锁了,而整个江南地区也即将陷入北伐军的掌握之中,这些人已经是无处可逃了,于是这些人绝望了,愤怒了,他们在有心人的挑唆下开始武装起来,准备和北伐军对抗,而已经有决死之心的八旗兵丁们也多少恢复了一些他们祖先的勇气,拿起了久违的刀枪,决定和北伐军决一死战,可惜他们注定了会成为历史车轮下的陪葬品而被淹没在历史展的大潮中。在经过简单的训练后,这些人在一些八旗将领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地处前线的无锡.常熟等地,随同这些八旗兵到来的还有一些抱着“忠君”思想的汉族军队,这些军队的总兵力约为25ooo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原来驻守在无锡等地的兵丁和从苏州败退下来的兵丁的话,无锡和常熟的清军总兵力约为4oooo人。当然了,这些部队私自的调动和布防,作为两江总督的刘坤一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却才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来阻止这些行为,相反,他在暗中还向这些清军部队提供了不少的军火和便利,他就是要让这些八旗清军作自己手里一杆枪,只有等他们把北伐军打疼了,打得他们需要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了,自己才能趁机出手,来个雪中送炭,到那个时侯,安南省想不中用自己都不行,当然了,这个打法要有一个度,既不能将北伐军打急了(打败北伐军的想法在现在的清军之中从没有想过),打急了他会和你拼命,但是又不能打得太软,大软了就显不出自己的重要性了,这就要刘坤一得十分的会掌握机会才行。为了更好的让北伐军和八旗清军拼命,刘坤一将嫡系都留在了南京,而非嫡系和八旗兵则全部派到了前线,这其中还有不少的精锐部队,因为不是刘坤一的嫡系也被派了出来,这就使得北伐军吃了不少的苦头,当然,也使得北伐军的战斗力得到了一次更好的检验和磨练。
对于刘坤一的决定,远在苏州的萧智等人当然不会知道了,他们只是觉得刘坤一把大批的部队派到了前线,看来是打算顽抗到底了,几个人正抱着地图研究怎么能更好的突破无锡――常熟防线以便更好的向南京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