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棋盘-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txt下载
第十二章 棋盘-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txt下载-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笔趣阁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作者:裸奔在天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绪八年,对于大清的百姓而言,这是难得的一个太平有战乱、没有重赋,连老天都帮忙,没有大的天灾。而这一年,对于袁世凯来说是丰收的一年,虽然比较他的志向而言,这点收获还远远不够,但是已经为他那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今朝鲜的战事已经平定,也就是说立功的机会基本已经结束,在光绪九年到来的时候,袁世凯又把目光投向了在大清国土另外一端的越南。
刘仲及是光绪九年三月底来到朝鲜的,跟他一起来的还有文增瑞、徐世昌的两封信件。文增瑞的信中主要汇报了助学会的开展情况。这一年,项城、陈州两地有九名学子在助学会的帮助下通过乡试,并且有三人在才学和忠心方面达到要求,可以提供给他们参加光绪十二年大考的资助。文增瑞还打算在上海、南京等地开办助学会的分支,希望吸纳更多的穷困学子。
若文增瑞报的是平安,那么徐世昌传来的消息则是惊喜!在袁世凯的援助之下,徐世昌在大考中以探花及第,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历史上,徐世昌乃光绪十二年进士,不过这里袁世凯对他的资助提前了四年,因此书中将徐世昌高中时间提前。)徐世昌出身苦寒,他“单纯”的背景、优良的成绩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重视,其中对他最为青睐的莫过于新入军机处的翁同龢(音同和)。翁同龢乃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二十七岁的翁同龢以徐世昌一样的成绩入翰林院任职。同治四年,翁同龢接替父业,连续成为同治、光绪两个皇帝的老师。光绪八年,应慈禧的意旨入军机处。翁同龢以文入仕,其家族历代都是杰出文人,因此对于徐世昌这种“品学兼优”才子的好感可想而知。
徐世昌利用翁同龢的关系迅在朝中编织了一个信息网络,虽然现在这个网络还不完善,但是已经足以提供给袁世凯许多有用的信息。据军机处传来的消息,光绪九年三月,法国交阯支那海军司令李维业指挥法军攻占越南产煤基地鸿基,后又克军事要地南定。紧张的局势,使得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廷派军应援。对于越南“保护权”的问题,清廷内部产生了许多种不同的声音,不过在动荡的局势面前,朝廷还是命令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此时,朝中大臣就越南的问题分成了“主和”、“主战”两派。以左宗棠(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曾纪泽(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张之洞(山西巡抚)为代表的主战派极力主张举兵抗法,翁同龢也是主战派的突出代表。主和派的代表任务是握朝廷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虽然李鸿章看似“形单影只”,但谁都知道,在背后为他撑腰的是现在掌握着清廷命脉的老佛爷。
在来信的最后,徐世昌还表明了可以向翁同龢推荐袁世凯的想法,希望得到他的回复。
阅完信件,以袁世凯职业军人敏锐的嗅觉和来自上世的记忆,他得出了结论:中法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战争带来的,就是升迁与立功的机遇!徐世昌的来信,似乎在袁世凯眼前展现了两张巨大的棋盘,一张是布局于山川河流之上的战场,一张是布局于宫廷内外的官场。有道是人生如棋,以袁世凯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不管在哪个棋盘之上都不过是一个马前卒,还做不来左右棋局的那个人。不过小卒有小卒的生存之道,只要参与棋局,相信小卒也可以“过河为车”,所以袁世凯这颗小卒决定选择一个棋局,希望在棋局中能够度过那条大河。
此时,摆在袁世凯面前的又是一个选择:沙场还是官场?选择征战沙场,意味着纵马边疆,杀敌立功,看似危险,却还算单纯;选择投机官场,就必须穿针引线,精巧布局,虽然安全,却步步杀机。
面对“棋盘”,袁世凯陷入沉思。法战争是以大清不败而败收场,既然自己左右不了结局,上了战场即便凯旋而归又有什么好处?而且这场战争后,清廷对得胜之将都是明升暗降。刘永福率部入关,他的黑旗军被清廷裁减至三百,自己却被丢到南澳作个只有三百手下的总兵。冯子才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是其后却被派到广西督办军务,这一督办,就督办到老将军去世的一天。考虑到此,袁世凯豪不犹
择了投机官场。
选择投机官场,袁世凯面前有两大难题,第一便是如何入局。虽然有李鸿章的关系,但是他是在庆字营远征军中声名雀起,现在还在军中任职,中堂大人如何能头让他回国?而吴长庆又怎会轻易放人?袁世凯在朝鲜虽然地位不低,不过在国内,中堂大人帐下他这样的五品官员多如牛毛,即便将他调了回去能委什么职务?
第二个难题便是站队。官场之中的凶险要远远大于战场,因为为官之初有个关键的技巧——站队。选择对了“主义”或者“理念”,那么一旦坚持这个“主义”、“理念”的一方获胜,你肯定步步高升。相反,要是你站错了队,虽不会万劫不复,但你的仕途,估计也难有出头之日。现在已经有了翁同龢的关系,先不说翁同龢会不会接纳他这个李中堂的“幕客”,即便袁世凯不顾得罪李鸿章而投靠主战派,似乎这也是一条死路。这场战争之后,不仅战场上的功臣们没有得到好处,那些主战派下场似乎也不怎么好。为了粉饰败绩,大批官吏被撤换,主和的慈禧战后也对原来的主战派进行了疯狂的打压,朝中数个主战的权臣被流放、革职,直到甲午战争才又为朝廷重新召回。袁世凯可不想有此下场!
想来想去,袁世凯难以找到一个切入点,不禁有些心烦意乱,当即对刘仲及道:“你就带了这些?还有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刘仲及自从到项城安置好家人之后,文增瑞对其经历做了调查。刘仲及背景还算“干净”,因为其忠诚还未得到考验,所以只委派他到京城跟随徐世昌打探各路消息,或者作个信使的角色。
听到主子问,刘仲及道:“文总管和徐先生只吩咐在下捎来这两封信,还有就是按您的吩咐,我嘱咐达易对宫里一些消息做了打听,只是……”
“只是什么?”
刘仲及有些支吾道:“只是达易进宫不久,地位低微,所以情况了解得比较粗浅……”
袁世凯此时正想多了解一些信息,因此马上说道:“无妨,有多少就说多少!”
刘仲及没有说话,从怀里拿出写满歪歪扭扭文字的几张纸道:“这、这是达易从宫中传出来的东西……我本想找文总管给抄一下,但是怕这东西太粗浅,所以、所以没有敢拿出来……”
“呵呵,没事、没事,好歹也是达易送来的消息、莫辜负他的一番心意……”听了刘仲及的话,袁世凯已经对他手里的情报不报什么希望了,不过此时他还是将几张信纸接了过来,展开阅读。这一读不要紧,里面的文字虽然潦草,但是内容却让袁世凯大为吃惊!
袁世凯知道刘达易进宫一年,地位肯定高不到哪里去。不过毕竟在宫中还是能够道听途说一些东西,所以他的本意是想让刘达易收集一下这些小道消息,看看可否整理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没料到这刘达易比他父亲还适合当个间谍,不仅将每日听到的,例如今日听闻老佛爷因江南贡品震怒,督办官恐位置难保之类的消息记录在案,而且他还“听说”了几个内务府掌司郎中的爱好、关系等等资料,并分门别类的写了下来。虽然这些官员的资料并不全面,而且多数为“听说”,但是只要派人在皇城之外打听一下,立刻可以确定其内容。
若说徐世昌把棋盘上的“车”“马”“炮”位置都给袁世凯标了出来,那么刘达易的消息无疑告诉袁世凯,那老帅身边的相、士都喜欢什么、偏爱什么。尽管这些棋子位置不清楚,但是只要看这些皇亲国戚与朝中官员哪个走得进,其政治观点不是一目了然吗?而且更难得的是,袁世凯似乎在一个人名上找到了入局的道路。
如今这么一份简单的情报就能给自己带来这么多信息,看来宫中的情报工作还要加强!想到此节,袁世凯问道:“达易在宫中过得怎么样?”
刘仲及道:“去年内务府掌礼司考核没过,怕是明年还要再混一年。咳~虽然他没有说苦,但是瘦了不少,实在不行,我想让他出宫算了……”
听了刘仲及的话,袁世凯看看手里那份情报后笑道:“哈哈……你别担心,我今年一定让达易通过考核,进入内廷!”
刘仲及是光绪九年三月底来到朝鲜的,跟他一起来的还有文增瑞、徐世昌的两封信件。文增瑞的信中主要汇报了助学会的开展情况。这一年,项城、陈州两地有九名学子在助学会的帮助下通过乡试,并且有三人在才学和忠心方面达到要求,可以提供给他们参加光绪十二年大考的资助。文增瑞还打算在上海、南京等地开办助学会的分支,希望吸纳更多的穷困学子。
若文增瑞报的是平安,那么徐世昌传来的消息则是惊喜!在袁世凯的援助之下,徐世昌在大考中以探花及第,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历史上,徐世昌乃光绪十二年进士,不过这里袁世凯对他的资助提前了四年,因此书中将徐世昌高中时间提前。)徐世昌出身苦寒,他“单纯”的背景、优良的成绩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重视,其中对他最为青睐的莫过于新入军机处的翁同龢(音同和)。翁同龢乃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二十七岁的翁同龢以徐世昌一样的成绩入翰林院任职。同治四年,翁同龢接替父业,连续成为同治、光绪两个皇帝的老师。光绪八年,应慈禧的意旨入军机处。翁同龢以文入仕,其家族历代都是杰出文人,因此对于徐世昌这种“品学兼优”才子的好感可想而知。
徐世昌利用翁同龢的关系迅在朝中编织了一个信息网络,虽然现在这个网络还不完善,但是已经足以提供给袁世凯许多有用的信息。据军机处传来的消息,光绪九年三月,法国交阯支那海军司令李维业指挥法军攻占越南产煤基地鸿基,后又克军事要地南定。紧张的局势,使得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廷派军应援。对于越南“保护权”的问题,清廷内部产生了许多种不同的声音,不过在动荡的局势面前,朝廷还是命令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此时,朝中大臣就越南的问题分成了“主和”、“主战”两派。以左宗棠(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曾纪泽(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张之洞(山西巡抚)为代表的主战派极力主张举兵抗法,翁同龢也是主战派的突出代表。主和派的代表任务是握朝廷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虽然李鸿章看似“形单影只”,但谁都知道,在背后为他撑腰的是现在掌握着清廷命脉的老佛爷。
在来信的最后,徐世昌还表明了可以向翁同龢推荐袁世凯的想法,希望得到他的回复。
阅完信件,以袁世凯职业军人敏锐的嗅觉和来自上世的记忆,他得出了结论:中法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战争带来的,就是升迁与立功的机遇!徐世昌的来信,似乎在袁世凯眼前展现了两张巨大的棋盘,一张是布局于山川河流之上的战场,一张是布局于宫廷内外的官场。有道是人生如棋,以袁世凯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不管在哪个棋盘之上都不过是一个马前卒,还做不来左右棋局的那个人。不过小卒有小卒的生存之道,只要参与棋局,相信小卒也可以“过河为车”,所以袁世凯这颗小卒决定选择一个棋局,希望在棋局中能够度过那条大河。
此时,摆在袁世凯面前的又是一个选择:沙场还是官场?选择征战沙场,意味着纵马边疆,杀敌立功,看似危险,却还算单纯;选择投机官场,就必须穿针引线,精巧布局,虽然安全,却步步杀机。
面对“棋盘”,袁世凯陷入沉思。法战争是以大清不败而败收场,既然自己左右不了结局,上了战场即便凯旋而归又有什么好处?而且这场战争后,清廷对得胜之将都是明升暗降。刘永福率部入关,他的黑旗军被清廷裁减至三百,自己却被丢到南澳作个只有三百手下的总兵。冯子才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是其后却被派到广西督办军务,这一督办,就督办到老将军去世的一天。考虑到此,袁世凯豪不犹
择了投机官场。
选择投机官场,袁世凯面前有两大难题,第一便是如何入局。虽然有李鸿章的关系,但是他是在庆字营远征军中声名雀起,现在还在军中任职,中堂大人如何能头让他回国?而吴长庆又怎会轻易放人?袁世凯在朝鲜虽然地位不低,不过在国内,中堂大人帐下他这样的五品官员多如牛毛,即便将他调了回去能委什么职务?
第二个难题便是站队。官场之中的凶险要远远大于战场,因为为官之初有个关键的技巧——站队。选择对了“主义”或者“理念”,那么一旦坚持这个“主义”、“理念”的一方获胜,你肯定步步高升。相反,要是你站错了队,虽不会万劫不复,但你的仕途,估计也难有出头之日。现在已经有了翁同龢的关系,先不说翁同龢会不会接纳他这个李中堂的“幕客”,即便袁世凯不顾得罪李鸿章而投靠主战派,似乎这也是一条死路。这场战争之后,不仅战场上的功臣们没有得到好处,那些主战派下场似乎也不怎么好。为了粉饰败绩,大批官吏被撤换,主和的慈禧战后也对原来的主战派进行了疯狂的打压,朝中数个主战的权臣被流放、革职,直到甲午战争才又为朝廷重新召回。袁世凯可不想有此下场!
想来想去,袁世凯难以找到一个切入点,不禁有些心烦意乱,当即对刘仲及道:“你就带了这些?还有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刘仲及自从到项城安置好家人之后,文增瑞对其经历做了调查。刘仲及背景还算“干净”,因为其忠诚还未得到考验,所以只委派他到京城跟随徐世昌打探各路消息,或者作个信使的角色。
听到主子问,刘仲及道:“文总管和徐先生只吩咐在下捎来这两封信,还有就是按您的吩咐,我嘱咐达易对宫里一些消息做了打听,只是……”
“只是什么?”
刘仲及有些支吾道:“只是达易进宫不久,地位低微,所以情况了解得比较粗浅……”
袁世凯此时正想多了解一些信息,因此马上说道:“无妨,有多少就说多少!”
刘仲及没有说话,从怀里拿出写满歪歪扭扭文字的几张纸道:“这、这是达易从宫中传出来的东西……我本想找文总管给抄一下,但是怕这东西太粗浅,所以、所以没有敢拿出来……”
“呵呵,没事、没事,好歹也是达易送来的消息、莫辜负他的一番心意……”听了刘仲及的话,袁世凯已经对他手里的情报不报什么希望了,不过此时他还是将几张信纸接了过来,展开阅读。这一读不要紧,里面的文字虽然潦草,但是内容却让袁世凯大为吃惊!
袁世凯知道刘达易进宫一年,地位肯定高不到哪里去。不过毕竟在宫中还是能够道听途说一些东西,所以他的本意是想让刘达易收集一下这些小道消息,看看可否整理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没料到这刘达易比他父亲还适合当个间谍,不仅将每日听到的,例如今日听闻老佛爷因江南贡品震怒,督办官恐位置难保之类的消息记录在案,而且他还“听说”了几个内务府掌司郎中的爱好、关系等等资料,并分门别类的写了下来。虽然这些官员的资料并不全面,而且多数为“听说”,但是只要派人在皇城之外打听一下,立刻可以确定其内容。
若说徐世昌把棋盘上的“车”“马”“炮”位置都给袁世凯标了出来,那么刘达易的消息无疑告诉袁世凯,那老帅身边的相、士都喜欢什么、偏爱什么。尽管这些棋子位置不清楚,但是只要看这些皇亲国戚与朝中官员哪个走得进,其政治观点不是一目了然吗?而且更难得的是,袁世凯似乎在一个人名上找到了入局的道路。
如今这么一份简单的情报就能给自己带来这么多信息,看来宫中的情报工作还要加强!想到此节,袁世凯问道:“达易在宫中过得怎么样?”
刘仲及道:“去年内务府掌礼司考核没过,怕是明年还要再混一年。咳~虽然他没有说苦,但是瘦了不少,实在不行,我想让他出宫算了……”
听了刘仲及的话,袁世凯看看手里那份情报后笑道:“哈哈……你别担心,我今年一定让达易通过考核,进入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