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醇亲王的门路之后,袁世凯知道自己再次高升是迟因此当慈禧给他个二品的时候并不十分兴奋,不过他却没有料到,慈禧竟然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清朝官员无数,二品虽然地位不低,却也人数众多,因此袁世凯从品阶上来说只是个普通的高层官员。但要是仔细琢磨他的职务,却可现其中大有文章。纵横使,说白了就是一个跟各国政要拉关系的外交官。不过本来各国就已经有一个常驻公使,或者负责通商事务的大臣,那如果这个纵横使来了,通商、外交事务该听谁的呢?从品阶上来看,纵横使可比那些负责通商的大臣高得太多(最起码也是平级),因此慈禧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外交事务上,纵横使为主,公使为辅!而这还不算完,慈禧竟然还给袁世凯头衔前后各加了一个点缀:“各国”(纵横使),“专折奏事”!各国,意味着这个纵横使职权范围无限制,他每个国家都可以去,而且每个国家的外交事务都可以插手!专折奏事,那更是不得了,那可是老佛爷为亲信臣子设置的一种特殊恩典!有了这种权利,意味袁世凯可以直接向老佛爷和皇帝递折子,而且这种折子连军机处与总理衙门都无权拆看,这分明就是一个袁世凯与慈禧沟通的“绿色通道”!有了这个通道,袁世凯今后要是看哪个官员不顺眼,一封折子递上去,准保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对于职务相对较小的官员,那基本就是被秒杀的结局!所以这个各国纵横使加专折奏事的意思就是:他是地域无限制的外交官。同时他是各国外交官地监督官——这等于将整个大清外交事务的监督权交给了袁世凯!
慈禧之所以给袁世凯这么大的权力,当然不是因为袁世凯“英俊潇洒”,而是因为慈禧希望大清的官场更好控制!原来两位亲王相互制衡,相安无事。如今恭亲王下台,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掌权,权利的天平已经失去平衡。慈禧当然不会容得醇亲王掌握实权,一方独大,从而使得皇帝脱离自己的掌心。为了压制醇亲王,慈禧将官场实权全部赋予左宗棠与李鸿章。这样一来可以可以利用二人防止醇亲王独大,也可以利用左、李二人的旧怨从新制造一个权利平衡的局面。不过这个新平衡却让慈禧有两点头疼的地方:一方面。醇亲王在满清贵族里地位非凡,如果一味地压制他,那么势必会引起皇族内部的不和谐;另一方面,左宗棠和李鸿章相比较,二人的权势相差太多。李鸿章如今几乎掌握了整个大清全部外交事务的处理权,而且他的淮军是大清的常备国防军,大清一半的地方实权在淮军旧将手里。反观左宗棠,除了西北、两江之地以及民间声望以外,根本没有可以与李鸿章抗衡的筹码。而且左宗棠还有两个让慈禧非常不放心的地方:处理外交事务不够“圆滑”以及他那七十二岁的“高龄”。想要分散集中在李鸿章手里地权利,最容易的。也是最合理地下手之处就是分摊他的外交权力。左宗棠对列强的态度之强硬,让慈禧生怕给他外交权力会得罪列强引来报复。加上他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就撒手而去,到时候岂不是变成了李鸿章一方独大?所以此刻中国官场的权力天平,是一种倾斜的,极为不稳定的“勉强均势”。作为协调人,慈禧就要在较轻的一边放上一颗小小的砝码——袁世凯!
至于为什么选择袁世凯,以及新增一个职务给予委任,这更体现了慈禧的手段之高明!先慈禧不能明着扒拉李鸿章手里的权力,不然一直乖巧顺从地中堂大人肯定会不高兴。于是精明的老太后新增了个纵横使,来个监督之权;其次。从对三方对袁世凯的态度来看,他是能够联合醇亲王与左宗棠手中权力的人。在议事会上,醇亲王对袁世凯从头到尾一直是力挺,李鸿章是先荐后贬。左宗棠是先贬后荐。这就说明袁世凯已经,或者打算投靠醇亲王,李鸿章因此而与之交恶。左宗棠则因爱才而对其产生好感。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将外交监督权交给袁世凯,不仅可以缓解醇亲王夺权心切产生地不满,而且可以使袁世凯得到醇亲王与左宗棠的支持,形成三个弱者对付一个强者的新平衡!袁世凯年纪轻轻,除了好控
,将来还有大把地提升机会。要是袁世凯能担起重年之后,大不了由他接任,与李鸿章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样老太后就又可以躲在皇宫里悠闲的看热闹,听京剧。
以慈禧万事要留一手的习惯,她也不会毫无保留的让袁世凯权力无限扩张,因此她给袁世凯设置了三道紧箍咒!先,袁世凯虽然如今地位尊崇,但是说破大天也是个专职外交,没有根基和实权的从二品。加之总理衙门的官衔都是临时职务,随时可以替换,要是他不好控制,大不了扔到某个偏远之地守一方恶土。其次,袁世凯的职务等于分摊了总理衙门领班大臣庆郡王的权力,两人定会因为权力重叠而引起不和谐。最后,别忘了朝廷里还有一帮子让人心烦的苍蝇——清流党,虽然清流党只是一群没有实权的书生,但是他们起飙来,也是让人十分头疼的。袁世凯受封纵横使,乃是个专门从事外交工作的官员,这可是与这清流政治观念直接对立的职务,清流党对他的口诛笔伐还能少得了?
不管怎么说,慈禧对袁世凯的提拔,让他创造了汉人为官的纪录:最年轻的二品,最快的升迁度。他二十三岁由从七品连跳五极升至正五品,二十五岁再次连跳五极升至从二品,三年连升十级!由于袁世凯参加的只是一个小范围的议事会议,所以第二天朝会上公布对他的任命时,顿时整个朝野一片哗然。各路官员开始纷纷打听这个慈禧“新宠”的背景资料,意图巴结一番。自古出头鸟是要挨打的,升得快了是要遭妒的,袁世凯升迁有人替他开心,当然也有人心里不平衡,其中最失衡者就是老对头张佩纶!
当年在逼走了袁世凯后,张佩纶似乎马上就忘记了鞠藕曾经是袁世凯穿过的“破鞋”,开始大力追求这个中堂大人“疼爱”无比的千金。而且为了得到中堂大人的信任以及讨得佳人的欢心,张佩纶甚至在许多公开场合站在李鸿章一边。这些表现,使得张佩纶在清流、洋务两派左右逢源,四年连升两级,如今官至督察院左副督御使,领从三品衔,也可谓官运亨通。不过,让张佩纶不解与郁闷的是,那个曾经被自己逼走的白身“情敌”袁世凯,竟然坐着火箭飞升,相比之下,他那升迁的度有如蜗牛慢爬。为了在鞠藕面前打击袁世凯的“形象”,这位清流健将可没少“歪曲事实”的说袁世凯无用,说他没有前途,希望佳人能够忘记“老相好”而接受自己。如今这个被自己贬得一文不值的人竟然爬到了自己头上,你让他如何能接受?
为了阻止鞠藕“旧情复燃”,张佩纶召集清流旧部,蓄势待!小光绪刚在圣旨上盖下玉玺,袁世凯便成了众矢之的,清流弹章如雪花般纷飞而来。其中张佩纶不到十天便写了七封奏折,他从袁世凯白身入仕到无功受封,几乎能攻击的地方都攻击到了,要是他看过周星星的《鹿鼎记》,一定会从三岁骂到现在。不过原来参劾大臣一参一个准的张佩纶,这次失算了,不仅他的弹章毫无回应,而且几个部门的大臣联合起来劝他放弃!不死心的张佩纶不愿就此罢休,他立刻联合刚刚补授两广总督的清流密友张之洞,意图再参袁世凯!
在清流漫天的讨伐声中,袁世凯却一点也没有出头鸟的“觉悟”,他竟然在真乐堂又摆起了堂会!那桐这次得到一个客串角色,在台上唱得特别卖力。不过在台下看戏的醇亲王可就不高兴了:“琴轩这是干什么?要是被族里的长辈看到非打断他的腿!这、这简直是丢他们叶赫纳拉氏的脸!”
袁世凯看王爷不快,立刻打圆场道:“王爷息怒,人难免有一好。琴轩兄好这一口,总比那些好赌、好抽的强得多。琴轩兄身份尊贵、才学出众,将来考个功名自然容易!何况要是没有琴轩兄这一好,说不定下官与王爷还无缘得见呢?”
醇亲王颇有深意的说道:“说得好,人都有一好,尉亭好什么?”
听到醇亲王言语中的试探之意,袁世凯立刻一脸暧昧的答道:“嘿嘿,不瞒王爷,下官好色!”
清朝官员无数,二品虽然地位不低,却也人数众多,因此袁世凯从品阶上来说只是个普通的高层官员。但要是仔细琢磨他的职务,却可现其中大有文章。纵横使,说白了就是一个跟各国政要拉关系的外交官。不过本来各国就已经有一个常驻公使,或者负责通商事务的大臣,那如果这个纵横使来了,通商、外交事务该听谁的呢?从品阶上来看,纵横使可比那些负责通商的大臣高得太多(最起码也是平级),因此慈禧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外交事务上,纵横使为主,公使为辅!而这还不算完,慈禧竟然还给袁世凯头衔前后各加了一个点缀:“各国”(纵横使),“专折奏事”!各国,意味着这个纵横使职权范围无限制,他每个国家都可以去,而且每个国家的外交事务都可以插手!专折奏事,那更是不得了,那可是老佛爷为亲信臣子设置的一种特殊恩典!有了这种权利,意味袁世凯可以直接向老佛爷和皇帝递折子,而且这种折子连军机处与总理衙门都无权拆看,这分明就是一个袁世凯与慈禧沟通的“绿色通道”!有了这个通道,袁世凯今后要是看哪个官员不顺眼,一封折子递上去,准保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对于职务相对较小的官员,那基本就是被秒杀的结局!所以这个各国纵横使加专折奏事的意思就是:他是地域无限制的外交官。同时他是各国外交官地监督官——这等于将整个大清外交事务的监督权交给了袁世凯!
慈禧之所以给袁世凯这么大的权力,当然不是因为袁世凯“英俊潇洒”,而是因为慈禧希望大清的官场更好控制!原来两位亲王相互制衡,相安无事。如今恭亲王下台,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掌权,权利的天平已经失去平衡。慈禧当然不会容得醇亲王掌握实权,一方独大,从而使得皇帝脱离自己的掌心。为了压制醇亲王,慈禧将官场实权全部赋予左宗棠与李鸿章。这样一来可以可以利用二人防止醇亲王独大,也可以利用左、李二人的旧怨从新制造一个权利平衡的局面。不过这个新平衡却让慈禧有两点头疼的地方:一方面。醇亲王在满清贵族里地位非凡,如果一味地压制他,那么势必会引起皇族内部的不和谐;另一方面,左宗棠和李鸿章相比较,二人的权势相差太多。李鸿章如今几乎掌握了整个大清全部外交事务的处理权,而且他的淮军是大清的常备国防军,大清一半的地方实权在淮军旧将手里。反观左宗棠,除了西北、两江之地以及民间声望以外,根本没有可以与李鸿章抗衡的筹码。而且左宗棠还有两个让慈禧非常不放心的地方:处理外交事务不够“圆滑”以及他那七十二岁的“高龄”。想要分散集中在李鸿章手里地权利,最容易的。也是最合理地下手之处就是分摊他的外交权力。左宗棠对列强的态度之强硬,让慈禧生怕给他外交权力会得罪列强引来报复。加上他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就撒手而去,到时候岂不是变成了李鸿章一方独大?所以此刻中国官场的权力天平,是一种倾斜的,极为不稳定的“勉强均势”。作为协调人,慈禧就要在较轻的一边放上一颗小小的砝码——袁世凯!
至于为什么选择袁世凯,以及新增一个职务给予委任,这更体现了慈禧的手段之高明!先慈禧不能明着扒拉李鸿章手里的权力,不然一直乖巧顺从地中堂大人肯定会不高兴。于是精明的老太后新增了个纵横使,来个监督之权;其次。从对三方对袁世凯的态度来看,他是能够联合醇亲王与左宗棠手中权力的人。在议事会上,醇亲王对袁世凯从头到尾一直是力挺,李鸿章是先荐后贬。左宗棠是先贬后荐。这就说明袁世凯已经,或者打算投靠醇亲王,李鸿章因此而与之交恶。左宗棠则因爱才而对其产生好感。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将外交监督权交给袁世凯,不仅可以缓解醇亲王夺权心切产生地不满,而且可以使袁世凯得到醇亲王与左宗棠的支持,形成三个弱者对付一个强者的新平衡!袁世凯年纪轻轻,除了好控
,将来还有大把地提升机会。要是袁世凯能担起重年之后,大不了由他接任,与李鸿章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样老太后就又可以躲在皇宫里悠闲的看热闹,听京剧。
以慈禧万事要留一手的习惯,她也不会毫无保留的让袁世凯权力无限扩张,因此她给袁世凯设置了三道紧箍咒!先,袁世凯虽然如今地位尊崇,但是说破大天也是个专职外交,没有根基和实权的从二品。加之总理衙门的官衔都是临时职务,随时可以替换,要是他不好控制,大不了扔到某个偏远之地守一方恶土。其次,袁世凯的职务等于分摊了总理衙门领班大臣庆郡王的权力,两人定会因为权力重叠而引起不和谐。最后,别忘了朝廷里还有一帮子让人心烦的苍蝇——清流党,虽然清流党只是一群没有实权的书生,但是他们起飙来,也是让人十分头疼的。袁世凯受封纵横使,乃是个专门从事外交工作的官员,这可是与这清流政治观念直接对立的职务,清流党对他的口诛笔伐还能少得了?
不管怎么说,慈禧对袁世凯的提拔,让他创造了汉人为官的纪录:最年轻的二品,最快的升迁度。他二十三岁由从七品连跳五极升至正五品,二十五岁再次连跳五极升至从二品,三年连升十级!由于袁世凯参加的只是一个小范围的议事会议,所以第二天朝会上公布对他的任命时,顿时整个朝野一片哗然。各路官员开始纷纷打听这个慈禧“新宠”的背景资料,意图巴结一番。自古出头鸟是要挨打的,升得快了是要遭妒的,袁世凯升迁有人替他开心,当然也有人心里不平衡,其中最失衡者就是老对头张佩纶!
当年在逼走了袁世凯后,张佩纶似乎马上就忘记了鞠藕曾经是袁世凯穿过的“破鞋”,开始大力追求这个中堂大人“疼爱”无比的千金。而且为了得到中堂大人的信任以及讨得佳人的欢心,张佩纶甚至在许多公开场合站在李鸿章一边。这些表现,使得张佩纶在清流、洋务两派左右逢源,四年连升两级,如今官至督察院左副督御使,领从三品衔,也可谓官运亨通。不过,让张佩纶不解与郁闷的是,那个曾经被自己逼走的白身“情敌”袁世凯,竟然坐着火箭飞升,相比之下,他那升迁的度有如蜗牛慢爬。为了在鞠藕面前打击袁世凯的“形象”,这位清流健将可没少“歪曲事实”的说袁世凯无用,说他没有前途,希望佳人能够忘记“老相好”而接受自己。如今这个被自己贬得一文不值的人竟然爬到了自己头上,你让他如何能接受?
为了阻止鞠藕“旧情复燃”,张佩纶召集清流旧部,蓄势待!小光绪刚在圣旨上盖下玉玺,袁世凯便成了众矢之的,清流弹章如雪花般纷飞而来。其中张佩纶不到十天便写了七封奏折,他从袁世凯白身入仕到无功受封,几乎能攻击的地方都攻击到了,要是他看过周星星的《鹿鼎记》,一定会从三岁骂到现在。不过原来参劾大臣一参一个准的张佩纶,这次失算了,不仅他的弹章毫无回应,而且几个部门的大臣联合起来劝他放弃!不死心的张佩纶不愿就此罢休,他立刻联合刚刚补授两广总督的清流密友张之洞,意图再参袁世凯!
在清流漫天的讨伐声中,袁世凯却一点也没有出头鸟的“觉悟”,他竟然在真乐堂又摆起了堂会!那桐这次得到一个客串角色,在台上唱得特别卖力。不过在台下看戏的醇亲王可就不高兴了:“琴轩这是干什么?要是被族里的长辈看到非打断他的腿!这、这简直是丢他们叶赫纳拉氏的脸!”
袁世凯看王爷不快,立刻打圆场道:“王爷息怒,人难免有一好。琴轩兄好这一口,总比那些好赌、好抽的强得多。琴轩兄身份尊贵、才学出众,将来考个功名自然容易!何况要是没有琴轩兄这一好,说不定下官与王爷还无缘得见呢?”
醇亲王颇有深意的说道:“说得好,人都有一好,尉亭好什么?”
听到醇亲王言语中的试探之意,袁世凯立刻一脸暧昧的答道:“嘿嘿,不瞒王爷,下官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