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训哥的进展
“大王,这边!今ri建chun门拥堵,大王还请转道上东门,我等自为大王引路。”
迎候在建chun门外的人群,却不尽然是准备过来围观赵匡义一行归国的,只因今天抵达洛阳的这一大群船只也不尽然是从西北过来的两个使团,在一片欢呼围观使团的喧嚣声当中,另有几声微弱的呼唤,虽然还干扰不了人群的整体气氛,但是已经足够让该听到的人听见了。
“呵呵,我在进洛水的时候正碰上这支船队,本来混在中间蛮惬意的,真没有想到洛阳的百姓们会这样夹道欢迎。下面再要混到一起入城就有些不妥了,正要有劳定国兄和承业兄另行开路。”
说这句话的却是已经卸去了东京留守、开封尹的大周郑王郭熙训。此时建chun门外观者如堵,纤夫根本就没法到两边拉纤,船队经水门进城都相当之不方便,众人都已经在城外的码头下了船,这里自有官仓的戍卒守卫,倒是不虞被围观百姓拥上前来堵得走不动道了。
郭熙训一行下了船,自然与两个使团的人分开了走,前来迎候他的一群人却是官宦子弟,混在建chun门的围观百姓当中不显眼,也不便耍出官宦子弟的威风来,不过进一个官仓码头却是丝毫不在话下。
走在前头的一个四十出头的军汉冲着迎面走来的郭熙训低头就是一揖,口中说道:“我等也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百姓出城,一时准备不周,还望大王勿怪。”
“呵呵,有甚可怪的?这事我也没有想到啊,不然又怎么会和这支船队混在一起回来?定国兄无需这样自责。”
郭熙训倒是毫不在意,简单地回了一礼,眼神却是不离已经和他分道扬镳的使团,以及拥堵在建chun门外的欢迎人群。
说实话,虽然郭熙训并不怎么喜欢这样的欢迎,要不也不会早早地躲开了,但是眼瞅着旁人受到京城百姓的欢迎与欢呼,他的心里面还是很有些吃味的,尤其那人只不过是一个从五品下的小官儿,而且多半是因为父荫、兄长与岳家的关系才能够走到这一步的。
在郭熙训的心中,百姓们的欢呼拥戴只应该对着他的皇兄,若是他的皇兄得到这样的欢迎与欢呼,他只会感到艳羡,甚至与有荣焉,却不会有丝毫的不快。但是现在接受围观的对象是那个赵家的老二,而且只因为娶了自己的六姨就成了自己的长辈,却不是能够让自己衷心佩服的人,那么尽管郭熙训并不喜欢被人围观的滋味,却还是忍不住希望人群瞩目的焦点是他自己。
当然,自幼有着母后的教诲、皇兄的引导和宗学教授的训诫,郭熙训在待人接物方面却是相当合格的,尽管心中有些微的不快,但是一点都不会怠慢了过来迎接他的人。打头的这个军汉看着寻常,却是故枢密院军咨部侍郎陈思让之子陈钦祚,香药库使的职位尽管还赶不上一个遥郡刺史,但是他的妹妹可是曹王妃,自己的弟妹,这一层关系自然让郭熙训对陈钦祚感到亲近了。
“是啊,定国兄也太拘谨了,大王和你是什么关系?哪里会因为这种小事来责怪你。”说话的是越出身后一群仆从和陈钦祚并肩而行的三十出头贵胄子弟模样的人,“我们可是都想不到赵二郎这等人物都会被洛阳百姓如此欢迎的,一时措手不及也是没有办法,好在这里有戍卒看守,人群却是挤不过来,我们转道北面走上东门,避开这些莫名其妙的热闹就是了。”
陈钦祚倒是没有接话,只是招呼着手下的仆从为郭熙训一行牵马驾车、搬运箱箧,听了对方的话,也就是微微一笑了事,不过郭熙训却没有放过他。
“承业兄,其实你和赵家的关系应该很亲近的啊,怎么不去凑一凑热闹?”
“别提了!自从三姐过世以后,赵大郎连一年都等不及就匆匆续弦,我们王家和赵家的关系就已经疏远了……他也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这一回娶的虽然不是寻常军汉家女子,岳家却也只有防御使的虚衔,比我家可差着一大截呢。”
听到郭熙训的调侃,那个颇具风仪的贵胄子弟撇了撇嘴,心里面想着“你自己不也是应该称赵二郎为姨夫的吗?结果还不是敬而远之”,口中却丝毫没有提及这点心思,而是单纯地埋怨起自家与赵家关系的恶化。
这个贵胄子弟却是已故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的儿子王继勋,他这个王继勋可不是在征伐湖湘与岭南的战争中威风八面的那个王三铁,只是简单的重名而已。
其实重名这种事情啊……因为每个年代都会有一些流行字词的,而一些大姓人口又多,所以重名总是不可避免。这个年月的流行字词数量并不是很多,别说是“继勋”这样的大路货了,就连“钦祚”这个名字,横班里面都有一个田钦祚,也就是姓氏和陈钦祚不同而已。至于同名同姓的,以前同为节度使级别以上的军官就有两个“张铎”,于是后起的那个“张铎”就只好改名为“张令铎”了。
王继勋就是这种情况了,不过和张铎、张令铎的例子不同,王继勋只是承父荫做了个供奉官都知而已,级别和领防御使衔的那个邕州兵马钤辖王三铁差了很多,不太可能同时上达天听,也就不至于引起朝廷诏命的混乱,所以并不急着改名罢了。
其实严格地说起来,如果按照赵匡胤的前妻王三娘、赵匡义的正妻符六娘这种关系推算,王继勋应当是郭熙训的长辈,虽然这层关系七弯八绕的相当复杂,但是粗疏算过去叫一声“叔”也是正常的。不过王继勋一直都以赵、王两家关系早已冷淡的理由婉拒了郭熙训这般称呼,能够接受郭熙训以“承业兄”称之,就已经是双方多次推让之后的结果了。
“呵呵,不管他了,热闹zi you他,我们有我们的正事。”郭熙训其实对自家和赵匡义的尴尬关系心中有数,知道王继勋多半会腹诽一番,也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了,“到běi jing转了一趟,皇兄交代的事情落实得差不多了,寻访海外仙山的壮举将在两三年之内成行,一旦功成,定国兄和承业兄就将列名首页!”
“钦祚安敢居功!寻访海外仙山乃是大王夙愿;海外仙山的大体方向与出行航路则是陛下指点;建造船队、招募船员所需和将来的探险费用,却主要是陛下的内帑与皇庄所得拨付,我等的捐资微不足道;也就是在招募海船的熟手守捉、游奕、攀招手以及各sè水手、战兵方面,钦祚还能靠着先父的面子延揽一些退职的定远军将校。”
陈钦祚在郭熙训的满口许诺面前仍然是毫无矜sè,言词间将各人的出力表现剖析得一清二楚,一点都没有为自己争功的意思——当然,这份“功劳”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根据郭熙训转述的皇帝指点,想要寻访到海外仙山,怕没有个几年工夫是做不到的,而要在海外仙山找到他们定为目标的那些特殊物产,则更是要看运气了。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船队落脚点附近就有一两样特产在等着他们;而要是运气不好的话,恐怕深入仙山内部多次都未必能够找得到,说不定船队在完成任务之前就支持不住了,因为必须保证回程的补给而被迫返航。
其实皇帝的指点当中有一项最决绝的选择,那就是组织一批决心常驻海外仙山的人,携带必要的种子禽畜,在找到海外仙山以后不忙着四处寻访当地特产,而是首先寻找适合耕作与泊船的定居点,先在当地落下脚来,然后用一波一波的船队运去补给,最终在仙山上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移民点,让这个移民点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慢慢地寻访当地特产。
当然,这是一种针对最糟糕前景的准备,估计除了皇帝之外,并没有什么人现在会把这个计划当真,在郭熙训等人想来,不过是海外仙山而已,只要出海之后能够找得到,那么登陆之后花个十天半月的还会找不到当地特产?尽管郭熙训通过皇兄的“扶桑洲”一词对海外仙山的规模有些心理准备了,他也绝对不会想到真实的状况会是个什么样子,即使他发挥最大的狂想能力。
王继勋自然也是不甘人后,无论是表功还是辞谢,他都不能比陈钦祚做得差了:“是啊,寻访海外仙山的主意完全是大王想出来的,用钱就更是由陛下出了九成,我们也就稍微捐那么一点家资,再靠着先父的遗爱为将来的船队延揽人手,出力根本不大,哪里敢列名首页表功啊~”
“呵呵,能够为将来的那支船队延揽到合格的人手就是最大的功劳,出钱多少倒在其次了。”郭熙训只是微微的笑了一下,马上又是一声叹息,“可惜皇兄在这事上很坚决,不肯让户部和三司拨钱,也不肯抽调定远军的船队,只许让皇庄资助,再从内帑中拨付一点,最头疼的还是船队的熟手找不到那么多……”
“大王,这边!今ri建chun门拥堵,大王还请转道上东门,我等自为大王引路。”
迎候在建chun门外的人群,却不尽然是准备过来围观赵匡义一行归国的,只因今天抵达洛阳的这一大群船只也不尽然是从西北过来的两个使团,在一片欢呼围观使团的喧嚣声当中,另有几声微弱的呼唤,虽然还干扰不了人群的整体气氛,但是已经足够让该听到的人听见了。
“呵呵,我在进洛水的时候正碰上这支船队,本来混在中间蛮惬意的,真没有想到洛阳的百姓们会这样夹道欢迎。下面再要混到一起入城就有些不妥了,正要有劳定国兄和承业兄另行开路。”
说这句话的却是已经卸去了东京留守、开封尹的大周郑王郭熙训。此时建chun门外观者如堵,纤夫根本就没法到两边拉纤,船队经水门进城都相当之不方便,众人都已经在城外的码头下了船,这里自有官仓的戍卒守卫,倒是不虞被围观百姓拥上前来堵得走不动道了。
郭熙训一行下了船,自然与两个使团的人分开了走,前来迎候他的一群人却是官宦子弟,混在建chun门的围观百姓当中不显眼,也不便耍出官宦子弟的威风来,不过进一个官仓码头却是丝毫不在话下。
走在前头的一个四十出头的军汉冲着迎面走来的郭熙训低头就是一揖,口中说道:“我等也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百姓出城,一时准备不周,还望大王勿怪。”
“呵呵,有甚可怪的?这事我也没有想到啊,不然又怎么会和这支船队混在一起回来?定国兄无需这样自责。”
郭熙训倒是毫不在意,简单地回了一礼,眼神却是不离已经和他分道扬镳的使团,以及拥堵在建chun门外的欢迎人群。
说实话,虽然郭熙训并不怎么喜欢这样的欢迎,要不也不会早早地躲开了,但是眼瞅着旁人受到京城百姓的欢迎与欢呼,他的心里面还是很有些吃味的,尤其那人只不过是一个从五品下的小官儿,而且多半是因为父荫、兄长与岳家的关系才能够走到这一步的。
在郭熙训的心中,百姓们的欢呼拥戴只应该对着他的皇兄,若是他的皇兄得到这样的欢迎与欢呼,他只会感到艳羡,甚至与有荣焉,却不会有丝毫的不快。但是现在接受围观的对象是那个赵家的老二,而且只因为娶了自己的六姨就成了自己的长辈,却不是能够让自己衷心佩服的人,那么尽管郭熙训并不喜欢被人围观的滋味,却还是忍不住希望人群瞩目的焦点是他自己。
当然,自幼有着母后的教诲、皇兄的引导和宗学教授的训诫,郭熙训在待人接物方面却是相当合格的,尽管心中有些微的不快,但是一点都不会怠慢了过来迎接他的人。打头的这个军汉看着寻常,却是故枢密院军咨部侍郎陈思让之子陈钦祚,香药库使的职位尽管还赶不上一个遥郡刺史,但是他的妹妹可是曹王妃,自己的弟妹,这一层关系自然让郭熙训对陈钦祚感到亲近了。
“是啊,定国兄也太拘谨了,大王和你是什么关系?哪里会因为这种小事来责怪你。”说话的是越出身后一群仆从和陈钦祚并肩而行的三十出头贵胄子弟模样的人,“我们可是都想不到赵二郎这等人物都会被洛阳百姓如此欢迎的,一时措手不及也是没有办法,好在这里有戍卒看守,人群却是挤不过来,我们转道北面走上东门,避开这些莫名其妙的热闹就是了。”
陈钦祚倒是没有接话,只是招呼着手下的仆从为郭熙训一行牵马驾车、搬运箱箧,听了对方的话,也就是微微一笑了事,不过郭熙训却没有放过他。
“承业兄,其实你和赵家的关系应该很亲近的啊,怎么不去凑一凑热闹?”
“别提了!自从三姐过世以后,赵大郎连一年都等不及就匆匆续弦,我们王家和赵家的关系就已经疏远了……他也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这一回娶的虽然不是寻常军汉家女子,岳家却也只有防御使的虚衔,比我家可差着一大截呢。”
听到郭熙训的调侃,那个颇具风仪的贵胄子弟撇了撇嘴,心里面想着“你自己不也是应该称赵二郎为姨夫的吗?结果还不是敬而远之”,口中却丝毫没有提及这点心思,而是单纯地埋怨起自家与赵家关系的恶化。
这个贵胄子弟却是已故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的儿子王继勋,他这个王继勋可不是在征伐湖湘与岭南的战争中威风八面的那个王三铁,只是简单的重名而已。
其实重名这种事情啊……因为每个年代都会有一些流行字词的,而一些大姓人口又多,所以重名总是不可避免。这个年月的流行字词数量并不是很多,别说是“继勋”这样的大路货了,就连“钦祚”这个名字,横班里面都有一个田钦祚,也就是姓氏和陈钦祚不同而已。至于同名同姓的,以前同为节度使级别以上的军官就有两个“张铎”,于是后起的那个“张铎”就只好改名为“张令铎”了。
王继勋就是这种情况了,不过和张铎、张令铎的例子不同,王继勋只是承父荫做了个供奉官都知而已,级别和领防御使衔的那个邕州兵马钤辖王三铁差了很多,不太可能同时上达天听,也就不至于引起朝廷诏命的混乱,所以并不急着改名罢了。
其实严格地说起来,如果按照赵匡胤的前妻王三娘、赵匡义的正妻符六娘这种关系推算,王继勋应当是郭熙训的长辈,虽然这层关系七弯八绕的相当复杂,但是粗疏算过去叫一声“叔”也是正常的。不过王继勋一直都以赵、王两家关系早已冷淡的理由婉拒了郭熙训这般称呼,能够接受郭熙训以“承业兄”称之,就已经是双方多次推让之后的结果了。
“呵呵,不管他了,热闹zi you他,我们有我们的正事。”郭熙训其实对自家和赵匡义的尴尬关系心中有数,知道王继勋多半会腹诽一番,也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了,“到běi jing转了一趟,皇兄交代的事情落实得差不多了,寻访海外仙山的壮举将在两三年之内成行,一旦功成,定国兄和承业兄就将列名首页!”
“钦祚安敢居功!寻访海外仙山乃是大王夙愿;海外仙山的大体方向与出行航路则是陛下指点;建造船队、招募船员所需和将来的探险费用,却主要是陛下的内帑与皇庄所得拨付,我等的捐资微不足道;也就是在招募海船的熟手守捉、游奕、攀招手以及各sè水手、战兵方面,钦祚还能靠着先父的面子延揽一些退职的定远军将校。”
陈钦祚在郭熙训的满口许诺面前仍然是毫无矜sè,言词间将各人的出力表现剖析得一清二楚,一点都没有为自己争功的意思——当然,这份“功劳”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根据郭熙训转述的皇帝指点,想要寻访到海外仙山,怕没有个几年工夫是做不到的,而要在海外仙山找到他们定为目标的那些特殊物产,则更是要看运气了。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船队落脚点附近就有一两样特产在等着他们;而要是运气不好的话,恐怕深入仙山内部多次都未必能够找得到,说不定船队在完成任务之前就支持不住了,因为必须保证回程的补给而被迫返航。
其实皇帝的指点当中有一项最决绝的选择,那就是组织一批决心常驻海外仙山的人,携带必要的种子禽畜,在找到海外仙山以后不忙着四处寻访当地特产,而是首先寻找适合耕作与泊船的定居点,先在当地落下脚来,然后用一波一波的船队运去补给,最终在仙山上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移民点,让这个移民点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慢慢地寻访当地特产。
当然,这是一种针对最糟糕前景的准备,估计除了皇帝之外,并没有什么人现在会把这个计划当真,在郭熙训等人想来,不过是海外仙山而已,只要出海之后能够找得到,那么登陆之后花个十天半月的还会找不到当地特产?尽管郭熙训通过皇兄的“扶桑洲”一词对海外仙山的规模有些心理准备了,他也绝对不会想到真实的状况会是个什么样子,即使他发挥最大的狂想能力。
王继勋自然也是不甘人后,无论是表功还是辞谢,他都不能比陈钦祚做得差了:“是啊,寻访海外仙山的主意完全是大王想出来的,用钱就更是由陛下出了九成,我们也就稍微捐那么一点家资,再靠着先父的遗爱为将来的船队延揽人手,出力根本不大,哪里敢列名首页表功啊~”
“呵呵,能够为将来的那支船队延揽到合格的人手就是最大的功劳,出钱多少倒在其次了。”郭熙训只是微微的笑了一下,马上又是一声叹息,“可惜皇兄在这事上很坚决,不肯让户部和三司拨钱,也不肯抽调定远军的船队,只许让皇庄资助,再从内帑中拨付一点,最头疼的还是船队的熟手找不到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