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远藩赴阙
和悠闲的向训比起来,那些个赴阙的藩镇可就忙得很了。
今年是个特别的年头,年初皇帝完成了亲征河东的任务,基本上将汉唐的重要直属州郡收回了朝廷管辖——除了一些个边边角角以外。吴越和清源军倒是不被群臣看作外藩,尽管朝廷眼下还不能直辖,但这只是早晚的事情,众人普遍是这么认为的。关键还是其他一些地方,譬如汉朝的辽东四郡,现在就处于契丹和高丽的统治下,大周现在连渝关都出不去呢,想要收回大汉的辽东四郡却是谈何容易;还有就是凉州、交趾,甚至西域,这也是汉唐故土,以现在这个年轻皇帝的志向,说不定都是念兹在兹的。
然而那些终究属于边边角角,从群臣的角度而言,中夏的核心地域如今已经尽入朝廷掌握,不啻于一次伟大的一统,或者说中兴,所以皇帝在今年冬至有事于南郊,并且预备改元,在众人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这样两件空前的大事合在一起,再加上十一月十七日的天寿节,还有来年的正旦,各处藩镇莫不趁此机会赴阙赞拜,就算是实在离不开的,那使者也是带来了一车车的贡礼。
向训当然属于走不开的行列了,无论他在太原城里面怎么悠闲,河东节度使北面负责着对契丹的守备,西面负责着对定难军的提防,和契丹再怎么有和议,和定难军再怎么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期,那都是不能稍有疏忽的。更何况晋阳周边乃是新定疆土,尤其需要节度使和知府知州善加抚绥,首先将此地迅速地安定下来,赴阙这种常规的优先次序自然得靠后排了,再说向训才刚刚移镇,皇帝也真不必在现在动他。
和向训的情况差不多还有范阳军、卢龙军、义武军以及朔方等边镇,尽管他们已经任职有年,不算新近移镇的,但是职责所系,在他们后方的节度使大量离镇的时候,他们自己就必须坚守岗位了。
好在郭炜也不怎么猜忌这些边将,毕竟在他而言,无论是边镇的设置和监察,还是边镇之间的制约,乃至于万一边镇有变自己出兵平乱的信心,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打消一些无谓的猜忌。
回到京师的那些个节度使、守臣们可就忙碌了。
显德最后一年的南郊大礼、中国初步一统之后的新纪元,种种繁文缛节都在等着他们,他们偏偏还趋之若鹜,绝对没有一个人肯缺席的。
在远离朝堂多年之后回京,肯定是要陛见的,要给这个威福日重的皇帝一个特别好的印象,或者争取移镇到更肥的地段,或者争取在老岗位上继续为朝廷奉献几年,至不济也要争取回京之后能够有一个好的安排。至于挑战当今皇帝的权威赖在某个地方不动,如今可没有谁敢做这种美梦,想要维持自己的权位,必须得争取皇帝的好感,还不能少了朝臣的美言。
再说许多节度使、守臣在出镇地方之前都在禁军任职,互为上下级同僚的袍泽关系特别多,有些人的关系还是非常亲近的,多年未见之后在京师的盛典前后碰面,怎么也得欢聚宴饮一番——在不引起皇帝和朝臣疑虑的基础上。
守太尉、魏王、大名尹、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来了,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来了,兼中书令、真定尹、成德军节度使李重进来了,兼侍中、南昌尹、镇南军节度使张永德来了,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荆南军节度使赵匡赞来了,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武胜军节度使宋延渥来了……
还有韩通、袁彦、王彦超、魏仁浦、张美、李继勋、武行德、白重赞、郭从义、杨承信、韩德枢、冯继业、高继冲……等等等等,太平时节就是不同,这些节度使竟然都能够安心地将地方军政扔给幕府,然后施施然地赴阙。当然,这里面高继冲比较特殊,他在徐州是一点都不管事的,帅府事务一切由节度使掌书记决断。
这些节度使、守臣镇所距离京师远近不一,年龄大小和精力强弱也不一样,所以他们离开镇所的时间和到达京师的时间也多有不同,不过在进入十一月之后也就差不多都到齐了。
自然,在这些人里面,到得最早、使团规模最大的,还得数吴越国王钱弘俶和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了,尽管他们距离京师可算是最远了,但是他们出发得最早,也到得最早。另外,两个人不仅是官阶甚高头衔一大串,随从众多贡礼丰厚,而且还各自带了一个儿子来,钱弘俶带来的是世子,官封镇东镇南等军节度使、浙江东西道观察处置、两浙制置营田发运等使的钱惟濬,而陈洪进带来的是次子南州刺史陈文颢。
郭炜给他们的信号,他们想必是心知肚明的,尽管召他们赴阙的理由只是南郊和改元,但是朝廷这些年削平天下的威势,不昏聩的人都能够看得一清二楚,吴越和清源军的半独立地位即将结束,对这种前景的感觉没人比他们自己更明了。
然而他们自知已经是无力抗拒,先不要说常驻在京师的那支百战百胜的禁军了,就是以杭州港和泉州港为驻泊港的定远军,那就已经不是他们有信心对抗得了的。所以这一次两人倒是相当的光棍,不光是自己来了,还把儿子都带了来,追求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向郭炜表示恭顺——当然,如果能够以这种态度争取到继续维持住自己的半独立地位那是最好,如果不能,特别是如果郭炜决心把他们扣留在京师,那么他们也认了。
…………
“自太祖皇帝改元显德,先帝与朕沿用至今,此举不光是对太祖皇帝的追念,也是绍述太祖皇帝安定天下拯救万民的遗愿。先帝也曾发愿以十年开拓天下,惜乎中道崩殂,终未能伸平生之志。朕自登基以来,勉力承继父志,幸赖众卿辅佐、将士用命、百姓归心,如今终于小有所成,一统天下可望成真……”
滋德殿中,郭炜正在追述着自己扫平割据的历程,也就是向在场的重臣们陈述改元的理由。不过看看殿内群臣信服的神情,郭炜就知道长篇大论已经没什么必要了,自己的武功固然是让他们心悦诚服,恐怕他们比自己还更早就期望着改元呢。
嗯,既然是这样,那么就长话短说。郭炜定了定神,迅速地结束了预备好的长篇论述,开始直入主题:“现在北虏已经服膺,可信短期内再不会骚扰北疆,吴越和清源军也是归服在即,已经是以改元向万民宣示,今后将是休养百姓致天下太平的时候了。”
王溥抬头看了看在座的同僚,罕有地第一个说话:“陛下武功盖世,北伐幽蓟、平荆湖、定西蜀、收江南、定河东,并且迫使北虏还书求和,誓言从此不再南犯,此诚开拓天下大功告成之举,改元昭告天下理所应当。只是不知道陛下属意的新年号都有哪些?”
拟制年号本就是礼部和太常寺的职权,自从郭炜透露出改元的意思之后,这几个月里面有司吏员可真是忙得个一塌糊涂,尽管这些熟读历代典章的儒臣只需要根据经典找些寓意美好的词汇出来,然后交给郭炜去选择,但是这个皇帝的性情爱好,还有各种避忌以及对历代年号的规避,仍然让他们焦头烂额。
现在王溥就希望皇帝不要给自己出难题,简单地从有司提交的那些个选择项当中挑一个出来就好了。
郭炜皱了皱眉头:“嗯,朕看了有司交上来的那些东西,众卿在其中辛苦了,选出来的文词寓意多半都是很好的,只是朕总觉得略有憾意。”
他心里面确实挺遗憾的,因为太常寺和礼部交给他的那些选择项里面,文词古雅美好是没得说,但是他读起来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劲头,而且都很陌生有没有?
就算是其中偶尔有几个眼熟的,结果也是“开宝”啊“太平”啊“兴国”啊“端拱”啊什么的,让郭炜十分的膈应,难道这些个年号当真是时代潮流?他实在是不想用啊!!!
王溥心里面念叨了一句,果然如此!然而他并没有接话,只是抬头默默地看着郭炜,他知道,皇帝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说明皇帝心中已经有了一些主张,眼下就是想看一下群臣怎么评价呢,那么他王溥只需要安心地等着皇帝说下去就好了。
“嗯,为何有司交给朕的拟制当中,没有‘永乐’这样的年号啊?”
转眼看到众臣都没有接话,郭炜果断地说出了自己的主张,永乐,在郭炜的印象当中,有亲征朔漠扫荡残元,有跨海远征宣扬国威,更有远赴南洋西洋宣播文明教化,还有《永乐大典》这样的文教盛世,无疑是郭炜很想山寨的一个年号。
!@#
和悠闲的向训比起来,那些个赴阙的藩镇可就忙得很了。
今年是个特别的年头,年初皇帝完成了亲征河东的任务,基本上将汉唐的重要直属州郡收回了朝廷管辖——除了一些个边边角角以外。吴越和清源军倒是不被群臣看作外藩,尽管朝廷眼下还不能直辖,但这只是早晚的事情,众人普遍是这么认为的。关键还是其他一些地方,譬如汉朝的辽东四郡,现在就处于契丹和高丽的统治下,大周现在连渝关都出不去呢,想要收回大汉的辽东四郡却是谈何容易;还有就是凉州、交趾,甚至西域,这也是汉唐故土,以现在这个年轻皇帝的志向,说不定都是念兹在兹的。
然而那些终究属于边边角角,从群臣的角度而言,中夏的核心地域如今已经尽入朝廷掌握,不啻于一次伟大的一统,或者说中兴,所以皇帝在今年冬至有事于南郊,并且预备改元,在众人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这样两件空前的大事合在一起,再加上十一月十七日的天寿节,还有来年的正旦,各处藩镇莫不趁此机会赴阙赞拜,就算是实在离不开的,那使者也是带来了一车车的贡礼。
向训当然属于走不开的行列了,无论他在太原城里面怎么悠闲,河东节度使北面负责着对契丹的守备,西面负责着对定难军的提防,和契丹再怎么有和议,和定难军再怎么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期,那都是不能稍有疏忽的。更何况晋阳周边乃是新定疆土,尤其需要节度使和知府知州善加抚绥,首先将此地迅速地安定下来,赴阙这种常规的优先次序自然得靠后排了,再说向训才刚刚移镇,皇帝也真不必在现在动他。
和向训的情况差不多还有范阳军、卢龙军、义武军以及朔方等边镇,尽管他们已经任职有年,不算新近移镇的,但是职责所系,在他们后方的节度使大量离镇的时候,他们自己就必须坚守岗位了。
好在郭炜也不怎么猜忌这些边将,毕竟在他而言,无论是边镇的设置和监察,还是边镇之间的制约,乃至于万一边镇有变自己出兵平乱的信心,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打消一些无谓的猜忌。
回到京师的那些个节度使、守臣们可就忙碌了。
显德最后一年的南郊大礼、中国初步一统之后的新纪元,种种繁文缛节都在等着他们,他们偏偏还趋之若鹜,绝对没有一个人肯缺席的。
在远离朝堂多年之后回京,肯定是要陛见的,要给这个威福日重的皇帝一个特别好的印象,或者争取移镇到更肥的地段,或者争取在老岗位上继续为朝廷奉献几年,至不济也要争取回京之后能够有一个好的安排。至于挑战当今皇帝的权威赖在某个地方不动,如今可没有谁敢做这种美梦,想要维持自己的权位,必须得争取皇帝的好感,还不能少了朝臣的美言。
再说许多节度使、守臣在出镇地方之前都在禁军任职,互为上下级同僚的袍泽关系特别多,有些人的关系还是非常亲近的,多年未见之后在京师的盛典前后碰面,怎么也得欢聚宴饮一番——在不引起皇帝和朝臣疑虑的基础上。
守太尉、魏王、大名尹、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来了,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来了,兼中书令、真定尹、成德军节度使李重进来了,兼侍中、南昌尹、镇南军节度使张永德来了,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荆南军节度使赵匡赞来了,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武胜军节度使宋延渥来了……
还有韩通、袁彦、王彦超、魏仁浦、张美、李继勋、武行德、白重赞、郭从义、杨承信、韩德枢、冯继业、高继冲……等等等等,太平时节就是不同,这些节度使竟然都能够安心地将地方军政扔给幕府,然后施施然地赴阙。当然,这里面高继冲比较特殊,他在徐州是一点都不管事的,帅府事务一切由节度使掌书记决断。
这些节度使、守臣镇所距离京师远近不一,年龄大小和精力强弱也不一样,所以他们离开镇所的时间和到达京师的时间也多有不同,不过在进入十一月之后也就差不多都到齐了。
自然,在这些人里面,到得最早、使团规模最大的,还得数吴越国王钱弘俶和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了,尽管他们距离京师可算是最远了,但是他们出发得最早,也到得最早。另外,两个人不仅是官阶甚高头衔一大串,随从众多贡礼丰厚,而且还各自带了一个儿子来,钱弘俶带来的是世子,官封镇东镇南等军节度使、浙江东西道观察处置、两浙制置营田发运等使的钱惟濬,而陈洪进带来的是次子南州刺史陈文颢。
郭炜给他们的信号,他们想必是心知肚明的,尽管召他们赴阙的理由只是南郊和改元,但是朝廷这些年削平天下的威势,不昏聩的人都能够看得一清二楚,吴越和清源军的半独立地位即将结束,对这种前景的感觉没人比他们自己更明了。
然而他们自知已经是无力抗拒,先不要说常驻在京师的那支百战百胜的禁军了,就是以杭州港和泉州港为驻泊港的定远军,那就已经不是他们有信心对抗得了的。所以这一次两人倒是相当的光棍,不光是自己来了,还把儿子都带了来,追求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向郭炜表示恭顺——当然,如果能够以这种态度争取到继续维持住自己的半独立地位那是最好,如果不能,特别是如果郭炜决心把他们扣留在京师,那么他们也认了。
…………
“自太祖皇帝改元显德,先帝与朕沿用至今,此举不光是对太祖皇帝的追念,也是绍述太祖皇帝安定天下拯救万民的遗愿。先帝也曾发愿以十年开拓天下,惜乎中道崩殂,终未能伸平生之志。朕自登基以来,勉力承继父志,幸赖众卿辅佐、将士用命、百姓归心,如今终于小有所成,一统天下可望成真……”
滋德殿中,郭炜正在追述着自己扫平割据的历程,也就是向在场的重臣们陈述改元的理由。不过看看殿内群臣信服的神情,郭炜就知道长篇大论已经没什么必要了,自己的武功固然是让他们心悦诚服,恐怕他们比自己还更早就期望着改元呢。
嗯,既然是这样,那么就长话短说。郭炜定了定神,迅速地结束了预备好的长篇论述,开始直入主题:“现在北虏已经服膺,可信短期内再不会骚扰北疆,吴越和清源军也是归服在即,已经是以改元向万民宣示,今后将是休养百姓致天下太平的时候了。”
王溥抬头看了看在座的同僚,罕有地第一个说话:“陛下武功盖世,北伐幽蓟、平荆湖、定西蜀、收江南、定河东,并且迫使北虏还书求和,誓言从此不再南犯,此诚开拓天下大功告成之举,改元昭告天下理所应当。只是不知道陛下属意的新年号都有哪些?”
拟制年号本就是礼部和太常寺的职权,自从郭炜透露出改元的意思之后,这几个月里面有司吏员可真是忙得个一塌糊涂,尽管这些熟读历代典章的儒臣只需要根据经典找些寓意美好的词汇出来,然后交给郭炜去选择,但是这个皇帝的性情爱好,还有各种避忌以及对历代年号的规避,仍然让他们焦头烂额。
现在王溥就希望皇帝不要给自己出难题,简单地从有司提交的那些个选择项当中挑一个出来就好了。
郭炜皱了皱眉头:“嗯,朕看了有司交上来的那些东西,众卿在其中辛苦了,选出来的文词寓意多半都是很好的,只是朕总觉得略有憾意。”
他心里面确实挺遗憾的,因为太常寺和礼部交给他的那些选择项里面,文词古雅美好是没得说,但是他读起来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劲头,而且都很陌生有没有?
就算是其中偶尔有几个眼熟的,结果也是“开宝”啊“太平”啊“兴国”啊“端拱”啊什么的,让郭炜十分的膈应,难道这些个年号当真是时代潮流?他实在是不想用啊!!!
王溥心里面念叨了一句,果然如此!然而他并没有接话,只是抬头默默地看着郭炜,他知道,皇帝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说明皇帝心中已经有了一些主张,眼下就是想看一下群臣怎么评价呢,那么他王溥只需要安心地等着皇帝说下去就好了。
“嗯,为何有司交给朕的拟制当中,没有‘永乐’这样的年号啊?”
转眼看到众臣都没有接话,郭炜果断地说出了自己的主张,永乐,在郭炜的印象当中,有亲征朔漠扫荡残元,有跨海远征宣扬国威,更有远赴南洋西洋宣播文明教化,还有《永乐大典》这样的文教盛世,无疑是郭炜很想山寨的一个年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