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十四年的九月十四日午时,贺州城内外一片安谧,何继筠已经从南乡镇战场赶回了大营,只不过周军还在等待着贺州城守军的决定,所以并未对贺州城发起强攻。而且出击南乡镇的一万多人也还没有返回,此时围城的只不过一万多州郡兵加上一两万民夫凑数而已。
至于贺州城的守军,原先就已经被周军打得不敢冒头,龚澄枢奉旨宣谕之后就立即溜之大吉更是让全城上下怨声载道,更没有什么人肯主动出城挑战,周军不来扑城他们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更何况此时贺州城的主要守将都集中到了府衙。
“诸位,北军送过来的东西都已经看过了,现在有何打算?”
贺州刺史陈守忠淡淡地说道。
自从龚澄枢在临敌之际飞速逃离之后,陈守忠就一直是在尽力撑持而已,城内军心摇动让他对长期坚守甚至挫败周军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他唯一能够期待的就是从兴王府过来的援军罢了。
然而周军今早送进城来的东西,让陈守忠对援军的热切期待一下子就凉了一大截——一个装着贺州应援使伍彦柔首级的木盒,几面浸满血污的残破旌旗,还有一封周军主将的劝降信。
五万援军这么快就全军覆没了,陈守忠实在是有一点难以置信,那可是皇帝许诺的五万援军!是龚澄枢在他面前反复证明和保证过的!而周军一共才两三万人而已,就算这几天城外的营寨里面都是用民夫充数来恐吓限制自己的行动,那能够用于打援的军队顶天也就是两三万,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全歼了五万援军?
别说是五万援军了,就是五万头猪都杀不了这么快的吧?
但是贺州应援军的旌旗应该不假,伍彦柔的首级更是真真的。陈守忠和伍彦柔在军中是共过事的,伍彦柔的首级他不可能会认错,而皇帝之前的宣谕和龚澄枢对他的打气安慰都说得很清楚,贺州应援使的确就是伍彦柔。
现在援军主将的首级就摆在了面前,援军的旌旗更是以鲜明的战场痕迹摆在了面前,陈守忠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他的心中也不得不承认,至少这一路援军他是不必再去指望了。
不过要他就此向北朝俯首称臣,陈守忠一时之间却还是做不到的。这一路的援军虽然是失败了,但是兴王府还有足够的兵力,贺州西北面的桂州还有老将潘崇彻,他接替吴怀恩的桂州管内招讨使一职,在桂州经营着一支大军,此时绝不会袖手旁观的,所以贺州城远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当然,在强敌围攻之下守城,需要上下齐心,周军既然公开送信劝降,那么援军覆灭的消息就肯定是瞒不住属下的,所以陈守忠干脆就召集主要将领一起来商议对策了。
如果大家在看到了援军覆灭的充足证据之后仍然坚持固守不降,那自然是最好的,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陈守忠不敢说把贺州城继续坚守多久,至少再守一两个月等待兴王府再组援军与潘崇彻大军合击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大家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低头,多数人都放弃了坚守的打算,那么陈守忠当然也不能拿自己的人头给这些人当作投名状,要向周军投降那也得是大家一起,还是由他领头。
“真的是伍将军的首级!真的是贺州应援军的旌旗!这才过去几天的时间啊……五万援军就这么没了……我们贺州到底还能够守得住多久?”
这个指挥使同样是认识伍彦柔的,以他对伍彦柔领军作战能力的认识,对上一次皇帝许诺的五万援军的期待,这样的打击真的是非常强烈,虽然他还没有直接说出接受周军劝降的话来,其原先坚守城池的意志显然已经崩溃了。
“五万援军如此迅速覆灭,确实令人震惊,不过援军肯定是与北军野战败了的,而且多半还是中了北军的埋伏之类计策,与我军的守城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贺州城城防尚算坚固,兴王府驻军仍然充裕,陛下仍然可以向贺州续派援军,何况桂州的潘招讨使也会领军向东南,贺州解围仍存希望,就此降敌似有不妥。”
这个指挥使考虑的事情和陈守忠不愿意马上投降的理由倒是差不多的。投降,终究不是武人可以轻松选择的选项,但凡有一丝希望,没有谁是多么喜欢投降的,而他们对南汉朝廷、对潘崇彻、对贺州城防无疑还抱有相当的信心。
“是啊,在座的都是家在兴王府之人,只是恰逢轮戍贺州而已,若是不能力敌为北军所擒也就罢了,这主动开城降敌,朝廷归罪于你我家人怎么办?”
这个指挥使才算是说出了众人的顾虑。大伙儿的家眷可都还在兴王府呢,都是掌握在南汉朝廷手里面,要说朝廷再也派不出援军来的可能性有,潘崇彻同样打不过周军的可能性还很大,贺州城也未必能够守得住多久,但是众人失利被俘是一回事,援军一覆灭就主动献城投降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两种情况下家眷的待遇肯定是大不相同的。
…………
“大帅,敌将的首级和大帅的劝降信都已经送进城去大半天了,城中既没有开门出降,又没有驱逐使者,末将以为守将心中已生降意,只是尚存几分侥幸,还在指望着番禺那边继续有援军过来。值其军心不定首鼠两端之际,我军合当急击之,以断其侥幸,促其早降,而且说不定趁着守军军心混乱之际就一举破城了。”
入城劝降的使者迟迟都没有出城,城中也一直都没有什么动静,贺州道行营的将领们也忍不住了。不过何继筠一向统军严厉得很,在众将面前相当威严,此时他还安坐在大帐内静静地等待着城内的回音,就连副都部署王继勋都不便出头请战,于是众人就撺掇了潭州衙内都指挥使何承矩出面。
何承矩虽然是何继筠的儿子,此时代表众将出面向父帅请战,却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口气和神态。
何继筠平静地注视着刚刚二十出头的儿子,目光既不严厉也不温和,说话的语气也是淡淡的:“哦!在你看来,此时急攻比等候敌军开城投降更为有利?”
“大帅,守军眼下是首鼠两端,因为援军迅速覆灭的事,其心中已生怯意,却又尚存几分侥幸。不过看使者入城大半天都没有消息,敌军这一次却是不会出降了,他们要降的话,在见到伍彦柔的首级之后就应该拿定主意了,此时还没有回音,多半是他们自以为贺州坚城可恃,所以敌军是不会出降的了。此时正应该趁敌军军心混乱之际发起急攻,时间拖得越久,他们的军心就会更为巩固,破城就更加不易了。”
面对父帅的考问,何承矩倒是一点也不怵,这些话当然未必都是他自己想到的,毕竟是众将一起撺掇他出面,肯定是群策群力了一番,不过何承矩对眼前局势的思考和众人也是一致的。
“嗯,急攻更为有利……只是现在午时已过,今天就只剩下三个时辰可用,此时攻城还来得及么?”
何继筠当然知道儿子的背后还有一大帮将领,他只不过是代表众人出面而已,然而现在站在他面前的就只有儿子一个人,此时倒是不妨趁机考校一下儿子。
“大帅,援军一战覆灭的消息刚刚传入城内,城内的敌军此时肯定是群情汹汹军心不定,有三个时辰的急攻,完全有可能在今日破城!末将愿意领军扑城。”
面对父帅的考校,何承矩信心满满地请战。
“好!既然众将皆有此意,那就全军立即向贺州城发起急攻,以战促降!”
部下都有这样强烈的求战**和蓬勃的士气,何继筠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城内的敌将都已经拖延了大半天没有回音,确实是不太可能主动投降了,正像何承矩说的那样,时间再拖下去,守军的士气就会从这一次援军覆灭的冲击下逐渐恢复过来了,不如尽早发起急攻,将守军的士气迅速摧垮。
…………
“北军又要干什么?”
城外骤然响起的密集号角声和鼓声让陈守忠的心猛地一跳,虽然知道在座的诸将也不可能了解情况,他却还是不由自主地问了出来。
不过陈守忠的疑问并没有持续多久,几乎就是在几息之后,一个传令兵从府衙外面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报!北军突然大举攻城!”
“什么?!”
在座的众将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都是大惊失色,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了。
周军的主帅写了劝降信进来,有一举歼灭五万援军的战绩为依仗,那不是应该慢慢地等着自己这边议定了之后出降么?怎么才给了半天时间考虑,没有收到答复就断然攻城了?那么这封劝降信岂不是比最后通牒还要最后通牒?。
至于贺州城的守军,原先就已经被周军打得不敢冒头,龚澄枢奉旨宣谕之后就立即溜之大吉更是让全城上下怨声载道,更没有什么人肯主动出城挑战,周军不来扑城他们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更何况此时贺州城的主要守将都集中到了府衙。
“诸位,北军送过来的东西都已经看过了,现在有何打算?”
贺州刺史陈守忠淡淡地说道。
自从龚澄枢在临敌之际飞速逃离之后,陈守忠就一直是在尽力撑持而已,城内军心摇动让他对长期坚守甚至挫败周军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他唯一能够期待的就是从兴王府过来的援军罢了。
然而周军今早送进城来的东西,让陈守忠对援军的热切期待一下子就凉了一大截——一个装着贺州应援使伍彦柔首级的木盒,几面浸满血污的残破旌旗,还有一封周军主将的劝降信。
五万援军这么快就全军覆没了,陈守忠实在是有一点难以置信,那可是皇帝许诺的五万援军!是龚澄枢在他面前反复证明和保证过的!而周军一共才两三万人而已,就算这几天城外的营寨里面都是用民夫充数来恐吓限制自己的行动,那能够用于打援的军队顶天也就是两三万,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全歼了五万援军?
别说是五万援军了,就是五万头猪都杀不了这么快的吧?
但是贺州应援军的旌旗应该不假,伍彦柔的首级更是真真的。陈守忠和伍彦柔在军中是共过事的,伍彦柔的首级他不可能会认错,而皇帝之前的宣谕和龚澄枢对他的打气安慰都说得很清楚,贺州应援使的确就是伍彦柔。
现在援军主将的首级就摆在了面前,援军的旌旗更是以鲜明的战场痕迹摆在了面前,陈守忠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他的心中也不得不承认,至少这一路援军他是不必再去指望了。
不过要他就此向北朝俯首称臣,陈守忠一时之间却还是做不到的。这一路的援军虽然是失败了,但是兴王府还有足够的兵力,贺州西北面的桂州还有老将潘崇彻,他接替吴怀恩的桂州管内招讨使一职,在桂州经营着一支大军,此时绝不会袖手旁观的,所以贺州城远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当然,在强敌围攻之下守城,需要上下齐心,周军既然公开送信劝降,那么援军覆灭的消息就肯定是瞒不住属下的,所以陈守忠干脆就召集主要将领一起来商议对策了。
如果大家在看到了援军覆灭的充足证据之后仍然坚持固守不降,那自然是最好的,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陈守忠不敢说把贺州城继续坚守多久,至少再守一两个月等待兴王府再组援军与潘崇彻大军合击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大家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低头,多数人都放弃了坚守的打算,那么陈守忠当然也不能拿自己的人头给这些人当作投名状,要向周军投降那也得是大家一起,还是由他领头。
“真的是伍将军的首级!真的是贺州应援军的旌旗!这才过去几天的时间啊……五万援军就这么没了……我们贺州到底还能够守得住多久?”
这个指挥使同样是认识伍彦柔的,以他对伍彦柔领军作战能力的认识,对上一次皇帝许诺的五万援军的期待,这样的打击真的是非常强烈,虽然他还没有直接说出接受周军劝降的话来,其原先坚守城池的意志显然已经崩溃了。
“五万援军如此迅速覆灭,确实令人震惊,不过援军肯定是与北军野战败了的,而且多半还是中了北军的埋伏之类计策,与我军的守城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贺州城城防尚算坚固,兴王府驻军仍然充裕,陛下仍然可以向贺州续派援军,何况桂州的潘招讨使也会领军向东南,贺州解围仍存希望,就此降敌似有不妥。”
这个指挥使考虑的事情和陈守忠不愿意马上投降的理由倒是差不多的。投降,终究不是武人可以轻松选择的选项,但凡有一丝希望,没有谁是多么喜欢投降的,而他们对南汉朝廷、对潘崇彻、对贺州城防无疑还抱有相当的信心。
“是啊,在座的都是家在兴王府之人,只是恰逢轮戍贺州而已,若是不能力敌为北军所擒也就罢了,这主动开城降敌,朝廷归罪于你我家人怎么办?”
这个指挥使才算是说出了众人的顾虑。大伙儿的家眷可都还在兴王府呢,都是掌握在南汉朝廷手里面,要说朝廷再也派不出援军来的可能性有,潘崇彻同样打不过周军的可能性还很大,贺州城也未必能够守得住多久,但是众人失利被俘是一回事,援军一覆灭就主动献城投降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两种情况下家眷的待遇肯定是大不相同的。
…………
“大帅,敌将的首级和大帅的劝降信都已经送进城去大半天了,城中既没有开门出降,又没有驱逐使者,末将以为守将心中已生降意,只是尚存几分侥幸,还在指望着番禺那边继续有援军过来。值其军心不定首鼠两端之际,我军合当急击之,以断其侥幸,促其早降,而且说不定趁着守军军心混乱之际就一举破城了。”
入城劝降的使者迟迟都没有出城,城中也一直都没有什么动静,贺州道行营的将领们也忍不住了。不过何继筠一向统军严厉得很,在众将面前相当威严,此时他还安坐在大帐内静静地等待着城内的回音,就连副都部署王继勋都不便出头请战,于是众人就撺掇了潭州衙内都指挥使何承矩出面。
何承矩虽然是何继筠的儿子,此时代表众将出面向父帅请战,却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口气和神态。
何继筠平静地注视着刚刚二十出头的儿子,目光既不严厉也不温和,说话的语气也是淡淡的:“哦!在你看来,此时急攻比等候敌军开城投降更为有利?”
“大帅,守军眼下是首鼠两端,因为援军迅速覆灭的事,其心中已生怯意,却又尚存几分侥幸。不过看使者入城大半天都没有消息,敌军这一次却是不会出降了,他们要降的话,在见到伍彦柔的首级之后就应该拿定主意了,此时还没有回音,多半是他们自以为贺州坚城可恃,所以敌军是不会出降的了。此时正应该趁敌军军心混乱之际发起急攻,时间拖得越久,他们的军心就会更为巩固,破城就更加不易了。”
面对父帅的考问,何承矩倒是一点也不怵,这些话当然未必都是他自己想到的,毕竟是众将一起撺掇他出面,肯定是群策群力了一番,不过何承矩对眼前局势的思考和众人也是一致的。
“嗯,急攻更为有利……只是现在午时已过,今天就只剩下三个时辰可用,此时攻城还来得及么?”
何继筠当然知道儿子的背后还有一大帮将领,他只不过是代表众人出面而已,然而现在站在他面前的就只有儿子一个人,此时倒是不妨趁机考校一下儿子。
“大帅,援军一战覆灭的消息刚刚传入城内,城内的敌军此时肯定是群情汹汹军心不定,有三个时辰的急攻,完全有可能在今日破城!末将愿意领军扑城。”
面对父帅的考校,何承矩信心满满地请战。
“好!既然众将皆有此意,那就全军立即向贺州城发起急攻,以战促降!”
部下都有这样强烈的求战**和蓬勃的士气,何继筠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城内的敌将都已经拖延了大半天没有回音,确实是不太可能主动投降了,正像何承矩说的那样,时间再拖下去,守军的士气就会从这一次援军覆灭的冲击下逐渐恢复过来了,不如尽早发起急攻,将守军的士气迅速摧垮。
…………
“北军又要干什么?”
城外骤然响起的密集号角声和鼓声让陈守忠的心猛地一跳,虽然知道在座的诸将也不可能了解情况,他却还是不由自主地问了出来。
不过陈守忠的疑问并没有持续多久,几乎就是在几息之后,一个传令兵从府衙外面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报!北军突然大举攻城!”
“什么?!”
在座的众将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都是大惊失色,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了。
周军的主帅写了劝降信进来,有一举歼灭五万援军的战绩为依仗,那不是应该慢慢地等着自己这边议定了之后出降么?怎么才给了半天时间考虑,没有收到答复就断然攻城了?那么这封劝降信岂不是比最后通牒还要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