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亲征江南
显德十二年的十月十二日,自从显德八年离开东京北伐幽蓟以来,四年之后郭炜再一次离开东京,这一次他的任务是亲征南唐,统一本部最关键的一仗。
运筹司的效率那是相当的高,在郭炜提出了亲征的想法之后,仅仅才过了两天的时间,天子亲征的各种后勤安排补充方案就被曹翰拿了出来,随后这个亲征方案又很快在两府会议上获得通过。
足够十万大军的后勤计划,完全可以应付突然多出来的这三万余量,按照曹翰在汇报的时候说的那样——只不过是将淮南和吴越供给京师的漕米截留在淮南,这就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不足的部分再由京东地区向淮南转运一遍就是了,反正漕船从东京返回淮南会有近半的空船,现在只是将其装满而已。
郭炜此次亲征南唐,将会带走大半个朝廷,三个宰相、翰林学士承旨卢多逊和枢密副使李崇矩都将随驾出征,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王赞为行在三司,护驾的是殿前都指挥使高怀德所率的三万殿前军。
在临出发之前,郭炜对东京的留守人员自然也做了一番布置。
枢密使王朴留值枢密院,并且担任东京留守;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崇训为东京副留守;郑王郭熙训提前出阁,制授左卫上将军、百胜军节度使(治所虔州藩镇的军号,虔州即今江西省赣州市),权大内都点检,皇室总算有第二个人可以担一点事了;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袁彦作为京城内外都巡检,以留守东京的少量侍卫亲军司兵马卫跸京师。
为了因应这次渡江大战,虽然明知道契丹暂时无暇分心南顾,北汉没有了契丹撑腰就缩得厉害,定难军近几年在沿边除了偶尔劫掠之外也没有太过火的行为,但是郭炜仍然诏令北面各州县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侵扰。
当然,郭炜同样相信,有燕山防线在,范阳军节度使李筠和卢龙军节度使王全斌能够把北路守得牢牢的;义武军节度使李万全、成德军节度使郭崇、洺州防御使郭进、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足以将北汉堵在太行山的西北难以出头,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和麟州防御使杨重训也能够在北汉可能的袭扰中自保。
根据运筹司的相关推演,即便契丹和北汉的消息极其灵通,契丹可以迅速平息内『乱』腾出手来,北汉可以大发神威鼓起勇气来,北面各州也不会有大危险。因为现在他们有了一条相对完整的燕山—太行山防御带,契丹军和北汉军要威胁河北、京洛就必须打通几条山陉,这不是他们的攻坚能力可以迅速解决的,也不是光靠着堆人数就能赢的。
即使出现最坏的情况,契丹军走燕山不通,从而大军转道于河东,借道北汉来攻击大周,昭义军和建雄军面临众寡不敌的局面,那么顶多也就是弃守河东州县,退保井陉和天井关、壶关,完全以燕山和太行山为依托,凭借当地的残军与河阳、邢洺、成德军的兵力,扛住半年都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根本就无需扛住半年的时间,只要熬过了这个冬天,攻不破几条狭窄山陉的契丹铁骑就好吃死马充饥了。
契丹至今还没有什么重大的种田项目,虽然掳掠了汉地大量的人口,却主要是给契丹贵族做牧奴去了,即使在一些河谷平原建了几座城池,开了些农田,也就仅够自给,并不足以供应军需。
更何况契丹军就根本没有军事后勤的概念,辎重后勤是什么?开战的时候去抢就是了,美其名曰“打草谷”,在他们自己部落相互征战的时候就是抢对方的畜群,肆虐中原的时候就是抢城市、村寨的仓库,甚至是平民百姓的那一点口粮和种子。
不过河东可不是富庶的河北平原和京畿,那里沟壑纵横堡寨林立,只有几条狭长的河谷地带有肥沃的耕地,那些地方供养当地的军队就已经很辛苦了,哪里还能额外支持契丹的数万到十余万兵力,以及更多的马匹。
没得草谷可以打,北汉又无力提供粮草,等到把冬天里野外的枯草都啃干净了,那十几万匹马就可以去死了,然后契丹铁骑就好转职成蹩脚的步兵。
契丹人当然还没有蠢到这个地步,河东没什么地方好打草谷,河北被燕山和太行山保护起来打草谷打不到,北汉则是没有余力来保证数万以上契丹骑兵几个月的给养,所以这仗一时半会儿是打不起来的。
至于定难军,不要说朔方节度使赵匡胤、通远军使楚白、庆州刺史姚内殷和知延州焦继勋都是守土有方的宿将,而且这些州县后方的关西各州已经无需备御西蜀,可以全力支持他们对抗定难军,西部安全眼下应该是无虞的。
再说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本身也只是保持着党项的风习,喜欢寇略四境而已,却并无侵吞朝廷疆土的野心和实力。这种常年不断的寇略虽然对边地百姓伤害极大,但是对朝廷也就是癣疥之患,在郭炜的战略任务中还排不上号,只能让边地百姓多忍耐几年了。
在南面,郴州刺史兼桂阳监使张勋守住五岭应该没有问题,潭州兵甚至都可以抽出身来参与对南唐的进攻,当然,那需要穿过一片群山,难以大规模用兵,而且只能攻击南唐较为偏远的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一带,既不能成为双方的重要战场,又不能调动南唐大军,也就是聊以凑数而已。
所以郭炜固然向北面各州县发出了预警,诏令其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却并不是真的认为契丹和北汉会趁机犯境,一切都是为了有备无患而已。
三大情报机构中,锦衣卫巡检司都巡检、武德使章瑜留守东京,协助上述几人保障京师安全;兵部职方司在职方员外郎吕端的领导下仍然按部就班地工作;而枢密院军咨部侦谍司与其他枢密院机构一起随驾,军咨部尚书张铎、侍郎陈思让和运筹司郎中曹翰、侦谍司郎中韩微都在随驾之列。
因为此次亲征很有可能跨年,所以多数政务都会移至行在处理,这也就是三个宰相与大多数翰林学士全都随驾的根源,财赋方面的紧急情况自然是由行在三司来处理,像运筹司这种总参作战部『性』质的机构当然也会一直跟随着行在。
而在此之前,命令待命的南征大军即刻出击的诏书已经下达,使者已经分赴江陵府、扬州和苏州传旨,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柴贵也已经在初八那天率领马步军主力离开东京赶赴和州。
南唐派来恳请缓师的使者李从嘉和龚慎仪,此时当然是被郭炜婉留于东京,南唐即将战火纷飞兵荒马『乱』,这时候回去难保不会碰到什么灾厄,郭炜也是起了爱才之心,李从嘉这样的绝代诗人,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战场范围之内。
至于他们的使命?李弘冀的贡奉和礼物郭炜全都笑纳了,贡奉已经入了国库,正好补充一下军费,礼物进了内宫,暂时留居慈寿殿由太后调教。李弘冀请求缓师的国书是不可能答应的,也已经没有必要回复了,郭炜上一次派去金陵召唤李弘冀赴阙的使者带过去的本来就是朝廷的最后通牒,拒绝即意味着战争。
…………
立冬刚过,中原大地的各条河流尚未封冻,蔡河的河水虽然已经开始浅涸,却仍然可以行船,三万殿前军和大批随驾人员以船只携运辎重粮草,沿着蔡河水陆并进。
这条路线,正是当年郭炜第一次出征淮南的时候所走的线路,自出了东京之后,经由蔡河路过陈州进入颍水,然后顺流一直到寿州。
与上一次稍有不同的是,寿州乃至整个淮南都已经归入了大周治下,大军不必在寿州停顿作战,也不必转入淮水东进了。
郭炜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和州。
从寿州到和州,如果是走陆路的话,从寿州登岸,之后向南不到两百里就是庐州了,从庐州再向东南行将近三百里就到了和州,整段路总共才只有四五百里,而且官道相当的平坦宽敞,沿途行得大车,也有大城供歇息补给。
而要是走水路的话,那就需要从寿州沿淮水东下楚州,再经漕渠过扬州进入大江,然后逆江而上到达和州,不光是路途迂回费时更长,而且还要在江上行船,中间要通过润州和金陵的江面,别说是群臣不放心了,郭炜自己也不愿意如此冒险。
所以大军将会在寿州转上陆路。
事实上先期出发的柴贵所部已经在寿州登岸,目前正在接受忠正军节度使魏仁浦的调度补给,来日就将踏上前往庐州的官道,在庐州,保信军节度使韩德枢也在迎候大军。
显德十二年的十月十二日,自从显德八年离开东京北伐幽蓟以来,四年之后郭炜再一次离开东京,这一次他的任务是亲征南唐,统一本部最关键的一仗。
运筹司的效率那是相当的高,在郭炜提出了亲征的想法之后,仅仅才过了两天的时间,天子亲征的各种后勤安排补充方案就被曹翰拿了出来,随后这个亲征方案又很快在两府会议上获得通过。
足够十万大军的后勤计划,完全可以应付突然多出来的这三万余量,按照曹翰在汇报的时候说的那样——只不过是将淮南和吴越供给京师的漕米截留在淮南,这就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不足的部分再由京东地区向淮南转运一遍就是了,反正漕船从东京返回淮南会有近半的空船,现在只是将其装满而已。
郭炜此次亲征南唐,将会带走大半个朝廷,三个宰相、翰林学士承旨卢多逊和枢密副使李崇矩都将随驾出征,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王赞为行在三司,护驾的是殿前都指挥使高怀德所率的三万殿前军。
在临出发之前,郭炜对东京的留守人员自然也做了一番布置。
枢密使王朴留值枢密院,并且担任东京留守;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崇训为东京副留守;郑王郭熙训提前出阁,制授左卫上将军、百胜军节度使(治所虔州藩镇的军号,虔州即今江西省赣州市),权大内都点检,皇室总算有第二个人可以担一点事了;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袁彦作为京城内外都巡检,以留守东京的少量侍卫亲军司兵马卫跸京师。
为了因应这次渡江大战,虽然明知道契丹暂时无暇分心南顾,北汉没有了契丹撑腰就缩得厉害,定难军近几年在沿边除了偶尔劫掠之外也没有太过火的行为,但是郭炜仍然诏令北面各州县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侵扰。
当然,郭炜同样相信,有燕山防线在,范阳军节度使李筠和卢龙军节度使王全斌能够把北路守得牢牢的;义武军节度使李万全、成德军节度使郭崇、洺州防御使郭进、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足以将北汉堵在太行山的西北难以出头,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和麟州防御使杨重训也能够在北汉可能的袭扰中自保。
根据运筹司的相关推演,即便契丹和北汉的消息极其灵通,契丹可以迅速平息内『乱』腾出手来,北汉可以大发神威鼓起勇气来,北面各州也不会有大危险。因为现在他们有了一条相对完整的燕山—太行山防御带,契丹军和北汉军要威胁河北、京洛就必须打通几条山陉,这不是他们的攻坚能力可以迅速解决的,也不是光靠着堆人数就能赢的。
即使出现最坏的情况,契丹军走燕山不通,从而大军转道于河东,借道北汉来攻击大周,昭义军和建雄军面临众寡不敌的局面,那么顶多也就是弃守河东州县,退保井陉和天井关、壶关,完全以燕山和太行山为依托,凭借当地的残军与河阳、邢洺、成德军的兵力,扛住半年都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根本就无需扛住半年的时间,只要熬过了这个冬天,攻不破几条狭窄山陉的契丹铁骑就好吃死马充饥了。
契丹至今还没有什么重大的种田项目,虽然掳掠了汉地大量的人口,却主要是给契丹贵族做牧奴去了,即使在一些河谷平原建了几座城池,开了些农田,也就仅够自给,并不足以供应军需。
更何况契丹军就根本没有军事后勤的概念,辎重后勤是什么?开战的时候去抢就是了,美其名曰“打草谷”,在他们自己部落相互征战的时候就是抢对方的畜群,肆虐中原的时候就是抢城市、村寨的仓库,甚至是平民百姓的那一点口粮和种子。
不过河东可不是富庶的河北平原和京畿,那里沟壑纵横堡寨林立,只有几条狭长的河谷地带有肥沃的耕地,那些地方供养当地的军队就已经很辛苦了,哪里还能额外支持契丹的数万到十余万兵力,以及更多的马匹。
没得草谷可以打,北汉又无力提供粮草,等到把冬天里野外的枯草都啃干净了,那十几万匹马就可以去死了,然后契丹铁骑就好转职成蹩脚的步兵。
契丹人当然还没有蠢到这个地步,河东没什么地方好打草谷,河北被燕山和太行山保护起来打草谷打不到,北汉则是没有余力来保证数万以上契丹骑兵几个月的给养,所以这仗一时半会儿是打不起来的。
至于定难军,不要说朔方节度使赵匡胤、通远军使楚白、庆州刺史姚内殷和知延州焦继勋都是守土有方的宿将,而且这些州县后方的关西各州已经无需备御西蜀,可以全力支持他们对抗定难军,西部安全眼下应该是无虞的。
再说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本身也只是保持着党项的风习,喜欢寇略四境而已,却并无侵吞朝廷疆土的野心和实力。这种常年不断的寇略虽然对边地百姓伤害极大,但是对朝廷也就是癣疥之患,在郭炜的战略任务中还排不上号,只能让边地百姓多忍耐几年了。
在南面,郴州刺史兼桂阳监使张勋守住五岭应该没有问题,潭州兵甚至都可以抽出身来参与对南唐的进攻,当然,那需要穿过一片群山,难以大规模用兵,而且只能攻击南唐较为偏远的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一带,既不能成为双方的重要战场,又不能调动南唐大军,也就是聊以凑数而已。
所以郭炜固然向北面各州县发出了预警,诏令其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却并不是真的认为契丹和北汉会趁机犯境,一切都是为了有备无患而已。
三大情报机构中,锦衣卫巡检司都巡检、武德使章瑜留守东京,协助上述几人保障京师安全;兵部职方司在职方员外郎吕端的领导下仍然按部就班地工作;而枢密院军咨部侦谍司与其他枢密院机构一起随驾,军咨部尚书张铎、侍郎陈思让和运筹司郎中曹翰、侦谍司郎中韩微都在随驾之列。
因为此次亲征很有可能跨年,所以多数政务都会移至行在处理,这也就是三个宰相与大多数翰林学士全都随驾的根源,财赋方面的紧急情况自然是由行在三司来处理,像运筹司这种总参作战部『性』质的机构当然也会一直跟随着行在。
而在此之前,命令待命的南征大军即刻出击的诏书已经下达,使者已经分赴江陵府、扬州和苏州传旨,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柴贵也已经在初八那天率领马步军主力离开东京赶赴和州。
南唐派来恳请缓师的使者李从嘉和龚慎仪,此时当然是被郭炜婉留于东京,南唐即将战火纷飞兵荒马『乱』,这时候回去难保不会碰到什么灾厄,郭炜也是起了爱才之心,李从嘉这样的绝代诗人,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战场范围之内。
至于他们的使命?李弘冀的贡奉和礼物郭炜全都笑纳了,贡奉已经入了国库,正好补充一下军费,礼物进了内宫,暂时留居慈寿殿由太后调教。李弘冀请求缓师的国书是不可能答应的,也已经没有必要回复了,郭炜上一次派去金陵召唤李弘冀赴阙的使者带过去的本来就是朝廷的最后通牒,拒绝即意味着战争。
…………
立冬刚过,中原大地的各条河流尚未封冻,蔡河的河水虽然已经开始浅涸,却仍然可以行船,三万殿前军和大批随驾人员以船只携运辎重粮草,沿着蔡河水陆并进。
这条路线,正是当年郭炜第一次出征淮南的时候所走的线路,自出了东京之后,经由蔡河路过陈州进入颍水,然后顺流一直到寿州。
与上一次稍有不同的是,寿州乃至整个淮南都已经归入了大周治下,大军不必在寿州停顿作战,也不必转入淮水东进了。
郭炜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和州。
从寿州到和州,如果是走陆路的话,从寿州登岸,之后向南不到两百里就是庐州了,从庐州再向东南行将近三百里就到了和州,整段路总共才只有四五百里,而且官道相当的平坦宽敞,沿途行得大车,也有大城供歇息补给。
而要是走水路的话,那就需要从寿州沿淮水东下楚州,再经漕渠过扬州进入大江,然后逆江而上到达和州,不光是路途迂回费时更长,而且还要在江上行船,中间要通过润州和金陵的江面,别说是群臣不放心了,郭炜自己也不愿意如此冒险。
所以大军将会在寿州转上陆路。
事实上先期出发的柴贵所部已经在寿州登岸,目前正在接受忠正军节度使魏仁浦的调度补给,来日就将踏上前往庐州的官道,在庐州,保信军节度使韩德枢也在迎候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