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契丹骑兵的临近,殿前司的阵列中紧凑地响起一阵号令声,前面三排长枪手在号令声中依次下蹲或者弯腰,手中长枪一齐向前斜举着,枪樽斜插入地并且还用一只脚踩着,一边准备对抗敌骑的冲击,一边为后排的火铳手腾出射界。
这算是火铳全面替代弓弩之后,殿前司阵列战法的唯一重大变化。毕竟火铳是完全的直射兵器,在面对敌军的骑兵的时候又必须有长枪手护住前列,折衷的办法就是这个样子,长枪手不能直立还是会影响他们对抗敌骑的稳定性。
以前的弩手也是取直射,不过在军中的数量不如弓箭手,并不值当长枪手为了他们的那一点远射压制而牺牲自己作战的效能。所以弩手常常是到阵列前方射完一轮以后就退入长枪手的后方,真正能够持续挥远程压制作用和遮断敌军后续部队投入的,始终是可以在长枪手后面进行抛射的弓箭手。
只不过在见识过了火铳的威力之后,就没有哪个指挥官不愿意让火铳全面替代弓弩的,更何况还有郭炜的全力推广。为了获得火铳的远程杀伤力和压制能力,让前排的长枪手付出那么一点稳定性的代价,那完全是值得的,任何具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官都算得清这笔账。
注视着前方契丹骑兵的奔驰,殿前司控鹤军和散员、散都头、散指挥的指挥使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虽然在接战以后的持续射击中,负责各排轮换和射击的会是都头、副都头和十将们,但是接敌的第一铳将是由指挥使们下令。
刘延钦,殿前司控鹤左厢第一军第一指挥指挥使,已故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刘词的儿子,此刻正骑在马上准备出那第一铳的号令。指挥使相比于都头们更高的地位是一方面,他们都有马骑,能够坐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是第一铳的号令将由他们出的重要因素。
不管是其父的耳提面命以及随父征战,还是在殿前司的战争经历,刘延钦对战场一点都不陌生,所以面对契丹骑兵奔驰而来,他紧张感是完全没有的。只不过这次是他自己也是整个殿前司使用火铳手的第一战,虽然在整训当中操练了无数次,连演习都进行过几次,不要说是每个人都熟习火铳战法,就连他们的坐骑都已经习惯了铳声和硝烟,但是当真正的第一战即将来临,他还是难掩心中的那种兴奋。
强自抑制着胸中涌动的兴奋和豪情,稳稳地控制着身下的坐骑,刘延钦默默地判断着契丹骑兵第一排和本方的距离。
三百步……两百五十步……两百步,就是现在!
两百步外的三百名骑兵队列并不算很庞大,这时候铳的命中率不会太高,但是骑兵一旦提冲起来,两百步只不过是转瞬即至,再晚铳的话,临敌就射不到几轮了,那样前排长枪手的负担无疑会很重。好在火铳手们练习打一百多步的模拟步军阵列靶已经相当老到,人马合一的骑兵在两百步远的目标并不会小于一百多步时候的步军阵列,他们的优势就是在于高移动,不过面对面疾驰而来的话,这点优势也就化为无形了。
刘延钦也没有拉长了调子高声下令,只是拿出手铳对着敌军扣动了扳机。当然,隔着两百步的距离,就算是一头恐龙那手铳也未必打得中,刘延钦也就是为了过个手瘾,再保护一下自己的嗓子。手铳的攻击距离比骑弓还是要强的,其声响又有利于号施令,实在是指挥官居家旅行自卫杀人的利器,至于说马上装弹不如弯弓搭箭简易,那完全可以在皮袋当中多备几支装好弹的手铳,陛下这点大方还是有的。
几乎所有的指挥使都与刘延钦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这个恐怕就是锦衣卫亲军的那些培训军官带过来的传统。随着手铳那稍显微弱的爆响在队列当中次第响起,各个都头倒是不吝惜自己的嗓子,一声声有意拔高了调门的“放”字出口,密集的火铳爆轰声随之响起,殿前司的阵中腾起了一股青烟。
铳子在火药快燃烧的推进力下冲出铳膛,从屈身蹲伏的长枪手们头上高掠过,向着两百步距离并且正在快接近的契丹骑兵队列扫了过去。结果却是并不尽如人意,契丹骑兵打头的三百骑,倒下的只不过二三十,看那马匹扑地僵毙而骑手却在地上翻滚的样子,多半还是打中的马匹。
两百步的距离,即使是打骑兵这种大目标,即使骑兵是在正面冲锋而不是横向移动,命中率还是非常不理想。比起训练当中的高命中率,战场上影响这些初哥火铳手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临敌时候的激动或者慌乱、敌骑的晃动等等,也就是算不到天气的账上去,因为耿崇美选择进攻的此时,气候晴朗而又刚刚停了风。
不过战争从来就不是比较双方最完美的挥,因为这种理想状态并不存在。谁更能找出克制敌方的手段,谁犯的错误更少更小,谁没有犯最后一个大错误,谁就将是胜利者。
看着冲锋中的契丹骑兵倒下去的数量,殿前司的各级军官和少数在机械地装弹、射击当中还有闲暇的军士只是稍觉遗憾,他们也没有妄想过只靠着一轮铳击就可以将契丹军击溃。他们仍然在按照操典和训练习惯有条不紊地轮替着射击、退回、装弹、再上前射击这样的循环,这就是作战,结果不是他们现在就可以去想的,他们还没有这种奢侈的时间。
可是在遭遇迎头一击的契丹武定军前锋营看来,那就是极度的震撼了。
对面的周军不等他们进入骑弓的射程就会攻击,这早就在预料之中,毕竟步弓是要比骑弓强那么一点的。但是那怎么也得是在两军接近至一百步左右的时候,而且是箭矢的抛射,准头是谈不上的,纯粹要依靠步军密集阵形提供的密集箭雨覆盖攻击,对三百骑一排每排间隔十多步的稀疏阵形骑兵来说,伤害其实不会太大。
而一旦让骑兵进入六十步的骑弓抛射位置,并且骑兵开始?转射击面对敌军步阵横向移动的话,敌军的射击准头将会更低。同样是弓箭抛射,一方以密集箭雨射击快横向移动的骑兵稀疏阵形,一方以较稀的箭矢射击固定不动的密集方阵,谁对谁的伤害更大还真是说不定。本方的骑兵就算是扛不住伤亡,顶多不过是退回来息马饮水料,后续的骑兵会继续上前骚扰;敌方的步军要是扛不住伤亡,那步阵一旦在骑兵面前松动,后果可就是灾难性的了。
但是这一次周军远隔两百步就进行了射击,不管是伴随着射击的轰响和青烟有多么的古怪,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看不见箭矢,本方骑兵队列当中倒下了几十匹马那是事实。这样的攻击距离,这样的杀伤力和这样的准头,不是弓弩胜似弓弩。
如果这类射击并不是一次性的,如果它们可以像弓箭那样持续,本方骑兵在奔跑了一里多地以后再蛮冲到距敌六十步的骑弓抛射区几乎就是不可能。就算是能够勉强冲过去,以周军在两百步都有如此准头和威力,与其对射恐怕也是讨不了好的,耿绍雍居然在本方遭遇第一次损失的时候就打起了退堂鼓。
随后的战斗一如耿绍雍所料,轰鸣声隔得片刻就在周军阵中响起,随着周军阵中腾起一阵青烟,本方必会倒下数十名骑兵,而且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连后排的骑兵也不能避免伤亡。
当遥遥望见剽悍的奉圣州祗候郎君萧撒剌,这个大辽世宗皇帝次女耶律观音的夫婿,一直冲在队伍的最前列,终于在距离周军步阵百步不到的地方倒栽下马,耿绍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战栗,急忙命令掌号郎君吹响了撤军的号角。
在周军火铳手持续不断的射击当中,如潮涌来的契丹骑兵又如潮而退,双方很快就恢复了起初的对峙局面,除了依然横在两军之间的铺开于周军阵前一百步至两百步这一段开阔地的上百具人马尸体,就再也没有什么战场的遗迹了。
这算是火铳全面替代弓弩之后,殿前司阵列战法的唯一重大变化。毕竟火铳是完全的直射兵器,在面对敌军的骑兵的时候又必须有长枪手护住前列,折衷的办法就是这个样子,长枪手不能直立还是会影响他们对抗敌骑的稳定性。
以前的弩手也是取直射,不过在军中的数量不如弓箭手,并不值当长枪手为了他们的那一点远射压制而牺牲自己作战的效能。所以弩手常常是到阵列前方射完一轮以后就退入长枪手的后方,真正能够持续挥远程压制作用和遮断敌军后续部队投入的,始终是可以在长枪手后面进行抛射的弓箭手。
只不过在见识过了火铳的威力之后,就没有哪个指挥官不愿意让火铳全面替代弓弩的,更何况还有郭炜的全力推广。为了获得火铳的远程杀伤力和压制能力,让前排的长枪手付出那么一点稳定性的代价,那完全是值得的,任何具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官都算得清这笔账。
注视着前方契丹骑兵的奔驰,殿前司控鹤军和散员、散都头、散指挥的指挥使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虽然在接战以后的持续射击中,负责各排轮换和射击的会是都头、副都头和十将们,但是接敌的第一铳将是由指挥使们下令。
刘延钦,殿前司控鹤左厢第一军第一指挥指挥使,已故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刘词的儿子,此刻正骑在马上准备出那第一铳的号令。指挥使相比于都头们更高的地位是一方面,他们都有马骑,能够坐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是第一铳的号令将由他们出的重要因素。
不管是其父的耳提面命以及随父征战,还是在殿前司的战争经历,刘延钦对战场一点都不陌生,所以面对契丹骑兵奔驰而来,他紧张感是完全没有的。只不过这次是他自己也是整个殿前司使用火铳手的第一战,虽然在整训当中操练了无数次,连演习都进行过几次,不要说是每个人都熟习火铳战法,就连他们的坐骑都已经习惯了铳声和硝烟,但是当真正的第一战即将来临,他还是难掩心中的那种兴奋。
强自抑制着胸中涌动的兴奋和豪情,稳稳地控制着身下的坐骑,刘延钦默默地判断着契丹骑兵第一排和本方的距离。
三百步……两百五十步……两百步,就是现在!
两百步外的三百名骑兵队列并不算很庞大,这时候铳的命中率不会太高,但是骑兵一旦提冲起来,两百步只不过是转瞬即至,再晚铳的话,临敌就射不到几轮了,那样前排长枪手的负担无疑会很重。好在火铳手们练习打一百多步的模拟步军阵列靶已经相当老到,人马合一的骑兵在两百步远的目标并不会小于一百多步时候的步军阵列,他们的优势就是在于高移动,不过面对面疾驰而来的话,这点优势也就化为无形了。
刘延钦也没有拉长了调子高声下令,只是拿出手铳对着敌军扣动了扳机。当然,隔着两百步的距离,就算是一头恐龙那手铳也未必打得中,刘延钦也就是为了过个手瘾,再保护一下自己的嗓子。手铳的攻击距离比骑弓还是要强的,其声响又有利于号施令,实在是指挥官居家旅行自卫杀人的利器,至于说马上装弹不如弯弓搭箭简易,那完全可以在皮袋当中多备几支装好弹的手铳,陛下这点大方还是有的。
几乎所有的指挥使都与刘延钦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这个恐怕就是锦衣卫亲军的那些培训军官带过来的传统。随着手铳那稍显微弱的爆响在队列当中次第响起,各个都头倒是不吝惜自己的嗓子,一声声有意拔高了调门的“放”字出口,密集的火铳爆轰声随之响起,殿前司的阵中腾起了一股青烟。
铳子在火药快燃烧的推进力下冲出铳膛,从屈身蹲伏的长枪手们头上高掠过,向着两百步距离并且正在快接近的契丹骑兵队列扫了过去。结果却是并不尽如人意,契丹骑兵打头的三百骑,倒下的只不过二三十,看那马匹扑地僵毙而骑手却在地上翻滚的样子,多半还是打中的马匹。
两百步的距离,即使是打骑兵这种大目标,即使骑兵是在正面冲锋而不是横向移动,命中率还是非常不理想。比起训练当中的高命中率,战场上影响这些初哥火铳手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临敌时候的激动或者慌乱、敌骑的晃动等等,也就是算不到天气的账上去,因为耿崇美选择进攻的此时,气候晴朗而又刚刚停了风。
不过战争从来就不是比较双方最完美的挥,因为这种理想状态并不存在。谁更能找出克制敌方的手段,谁犯的错误更少更小,谁没有犯最后一个大错误,谁就将是胜利者。
看着冲锋中的契丹骑兵倒下去的数量,殿前司的各级军官和少数在机械地装弹、射击当中还有闲暇的军士只是稍觉遗憾,他们也没有妄想过只靠着一轮铳击就可以将契丹军击溃。他们仍然在按照操典和训练习惯有条不紊地轮替着射击、退回、装弹、再上前射击这样的循环,这就是作战,结果不是他们现在就可以去想的,他们还没有这种奢侈的时间。
可是在遭遇迎头一击的契丹武定军前锋营看来,那就是极度的震撼了。
对面的周军不等他们进入骑弓的射程就会攻击,这早就在预料之中,毕竟步弓是要比骑弓强那么一点的。但是那怎么也得是在两军接近至一百步左右的时候,而且是箭矢的抛射,准头是谈不上的,纯粹要依靠步军密集阵形提供的密集箭雨覆盖攻击,对三百骑一排每排间隔十多步的稀疏阵形骑兵来说,伤害其实不会太大。
而一旦让骑兵进入六十步的骑弓抛射位置,并且骑兵开始?转射击面对敌军步阵横向移动的话,敌军的射击准头将会更低。同样是弓箭抛射,一方以密集箭雨射击快横向移动的骑兵稀疏阵形,一方以较稀的箭矢射击固定不动的密集方阵,谁对谁的伤害更大还真是说不定。本方的骑兵就算是扛不住伤亡,顶多不过是退回来息马饮水料,后续的骑兵会继续上前骚扰;敌方的步军要是扛不住伤亡,那步阵一旦在骑兵面前松动,后果可就是灾难性的了。
但是这一次周军远隔两百步就进行了射击,不管是伴随着射击的轰响和青烟有多么的古怪,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看不见箭矢,本方骑兵队列当中倒下了几十匹马那是事实。这样的攻击距离,这样的杀伤力和这样的准头,不是弓弩胜似弓弩。
如果这类射击并不是一次性的,如果它们可以像弓箭那样持续,本方骑兵在奔跑了一里多地以后再蛮冲到距敌六十步的骑弓抛射区几乎就是不可能。就算是能够勉强冲过去,以周军在两百步都有如此准头和威力,与其对射恐怕也是讨不了好的,耿绍雍居然在本方遭遇第一次损失的时候就打起了退堂鼓。
随后的战斗一如耿绍雍所料,轰鸣声隔得片刻就在周军阵中响起,随着周军阵中腾起一阵青烟,本方必会倒下数十名骑兵,而且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连后排的骑兵也不能避免伤亡。
当遥遥望见剽悍的奉圣州祗候郎君萧撒剌,这个大辽世宗皇帝次女耶律观音的夫婿,一直冲在队伍的最前列,终于在距离周军步阵百步不到的地方倒栽下马,耿绍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战栗,急忙命令掌号郎君吹响了撤军的号角。
在周军火铳手持续不断的射击当中,如潮涌来的契丹骑兵又如潮而退,双方很快就恢复了起初的对峙局面,除了依然横在两军之间的铺开于周军阵前一百步至两百步这一段开阔地的上百具人马尸体,就再也没有什么战场的遗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