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应历十一年四月二十六的傍晚,契丹南京析津府城内戒备森严,八个城门、两个宫门和二十六坊的坊门全都早早地紧闭上了,南京留守的侍卫亲军和南京统军司所辖宫卫骑军在城内往来巡视,各条街道上除了这些契丹军和汉军之外空无一人。
在宫城内的南京留守府大堂内,南京留守、南京道兵马都总管萧思温高坐于上,看着座前的诸将都是一言不,心中不由得彷徨无计。
萧思温,现任辽国皇帝耶律述律的姐姐汧国长公主耶律吕不古的驸马都尉,国舅大父房的子弟,长得仪表堂堂,而且还特别注意修理边幅,即使在军中也时刻保持着衣冠整洁须齐整。
萧思温的膝下育有三女,长女嫁给了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幼子耶律李胡的儿子耶律喜隐,次女嫁给了耶律述律的二弟太平王耶律罨撤葛——嗯,辈分关系是乱了点,不过这也是人家契丹的传统习俗不是?像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的两个弟弟,一个是耶律阿保机次子耶律德光的岳父,一个却是耶律阿保机长孙耶律兀欲的岳父。
至于萧思温的第三个女儿,现在还只有**岁,此刻正在南京的家中。因为萧思温直到中年仍然无子,所以在家中还养了一个侄儿留只哥作为养子,年纪和三女儿一般大。
只是在这个时候,任萧思温怎么把须面目打理得油光水滑,也掩饰不住那一脸的惶然。
在堂前低头站着的是契丹涿州刺史耶律昌术,不过是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原本是靠着六院部子弟的身份到涿州镀金来了,这个时候却是把耶律阿保机子孙的面子全都给丢掉了。只看他站在堂前低头畏缩的样子,就全然没有契丹兵往日南下打草谷时候的剽悍狠辣,那一身华贵的衣衫也被兵刃风沙给折腾得凌乱不堪,满面的尘土盖住了那副精心梳理的虬髯,把公子王孙的贵气彻底变成了残兵败将的颓丧。
周军在年初派大军巡边,萧思温本来是不以为意的,因为这几年周军为了防秋一直都会在年末年初戒备一番,今年的做法也算不上特殊。往年周军都是谨守本边,只有契丹军南下骚扰以后才会进入契丹境内报复,就像应历八年萧思温在四月间趁着周主南征之际寇边,周军随后就在五月份攻下束城县作为报复。
应历九年周主率军亲征把萧思温狠狠地惊吓了一阵子,多次上表请耶律述律亲征南京,幸好在周军攻拔数州以后,周主就患病南归了。周军兵退之际,萧思温也终于壮着胆子追击了一回,虽然是追之不及,总算是派出南京统军司的兵马戍守涿州加强了当地的防御。
周主郭荣回去就驾崩了,郭荣的长子郭宗谊新君继位,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对外用兵,南方的唐主在双方使者隔绝以后不太清楚情况,河东和南京道可都是安静得很。
要说河东那边也还是有一些小规模冲突的,只是周朝就没有派出过禁军主力,所以始终只是限于几个边境山寨的争夺,北汉主就没有向辽国皇帝耶律述律和辽国西南面招讨使、南院大王耶律挞烈请援。而在南京道这边,为了防止又一次招来应历九年的事情,萧思温极力约束手下不去侵边,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面双方就几乎已经脱离接触了。
萧思温万万都没有想到,周朝的那个新君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雷霆作。应历十一年的四月二十四,缘边巡检的易州、固安远拦子第一次向南京急报周军大举入侵,当天岐沟关就宣告易手,易州的汉军和汉人守将几乎就是在刚刚见到周军旗帜的时候就开城投降了。
到了第二天,固安的汉军和汉人守将也是闻风而降,涿州因为有南京统军司的兵马和耶律昌术在,勉强多抵抗了半天,到了晡时还是不支。随着守卫涿州南门的汉军开门投降,耶律昌术只好带着统军司的兵马从北门仓皇而出,然后在涿水和刘李河岸边被周军连续追杀,耶律昌术只落得个仅以身免。
远拦子几次报来的消息就是周军已经从固安渡过了桑干水,正沿着河边向南京快推进,从周军前锋到南京的沿途已经没有了重要关卡和强大兵力进行阻击。耶律昌术带来的消息更多一些,据说这次周主和应历九年一样是和手下大将分道并进,连将领都是一模一样的——傅元卿和李崇进,在耶律昌术当面的就是西路的李崇进,东路攻克固安之后渡河北进的就是傅元卿。
“周军的来势相当凶猛,而且兵力数量众多,其攻击锋芒极锐。各城的汉军又是心怀两端,此时若是我军贸然出城迎战,苟有临战不利则必酿后患。南京经过历代数百年的经营,城高池深战具齐备仓储充足,非敌军急切间可以攻取。我军不如收缩回南京城内守城,避开和敌军决战,顿兵以老其师,待周军势竭缺粮而不得不回师之时,我军再蹑而击之,定然可以取得必胜。”
南京副留守刘守敬本来是坐在萧思温的左手下边闭目养神的,结果歇了很久都听不到有人出声言,把浑浊的老眼睁开来四下里一看,耶律昌术正低着头等待挨训,诸将只在那里面面相觑,而萧思温则满脸期待地望着众人。刘守敬心中暗暗地叹了口气,老头子都已经是行将就木的人了,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刻却还是要老头子出来说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总算是有人挑头了,萧思温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刘守敬虽然也是汉人,却与其他心怀两端的汉人不同,从他祖父做大唐的卢龙军节度使开始,刘家就算是幽州的土著了,对辽国的忠心还是可以期待的。何况刘守敬做南京副留守多年,辅佐过萧眉古得、耶律娄国和自己连续三任的南京留守,始终都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的,他的儿子刘景更是在上京做翰林学士,有了他的支持,自己的决断应该不会太被皇帝怪罪吧。
“副留守说的甚是。据各处远拦子报来的军情,周军此次来的总数怕不有二三十万,比南京道的全部兵力还要多。而照方才涿州刺史所说,西边周军的李崇进部攻城野战都煞是犀利,若是统军司贸然出战,国人一时失利的话,在南京的汉儿与渤海人恐怕就要阴连周人了。”
萧思温先附和了刘守敬两句,再将危机扩展夸大了一番,然后环视了众人一眼,接着和盘托出了自己的主张:“我意以为,敌军势大,不如将南京附近各个州县的驻军全部召入南京城,据深沟高垒以抗周师,同时急派使者往上京,请陛下亲率大军南征以彻底击败周军。在陛下驾临南京以前,还可以往云州和河东促请援军,力保南京不失。”
“这却不可!如果周军真有二三十万,南京道驻军确实难以胜之,派出使者敦请各处援军乃是必然。只是南京周边州县的守军万万撤不得,如此庞大的周军辎重输运必然繁重,粮道须臾断不得,有这些州县在,周军必须分兵攻取以保护粮道安全,南京所受的压力定然会大大减轻。而且各处援军到来,也需要有州县守军进行接应,若是尽撤各州县守军,将西、北各处援军所经要道都主动交付周人,援军到来以后岂不是还要逐次攻取沿路城池?那可就难以配合南京作战了。”
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南京统军使崔廷勋,当年跟着耶律德光进过东京的一员老将,和率军反正归附刘知远的武行德好好打过几仗的。南京统军司与南京留守府不相隶属,崔廷勋又算得上是累朝宿将,却也不怎么把萧思温看在眼里,见他的主张明显离谱,马上就出言驳斥。
“两位留守所言卑职颇以为然,崔统军的补益也是恰到好处,卑职觉得其中并无龃龉,萧留守定能斟酌出一个良策来。”把这样看起来没法和的稀泥也和起来的,就是南京留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匡美了,耶律阿保机龙兴之臣韩知古的从侄,直属萧思温管辖的最高军队指挥官,以其身份地位都很适合来和稀泥。
韩匡美出头得正是时候,觉得被崔廷勋抹了面子的萧思温顺势得到了一个台阶,到时候打仗还得靠统军司的宫卫骑军呢,再怎么想对崔廷勋火都是很难作出来的。
“诸位所言甚是,我意已决,南京留守的兵力与南京统军司主力进城守御,其他尚未失陷的各个州县也须谨守城池,各处驻军除了我留守府下令之外,还要借重崔统军的虎威。我还会向上京、云州和晋阳派出使者,请陛下诏许南院大王和北汉主出兵东进,再请陛下亲引大军南来,期于南京城下将周军一鼓而歼。”
计议已定,虽然已经到了黄昏时分,但是军情似火,各人还是分头去忙碌归属自己的那一摊子事情,南京北面的拱辰门和西面的清晋门也短暂地开合了一次,十几个骑手出城之后分别向着东北和西北方向绝尘而去。
在宫城内的南京留守府大堂内,南京留守、南京道兵马都总管萧思温高坐于上,看着座前的诸将都是一言不,心中不由得彷徨无计。
萧思温,现任辽国皇帝耶律述律的姐姐汧国长公主耶律吕不古的驸马都尉,国舅大父房的子弟,长得仪表堂堂,而且还特别注意修理边幅,即使在军中也时刻保持着衣冠整洁须齐整。
萧思温的膝下育有三女,长女嫁给了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幼子耶律李胡的儿子耶律喜隐,次女嫁给了耶律述律的二弟太平王耶律罨撤葛——嗯,辈分关系是乱了点,不过这也是人家契丹的传统习俗不是?像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的两个弟弟,一个是耶律阿保机次子耶律德光的岳父,一个却是耶律阿保机长孙耶律兀欲的岳父。
至于萧思温的第三个女儿,现在还只有**岁,此刻正在南京的家中。因为萧思温直到中年仍然无子,所以在家中还养了一个侄儿留只哥作为养子,年纪和三女儿一般大。
只是在这个时候,任萧思温怎么把须面目打理得油光水滑,也掩饰不住那一脸的惶然。
在堂前低头站着的是契丹涿州刺史耶律昌术,不过是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原本是靠着六院部子弟的身份到涿州镀金来了,这个时候却是把耶律阿保机子孙的面子全都给丢掉了。只看他站在堂前低头畏缩的样子,就全然没有契丹兵往日南下打草谷时候的剽悍狠辣,那一身华贵的衣衫也被兵刃风沙给折腾得凌乱不堪,满面的尘土盖住了那副精心梳理的虬髯,把公子王孙的贵气彻底变成了残兵败将的颓丧。
周军在年初派大军巡边,萧思温本来是不以为意的,因为这几年周军为了防秋一直都会在年末年初戒备一番,今年的做法也算不上特殊。往年周军都是谨守本边,只有契丹军南下骚扰以后才会进入契丹境内报复,就像应历八年萧思温在四月间趁着周主南征之际寇边,周军随后就在五月份攻下束城县作为报复。
应历九年周主率军亲征把萧思温狠狠地惊吓了一阵子,多次上表请耶律述律亲征南京,幸好在周军攻拔数州以后,周主就患病南归了。周军兵退之际,萧思温也终于壮着胆子追击了一回,虽然是追之不及,总算是派出南京统军司的兵马戍守涿州加强了当地的防御。
周主郭荣回去就驾崩了,郭荣的长子郭宗谊新君继位,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对外用兵,南方的唐主在双方使者隔绝以后不太清楚情况,河东和南京道可都是安静得很。
要说河东那边也还是有一些小规模冲突的,只是周朝就没有派出过禁军主力,所以始终只是限于几个边境山寨的争夺,北汉主就没有向辽国皇帝耶律述律和辽国西南面招讨使、南院大王耶律挞烈请援。而在南京道这边,为了防止又一次招来应历九年的事情,萧思温极力约束手下不去侵边,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面双方就几乎已经脱离接触了。
萧思温万万都没有想到,周朝的那个新君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雷霆作。应历十一年的四月二十四,缘边巡检的易州、固安远拦子第一次向南京急报周军大举入侵,当天岐沟关就宣告易手,易州的汉军和汉人守将几乎就是在刚刚见到周军旗帜的时候就开城投降了。
到了第二天,固安的汉军和汉人守将也是闻风而降,涿州因为有南京统军司的兵马和耶律昌术在,勉强多抵抗了半天,到了晡时还是不支。随着守卫涿州南门的汉军开门投降,耶律昌术只好带着统军司的兵马从北门仓皇而出,然后在涿水和刘李河岸边被周军连续追杀,耶律昌术只落得个仅以身免。
远拦子几次报来的消息就是周军已经从固安渡过了桑干水,正沿着河边向南京快推进,从周军前锋到南京的沿途已经没有了重要关卡和强大兵力进行阻击。耶律昌术带来的消息更多一些,据说这次周主和应历九年一样是和手下大将分道并进,连将领都是一模一样的——傅元卿和李崇进,在耶律昌术当面的就是西路的李崇进,东路攻克固安之后渡河北进的就是傅元卿。
“周军的来势相当凶猛,而且兵力数量众多,其攻击锋芒极锐。各城的汉军又是心怀两端,此时若是我军贸然出城迎战,苟有临战不利则必酿后患。南京经过历代数百年的经营,城高池深战具齐备仓储充足,非敌军急切间可以攻取。我军不如收缩回南京城内守城,避开和敌军决战,顿兵以老其师,待周军势竭缺粮而不得不回师之时,我军再蹑而击之,定然可以取得必胜。”
南京副留守刘守敬本来是坐在萧思温的左手下边闭目养神的,结果歇了很久都听不到有人出声言,把浑浊的老眼睁开来四下里一看,耶律昌术正低着头等待挨训,诸将只在那里面面相觑,而萧思温则满脸期待地望着众人。刘守敬心中暗暗地叹了口气,老头子都已经是行将就木的人了,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刻却还是要老头子出来说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总算是有人挑头了,萧思温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刘守敬虽然也是汉人,却与其他心怀两端的汉人不同,从他祖父做大唐的卢龙军节度使开始,刘家就算是幽州的土著了,对辽国的忠心还是可以期待的。何况刘守敬做南京副留守多年,辅佐过萧眉古得、耶律娄国和自己连续三任的南京留守,始终都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的,他的儿子刘景更是在上京做翰林学士,有了他的支持,自己的决断应该不会太被皇帝怪罪吧。
“副留守说的甚是。据各处远拦子报来的军情,周军此次来的总数怕不有二三十万,比南京道的全部兵力还要多。而照方才涿州刺史所说,西边周军的李崇进部攻城野战都煞是犀利,若是统军司贸然出战,国人一时失利的话,在南京的汉儿与渤海人恐怕就要阴连周人了。”
萧思温先附和了刘守敬两句,再将危机扩展夸大了一番,然后环视了众人一眼,接着和盘托出了自己的主张:“我意以为,敌军势大,不如将南京附近各个州县的驻军全部召入南京城,据深沟高垒以抗周师,同时急派使者往上京,请陛下亲率大军南征以彻底击败周军。在陛下驾临南京以前,还可以往云州和河东促请援军,力保南京不失。”
“这却不可!如果周军真有二三十万,南京道驻军确实难以胜之,派出使者敦请各处援军乃是必然。只是南京周边州县的守军万万撤不得,如此庞大的周军辎重输运必然繁重,粮道须臾断不得,有这些州县在,周军必须分兵攻取以保护粮道安全,南京所受的压力定然会大大减轻。而且各处援军到来,也需要有州县守军进行接应,若是尽撤各州县守军,将西、北各处援军所经要道都主动交付周人,援军到来以后岂不是还要逐次攻取沿路城池?那可就难以配合南京作战了。”
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南京统军使崔廷勋,当年跟着耶律德光进过东京的一员老将,和率军反正归附刘知远的武行德好好打过几仗的。南京统军司与南京留守府不相隶属,崔廷勋又算得上是累朝宿将,却也不怎么把萧思温看在眼里,见他的主张明显离谱,马上就出言驳斥。
“两位留守所言卑职颇以为然,崔统军的补益也是恰到好处,卑职觉得其中并无龃龉,萧留守定能斟酌出一个良策来。”把这样看起来没法和的稀泥也和起来的,就是南京留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匡美了,耶律阿保机龙兴之臣韩知古的从侄,直属萧思温管辖的最高军队指挥官,以其身份地位都很适合来和稀泥。
韩匡美出头得正是时候,觉得被崔廷勋抹了面子的萧思温顺势得到了一个台阶,到时候打仗还得靠统军司的宫卫骑军呢,再怎么想对崔廷勋火都是很难作出来的。
“诸位所言甚是,我意已决,南京留守的兵力与南京统军司主力进城守御,其他尚未失陷的各个州县也须谨守城池,各处驻军除了我留守府下令之外,还要借重崔统军的虎威。我还会向上京、云州和晋阳派出使者,请陛下诏许南院大王和北汉主出兵东进,再请陛下亲引大军南来,期于南京城下将周军一鼓而歼。”
计议已定,虽然已经到了黄昏时分,但是军情似火,各人还是分头去忙碌归属自己的那一摊子事情,南京北面的拱辰门和西面的清晋门也短暂地开合了一次,十几个骑手出城之后分别向着东北和西北方向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