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十五节太原城的变化
这些议论,虽然有人认为这只是汉军作戏,不过赞赏的声音还是居多,毕竟哪怕没有这次作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汉军的军纪都要比清军好上许多。
这天之后,汉军的军纪更是严明无比,再也没有借机对百姓敲诈勒索之事发生,说起来二十一师对于违纪的官兵处罚力度比起太平军以前的处罚力度根本不算什么,太平军执行军规严时,动不动就是杖数十,chā标游营,甚至砍手等。而这些违纪汉军不过被勒令赔钱,下跪而已,不过效果吗,太平军初期还算有效,到了后期军纪就dàng然无存。
这所以这样,并非太平军的军纪不严,也并怕太平军对处罚不害怕,而完全是经济原因,天大地大,肚子最大,吃不饱饭,不要说赔礼下跪无效,与其饿死不如打死,杀头都没用,到后面太平军的军纪自然执行不下去,而汉军粮饷充足,不用担心上面扣克,那些由太平军转化过来的汉军自然重新重视起自己的脸面来。
在违纪的那些官兵看来,上面的命令实在是太yin损了,他们宁愿被打一顿也不愿这样下跪丢脸,这不但是自己丢脸,而且还会丢自己上级的脸,为了一点小便宜,实在不值,自然人人凛然,不敢再犯。
林启容这种做法,在二十一师内部也有极大争议,认为此举有损汉军脸面,不如对违纪的士兵施rou刑或罚款为好,只是林启容坚持要违纪军士对受损的百姓下跪赔礼,否则遂出军队,各人无奈之下才只好同意如此实行。
林启容如此做,自然不是不在意自己的脸面,恰恰是为了重新竖起脸面,在投靠汉军后,林启容最为深有感触的是汉军极为重视自身的荣誉,这恰恰是原本军纪败坏后的太平军极为缺失的,要想让二十一师不视为汉军的异类,必须让太平军出身的士兵重样重视荣誉。本书实时更新
让这些违纪士兵下跪而不是仗责,正是要让他们知耻而后勇,自己丢失的东西必须自己找回来,果然,这番实现之后效果大好。
得到林启容处理违纪军士的做法,王韶也有点愕然,心倒是对林启容多了几分欣赏,林启容在太平军上层并不算太重要人物,投靠汉军后却逐渐展lu出自己的才能,完全可以独挡一面,这样的人太平军还有很多,可惜洪秀全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否则满清绝不会是对手。
当乔致庸等人到达太原城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城门口川流不息的人群,进出的货物络绎不绝,乔致庸数月前到达太原一场,那时的太原绝没有现在这般活力,这不由让乔致庸大感惊讶,其余晋商也同样如此,无论张开大嘴。
要知道满打满算,汉军入主太原城不过半个月时间,在他们想象,半个月时间汉军能够维持城秩序已是了不起,城肯定会处处是军士巡逻,没想到除了偶尔可以看到一两队巡逻的军士外,整个太原城已经恢复正常。
这次到太原的商人不少在太原有分号,各家分号掌柜都知道东家得到汉王的邀请,这几天就会到达,因此都派了伙计在城门口等待接送自己的东家,而没有分号的商人则只能自行入城寻找客栈住宿。
复盛公商号更是由太原城分号掌柜高钰亲自在城门口迎接,看到乔致庸的马车过来,高钰马上迎了上去,大笑道:“东家,我就猜到你今天会到。”
高钰是乔致庸长随出身,跟在乔致庸身边差不多有十年时间,自然知道乔致庸的脾气,必定会在接到邀请之后就马上起程,知道乔致庸哪天到也不奇怪。
让高钰登上自己的马车,一同进城之后,乔致庸才发现城秩序更是井然,人来人往却不显得luàn,忍不住问道:“高钰,城为何恢复的如此之快?”
“东家有所不知,自上月底汉军入主太原后,城汉军已经增加到数万人,汉军待遇优厚,又可以轮流休息,他们买东西都用银元和厚厚的铜钱,商家和百姓都乐意接受,城自然繁华。”
“原来如此。”乔致庸顿时恍然大悟,一座城的商业是否繁荣,取决于城购买人群的多寡,太原城一下多了数万消费人群,难怪会短时间就变得如此繁华。
“东家,这个月不到一半时间,太原分号已经做了七千多两银子的生意,其成以上都是汉军所购,你看,这是汉军所用的银两,一两银子换一块半银元。”说完,高钰将一块银元掏出来放到乔致庸手。
太原虽然是省城,不过复盛公的总号在包头,太原城的生意往年也就十万两左右,平均每个月不到一万两,如今半个月就有七千多两的生意,显然比以前增长了不少。
不过太原分号每月多数千两的生意还引不起乔致庸多大兴趣,他的精神马上被手银元吸引,他早就听过汉军发行的银元,只是还是第一次接触,银元印制精美,拿在手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也难怪百姓一下子就会接受,换了他也愿意银元而不愿意用银子。
这种银元对于商家和百姓来说都是好事,甚至对于票号也同样如此,票号从事的是汇兑,银子、银元都是一样作生意,银元印制精美,容易清点,可以省去票号许多检验真伪和清点数目的时间。
除了银元外,高钰又将汉军发行的铜钱取出来,这个铜钱与清廷以前发行的铜钱对比,优势更是明显,汉军的铜钱为纯正的黄sè,而清廷原本发生的铜钱却是灰sè,甚至是白sè,明显铜掺假太多。
“那么原本的铜钱怎么处理,汉军是否要废除?”
“这倒没有,只是民间已经将兑换的比例拉开,一枚汉军新式铜钱换三至四枚旧铜钱。”
高钰的回答让乔致庸松了一口气,若是汉军将旧铜钱废除,乔家肯定又要损失一笔,只是仔细一想,他心越发忧虑,改朝换代虽然对商人有影响,不过只要兵灾过去,商人其实是最快恢复过来的一群人,因为历朝历代都离不开商人的流通,只是这次汉军入主山西却与以往的改朝换代不同,除了军队,汉军还有着远比山西更加庞大的商业系统,如果愿意,汉军根本不需要与本地商人合作,这才是晋商最大的危机。
但愿这次汉王不会对晋商赶尽杀绝,乔致庸忍不住心祈祷。
“东家,说起来还有一桩奇事,东家听了肯定也会惊奇。”高钰卖了一个关子道。
乔致庸随口应了一声,却没有在意,他此时哪有心思听什么奇事,高钰顿时觉察到东家有心事,他心有点明白,还是将奇事讲了出来,高钰讲的正是有汉军士兵对百姓下跪赔礼之事,他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这段故事被高钰讲得天huāluàn坠,一下子就把乔致庸吸引住。
“真有此事?”听完高钰的转述,乔致庸有点不相信的问,若不是高钰是他心腹之人,换一个人将此事讲给他听,乔致庸必定不会相信,连问都懒得问。
“东家,此事轻眼目睹者不少,如何能有假?”高钰道。
乔致庸沉默了一下,才问道:“你对汉军此举怎么看?”
“这个,我也说不好,有时觉得汉军完全是多此一举,为了一点小事平白丢了自己的脸面,有时却觉得汉军此举得远大于失,至少听到此事后,大家对汉军的军纪都赞不绝口,城一下子就稳定下来。”
“那就是了,还有什么脸面比百姓拥护强。”
“东家,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汉军果然是得远比于失。”
“高钰,你这小子还是那么滑头,我不相信你看不出,恐怕刚才是故意如此说吧。”乔致庸的心情突然轻松了下来。
高钰嘿嘿一笑,不再言语,马车辚辚而行,直将乔致庸等人送到分号,从车上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乔致庸仿佛第一次到太原城一般,每天起chuáng吃过饭后就乘马车在太原城闲逛,连几次同行邀请也推脱不去,他自然知道同行邀请他的用意,无非是讨论如何应对这次汉王的宴请。
对于这点,乔致庸已经有点退避三舍的想法,他已经看清了,凭现在的晋商想讨论如何应对汉王,就象是一群蚂蚁想对付大象一样可笑,一旦恼怒了汉军,汉军完全可以不理会晋商的想法,将他们连根拨起。
几天的闲逛下来,乔致庸收获颇丰,汉军入主的时间虽然短,已经在这座城池打下了自己的烙印,无论是小贩还是普通市民,对于汉军入主之后的行为都赞不绝口,而统治了二百余年的清廷却仿佛一夜之间已经烟消云散。
在乔致庸闲逛时,其余商人却是忙着互相走动,议论着如何应对,只是他们的讨论注定是徒劳,反而变得越来越沮丧,整天担惊受怕,不管来到太原的商人如何想,秋之日还是来到,各人只得硬着头皮去参加宴会。
……………………
抱歉,迟了一点。
第一百十五节太原城的变化
这些议论,虽然有人认为这只是汉军作戏,不过赞赏的声音还是居多,毕竟哪怕没有这次作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汉军的军纪都要比清军好上许多。
这天之后,汉军的军纪更是严明无比,再也没有借机对百姓敲诈勒索之事发生,说起来二十一师对于违纪的官兵处罚力度比起太平军以前的处罚力度根本不算什么,太平军执行军规严时,动不动就是杖数十,chā标游营,甚至砍手等。而这些违纪汉军不过被勒令赔钱,下跪而已,不过效果吗,太平军初期还算有效,到了后期军纪就dàng然无存。
这所以这样,并非太平军的军纪不严,也并怕太平军对处罚不害怕,而完全是经济原因,天大地大,肚子最大,吃不饱饭,不要说赔礼下跪无效,与其饿死不如打死,杀头都没用,到后面太平军的军纪自然执行不下去,而汉军粮饷充足,不用担心上面扣克,那些由太平军转化过来的汉军自然重新重视起自己的脸面来。
在违纪的那些官兵看来,上面的命令实在是太yin损了,他们宁愿被打一顿也不愿这样下跪丢脸,这不但是自己丢脸,而且还会丢自己上级的脸,为了一点小便宜,实在不值,自然人人凛然,不敢再犯。
林启容这种做法,在二十一师内部也有极大争议,认为此举有损汉军脸面,不如对违纪的士兵施rou刑或罚款为好,只是林启容坚持要违纪军士对受损的百姓下跪赔礼,否则遂出军队,各人无奈之下才只好同意如此实行。
林启容如此做,自然不是不在意自己的脸面,恰恰是为了重新竖起脸面,在投靠汉军后,林启容最为深有感触的是汉军极为重视自身的荣誉,这恰恰是原本军纪败坏后的太平军极为缺失的,要想让二十一师不视为汉军的异类,必须让太平军出身的士兵重样重视荣誉。本书实时更新
让这些违纪士兵下跪而不是仗责,正是要让他们知耻而后勇,自己丢失的东西必须自己找回来,果然,这番实现之后效果大好。
得到林启容处理违纪军士的做法,王韶也有点愕然,心倒是对林启容多了几分欣赏,林启容在太平军上层并不算太重要人物,投靠汉军后却逐渐展lu出自己的才能,完全可以独挡一面,这样的人太平军还有很多,可惜洪秀全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否则满清绝不会是对手。
当乔致庸等人到达太原城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城门口川流不息的人群,进出的货物络绎不绝,乔致庸数月前到达太原一场,那时的太原绝没有现在这般活力,这不由让乔致庸大感惊讶,其余晋商也同样如此,无论张开大嘴。
要知道满打满算,汉军入主太原城不过半个月时间,在他们想象,半个月时间汉军能够维持城秩序已是了不起,城肯定会处处是军士巡逻,没想到除了偶尔可以看到一两队巡逻的军士外,整个太原城已经恢复正常。
这次到太原的商人不少在太原有分号,各家分号掌柜都知道东家得到汉王的邀请,这几天就会到达,因此都派了伙计在城门口等待接送自己的东家,而没有分号的商人则只能自行入城寻找客栈住宿。
复盛公商号更是由太原城分号掌柜高钰亲自在城门口迎接,看到乔致庸的马车过来,高钰马上迎了上去,大笑道:“东家,我就猜到你今天会到。”
高钰是乔致庸长随出身,跟在乔致庸身边差不多有十年时间,自然知道乔致庸的脾气,必定会在接到邀请之后就马上起程,知道乔致庸哪天到也不奇怪。
让高钰登上自己的马车,一同进城之后,乔致庸才发现城秩序更是井然,人来人往却不显得luàn,忍不住问道:“高钰,城为何恢复的如此之快?”
“东家有所不知,自上月底汉军入主太原后,城汉军已经增加到数万人,汉军待遇优厚,又可以轮流休息,他们买东西都用银元和厚厚的铜钱,商家和百姓都乐意接受,城自然繁华。”
“原来如此。”乔致庸顿时恍然大悟,一座城的商业是否繁荣,取决于城购买人群的多寡,太原城一下多了数万消费人群,难怪会短时间就变得如此繁华。
“东家,这个月不到一半时间,太原分号已经做了七千多两银子的生意,其成以上都是汉军所购,你看,这是汉军所用的银两,一两银子换一块半银元。”说完,高钰将一块银元掏出来放到乔致庸手。
太原虽然是省城,不过复盛公的总号在包头,太原城的生意往年也就十万两左右,平均每个月不到一万两,如今半个月就有七千多两的生意,显然比以前增长了不少。
不过太原分号每月多数千两的生意还引不起乔致庸多大兴趣,他的精神马上被手银元吸引,他早就听过汉军发行的银元,只是还是第一次接触,银元印制精美,拿在手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也难怪百姓一下子就会接受,换了他也愿意银元而不愿意用银子。
这种银元对于商家和百姓来说都是好事,甚至对于票号也同样如此,票号从事的是汇兑,银子、银元都是一样作生意,银元印制精美,容易清点,可以省去票号许多检验真伪和清点数目的时间。
除了银元外,高钰又将汉军发行的铜钱取出来,这个铜钱与清廷以前发行的铜钱对比,优势更是明显,汉军的铜钱为纯正的黄sè,而清廷原本发生的铜钱却是灰sè,甚至是白sè,明显铜掺假太多。
“那么原本的铜钱怎么处理,汉军是否要废除?”
“这倒没有,只是民间已经将兑换的比例拉开,一枚汉军新式铜钱换三至四枚旧铜钱。”
高钰的回答让乔致庸松了一口气,若是汉军将旧铜钱废除,乔家肯定又要损失一笔,只是仔细一想,他心越发忧虑,改朝换代虽然对商人有影响,不过只要兵灾过去,商人其实是最快恢复过来的一群人,因为历朝历代都离不开商人的流通,只是这次汉军入主山西却与以往的改朝换代不同,除了军队,汉军还有着远比山西更加庞大的商业系统,如果愿意,汉军根本不需要与本地商人合作,这才是晋商最大的危机。
但愿这次汉王不会对晋商赶尽杀绝,乔致庸忍不住心祈祷。
“东家,说起来还有一桩奇事,东家听了肯定也会惊奇。”高钰卖了一个关子道。
乔致庸随口应了一声,却没有在意,他此时哪有心思听什么奇事,高钰顿时觉察到东家有心事,他心有点明白,还是将奇事讲了出来,高钰讲的正是有汉军士兵对百姓下跪赔礼之事,他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这段故事被高钰讲得天huāluàn坠,一下子就把乔致庸吸引住。
“真有此事?”听完高钰的转述,乔致庸有点不相信的问,若不是高钰是他心腹之人,换一个人将此事讲给他听,乔致庸必定不会相信,连问都懒得问。
“东家,此事轻眼目睹者不少,如何能有假?”高钰道。
乔致庸沉默了一下,才问道:“你对汉军此举怎么看?”
“这个,我也说不好,有时觉得汉军完全是多此一举,为了一点小事平白丢了自己的脸面,有时却觉得汉军此举得远大于失,至少听到此事后,大家对汉军的军纪都赞不绝口,城一下子就稳定下来。”
“那就是了,还有什么脸面比百姓拥护强。”
“东家,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汉军果然是得远比于失。”
“高钰,你这小子还是那么滑头,我不相信你看不出,恐怕刚才是故意如此说吧。”乔致庸的心情突然轻松了下来。
高钰嘿嘿一笑,不再言语,马车辚辚而行,直将乔致庸等人送到分号,从车上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乔致庸仿佛第一次到太原城一般,每天起chuáng吃过饭后就乘马车在太原城闲逛,连几次同行邀请也推脱不去,他自然知道同行邀请他的用意,无非是讨论如何应对这次汉王的宴请。
对于这点,乔致庸已经有点退避三舍的想法,他已经看清了,凭现在的晋商想讨论如何应对汉王,就象是一群蚂蚁想对付大象一样可笑,一旦恼怒了汉军,汉军完全可以不理会晋商的想法,将他们连根拨起。
几天的闲逛下来,乔致庸收获颇丰,汉军入主的时间虽然短,已经在这座城池打下了自己的烙印,无论是小贩还是普通市民,对于汉军入主之后的行为都赞不绝口,而统治了二百余年的清廷却仿佛一夜之间已经烟消云散。
在乔致庸闲逛时,其余商人却是忙着互相走动,议论着如何应对,只是他们的讨论注定是徒劳,反而变得越来越沮丧,整天担惊受怕,不管来到太原的商人如何想,秋之日还是来到,各人只得硬着头皮去参加宴会。
……………………
抱歉,迟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