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驸马府的后园静悄悄
“我们的人民医院是一家向普罗大众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具体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普通的病患者和伤员,也包括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健康人为什么要去医院?呵呵,这个需要解释一下,我这里指的是如孕妇、产妇、新生儿以及完全健康的人,比如说要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或口腔清洁的人。当然,这些内容初时我们不会开设,但是未来是都会有的。”
正所谓的买什么吆喝什么,谈论过诗词歌赋,已经形成职业习惯,并且本来就打算要进行一场特殊宣传的赵越,三两句话没说完,就开始给驸马爷以及诸位朝臣之间,宣传科普起有关于他即将兴办的这间人民医院的事情来。
对于赵越的医院,在场众人都是报以或多或少的好奇,与积分不以为然的。
毕竟对于这些人来说,看病就医的事情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有时候家中有谁得病了,还可以召唤来太医院的御医亲自上门。
所以所谓的看病难吃药难之类的话题,就好像后世人看新闻报道非洲的难民吃不上饭一样,同情之余因为与自己没有息息相关的利益,因此并不放在心上。
但是作为一个老大帝国的当权者阶层,这些人当中不是阁老就是朝廷重臣,对于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多少还能够关注一些,表示他们勤政爱民,别管是不是面子工程,最起码人家红口白牙的说要表示关注了,你就应该心满意足。
可惜赵越见惯了后世只会打官腔的官员,对于他们所谓的承诺并不放在心里。
而今天他也并非一定要有什么结果,毕竟一开始他就打定主意是希望能够吸引上层人物对医疗事业的关心和注意。
因为一个庞大国度的医疗体制改革想要考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从底层实现,无疑是在大海之中丢进了一颗小石子,连涟漪未必都能够溅起来。
因此想要在这个国度引发一场大的动荡变革,就要吸引整个国家最核心的一批人的目光投入过来。
对于明朝,这个封建国度来说,国家最核心的统治阶级就是读书人,也就是儒家士子,这一批代表了地主和大商人阶级利益的官僚阶层。
而正如赵越所预料的一样,对于贫苦百姓所开发的医疗机构,众人关心却并不热衷。
比如说夏言、严嵩之流,作为内阁辅臣,对于皇帝做出的任何举动,哪怕是一丝风吹草动,他们都是了如指掌。因此嘉靖皇帝认命赵越做太医院院判,并出掌兴办人民医院的事情,他们也有所耳闻。但是这件事情与他们的政治利益无关痛痒,他们也不会把赵越这样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大夫放在心上。
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与内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所以就更不会对赵越表示出热情的态度。
如果不是今天赵越在驸马府里大显身手,吸引来了众人对他的注意,或许大家谁也不会对于这样一个忽然出现在京城里“鹤立鸡群”的另类大个子加以半点关注。
尽管如此,对于一件“善事”,几位大人却不好表现的无视民生,对这件事情视而不见。但是身居高位一言一行都被下面人视为风向标,所以几个老狐狸哪怕是表示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可其内心真实想法依旧云里雾里让人摸不到头脑。
反倒是驸马爷邬景和对于赵越医院的事情表现了极大的好奇心,当听说这是一间有别于传统药铺、医馆,而是一家综合性充满了新鲜元素的医疗服务机构后,他立刻就表示“开张”那天会送上重礼,并询问有什么需求就尽管和他说的意思。
用驸马爷身旁的一位挺着胸脯十分骄傲的家人的话来说:“我们公主与驸马爷每年都会开几次粥棚救济那些吃不上的穷苦人,要说起做善事,我们公主和驸马爷那可数得上这个……”说着就见他翘起一个大拇指,顿时引起驸马爷的一声笑骂,以及旁边众人不少的吹捧和应和声。
赵越说道:“公主和驸马都是心怀慈善,但是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那驸马府的家人尽管是一个下人,可是跟在有才子名声的邬景和身边这些许年来,耳濡目染之下也自然听得懂赵越话里的意思。心说你这个大个子说话是怎么回事儿?感情儿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公主和驸马爷做好事儿好做错了不成
想到这里,这家人脸色当时就变了。
而旁人学问自然比这下人高的多,文弦而知雅意,几乎第一时间就听出来赵越话语中的意思,于是齐齐变了脸色,目光下意识的看向驸马爷,心说这大个子言多必失,这句话必然要得罪了邬景和邬驸马了。
好在驸马爷自己对这件事情并没多放在心上,只是说赵越这话说的好,不过最后却是反问一句:“那么依子川你看呢?这个授人以渔,该如何授。”
赵越本来就是见大家对医院的事情不以为然,本来他已经做好了被人忽视的心理准备,可不成想到了最后竟然还是没有按耐住脾气,一时心急就说了这样的话来。
当然赵越并不担心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得罪了驸马爷,毕竟他还有后话要说。于是当见到驸马爷果然没有变脸色,他就笑着说道:“回驸马爷的话,这授人以渔四个字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说过,但是能够做到的却是屈指可数。”
驸马爷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道:“是啊,很多大道理人人都会说,大家也都听得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寥寥无几,你说说看,这又是什么道理。”
听到赵越与驸马爷谈论的话题,众人顿时心生几分感兴趣的神色,毕竟这不比赵越一味的宣传什么医院,固然要做好事,但是也不能随便一句话就要往里面丢银子。毕竟大家的银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
或许在场不少人脑海中对善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捐钱捐物,这就是赵越说的授人以鱼。可是要说到授人以渔,大家就立刻精神起来,因为他们觉得这事情就未必要牵扯到银钱方面的事情,又是“务虚之谈”,自然是精神百倍,这才算是有耐心听赵越讲话。
一旁的徐渭和王世贞等人也都是聚精会神,希望能够从赵越口中听出什么新奇高见来。正如赵越所说,自顾一来这个话题,就一直徘徊在朝野上下。
官员们心中理想是要治理天下,而皇帝则是通过这些官吏来管理这个老大帝国,维持帝国的日常运作。
初时这些充满理想抱负的读书人抱着圣贤之书,都会满怀热情地投入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可是等亲自接触到了这些有关于国计民生的事物。这一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只知道子曰、之乎者也的儒家士子,就彻底抓瞎了。
可是事到如今他们又不能够对外说孔夫子的道德文章不能治理天下,于是他们提出“道”来,主张“教化天下”,说白了就是要让天下人懂得礼义廉耻,然后自己管理自己,如此这般,似乎就可以彰显了读书人的身份地位,又羞羞答答的遮掩住了自己的不足。可惜这个世界上不乏聪明人,于是就有了什么“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诸如此类的断句之争,说白了还是停留在口舌之上。
而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凭这群读书人瞎折腾,可有那想有所作为的君主,见到了这一面,于是就动了改革的心思。诸如此类的君主其实并不为读书人喜欢,如果回顾史书,此类君主多半是毁誉参半。
于是为了避免皇帝的瞎指挥,读书人又想出了“官员学儒家,皇帝学老子”的重要思想。
也就是说,天下的官吏必须是要读四书五经这些圣贤之书,然后出身儒家。而皇帝呢,就不用如此劳累,当臣子的不是要与帝王分忧嘛,那皇帝做什么,自然就是“无为而治”……说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欺上瞒下”了。
可惜“欺上瞒下”进行了几千年,大家一直徘徊在朝代更迭的怪圈里面,无法自拔,这些当权之人自然是知道“授人以渔”的道理,可惜却无法落入实处。另外,想要老百姓愚昧无知,把读书人视为天之骄子,另外一方面又要实现“教化天下”让这些愚民能够开窍,懂得礼义廉耻,这几乎就是一个解不开的驳论。
就这样读书人们陷入这样一个怪圈里统治着这个老大帝国上千年,等到了国破家亡,几经岁月的折腾,最后还是跳不出去。
于是老天爷或许是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让了那些外族之人数次攻破了这个帝国的大门,最终强迫这些读书人接受了一些新鲜理念。可惜血与侮辱所带来的伤害,只是让他们感觉到阵痛而已,日后是否重蹈覆辙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而现在,大明朝开国就是从异族人手中抢夺回来的天下,可惜他们没有吸取前人的教训,一开始还是使用的是唐宋旧习,也就是常说的祖宗规矩。
既然抱残守缺,那么自然也不可能视野开阔去看到更好的解决思路,只不过身在局中,他们悠然不觉,这一刻有赵越这样一个海外归人现身说法,他们倒是想要知道这个大个子又有什么不同。
赵越对面前的这些“学者官员”的本质探究没有什么兴趣,他只是想要让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他就谢天谢地了。
因此开口之前,赵越也沉下心来,斟酌了一二这才说道:“古人常言,因人成事,又有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之事,不知道驸马爷,赵某可有说错。”
驸马爷邬景和点了点头,直言道:“古往今来,不乏名臣能吏,人在之时,往往能够泽被苍生,可惜人走茶凉,往往就是人亡政息,令人不禁蹉叹,这因人成事之说,却也实在。”
一直站在一旁聆听的严嵩眼皮子一动,忍不住开口说道:“没看出来赵先生竟然也是忧国忧民之士。不过这天下向来不少了奇人异士,国家又有明君当国,自然不会出现赵先生所担忧的那些事情。即便是有所缺失,也是少数的害群之马而已,一旦事发,到时候皇上与诸位朝臣也不会置之不理,届时拨乱反正,刷新吏治便又还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听到严嵩这么说,赵越心里面也不禁腹诽这家伙不愧是权臣枭雄一般的人物,睁着眼睛说瞎话,又能够说的如此冠冕堂皇,顺便给皇帝拍拍马屁,还不失给自己脸上贴金,就这份口吐莲花的本事,就看得出来这位严阁老也非是浪得虚名。
偏偏严嵩的话说的好听,实际上却是粉饰太平,可惜旁人只能随声迎合却不敢反驳。
难不成谁还敢说当今皇帝是一个无道昏君,又敢指着严嵩、夏言之流不是名臣?
于是四周又是一片虚情假意的逢迎之声,不过让赵越感觉到意外的是,原本对他不假辞色的夏言,竟然皱着眉头说道:“且听这位赵先生继续说下去。”
内阁首辅果然是与众不同,一开口,四周顿时鸦雀无声起来。
驸马爷管赵越称呼子川,称呼其字,看似很亲热。而其他的诸位大臣却一口一个先生,显然是心有芥蒂,更是不把赵越当成朝廷官员,没把那个太医院的院判放在心里。
话说现如今的太医院已经完全的从一个皇家医疗机构变成了“官衙”,京城之中的人谁还相信太医院那些御医的医术,那可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真本事的人,可惜这些年来大家相互影响,早就演变成了一群只知道上下钻营的官僚了。
再加上这年头行医之人地位不好,因此众人也并不把太医院放在眼里。
至于这个院判,也就可有可无了。
要不然以为太医院最近闹出如此多的风波,朝廷中的诸位大人却是不闻不问,又是什么道理。
要知道太医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怎么也算得上是能够接近皇帝的近臣,作为天子近臣,按照正常人的理解,他们这些外臣平时就算不巴结着,怎么也要高看三分。
其实不然,自嘉靖皇帝登基做皇帝至今,这位皇帝一开始就和文官集团不对付。可是文官这个阶层又是天下统治的基础,轻易不能够动摇他们的根基。如此一来,而这些读书人又希望皇帝能够“无为而治”,于是持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思想的皇帝不干了。这才有了明朝皇帝喜欢扶持太监这一特殊群体,与文官打对台的风俗习惯。
可惜嘉靖皇帝上位之处,就先是借着文官集团打压了宦官,将太监这个团体的力量削弱了,紧接着又卸磨杀驴,对付起文官……等到他两头都不靠,最终发现自己一个人不能够掌握不了这个老大帝国,于是嘉靖又开始扶持锦衣卫。
但是很遗憾,嘉靖或许是疑心病太重了,锦衣卫势大,他又重新拉拢宦官,就这样按下那个,扶植这个,嘉靖皇帝利用所有人,可又不相信任何人。
因此时间久了,到了今天,恐怕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头上伺候的这位万岁爷,实际上不会信任任何人,除了他自己。
故而别管是文官也好,锦衣卫东厂也罢,嘉靖谁都不相信,又哪里会在乎什么太医。
正是看懂了这些,嘉靖年间,天下之间的那些事情,其实就是靠一个“平衡”来维持的,只要皇帝位置上的那个人不便,这个大明朝就“天下太平”。
所以这些当官的可不怕太医院的人,更不在乎,因为只要皇帝不在乎的东西,大家都不必在乎了。
不过对于这些赵越本来也不在乎,倒是也没往心里去,见夏言开口替自己解围,也不管他的真的好奇想要听听外人意见,还是要提醒大家他这个内阁首辅的存在,最起码赵越可以继续说话了。
赵越面色肃然,正色的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这个国家一直以来所施行的都是人治人治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人成事,人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就会出现许多不可控制的变数……而要打破这个怪圈,就要改革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一个合理公正公平公开的监督机制与管理机制,把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改变过去人治的格局,形成一个法治与社会道德体制共建的局面,只有多管之下,才能够避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事情再度发生”
赵越侃侃而谈,不知不觉中似乎进入了某种亢奋的精神状态,而他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整个园子却是因为他的这一席话陷入了一片令人感到压抑的紧张气氛当中。
“我们的人民医院是一家向普罗大众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具体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普通的病患者和伤员,也包括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健康人为什么要去医院?呵呵,这个需要解释一下,我这里指的是如孕妇、产妇、新生儿以及完全健康的人,比如说要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或口腔清洁的人。当然,这些内容初时我们不会开设,但是未来是都会有的。”
正所谓的买什么吆喝什么,谈论过诗词歌赋,已经形成职业习惯,并且本来就打算要进行一场特殊宣传的赵越,三两句话没说完,就开始给驸马爷以及诸位朝臣之间,宣传科普起有关于他即将兴办的这间人民医院的事情来。
对于赵越的医院,在场众人都是报以或多或少的好奇,与积分不以为然的。
毕竟对于这些人来说,看病就医的事情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有时候家中有谁得病了,还可以召唤来太医院的御医亲自上门。
所以所谓的看病难吃药难之类的话题,就好像后世人看新闻报道非洲的难民吃不上饭一样,同情之余因为与自己没有息息相关的利益,因此并不放在心上。
但是作为一个老大帝国的当权者阶层,这些人当中不是阁老就是朝廷重臣,对于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多少还能够关注一些,表示他们勤政爱民,别管是不是面子工程,最起码人家红口白牙的说要表示关注了,你就应该心满意足。
可惜赵越见惯了后世只会打官腔的官员,对于他们所谓的承诺并不放在心里。
而今天他也并非一定要有什么结果,毕竟一开始他就打定主意是希望能够吸引上层人物对医疗事业的关心和注意。
因为一个庞大国度的医疗体制改革想要考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从底层实现,无疑是在大海之中丢进了一颗小石子,连涟漪未必都能够溅起来。
因此想要在这个国度引发一场大的动荡变革,就要吸引整个国家最核心的一批人的目光投入过来。
对于明朝,这个封建国度来说,国家最核心的统治阶级就是读书人,也就是儒家士子,这一批代表了地主和大商人阶级利益的官僚阶层。
而正如赵越所预料的一样,对于贫苦百姓所开发的医疗机构,众人关心却并不热衷。
比如说夏言、严嵩之流,作为内阁辅臣,对于皇帝做出的任何举动,哪怕是一丝风吹草动,他们都是了如指掌。因此嘉靖皇帝认命赵越做太医院院判,并出掌兴办人民医院的事情,他们也有所耳闻。但是这件事情与他们的政治利益无关痛痒,他们也不会把赵越这样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大夫放在心上。
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与内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所以就更不会对赵越表示出热情的态度。
如果不是今天赵越在驸马府里大显身手,吸引来了众人对他的注意,或许大家谁也不会对于这样一个忽然出现在京城里“鹤立鸡群”的另类大个子加以半点关注。
尽管如此,对于一件“善事”,几位大人却不好表现的无视民生,对这件事情视而不见。但是身居高位一言一行都被下面人视为风向标,所以几个老狐狸哪怕是表示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可其内心真实想法依旧云里雾里让人摸不到头脑。
反倒是驸马爷邬景和对于赵越医院的事情表现了极大的好奇心,当听说这是一间有别于传统药铺、医馆,而是一家综合性充满了新鲜元素的医疗服务机构后,他立刻就表示“开张”那天会送上重礼,并询问有什么需求就尽管和他说的意思。
用驸马爷身旁的一位挺着胸脯十分骄傲的家人的话来说:“我们公主与驸马爷每年都会开几次粥棚救济那些吃不上的穷苦人,要说起做善事,我们公主和驸马爷那可数得上这个……”说着就见他翘起一个大拇指,顿时引起驸马爷的一声笑骂,以及旁边众人不少的吹捧和应和声。
赵越说道:“公主和驸马都是心怀慈善,但是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那驸马府的家人尽管是一个下人,可是跟在有才子名声的邬景和身边这些许年来,耳濡目染之下也自然听得懂赵越话里的意思。心说你这个大个子说话是怎么回事儿?感情儿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公主和驸马爷做好事儿好做错了不成
想到这里,这家人脸色当时就变了。
而旁人学问自然比这下人高的多,文弦而知雅意,几乎第一时间就听出来赵越话语中的意思,于是齐齐变了脸色,目光下意识的看向驸马爷,心说这大个子言多必失,这句话必然要得罪了邬景和邬驸马了。
好在驸马爷自己对这件事情并没多放在心上,只是说赵越这话说的好,不过最后却是反问一句:“那么依子川你看呢?这个授人以渔,该如何授。”
赵越本来就是见大家对医院的事情不以为然,本来他已经做好了被人忽视的心理准备,可不成想到了最后竟然还是没有按耐住脾气,一时心急就说了这样的话来。
当然赵越并不担心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得罪了驸马爷,毕竟他还有后话要说。于是当见到驸马爷果然没有变脸色,他就笑着说道:“回驸马爷的话,这授人以渔四个字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说过,但是能够做到的却是屈指可数。”
驸马爷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道:“是啊,很多大道理人人都会说,大家也都听得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寥寥无几,你说说看,这又是什么道理。”
听到赵越与驸马爷谈论的话题,众人顿时心生几分感兴趣的神色,毕竟这不比赵越一味的宣传什么医院,固然要做好事,但是也不能随便一句话就要往里面丢银子。毕竟大家的银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
或许在场不少人脑海中对善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捐钱捐物,这就是赵越说的授人以鱼。可是要说到授人以渔,大家就立刻精神起来,因为他们觉得这事情就未必要牵扯到银钱方面的事情,又是“务虚之谈”,自然是精神百倍,这才算是有耐心听赵越讲话。
一旁的徐渭和王世贞等人也都是聚精会神,希望能够从赵越口中听出什么新奇高见来。正如赵越所说,自顾一来这个话题,就一直徘徊在朝野上下。
官员们心中理想是要治理天下,而皇帝则是通过这些官吏来管理这个老大帝国,维持帝国的日常运作。
初时这些充满理想抱负的读书人抱着圣贤之书,都会满怀热情地投入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可是等亲自接触到了这些有关于国计民生的事物。这一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只知道子曰、之乎者也的儒家士子,就彻底抓瞎了。
可是事到如今他们又不能够对外说孔夫子的道德文章不能治理天下,于是他们提出“道”来,主张“教化天下”,说白了就是要让天下人懂得礼义廉耻,然后自己管理自己,如此这般,似乎就可以彰显了读书人的身份地位,又羞羞答答的遮掩住了自己的不足。可惜这个世界上不乏聪明人,于是就有了什么“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诸如此类的断句之争,说白了还是停留在口舌之上。
而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凭这群读书人瞎折腾,可有那想有所作为的君主,见到了这一面,于是就动了改革的心思。诸如此类的君主其实并不为读书人喜欢,如果回顾史书,此类君主多半是毁誉参半。
于是为了避免皇帝的瞎指挥,读书人又想出了“官员学儒家,皇帝学老子”的重要思想。
也就是说,天下的官吏必须是要读四书五经这些圣贤之书,然后出身儒家。而皇帝呢,就不用如此劳累,当臣子的不是要与帝王分忧嘛,那皇帝做什么,自然就是“无为而治”……说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欺上瞒下”了。
可惜“欺上瞒下”进行了几千年,大家一直徘徊在朝代更迭的怪圈里面,无法自拔,这些当权之人自然是知道“授人以渔”的道理,可惜却无法落入实处。另外,想要老百姓愚昧无知,把读书人视为天之骄子,另外一方面又要实现“教化天下”让这些愚民能够开窍,懂得礼义廉耻,这几乎就是一个解不开的驳论。
就这样读书人们陷入这样一个怪圈里统治着这个老大帝国上千年,等到了国破家亡,几经岁月的折腾,最后还是跳不出去。
于是老天爷或许是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让了那些外族之人数次攻破了这个帝国的大门,最终强迫这些读书人接受了一些新鲜理念。可惜血与侮辱所带来的伤害,只是让他们感觉到阵痛而已,日后是否重蹈覆辙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而现在,大明朝开国就是从异族人手中抢夺回来的天下,可惜他们没有吸取前人的教训,一开始还是使用的是唐宋旧习,也就是常说的祖宗规矩。
既然抱残守缺,那么自然也不可能视野开阔去看到更好的解决思路,只不过身在局中,他们悠然不觉,这一刻有赵越这样一个海外归人现身说法,他们倒是想要知道这个大个子又有什么不同。
赵越对面前的这些“学者官员”的本质探究没有什么兴趣,他只是想要让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他就谢天谢地了。
因此开口之前,赵越也沉下心来,斟酌了一二这才说道:“古人常言,因人成事,又有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之事,不知道驸马爷,赵某可有说错。”
驸马爷邬景和点了点头,直言道:“古往今来,不乏名臣能吏,人在之时,往往能够泽被苍生,可惜人走茶凉,往往就是人亡政息,令人不禁蹉叹,这因人成事之说,却也实在。”
一直站在一旁聆听的严嵩眼皮子一动,忍不住开口说道:“没看出来赵先生竟然也是忧国忧民之士。不过这天下向来不少了奇人异士,国家又有明君当国,自然不会出现赵先生所担忧的那些事情。即便是有所缺失,也是少数的害群之马而已,一旦事发,到时候皇上与诸位朝臣也不会置之不理,届时拨乱反正,刷新吏治便又还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听到严嵩这么说,赵越心里面也不禁腹诽这家伙不愧是权臣枭雄一般的人物,睁着眼睛说瞎话,又能够说的如此冠冕堂皇,顺便给皇帝拍拍马屁,还不失给自己脸上贴金,就这份口吐莲花的本事,就看得出来这位严阁老也非是浪得虚名。
偏偏严嵩的话说的好听,实际上却是粉饰太平,可惜旁人只能随声迎合却不敢反驳。
难不成谁还敢说当今皇帝是一个无道昏君,又敢指着严嵩、夏言之流不是名臣?
于是四周又是一片虚情假意的逢迎之声,不过让赵越感觉到意外的是,原本对他不假辞色的夏言,竟然皱着眉头说道:“且听这位赵先生继续说下去。”
内阁首辅果然是与众不同,一开口,四周顿时鸦雀无声起来。
驸马爷管赵越称呼子川,称呼其字,看似很亲热。而其他的诸位大臣却一口一个先生,显然是心有芥蒂,更是不把赵越当成朝廷官员,没把那个太医院的院判放在心里。
话说现如今的太医院已经完全的从一个皇家医疗机构变成了“官衙”,京城之中的人谁还相信太医院那些御医的医术,那可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真本事的人,可惜这些年来大家相互影响,早就演变成了一群只知道上下钻营的官僚了。
再加上这年头行医之人地位不好,因此众人也并不把太医院放在眼里。
至于这个院判,也就可有可无了。
要不然以为太医院最近闹出如此多的风波,朝廷中的诸位大人却是不闻不问,又是什么道理。
要知道太医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怎么也算得上是能够接近皇帝的近臣,作为天子近臣,按照正常人的理解,他们这些外臣平时就算不巴结着,怎么也要高看三分。
其实不然,自嘉靖皇帝登基做皇帝至今,这位皇帝一开始就和文官集团不对付。可是文官这个阶层又是天下统治的基础,轻易不能够动摇他们的根基。如此一来,而这些读书人又希望皇帝能够“无为而治”,于是持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思想的皇帝不干了。这才有了明朝皇帝喜欢扶持太监这一特殊群体,与文官打对台的风俗习惯。
可惜嘉靖皇帝上位之处,就先是借着文官集团打压了宦官,将太监这个团体的力量削弱了,紧接着又卸磨杀驴,对付起文官……等到他两头都不靠,最终发现自己一个人不能够掌握不了这个老大帝国,于是嘉靖又开始扶持锦衣卫。
但是很遗憾,嘉靖或许是疑心病太重了,锦衣卫势大,他又重新拉拢宦官,就这样按下那个,扶植这个,嘉靖皇帝利用所有人,可又不相信任何人。
因此时间久了,到了今天,恐怕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头上伺候的这位万岁爷,实际上不会信任任何人,除了他自己。
故而别管是文官也好,锦衣卫东厂也罢,嘉靖谁都不相信,又哪里会在乎什么太医。
正是看懂了这些,嘉靖年间,天下之间的那些事情,其实就是靠一个“平衡”来维持的,只要皇帝位置上的那个人不便,这个大明朝就“天下太平”。
所以这些当官的可不怕太医院的人,更不在乎,因为只要皇帝不在乎的东西,大家都不必在乎了。
不过对于这些赵越本来也不在乎,倒是也没往心里去,见夏言开口替自己解围,也不管他的真的好奇想要听听外人意见,还是要提醒大家他这个内阁首辅的存在,最起码赵越可以继续说话了。
赵越面色肃然,正色的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这个国家一直以来所施行的都是人治人治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人成事,人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就会出现许多不可控制的变数……而要打破这个怪圈,就要改革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一个合理公正公平公开的监督机制与管理机制,把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改变过去人治的格局,形成一个法治与社会道德体制共建的局面,只有多管之下,才能够避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事情再度发生”
赵越侃侃而谈,不知不觉中似乎进入了某种亢奋的精神状态,而他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整个园子却是因为他的这一席话陷入了一片令人感到压抑的紧张气氛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