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继续忽悠
第一百五十六章继续忽悠
徐渭愕然的看着赵越,不清楚眼前这个看似精明的兄长怎么会说出如此“荒诞”的话语,大明朝的东西竟然比不上西洋人的玩意儿,这不是开玩笑嘛。因此看赵越的眼神里,就差写着你被人欺骗了一般。
赵越自然不能说是后世的“专家”们编写的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杂书中写过的。说是明朝中晚期的时候,西方的火药武器就已经得到跨越式的发展,不过差距却没有赵越说的那么大而已。因为15世纪初,西班牙人研制出了火绳枪,就很快被明朝仿制,也就是“鸟铳”。然后到了1525年意大利人芬奇发明了燧发枪,将火绳点火改为燧石点火,才逐渐克服了气候的影响,且简化了shè击程序,提高了shè击精度,可随时发shè。如此一来,火药武器开始大范围的出现在欧洲的军队当中,并开始量产。而明朝,在这个时期武器研发上就开始逐渐的放慢了脚步,慢慢落后于西方同行们。直到后来明朝灭亡,新的大清皇朝的诞生,中国的火药武器发展那才叫真正的一蹶不振,一朝被猪头一般愚蠢的统治者轰回了石器时代……然后,他们的社稷,又被西洋人的大炮轰的轰然倒塌!
而此时,先是讨论东西方风土民情,又谈到文化差异,最后讲到科学技术的对比,以及军事武器的差距,赵越就糊了:“据贤弟所言,咱们大明朝这无论是海船还是火器,既然都远胜西洋人,可是为什么我在山东见过的卫所官军却没有一艘像样的海船,手中也都是刀枪棍bāng,而没有火器?甚至还被倭寇欺负的经常躲在城里,这又是什么道理?”
徐渭愣了愣,没有继续追问赵越看的是什么书,下意识的说道:“国之利器,怎能轻易授人,边军有火器是为了抵御鞑子,可是倭寇只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要是有火器不小心的落到了倭人手中,那岂不是太阿倒持。更何况沿海一带气候cháo湿,不利于火器使用,因此兄长没见过卫军使用也是理所当然。不过说到海船……”这个时候徐渭还只是一个连乡试都没有考过的读书人,并不了解太多军国大事,眼下的他也不是未来在胡宗宪手下参赞军事的徐文长。因此见解多少有些偏听偏信朝廷有意引导的信息舆论,也是在所难免。
徐渭叹了一口气说道:“咱们自开国之时就有海禁国策,到了永乐帝时曾经开过市舶司,当时也是万国来朝的景象。只是海人之中云龙混杂,不知道在面见惹出多少事情出来,最后朝廷也迫不得已关了市舶司,重新海禁。到了本朝,这海上的事情愈演愈烈,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景象,因此从嘉靖初年的时候,连番邦朝贡都给停了。如此一来,还要海船做什么,除了南京那边还停着几条能够在长江里护送一下漕运的兵船,咱们大明朝……”
徐渭说着说着忽然是察觉到什么,忽然抬起头来看向赵越,惊疑不定的问道:“兄长,你说朝廷定下的这几条国策是不是有所疏漏?”徐渭说是疏漏还是照顾皇帝和阁老大臣们的颜面,没说错误就算是不错了。
不过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来明朝不缺少眼界打开,有远见的仁人志士。徐渭能够感觉到朝廷制定的国策有所偏差,也代表着其他人也应该想到了这一点,只不过碍于自身环境的局限性,难以如后世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的那么透彻罢了。
赵越这个时候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他不知道自己的到来对于这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其他的穿越者都是有意去回避历史,生怕自己任何的轻举妄动都会将整个历史nong的是面目全非。而赵越刚开始也是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之所以如此,是大家都在顾虑未来的时空自己会如何,可是随着他在这个时代的时间越来越久,赵越潜意识中就对着天下大事,有着一种跃跃yu试的冲动。
想改变什么,又好像是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无从改起。最后只得从他身边的人影响起来,希望有朝一日,量变引发质变,又或者是真的有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把未来吹动到一个未知的方向……
而现在,看着徐渭眼神中流露出的几分茫然,赵越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故作镇定的告诉他:“朝廷做出的决定,也未必都是对的。毕竟上传下达之中,难免有所偏差,这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们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他们只看到了事物不好的一面。只想着维持他们所谓的中庸之道,除恶务尽。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如此完美的事情,这国策也是如此。就说这海禁,国家好比是我们现在坐着的这栋屋子……”
赵越说着站起身来,在徐渭疑惑的目光中来到门前,回过头看他说道:“久居气闷,就会让人生病。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推开门窗,换换新鲜空气,否则这屋子里的人就要闷死。”赵越话语一落,就伸出了两只手向外一推门,嘎吱一声,门开了,徐渭的目光也随之看向了门外,看向了更远的地方。
而随着房门打开,一股刺骨的寒意瞬间涌进门来,也不禁让徐渭一个激灵,下意识的紧了紧身上的长袍……不过正如赵越所言,随着寒冷,房间内的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让人头脑顿时清醒起来,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
赵越笑了:“贤弟,难道说就因为这一瞬间的寒冷,就将整个世界都关在门外,才是对自己好的?这个好坏又如何去界定?如果换做是你,是开门,还是关门?”
“这个……”赵越举的例子就在眼前,生动有趣,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徐渭看着赵越,又看看那开启的房门,也不禁失声。
好半天徐渭才站起身来,走到门前和赵越并肩站在一起,然后看向赵越,一脸肃然的一躬到底,然后站直身体,笑着说道:“兄长大才!这门依小弟看,还是打开的好。不过小弟也有一问,这天寒地冻,时间久了,人也会生病,又该如何?”
赵越哈哈一笑,也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笑道:“审时度势,生个炉子,多穿一件衣服而已,何必患得患失。”
说完,不光是赵越笑了,就是徐渭也是摇头笑了起来,似乎想通了什么。最后徐渭深邃的目光看向门外,像是在和赵越低语,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万岁和朝廷的诸位老臣难道说都想不到这一点?”
赵越笑道:“不是想不到,而是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太多,没人敢说罢了。”当即赵越就把他在登州听说过的一些沿海走私的事情给徐渭讲述了一遍,诸如入海蛟沈雄之类的小鱼小虾,又或者是莱阳吴家这种背地里支持走私的地方豪族,各方面牵动的利益关系就好像是一张大网,遍布朝野上下……这些都是什么?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这些银子来自海上,却入了私人的腰包,试问朝中大臣难道不知道这些事情,还不是因为自家也牵扯在其中,闷声发大财,自然不会说出口来。
这些事情徐渭以前在家乡也不是没有隐约听说过,只是没有赵越说的那么透彻而已。当时也不觉得海上走私与国家有多大伤害。
直到此刻,徐渭才目瞪口呆的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这大明朝的上下竟然快成了一群蛀虫的寄居之所。不由得这个吴越才子,也不禁气的浑身发抖,说道:“我要上书,我要进谏,我要弹劾他们!”
徐渭气坏了,声音也越来越大,最后惊动了守候在院子内外的家仆,引得下人们惊疑不定的伸长脖子往这边看,不知道老爷请来的这位徐老爷发了什么失心疯。
见此赵越马上关上了房门,把徐渭重新拉回了椅子上,没好气的对他说道:“你喊那么大的声音做什么。”
徐渭怒发冲冠,怒目圆睁,看着赵越低沉的声音叫道:“兄长,他们做得,为何小弟就说不得!当今圣上为一群jiān佞蒙蔽,我要去告御状,清君侧,又能怎样!”
看着徐渭这一副书生气的样子,赵越心中震动之余,也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指着他的鼻子说道:“信不信,到时候别说你见不到皇帝,就算是见到了,到时候也会被人当做一个狂生,当做一个疯子luàn棍打出去。书生意气救不了这个国家,冷静一下仔细想想,圣贤书中写了那么多的治国安邦的道理,应该有相似的故事。试问哪一个是因一人而救整个国家,就算是与国有利,结果又是如何?比如商鞅,比如王安石?”
听到赵越这话,徐渭终于消停了下来,虽然还有些激动,总算是肯动脑子想赵越的话了。好半天,就见这位年轻的才子,也不禁长叹一口气,好似失去了所有力气一般,无奈的说道:“我不知道……兄长,如此长久下去,损公féi私,大明的江山早晚有一天会被这些蛀虫毁掉!”
赵越淡淡的笑道:“或许有这么一天,不过却不是你我所能看到的。”赵越心说眼下只是嘉靖年,距离大明朝灭亡还有很久,反正他这辈子算是看不到了。而且赵越暗道,就是这样的嘉靖朝,还算是明朝历史中最兴盛的“太平盛世”。社会的主流思cháo,依旧紧紧的团结在以嘉靖皇帝为首的大明官僚地主阶级的身边,这颗大树还有着一段比较漫长的生命,可以让这些蛀虫继续寄生下去。
赵越对明朝没有归属感,对皇帝也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不过期待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社会革新,改朝换代这种大变革,似乎也不现实。
因此赵越就对一时失去了人生方向的徐渭说道:“有道是水滴石穿,王守仁可以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引导全天下读书人的世界观,你也可以用一生去探寻社会变革,还有这国家强盛的大道理。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潜移默化才是王道。”
然后赵越下意识的就摆出一个脑海中酝酿了好久的狗血poss,仰天长叹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说到这里,赵越忽然觉得自己就好像是游戏里引导故事主线的npc,而徐渭就是未来的主角。
徐渭闻言不由得精神一振,抬起头来,激动看向赵越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兄长……小弟愿意与兄长一起,探索这大道真理!”
赵越一个激灵,连忙回过味来,摆手说道:“这个还是由贤弟你一个人来吧,为兄不过是一个外科大夫而已。只能医治一下人而已,这医国之事,却是要靠像是贤弟你这样的读书人来挽救。”赵越心说,不说现在嘉靖朝根基扎实,皇帝自己还有二十年的寿命可活。这又是锦衣卫的,又是东厂的,自己真的要想这天地换个青天,估计不用朝廷把自己灭了,就是漫长的光yin自己都熬不起,又如何谈得上经营自己一开始定下的志愿?自己不过是想有一家设施齐备的手术室而已,可不想造反当皇帝。
不过之所以和徐渭说这么多,无非是内心深处,有着想改变未来的想法而已。但是想归想,要自己亲自去做,那是万万不能的。
为什么不能?赵越用一种歉意的目光看向面前这个兴奋不已的徐渭,内心深处隐藏着的秘密,却是让他不能对徐渭说出口。
徐渭急了,一把抓住赵越的手激动的问道:“兄长为何如此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兄长是大夫又如何!兄长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于是在徐渭万分期待之中,赵越故作遗憾,叹息一声,说道:“本来是不打算与贤弟你说的。只是我与贤弟一见如故,虽然只是一天的相处,却他人胜过十年。”
徐渭见到赵越神sè如此郑重,也不禁沉下心来,全神贯注的听着赵越有什么话要说。
赵越说道:“其实早在为兄来到大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置。先是沈甸村一个小小的渔村,收几个弟子,传授一些知识。然后又卖了一张配方,换取了一定的发展资金。”
徐渭目光中充满了疑惑,不知道这些事情有什么好避忌的。他也听说过赵越在山东似乎有着家业,京城中更是什么流言蜚语都有,难辨真假。
可是接下来当他听说,赵越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赚取了上百万两银子,以徐渭的养气功夫,也猛地站起身来,瞠目结舌。
如果是换做旁人说这些事情,徐渭只会是以为那人是在讲天方夜谭,可是经过短短不到一天的了解,徐渭对赵越却有着很深的信任感。而现如今,他已经不光是对赵越信任或者是亲近,而是深深的从佩服到了敬服!
简直是惊为天人!
试问天下间又有哪一个人有赵越这样惊人的赚钱本事!
那可是上百万两金花银啊!
赵越两手一摊,无奈的说道:“为兄进京之前,已经有所布置。这份家当都是在明面上,不光是当地官府知道,恐怕京城中的大人们想知道,恐怕也是一清二楚。可这一份家业对为兄而言十分重要,因为为兄要用这些基础,来慢慢把自己心中的蓝图,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到时候新式的医院、新式的学校,新式的规章制度,都会辐shè到整个大明朝。或许是十年,或许要花上一百年。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法子。可是因为是在明面上,因此稍有差池,这一份苦心就不免前功尽弃。所以说为兄身上有着这些沉重的饱腹,每一步走下去都是如履薄冰,而贤弟不同,贤弟是读书人,轻装上阵,笔杆子就是你们的武器。贤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大明朝的所有读书人和老百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愚昧。虽然我们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可是方法不同,方向路径也不相似。可是目的都是一样的,因此为兄才会拒绝贤弟的邀请。”
说到这里,赵越面带微笑的拍着徐渭的肩头说道:“所谓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咱们不能把ji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是风险分散。”
徐渭恍然大悟,转而又露出一脸的惭愧,拱手说道:“兄长用心良苦,是小弟肤浅了。只不过小弟应该如何去做,还需要兄长指点津。正如兄长所言,一个人的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牵动了千千万万的有志之士,才能够铲除朝廷的蛀虫,拨luàn反正!”
赵越笑道:“贤弟,你可不是一个人,而且其实你已经在做了。”
徐渭脸上的顿时露出疑惑的表情,不明白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就见赵越慢慢说出了四个字:“越中十子!”
第一百五十六章继续忽悠
徐渭愕然的看着赵越,不清楚眼前这个看似精明的兄长怎么会说出如此“荒诞”的话语,大明朝的东西竟然比不上西洋人的玩意儿,这不是开玩笑嘛。因此看赵越的眼神里,就差写着你被人欺骗了一般。
赵越自然不能说是后世的“专家”们编写的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杂书中写过的。说是明朝中晚期的时候,西方的火药武器就已经得到跨越式的发展,不过差距却没有赵越说的那么大而已。因为15世纪初,西班牙人研制出了火绳枪,就很快被明朝仿制,也就是“鸟铳”。然后到了1525年意大利人芬奇发明了燧发枪,将火绳点火改为燧石点火,才逐渐克服了气候的影响,且简化了shè击程序,提高了shè击精度,可随时发shè。如此一来,火药武器开始大范围的出现在欧洲的军队当中,并开始量产。而明朝,在这个时期武器研发上就开始逐渐的放慢了脚步,慢慢落后于西方同行们。直到后来明朝灭亡,新的大清皇朝的诞生,中国的火药武器发展那才叫真正的一蹶不振,一朝被猪头一般愚蠢的统治者轰回了石器时代……然后,他们的社稷,又被西洋人的大炮轰的轰然倒塌!
而此时,先是讨论东西方风土民情,又谈到文化差异,最后讲到科学技术的对比,以及军事武器的差距,赵越就糊了:“据贤弟所言,咱们大明朝这无论是海船还是火器,既然都远胜西洋人,可是为什么我在山东见过的卫所官军却没有一艘像样的海船,手中也都是刀枪棍bāng,而没有火器?甚至还被倭寇欺负的经常躲在城里,这又是什么道理?”
徐渭愣了愣,没有继续追问赵越看的是什么书,下意识的说道:“国之利器,怎能轻易授人,边军有火器是为了抵御鞑子,可是倭寇只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要是有火器不小心的落到了倭人手中,那岂不是太阿倒持。更何况沿海一带气候cháo湿,不利于火器使用,因此兄长没见过卫军使用也是理所当然。不过说到海船……”这个时候徐渭还只是一个连乡试都没有考过的读书人,并不了解太多军国大事,眼下的他也不是未来在胡宗宪手下参赞军事的徐文长。因此见解多少有些偏听偏信朝廷有意引导的信息舆论,也是在所难免。
徐渭叹了一口气说道:“咱们自开国之时就有海禁国策,到了永乐帝时曾经开过市舶司,当时也是万国来朝的景象。只是海人之中云龙混杂,不知道在面见惹出多少事情出来,最后朝廷也迫不得已关了市舶司,重新海禁。到了本朝,这海上的事情愈演愈烈,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景象,因此从嘉靖初年的时候,连番邦朝贡都给停了。如此一来,还要海船做什么,除了南京那边还停着几条能够在长江里护送一下漕运的兵船,咱们大明朝……”
徐渭说着说着忽然是察觉到什么,忽然抬起头来看向赵越,惊疑不定的问道:“兄长,你说朝廷定下的这几条国策是不是有所疏漏?”徐渭说是疏漏还是照顾皇帝和阁老大臣们的颜面,没说错误就算是不错了。
不过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来明朝不缺少眼界打开,有远见的仁人志士。徐渭能够感觉到朝廷制定的国策有所偏差,也代表着其他人也应该想到了这一点,只不过碍于自身环境的局限性,难以如后世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的那么透彻罢了。
赵越这个时候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他不知道自己的到来对于这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其他的穿越者都是有意去回避历史,生怕自己任何的轻举妄动都会将整个历史nong的是面目全非。而赵越刚开始也是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之所以如此,是大家都在顾虑未来的时空自己会如何,可是随着他在这个时代的时间越来越久,赵越潜意识中就对着天下大事,有着一种跃跃yu试的冲动。
想改变什么,又好像是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无从改起。最后只得从他身边的人影响起来,希望有朝一日,量变引发质变,又或者是真的有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把未来吹动到一个未知的方向……
而现在,看着徐渭眼神中流露出的几分茫然,赵越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故作镇定的告诉他:“朝廷做出的决定,也未必都是对的。毕竟上传下达之中,难免有所偏差,这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们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他们只看到了事物不好的一面。只想着维持他们所谓的中庸之道,除恶务尽。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如此完美的事情,这国策也是如此。就说这海禁,国家好比是我们现在坐着的这栋屋子……”
赵越说着站起身来,在徐渭疑惑的目光中来到门前,回过头看他说道:“久居气闷,就会让人生病。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推开门窗,换换新鲜空气,否则这屋子里的人就要闷死。”赵越话语一落,就伸出了两只手向外一推门,嘎吱一声,门开了,徐渭的目光也随之看向了门外,看向了更远的地方。
而随着房门打开,一股刺骨的寒意瞬间涌进门来,也不禁让徐渭一个激灵,下意识的紧了紧身上的长袍……不过正如赵越所言,随着寒冷,房间内的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让人头脑顿时清醒起来,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
赵越笑了:“贤弟,难道说就因为这一瞬间的寒冷,就将整个世界都关在门外,才是对自己好的?这个好坏又如何去界定?如果换做是你,是开门,还是关门?”
“这个……”赵越举的例子就在眼前,生动有趣,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徐渭看着赵越,又看看那开启的房门,也不禁失声。
好半天徐渭才站起身来,走到门前和赵越并肩站在一起,然后看向赵越,一脸肃然的一躬到底,然后站直身体,笑着说道:“兄长大才!这门依小弟看,还是打开的好。不过小弟也有一问,这天寒地冻,时间久了,人也会生病,又该如何?”
赵越哈哈一笑,也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笑道:“审时度势,生个炉子,多穿一件衣服而已,何必患得患失。”
说完,不光是赵越笑了,就是徐渭也是摇头笑了起来,似乎想通了什么。最后徐渭深邃的目光看向门外,像是在和赵越低语,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万岁和朝廷的诸位老臣难道说都想不到这一点?”
赵越笑道:“不是想不到,而是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太多,没人敢说罢了。”当即赵越就把他在登州听说过的一些沿海走私的事情给徐渭讲述了一遍,诸如入海蛟沈雄之类的小鱼小虾,又或者是莱阳吴家这种背地里支持走私的地方豪族,各方面牵动的利益关系就好像是一张大网,遍布朝野上下……这些都是什么?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这些银子来自海上,却入了私人的腰包,试问朝中大臣难道不知道这些事情,还不是因为自家也牵扯在其中,闷声发大财,自然不会说出口来。
这些事情徐渭以前在家乡也不是没有隐约听说过,只是没有赵越说的那么透彻而已。当时也不觉得海上走私与国家有多大伤害。
直到此刻,徐渭才目瞪口呆的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这大明朝的上下竟然快成了一群蛀虫的寄居之所。不由得这个吴越才子,也不禁气的浑身发抖,说道:“我要上书,我要进谏,我要弹劾他们!”
徐渭气坏了,声音也越来越大,最后惊动了守候在院子内外的家仆,引得下人们惊疑不定的伸长脖子往这边看,不知道老爷请来的这位徐老爷发了什么失心疯。
见此赵越马上关上了房门,把徐渭重新拉回了椅子上,没好气的对他说道:“你喊那么大的声音做什么。”
徐渭怒发冲冠,怒目圆睁,看着赵越低沉的声音叫道:“兄长,他们做得,为何小弟就说不得!当今圣上为一群jiān佞蒙蔽,我要去告御状,清君侧,又能怎样!”
看着徐渭这一副书生气的样子,赵越心中震动之余,也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指着他的鼻子说道:“信不信,到时候别说你见不到皇帝,就算是见到了,到时候也会被人当做一个狂生,当做一个疯子luàn棍打出去。书生意气救不了这个国家,冷静一下仔细想想,圣贤书中写了那么多的治国安邦的道理,应该有相似的故事。试问哪一个是因一人而救整个国家,就算是与国有利,结果又是如何?比如商鞅,比如王安石?”
听到赵越这话,徐渭终于消停了下来,虽然还有些激动,总算是肯动脑子想赵越的话了。好半天,就见这位年轻的才子,也不禁长叹一口气,好似失去了所有力气一般,无奈的说道:“我不知道……兄长,如此长久下去,损公féi私,大明的江山早晚有一天会被这些蛀虫毁掉!”
赵越淡淡的笑道:“或许有这么一天,不过却不是你我所能看到的。”赵越心说眼下只是嘉靖年,距离大明朝灭亡还有很久,反正他这辈子算是看不到了。而且赵越暗道,就是这样的嘉靖朝,还算是明朝历史中最兴盛的“太平盛世”。社会的主流思cháo,依旧紧紧的团结在以嘉靖皇帝为首的大明官僚地主阶级的身边,这颗大树还有着一段比较漫长的生命,可以让这些蛀虫继续寄生下去。
赵越对明朝没有归属感,对皇帝也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不过期待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社会革新,改朝换代这种大变革,似乎也不现实。
因此赵越就对一时失去了人生方向的徐渭说道:“有道是水滴石穿,王守仁可以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引导全天下读书人的世界观,你也可以用一生去探寻社会变革,还有这国家强盛的大道理。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潜移默化才是王道。”
然后赵越下意识的就摆出一个脑海中酝酿了好久的狗血poss,仰天长叹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说到这里,赵越忽然觉得自己就好像是游戏里引导故事主线的npc,而徐渭就是未来的主角。
徐渭闻言不由得精神一振,抬起头来,激动看向赵越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兄长……小弟愿意与兄长一起,探索这大道真理!”
赵越一个激灵,连忙回过味来,摆手说道:“这个还是由贤弟你一个人来吧,为兄不过是一个外科大夫而已。只能医治一下人而已,这医国之事,却是要靠像是贤弟你这样的读书人来挽救。”赵越心说,不说现在嘉靖朝根基扎实,皇帝自己还有二十年的寿命可活。这又是锦衣卫的,又是东厂的,自己真的要想这天地换个青天,估计不用朝廷把自己灭了,就是漫长的光yin自己都熬不起,又如何谈得上经营自己一开始定下的志愿?自己不过是想有一家设施齐备的手术室而已,可不想造反当皇帝。
不过之所以和徐渭说这么多,无非是内心深处,有着想改变未来的想法而已。但是想归想,要自己亲自去做,那是万万不能的。
为什么不能?赵越用一种歉意的目光看向面前这个兴奋不已的徐渭,内心深处隐藏着的秘密,却是让他不能对徐渭说出口。
徐渭急了,一把抓住赵越的手激动的问道:“兄长为何如此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兄长是大夫又如何!兄长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于是在徐渭万分期待之中,赵越故作遗憾,叹息一声,说道:“本来是不打算与贤弟你说的。只是我与贤弟一见如故,虽然只是一天的相处,却他人胜过十年。”
徐渭见到赵越神sè如此郑重,也不禁沉下心来,全神贯注的听着赵越有什么话要说。
赵越说道:“其实早在为兄来到大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置。先是沈甸村一个小小的渔村,收几个弟子,传授一些知识。然后又卖了一张配方,换取了一定的发展资金。”
徐渭目光中充满了疑惑,不知道这些事情有什么好避忌的。他也听说过赵越在山东似乎有着家业,京城中更是什么流言蜚语都有,难辨真假。
可是接下来当他听说,赵越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赚取了上百万两银子,以徐渭的养气功夫,也猛地站起身来,瞠目结舌。
如果是换做旁人说这些事情,徐渭只会是以为那人是在讲天方夜谭,可是经过短短不到一天的了解,徐渭对赵越却有着很深的信任感。而现如今,他已经不光是对赵越信任或者是亲近,而是深深的从佩服到了敬服!
简直是惊为天人!
试问天下间又有哪一个人有赵越这样惊人的赚钱本事!
那可是上百万两金花银啊!
赵越两手一摊,无奈的说道:“为兄进京之前,已经有所布置。这份家当都是在明面上,不光是当地官府知道,恐怕京城中的大人们想知道,恐怕也是一清二楚。可这一份家业对为兄而言十分重要,因为为兄要用这些基础,来慢慢把自己心中的蓝图,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到时候新式的医院、新式的学校,新式的规章制度,都会辐shè到整个大明朝。或许是十年,或许要花上一百年。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法子。可是因为是在明面上,因此稍有差池,这一份苦心就不免前功尽弃。所以说为兄身上有着这些沉重的饱腹,每一步走下去都是如履薄冰,而贤弟不同,贤弟是读书人,轻装上阵,笔杆子就是你们的武器。贤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大明朝的所有读书人和老百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愚昧。虽然我们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可是方法不同,方向路径也不相似。可是目的都是一样的,因此为兄才会拒绝贤弟的邀请。”
说到这里,赵越面带微笑的拍着徐渭的肩头说道:“所谓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咱们不能把ji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是风险分散。”
徐渭恍然大悟,转而又露出一脸的惭愧,拱手说道:“兄长用心良苦,是小弟肤浅了。只不过小弟应该如何去做,还需要兄长指点津。正如兄长所言,一个人的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牵动了千千万万的有志之士,才能够铲除朝廷的蛀虫,拨luàn反正!”
赵越笑道:“贤弟,你可不是一个人,而且其实你已经在做了。”
徐渭脸上的顿时露出疑惑的表情,不明白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就见赵越慢慢说出了四个字:“越中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