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一己之力~第六十九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从海贼开始燃烧世界小说
第六十八章 一己之力~第六十九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从海贼开始燃烧世界小说-燃烧的海洋-笔趣阁
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六十八章一己之力
空战在十点四十分打响,双方首先在第四舰队上空交战。
最初的时候,美军的优势比较明显,主要是特遣舰队的预警机没有跟上来。在前二十分钟里,特遣舰队的三个战斗机中队损失了近五十架,美军只损失了不到三十架,还一度向北扩大了防空范围。
到了十一点,战局发生逆转。
随着慢腾腾的舰载预警机到达战场北面三百多公里处,美军的优势没有了,而特遣舰队又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仅仅十分钟,第四舰队上空的美军战斗机就被击溃了。
这个时候,尼克松也发现了问题,即源源不断赶来的中国战斗机没有发起对海攻击,全部投入了空战。
战场转移到第三舰队北面两百公里时,美军的处境已经非常紧迫了。
所幸的是,尼克松已经把待命的四十架战斗机派了出去。
十一点半左右,战场情况再次发生转变。
八架从北面返航的美军侦察机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逼近了特遣舰队的预警机,而且突然发起攻击。等到附近的中国战斗机赶过来的时候,已有四架预警机被击落,其余的预警机也在紧急规避。
虽然八架美军战斗机迅速被击落,剩余的预警机也立即回归,并且得到了战斗机的近距离掩护,但是战场局势已经在这几分钟里发生了逆转,美军战斗机在预警机与防空战舰的联合指挥下,顶住了压力。
打到十一点四十五分的时候,美军已经在战果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优势。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
十二点不到,在所剩燃油仅够飞往加油空域的情况下,特遣舰队的战斗机主动撤离,空战结束。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双方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尼克松在清点战损的时候,发现只剩下了不到三十架战斗机,而且其中十多架还有所损伤,非常勉强的降落到了航母上。“列克星敦”号航母在回收一架受损战斗机的时候,还出了事故,导致两架没来得及拖出降落区的战斗机被撞毁,一名飞行员丧生,数名航空勤务人员伤亡,航母则暂时停止航空作业。所幸的是,这三架战斗机上的燃油都所剩无几,没有酿成灾难。
事实上,特遣舰队的损失也不小。
根据牧浩洋亲自书写的战报,特遣舰队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一百七十四架战斗机,其中一百六十二架在美军舰队附近被击落,十二架在返航途中坠毁,其中八架是在与加油机会合前燃油耗尽而坠毁。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牧浩洋错过了重创第三舰队的绝佳机会。
在这些人看来,如果牧浩洋采用传统战术,即只出动少量护航战斗机,让其他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会取得更大的战果,而且损失会小得多。
显然,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以当时的情况,攻击机群根本不可能取得突破,甚至没有机会在远处用反舰导弹发起攻击。数量有限的护航战斗机根本夺取不了制空权,也就无法掩护攻击机群。真要采用传统战术的话,特遣舰队得把所有战斗机都派出去,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百七十四架战斗机了。
当然,第三舰队也在这场战斗中拼光了资本。
留给尼克松的选择只有一个:立即撤退。
十二点十五分,尼克松就给五角大楼发了一封战报,宣称遭到中国海军猛烈攻击,已损失全部舰载战斗机,要求立即撤离战场。
为了引起五角大楼重视,尼克松格外提到,中国空军很有可能发起攻击。
显然,这不是开玩笑的小事。
如果第三舰队没有防空战斗机掩护,中国空军又动用了大批轰炸机,那么第三舰队留下来就是等死。
十二点半,五角大楼回电,同意第三舰队撤离战场,但是要求第三舰队留下部分战舰掩护第四舰队。更重要的是,电报中明确命令,第三舰队撤往迪戈加西亚附近,准备在二十七日夜间接收补充的战斗机。
当时,美国海军还有三个中队的舰载战斗机没有调动,此外美国陆战队也能提供六个中队的舰载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在二十六日夜间就已出发,在横跨大西洋之后,已在二十七日上午抵达吉布提。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尼克松最不想见到的事情。
十二点四十分,首先是刚刚到达第四舰队的驱逐舰发来报告,“美国”号与“企业”号航母几乎同时遭到突然袭击,初步判明为中国潜艇发动的偷袭,两艘航母均被多条重型鱼雷击中。
这份报告很不完整,其中既没有提到遭到多少艘潜艇袭击,也没有提到两艘航母的受损情况。
五分钟后,尼克松出动了八架舰载反潜巡逻机。
根据中国海军的战报,当时袭击第四舰队的只有一艘潜艇,而且是一艘“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
这艘潜艇隶属于西印度洋舰队,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在海上巡逻了二十多天,于十一月初返回瓜达尔港,并且在十一月十日再次出港巡逻,主要在阿拉伯海活动,担任巡逻警戒任务。当时,西印度洋舰队的大部分潜艇都去了亚丁湾,伏击从吉布提到迪戈加西亚航线上的美军舰船。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第四舰队都在亚丁湾活动,所以这些潜艇没有收到明显战果。直到第四舰队离开亚丁湾之后,才有几艘前往迪戈加西亚的美国船只被击沉,其中包括一艘运载四套战区防空系统的集装箱货轮。与其他潜艇不同,这艘被名为“刺魟”号的潜艇没有去亚丁湾,而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南下,转移到了马尔代夫群岛北面,两天后又继续向南航行。按照计划,它应该前往牧浩洋安排的第二道潜艇警戒线上巡逻,但是因为在马尔代夫群岛北面待的时间太长,没能及时赶过去。到二十六日夜间,才到达马尔代夫群岛南面。
也就是说,在十多个小时前,它离第四舰队只有大约三百公里。
这些阴差阳错的事情,让“刺魟”号撞了大运。
攻击第四舰队的时候,“刺魟”号首先向较近处的“企业”号发射了六条鱼雷,只是把鱼雷的航速都设定为四十五节,然后向较远处的“美国”号发射了六条鱼雷,把航速设定为六十节。
通过精确设定航速,两批鱼雷几乎同时击中目标。
结果就是,如此突然、而且猛烈的袭击,让美军驱逐舰昏头转向,一时竟然搞不清楚遭到多少艘潜艇袭击。
事实上,当时在战场附近的中国潜艇,就只有“刺魟”号。
别忘了,牧浩洋早就把能安排的潜艇都派去执行警戒任务了,而伴随特遣舰队活动的潜艇至少要到二十八日夜间才能赶到第四舰队所在海域。如果有潜艇可派,牧浩洋根本不用考虑发动第二次打击。
只是,美军舰队的灾难并没结束。
“刺魟”号发动攻击的地点不是在第四舰队北面,而是在第四舰队南面。
原因很简单,“刺魟”号在夜间逼近第四舰队的时候,美军正在竭力搜救落水官兵,而且首先营救跳伞飞行员。这些飞行员,大多落在了第四舰队北面,结果就是大批美军倾斜旋转翼飞机与直升机集中在第四舰队北面活动。对“刺魟”号来说,就好像美军在第四舰队北面进行反潜巡逻一样。
结果就是,“刺魟”号不敢从北面接近,而是非常耐心的机动到了南面。
如此一来,“刺魟”号位于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之间。
可悲的是,混乱之中,美军驱逐舰竟然没有判断出鱼雷的来袭方向。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刺魟”号发射的两批鱼雷,都没有以最度航行,而且全电动鱼雷没有航迹。更重要的是,“美国”号与“企业”号都已瘫痪,所以攻击这两艘航母的鱼雷都采用了底爆方式,即在战舰的龙骨下方引爆,而不是撞击舰体水下部位,因此无法通过爆炸点来判断鱼雷的来袭方向。
总而言之,美军驱逐舰认为潜艇在第四舰队北面。
更巧的是,也就在这个时候,四艘在二十六日夜间赶往第四舰队的驱逐舰,正好在返回第三舰队途中。
“刺魟”号完成攻击之后,没有去对付在鱼雷射程之外的“小鹰”号,而是跟在那四艘美军驱逐舰后面向南航行。直觉告诉潜艇艇长,在南面不远处,还有一个更大的战果,等待他去摘取。
有趣的是,南下的四艘美军驱逐舰,都没有发现尾随其后的潜艇。
一是驱逐舰的航速太快了,很多反潜探测手段都用不上。二是驱逐舰上挤满了惊慌失措的官兵,很难正常进行航空作业。三是这四艘驱逐舰的舰长也认为潜艇在第四舰队北面,因此不太在意。
结果就是,“刺魟”号在没有受到任何威胁的情况下,悄悄逼近了第三舰队。
此时,尼克松还在竭力挽救第四舰队,或者说设法阻止中国潜艇南下,确保第三舰队能及时撤离。
他哪里知道,“刺魟”号即将钻进第三舰队的肚皮里面,上演一出大闹天宫的好戏。
卷二疯狂的前奏第六十九章最后的空中打击
第六十九章最后的空中打击
第四舰队遭到潜艇伏击,更加强化了尼克松撤走的念头。
只是,在他看来,攻击第四舰队的绝非一艘潜艇。
下午一点左右,尼克松收到了较为准确的报告,“美国”号与“企业”号均被六条重型鱼雷击中,两艘航母都已丧失了抢救价值,只有位置稍微远一点的“小鹰”号还能维持大约十六节的航速。
这份报告,更让尼克松坚信,至少有三艘潜艇袭击了第四舰队。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的大部分潜艇都有六具鱼雷发射管,而潜艇在正常情况下总会保留一到两条鱼雷,以应付随时有可能遇到的威胁,特别是来自其他潜艇的威胁。如果是三艘潜艇的话,那么每艘潜艇发射了四条鱼雷,保留了两条用于反潜的重型鱼雷,正好符合通常战术。
此外,尼克松还注意到一点:第四舰队没有再次遭到鱼雷攻击。
现代化潜艇,重新装填鱼雷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分钟。在训练有素的官兵手里,再装填作业往往只有三十秒左右。即便是那些排水量很小的全电动潜艇,也有十二条备雷,因此三艘潜艇有足够的能力干掉第四舰队剩下的战舰。中国潜艇没有这么干,只有一种可能,即发现了第三舰队。
这让尼克松不寒而颤,也让他变得有点优柔寡断。
原因很简单:当时,第三舰队里只有一艘反潜驱逐舰,而且大部分可以用于执行反潜任务的倾斜旋转翼飞机与直升机都在夜间的搜救行动中高频率出动,作战能力大降,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潜网。
除此之外,第三舰队还在向西航行。
综合这些因素,尼克松认为,中国潜艇既然已经发现了第三舰队,也就知道第三舰队正在向西航行;如果这些潜艇是在第四舰队北面发起攻击的,就不会直接南下,而会向西南方向航行,在第三舰队前方埋伏下来。
当时,第三舰队的反潜作战参谋也赞同这个观点。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尼克松在一点不到的时候就下令舰队减速,并且让正在返回的四艘驱逐舰加度。
只是,在是否改变航线的问题上,尼克松还有点犹豫不决。
主要就是,现在的航线,能让还在第四舰队进行拯救工作的四艘驱逐舰返回,如果让航线向南偏移,这四艘驱逐舰就无法及时回归。在此之前,尼克松已经知道,中国海军在迪戈加西亚东面设置了两道潜艇警戒线,至少部署了十几艘潜艇,而这些潜艇很有可能正在全速赶来。如此一来,第三舰队向南转移,实际上就是在向那些正在向西全速航行的中国潜艇靠近。
可以说,第三舰队只有一条路可走:尽快赶往迪戈加西亚。
尼克松的判断没有错,两条警戒线上的十多艘潜艇确实正在全速赶来,而且航速都在三十五节左右,比第三舰队的最高航速还快了两节。只是这些潜艇远在一千多公里之外,根本追不上第三舰队。
这个时候,牧浩洋并不知道,“掉队”的“刺魟”号伏击了第四舰队,而且正在向南逼近第三舰队。
如果知道的话,牧浩洋肯定会立即采取行动。
别的不说,他把手里的几十架战斗机集中起来使用,在第三舰队应付潜艇的时候发起突然袭击,肯定能收到意外战果。
战后,“刺魟”号的舰长在做战斗陈诉的时候提到,当时只有他一艘潜艇,为了避免暴露行踪,更为了避免暴露虚实,所以在伏击了第四舰队之后,他没有按照作战守则及时发出战报,而是决定南下偷袭第三舰队。在审慎审议之后,牧浩洋不但没有惩罚这位艇长,还授予他最高荣誉奖章,以表彰他在这场战斗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把击沉“美国”号的功劳记在了他的账上。
当时,牧浩洋主要考虑的就是,有没有必要集中岸基航空兵,再次发动攻击。
十二点左右,牧浩洋拿到了较为准确的战报,确定第三舰队的航空兵损失惨重,基本上丧失了攻击能力。
问题是,牧浩洋这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特遣舰队的打击能力已经非常有限了,而且二十多架战斗机飞往印度南部空军基地,没有返回舰队,而留在舰队的战斗机只有五十多架,还有二十多架执行侦察任务的战斗机也飞往了印度。
显然,这点战斗机根本没有多少意义。
海军航空兵方面,周渝生在十一点半发来的电报表明,最快要到下午六点,才能组织起足够多的反潜巡逻机。
至于空军,更加没有什么好指望的了。
当时,空军部署在南亚的战略轰炸机不到四十架,而且全部按照牧浩洋的命令,对迪戈加西亚进行压制性轰炸。如果从国内抽调轰炸机,最快也要到夜间八点左右,才能做好攻击准备。
当时,稍微有希望的是空军的战术航空兵。
问题是,第三舰队在岸基战斗机的打击范围之外,而空军与海军部署在南亚地区的加油机已经全部出动支持舰载航空兵作战,此时正在返回基地,最快也要到下午五点之后才能起飞。如此一来,空军战术航空兵的打击行动只能安排在六点之后,才能确保在返航的时候与加油机会合。
综合这些因素,下一轮打击怎么也要等到六点之后了。
当然,牧浩洋并没有放弃的想法。
事实上,在二十六日夜间,牧浩洋就没有想过要放跑第三舰队,而且在那个时候就对接下来的战斗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并且做出了第一轮部署:让八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四艘反潜战舰再次组成炮击编队,南下截击第三舰队。
也正是如此,特遣舰队才在二十六日夜间向北撤离了三百公里。
要知道,没有防空战舰掩护,航母非常容易遭到攻击。如果第三舰队的指挥官是个狂热的“攻势制胜论者”,一次规模不大的空中打击就有可能重创特遣舰队,让牧浩洋的所有努力都失去意义。
所幸的是,美军舰载战斗机的打击半径受到了严格限制。
原因很简单,在这片战场上,美军舰载战斗机不可能获得加油机支持,也就无法通过加油机延长打击半径。
除非美军飞行员都是亡命之徒,不然只要保持好距离,牧浩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二十七日下午一点半,牧浩洋又派了一架舰载运输机飞往印度,让空军与海军在下午六点发起联合攻击。
只要这轮空中打击奏效,战斗就将结束。
当然,特遣舰队也不是无事可做。
海军岸基航空兵在组织攻击的时候,肯定得把反潜巡逻机招回去,因此得由特遣舰队为攻击部队提供战术信息。
也就是说,牧浩洋得利用剩下的五十多架战斗机执行侦察与监视任务。
这个时候,牧浩洋面临一个问题:第三舰队还没有完全丧失制空能力,至少还有二十多架战斗机可用,而且有充足的预警机。因此只要第三舰队适当扩大防空范围,就能有效拦截特遣舰队的侦察机。
问题是,牧浩洋手里没有多少侦察机可用。
再组织一次小规模空战的话,胜算也不是很大,因为美军战斗机完全可以撤回到防空战舰后方,让防空战舰来对付特遣舰队的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最多只能组织一次空战。
原因很简单,派出去的战斗机都无法返回舰队,必须飞往印度的空军基地,根本不可能在六点之前赶回来。
事实上,当时飞往印度的舰载战斗机,都没办法及时返回舰队。
主要就是,空军基地缺乏为舰载战斗机提供维护的基础设施,而很多过度使用的战斗机都存在严重的故障隐患。
如此一来,牧浩洋就得小心翼翼的、合理的利用最后这批战斗机。
按照他的安排,这批战斗机将在四点左右出发,发动一次规模有限的奇袭,主要任务是侦明第三舰队的情况,缠住第三舰队的战斗机,为空军的战斗机、以及海军的反潜巡逻机提供战术情报。
在牧浩洋看来,这次出击将结束这场战斗。
只是,牧浩洋的部署基于一个假设,即第三舰队依然留在第四舰队附近,只是不一定在第四舰队南面,也许机动到了其他方向上。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第三舰队依然会留下来掩护第四舰队。
显然,这个假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只是,在二十七日中午,牧浩洋依然相信第三舰队会留下来。
如果当时他知道第四舰队已经遭到潜艇伏击,肯定会推翻这个假设,从而对四点的侦察行动做出调整。
可惜的是,他并不知道这一情况。
当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即牧浩洋没有调动用于轰炸迪戈加西亚的轰炸机。如果他做出了不同的安排,让这些轰炸机也参加战斗,打击力量将明显增强,也就很有可能在傍晚的打击中干掉第三舰队。
牧浩洋没有这么安排,也许认为干掉第三舰队已经不是难事了。
要知道,按照他的部署,在歼灭美军联合舰队之后,登陆舰队就将开赴迪戈加西亚,夺取这座至关重要的岛屿。因为特遣舰队损失了几乎所有舰载战斗机,最快也要到二十九日才能得到补充,所以在登陆作战开始的时候,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将承担主要支援任务,也就有必要减轻轰炸机的作战负担。
不管怎么说,牧浩洋确实错过了在二十七日傍晚结束海战的机会。
空战在十点四十分打响,双方首先在第四舰队上空交战。
最初的时候,美军的优势比较明显,主要是特遣舰队的预警机没有跟上来。在前二十分钟里,特遣舰队的三个战斗机中队损失了近五十架,美军只损失了不到三十架,还一度向北扩大了防空范围。
到了十一点,战局发生逆转。
随着慢腾腾的舰载预警机到达战场北面三百多公里处,美军的优势没有了,而特遣舰队又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仅仅十分钟,第四舰队上空的美军战斗机就被击溃了。
这个时候,尼克松也发现了问题,即源源不断赶来的中国战斗机没有发起对海攻击,全部投入了空战。
战场转移到第三舰队北面两百公里时,美军的处境已经非常紧迫了。
所幸的是,尼克松已经把待命的四十架战斗机派了出去。
十一点半左右,战场情况再次发生转变。
八架从北面返航的美军侦察机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逼近了特遣舰队的预警机,而且突然发起攻击。等到附近的中国战斗机赶过来的时候,已有四架预警机被击落,其余的预警机也在紧急规避。
虽然八架美军战斗机迅速被击落,剩余的预警机也立即回归,并且得到了战斗机的近距离掩护,但是战场局势已经在这几分钟里发生了逆转,美军战斗机在预警机与防空战舰的联合指挥下,顶住了压力。
打到十一点四十五分的时候,美军已经在战果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优势。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
十二点不到,在所剩燃油仅够飞往加油空域的情况下,特遣舰队的战斗机主动撤离,空战结束。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双方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尼克松在清点战损的时候,发现只剩下了不到三十架战斗机,而且其中十多架还有所损伤,非常勉强的降落到了航母上。“列克星敦”号航母在回收一架受损战斗机的时候,还出了事故,导致两架没来得及拖出降落区的战斗机被撞毁,一名飞行员丧生,数名航空勤务人员伤亡,航母则暂时停止航空作业。所幸的是,这三架战斗机上的燃油都所剩无几,没有酿成灾难。
事实上,特遣舰队的损失也不小。
根据牧浩洋亲自书写的战报,特遣舰队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一百七十四架战斗机,其中一百六十二架在美军舰队附近被击落,十二架在返航途中坠毁,其中八架是在与加油机会合前燃油耗尽而坠毁。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牧浩洋错过了重创第三舰队的绝佳机会。
在这些人看来,如果牧浩洋采用传统战术,即只出动少量护航战斗机,让其他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会取得更大的战果,而且损失会小得多。
显然,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以当时的情况,攻击机群根本不可能取得突破,甚至没有机会在远处用反舰导弹发起攻击。数量有限的护航战斗机根本夺取不了制空权,也就无法掩护攻击机群。真要采用传统战术的话,特遣舰队得把所有战斗机都派出去,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百七十四架战斗机了。
当然,第三舰队也在这场战斗中拼光了资本。
留给尼克松的选择只有一个:立即撤退。
十二点十五分,尼克松就给五角大楼发了一封战报,宣称遭到中国海军猛烈攻击,已损失全部舰载战斗机,要求立即撤离战场。
为了引起五角大楼重视,尼克松格外提到,中国空军很有可能发起攻击。
显然,这不是开玩笑的小事。
如果第三舰队没有防空战斗机掩护,中国空军又动用了大批轰炸机,那么第三舰队留下来就是等死。
十二点半,五角大楼回电,同意第三舰队撤离战场,但是要求第三舰队留下部分战舰掩护第四舰队。更重要的是,电报中明确命令,第三舰队撤往迪戈加西亚附近,准备在二十七日夜间接收补充的战斗机。
当时,美国海军还有三个中队的舰载战斗机没有调动,此外美国陆战队也能提供六个中队的舰载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在二十六日夜间就已出发,在横跨大西洋之后,已在二十七日上午抵达吉布提。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尼克松最不想见到的事情。
十二点四十分,首先是刚刚到达第四舰队的驱逐舰发来报告,“美国”号与“企业”号航母几乎同时遭到突然袭击,初步判明为中国潜艇发动的偷袭,两艘航母均被多条重型鱼雷击中。
这份报告很不完整,其中既没有提到遭到多少艘潜艇袭击,也没有提到两艘航母的受损情况。
五分钟后,尼克松出动了八架舰载反潜巡逻机。
根据中国海军的战报,当时袭击第四舰队的只有一艘潜艇,而且是一艘“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
这艘潜艇隶属于西印度洋舰队,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在海上巡逻了二十多天,于十一月初返回瓜达尔港,并且在十一月十日再次出港巡逻,主要在阿拉伯海活动,担任巡逻警戒任务。当时,西印度洋舰队的大部分潜艇都去了亚丁湾,伏击从吉布提到迪戈加西亚航线上的美军舰船。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第四舰队都在亚丁湾活动,所以这些潜艇没有收到明显战果。直到第四舰队离开亚丁湾之后,才有几艘前往迪戈加西亚的美国船只被击沉,其中包括一艘运载四套战区防空系统的集装箱货轮。与其他潜艇不同,这艘被名为“刺魟”号的潜艇没有去亚丁湾,而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南下,转移到了马尔代夫群岛北面,两天后又继续向南航行。按照计划,它应该前往牧浩洋安排的第二道潜艇警戒线上巡逻,但是因为在马尔代夫群岛北面待的时间太长,没能及时赶过去。到二十六日夜间,才到达马尔代夫群岛南面。
也就是说,在十多个小时前,它离第四舰队只有大约三百公里。
这些阴差阳错的事情,让“刺魟”号撞了大运。
攻击第四舰队的时候,“刺魟”号首先向较近处的“企业”号发射了六条鱼雷,只是把鱼雷的航速都设定为四十五节,然后向较远处的“美国”号发射了六条鱼雷,把航速设定为六十节。
通过精确设定航速,两批鱼雷几乎同时击中目标。
结果就是,如此突然、而且猛烈的袭击,让美军驱逐舰昏头转向,一时竟然搞不清楚遭到多少艘潜艇袭击。
事实上,当时在战场附近的中国潜艇,就只有“刺魟”号。
别忘了,牧浩洋早就把能安排的潜艇都派去执行警戒任务了,而伴随特遣舰队活动的潜艇至少要到二十八日夜间才能赶到第四舰队所在海域。如果有潜艇可派,牧浩洋根本不用考虑发动第二次打击。
只是,美军舰队的灾难并没结束。
“刺魟”号发动攻击的地点不是在第四舰队北面,而是在第四舰队南面。
原因很简单,“刺魟”号在夜间逼近第四舰队的时候,美军正在竭力搜救落水官兵,而且首先营救跳伞飞行员。这些飞行员,大多落在了第四舰队北面,结果就是大批美军倾斜旋转翼飞机与直升机集中在第四舰队北面活动。对“刺魟”号来说,就好像美军在第四舰队北面进行反潜巡逻一样。
结果就是,“刺魟”号不敢从北面接近,而是非常耐心的机动到了南面。
如此一来,“刺魟”号位于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之间。
可悲的是,混乱之中,美军驱逐舰竟然没有判断出鱼雷的来袭方向。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刺魟”号发射的两批鱼雷,都没有以最度航行,而且全电动鱼雷没有航迹。更重要的是,“美国”号与“企业”号都已瘫痪,所以攻击这两艘航母的鱼雷都采用了底爆方式,即在战舰的龙骨下方引爆,而不是撞击舰体水下部位,因此无法通过爆炸点来判断鱼雷的来袭方向。
总而言之,美军驱逐舰认为潜艇在第四舰队北面。
更巧的是,也就在这个时候,四艘在二十六日夜间赶往第四舰队的驱逐舰,正好在返回第三舰队途中。
“刺魟”号完成攻击之后,没有去对付在鱼雷射程之外的“小鹰”号,而是跟在那四艘美军驱逐舰后面向南航行。直觉告诉潜艇艇长,在南面不远处,还有一个更大的战果,等待他去摘取。
有趣的是,南下的四艘美军驱逐舰,都没有发现尾随其后的潜艇。
一是驱逐舰的航速太快了,很多反潜探测手段都用不上。二是驱逐舰上挤满了惊慌失措的官兵,很难正常进行航空作业。三是这四艘驱逐舰的舰长也认为潜艇在第四舰队北面,因此不太在意。
结果就是,“刺魟”号在没有受到任何威胁的情况下,悄悄逼近了第三舰队。
此时,尼克松还在竭力挽救第四舰队,或者说设法阻止中国潜艇南下,确保第三舰队能及时撤离。
他哪里知道,“刺魟”号即将钻进第三舰队的肚皮里面,上演一出大闹天宫的好戏。
卷二疯狂的前奏第六十九章最后的空中打击
第六十九章最后的空中打击
第四舰队遭到潜艇伏击,更加强化了尼克松撤走的念头。
只是,在他看来,攻击第四舰队的绝非一艘潜艇。
下午一点左右,尼克松收到了较为准确的报告,“美国”号与“企业”号均被六条重型鱼雷击中,两艘航母都已丧失了抢救价值,只有位置稍微远一点的“小鹰”号还能维持大约十六节的航速。
这份报告,更让尼克松坚信,至少有三艘潜艇袭击了第四舰队。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的大部分潜艇都有六具鱼雷发射管,而潜艇在正常情况下总会保留一到两条鱼雷,以应付随时有可能遇到的威胁,特别是来自其他潜艇的威胁。如果是三艘潜艇的话,那么每艘潜艇发射了四条鱼雷,保留了两条用于反潜的重型鱼雷,正好符合通常战术。
此外,尼克松还注意到一点:第四舰队没有再次遭到鱼雷攻击。
现代化潜艇,重新装填鱼雷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分钟。在训练有素的官兵手里,再装填作业往往只有三十秒左右。即便是那些排水量很小的全电动潜艇,也有十二条备雷,因此三艘潜艇有足够的能力干掉第四舰队剩下的战舰。中国潜艇没有这么干,只有一种可能,即发现了第三舰队。
这让尼克松不寒而颤,也让他变得有点优柔寡断。
原因很简单:当时,第三舰队里只有一艘反潜驱逐舰,而且大部分可以用于执行反潜任务的倾斜旋转翼飞机与直升机都在夜间的搜救行动中高频率出动,作战能力大降,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潜网。
除此之外,第三舰队还在向西航行。
综合这些因素,尼克松认为,中国潜艇既然已经发现了第三舰队,也就知道第三舰队正在向西航行;如果这些潜艇是在第四舰队北面发起攻击的,就不会直接南下,而会向西南方向航行,在第三舰队前方埋伏下来。
当时,第三舰队的反潜作战参谋也赞同这个观点。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尼克松在一点不到的时候就下令舰队减速,并且让正在返回的四艘驱逐舰加度。
只是,在是否改变航线的问题上,尼克松还有点犹豫不决。
主要就是,现在的航线,能让还在第四舰队进行拯救工作的四艘驱逐舰返回,如果让航线向南偏移,这四艘驱逐舰就无法及时回归。在此之前,尼克松已经知道,中国海军在迪戈加西亚东面设置了两道潜艇警戒线,至少部署了十几艘潜艇,而这些潜艇很有可能正在全速赶来。如此一来,第三舰队向南转移,实际上就是在向那些正在向西全速航行的中国潜艇靠近。
可以说,第三舰队只有一条路可走:尽快赶往迪戈加西亚。
尼克松的判断没有错,两条警戒线上的十多艘潜艇确实正在全速赶来,而且航速都在三十五节左右,比第三舰队的最高航速还快了两节。只是这些潜艇远在一千多公里之外,根本追不上第三舰队。
这个时候,牧浩洋并不知道,“掉队”的“刺魟”号伏击了第四舰队,而且正在向南逼近第三舰队。
如果知道的话,牧浩洋肯定会立即采取行动。
别的不说,他把手里的几十架战斗机集中起来使用,在第三舰队应付潜艇的时候发起突然袭击,肯定能收到意外战果。
战后,“刺魟”号的舰长在做战斗陈诉的时候提到,当时只有他一艘潜艇,为了避免暴露行踪,更为了避免暴露虚实,所以在伏击了第四舰队之后,他没有按照作战守则及时发出战报,而是决定南下偷袭第三舰队。在审慎审议之后,牧浩洋不但没有惩罚这位艇长,还授予他最高荣誉奖章,以表彰他在这场战斗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把击沉“美国”号的功劳记在了他的账上。
当时,牧浩洋主要考虑的就是,有没有必要集中岸基航空兵,再次发动攻击。
十二点左右,牧浩洋拿到了较为准确的战报,确定第三舰队的航空兵损失惨重,基本上丧失了攻击能力。
问题是,牧浩洋这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特遣舰队的打击能力已经非常有限了,而且二十多架战斗机飞往印度南部空军基地,没有返回舰队,而留在舰队的战斗机只有五十多架,还有二十多架执行侦察任务的战斗机也飞往了印度。
显然,这点战斗机根本没有多少意义。
海军航空兵方面,周渝生在十一点半发来的电报表明,最快要到下午六点,才能组织起足够多的反潜巡逻机。
至于空军,更加没有什么好指望的了。
当时,空军部署在南亚的战略轰炸机不到四十架,而且全部按照牧浩洋的命令,对迪戈加西亚进行压制性轰炸。如果从国内抽调轰炸机,最快也要到夜间八点左右,才能做好攻击准备。
当时,稍微有希望的是空军的战术航空兵。
问题是,第三舰队在岸基战斗机的打击范围之外,而空军与海军部署在南亚地区的加油机已经全部出动支持舰载航空兵作战,此时正在返回基地,最快也要到下午五点之后才能起飞。如此一来,空军战术航空兵的打击行动只能安排在六点之后,才能确保在返航的时候与加油机会合。
综合这些因素,下一轮打击怎么也要等到六点之后了。
当然,牧浩洋并没有放弃的想法。
事实上,在二十六日夜间,牧浩洋就没有想过要放跑第三舰队,而且在那个时候就对接下来的战斗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并且做出了第一轮部署:让八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四艘反潜战舰再次组成炮击编队,南下截击第三舰队。
也正是如此,特遣舰队才在二十六日夜间向北撤离了三百公里。
要知道,没有防空战舰掩护,航母非常容易遭到攻击。如果第三舰队的指挥官是个狂热的“攻势制胜论者”,一次规模不大的空中打击就有可能重创特遣舰队,让牧浩洋的所有努力都失去意义。
所幸的是,美军舰载战斗机的打击半径受到了严格限制。
原因很简单,在这片战场上,美军舰载战斗机不可能获得加油机支持,也就无法通过加油机延长打击半径。
除非美军飞行员都是亡命之徒,不然只要保持好距离,牧浩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二十七日下午一点半,牧浩洋又派了一架舰载运输机飞往印度,让空军与海军在下午六点发起联合攻击。
只要这轮空中打击奏效,战斗就将结束。
当然,特遣舰队也不是无事可做。
海军岸基航空兵在组织攻击的时候,肯定得把反潜巡逻机招回去,因此得由特遣舰队为攻击部队提供战术信息。
也就是说,牧浩洋得利用剩下的五十多架战斗机执行侦察与监视任务。
这个时候,牧浩洋面临一个问题:第三舰队还没有完全丧失制空能力,至少还有二十多架战斗机可用,而且有充足的预警机。因此只要第三舰队适当扩大防空范围,就能有效拦截特遣舰队的侦察机。
问题是,牧浩洋手里没有多少侦察机可用。
再组织一次小规模空战的话,胜算也不是很大,因为美军战斗机完全可以撤回到防空战舰后方,让防空战舰来对付特遣舰队的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最多只能组织一次空战。
原因很简单,派出去的战斗机都无法返回舰队,必须飞往印度的空军基地,根本不可能在六点之前赶回来。
事实上,当时飞往印度的舰载战斗机,都没办法及时返回舰队。
主要就是,空军基地缺乏为舰载战斗机提供维护的基础设施,而很多过度使用的战斗机都存在严重的故障隐患。
如此一来,牧浩洋就得小心翼翼的、合理的利用最后这批战斗机。
按照他的安排,这批战斗机将在四点左右出发,发动一次规模有限的奇袭,主要任务是侦明第三舰队的情况,缠住第三舰队的战斗机,为空军的战斗机、以及海军的反潜巡逻机提供战术情报。
在牧浩洋看来,这次出击将结束这场战斗。
只是,牧浩洋的部署基于一个假设,即第三舰队依然留在第四舰队附近,只是不一定在第四舰队南面,也许机动到了其他方向上。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第三舰队依然会留下来掩护第四舰队。
显然,这个假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只是,在二十七日中午,牧浩洋依然相信第三舰队会留下来。
如果当时他知道第四舰队已经遭到潜艇伏击,肯定会推翻这个假设,从而对四点的侦察行动做出调整。
可惜的是,他并不知道这一情况。
当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即牧浩洋没有调动用于轰炸迪戈加西亚的轰炸机。如果他做出了不同的安排,让这些轰炸机也参加战斗,打击力量将明显增强,也就很有可能在傍晚的打击中干掉第三舰队。
牧浩洋没有这么安排,也许认为干掉第三舰队已经不是难事了。
要知道,按照他的部署,在歼灭美军联合舰队之后,登陆舰队就将开赴迪戈加西亚,夺取这座至关重要的岛屿。因为特遣舰队损失了几乎所有舰载战斗机,最快也要到二十九日才能得到补充,所以在登陆作战开始的时候,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将承担主要支援任务,也就有必要减轻轰炸机的作战负担。
不管怎么说,牧浩洋确实错过了在二十七日傍晚结束海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