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等人是午9点多赶到神池与赵振中等人会面的。按照原定计划,会谈完后阎锡山等人要去内长城一线建立二战区前线司令部的。但中午在神池接受完赵振中等人的款待后,阎锡山却打发朱绶光、杨爱源、楚溪春三人先行一步,他自己却和贾景德以商讨灾民安置和战时后方医院等问题为借口留了下来。
阎锡山选定的前线司令部并非原本历史的太和岭口,而是位于朔州与宁武、神池交界的内长城阳方口。该处距离神池仅13公里左右,通过华美公司修建的保朔公路往来神池、阳方口两地,很是便利。
在原本历史,日军打到山西的时候不仅同蒲铁路大同至太原段没有修通,更没有保朔公路。当时由大同到太原的主要交通线是经雁门关一带南下的公路。为了防止日军沿公路经雁门关向太原攻击,阎锡山当时将前线司令部设立在太和岭口就近指挥也确属必要。
但在同蒲铁路和保朔公路都已经畅通4、5年的情况下,日军此番由北向南的主要攻击路线必然会选择经朔州、阳方口南下。阎锡山将指挥部设在那里不但可方便指挥晋北战事,也可及时获得来自晋西北的援助。
关于战时后方医院问题,阎锡山和赵振中商定:晋北战场,凡是能及时运送到后方的重伤员,都可转运到神池,交由人民军晋陕特别区派驻晋西北的医院进行救护;西北卫生部也将增派医护人员到神池,以加强该派驻医院的救护力量。
不过,赵振中也明确要求:凡二战区转移过来的伤员都必须在双方交界处交接,无伤或轻伤人员不得进入人民军防区,以免被敌人钻了空子;二战区应有专门负责人员在神池协助处理重伤员施救前后的交接工作;对于救治期间在人民军防区内作奸犯科的人员,人民军将会同二战区派驻负责人员,按照西北的规定对其惩处。
人民军能冒着山南特大疫情从英国人手中抢下大片领地,此前暗中送了大量医药给晋绥军和前线,阎锡山由此对西北的医疗卫生水平有了足够的认识。而西北愿意无偿救治二战区伤员,赵振中所提的要求又完全合理,阎锡山稍一思量也就完全同意下来。
战时后方医院的合作虽然也重要,但与其他事项相比,就只能充当阎锡山留下的借口了。阎锡山在晋西北多留半天,其主要目的是到保德检阅一下已完成训练完的3万新锐,并就一些无法对外公开的事项与赵振中交换意见。
保德到神池也就130公里左右,赵振中和阎锡山等人驱车沿保朔公路只一个半小时就赶到了那里。在路,阎锡山看着沿途风光很是感慨:曾几何时,晋西北还是一片穷山恶水,可现在却不但道路整齐,更有了不错的工业基础。可惜,这么一块地方却被人民军给占据了……
“赵先生,我记得以前这一带都是往来于各个工厂的人员,工厂里的机器声也不断,怎么现在路没遇到多少人,也没多少机器声?”路过保德工业区时,贾景德心生疑惑,开口问道。
“大战将至,工业区里除了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等有限几个还在生产外,其他的都已拆迁到西北内地了。”赵振中解释道,“不光工厂,除了青壮和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外,晋西北9县的绝大多数居民也都转移到陕北或宁夏河东安置,以免在大战中遭受不必要的伤亡。”
晋西北9县原来有71万多人口,但现在老弱妇孺已大都转移,剩下的30多万都是各村的青壮男子和健妇,其中还有不少接受过民兵预备役训练。可以说,晋西北已经全面进入战争状态。
“这也太兴师动众了?有这个必要么?”贾景德不解。
“这完全值得的!日本国力是超过我们太多,可我们有足够的人口和物产资源,发展潜力不是日本一介岛国所能比拟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就是为了掠夺我国的物产资源,并奴役我国民众为其提供人力补充。”赵振中充满信心地说道,“山林、土地和矿藏我们无法搬走,但我们可以尽量把民众迁走,使日军得不到足够的人力可用。这样一来,我们不但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还逼使日军不得不从其后方向新占领区域移民,能够有效地迟滞日军前进的步伐。”
“这个法子只对西北或者是地域宽广有足够纵深的一方可用,就全国来说,是行不通的。”阎锡山沉吟片刻后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遂感叹道,“日军沿交通线推进的速度太快,大批民众没有组织又缺乏准备,是很难及时撤离的。”
不说很多国人所具有的故土难离情结和大批量转移安置难民的可行性问题,就算一省政府能够组织本省民众转移,可动辄数以百万或千万计的人口你总要给他们找到安置的去处?即便南京当局能够出面协调,但南京治下的其他省份也肯定不愿在大战时接受数以百万、千万计的难民!
综合国内来看,也就西北地广人稀,又经过几年发展储备了充足的粮食等物资,有能力接受和安置大量灾民。其他国内各方,不管是南京当局还是地方省份,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阎公所见不差!”赵振中笑了笑,“不过,若是阎公愿意,西北是可以接受晋绥两省民众的。等将来战争结束后,再让民众重返家园就是。”
“这个事情牵涉太多,容我仔细考虑考虑。”阎锡山并未轻易松口。他很清楚西北眼下所实行的土地等经济政策的吸引力,除非晋绥也照搬西北的政策,否则,即便战争结束,去往西北的晋绥两省民众也不见得愿意重返家园。但在眼下的山西,照搬西北政策将面临极大的阻力,而这个阻力又出自于阎锡山赖以存身的晋绥两省统治阶层。从推行“井田制”、“土地村公有”等政策见效甚微后,阎锡山就明白了症结所在,但却无可奈何。
将近午后两点的时候,赵振中和阎锡山等人便来到了保德城西黄河边的一片南北向的空阔场地中。六纵的庄毅带着该纵抽调的两万官兵静待赵振中的检阅,而十二纵徐德健、任千钧朱鹏飞等人则带着3万结束新兵训练的三晋子弟静待阎锡山检阅。
赵振中原本没打算检阅人民军的,但阎锡山想观看一下人民军的阵容,而周明远也建议对人民军驻晋西北的六纵检阅一下提高士气,他这才安排庄毅抽调部队一起接受检阅。
午后两点左右的太阳正向大地泼洒着光和热,而在阳光下静待半个小时、矗立在检阅台东西两侧的5万官兵虽汗透衣衫,却依然静默。
在空地北端的检阅台,赵振中简短地介绍了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形势,并激励官兵“消灭倭寇、抗战救国”。而阎锡山则说了几句“精诚合作,共抗强敌”之类的话语。眼下双方虽有不少合作,但却不能拿到明面,说得太多、太高调传扬出去并无益处。
首先检阅的是晋绥新兵。阎锡山听了赵振中所交代的一些事项后,便乘坐敞蓬越野车来到检阅场中。而负责晋绥新兵训练的十二纵纵队长徐德健则驱车来到阎锡山面前敬礼:“报告司令官!新军准备完毕,是否检阅,请指示!”
阎锡山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按照赵振中此前的提示,高声令道:“检阅开始!”
徐德健敬礼受命后,掉转车头在侧前方引导,而阎锡山所在的车辆则伴随着激扬的《人民军进行曲》随后跟进。
看着阳光下那一顶顶墨绿色的钢盔、新兵手中步枪那闪耀着寒光的刺刀,还有一个个挺拔的身姿和激动的面庞,阎锡山也禁不住心情振奋起来。在乐曲声中,阎锡山开始了和新军之间的应和: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保家卫国!”
……
检阅台的周明远忍不住小声笑了起来:“老赵,这场面要是让老蒋知道了,阎大司令官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国民党内现在称呼‘同志’的可没多少了。”
“你放心,只要阎公不是现在和我们联手反蒋,老蒋就是知道了也肯定会睁一眼闭一眼。他才没那么傻!”赵振中也笑了起来。
由于贾景德在一边,赵振中还有话没说出来。若老蒋真个对阎锡山采取过激手段,那不但会把阎锡山推向西北,整个国民党也肯定会四分五裂。在眼下日军大举侵华的形势下,老蒋确实不会做如此蠢事。
“这个场面让南京知道了,蒋某人虽然不见得会如何,可阎公也确实吃罪不起。”贾景德一边苦笑,一边感慨道,“‘同志’这个称呼,南京政府成立后头两年还能听到,这几年确实没怎么听过了。”
在几人谈话之间,阎锡山已经赶回了台。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晋绥新军分列式和劈枪方队经过检阅台前接受检阅了。
看着台下新军整齐的动作、闪亮的刺刀,听着新军们落地一致的脚步声、喊着响亮的“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口号,阎锡山红光满面,开怀笑道:“赵主席,你们练的好兵啊!”
赵振中却笑着摇了摇头:“现在他们还没过战场,只具其形,还未具其神。只有经过战火淬炼,他们才能算是合格的好兵。至于后面如何打磨他们,那就是阎公要解决的事情了。”
阎锡山老于行伍,自然明白过战场与否对部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当下他便点头笑道:“这却要费番心思琢磨了。”
晋绥新军检阅完后,则是六纵两万部队接受赵振中的检阅了。而站在检阅台的阎锡山明显感觉到人民军和刚刚晋绥新军的不同。
除了应和对话,把“保家卫国”换成了“为民众服务”外,阎锡山感觉区别最明显的是人民军官兵看向赵振中目光中那份狂热!
包括纵队长庄毅在内的六纵官兵,看向赵振中的目光中确实透露着狂热!正是他们的这位“先生”,这位人民军总司令,率领他们从沂蒙到西北,灭军阀、打老蒋、抗苏联、揍英国,接连收复失地,不断取得一个胜利又一个的胜利!官兵们相信,在他们最高统帅的指挥下,他们也必将不断地走向新的胜利!
而当赵振中回到检阅台,六纵官兵列队劈枪经过台前受阅时,阎锡山和贾景德的感觉益发明显起来,两人面色也都变得凝重。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人民军的口号和队列行进间那份森严气象,让阎锡山和贾景德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强大自信和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这气势,分明是过战场,见惯生死的老兵才具有的气势!而那份强烈到足以感染阎、贾的自信,更是让两人动容!
从清末到民国,中**队在列强面前一次次战败,炎黄子孙不得不一次次在洋人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饱受屈辱,任人宰割。长期以来的失败已经浸染到中**队的骨子里,包括老蒋的中央军在内,即便在国内征战时威风凛凛,可一旦面对列强军队,顾虑重重之下,这战斗力顶天能发挥个七、八成!
而人民军却有着对苏联、对英国的接连胜利,有着连番收复失地的骄人战绩,对列强,只有长期以来所养成的自信,绝无心理负担!
看过六纵的队列方阵后,阎锡山喃喃叹道:“人民军,雄壮!”贾景德则默然无语。
从晋绥新军的队列和六纵的队列来看,西北应该没有糊弄人,但阎锡山知道,即便是完全相同的训练,自己也无法赋予新军如同人民军那般的精气神!这是晋绥军和人民军之间的差别,更是阎锡山和赵振中这双方统帅之间的差别!通过这场阅兵,倒是让阎锡山坚定了与西北只能合作不能对抗的念头,并在将来做出了符合历史大势的选择。这却是赵振中始料未及的。
“赵主席费心了,阎某感激。”阎锡山朝赵振中拱手说道,“不过,我看刚才贵军手中拿的步枪似乎和新军不同,能否拿一支来让我见识一下?”
六纵装备的是改自美国1903,由弹匣供弹并使用西北制式弹药的枪械。这种步枪被西北命名为“34式”。
赵振中让人取过一支给阎锡山查看,并解说道:“这款步枪是我们改自美国的,只是把供弹和弹药系统都变成我们自己的。为了不给阎公添麻烦,我们给晋绥新军装备的是我们换下的德制步枪。”
将由弹仓5发供弹的步枪改成由弹匣15发供弹,技术难度不大,但在战场的作用可不小。阎锡山经赵振中一说,就明白了其中妙处。他也曾有过向西北索求这种步枪的念头,但仔细一想,便又作罢。
若是要的多了,西北不会给;要的少了,又增加晋绥军后勤供应的麻烦。况且,不管多少,只要晋绥军列装了这种装备,就使自己在弹药供应仰仗于西北,并且还会暴露晋绥军与西北的暗中联系。这可是得不偿失。不过,阎锡山还是索要了一支,想带回去给西北实业公司中的兵工厂研究,看能不能将晋绥军现在使用的步枪给改装。
平息了因阅兵带来的那份激动,阎锡山和赵振中开始进入实质性话题。阎锡山首先关心的就是3万晋绥新军的移交问题。
“新军今天下午阎公就可带走。”赵振中很干脆。
“倒不用这么急。”阎锡山略一犹豫,便问道,“依赵主席看,这支新军用在哪里合适?”
“那就要看阎公打算怎么使用这支新军了。若是分散到晋绥军现有各部中,估计他们也很快就被同化。而若是将新军做为一个整体使用,最好不要过早将他们投入到对日作战中,免得与势头正劲的日军相碰撞后,伤了锐气。不妨先让他们做预备队,或者先放在晋西南守护后方基地。等时机合适时,再将他们投入对日作战。”赵振中建议道,“另外,阎公要为新军找个合适的指挥人选。否则,就是一群小老虎,但若被绵羊指挥,肯定也打不了胜仗、硬仗。”
新军将作为整体使用,这是阎锡山在阅兵之后就已决定的。而不将新军过早投入对日作战,也是阎锡山考虑过的。不管是作为预备队还是驻守晋西南基地,都是合适的。但赵振中所说的指挥人选问题,却让阎锡山有些为难。
3万新军当中,除了要组建5个防空团外,剩余的两万兵力将组建一个配有装甲汽车团的主力师。而晋绥军现有的几位大将,杨爱源、傅作义分别为二战区第六、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是不适宜再带师级部队的。其他王靖国等人资历倒是可以,但才能却差不少,总不能象赵振中所说那样,把一群小老虎交给一只绵羊带领?
“人民军与晋绥军多多少少也算交过手,若阎公不介意,我倒有几个人选供阎公考虑。”
“能入赵主席法眼的,想必有几分本事,阎某洗耳恭听。”
“当初晋绥军曾与我军在陕北作战,虽然失败,但其中有一位陈长捷,作战风格却是强悍。他可作为新军指挥员候选之一。此外,傅司令35军麾下几位旅长,象孙兰峰、董其武等人,跟随傅司令多年征战,指挥新军也是没问题的。”赵振中扳着手指继续说道,“还有,今天所见的楚溪春,从言谈举止中也能看出是有些真本事的,也可算一个。其他人我就不太清楚了。”
阎锡山承认,赵振中所说的这几个人确实都是有些真本事。但若把新军交给孙兰峰、董其武,那等于交给了傅作义。这是阎锡山所不愿见到的。剩下的陈长捷、楚溪春,阎锡山也心有犹豫,这两位可都不是山西人。陈长捷打仗确实硬,但脾气也冲。而楚溪春虽然也是晋绥军的老人,但他刚从南京回山西不久,这心究竟是在山西还是在南京,阎锡山也要好好掂量。
“赵主席慧眼,这几位都确实有真本事,不过,我还要好好掂量掂量。”阎锡山将新军指挥人选问题轻轻揭过一边,便接着问道,“此前我们基本确定了晋省抗战的‘纵横’方略,那在具体作战方面赵主席有什么建议?对**的八路军的使用,赵主席有没有好建议?”
阎锡山曾说“前期纵、横皆重,退而以横为保,最终以横图纵”,赵振中也对此表示赞同,但那是符合晋绥军的作战策略,并非人民军的作战方针。阎锡山现在就想探清楚赵振中葫芦里装的究竟是什么药,民众党、人民军对晋绥战局又准备如何应对。当然,还有夹杂其中的**问题。
“对阎公来说,若晋省局势真有败坏的那天,易纵为横,收缩兵力退守晋南,凭借晋南地利,又依靠晋西南抗战基地,足可坚持到反攻之时。”赵振中解释道,“也就是以晋西南基地为根本,以晋东南党地区为右翼,而以晋西吕梁山一带为左翼,实行‘两翼前出,中部硬顶’,与日军周旋。这其中,晋西南为根本所在,绝不容失,宜有重兵驻守;党地区和晋西吕梁山也极为关键,也不能轻失,当派得力将领率部驻防。另外,人民军也将据守晋西北与阎公呼应,并可向阎公提供粮食、衣物、医药等物资支持。”
晋西南东有太岳山,南有中条山,西有吕梁山,黄河在外侧由南北转为东西向,将晋西南汾河谷地给半包围起来,地势极利于防御作战。
晋东南,也就是党地区。其东侧为太行山,南侧为王屋山,西部则为太岳山,北部则为五云山和八赋岭等山地,地势也很有利。只要控制住东部的黄泽关、壶口关、玉峡关,南部的天井关,再切断北部祁县到沁县,平定到昔阳等地的道路,党地区也将成为一个封闭王国。
赵振中当初建议阎锡山把抗战基地建设在晋西南,除了时间紧,无法及时建设晋东南各个关口防务外,也是因当地与西北隔绝有关。但作为晋西南基地的右翼,阎锡山却决不能轻易放弃党地区。
至于晋西吕梁山一带,不但是晋西南的左翼,更是与晋西北和西北联系的通道,阎锡山要想坚持到最后反攻,同样不容有失。
按照赵振中所说,即便阎锡山退守晋南一带,也不会承受日军全部压力。从神池到静乐,人民军占据的晋西北9县正好位于由朔州到太原的同蒲铁路西侧。日军没有完全解除侧翼危险前,是绝对无法全力南下对付阎锡山的。这样阎锡山心中轻松了不少。
事关晋南安危,阎锡山不由关切道:“万一晋省形势崩坏,那贵方将位于日军南下的侧翼,压力可不小啊。有把握守住么?”
“我们占据晋西北9县后可没闲着,构筑了不少永固工事,能守住的。”赵振中轻笑道。
实际,有关工事最早从华美在晋西北保德等地创办工业区的时候就已开始进行。只不过当时用的是采石和采矿等名义,建设的又多为大型物资储备仓库罢了。而那些花岗岩质地的物资仓库在腾空后,完全可用于军事目的。
况且,人民军进占晋西北后,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又不计成本的大搞防御工程建设,整个晋西北9县虽然不如沂蒙那般,但也被建设成了一个大型要塞群。只要日军不是将侵华兵力全部集中于这里,凭借西北已有的重火力,以及空军力量,应付进攻山西的日军还是没问题的。
“赵主席建议中,对晋东太行山一带似乎不看好,但这里地势也并不差啊。难道就轻易放弃了?”贾景德心有疑惑。
“若晋省能守住,那晋东太行山一带自不会放弃。但万一形势败坏,太行山一带东有平汉线,西有同蒲路,中间还有正太路连接,日军可从容调集大军围剿,存身不易。再者,太行山一带,与晋西南,晋西北都相隔太远,物资供应困难,大兵团是难以长期坚守的,能投入的兵力并不多。”
尽管赵振中所言当中并无半个字涉及到**,但阎锡山却已明白了他的意思。晋西南是阎锡山的根本,晋东南和晋西是阎锡山两翼,而晋西北又是人民军地盘,加晋东太行山一带确实又不利于大军驻屯,阎锡山对如何使用**八路军已经有了主意。
“今日检阅,阎公看人民军如何?”赵振中突然问了一个似乎不着边际的问题。
“雄壮、威武,令人羡慕啊。”阎锡山感叹道。
“即便是完全相同的训练,晋绥新军也难以达到人民军的标准,阎公可知为何?”赵振中竟似乎有意与阎锡山为难。
见阎锡山面有难色,一时沉吟不语,赵振中便径直说道:“训练相同,指挥水平的差异不足以造成人民军和晋绥军如此大的区别。究其根本,是两军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同,或者说,是双方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别造成了两军的高下。”
阎锡山心中触动,正色道:“愿闻其详。”
阎锡山也曾对有关问题研究过,隐隐约约琢磨到了问题的所在,但却未能透彻其中关键。赵振中现在既然有意相告,他也便想弄清楚其中究竟。
“毋庸讳言,阎公确实对山西倾注了很大心血,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山西更被人誉为‘模范省’。但山西仍有大量底层民众温饱、衣食堪忧。阎公也曾推行‘井田制’、‘土地村公有’,但据说收效甚微。”
赵振中叹了口气,又接着说道:“军中子弟,大多出身于底层民众,家业难以为继才投身行伍,拿点军饷补贴家用。但这军饷却仍有被各级长官克扣之虞。家中本已窘困,军中却又这般,了战场还可能丢了性命,家中老无人看顾。凡此种种,与我西北政策相比,阎公以为晋绥军战力又会如何?傅作义部是晋绥军中能打的,这除了与其对部队训练水准和指挥作战能力有关外,也与其关心部署,不克扣军饷有莫大关系。”
阎锡山默然长叹。他已经意识到了人民军和**通过解决底层民众的生活需求来赢得民心,进而与整个晋绥系所赖以存在的地主士绅阶层抗衡。阎锡山之所以推动“井田制”、“土地村公有”,就是想挽回底层民众的人心,以免危及整个晋绥系。
但让阎锡山无奈地是,尽管他多次鼓吹“土地村公有”的好处,可山西那些地主老财们,包括晋绥系中的要员,一听要将其土地“公有”,竟一个个暗中勾联起来软磨硬顶,生生把阎锡山的一番心血给闹了个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在原本历史,阎锡山在太原会战失败后,也曾公开承认说:“今天军事的失败,是过去数十年政治**的结果。”可见,他对有关问题是有清醒认识的。
“赵主席莫不是要阎公强制推行‘土地村公有’?这难度可太大了!”贾景德惊问道。
赵振中似笑非笑地盯着阎锡山,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西北现在地域广阔,不会和阎公争什么地盘,但若有晋省灾民、难民主动到我军控制区域,那我们也不会拒绝。另外,我们不愿和阎公为难,可其他方面就不见得了。有些方面可是既缺人又缺地盘。日军进入山西后,只要阎公无法控制而日军又难以有效控制的区域,那可就成了他们渗透、扎根的好所在。可别等最后赶跑了日军,整个晋省却已经变了颜色,三晋民众和阎公刀枪相向。”
阎锡山遽然惊道:“你是说**?!”不等赵振中回答,阎锡山就泄了气:“是了!除了他们,没有别个会如此!”
皱眉苦思半晌,阎锡山抬头看见赵振中正饶有兴味地盯着自己,不由苦笑道:“振中,你有什么好主意就告诉老汉,别让老汉我再费脑筋了。”
赵振中没想到阎锡山堂堂二战区司令官竟这般“耍赖”模样,一时也苦笑不已。
“其实在到保德的路,我就和阎公提示过办法了。”赵振中正色道,“若晋省局势败坏,还望阎公能动员民众进入西北。若将来晋省光复,那西北决不留难想重返家园的民众。当然,阎公也要在此期间推行相应的政治、经济政策,以彻底改善晋省民众的生存环境。”
别看现在阎锡山推行“土地村公有”阻力重重,但等日军占领山西,那些地主士绅就知道到底哪个好说话了。逃难到西北或晋南的,没了根基,自然要遵从西北或阎锡山的各项制度。而留下不走的,与日军合作者将被纳入待清除的“汉奸”行列;不与日军合作的,又难逃日军杀戮。阎锡山眼下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荡然无存。
“振中良苦用心竟是在此!”阎锡山感叹完,又问,“这件事,只对老汉和晋省民众有好处,西北却增加不少负担,振中究竟为何要如此?”
阎锡山选定的前线司令部并非原本历史的太和岭口,而是位于朔州与宁武、神池交界的内长城阳方口。该处距离神池仅13公里左右,通过华美公司修建的保朔公路往来神池、阳方口两地,很是便利。
在原本历史,日军打到山西的时候不仅同蒲铁路大同至太原段没有修通,更没有保朔公路。当时由大同到太原的主要交通线是经雁门关一带南下的公路。为了防止日军沿公路经雁门关向太原攻击,阎锡山当时将前线司令部设立在太和岭口就近指挥也确属必要。
但在同蒲铁路和保朔公路都已经畅通4、5年的情况下,日军此番由北向南的主要攻击路线必然会选择经朔州、阳方口南下。阎锡山将指挥部设在那里不但可方便指挥晋北战事,也可及时获得来自晋西北的援助。
关于战时后方医院问题,阎锡山和赵振中商定:晋北战场,凡是能及时运送到后方的重伤员,都可转运到神池,交由人民军晋陕特别区派驻晋西北的医院进行救护;西北卫生部也将增派医护人员到神池,以加强该派驻医院的救护力量。
不过,赵振中也明确要求:凡二战区转移过来的伤员都必须在双方交界处交接,无伤或轻伤人员不得进入人民军防区,以免被敌人钻了空子;二战区应有专门负责人员在神池协助处理重伤员施救前后的交接工作;对于救治期间在人民军防区内作奸犯科的人员,人民军将会同二战区派驻负责人员,按照西北的规定对其惩处。
人民军能冒着山南特大疫情从英国人手中抢下大片领地,此前暗中送了大量医药给晋绥军和前线,阎锡山由此对西北的医疗卫生水平有了足够的认识。而西北愿意无偿救治二战区伤员,赵振中所提的要求又完全合理,阎锡山稍一思量也就完全同意下来。
战时后方医院的合作虽然也重要,但与其他事项相比,就只能充当阎锡山留下的借口了。阎锡山在晋西北多留半天,其主要目的是到保德检阅一下已完成训练完的3万新锐,并就一些无法对外公开的事项与赵振中交换意见。
保德到神池也就130公里左右,赵振中和阎锡山等人驱车沿保朔公路只一个半小时就赶到了那里。在路,阎锡山看着沿途风光很是感慨:曾几何时,晋西北还是一片穷山恶水,可现在却不但道路整齐,更有了不错的工业基础。可惜,这么一块地方却被人民军给占据了……
“赵先生,我记得以前这一带都是往来于各个工厂的人员,工厂里的机器声也不断,怎么现在路没遇到多少人,也没多少机器声?”路过保德工业区时,贾景德心生疑惑,开口问道。
“大战将至,工业区里除了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等有限几个还在生产外,其他的都已拆迁到西北内地了。”赵振中解释道,“不光工厂,除了青壮和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外,晋西北9县的绝大多数居民也都转移到陕北或宁夏河东安置,以免在大战中遭受不必要的伤亡。”
晋西北9县原来有71万多人口,但现在老弱妇孺已大都转移,剩下的30多万都是各村的青壮男子和健妇,其中还有不少接受过民兵预备役训练。可以说,晋西北已经全面进入战争状态。
“这也太兴师动众了?有这个必要么?”贾景德不解。
“这完全值得的!日本国力是超过我们太多,可我们有足够的人口和物产资源,发展潜力不是日本一介岛国所能比拟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就是为了掠夺我国的物产资源,并奴役我国民众为其提供人力补充。”赵振中充满信心地说道,“山林、土地和矿藏我们无法搬走,但我们可以尽量把民众迁走,使日军得不到足够的人力可用。这样一来,我们不但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还逼使日军不得不从其后方向新占领区域移民,能够有效地迟滞日军前进的步伐。”
“这个法子只对西北或者是地域宽广有足够纵深的一方可用,就全国来说,是行不通的。”阎锡山沉吟片刻后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遂感叹道,“日军沿交通线推进的速度太快,大批民众没有组织又缺乏准备,是很难及时撤离的。”
不说很多国人所具有的故土难离情结和大批量转移安置难民的可行性问题,就算一省政府能够组织本省民众转移,可动辄数以百万或千万计的人口你总要给他们找到安置的去处?即便南京当局能够出面协调,但南京治下的其他省份也肯定不愿在大战时接受数以百万、千万计的难民!
综合国内来看,也就西北地广人稀,又经过几年发展储备了充足的粮食等物资,有能力接受和安置大量灾民。其他国内各方,不管是南京当局还是地方省份,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阎公所见不差!”赵振中笑了笑,“不过,若是阎公愿意,西北是可以接受晋绥两省民众的。等将来战争结束后,再让民众重返家园就是。”
“这个事情牵涉太多,容我仔细考虑考虑。”阎锡山并未轻易松口。他很清楚西北眼下所实行的土地等经济政策的吸引力,除非晋绥也照搬西北的政策,否则,即便战争结束,去往西北的晋绥两省民众也不见得愿意重返家园。但在眼下的山西,照搬西北政策将面临极大的阻力,而这个阻力又出自于阎锡山赖以存身的晋绥两省统治阶层。从推行“井田制”、“土地村公有”等政策见效甚微后,阎锡山就明白了症结所在,但却无可奈何。
将近午后两点的时候,赵振中和阎锡山等人便来到了保德城西黄河边的一片南北向的空阔场地中。六纵的庄毅带着该纵抽调的两万官兵静待赵振中的检阅,而十二纵徐德健、任千钧朱鹏飞等人则带着3万结束新兵训练的三晋子弟静待阎锡山检阅。
赵振中原本没打算检阅人民军的,但阎锡山想观看一下人民军的阵容,而周明远也建议对人民军驻晋西北的六纵检阅一下提高士气,他这才安排庄毅抽调部队一起接受检阅。
午后两点左右的太阳正向大地泼洒着光和热,而在阳光下静待半个小时、矗立在检阅台东西两侧的5万官兵虽汗透衣衫,却依然静默。
在空地北端的检阅台,赵振中简短地介绍了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形势,并激励官兵“消灭倭寇、抗战救国”。而阎锡山则说了几句“精诚合作,共抗强敌”之类的话语。眼下双方虽有不少合作,但却不能拿到明面,说得太多、太高调传扬出去并无益处。
首先检阅的是晋绥新兵。阎锡山听了赵振中所交代的一些事项后,便乘坐敞蓬越野车来到检阅场中。而负责晋绥新兵训练的十二纵纵队长徐德健则驱车来到阎锡山面前敬礼:“报告司令官!新军准备完毕,是否检阅,请指示!”
阎锡山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按照赵振中此前的提示,高声令道:“检阅开始!”
徐德健敬礼受命后,掉转车头在侧前方引导,而阎锡山所在的车辆则伴随着激扬的《人民军进行曲》随后跟进。
看着阳光下那一顶顶墨绿色的钢盔、新兵手中步枪那闪耀着寒光的刺刀,还有一个个挺拔的身姿和激动的面庞,阎锡山也禁不住心情振奋起来。在乐曲声中,阎锡山开始了和新军之间的应和: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保家卫国!”
……
检阅台的周明远忍不住小声笑了起来:“老赵,这场面要是让老蒋知道了,阎大司令官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国民党内现在称呼‘同志’的可没多少了。”
“你放心,只要阎公不是现在和我们联手反蒋,老蒋就是知道了也肯定会睁一眼闭一眼。他才没那么傻!”赵振中也笑了起来。
由于贾景德在一边,赵振中还有话没说出来。若老蒋真个对阎锡山采取过激手段,那不但会把阎锡山推向西北,整个国民党也肯定会四分五裂。在眼下日军大举侵华的形势下,老蒋确实不会做如此蠢事。
“这个场面让南京知道了,蒋某人虽然不见得会如何,可阎公也确实吃罪不起。”贾景德一边苦笑,一边感慨道,“‘同志’这个称呼,南京政府成立后头两年还能听到,这几年确实没怎么听过了。”
在几人谈话之间,阎锡山已经赶回了台。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晋绥新军分列式和劈枪方队经过检阅台前接受检阅了。
看着台下新军整齐的动作、闪亮的刺刀,听着新军们落地一致的脚步声、喊着响亮的“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口号,阎锡山红光满面,开怀笑道:“赵主席,你们练的好兵啊!”
赵振中却笑着摇了摇头:“现在他们还没过战场,只具其形,还未具其神。只有经过战火淬炼,他们才能算是合格的好兵。至于后面如何打磨他们,那就是阎公要解决的事情了。”
阎锡山老于行伍,自然明白过战场与否对部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当下他便点头笑道:“这却要费番心思琢磨了。”
晋绥新军检阅完后,则是六纵两万部队接受赵振中的检阅了。而站在检阅台的阎锡山明显感觉到人民军和刚刚晋绥新军的不同。
除了应和对话,把“保家卫国”换成了“为民众服务”外,阎锡山感觉区别最明显的是人民军官兵看向赵振中目光中那份狂热!
包括纵队长庄毅在内的六纵官兵,看向赵振中的目光中确实透露着狂热!正是他们的这位“先生”,这位人民军总司令,率领他们从沂蒙到西北,灭军阀、打老蒋、抗苏联、揍英国,接连收复失地,不断取得一个胜利又一个的胜利!官兵们相信,在他们最高统帅的指挥下,他们也必将不断地走向新的胜利!
而当赵振中回到检阅台,六纵官兵列队劈枪经过台前受阅时,阎锡山和贾景德的感觉益发明显起来,两人面色也都变得凝重。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人民军的口号和队列行进间那份森严气象,让阎锡山和贾景德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强大自信和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这气势,分明是过战场,见惯生死的老兵才具有的气势!而那份强烈到足以感染阎、贾的自信,更是让两人动容!
从清末到民国,中**队在列强面前一次次战败,炎黄子孙不得不一次次在洋人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饱受屈辱,任人宰割。长期以来的失败已经浸染到中**队的骨子里,包括老蒋的中央军在内,即便在国内征战时威风凛凛,可一旦面对列强军队,顾虑重重之下,这战斗力顶天能发挥个七、八成!
而人民军却有着对苏联、对英国的接连胜利,有着连番收复失地的骄人战绩,对列强,只有长期以来所养成的自信,绝无心理负担!
看过六纵的队列方阵后,阎锡山喃喃叹道:“人民军,雄壮!”贾景德则默然无语。
从晋绥新军的队列和六纵的队列来看,西北应该没有糊弄人,但阎锡山知道,即便是完全相同的训练,自己也无法赋予新军如同人民军那般的精气神!这是晋绥军和人民军之间的差别,更是阎锡山和赵振中这双方统帅之间的差别!通过这场阅兵,倒是让阎锡山坚定了与西北只能合作不能对抗的念头,并在将来做出了符合历史大势的选择。这却是赵振中始料未及的。
“赵主席费心了,阎某感激。”阎锡山朝赵振中拱手说道,“不过,我看刚才贵军手中拿的步枪似乎和新军不同,能否拿一支来让我见识一下?”
六纵装备的是改自美国1903,由弹匣供弹并使用西北制式弹药的枪械。这种步枪被西北命名为“34式”。
赵振中让人取过一支给阎锡山查看,并解说道:“这款步枪是我们改自美国的,只是把供弹和弹药系统都变成我们自己的。为了不给阎公添麻烦,我们给晋绥新军装备的是我们换下的德制步枪。”
将由弹仓5发供弹的步枪改成由弹匣15发供弹,技术难度不大,但在战场的作用可不小。阎锡山经赵振中一说,就明白了其中妙处。他也曾有过向西北索求这种步枪的念头,但仔细一想,便又作罢。
若是要的多了,西北不会给;要的少了,又增加晋绥军后勤供应的麻烦。况且,不管多少,只要晋绥军列装了这种装备,就使自己在弹药供应仰仗于西北,并且还会暴露晋绥军与西北的暗中联系。这可是得不偿失。不过,阎锡山还是索要了一支,想带回去给西北实业公司中的兵工厂研究,看能不能将晋绥军现在使用的步枪给改装。
平息了因阅兵带来的那份激动,阎锡山和赵振中开始进入实质性话题。阎锡山首先关心的就是3万晋绥新军的移交问题。
“新军今天下午阎公就可带走。”赵振中很干脆。
“倒不用这么急。”阎锡山略一犹豫,便问道,“依赵主席看,这支新军用在哪里合适?”
“那就要看阎公打算怎么使用这支新军了。若是分散到晋绥军现有各部中,估计他们也很快就被同化。而若是将新军做为一个整体使用,最好不要过早将他们投入到对日作战中,免得与势头正劲的日军相碰撞后,伤了锐气。不妨先让他们做预备队,或者先放在晋西南守护后方基地。等时机合适时,再将他们投入对日作战。”赵振中建议道,“另外,阎公要为新军找个合适的指挥人选。否则,就是一群小老虎,但若被绵羊指挥,肯定也打不了胜仗、硬仗。”
新军将作为整体使用,这是阎锡山在阅兵之后就已决定的。而不将新军过早投入对日作战,也是阎锡山考虑过的。不管是作为预备队还是驻守晋西南基地,都是合适的。但赵振中所说的指挥人选问题,却让阎锡山有些为难。
3万新军当中,除了要组建5个防空团外,剩余的两万兵力将组建一个配有装甲汽车团的主力师。而晋绥军现有的几位大将,杨爱源、傅作义分别为二战区第六、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是不适宜再带师级部队的。其他王靖国等人资历倒是可以,但才能却差不少,总不能象赵振中所说那样,把一群小老虎交给一只绵羊带领?
“人民军与晋绥军多多少少也算交过手,若阎公不介意,我倒有几个人选供阎公考虑。”
“能入赵主席法眼的,想必有几分本事,阎某洗耳恭听。”
“当初晋绥军曾与我军在陕北作战,虽然失败,但其中有一位陈长捷,作战风格却是强悍。他可作为新军指挥员候选之一。此外,傅司令35军麾下几位旅长,象孙兰峰、董其武等人,跟随傅司令多年征战,指挥新军也是没问题的。”赵振中扳着手指继续说道,“还有,今天所见的楚溪春,从言谈举止中也能看出是有些真本事的,也可算一个。其他人我就不太清楚了。”
阎锡山承认,赵振中所说的这几个人确实都是有些真本事。但若把新军交给孙兰峰、董其武,那等于交给了傅作义。这是阎锡山所不愿见到的。剩下的陈长捷、楚溪春,阎锡山也心有犹豫,这两位可都不是山西人。陈长捷打仗确实硬,但脾气也冲。而楚溪春虽然也是晋绥军的老人,但他刚从南京回山西不久,这心究竟是在山西还是在南京,阎锡山也要好好掂量。
“赵主席慧眼,这几位都确实有真本事,不过,我还要好好掂量掂量。”阎锡山将新军指挥人选问题轻轻揭过一边,便接着问道,“此前我们基本确定了晋省抗战的‘纵横’方略,那在具体作战方面赵主席有什么建议?对**的八路军的使用,赵主席有没有好建议?”
阎锡山曾说“前期纵、横皆重,退而以横为保,最终以横图纵”,赵振中也对此表示赞同,但那是符合晋绥军的作战策略,并非人民军的作战方针。阎锡山现在就想探清楚赵振中葫芦里装的究竟是什么药,民众党、人民军对晋绥战局又准备如何应对。当然,还有夹杂其中的**问题。
“对阎公来说,若晋省局势真有败坏的那天,易纵为横,收缩兵力退守晋南,凭借晋南地利,又依靠晋西南抗战基地,足可坚持到反攻之时。”赵振中解释道,“也就是以晋西南基地为根本,以晋东南党地区为右翼,而以晋西吕梁山一带为左翼,实行‘两翼前出,中部硬顶’,与日军周旋。这其中,晋西南为根本所在,绝不容失,宜有重兵驻守;党地区和晋西吕梁山也极为关键,也不能轻失,当派得力将领率部驻防。另外,人民军也将据守晋西北与阎公呼应,并可向阎公提供粮食、衣物、医药等物资支持。”
晋西南东有太岳山,南有中条山,西有吕梁山,黄河在外侧由南北转为东西向,将晋西南汾河谷地给半包围起来,地势极利于防御作战。
晋东南,也就是党地区。其东侧为太行山,南侧为王屋山,西部则为太岳山,北部则为五云山和八赋岭等山地,地势也很有利。只要控制住东部的黄泽关、壶口关、玉峡关,南部的天井关,再切断北部祁县到沁县,平定到昔阳等地的道路,党地区也将成为一个封闭王国。
赵振中当初建议阎锡山把抗战基地建设在晋西南,除了时间紧,无法及时建设晋东南各个关口防务外,也是因当地与西北隔绝有关。但作为晋西南基地的右翼,阎锡山却决不能轻易放弃党地区。
至于晋西吕梁山一带,不但是晋西南的左翼,更是与晋西北和西北联系的通道,阎锡山要想坚持到最后反攻,同样不容有失。
按照赵振中所说,即便阎锡山退守晋南一带,也不会承受日军全部压力。从神池到静乐,人民军占据的晋西北9县正好位于由朔州到太原的同蒲铁路西侧。日军没有完全解除侧翼危险前,是绝对无法全力南下对付阎锡山的。这样阎锡山心中轻松了不少。
事关晋南安危,阎锡山不由关切道:“万一晋省形势崩坏,那贵方将位于日军南下的侧翼,压力可不小啊。有把握守住么?”
“我们占据晋西北9县后可没闲着,构筑了不少永固工事,能守住的。”赵振中轻笑道。
实际,有关工事最早从华美在晋西北保德等地创办工业区的时候就已开始进行。只不过当时用的是采石和采矿等名义,建设的又多为大型物资储备仓库罢了。而那些花岗岩质地的物资仓库在腾空后,完全可用于军事目的。
况且,人民军进占晋西北后,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又不计成本的大搞防御工程建设,整个晋西北9县虽然不如沂蒙那般,但也被建设成了一个大型要塞群。只要日军不是将侵华兵力全部集中于这里,凭借西北已有的重火力,以及空军力量,应付进攻山西的日军还是没问题的。
“赵主席建议中,对晋东太行山一带似乎不看好,但这里地势也并不差啊。难道就轻易放弃了?”贾景德心有疑惑。
“若晋省能守住,那晋东太行山一带自不会放弃。但万一形势败坏,太行山一带东有平汉线,西有同蒲路,中间还有正太路连接,日军可从容调集大军围剿,存身不易。再者,太行山一带,与晋西南,晋西北都相隔太远,物资供应困难,大兵团是难以长期坚守的,能投入的兵力并不多。”
尽管赵振中所言当中并无半个字涉及到**,但阎锡山却已明白了他的意思。晋西南是阎锡山的根本,晋东南和晋西是阎锡山两翼,而晋西北又是人民军地盘,加晋东太行山一带确实又不利于大军驻屯,阎锡山对如何使用**八路军已经有了主意。
“今日检阅,阎公看人民军如何?”赵振中突然问了一个似乎不着边际的问题。
“雄壮、威武,令人羡慕啊。”阎锡山感叹道。
“即便是完全相同的训练,晋绥新军也难以达到人民军的标准,阎公可知为何?”赵振中竟似乎有意与阎锡山为难。
见阎锡山面有难色,一时沉吟不语,赵振中便径直说道:“训练相同,指挥水平的差异不足以造成人民军和晋绥军如此大的区别。究其根本,是两军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同,或者说,是双方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别造成了两军的高下。”
阎锡山心中触动,正色道:“愿闻其详。”
阎锡山也曾对有关问题研究过,隐隐约约琢磨到了问题的所在,但却未能透彻其中关键。赵振中现在既然有意相告,他也便想弄清楚其中究竟。
“毋庸讳言,阎公确实对山西倾注了很大心血,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山西更被人誉为‘模范省’。但山西仍有大量底层民众温饱、衣食堪忧。阎公也曾推行‘井田制’、‘土地村公有’,但据说收效甚微。”
赵振中叹了口气,又接着说道:“军中子弟,大多出身于底层民众,家业难以为继才投身行伍,拿点军饷补贴家用。但这军饷却仍有被各级长官克扣之虞。家中本已窘困,军中却又这般,了战场还可能丢了性命,家中老无人看顾。凡此种种,与我西北政策相比,阎公以为晋绥军战力又会如何?傅作义部是晋绥军中能打的,这除了与其对部队训练水准和指挥作战能力有关外,也与其关心部署,不克扣军饷有莫大关系。”
阎锡山默然长叹。他已经意识到了人民军和**通过解决底层民众的生活需求来赢得民心,进而与整个晋绥系所赖以存在的地主士绅阶层抗衡。阎锡山之所以推动“井田制”、“土地村公有”,就是想挽回底层民众的人心,以免危及整个晋绥系。
但让阎锡山无奈地是,尽管他多次鼓吹“土地村公有”的好处,可山西那些地主老财们,包括晋绥系中的要员,一听要将其土地“公有”,竟一个个暗中勾联起来软磨硬顶,生生把阎锡山的一番心血给闹了个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在原本历史,阎锡山在太原会战失败后,也曾公开承认说:“今天军事的失败,是过去数十年政治**的结果。”可见,他对有关问题是有清醒认识的。
“赵主席莫不是要阎公强制推行‘土地村公有’?这难度可太大了!”贾景德惊问道。
赵振中似笑非笑地盯着阎锡山,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西北现在地域广阔,不会和阎公争什么地盘,但若有晋省灾民、难民主动到我军控制区域,那我们也不会拒绝。另外,我们不愿和阎公为难,可其他方面就不见得了。有些方面可是既缺人又缺地盘。日军进入山西后,只要阎公无法控制而日军又难以有效控制的区域,那可就成了他们渗透、扎根的好所在。可别等最后赶跑了日军,整个晋省却已经变了颜色,三晋民众和阎公刀枪相向。”
阎锡山遽然惊道:“你是说**?!”不等赵振中回答,阎锡山就泄了气:“是了!除了他们,没有别个会如此!”
皱眉苦思半晌,阎锡山抬头看见赵振中正饶有兴味地盯着自己,不由苦笑道:“振中,你有什么好主意就告诉老汉,别让老汉我再费脑筋了。”
赵振中没想到阎锡山堂堂二战区司令官竟这般“耍赖”模样,一时也苦笑不已。
“其实在到保德的路,我就和阎公提示过办法了。”赵振中正色道,“若晋省局势败坏,还望阎公能动员民众进入西北。若将来晋省光复,那西北决不留难想重返家园的民众。当然,阎公也要在此期间推行相应的政治、经济政策,以彻底改善晋省民众的生存环境。”
别看现在阎锡山推行“土地村公有”阻力重重,但等日军占领山西,那些地主士绅就知道到底哪个好说话了。逃难到西北或晋南的,没了根基,自然要遵从西北或阎锡山的各项制度。而留下不走的,与日军合作者将被纳入待清除的“汉奸”行列;不与日军合作的,又难逃日军杀戮。阎锡山眼下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荡然无存。
“振中良苦用心竟是在此!”阎锡山感叹完,又问,“这件事,只对老汉和晋省民众有好处,西北却增加不少负担,振中究竟为何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