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扩张 第六十七节 岛主2-回到南宋当名将笔趣阁
第三章 扩张 第六十七节 岛主2-回到南宋当名将笔趣阁-启明之回到南宋-笔趣阁
启明之回到南宋
作者:先礼后兵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未婚青壮女性上岛之事却有点故事。开发桃源之初,刘源就注意到了男女数量平衡的问题,一开始,就买了不少青年妇女上岛。那几家富商也有同样的举动,只是数量上略少而已。在他们的本意,是想以此作为一种鼓励岛上青壮卖力的措施,挑那些表现好的,比较能干的,还有忠心的,慢慢给他们一个人分配一个。这也有稳定人心的作用,在岛上成了家,总会安心了吧。而且,其他的富商,也有在这些妇女中,挑选些面容姣好的,收作丫环使女乃至侍妾养在岛上的别院,自己上岛时有个安逸享受之处的想法。
没想到刘星羽一上岛,第一件事就是解放这些妇女,以书院的名义宣布她们的卖身契在上岛之时全部作废;又宣称男女平等,她们的婚嫁也由自己作主,桃源自会创造出未婚男女接触的机会,让他们相互了解选择,桃源自然的实行一夫一妻制。除了刘源心痛儿子,把自己运来的妇女完全交给他处理外,其他人对刘星羽的话根本置之不理,该怎么办照旧怎么办。如果说刚开始两条还能被刘星羽的父执之辈们嗤之以鼻,认为他是少年轻狂、异想天开的话,随后的发展就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刘星羽以书院的名义宣布了上述决定后,并没有立刻对不遵守的人怎么样,而是拿出科学院(当时还是实验室)的一些研究成果,把那些妇女组织起来,收购了大量的棉花,支起大批新型织机,开始纺起纱织起布来。很快,那些没有把自己运来的妇女交出来的富商就后悔了:运出桃源,这些布带来的利润,单位数量上虽然不是暴利,但是架不住量大啊!衣食住行,这是谁也离不开的。新型织机速度快,织出来的布还好,用的原料还省,刘源交出这些妇女,只在新建的纺织厂中占了很少的股份,可是每月坐收的红利竟也足以让人眼红,还独占了运输分销这种布的生意。大部分富商经不起诱惑,纷纷命岛上的管家,把养在岛上闲吃饭的妇女交给刘星羽等人换股份。
等大家差不多事实上默认了那两条规定,刘星羽再次宣布一番,又加上了如果不照此办理,书院将采取措施等等。这一回,绝大多数人都不再出头反对,少数几个还在顽抗的,主事之人不在岛上,只有管家在(这也是有意挑选的时机)。紧接着,书院组织起人手,很快把那些顽抗之人的家门敲开,强行把那些妇女带走。事后,等那几家主事的人上岛,面对既成事实也无可奈何--他们只是商人,岛上没有官府,书院经此一事,隐隐已有岛上官府的架势,自古民不与官斗,总不能到书院里告书院自己吧。后来,这些富商眼红纺织业的厚利,运送妇女上岛的事还有几个在做,上岛之后也都会遵守岛上的规矩。书院制定了按送上岛的妇女人数和身体以及精神健康程度(避免这些妇女在路上遭到欺凌),折算成新建扩建纺织厂中的股份份额的标准,虽然回报没有一开始那么丰厚,对于那些顺路的人来说,挣个路费也不错。不过,就算如此,岛上的男女比例还是很快失衡了,出现男多女少的局面。毕竟,男性青壮上岛后可从事的行业多,除了自己挣的多,给那些工场主也好,商人也好,带来的利润也高;妇女就相对差一些,因为纺织业还没有形成产业细分,没有更高端的部分,单位利润还是低,每个女性工人给工场主带来的利润较低,又受到原材料的限制,如果工场规模再上不去,总的获利并不丰厚。后来只有刘星羽坚持不懈的拓展纺织业,从上游的原料到下游的制衣,最终,岛上的纺织业还是主要集中到了刘星羽还有刘云秀手里,还有四杰和几个书院男弟子用自己的公职基金投入了一定的股份。出现这个结果倒也不稀奇,刘星羽自己名下的钱就多,家族中的份额,某些专利的收入,还有他兴办的四海商社等,为了发展纺织业,星羽有一段时间,把所有能投入的钱全投进去了,搞的自己捉襟见肘,有时想做实验连买材料的钱都没有,云秀心痛弟弟,把自己名下的钱也交给他用。至于那几个书院的男弟子,他们可不是看星羽的面子,而是为了云秀小姐,才把自己的公职基金投到纺织这么一个回报率如此低的行业上的(现在如此,将来可不一定),个中原因容后再表。在这里,先解释一下公职基金是怎么回事。
原来,书院弟子开始为整个岛上的移民服务时,刘星羽就提出,这也算是从事了一个为公众服务的职务,简称公职。大家讨论了一番,确定了各种公职的工作职权范围,为之设置的人员、组织体系、工作程序和方法,最关键的是,从事这些公职的人必须得到相应的报酬。刘星羽找人核算了一下,又参照大宋官员的俸禄,制定了桃源公职人员薪酬体系,根据级别各有不同,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薪酬相当丰厚。其他人有些不同意见,认为桃源初建,一切百废待兴,公职人员的薪酬太高不太合适,而且,在岛上也很少有花大钱的地方。刘星羽坚持认为:桃源的薪酬体系与以往的都不同,高薪以养廉,与之相应的,就是桃源绝对不允许公职人员接受其他方面的财物,不管是馈赠、礼物、酬劳、谢仪等等,任何名目的都不行,为此还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来规范这方面的事情。至于有钱没处花的问题,刘星羽想出了公职基金的主意:公职人员可以把自己的薪酬中的一部分投入公职基金,由专人帮他们投向利润丰厚的行业获取回报,当然,公职人员也可以自行决定公职基金的使用方向。
话接前面,其实,整个用纺织业换取女工的事件都是刘星羽等事先精心策划好的,还得到了老师的支持,他们还伏有一招没用上的暗棋--即使刘源不把妇女交出来,由师母,也就是陈平的夫人出面,也在大宋境内准备好了一批人,随后就会和她一起来到桃源。这一切只为一个目的:争夺桃源的实际控制权。通过一个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决定,开启大家这么一个思维定势--在桃源,实行的是全新的规矩,而这套规矩,是由书院最先建立的。这样一来,桃源的事情,渐渐就由刘星羽等人来决定了,而不是天然的由那些出资开发桃源的富商们说了算。实际上,在这些富商还没有认识到,作为主要的出资者,自己其实更有决定桃源规矩的理由时,整个岛上已经完成了这个转变。毕竟,这个时代商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是规矩的遵守者而不是决定者。他们一开始又贪图安逸没有立刻把家搬到桃源,对岛上发生的事情不能马上做出反应,所以,在有心人的算计之下,他们很快丢掉了岛上的决策权。不过,这也为桃源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内耗。
作者的话:公布一下测试题的参考思路。产品标准必须考虑生产者的能力,既然是鲜牛奶标准,对成份的要求,不应超出符合客观规律喂养的健康奶牛能够提供的范围。说标准低的人,不能只拿国际上(其实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说事,据说那些国家生产的牛肉还能提供疯牛病,现在还有不少地方禁止进口。用类似的方式喂养的奶牛,会不会是符合客观规律喂养的健康奶牛可不确定。说标准低,你要拿处翔实的数据来:什么品种的奶牛,用什么饲草喂养,喂养条件如何,最终生产的鲜牛奶成份能达到更高的标准,这才是更符合科学的结论。罗嗦了不少,另外一方提出的国情论,我下次在分析。
解释一下我用的“据说”:这个“据说”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我自己“杜撰瞎说”,我用“据说”引出的内容,都是公开发表在正式出版的报刊上,以及知名网站上的内容,大家有兴趣可以用关键字搜一下。只是我懒得把出处一一再翻出来标明,所以用“据说”。26dd
仙逆
没想到刘星羽一上岛,第一件事就是解放这些妇女,以书院的名义宣布她们的卖身契在上岛之时全部作废;又宣称男女平等,她们的婚嫁也由自己作主,桃源自会创造出未婚男女接触的机会,让他们相互了解选择,桃源自然的实行一夫一妻制。除了刘源心痛儿子,把自己运来的妇女完全交给他处理外,其他人对刘星羽的话根本置之不理,该怎么办照旧怎么办。如果说刚开始两条还能被刘星羽的父执之辈们嗤之以鼻,认为他是少年轻狂、异想天开的话,随后的发展就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刘星羽以书院的名义宣布了上述决定后,并没有立刻对不遵守的人怎么样,而是拿出科学院(当时还是实验室)的一些研究成果,把那些妇女组织起来,收购了大量的棉花,支起大批新型织机,开始纺起纱织起布来。很快,那些没有把自己运来的妇女交出来的富商就后悔了:运出桃源,这些布带来的利润,单位数量上虽然不是暴利,但是架不住量大啊!衣食住行,这是谁也离不开的。新型织机速度快,织出来的布还好,用的原料还省,刘源交出这些妇女,只在新建的纺织厂中占了很少的股份,可是每月坐收的红利竟也足以让人眼红,还独占了运输分销这种布的生意。大部分富商经不起诱惑,纷纷命岛上的管家,把养在岛上闲吃饭的妇女交给刘星羽等人换股份。
等大家差不多事实上默认了那两条规定,刘星羽再次宣布一番,又加上了如果不照此办理,书院将采取措施等等。这一回,绝大多数人都不再出头反对,少数几个还在顽抗的,主事之人不在岛上,只有管家在(这也是有意挑选的时机)。紧接着,书院组织起人手,很快把那些顽抗之人的家门敲开,强行把那些妇女带走。事后,等那几家主事的人上岛,面对既成事实也无可奈何--他们只是商人,岛上没有官府,书院经此一事,隐隐已有岛上官府的架势,自古民不与官斗,总不能到书院里告书院自己吧。后来,这些富商眼红纺织业的厚利,运送妇女上岛的事还有几个在做,上岛之后也都会遵守岛上的规矩。书院制定了按送上岛的妇女人数和身体以及精神健康程度(避免这些妇女在路上遭到欺凌),折算成新建扩建纺织厂中的股份份额的标准,虽然回报没有一开始那么丰厚,对于那些顺路的人来说,挣个路费也不错。不过,就算如此,岛上的男女比例还是很快失衡了,出现男多女少的局面。毕竟,男性青壮上岛后可从事的行业多,除了自己挣的多,给那些工场主也好,商人也好,带来的利润也高;妇女就相对差一些,因为纺织业还没有形成产业细分,没有更高端的部分,单位利润还是低,每个女性工人给工场主带来的利润较低,又受到原材料的限制,如果工场规模再上不去,总的获利并不丰厚。后来只有刘星羽坚持不懈的拓展纺织业,从上游的原料到下游的制衣,最终,岛上的纺织业还是主要集中到了刘星羽还有刘云秀手里,还有四杰和几个书院男弟子用自己的公职基金投入了一定的股份。出现这个结果倒也不稀奇,刘星羽自己名下的钱就多,家族中的份额,某些专利的收入,还有他兴办的四海商社等,为了发展纺织业,星羽有一段时间,把所有能投入的钱全投进去了,搞的自己捉襟见肘,有时想做实验连买材料的钱都没有,云秀心痛弟弟,把自己名下的钱也交给他用。至于那几个书院的男弟子,他们可不是看星羽的面子,而是为了云秀小姐,才把自己的公职基金投到纺织这么一个回报率如此低的行业上的(现在如此,将来可不一定),个中原因容后再表。在这里,先解释一下公职基金是怎么回事。
原来,书院弟子开始为整个岛上的移民服务时,刘星羽就提出,这也算是从事了一个为公众服务的职务,简称公职。大家讨论了一番,确定了各种公职的工作职权范围,为之设置的人员、组织体系、工作程序和方法,最关键的是,从事这些公职的人必须得到相应的报酬。刘星羽找人核算了一下,又参照大宋官员的俸禄,制定了桃源公职人员薪酬体系,根据级别各有不同,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薪酬相当丰厚。其他人有些不同意见,认为桃源初建,一切百废待兴,公职人员的薪酬太高不太合适,而且,在岛上也很少有花大钱的地方。刘星羽坚持认为:桃源的薪酬体系与以往的都不同,高薪以养廉,与之相应的,就是桃源绝对不允许公职人员接受其他方面的财物,不管是馈赠、礼物、酬劳、谢仪等等,任何名目的都不行,为此还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来规范这方面的事情。至于有钱没处花的问题,刘星羽想出了公职基金的主意:公职人员可以把自己的薪酬中的一部分投入公职基金,由专人帮他们投向利润丰厚的行业获取回报,当然,公职人员也可以自行决定公职基金的使用方向。
话接前面,其实,整个用纺织业换取女工的事件都是刘星羽等事先精心策划好的,还得到了老师的支持,他们还伏有一招没用上的暗棋--即使刘源不把妇女交出来,由师母,也就是陈平的夫人出面,也在大宋境内准备好了一批人,随后就会和她一起来到桃源。这一切只为一个目的:争夺桃源的实际控制权。通过一个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决定,开启大家这么一个思维定势--在桃源,实行的是全新的规矩,而这套规矩,是由书院最先建立的。这样一来,桃源的事情,渐渐就由刘星羽等人来决定了,而不是天然的由那些出资开发桃源的富商们说了算。实际上,在这些富商还没有认识到,作为主要的出资者,自己其实更有决定桃源规矩的理由时,整个岛上已经完成了这个转变。毕竟,这个时代商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是规矩的遵守者而不是决定者。他们一开始又贪图安逸没有立刻把家搬到桃源,对岛上发生的事情不能马上做出反应,所以,在有心人的算计之下,他们很快丢掉了岛上的决策权。不过,这也为桃源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内耗。
作者的话:公布一下测试题的参考思路。产品标准必须考虑生产者的能力,既然是鲜牛奶标准,对成份的要求,不应超出符合客观规律喂养的健康奶牛能够提供的范围。说标准低的人,不能只拿国际上(其实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说事,据说那些国家生产的牛肉还能提供疯牛病,现在还有不少地方禁止进口。用类似的方式喂养的奶牛,会不会是符合客观规律喂养的健康奶牛可不确定。说标准低,你要拿处翔实的数据来:什么品种的奶牛,用什么饲草喂养,喂养条件如何,最终生产的鲜牛奶成份能达到更高的标准,这才是更符合科学的结论。罗嗦了不少,另外一方提出的国情论,我下次在分析。
解释一下我用的“据说”:这个“据说”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我自己“杜撰瞎说”,我用“据说”引出的内容,都是公开发表在正式出版的报刊上,以及知名网站上的内容,大家有兴趣可以用关键字搜一下。只是我懒得把出处一一再翻出来标明,所以用“据说”。26dd
仙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