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进入二月,天气虽然还有些寒冷,但街边的柳树已经开始长出嫩嫩的绿芽。
萧家xiao院之内,萧俊柔声的哄着月娘,教她在屋中的沙盘上写大字,xiao丫头昨夜受到了惊吓,又受了些伤,正午醒来后便是一付神情郁郁的模样,萧俊使劲浑身解数,好歹算是将她哄得xiao脸儿上重新绽放出纯真可爱的笑容,月娘身上的伤已经找郎中看过,倒没什么大碍,萧俊上次受刑时留下的治疤yao还余下一点儿,正好给月娘用,倒也不虞会留下疤痕。杜氏听闻女儿受伤,也赶过来陪着女儿。
萧俊望着月娘可爱的笑脸儿,心中却是翻来覆去的想着心事,他现在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生存下去,昨天夜里出手拦截刺客的那两人,看样子应该是官府留下来监视自己,钓出赵无极的,若是这二人一旦现身份和意图已经暴1u,打草惊蛇,赵无极不会再出现,想必就算不会再拘捕自己,也必定会立刻离开临湘,没有了这二人的保护,自己的xiao命可是危在旦夕啊。好在这二人始终以追剿飞贼的名义在隐藏自己的身份,看样子暂时还不会离开,萧家的xiao院之外多了不少巡街的青壮衙役守护,萧俊严重怀疑这些衙役,是这二人为了不过多的出手暴1u自己,特意布置在周围警戒、惊走刺客的。不过即便如此自己也要及早作些防范。
可是自己一个升斗xiao民,无权无势的?又如何防范呢?思虑了良久良久之后,萧俊这才暗自叹道:“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先考秀才。”
萧俊要考秀才,并非是一时心血来chao,而是在听张老夫子授课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想法,随着对这个时代越来越了解,他现康熙初年的科举并不象自己以前想象的那么难,就拿考秀才来讲,这秀才是以县为范围录选的,每县都有大约二三十名。
临湘县境之内人口三万余,大多都是顺治年间战1uan后收拢的流民,流民四处飘泊、衣食无着、生活艰苦,老弱大都被裁汰掉了,活下来的都是青壮,穷苦人家生活枯燥单调,每日太阳落山后,因点不起油灯,只能早早入睡,长夜漫漫,临入睡之前,总是要寻些乐趣的,于是频繁的“娱乐”渐渐繁衍出了大量的人丁,虽多有夭折,但活下来的亦有不少,就拿临湘来说,县境之内竟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都是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
由于刚刚从各种战1uan动dang之中恢复没多久,民生凋毕,这些青壮们大量繁衍后代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生活更加的贫困了,因为要养的孩子太多,别说高档si塾,就连普通的只不过认认字的si塾他们都供不起。
因此,县境之内文盲率至少高达九成以上,虽然能够读书识字之人粗粗算起来也数百人,但能够写科考八股文章的可谓是少之又少,绝对不可能过百人,乐观些估算也就六七十人的模样,而且这些人当中还有不少象孙子远那般滥竽充数的。
秀才的三场考试,县试、府试和院试,都是考一文一诗,或者两文一诗,这文就是传说中的八股文了,八股文虽然愚迂,但能够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国家选用人才的标准和依据,还是有着其独到之处的。
众所周知,八股文是有着极严格的格式要求的,行文时必须模仿着圣人的口ěn,用固定的格式,将文章写出来,限制极严,大多数人在诸多限制之下,写出的文章都是内容空dong乏味,千篇一律,陈词滥调,所以屡试不第。
因此若是想要写好这八股文,仅仅通过背诵《四书》、《五经》、《四书章句集注》和一定数量的八股文范文是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必须长时间的学习经、史、文等各类知识,不断的积累,厚积薄,并进行刻苦的八股文行文训练才能达到目的。换言之,要作出一篇出色的八股文,必须有扎实的经、史、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此一来,还需要广泛地阅读大量的书藉,自晚周、秦、汉以来,左氏、公羊、谷粱、屈原、庄周、扬雄、司马迁、班固等先贤的文章,韩、柳诸家等等等等,只有将这些知识去粗存精,转化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和独道见解,并且运用到八股文的写作之中去,才能够廖廖数语,微言大义,写出高水平的八股文章,因此科举中第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凡高中举人和进士者必定是学识渊博到一定程度之人,当然八股文章也有它的弊端。
萧俊之所以对自己有信心,是因为自己有着三大优势,第一就是记忆力极佳,这一年多以来,不仅将四书五经和四书章句集注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虽不敢说过目不忘,至少也是将内容牢牢的印在脑海之中。
第二就是有君子斋书院张老夫子的点拨,萧俊对如何八股行文,如何破题承题,应试中的要点,如何将从各种书藉中汲取到的巨量的庞杂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及应试中的禁忌等等已经基本上了然于xiong,有无良师的指点,那差距可是极大的。
第三就是他来自后世,由于互联网和电视的存在,视野远比古人开阔,所接触的信息量也远比古人庞杂,头脑中的奇思妙想也比古人丰富得多,再加上后世那种西式教育,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具有了一定的学识和内涵。因此相对于古人,他可以在八股行文时最大限度的挥想象力,如天马行空,纵横开合,胡吹1uan侃,在有限的格式内将自己的优势挥出来。
通过这些天偷听县学内秀才们的论道,萧俊感觉从这不足百人之中,脱颖而出,进入前二三十名,成为本县的秀才,对他来讲,其难度恐怕比后世考上重点中学还要容易些。
思虑了良久之后,萧俊转身走进屋里,径直来到燕氏的面前:“母亲,孩儿想要考取功名,一个多月后,便是县试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儿子的户藉和出身不明,还请母亲帮忙一起想想办法。”萧俊忽然说一段令燕氏吃惊的话来。
如今刚刚进入康熙十年,萧俊也只有十一岁,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怎能不叫人吃惊?况且萧俊平日里只见他舞刀nong剑,从未见进过si塾,突然要考取功名实在让人意外,燕氏定了定神,见儿子不象是在开玩笑的模样,暗自叹了口气,xiao孩子家不知天高地厚,跟着孙子远这个半吊子书生学了两年,就以为自己的学问已经相当不错了?反正这县试听说也不用怎么破费,就让他去栽个跟头,长长见识也好。
燕氏十分宠溺儿子,不忍拂了他的意,随口敷衍道:“这户藉和身份你不用担心。母亲会替你处理。至于这具结担保和县衙礼房报名,由母亲出面办理就好,你到时候尽管去应试就是了。”
萧俊见母亲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就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萧俊几乎完全停止了练习武艺,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县试的准备当中。
康熙十一年二月十二日,燕氏特意带着萧俊到县城东南角的魁星楼拜祭,保佑自己的儿子高中,同时又到城北的东狱庙虔诚的参拜了一番,保佑自己的儿子吉星高照、文运畅通。
第二日黎明,萧俊随着近百参试的文童来到了靠近南门的长安试院。
试院是专门供科举考生应试的地点,各府、州和大县一般都有设置,而且结构布局大致相同,只是规模大些和xiao些罢了,长安试院临街面东而建,最外边是左右两座牌坊式的辕门,进入辕门之后是第二道门--仪门,进入仪门之后是一座大堂,上书“文运宏开”四字,大堂的右侧有一道门,被称为龙门,进入龙门之后,便是文童们用来考试的号舍了。
这号舍,是数道极长的长廊,里边用青砖隔成极xiao的单间,地上铺着能调整高度的悬空木板,里边仅能容纳一张桌子,一个凳子,屋顶低矮,甚至个子高的都站不直腰,酷似后世电影中关禁闭的xiao号。如果从外边望去,就象是一排排长长的青砖马厩。
长安试院规模算是极xiao的,也有号房近五百个。
萧俊虽然仗着强的记忆力,颇有些信心,但毕竟没参加过科举考试,多少还是有些紧张。同时他也对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颇有些好奇,县试十六岁以上和以下出题是不同的,十六岁以下,录取的标准要相对低一些。
在进入号房之前,知县王大人端坐于大堂的上方,扫视了一遍下方的众文童,缓缓道:“今天是第一场正场,试《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现在开始吧。”
各文童验明正身和查验是否有夹带之后,便鱼贯进入了号房。
萧家xiao院之内,萧俊柔声的哄着月娘,教她在屋中的沙盘上写大字,xiao丫头昨夜受到了惊吓,又受了些伤,正午醒来后便是一付神情郁郁的模样,萧俊使劲浑身解数,好歹算是将她哄得xiao脸儿上重新绽放出纯真可爱的笑容,月娘身上的伤已经找郎中看过,倒没什么大碍,萧俊上次受刑时留下的治疤yao还余下一点儿,正好给月娘用,倒也不虞会留下疤痕。杜氏听闻女儿受伤,也赶过来陪着女儿。
萧俊望着月娘可爱的笑脸儿,心中却是翻来覆去的想着心事,他现在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生存下去,昨天夜里出手拦截刺客的那两人,看样子应该是官府留下来监视自己,钓出赵无极的,若是这二人一旦现身份和意图已经暴1u,打草惊蛇,赵无极不会再出现,想必就算不会再拘捕自己,也必定会立刻离开临湘,没有了这二人的保护,自己的xiao命可是危在旦夕啊。好在这二人始终以追剿飞贼的名义在隐藏自己的身份,看样子暂时还不会离开,萧家的xiao院之外多了不少巡街的青壮衙役守护,萧俊严重怀疑这些衙役,是这二人为了不过多的出手暴1u自己,特意布置在周围警戒、惊走刺客的。不过即便如此自己也要及早作些防范。
可是自己一个升斗xiao民,无权无势的?又如何防范呢?思虑了良久良久之后,萧俊这才暗自叹道:“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先考秀才。”
萧俊要考秀才,并非是一时心血来chao,而是在听张老夫子授课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想法,随着对这个时代越来越了解,他现康熙初年的科举并不象自己以前想象的那么难,就拿考秀才来讲,这秀才是以县为范围录选的,每县都有大约二三十名。
临湘县境之内人口三万余,大多都是顺治年间战1uan后收拢的流民,流民四处飘泊、衣食无着、生活艰苦,老弱大都被裁汰掉了,活下来的都是青壮,穷苦人家生活枯燥单调,每日太阳落山后,因点不起油灯,只能早早入睡,长夜漫漫,临入睡之前,总是要寻些乐趣的,于是频繁的“娱乐”渐渐繁衍出了大量的人丁,虽多有夭折,但活下来的亦有不少,就拿临湘来说,县境之内竟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都是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
由于刚刚从各种战1uan动dang之中恢复没多久,民生凋毕,这些青壮们大量繁衍后代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生活更加的贫困了,因为要养的孩子太多,别说高档si塾,就连普通的只不过认认字的si塾他们都供不起。
因此,县境之内文盲率至少高达九成以上,虽然能够读书识字之人粗粗算起来也数百人,但能够写科考八股文章的可谓是少之又少,绝对不可能过百人,乐观些估算也就六七十人的模样,而且这些人当中还有不少象孙子远那般滥竽充数的。
秀才的三场考试,县试、府试和院试,都是考一文一诗,或者两文一诗,这文就是传说中的八股文了,八股文虽然愚迂,但能够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国家选用人才的标准和依据,还是有着其独到之处的。
众所周知,八股文是有着极严格的格式要求的,行文时必须模仿着圣人的口ěn,用固定的格式,将文章写出来,限制极严,大多数人在诸多限制之下,写出的文章都是内容空dong乏味,千篇一律,陈词滥调,所以屡试不第。
因此若是想要写好这八股文,仅仅通过背诵《四书》、《五经》、《四书章句集注》和一定数量的八股文范文是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必须长时间的学习经、史、文等各类知识,不断的积累,厚积薄,并进行刻苦的八股文行文训练才能达到目的。换言之,要作出一篇出色的八股文,必须有扎实的经、史、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此一来,还需要广泛地阅读大量的书藉,自晚周、秦、汉以来,左氏、公羊、谷粱、屈原、庄周、扬雄、司马迁、班固等先贤的文章,韩、柳诸家等等等等,只有将这些知识去粗存精,转化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和独道见解,并且运用到八股文的写作之中去,才能够廖廖数语,微言大义,写出高水平的八股文章,因此科举中第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凡高中举人和进士者必定是学识渊博到一定程度之人,当然八股文章也有它的弊端。
萧俊之所以对自己有信心,是因为自己有着三大优势,第一就是记忆力极佳,这一年多以来,不仅将四书五经和四书章句集注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虽不敢说过目不忘,至少也是将内容牢牢的印在脑海之中。
第二就是有君子斋书院张老夫子的点拨,萧俊对如何八股行文,如何破题承题,应试中的要点,如何将从各种书藉中汲取到的巨量的庞杂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及应试中的禁忌等等已经基本上了然于xiong,有无良师的指点,那差距可是极大的。
第三就是他来自后世,由于互联网和电视的存在,视野远比古人开阔,所接触的信息量也远比古人庞杂,头脑中的奇思妙想也比古人丰富得多,再加上后世那种西式教育,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具有了一定的学识和内涵。因此相对于古人,他可以在八股行文时最大限度的挥想象力,如天马行空,纵横开合,胡吹1uan侃,在有限的格式内将自己的优势挥出来。
通过这些天偷听县学内秀才们的论道,萧俊感觉从这不足百人之中,脱颖而出,进入前二三十名,成为本县的秀才,对他来讲,其难度恐怕比后世考上重点中学还要容易些。
思虑了良久之后,萧俊转身走进屋里,径直来到燕氏的面前:“母亲,孩儿想要考取功名,一个多月后,便是县试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儿子的户藉和出身不明,还请母亲帮忙一起想想办法。”萧俊忽然说一段令燕氏吃惊的话来。
如今刚刚进入康熙十年,萧俊也只有十一岁,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怎能不叫人吃惊?况且萧俊平日里只见他舞刀nong剑,从未见进过si塾,突然要考取功名实在让人意外,燕氏定了定神,见儿子不象是在开玩笑的模样,暗自叹了口气,xiao孩子家不知天高地厚,跟着孙子远这个半吊子书生学了两年,就以为自己的学问已经相当不错了?反正这县试听说也不用怎么破费,就让他去栽个跟头,长长见识也好。
燕氏十分宠溺儿子,不忍拂了他的意,随口敷衍道:“这户藉和身份你不用担心。母亲会替你处理。至于这具结担保和县衙礼房报名,由母亲出面办理就好,你到时候尽管去应试就是了。”
萧俊见母亲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就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萧俊几乎完全停止了练习武艺,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县试的准备当中。
康熙十一年二月十二日,燕氏特意带着萧俊到县城东南角的魁星楼拜祭,保佑自己的儿子高中,同时又到城北的东狱庙虔诚的参拜了一番,保佑自己的儿子吉星高照、文运畅通。
第二日黎明,萧俊随着近百参试的文童来到了靠近南门的长安试院。
试院是专门供科举考生应试的地点,各府、州和大县一般都有设置,而且结构布局大致相同,只是规模大些和xiao些罢了,长安试院临街面东而建,最外边是左右两座牌坊式的辕门,进入辕门之后是第二道门--仪门,进入仪门之后是一座大堂,上书“文运宏开”四字,大堂的右侧有一道门,被称为龙门,进入龙门之后,便是文童们用来考试的号舍了。
这号舍,是数道极长的长廊,里边用青砖隔成极xiao的单间,地上铺着能调整高度的悬空木板,里边仅能容纳一张桌子,一个凳子,屋顶低矮,甚至个子高的都站不直腰,酷似后世电影中关禁闭的xiao号。如果从外边望去,就象是一排排长长的青砖马厩。
长安试院规模算是极xiao的,也有号房近五百个。
萧俊虽然仗着强的记忆力,颇有些信心,但毕竟没参加过科举考试,多少还是有些紧张。同时他也对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颇有些好奇,县试十六岁以上和以下出题是不同的,十六岁以下,录取的标准要相对低一些。
在进入号房之前,知县王大人端坐于大堂的上方,扫视了一遍下方的众文童,缓缓道:“今天是第一场正场,试《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现在开始吧。”
各文童验明正身和查验是否有夹带之后,便鱼贯进入了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