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前奏
其实自从永宁当年气跑了吐蕃使团之后,大唐上下对待外蕃的态度便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那些被所谓的“圣人之言”给泡坏了脑子的死心眼儿之外,谁也不觉得身为天国上朝,就跟欠了那些蕃帮似的,年年支援那帮喂不熟的白眼儿狼……
当然,即使是那票死心眼儿,如今也不再是当初那种蕃帮只要张嘴,他们就大唱赞歌鼓吹着皇帝送东西的态度了,虽然比起别人来,他们还是大方的,但是如果是跟他们当初的言行比起来,倒也是吝啬了许多。只是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能清楚地把这些外蕃定义在敌对的位置上,却还是在那种高人一等的心态下,缺少了应有的防范意识。
而与之相对的,那些外蕃滞留于长安的各色人等,却是与时俱进地寻找着各种曲线救国的办法,从各种实用书籍的研读,到各种农业器具、铸造工艺的偷学、偷渡,在大唐没有察觉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成绩。
李治被永宁提醒过之后,便黑着脸把接替房玄龄的工作,现任宰相于志宁和工部等相关官员都召进了宫来,一点也没顾忌着外头已经黑透了的天色,倒是让这些大臣们很有些心里没底,两仪殿见驾之时,一个个都显得极是拘束。
于志宁的年纪并不比房玄龄小多少,任谁都看得出,李治将他放在宰相的位置上,也不过是凭借着他的资历和威望稳定人心而已,当然,话虽是如此说,但却不表示于志宁的才干不足以胜任,他之所以被做为一个过渡人选,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年纪问题。
从感情上来说,李治还是很看重于志宁的。~于志宁本来是李世民特意选给李承乾的东宫左庶子,只是他为人秉正,常常因为李承乾那些不合身份的举动,而有进谏之言,不免惹了李承乾的厌弃,若非有李世民的信任维护,还有李治暗中接济着,他怕是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为此,他对李治自有一份感恩之情存于心中。
而自从李承乾被幽禁于东宫之后,李世民便一转手又点了于志宁为李治侍读,算是正式把他划在了李治的势力范围之中。及至后来,李治晋了太子位之后,于志宁也顺理成章地兼任了太子少师。他本就在中书省门下任职,接替房玄龄的职务并不显得突兀,而且又因为与李治相交多年,颇能领会圣意,倒也不虞会出什么差错。
时任工部尚书的却是原中历左骑卫郎将刘审礼,这人也算是个人才,只是为人方正太过,或许是因为少时从军的缘故,行事之间棱角分明,脾气也暴烈,这些年来没少得罪人。今天突然这么晚奉召进宫,又在宫门之前遇见了于志宁,其后更有他属下各职司官也奉诏进宫,他心里不免忐忑,暗自猜疑着是不是又莫中其妙地得罪了什么人,被参了什么事,惹恼了皇帝……
于志宁本身便是个秉性方正之人,对于刘审礼虽然相交不多,却也颇为欣赏,一见刘审礼紧皱着眉头的样子,便猜出他是在为难些什么,不由得干咳了一声,走至近处,低声对刘审礼说道:“仁愿不必如此,陛下夜诏,定有要事,却不会单为一人之得失,当平常心以待才是……”
刘审礼眼睛一亮,心下尤为感激于志宁的提点之情,只是身处宫中,倒不是言行不便,只是拱了拱手以表谢意。虽然精气神一时之间都挺了起来,但是他心中却还是翻检不出李治急召工部所为何事,若说这段时间工部最招人眼的工作便当属水力印刷之事,不过这项工作的进度李治向来是满意的,并且现在已经进行到了收尾的部分,也没有出过什么岔子,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被挑出什么毛病来的,可是除此之外他竟是一时之间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事来了……
刘审礼这做主官的已经这么心虚了,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司官们,就更是惊惧难安了。~比起刘审礼这个刚正的领导,这些司官身上的小辫子可就真是多了去了,再加上依品级而论,他们根本就不够觐见的级别,这突然地被越级召见,任谁都不会产生什么好的联想。
当他们到了两仪殿的时候,李治已经自己在殿内郁闷了好一会儿了,等内侍进来通传的时候,他想了想,却只是先宣了于志宁一个人进殿。
这下不管是刘审礼,还是那些司官,心里都更加的没底了。眼下这情形,怎么看都像是工部的工作出了什么难以挽回的差错,而被先一步宣进去的于志宁,也更像是被皇帝叫进去商量怎么处置他们……
“大人……”一名张姓司官紧张地蹭着脑门子上的汗,悄悄地凑到刘审礼跟前,低声说道:“这究竟是冲着哪件事来的呀?属下自觉近来衙署之中,并没有出什么会惹上圣怒的差错呀……这怎么就……”
没待刘审礼说话,旁边另一个姓王的司官也凑了过来,低声说道:“会不会是淑妃娘娘在陛下跟前说了些什么话呀?”
“此话怎讲?”刘审礼一惊,永宁去工部看水力印刷的进度的事,李治一早便通知过他,只是他对于永宁一个女子操心这些东西的行为,并不认同,所以也只是往下交待了一声,便撒手不管,任由下面的人自行安排接待事宜,可是此刻王司官的话,却让他生起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工部的这些人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王司官的身上,有知道负责接待永宁的便是这王司官的人,不免拿着怀疑的目光看向了他,都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他在接待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倒是让他们这些人一起陪着背了黑锅……
王司官自然也明白大家这会儿都在想些什么,可是在这紧要关头,也不是能隐瞒的时候,只苦着脸说道:“淑妃娘娘到工部,是属下接待的,本来一路上都挺顺利的,淑妃娘娘也是极满意的,可是等着淑妃娘娘临去之时,属下却发现娘娘的脸色有些难看,但是这一路上并没有谁冲撞了娘娘,也没出过什么事,属下当时还只以为淑妃娘娘是有什么心事,可是这大晚上的陛下突然召见……属下不知怎地就想到了此处……”
刘审礼紧皱着眉头,一再地追问起细节,可是便是王司官自己也根本就没想明白,为什么永宁会莫名其妙地就变了脸色,自然也就更说不清楚了。而当时尚在官署的还有几位司官,也都异口同声地确认了当时确实一切如常,没有任何不和谐的人或事情出现。
因为事情突然之间牵扯上了这些年最得圣心的宠妃,而且还是位背景很不一般的宠妃,于是工部一票人原本就已经提到嗓子眼儿的心脏,这已经死死地卡在了气管上,压得他们一个个都只觉得气都喘不上来了。
李治并没有与于志宁单独密聊很久,可是即使只是这段不长的时间,对刘审礼等人而言,却也是压力倍增。于是当于志宁皱着眉头从两仪殿出来的时候,刘审礼发现自己居然连上前询问的底气都没有了。
“仁愿呀,”于志宁叹了口气,拍了拍刘审礼的肩膀,说道:“陛下已经将事情交待给了老夫,便不亲自见你们了,你们且随老夫到中书省去详谈吧……”
中书省往大了说是相辅全国,往小里说却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是不离人的,署衙之中专门辟出了一处做夜间当值之处,而于志宁所说的详谈之地,便是指的此处。
刘审礼对于不必亲自面见皇帝,很是觉得松了口气,但是随即便觉得心里泛苦,宰相亲自过问的事,怕是也小不到哪里去。只是比起直接在皇帝面前掰扯事情,至少宰相这里能做个缓冲之地,若是能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日后见驾之时,也能有个应对……
李治并不知道他给工部上下带去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若非于志宁从中劝说了一回,他倒是极想召了刘审礼等人来见,等好好地训斥他们一顿,泄了心中的火气之后,再让于志宁带着他们去草拟应对之法。
最先为了各级官员没有保密意识的事情而郁闷的人是永宁,可是当她把这份郁闷转嫁到李治身上之后,便一身轻松地该干嘛干嘛去了,于是没有能将满腔郁闷发泄出去的李治沉着脸来到回恩殿的时候,看到了永宁正对着一本书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眼都气绿了……
狠狠地“教训”了永宁一顿之后,李治一身无力状地摊平了躺在榻上,整个人都透着几分疲惫。永宁知道他需要的只是无声的陪伴,也并不说话,只是轻轻握住了他的手,脸颊在他的胸膛上轻轻地蹭了几下,换了个舒服的位置,就这样依偎着他沉沉地睡去……
其实自从永宁当年气跑了吐蕃使团之后,大唐上下对待外蕃的态度便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那些被所谓的“圣人之言”给泡坏了脑子的死心眼儿之外,谁也不觉得身为天国上朝,就跟欠了那些蕃帮似的,年年支援那帮喂不熟的白眼儿狼……
当然,即使是那票死心眼儿,如今也不再是当初那种蕃帮只要张嘴,他们就大唱赞歌鼓吹着皇帝送东西的态度了,虽然比起别人来,他们还是大方的,但是如果是跟他们当初的言行比起来,倒也是吝啬了许多。只是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能清楚地把这些外蕃定义在敌对的位置上,却还是在那种高人一等的心态下,缺少了应有的防范意识。
而与之相对的,那些外蕃滞留于长安的各色人等,却是与时俱进地寻找着各种曲线救国的办法,从各种实用书籍的研读,到各种农业器具、铸造工艺的偷学、偷渡,在大唐没有察觉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成绩。
李治被永宁提醒过之后,便黑着脸把接替房玄龄的工作,现任宰相于志宁和工部等相关官员都召进了宫来,一点也没顾忌着外头已经黑透了的天色,倒是让这些大臣们很有些心里没底,两仪殿见驾之时,一个个都显得极是拘束。
于志宁的年纪并不比房玄龄小多少,任谁都看得出,李治将他放在宰相的位置上,也不过是凭借着他的资历和威望稳定人心而已,当然,话虽是如此说,但却不表示于志宁的才干不足以胜任,他之所以被做为一个过渡人选,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年纪问题。
从感情上来说,李治还是很看重于志宁的。~于志宁本来是李世民特意选给李承乾的东宫左庶子,只是他为人秉正,常常因为李承乾那些不合身份的举动,而有进谏之言,不免惹了李承乾的厌弃,若非有李世民的信任维护,还有李治暗中接济着,他怕是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为此,他对李治自有一份感恩之情存于心中。
而自从李承乾被幽禁于东宫之后,李世民便一转手又点了于志宁为李治侍读,算是正式把他划在了李治的势力范围之中。及至后来,李治晋了太子位之后,于志宁也顺理成章地兼任了太子少师。他本就在中书省门下任职,接替房玄龄的职务并不显得突兀,而且又因为与李治相交多年,颇能领会圣意,倒也不虞会出什么差错。
时任工部尚书的却是原中历左骑卫郎将刘审礼,这人也算是个人才,只是为人方正太过,或许是因为少时从军的缘故,行事之间棱角分明,脾气也暴烈,这些年来没少得罪人。今天突然这么晚奉召进宫,又在宫门之前遇见了于志宁,其后更有他属下各职司官也奉诏进宫,他心里不免忐忑,暗自猜疑着是不是又莫中其妙地得罪了什么人,被参了什么事,惹恼了皇帝……
于志宁本身便是个秉性方正之人,对于刘审礼虽然相交不多,却也颇为欣赏,一见刘审礼紧皱着眉头的样子,便猜出他是在为难些什么,不由得干咳了一声,走至近处,低声对刘审礼说道:“仁愿不必如此,陛下夜诏,定有要事,却不会单为一人之得失,当平常心以待才是……”
刘审礼眼睛一亮,心下尤为感激于志宁的提点之情,只是身处宫中,倒不是言行不便,只是拱了拱手以表谢意。虽然精气神一时之间都挺了起来,但是他心中却还是翻检不出李治急召工部所为何事,若说这段时间工部最招人眼的工作便当属水力印刷之事,不过这项工作的进度李治向来是满意的,并且现在已经进行到了收尾的部分,也没有出过什么岔子,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被挑出什么毛病来的,可是除此之外他竟是一时之间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事来了……
刘审礼这做主官的已经这么心虚了,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司官们,就更是惊惧难安了。~比起刘审礼这个刚正的领导,这些司官身上的小辫子可就真是多了去了,再加上依品级而论,他们根本就不够觐见的级别,这突然地被越级召见,任谁都不会产生什么好的联想。
当他们到了两仪殿的时候,李治已经自己在殿内郁闷了好一会儿了,等内侍进来通传的时候,他想了想,却只是先宣了于志宁一个人进殿。
这下不管是刘审礼,还是那些司官,心里都更加的没底了。眼下这情形,怎么看都像是工部的工作出了什么难以挽回的差错,而被先一步宣进去的于志宁,也更像是被皇帝叫进去商量怎么处置他们……
“大人……”一名张姓司官紧张地蹭着脑门子上的汗,悄悄地凑到刘审礼跟前,低声说道:“这究竟是冲着哪件事来的呀?属下自觉近来衙署之中,并没有出什么会惹上圣怒的差错呀……这怎么就……”
没待刘审礼说话,旁边另一个姓王的司官也凑了过来,低声说道:“会不会是淑妃娘娘在陛下跟前说了些什么话呀?”
“此话怎讲?”刘审礼一惊,永宁去工部看水力印刷的进度的事,李治一早便通知过他,只是他对于永宁一个女子操心这些东西的行为,并不认同,所以也只是往下交待了一声,便撒手不管,任由下面的人自行安排接待事宜,可是此刻王司官的话,却让他生起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工部的这些人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王司官的身上,有知道负责接待永宁的便是这王司官的人,不免拿着怀疑的目光看向了他,都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他在接待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倒是让他们这些人一起陪着背了黑锅……
王司官自然也明白大家这会儿都在想些什么,可是在这紧要关头,也不是能隐瞒的时候,只苦着脸说道:“淑妃娘娘到工部,是属下接待的,本来一路上都挺顺利的,淑妃娘娘也是极满意的,可是等着淑妃娘娘临去之时,属下却发现娘娘的脸色有些难看,但是这一路上并没有谁冲撞了娘娘,也没出过什么事,属下当时还只以为淑妃娘娘是有什么心事,可是这大晚上的陛下突然召见……属下不知怎地就想到了此处……”
刘审礼紧皱着眉头,一再地追问起细节,可是便是王司官自己也根本就没想明白,为什么永宁会莫名其妙地就变了脸色,自然也就更说不清楚了。而当时尚在官署的还有几位司官,也都异口同声地确认了当时确实一切如常,没有任何不和谐的人或事情出现。
因为事情突然之间牵扯上了这些年最得圣心的宠妃,而且还是位背景很不一般的宠妃,于是工部一票人原本就已经提到嗓子眼儿的心脏,这已经死死地卡在了气管上,压得他们一个个都只觉得气都喘不上来了。
李治并没有与于志宁单独密聊很久,可是即使只是这段不长的时间,对刘审礼等人而言,却也是压力倍增。于是当于志宁皱着眉头从两仪殿出来的时候,刘审礼发现自己居然连上前询问的底气都没有了。
“仁愿呀,”于志宁叹了口气,拍了拍刘审礼的肩膀,说道:“陛下已经将事情交待给了老夫,便不亲自见你们了,你们且随老夫到中书省去详谈吧……”
中书省往大了说是相辅全国,往小里说却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是不离人的,署衙之中专门辟出了一处做夜间当值之处,而于志宁所说的详谈之地,便是指的此处。
刘审礼对于不必亲自面见皇帝,很是觉得松了口气,但是随即便觉得心里泛苦,宰相亲自过问的事,怕是也小不到哪里去。只是比起直接在皇帝面前掰扯事情,至少宰相这里能做个缓冲之地,若是能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日后见驾之时,也能有个应对……
李治并不知道他给工部上下带去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若非于志宁从中劝说了一回,他倒是极想召了刘审礼等人来见,等好好地训斥他们一顿,泄了心中的火气之后,再让于志宁带着他们去草拟应对之法。
最先为了各级官员没有保密意识的事情而郁闷的人是永宁,可是当她把这份郁闷转嫁到李治身上之后,便一身轻松地该干嘛干嘛去了,于是没有能将满腔郁闷发泄出去的李治沉着脸来到回恩殿的时候,看到了永宁正对着一本书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眼都气绿了……
狠狠地“教训”了永宁一顿之后,李治一身无力状地摊平了躺在榻上,整个人都透着几分疲惫。永宁知道他需要的只是无声的陪伴,也并不说话,只是轻轻握住了他的手,脸颊在他的胸膛上轻轻地蹭了几下,换了个舒服的位置,就这样依偎着他沉沉地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