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基既然带孙元化来铁厂,就猜到他肯定会知道自己的意图,可是要想孙元化造炮,糊弄肯定是糊弄不过去,干脆直接摊牌,经过这么多天的交往,李鸿基也渐渐把握了他的思想,这是一个唯技术论的人,忠君的思想肯定没有那些只会念子曰,子曰的家伙强。
轻轻的念了一句:“孟子曰:“民为重,社稷迟之,君为轻。”
见孙元化没有反应,李鸿基又道:“本朝太祖皇帝读了此句大怒,下令把孟子从圣人庙中迁出。并下令删改孟子的箸作,凡在不利于君言统统删去,又把天下分封给各个儿子,如今几百年下来,宗室子弟日繁,到了崇祯年间,仅京城的宗室俸禄每年需八百万担,而每年运到京城的禄米只有四百万担,这是何等荒唐之事,太祖把天下当成了他家的私有产物,可有考虑他还是天下人之父,君父,君父,若君不能做到为天下之父,还能称之为君父吗,孟子还有一句,君若视臣如草芥,臣则视君如寇仇。”
孙元化已是死过数次的人了,自己自杀过一次,被判军抓住自己时就认为必死,后来孔有德却放了他,皇上又下旨命锦衣卫拿他回京问罪,却又被眼前之人救了,时事之奇,莫过于此。
孙元化和洋人交往日久,虽然对他们那种动则言利的作风反感,也对他们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的态度不认同,甚至听说他们的国民为了国王要加税,把国王都赶下了台,还把国王绞死,更觉得蛮夷就是蛮夷,一点尊卑观念都没有,但他毕竟不是那种死读圣贤书的书生,心中的忠君思想经过这几次死里逃生已经谈了许多,不能也不会在没有完全了解李鸿基底细的情况下住了下来。
孙元化口里反复念道:“君若视臣如草芥,臣则视君如寇仇。”
崇祯无疑是一个视臣如草芥的人,袁督师是多么忠心的一个人,最后落得凌迟下场,肉被愚民食尽,难道自己要视君为寇仇吗。
孙元化望了眼前之人一眼,此人年纪轻轻,野心却不小,已经有了如此大的势力,朝庭却一无所知,目前大明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饥民作乱不断,更有如此野心之人掩藏其中,皇帝却刚愎自用,动侧对大臣杀伐,已有亡国之象。
孙元化考虑了半天,叹了一口气,自已若要为家人作想,只有答应一途,此人既然野心勃勃,在自己面前露出了底牌,自己不答应,自己死是无所谓,恐怕家人也不能幸免,当初派人救自己时恐怕就已考虑到今天之事了,才会不辞辛苦把自己家人接出,此子心机当得上深沉,当今皇上值得自己全家陪葬吗,
孙元化吸了一口长气道:“我可以帮你铸炮,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件事。”
李鸿基大喜:“先生请讲,若李某做得到,一定答应。”
孙元化道:“从今以后,这世上再无孙元化此人,你必须对此守口如瓶。”
李鸿基松了一口气:“可以,当初接先生回来时,我已吩咐他们对先生的身份保密。”
“那好,从明天开始,我就来铁厂,准备铸炮。”
李鸿基连忙叫来袁宗第,吩咐道:“这位孙先生明天开始要铸炮,你马上抽调最好的工匠配合,期间如果孙先生有何要求,你都要照办不误。”
袁宗第见李鸿基如此郑重其事的吩咐,马上应道:“是。”
李鸿基对孙元化道:“这是铁厂的总管事,先生若有什么要求尽管向他提,还有以前我曾画过一些大炮的图纸,先生若觉得有用,也可以调阅。”
孙元化对李鸿基会画大**纸也见怪不怪,点了点头,李鸿基见孙元化答应效力,心中高兴,又带着孙元化转到了燧枪的制造现场,拿起一枝燧枪交给了孙元化,孙元化拿在手上翻来复去,看个不停。
李鸿基见他喜爱,干脆带他来到一个靶场,让旁边的亲兵试范一下装弹,对他道:“试试如何?”
孙元化看着数百步外的靶子,怀疑道:“能打那么远么。”
李鸿基不答,反问道:“你试试不就知道么。”
孙元化对着靶子开了一枪,“砰”的一声枪响,见靶子一点反应也没有,李鸿基差点掉了下巴:“不会吧,这么丢人,拿到一支臭枪。”
李鸿基接过枪来一看,好象没什么不妥,自己又装上了子弹,瞄准靶子一枪射去,只见靶上木屑横飞,穿了一个大洞。李鸿基看了孙元化一眼,孙元化倒是毫不在意,他是文官,打不中也不奇怪。
孙元化来到靶子旁,用脚测了一下距离,有二百六十多步,对李鸿基信心大增,有此利器,以后此子真能夺得天下也说不定,自己已经老了,可以毫不在乎名声地位,但儿女们却还都是年轻有为,若真能随此子打出一片天下,也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了。
第二天,孙元化放下研究多日的数学,直接搬进了炮厂,李鸿基本来打算让他几个儿子也去帮忙,想想还是让他们进入军中更合适一些,军中的读书人太少了,有了三人也能缓解一下,至于帮忙铸炮,以前造过炮的铁匠更合适一些。
服了孙元化,李鸿基的信心增了不少,大炮被誉为战争之神,有了大炮和燧枪相互配合,战斗力应该能提升不少。也许不久自己就可以离开商洛,大举出动,给这已是风雨飘摇的大明朝重重一击——
晚上六点还有一章,其他也不多说,各位多多推荐呀,票票多多益善。
轻轻的念了一句:“孟子曰:“民为重,社稷迟之,君为轻。”
见孙元化没有反应,李鸿基又道:“本朝太祖皇帝读了此句大怒,下令把孟子从圣人庙中迁出。并下令删改孟子的箸作,凡在不利于君言统统删去,又把天下分封给各个儿子,如今几百年下来,宗室子弟日繁,到了崇祯年间,仅京城的宗室俸禄每年需八百万担,而每年运到京城的禄米只有四百万担,这是何等荒唐之事,太祖把天下当成了他家的私有产物,可有考虑他还是天下人之父,君父,君父,若君不能做到为天下之父,还能称之为君父吗,孟子还有一句,君若视臣如草芥,臣则视君如寇仇。”
孙元化已是死过数次的人了,自己自杀过一次,被判军抓住自己时就认为必死,后来孔有德却放了他,皇上又下旨命锦衣卫拿他回京问罪,却又被眼前之人救了,时事之奇,莫过于此。
孙元化和洋人交往日久,虽然对他们那种动则言利的作风反感,也对他们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的态度不认同,甚至听说他们的国民为了国王要加税,把国王都赶下了台,还把国王绞死,更觉得蛮夷就是蛮夷,一点尊卑观念都没有,但他毕竟不是那种死读圣贤书的书生,心中的忠君思想经过这几次死里逃生已经谈了许多,不能也不会在没有完全了解李鸿基底细的情况下住了下来。
孙元化口里反复念道:“君若视臣如草芥,臣则视君如寇仇。”
崇祯无疑是一个视臣如草芥的人,袁督师是多么忠心的一个人,最后落得凌迟下场,肉被愚民食尽,难道自己要视君为寇仇吗。
孙元化望了眼前之人一眼,此人年纪轻轻,野心却不小,已经有了如此大的势力,朝庭却一无所知,目前大明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饥民作乱不断,更有如此野心之人掩藏其中,皇帝却刚愎自用,动侧对大臣杀伐,已有亡国之象。
孙元化考虑了半天,叹了一口气,自已若要为家人作想,只有答应一途,此人既然野心勃勃,在自己面前露出了底牌,自己不答应,自己死是无所谓,恐怕家人也不能幸免,当初派人救自己时恐怕就已考虑到今天之事了,才会不辞辛苦把自己家人接出,此子心机当得上深沉,当今皇上值得自己全家陪葬吗,
孙元化吸了一口长气道:“我可以帮你铸炮,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件事。”
李鸿基大喜:“先生请讲,若李某做得到,一定答应。”
孙元化道:“从今以后,这世上再无孙元化此人,你必须对此守口如瓶。”
李鸿基松了一口气:“可以,当初接先生回来时,我已吩咐他们对先生的身份保密。”
“那好,从明天开始,我就来铁厂,准备铸炮。”
李鸿基连忙叫来袁宗第,吩咐道:“这位孙先生明天开始要铸炮,你马上抽调最好的工匠配合,期间如果孙先生有何要求,你都要照办不误。”
袁宗第见李鸿基如此郑重其事的吩咐,马上应道:“是。”
李鸿基对孙元化道:“这是铁厂的总管事,先生若有什么要求尽管向他提,还有以前我曾画过一些大炮的图纸,先生若觉得有用,也可以调阅。”
孙元化对李鸿基会画大**纸也见怪不怪,点了点头,李鸿基见孙元化答应效力,心中高兴,又带着孙元化转到了燧枪的制造现场,拿起一枝燧枪交给了孙元化,孙元化拿在手上翻来复去,看个不停。
李鸿基见他喜爱,干脆带他来到一个靶场,让旁边的亲兵试范一下装弹,对他道:“试试如何?”
孙元化看着数百步外的靶子,怀疑道:“能打那么远么。”
李鸿基不答,反问道:“你试试不就知道么。”
孙元化对着靶子开了一枪,“砰”的一声枪响,见靶子一点反应也没有,李鸿基差点掉了下巴:“不会吧,这么丢人,拿到一支臭枪。”
李鸿基接过枪来一看,好象没什么不妥,自己又装上了子弹,瞄准靶子一枪射去,只见靶上木屑横飞,穿了一个大洞。李鸿基看了孙元化一眼,孙元化倒是毫不在意,他是文官,打不中也不奇怪。
孙元化来到靶子旁,用脚测了一下距离,有二百六十多步,对李鸿基信心大增,有此利器,以后此子真能夺得天下也说不定,自己已经老了,可以毫不在乎名声地位,但儿女们却还都是年轻有为,若真能随此子打出一片天下,也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了。
第二天,孙元化放下研究多日的数学,直接搬进了炮厂,李鸿基本来打算让他几个儿子也去帮忙,想想还是让他们进入军中更合适一些,军中的读书人太少了,有了三人也能缓解一下,至于帮忙铸炮,以前造过炮的铁匠更合适一些。
服了孙元化,李鸿基的信心增了不少,大炮被誉为战争之神,有了大炮和燧枪相互配合,战斗力应该能提升不少。也许不久自己就可以离开商洛,大举出动,给这已是风雨飘摇的大明朝重重一击——
晚上六点还有一章,其他也不多说,各位多多推荐呀,票票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