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五年时间匆匆过去,历史的时针很快就来到了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夏天。
天津大沽港码头。
秋日高照,海风习习,波光中时而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打在进出的货轮身上,晃得人一阵眼晕。作为京畿乃至整个华北的门户,也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大沽港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
海岸山上,高达七层的灯塔已经耸立起来了,入港的航道也都放下了标识,青砖和洋灰砌成的小洋楼仿佛一夜间遍布了整个港区,在一横一竖的两条大街旁,各式各样的店铺鳞次节比,有中国人自己开的,也有洋人开的,货物从面粉、肥皂、洋布,到洋钉、螺帽、化肥不一而足。远处,港区的外围还在不断建设,“咚”、“咚”的打桩声不断传来,而在冒着黑烟的大沽船厂方向,又有新的厂房拔地而起,这里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
在港区的北面,离大沽口炮台不远的地方,是北洋水师的军用码头。北洋水师有专门的军港旅顺和威海,大沽口并不是它们主要的基地,但因为北洋水师实在是清廷的一块宝贝,隔三差五的就要接受检阅,所以在大沽港留了一个简单的停泊码头。这里只是用简单的木栅栏与民用码头区分开,有时外地的船只都会停错了码头,这时也不过跟码头的胥吏通融一番也就卸了货物,不过今天北洋水师的军用码头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部戒严了,港口的海面上还有蚊子炮船和鱼雷艇来回巡逻。
两艘涂着大清水师特有黝黑漆装的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泊在码头边,八门305毫米的粗壮炮管从装甲炮塔中伸出来,被水勇擦得一丝不苟的炮口反射着幽冷地光芒,显得狰狞而恐怖。这就是亚洲第一巨舰。
不远处,德国大使里克.海因茨注视着刚刚在大沽船厂接受完检修的“济远”号和“威远”号。毫无疑问。排水量达到7400吨地两舰给人的映像是极其深刻的。海因茨虽然不是出身海军,但因为家族的原因,对舰艇地知识是极为丰富的,这样的一等重型铁甲舰。就是强大的德意志也仅仅拥有两艘,而这个一向被西方人视为蒙昧落后地国家却拥有四艘这样的军舰,据说在上次的中英战争中,清国的海军还俘获了英国两艘更加庞大的铁甲舰。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只是这样一来,清国的海军实力在东亚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强大的地步,就是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过他。
对此,海因茨微微产生了一些担心,这个国家恐怖的展势头是他亲眼目睹的,一旦开启了民智,整个国家就像上了条一般,急向前奔跑。天津、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工业区的雏形,而且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开去,毫无疑问。这个国家将经历一场工业上地变革,尽管在公民的教育程度、社会体制上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但以其庞大的市场、丰富地自然资源和近乎奢侈的人力资源。一旦让其走上工业展的快车道,国力必将急膨胀,从而给世界格局带来极大的震动。
只不过这一切从近期看,似乎对德国没有什么坏处,伟大的德意志仅仅在太平洋上拥有几个小岛屿。几乎和清国没有什么冲突。更何况清国需要德国支持他们突破英国人地封锁,同样也需要德国地技术和马克。在清国国力上升的过程中,德国将挥全方面地影响力,从而给这个国家打上深刻的烙印,这无疑将为德国在远东获得利益带来更大的便利。而这些在这几年里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证。
不过,海因茨认为,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的,那就是不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作直接的对抗。虽然海因茨从心底里看不起那群靠海盗起家的长腿猴子,但他不得不承认,英国皇家海军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大不列颠王国几百年间靠搜刮殖民地积累起来的财富也不是统一不到二十年的德意志帝国可以比拟的,帝国想要挑战英国的位置,还需要隐忍和积累实力。
因而在他看来,帝国在印度支那半岛挑起的那场冲突无疑是愚蠢的。两年前,帝国根据中德秘密签订的《宗主权转让条约》,对暹罗国提出外交照会,要求行使对暹罗国和在其实际控制下的南掌三国的宗主权。立即遭到了现任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的断然拒绝,而英法也以1855年与暹罗签订的《鲍林条约》为借口,谴责帝国此举侵害了他们的利益。
一直极力促成此事,并刚刚登上德意志帝国皇帝宝座的威廉二世当即恼羞大怒。他不顾相俾斯麦的大力反对,派出了以两艘萨克森级铁甲舰为的远征舰队。15000名德国士兵从本土出,经德国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多隆、喀麦隆、德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到达暹罗。
德国6军从普鲁士时代起就是欧6军队的典范,到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后更是享有“天下第一”的美誉;而德国海军虽然现在还不如6军那样强大,甚至论及总吨位,还比不上近些年力量急上升的中国海军,但到底也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海军,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舰船数量都不是只有几艘老旧鱼雷炮艇的暹罗可以抗衡的。
虽然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一直致力于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和积极的建设。他废除奴隶制度,兴建学校、博物馆、国立图书馆,并在国内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展道路系统,创办邮电局和其他现代化设施。历史上称他的执政时期为“维新时代”,实际上可说是泰国现代化的开端。而说实话,暹罗的实力也的确有很大的提升,朱拉隆功好不容易装备起来的两万多近代化6军和一支由几艘鱼雷艇与炮舰组成的海军,起码在同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中绝对是屈一指的。
但如果他们面对的是德**队又另当别论了,这支6军曾让老牌列强法国也瑟瑟抖,海军敢在后来与英国一掰手腕的军队,绝不是暹罗军队可以抵挡的。更何况暹罗军队还要分散地防御他们的几个海港。
毫无悬念之下,德国远征军很快就攻陷了包括暹罗都曼谷在内的数个重要城市,然而对此早有准备的朱拉隆功随即带领他的军队退往了暹罗中北部的热带雨林,和德国远征军玩起了猫捉耗子的游戏。
两年过去了,德国远征军依旧没能完全控制整个暹罗,朱拉隆功的军队就像幽灵一样攻击着德国远征军,而他背后的英国也逐渐显露出来。英国人虽然在缅甸折了锐气,而且顾及德国领导的三国同盟与俄国联起手来,不致于派兵干涉,但依旧通过出售军火给朱拉隆功的方式参与了进来。
所以,虽然前线仍不时有捷报传来,但损耗同样是惊人的。为了封锁暹罗海岸,截断英国人的援助,远征舰队需要长时间在海上巡逻,每月光耗费的煤炭就价值数万马克,而由于英**火商大都选择从印度或孟加拉将军火偷运到暹罗在印度洋安达曼海附近的海岸,再由暹罗人自己利用马来半岛上的山区偷运到北部,所以远征舰队大多数时候是在印度洋上巡逻。好在因为中国人夺下了缅甸,阻断了英国人从6上支援暹罗的道路,不然,他早就劝说皇帝陛下结束这场战争了。暹罗面向印度洋一侧的海岸,平而直,几乎没有一个好的港口,或许能让一些装货的小船停泊,但对于数千吨的大型军舰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帝国远征舰队只能在中国缅甸的港口进行维修和补给,这又是一大笔费用,甚至帝国还为此帮助中国改造了仰光的港口和船厂。
想着,海因茨有种感觉,大德意志帝国似乎上了那个中国皇帝的大当。不过好在中国人还非常在意与帝国的关系,不管是粮食、煤炭还是弹药,出售给远征军的都是最好的,价格也仅比国内贵少许,而如果加上饶半个地球的运费,这自然便宜很多了。
随着两国的关系日益增进,自己这个驻华大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因而即便任期结束,他也没有一丝慌乱,从老友写给自己的信看,此次回去,自己还有可能获得勋章,而让海因茨更有信心的是,此次回国,他还担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作为引导使,陪同即将访问德国的中国皇帝。
天津大沽港码头。
秋日高照,海风习习,波光中时而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打在进出的货轮身上,晃得人一阵眼晕。作为京畿乃至整个华北的门户,也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大沽港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
海岸山上,高达七层的灯塔已经耸立起来了,入港的航道也都放下了标识,青砖和洋灰砌成的小洋楼仿佛一夜间遍布了整个港区,在一横一竖的两条大街旁,各式各样的店铺鳞次节比,有中国人自己开的,也有洋人开的,货物从面粉、肥皂、洋布,到洋钉、螺帽、化肥不一而足。远处,港区的外围还在不断建设,“咚”、“咚”的打桩声不断传来,而在冒着黑烟的大沽船厂方向,又有新的厂房拔地而起,这里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
在港区的北面,离大沽口炮台不远的地方,是北洋水师的军用码头。北洋水师有专门的军港旅顺和威海,大沽口并不是它们主要的基地,但因为北洋水师实在是清廷的一块宝贝,隔三差五的就要接受检阅,所以在大沽港留了一个简单的停泊码头。这里只是用简单的木栅栏与民用码头区分开,有时外地的船只都会停错了码头,这时也不过跟码头的胥吏通融一番也就卸了货物,不过今天北洋水师的军用码头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部戒严了,港口的海面上还有蚊子炮船和鱼雷艇来回巡逻。
两艘涂着大清水师特有黝黑漆装的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泊在码头边,八门305毫米的粗壮炮管从装甲炮塔中伸出来,被水勇擦得一丝不苟的炮口反射着幽冷地光芒,显得狰狞而恐怖。这就是亚洲第一巨舰。
不远处,德国大使里克.海因茨注视着刚刚在大沽船厂接受完检修的“济远”号和“威远”号。毫无疑问。排水量达到7400吨地两舰给人的映像是极其深刻的。海因茨虽然不是出身海军,但因为家族的原因,对舰艇地知识是极为丰富的,这样的一等重型铁甲舰。就是强大的德意志也仅仅拥有两艘,而这个一向被西方人视为蒙昧落后地国家却拥有四艘这样的军舰,据说在上次的中英战争中,清国的海军还俘获了英国两艘更加庞大的铁甲舰。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只是这样一来,清国的海军实力在东亚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强大的地步,就是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过他。
对此,海因茨微微产生了一些担心,这个国家恐怖的展势头是他亲眼目睹的,一旦开启了民智,整个国家就像上了条一般,急向前奔跑。天津、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工业区的雏形,而且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开去,毫无疑问。这个国家将经历一场工业上地变革,尽管在公民的教育程度、社会体制上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但以其庞大的市场、丰富地自然资源和近乎奢侈的人力资源。一旦让其走上工业展的快车道,国力必将急膨胀,从而给世界格局带来极大的震动。
只不过这一切从近期看,似乎对德国没有什么坏处,伟大的德意志仅仅在太平洋上拥有几个小岛屿。几乎和清国没有什么冲突。更何况清国需要德国支持他们突破英国人地封锁,同样也需要德国地技术和马克。在清国国力上升的过程中,德国将挥全方面地影响力,从而给这个国家打上深刻的烙印,这无疑将为德国在远东获得利益带来更大的便利。而这些在这几年里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证。
不过,海因茨认为,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的,那就是不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作直接的对抗。虽然海因茨从心底里看不起那群靠海盗起家的长腿猴子,但他不得不承认,英国皇家海军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大不列颠王国几百年间靠搜刮殖民地积累起来的财富也不是统一不到二十年的德意志帝国可以比拟的,帝国想要挑战英国的位置,还需要隐忍和积累实力。
因而在他看来,帝国在印度支那半岛挑起的那场冲突无疑是愚蠢的。两年前,帝国根据中德秘密签订的《宗主权转让条约》,对暹罗国提出外交照会,要求行使对暹罗国和在其实际控制下的南掌三国的宗主权。立即遭到了现任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的断然拒绝,而英法也以1855年与暹罗签订的《鲍林条约》为借口,谴责帝国此举侵害了他们的利益。
一直极力促成此事,并刚刚登上德意志帝国皇帝宝座的威廉二世当即恼羞大怒。他不顾相俾斯麦的大力反对,派出了以两艘萨克森级铁甲舰为的远征舰队。15000名德国士兵从本土出,经德国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多隆、喀麦隆、德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到达暹罗。
德国6军从普鲁士时代起就是欧6军队的典范,到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后更是享有“天下第一”的美誉;而德国海军虽然现在还不如6军那样强大,甚至论及总吨位,还比不上近些年力量急上升的中国海军,但到底也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海军,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舰船数量都不是只有几艘老旧鱼雷炮艇的暹罗可以抗衡的。
虽然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一直致力于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和积极的建设。他废除奴隶制度,兴建学校、博物馆、国立图书馆,并在国内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展道路系统,创办邮电局和其他现代化设施。历史上称他的执政时期为“维新时代”,实际上可说是泰国现代化的开端。而说实话,暹罗的实力也的确有很大的提升,朱拉隆功好不容易装备起来的两万多近代化6军和一支由几艘鱼雷艇与炮舰组成的海军,起码在同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中绝对是屈一指的。
但如果他们面对的是德**队又另当别论了,这支6军曾让老牌列强法国也瑟瑟抖,海军敢在后来与英国一掰手腕的军队,绝不是暹罗军队可以抵挡的。更何况暹罗军队还要分散地防御他们的几个海港。
毫无悬念之下,德国远征军很快就攻陷了包括暹罗都曼谷在内的数个重要城市,然而对此早有准备的朱拉隆功随即带领他的军队退往了暹罗中北部的热带雨林,和德国远征军玩起了猫捉耗子的游戏。
两年过去了,德国远征军依旧没能完全控制整个暹罗,朱拉隆功的军队就像幽灵一样攻击着德国远征军,而他背后的英国也逐渐显露出来。英国人虽然在缅甸折了锐气,而且顾及德国领导的三国同盟与俄国联起手来,不致于派兵干涉,但依旧通过出售军火给朱拉隆功的方式参与了进来。
所以,虽然前线仍不时有捷报传来,但损耗同样是惊人的。为了封锁暹罗海岸,截断英国人的援助,远征舰队需要长时间在海上巡逻,每月光耗费的煤炭就价值数万马克,而由于英**火商大都选择从印度或孟加拉将军火偷运到暹罗在印度洋安达曼海附近的海岸,再由暹罗人自己利用马来半岛上的山区偷运到北部,所以远征舰队大多数时候是在印度洋上巡逻。好在因为中国人夺下了缅甸,阻断了英国人从6上支援暹罗的道路,不然,他早就劝说皇帝陛下结束这场战争了。暹罗面向印度洋一侧的海岸,平而直,几乎没有一个好的港口,或许能让一些装货的小船停泊,但对于数千吨的大型军舰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帝国远征舰队只能在中国缅甸的港口进行维修和补给,这又是一大笔费用,甚至帝国还为此帮助中国改造了仰光的港口和船厂。
想着,海因茨有种感觉,大德意志帝国似乎上了那个中国皇帝的大当。不过好在中国人还非常在意与帝国的关系,不管是粮食、煤炭还是弹药,出售给远征军的都是最好的,价格也仅比国内贵少许,而如果加上饶半个地球的运费,这自然便宜很多了。
随着两国的关系日益增进,自己这个驻华大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因而即便任期结束,他也没有一丝慌乱,从老友写给自己的信看,此次回去,自己还有可能获得勋章,而让海因茨更有信心的是,此次回国,他还担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作为引导使,陪同即将访问德国的中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