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朝阳方升,秋露初凝,昌宁城西郊静安斋草堂之内,已经传来诸童子少年朗朗的读书声。清脆的童声夹杂着略带奶气的稚语,在这秋高气爽的早晨,竟让人油然而生温馨之感。
辰时初刻,草堂上端端正正坐着的,大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虽是衣衫破旧,却人人洗的干净,面庞上也带着股坚定的神气。此时城内富贵人家的少爷多半才从床上爬起来,最勤快的也还在路上。相比之下,读书的渴望对于草堂上这些穷人的孩子来说,显得更为迫切一些。
他们家境大都贫寒,买不起昂贵的书本和笔墨纸砚,因此往往是几个孩子聚集到一起,看着一本旧书在朗诵。恰恰是这种情况,反而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对教授的内容记得也更为牢固一些。在他们正前方丈许处放着一张几案,案头放着一个笔筒,一方砚台,几本薄书。一个青衫文士正站在案后,面带微笑看着他们,并且随着孩子们读书的声音有节奏地微微点着头。
朝阳,微风,青衫,草堂,伴随着认真诵读的孩子,在这个秋天的早晨,构成了一幅清新柔美的画卷。
林武站在草堂外看了半晌,呼吸着乡野之间的空气,似乎连带着也有些脱胎换骨的意味,那些家宅中的琐碎之事,那些官场上见不得光的污秽之事,在这一刻似乎都离他远去了。林武甚至想起了自己年少读书时的一些事情,面上神色也显得颇为放松。
昨日与杨宣商量完事情之后,林武没有着急前来,而是先去了前衙处理公务,一去京师数天,回来之后若还是几天都不坐堂办公,难免显得有些玩忽职守了。而且中间有许多往来官文需要他亲自盖印签押,同时林武也得对时下所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整体的轮廓。所以林武昨日在衙门忙了一天,今日才起了个大早,带着林南林跖来拜师的。林武心中着实想瞧瞧,这位静安斋主到底是何人物,竟能得杨宣那般赞许。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草堂中诵读之声未歇,林武也便未上前打扰,只是此时这诵读的内容,倒令他起了几分感慨。曾几何时,这《三字经》很多人都背诵过,其中的教导也曾深印在他们的心中,但一朝回首,却发现不知何时开始,有很多东西竟不知不觉之间被抛了个干净。杀母弑父者有之,淫妇谋夫者有之,兄弟阋墙者有之,叛众离亲者有之,佞臣欺君者有之……到底是什么使得这些人在渐渐长大之后,反而慢慢地摒弃了这些人伦之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言虽然直白,却一语道破个中因由,纵使有些酸儒穷辞而辩,也不过是苍白之言罢了。世间纠纷,十之**,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名”“利”二字而已。就连林武自己,浸淫官场近十年之后,也不再是当初“一腔热血为君流”的意气书生了。默然无语半晌,林武终于暗自叹了口气,转脸看看自己的两个儿子,心中祈盼着他们日后长大成人,万万不能忘了今日这些教义。
天下父母,皆是一般,几乎少有例外。只是父母所思所想,大都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林武今日自身感慨,便想两个儿子以后兄友弟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个规矩厚道人,殊不知父母之愿,大抵都是极难如愿的。比方当初林侍郎想让林文习文,林文却偏偏爱好习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今林武做了父亲,想让两个儿子做一个不被社会污浊风气涂染的人,这不是奢望是什么?何况林武似乎从根本上忽略掉了一个问题,大儿子林南从小便在无父无母遍地危险的社会上打滚,若是一个本分人,如何能在那种境地中活下来?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三字经》终于接近尾声,到最后众童子齐声诵道:“太祖兴,国大建,号圣武,都云京。靖四方,克大定,民安富,四野清。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又再读得几句,便终于止歇了。
那青衫文士勉励了众童子几句,接下来便要接着昨日的课业开始继续讲解了。他面带微笑抬头,正要引经据典说些什么,忽然眼帘扫到外面不远处的林武三人,心下暗笑,看来又有新人来了,只是来人看穿着打扮不似穷苦人家,却也不显得特别富贵,但举止气质又迥然有异……青衫文士阅人多矣,一望而知今回来的人不同以往,于是略微安顿了下草堂中的学童,随后缓步而出,来到林武近前。
林武见青衫文士出来了,抢先上前一拱手:“敢问,这位可是近日名声传遍昌宁府的静安斋主?”
青衫文士向后微微退了半步,也是一拱手:“些许薄名,不敢当足下一赞,敢问……足下在此观望草斋许久,莫非也是……”
林武笑道:“正是,我乃是慕名而来,专程来此,想请静安斋主不吝教导我这两个孩儿。只是不知犬子能否入得斋主法眼,得蒙教诲?”
静安斋主若有深意地看了看林武,没有正面回答,反而言道:“若是寻常乡野村童,但有好学之心,修必倾力教之。但观足下言谈举止,两位公子穿着打扮,似乎不是寻常人家,若果真如此,修怕是无能为力了。”
林武听这位静安斋主如此一说,心中暗笑,他明面上固然是拒绝,但同时也很委婉地传达了一个信息。这话的意思是说,寻常百姓家上不起学的孩子,只要肯学,我就尽心竭力地教导,即便我才能不高,但也不会有人挑我什么。可看你们爷几个这穿着打扮,进退举止,像是个出身不凡的,说是让我来教,恐怕这教之前,还得来掂量掂量我的斤两吧?
其实也不怪青衫文士这么说,以他阅人之丰,这种事情早就见过了,何况就在这昌宁府中,还真就有人这么做过了。昌宁府乃是江南富庶之府,自然少不了皇亲国戚在这呆着享福,其中就有一个郡王,眼下就住在这昌宁城里。
推荐票啊推荐票!裸奔新人可怜兮兮地看着你们哪……
朝阳方升,秋露初凝,昌宁城西郊静安斋草堂之内,已经传来诸童子少年朗朗的读书声。清脆的童声夹杂着略带奶气的稚语,在这秋高气爽的早晨,竟让人油然而生温馨之感。
辰时初刻,草堂上端端正正坐着的,大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虽是衣衫破旧,却人人洗的干净,面庞上也带着股坚定的神气。此时城内富贵人家的少爷多半才从床上爬起来,最勤快的也还在路上。相比之下,读书的渴望对于草堂上这些穷人的孩子来说,显得更为迫切一些。
他们家境大都贫寒,买不起昂贵的书本和笔墨纸砚,因此往往是几个孩子聚集到一起,看着一本旧书在朗诵。恰恰是这种情况,反而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对教授的内容记得也更为牢固一些。在他们正前方丈许处放着一张几案,案头放着一个笔筒,一方砚台,几本薄书。一个青衫文士正站在案后,面带微笑看着他们,并且随着孩子们读书的声音有节奏地微微点着头。
朝阳,微风,青衫,草堂,伴随着认真诵读的孩子,在这个秋天的早晨,构成了一幅清新柔美的画卷。
林武站在草堂外看了半晌,呼吸着乡野之间的空气,似乎连带着也有些脱胎换骨的意味,那些家宅中的琐碎之事,那些官场上见不得光的污秽之事,在这一刻似乎都离他远去了。林武甚至想起了自己年少读书时的一些事情,面上神色也显得颇为放松。
昨日与杨宣商量完事情之后,林武没有着急前来,而是先去了前衙处理公务,一去京师数天,回来之后若还是几天都不坐堂办公,难免显得有些玩忽职守了。而且中间有许多往来官文需要他亲自盖印签押,同时林武也得对时下所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整体的轮廓。所以林武昨日在衙门忙了一天,今日才起了个大早,带着林南林跖来拜师的。林武心中着实想瞧瞧,这位静安斋主到底是何人物,竟能得杨宣那般赞许。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草堂中诵读之声未歇,林武也便未上前打扰,只是此时这诵读的内容,倒令他起了几分感慨。曾几何时,这《三字经》很多人都背诵过,其中的教导也曾深印在他们的心中,但一朝回首,却发现不知何时开始,有很多东西竟不知不觉之间被抛了个干净。杀母弑父者有之,淫妇谋夫者有之,兄弟阋墙者有之,叛众离亲者有之,佞臣欺君者有之……到底是什么使得这些人在渐渐长大之后,反而慢慢地摒弃了这些人伦之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言虽然直白,却一语道破个中因由,纵使有些酸儒穷辞而辩,也不过是苍白之言罢了。世间纠纷,十之**,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名”“利”二字而已。就连林武自己,浸淫官场近十年之后,也不再是当初“一腔热血为君流”的意气书生了。默然无语半晌,林武终于暗自叹了口气,转脸看看自己的两个儿子,心中祈盼着他们日后长大成人,万万不能忘了今日这些教义。
天下父母,皆是一般,几乎少有例外。只是父母所思所想,大都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林武今日自身感慨,便想两个儿子以后兄友弟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个规矩厚道人,殊不知父母之愿,大抵都是极难如愿的。比方当初林侍郎想让林文习文,林文却偏偏爱好习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今林武做了父亲,想让两个儿子做一个不被社会污浊风气涂染的人,这不是奢望是什么?何况林武似乎从根本上忽略掉了一个问题,大儿子林南从小便在无父无母遍地危险的社会上打滚,若是一个本分人,如何能在那种境地中活下来?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三字经》终于接近尾声,到最后众童子齐声诵道:“太祖兴,国大建,号圣武,都云京。靖四方,克大定,民安富,四野清。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又再读得几句,便终于止歇了。
那青衫文士勉励了众童子几句,接下来便要接着昨日的课业开始继续讲解了。他面带微笑抬头,正要引经据典说些什么,忽然眼帘扫到外面不远处的林武三人,心下暗笑,看来又有新人来了,只是来人看穿着打扮不似穷苦人家,却也不显得特别富贵,但举止气质又迥然有异……青衫文士阅人多矣,一望而知今回来的人不同以往,于是略微安顿了下草堂中的学童,随后缓步而出,来到林武近前。
林武见青衫文士出来了,抢先上前一拱手:“敢问,这位可是近日名声传遍昌宁府的静安斋主?”
青衫文士向后微微退了半步,也是一拱手:“些许薄名,不敢当足下一赞,敢问……足下在此观望草斋许久,莫非也是……”
林武笑道:“正是,我乃是慕名而来,专程来此,想请静安斋主不吝教导我这两个孩儿。只是不知犬子能否入得斋主法眼,得蒙教诲?”
静安斋主若有深意地看了看林武,没有正面回答,反而言道:“若是寻常乡野村童,但有好学之心,修必倾力教之。但观足下言谈举止,两位公子穿着打扮,似乎不是寻常人家,若果真如此,修怕是无能为力了。”
林武听这位静安斋主如此一说,心中暗笑,他明面上固然是拒绝,但同时也很委婉地传达了一个信息。这话的意思是说,寻常百姓家上不起学的孩子,只要肯学,我就尽心竭力地教导,即便我才能不高,但也不会有人挑我什么。可看你们爷几个这穿着打扮,进退举止,像是个出身不凡的,说是让我来教,恐怕这教之前,还得来掂量掂量我的斤两吧?
其实也不怪青衫文士这么说,以他阅人之丰,这种事情早就见过了,何况就在这昌宁府中,还真就有人这么做过了。昌宁府乃是江南富庶之府,自然少不了皇亲国戚在这呆着享福,其中就有一个郡王,眼下就住在这昌宁城里。
推荐票啊推荐票!裸奔新人可怜兮兮地看着你们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