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偏殿。
启元帝训完了杜宁,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气儿终于喘匀了。只听杜宁又奏道:“皇上,微臣尚有下情回禀。”
“讲。”
“此次巡查,微臣遇到一件巧事。在街头偶遇十六皇子之时,他并不是孤身一人,身边还有另外一个孩子。”
“哦?是什么身份?可详细调查过了?”
“还不曾详查,但若微臣所料不差,怕是和靖北伯林文有些关系。”
“嗯?”启元帝眉毛一挑,重复了一遍:“和靖北伯林文有些关系?你是说……此次刺杀之事……”
眼见着皇上想得左了,杜宁连忙把话茬儿截了下来:“皇上误会了,臣经过交谈得知,那个孩子与十六皇子不过是偶遇,说起来,若是没有他们,微臣只怕难以见到十六皇子了。而且依微臣所见,二人关系似乎甚为融洽,所以……”
“哦……”启元帝听了便即释然。要知道靖北伯林文此次征北立下大功,启元帝论功行赏,加封其为靖北伯,若是者靖北伯与此次截杀事件有牵连,不但林家要被灭了九族,连一向赏识他的启元帝也会面上无光,少不得有大臣上谏委婉地批评皇上不懂带眼识人……
听到林文与此事无关,启元帝放下了心,又问道:“那孩子与林文有何干系?”
杜宁道:“皇上应还记得,林家有四子一女,长女……”杜宁顿了一顿,还是接茬儿说了:“长女便是林贵妃,长子即是林文,次子名叫林武,现为昌宁府知府。”
“哦……这怎么能不记得。”启元帝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一丝微笑,说道:“说起来,我听说他们兄弟还传有一个笑话。当时林侍郎家生头胎,朕的这位岳丈本想让儿子学文,是以起名叫做林文,后来生了第二个儿子,便起名叫林武。文武双全,想来倒也是件乐事。岂料这林文大了以后只喜欢舞枪弄棒,让他大失所望。反是这林武,对枪棒不感兴趣,倒是考了举子,走了文官之路。”
“是啊。”杜宁也想起了这事儿。“后来众人皆笑林侍郎为官清明,对自己的儿子却没看准,哈哈!不过虽然颠了个个儿,但靖北伯兄弟俩也总算没有辜负林侍郎的期望,一文一武终成一面之才,想林侍郎九泉之下,也必感欣慰的。”
启元帝闻言也点点头,半晌微微一叹:“说起来,清儿也很久没有出过宫了……”杜宁在一旁没敢接话儿,启元帝一后四妃,适才口中的“清儿”是其中的一位,便是林文的妹妹林贵妃。林贵妃相貌清丽,品行端淑,很得启元帝喜欢,这等家事不过是皇上一时感慨,杜宁哪里敢接口?过了一会儿,启元帝回过神来,道:“嗯,咱们说到哪了?”
杜宁忙道:“回皇上,说到林武了。”
“嗯,对,林武怎么了?你继续说。”
“林武配夫人韩氏,生有一子名南,说起来本是一桩喜事,可谁知道此子生下来不到一年,便被家中恶仆抱走,从此不知所踪。”
“哎哟!”启元帝恍然大悟。“这件事朕记得!唉,算一算怕是得有五年了吧,当时清儿哭得死去活来,大病了一场……”启元帝又道:“对了,我记得当时那孩子出生的时候,好像还带着很多胎记?朕记得坊间传言,说此子是谪仙呢,呵呵!”
杜宁只尴尬地陪着笑,不敢搭言。有些话皇上说可以,旁人却是万万说不得的。背地里开玩笑可以说说,但当着皇上的面,谁敢说!皇上号称天子,是天帝的儿子,那不就是仙人么?你当着皇上的面说另外一个人也是仙人,那不是找死是什么?当今皇上虽然大度,但有些忌讳还是要避一避的,没看皇上刚才自己说起时,都用了一个“谪”字么?
“咦?杜宁,你是说……那和明德在一起的孩子,就是这个孩子?”
“微臣不敢十分肯定,但若说身上胎记,则与臣当初所见一般无二!”
“你当初见过他?”
“是,当初林武一家曾经回京省亲,那时候臣还是内廷侍卫,曾在靖北伯家里见过那孩子。”
启元帝回想了一下,好像确有这么回事。想了一会儿,启元帝不禁哑然失笑:“这……还真是巧事。”启元帝笑着看了看杜宁,说道:“朕倒是没有看错你,你果然身具福泽。呵呵,这一次北巡,不但立了功,还找到了朕的儿子,连林家失踪了快五年的孩子竟也被你给你撞见了,可真是一员福将啊!”
“微臣惶恐。”
“你惶恐个屁!”启元帝没好气地踹了杜宁一脚,并且还冒出一句粗口来。但杜宁不但没有吃惊,反而笑呵呵地挺了一脚。两人都笑了笑,仿佛找回了旧日的时光一般。
“皇上,虽是体貌一般,但臣以为,天下之大,体貌相同之人或许真有,万一那孩子不是林家血脉,臣就弄巧成拙反被人误会了,所以这一次没有将他带来。臣想先通知下林知府,悄悄做了滴血验证之事,再做安排,您看?”
“呵呵,你倒是小心。不过天下虽大,巧事虽多,但这么巧的事朕可不信。朕听说那孩子的胎记可很是特别呢。”启元帝笑道:“你也不用这么小心,林知府那边是要通知的,总得让他有个准备。血脉之事,的确也是马虎不得,就照你说的办吧。若那孩子是林家的血脉,就皆大欢喜,若真的是事有凑巧,那孩子不是林家骨血,那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到时候就留下他,给明德做个伴儿也是好的。”
“皇上仁善,若真是这样,不但那个孩子感皇上圣恩,世间百姓也会体念皇上恩德。”
“行了,朕知道你能说,这会儿就免了吧。”启元帝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此事和林文有些干系,那你就去他府上走一遭吧。闲着也是闲着,让他跟你走一趟也好,反正他刚刚从北边儿回来,对边情也比较熟悉。另外,今天吏部已经发了调令,新调官吏着日就会启程赴北地上任。”
“对了,你说的那个小官儿叫田什么来着?”
“田乾。”
“哦,田乾,他可真有你说的那么能干?”
杜宁笑了:“皇上,臣在青州数日,市井民间听了不少,后经接触,倒发现此人确是有些才干,但究竟如何,臣却不知。”
启元帝瞪了杜宁一眼:“我看你又想换身衣服了!罢了,先将他调到南边,历练历练,若是真有才干,再着日升迁。行了,今日就到这儿吧,你数日劳乏,先不用着急,回去歇一歇,明日再去林文那里也就是了。”
杜宁连忙叩谢恩典,随后推出偏殿,如释重负般直了身子。
启元帝训完了杜宁,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气儿终于喘匀了。只听杜宁又奏道:“皇上,微臣尚有下情回禀。”
“讲。”
“此次巡查,微臣遇到一件巧事。在街头偶遇十六皇子之时,他并不是孤身一人,身边还有另外一个孩子。”
“哦?是什么身份?可详细调查过了?”
“还不曾详查,但若微臣所料不差,怕是和靖北伯林文有些关系。”
“嗯?”启元帝眉毛一挑,重复了一遍:“和靖北伯林文有些关系?你是说……此次刺杀之事……”
眼见着皇上想得左了,杜宁连忙把话茬儿截了下来:“皇上误会了,臣经过交谈得知,那个孩子与十六皇子不过是偶遇,说起来,若是没有他们,微臣只怕难以见到十六皇子了。而且依微臣所见,二人关系似乎甚为融洽,所以……”
“哦……”启元帝听了便即释然。要知道靖北伯林文此次征北立下大功,启元帝论功行赏,加封其为靖北伯,若是者靖北伯与此次截杀事件有牵连,不但林家要被灭了九族,连一向赏识他的启元帝也会面上无光,少不得有大臣上谏委婉地批评皇上不懂带眼识人……
听到林文与此事无关,启元帝放下了心,又问道:“那孩子与林文有何干系?”
杜宁道:“皇上应还记得,林家有四子一女,长女……”杜宁顿了一顿,还是接茬儿说了:“长女便是林贵妃,长子即是林文,次子名叫林武,现为昌宁府知府。”
“哦……这怎么能不记得。”启元帝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一丝微笑,说道:“说起来,我听说他们兄弟还传有一个笑话。当时林侍郎家生头胎,朕的这位岳丈本想让儿子学文,是以起名叫做林文,后来生了第二个儿子,便起名叫林武。文武双全,想来倒也是件乐事。岂料这林文大了以后只喜欢舞枪弄棒,让他大失所望。反是这林武,对枪棒不感兴趣,倒是考了举子,走了文官之路。”
“是啊。”杜宁也想起了这事儿。“后来众人皆笑林侍郎为官清明,对自己的儿子却没看准,哈哈!不过虽然颠了个个儿,但靖北伯兄弟俩也总算没有辜负林侍郎的期望,一文一武终成一面之才,想林侍郎九泉之下,也必感欣慰的。”
启元帝闻言也点点头,半晌微微一叹:“说起来,清儿也很久没有出过宫了……”杜宁在一旁没敢接话儿,启元帝一后四妃,适才口中的“清儿”是其中的一位,便是林文的妹妹林贵妃。林贵妃相貌清丽,品行端淑,很得启元帝喜欢,这等家事不过是皇上一时感慨,杜宁哪里敢接口?过了一会儿,启元帝回过神来,道:“嗯,咱们说到哪了?”
杜宁忙道:“回皇上,说到林武了。”
“嗯,对,林武怎么了?你继续说。”
“林武配夫人韩氏,生有一子名南,说起来本是一桩喜事,可谁知道此子生下来不到一年,便被家中恶仆抱走,从此不知所踪。”
“哎哟!”启元帝恍然大悟。“这件事朕记得!唉,算一算怕是得有五年了吧,当时清儿哭得死去活来,大病了一场……”启元帝又道:“对了,我记得当时那孩子出生的时候,好像还带着很多胎记?朕记得坊间传言,说此子是谪仙呢,呵呵!”
杜宁只尴尬地陪着笑,不敢搭言。有些话皇上说可以,旁人却是万万说不得的。背地里开玩笑可以说说,但当着皇上的面,谁敢说!皇上号称天子,是天帝的儿子,那不就是仙人么?你当着皇上的面说另外一个人也是仙人,那不是找死是什么?当今皇上虽然大度,但有些忌讳还是要避一避的,没看皇上刚才自己说起时,都用了一个“谪”字么?
“咦?杜宁,你是说……那和明德在一起的孩子,就是这个孩子?”
“微臣不敢十分肯定,但若说身上胎记,则与臣当初所见一般无二!”
“你当初见过他?”
“是,当初林武一家曾经回京省亲,那时候臣还是内廷侍卫,曾在靖北伯家里见过那孩子。”
启元帝回想了一下,好像确有这么回事。想了一会儿,启元帝不禁哑然失笑:“这……还真是巧事。”启元帝笑着看了看杜宁,说道:“朕倒是没有看错你,你果然身具福泽。呵呵,这一次北巡,不但立了功,还找到了朕的儿子,连林家失踪了快五年的孩子竟也被你给你撞见了,可真是一员福将啊!”
“微臣惶恐。”
“你惶恐个屁!”启元帝没好气地踹了杜宁一脚,并且还冒出一句粗口来。但杜宁不但没有吃惊,反而笑呵呵地挺了一脚。两人都笑了笑,仿佛找回了旧日的时光一般。
“皇上,虽是体貌一般,但臣以为,天下之大,体貌相同之人或许真有,万一那孩子不是林家血脉,臣就弄巧成拙反被人误会了,所以这一次没有将他带来。臣想先通知下林知府,悄悄做了滴血验证之事,再做安排,您看?”
“呵呵,你倒是小心。不过天下虽大,巧事虽多,但这么巧的事朕可不信。朕听说那孩子的胎记可很是特别呢。”启元帝笑道:“你也不用这么小心,林知府那边是要通知的,总得让他有个准备。血脉之事,的确也是马虎不得,就照你说的办吧。若那孩子是林家的血脉,就皆大欢喜,若真的是事有凑巧,那孩子不是林家骨血,那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到时候就留下他,给明德做个伴儿也是好的。”
“皇上仁善,若真是这样,不但那个孩子感皇上圣恩,世间百姓也会体念皇上恩德。”
“行了,朕知道你能说,这会儿就免了吧。”启元帝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此事和林文有些干系,那你就去他府上走一遭吧。闲着也是闲着,让他跟你走一趟也好,反正他刚刚从北边儿回来,对边情也比较熟悉。另外,今天吏部已经发了调令,新调官吏着日就会启程赴北地上任。”
“对了,你说的那个小官儿叫田什么来着?”
“田乾。”
“哦,田乾,他可真有你说的那么能干?”
杜宁笑了:“皇上,臣在青州数日,市井民间听了不少,后经接触,倒发现此人确是有些才干,但究竟如何,臣却不知。”
启元帝瞪了杜宁一眼:“我看你又想换身衣服了!罢了,先将他调到南边,历练历练,若是真有才干,再着日升迁。行了,今日就到这儿吧,你数日劳乏,先不用着急,回去歇一歇,明日再去林文那里也就是了。”
杜宁连忙叩谢恩典,随后推出偏殿,如释重负般直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