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水师的建设
ps:晚上过十二点有一更,周一、周二每天三更,后面几天正常更新,看情况不定时加更,请朋友们多多支持!
-----------------
两仪殿内,李世民召集君臣议事。
已经是冬日,虽未下雪,天气已经很冷了,殿内都生着火炉。
在场的重臣有司空房玄龄、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吏部尚书侯君集、礼部尚书李道宗、兵部尚书李世绩、工部尚书李大亮、户部尚书唐俭,及将作监大匠阎立本、军器监大匠阎立德兄弟,兵部侍郎韩瑗、崔敦礼,当然还有李业诩这个军事学院的祭酒。
“各位爱卿,扩建水师之事在年后即要进行,今日召集各位商议具体事宜,有何建议,皆可提出!”李世民看着这些大唐帝国的精英们,微笑着说道。
当时讨论有关高丽的朝会上,李业诩提出以水陆两道攻击高丽,争取将高丽一击灭国,建议扩建水师后,李世民可以说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水师的扩建提上日程。
以李业诩的感觉,即使是后世那样高效的政府,也是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将如此重大的事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拍板。
毕竟扩建水师,朝廷所费的军资要非常的多。
见李世民说完后眼睛盯着自己,目前只领军事学院祭酒职的李业诩当先站出来,把自己这些日子所想的一些事讲了出来:“陛下,我大唐原有的水师规模过小,舟楫船只数量少,有经验的水师将士数量也极少,可以说,如今的大唐水师并无非常大的水上作战能力,更不说渡海作战,运送数万军队攻击有坚城据守的地方。若是出征高丽,必须要有很多有海上经验的水师军士,还有数量不少的可以渡海的大型船只!这些都是当前需要立即解决的事!”
这些时候,李业诩奉李世民的令,会同兵部侍郎韩瑗、崔敦礼,将水师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整理,这两名兵部侍郎工作效率不是一般的高,在短短月余时间内,就将李业诩想要的资料找齐。
从这些资料上看,李业诩也明白,如今大唐军中虽然有水师编制,但都是属于各州军编下,规模非常之小,可以说没有能进行大规模水上作战的成建制力量,更不要说渡海作战,说白了,现在的水师只是拥有几艘船,能在江里,或者湖里运载一些人的数千人员编制的杂牌军,并且各自隶属于沿海或者沿江、湖的州府。虽然那些船只可以在海上航行,但因数量不多,船规模又小,抵挡不小大风浪,也载不了多少人。若是出征高丽,数万人的军队,要如今规模的水师运载,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别说有可能与高丽或者百济,还有倭国在海上进行作战。
如今所有的眼光都是集中有陆地上,连贤明如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也是如此,对海防根本没有重视,也没有概念,即使是要从海上出击高丽,以他们的想法,也就是临时征召船员,再建造大船,能将陆军将士运过海去就行。
“陛下,李祭酒所言为实,此是兵部所辖的水师的资料,请陛下过目,”兵部尚书李世绩站起来,把一份由两位兵部侍郎所整理,以奏报形式写就的资料交给李世民,“若要运载大量的军队渡海作战,并且使得水师自身有作战能力,必须扩建水师,增加水师装备,以应战事需要…”
“李爱卿,你与朕说说军事学院之水师班学员的情况!还有水师建设的目标要求,”李世民接过李世绩手中的奏报,没打开看,放在了一边,指着李业诩道。
今日姓李的大臣实在不少,李世民只得用手相指,不然还不知道叫谁。
“陛下,水师班学员刚刚在两个月前分班,目前所学也只是基础理论方面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如此并没有指挥水师的能力,”李业诩应声站起来说道,“只是臣觉得可以这般,在教授一段时间的基础课后,可以令这些学员到水师所在地,熟悉并适应水上的环境,并实地学习水上作战的科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速成训练,基本可以满足暂时的水师扩军需要!”
“以臣所理解之水师,不只在沿江内湖运兵作战,还要包括可以在我大唐周边海上进行军事战争的武装力量,包括船只、人员和管理机构,如今一些我们所具备的条件,但还有很多是需要朝廷大量财力支持的…”
与海军陆战队不同,李业诩在后世的特战队并没有海上训练科目,一些有关海军的知识也只是在军校里时候学的,对海军如何作战并不熟悉。而且后世的海军理念与现在的水师大不相同,如今的水师所用的战船,也只有那种以船员划桨或者脚踩为动力的木船,而且所用的武器只有弩、弓等射程较远的兵器,刚刚研制出来的火炮,暂时还无法在现有规模的船上使用,一则因为安全方面,火炮需要大量的弹药,而军中熟悉火药的人并不多;二则因为火炮发射发产生强大的后坐力,有可能击穿木板,使战船受到损害,这两个问题解决前,火炮还只是理论上水师能使用的兵器,这些都是当前务必要解决的问题。
李业诩在这段时间所了解的资料中,知道如今有了车船,可以以脚踏木轮推进,有了水密隔舱的技术,减摇舭骨也有了,造船也有了图纸,铁钉联接、桐油加麻丝接缝、船渠修造、仿照船模造船、滑道下水等技术,现有的水师船只虽然不多,但各类却不少,包括楼船、艨艟、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这些东西是有些出乎李业诩意外的。
若能将这些技术好好利用,再加上火炮技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在这个时代傲视世界,还是有可能的。
还有几个对于水师建设非常有利的东西,那就是指南针和望远镜,也早在十年前已经由李业诩研制出来。
指南针已经研制出来十多年了,军器监的工匠们,在李业诩研制的基础上,经过了不少的改进,大、中、小、微小,各种型号的指南针都有,最大的需要用车运载,指示精度也更好,只是用于航行的船中,则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设计。
而望远镜的制造,因为没有玻璃,还是用水晶代替,虽然以朝廷的名义征用了最好材质的水晶,但水晶的透光性能与折射放大性能,还是无法与后世的玻璃相比,虽然军器监那些脑袋聪明的出乎李业诩意外的官员们,已经制作出更为复杂的用复合镜片的望远镜,只是成像效果却不甚理想。
让李业诩有些兴奋的是,军器监的官员们已经摸索制作出玻璃制品来了,他们是在李业诩的一些指导下,经过自己的数百上千次试验,用了许多的材料,终于有一些成品半成品的玻璃制作出来,只是材质还暂时不能用于望远镜的制品。
待李业诩说完,工部尚书李大亮站起来说道:“陛下,臣前些年在青海之时,曾使部下建造一些稍大的船只,以在青海中运载物资,只是士兵们皆不太熟悉船只操作,只得征用那些青海边会操船的居民,以作军用,所以臣觉得,水师将士应从临海近的那些渔民中募集,这样才可以迅速地提高操船水平,使得水师尽快有战斗力!”
“陛下,臣觉得若要作运载数万军士之用,必须尽快征集工匠,开始建造大型的船只,”将作大匠阎立本起身说道。
这位脾性古怪的大师,说话也是很简单。
接着其他人又说了一些相关的事项,每个人所说的都被一旁的宫内记事人员记录下来。
一会,见没有人再有言语,李世民开口说道:“诸卿所言皆是组建水师所必须之务,待兵部将这些建言整理完善后,即以兵部军令行文下达,扩建水师!”
李世民走到墙上挂着的大唐统疆域图前,指着地图道:“初募集的水师,将集中在莱州、登州、海州一带,加紧训练,以得早日成军!以将作大匠阎立本为督,并令杭、越、婺、莱、登、洪、江七州,造船一千五百艘,以作水师筹建之用…再令军器大匠阎立德,加紧研制可用于战船上使用的火炮!”
“诺!”众臣起身应道。
“诸位爱卿可有水师领军人物之选?”李世民再问场中诸臣道。
“陛下,臣举荐左卫大将军郑仁泰任大唐水师主将!”李世民刚说完,房玄龄即站起来说道。
听房玄龄如此一说,李业诩一愣,想不明白刚刚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的郑仁泰,房玄龄为何要举荐他去当任水师主将。
郑仁泰与房玄龄并无什么交集,郑仁泰这些年虽然立下不小的战功,但与能否领军水师并无多大关系,这是何意?按理这个举荐人儿应该由自己来说才好,毕竟自己对郑仁泰熟。
不过郑仁泰去当水师的主将,也是个不错的结果,只是李业诩心中还有一个人选,必须要向李世民提出来。
只听李世民说道:“房卿所提,朕允!还有其他合适的将领,也可以荐举,朕都会考虑的!”
“陛下,臣推举一人!”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马上站了起来。
“何人?”
“第一卫军第一近卫师第六团中郎将刘仁轨!”李业诩朗声说道。
“朕许!”李世民没做任何考虑,即点头应允。
李业诩大喜,他不知道是历史影响了自己,还是自己影响了历史,原来历史中李治朝时候,那个指挥大唐水师在白江口击败百济和倭国联军的海军统帅刘仁轨,也顺着自己的推举到水师中去,只是希望这家伙有天生的指挥水师才能,协助郑仁泰打造出一支让人生畏的大唐海军来,到时可以远征海外,无论是倭国,还是其他地方,都可以将其征服。
皇帝李世民已经这般重视水师的建设,李业诩对大唐海军的战力有极大的信心,高丽、百济、新罗,还有倭国,及其他地方,这些大唐周边没有被征服的小国,将会是下一个打击的目标,有他李业诩在,这几个地方的历史必是要改写…
ps:晚上过十二点有一更,周一、周二每天三更,后面几天正常更新,看情况不定时加更,请朋友们多多支持!
-----------------
两仪殿内,李世民召集君臣议事。
已经是冬日,虽未下雪,天气已经很冷了,殿内都生着火炉。
在场的重臣有司空房玄龄、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吏部尚书侯君集、礼部尚书李道宗、兵部尚书李世绩、工部尚书李大亮、户部尚书唐俭,及将作监大匠阎立本、军器监大匠阎立德兄弟,兵部侍郎韩瑗、崔敦礼,当然还有李业诩这个军事学院的祭酒。
“各位爱卿,扩建水师之事在年后即要进行,今日召集各位商议具体事宜,有何建议,皆可提出!”李世民看着这些大唐帝国的精英们,微笑着说道。
当时讨论有关高丽的朝会上,李业诩提出以水陆两道攻击高丽,争取将高丽一击灭国,建议扩建水师后,李世民可以说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水师的扩建提上日程。
以李业诩的感觉,即使是后世那样高效的政府,也是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将如此重大的事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拍板。
毕竟扩建水师,朝廷所费的军资要非常的多。
见李世民说完后眼睛盯着自己,目前只领军事学院祭酒职的李业诩当先站出来,把自己这些日子所想的一些事讲了出来:“陛下,我大唐原有的水师规模过小,舟楫船只数量少,有经验的水师将士数量也极少,可以说,如今的大唐水师并无非常大的水上作战能力,更不说渡海作战,运送数万军队攻击有坚城据守的地方。若是出征高丽,必须要有很多有海上经验的水师军士,还有数量不少的可以渡海的大型船只!这些都是当前需要立即解决的事!”
这些时候,李业诩奉李世民的令,会同兵部侍郎韩瑗、崔敦礼,将水师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整理,这两名兵部侍郎工作效率不是一般的高,在短短月余时间内,就将李业诩想要的资料找齐。
从这些资料上看,李业诩也明白,如今大唐军中虽然有水师编制,但都是属于各州军编下,规模非常之小,可以说没有能进行大规模水上作战的成建制力量,更不要说渡海作战,说白了,现在的水师只是拥有几艘船,能在江里,或者湖里运载一些人的数千人员编制的杂牌军,并且各自隶属于沿海或者沿江、湖的州府。虽然那些船只可以在海上航行,但因数量不多,船规模又小,抵挡不小大风浪,也载不了多少人。若是出征高丽,数万人的军队,要如今规模的水师运载,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别说有可能与高丽或者百济,还有倭国在海上进行作战。
如今所有的眼光都是集中有陆地上,连贤明如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也是如此,对海防根本没有重视,也没有概念,即使是要从海上出击高丽,以他们的想法,也就是临时征召船员,再建造大船,能将陆军将士运过海去就行。
“陛下,李祭酒所言为实,此是兵部所辖的水师的资料,请陛下过目,”兵部尚书李世绩站起来,把一份由两位兵部侍郎所整理,以奏报形式写就的资料交给李世民,“若要运载大量的军队渡海作战,并且使得水师自身有作战能力,必须扩建水师,增加水师装备,以应战事需要…”
“李爱卿,你与朕说说军事学院之水师班学员的情况!还有水师建设的目标要求,”李世民接过李世绩手中的奏报,没打开看,放在了一边,指着李业诩道。
今日姓李的大臣实在不少,李世民只得用手相指,不然还不知道叫谁。
“陛下,水师班学员刚刚在两个月前分班,目前所学也只是基础理论方面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如此并没有指挥水师的能力,”李业诩应声站起来说道,“只是臣觉得可以这般,在教授一段时间的基础课后,可以令这些学员到水师所在地,熟悉并适应水上的环境,并实地学习水上作战的科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速成训练,基本可以满足暂时的水师扩军需要!”
“以臣所理解之水师,不只在沿江内湖运兵作战,还要包括可以在我大唐周边海上进行军事战争的武装力量,包括船只、人员和管理机构,如今一些我们所具备的条件,但还有很多是需要朝廷大量财力支持的…”
与海军陆战队不同,李业诩在后世的特战队并没有海上训练科目,一些有关海军的知识也只是在军校里时候学的,对海军如何作战并不熟悉。而且后世的海军理念与现在的水师大不相同,如今的水师所用的战船,也只有那种以船员划桨或者脚踩为动力的木船,而且所用的武器只有弩、弓等射程较远的兵器,刚刚研制出来的火炮,暂时还无法在现有规模的船上使用,一则因为安全方面,火炮需要大量的弹药,而军中熟悉火药的人并不多;二则因为火炮发射发产生强大的后坐力,有可能击穿木板,使战船受到损害,这两个问题解决前,火炮还只是理论上水师能使用的兵器,这些都是当前务必要解决的问题。
李业诩在这段时间所了解的资料中,知道如今有了车船,可以以脚踏木轮推进,有了水密隔舱的技术,减摇舭骨也有了,造船也有了图纸,铁钉联接、桐油加麻丝接缝、船渠修造、仿照船模造船、滑道下水等技术,现有的水师船只虽然不多,但各类却不少,包括楼船、艨艟、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这些东西是有些出乎李业诩意外的。
若能将这些技术好好利用,再加上火炮技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在这个时代傲视世界,还是有可能的。
还有几个对于水师建设非常有利的东西,那就是指南针和望远镜,也早在十年前已经由李业诩研制出来。
指南针已经研制出来十多年了,军器监的工匠们,在李业诩研制的基础上,经过了不少的改进,大、中、小、微小,各种型号的指南针都有,最大的需要用车运载,指示精度也更好,只是用于航行的船中,则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设计。
而望远镜的制造,因为没有玻璃,还是用水晶代替,虽然以朝廷的名义征用了最好材质的水晶,但水晶的透光性能与折射放大性能,还是无法与后世的玻璃相比,虽然军器监那些脑袋聪明的出乎李业诩意外的官员们,已经制作出更为复杂的用复合镜片的望远镜,只是成像效果却不甚理想。
让李业诩有些兴奋的是,军器监的官员们已经摸索制作出玻璃制品来了,他们是在李业诩的一些指导下,经过自己的数百上千次试验,用了许多的材料,终于有一些成品半成品的玻璃制作出来,只是材质还暂时不能用于望远镜的制品。
待李业诩说完,工部尚书李大亮站起来说道:“陛下,臣前些年在青海之时,曾使部下建造一些稍大的船只,以在青海中运载物资,只是士兵们皆不太熟悉船只操作,只得征用那些青海边会操船的居民,以作军用,所以臣觉得,水师将士应从临海近的那些渔民中募集,这样才可以迅速地提高操船水平,使得水师尽快有战斗力!”
“陛下,臣觉得若要作运载数万军士之用,必须尽快征集工匠,开始建造大型的船只,”将作大匠阎立本起身说道。
这位脾性古怪的大师,说话也是很简单。
接着其他人又说了一些相关的事项,每个人所说的都被一旁的宫内记事人员记录下来。
一会,见没有人再有言语,李世民开口说道:“诸卿所言皆是组建水师所必须之务,待兵部将这些建言整理完善后,即以兵部军令行文下达,扩建水师!”
李世民走到墙上挂着的大唐统疆域图前,指着地图道:“初募集的水师,将集中在莱州、登州、海州一带,加紧训练,以得早日成军!以将作大匠阎立本为督,并令杭、越、婺、莱、登、洪、江七州,造船一千五百艘,以作水师筹建之用…再令军器大匠阎立德,加紧研制可用于战船上使用的火炮!”
“诺!”众臣起身应道。
“诸位爱卿可有水师领军人物之选?”李世民再问场中诸臣道。
“陛下,臣举荐左卫大将军郑仁泰任大唐水师主将!”李世民刚说完,房玄龄即站起来说道。
听房玄龄如此一说,李业诩一愣,想不明白刚刚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的郑仁泰,房玄龄为何要举荐他去当任水师主将。
郑仁泰与房玄龄并无什么交集,郑仁泰这些年虽然立下不小的战功,但与能否领军水师并无多大关系,这是何意?按理这个举荐人儿应该由自己来说才好,毕竟自己对郑仁泰熟。
不过郑仁泰去当水师的主将,也是个不错的结果,只是李业诩心中还有一个人选,必须要向李世民提出来。
只听李世民说道:“房卿所提,朕允!还有其他合适的将领,也可以荐举,朕都会考虑的!”
“陛下,臣推举一人!”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马上站了起来。
“何人?”
“第一卫军第一近卫师第六团中郎将刘仁轨!”李业诩朗声说道。
“朕许!”李世民没做任何考虑,即点头应允。
李业诩大喜,他不知道是历史影响了自己,还是自己影响了历史,原来历史中李治朝时候,那个指挥大唐水师在白江口击败百济和倭国联军的海军统帅刘仁轨,也顺着自己的推举到水师中去,只是希望这家伙有天生的指挥水师才能,协助郑仁泰打造出一支让人生畏的大唐海军来,到时可以远征海外,无论是倭国,还是其他地方,都可以将其征服。
皇帝李世民已经这般重视水师的建设,李业诩对大唐海军的战力有极大的信心,高丽、百济、新罗,还有倭国,及其他地方,这些大唐周边没有被征服的小国,将会是下一个打击的目标,有他李业诩在,这几个地方的历史必是要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