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那时的天,那时的地,

    那是祖国一定更美,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那时的你,那时的我,

    那时成就令人欣慰。

    又是一年中的六月,也是南洋公学又一批学生毕业的日子,对了,现在不该再叫南洋公学了,该改叫汴京大学了,去年便已经迁回国内,原本是要去南京的,不过南京城毁于兵变的战火中,暂时先在上海落了脚,后来随政府一起迁来了新都。与历届的前辈们不同,他们不只有了新的校名,更重要的他们还是第一批在国内毕业的学生。一曲《二十年后再相会》唱出了师长对他们的期许,也唱出了他们的自信。

    至少在外人看来这些天之骄子实在是令人羡慕,他们又太充裕的理由可以自信满满。他们几年前还只是贫苦的华侨子弟,可能连饭都吃不饱,而现在他们的锦绣前程却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学长都是民国新贵,大都位高权重,声威赫赫,总统的四位夫人中有三位是他们的学姐,而他们的校长正是当今的大总统本人,甚至他们还有四百多个早早嫁人据说在国内日子过得很苦的学姐,如今依然一下子成了地方上红人,至少也都成了县议员之类的人物。不过至少有一个人是不会这么想的,那就是来参加毕业典礼的张文英,当然,他并不怀疑这些学生们的锦绣前程,但他与其他人想的不一样。靠这种裙带关系上位固然能风光一时,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好在学生们都争气,都是国家可用的栋梁之才,不会让他这个校长丢脸的。但是中国的教育不可能完全依靠汴京大学一所学校。然而曾经的文明古国此时地教育却是相当落后的。

    中国的近代教育开始于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各类专门学堂的建立缺乏整体规划,彼此间互不相关,也没有学制系统可言。到了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开始尝试西方的三级制,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互相衔接。以期达到义务教育、普及教育和专门教育的完美结合,当时所创办地一些学堂已经具备了近代学制的一些雏形,但近代学制的真正确立却还要更晚一些。

    在中国还有一个相当奇怪的现象,由于近代高等教育起步较初、中等教育早,以致初、中等教育竟相对滞后。而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极不合理,为数本就不多的新式学堂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在一些基督教势力能够达到的地方也建了少量的教会学校,而在广大内地则几乎完全找不到新式学校,这种状况导致的必然地结果是。教育在沿海沿江省份愈展,广大内6地区则愈落后,文化的落后及人才的缺乏又进一步制约经济的展,经济落后,则教育也就更难展。

    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是保证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的情形是文实比例严重失调,课程设置也极不科学。文实比例失调当追溯至的戊戌变法运动。出于变法的需要,一大批法政学堂应运而生,以培养精通政治、懂得法律并善于执法的人才。加之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废除后的官本位思想依然如故,对于理化等知识也表现地漠然和不屑一顾。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方面,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展的一大障碍。学校课程设置凌乱、忽视基础课、缺乏系统性、不合中国国情则是课程设置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设置统一的课程制度固然不利于高校“独立精神由个性”的挥。但在高等教育展很不成熟,各校自定课程毫无经验地情况下,放手让各校自行制定,必然导致课程设置日趋凌乱、弊病丛生。

    当然,教育经费的紧张也是一个严重地现实困难。

    张文英所提出的新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由于得到了美国退赔的大笔庚子赔款。教育经费暂时不成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钱以外的困难了。

    先就是兴办师范院校。甚至直接从汴京大学中分出部分师资力量组建国立河南师范大学,通过大力展师范教育,增强初、中等师资力量,同时加大对于初、中等教育的投资力度,使适龄儿童能够得到相应地教育,同时也为高等教育培养合格地生源。而事实上即便是教育比较达的沿海沿江地区地情况也并不容乐观,而且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也的确需要更多的学校。所以在建设中小学的时候张文英并没有特意的偏颇,而是提出了相对均衡展的计划。

    对于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张文英采取的是统一管理的办法,这对于大学的长远展当然是不利的,但是也顾不得了,毕竟两害相权取其轻,眼下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张文英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高校的长远展,统一管理只维持五年时间,今后还将放开,这段时间重点还是为各高校储备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制定正常的教育与科研计划,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高校的管理人才。

    至于教育的专业结构问题,张文英倒是有他自己的杀手锏,那就是科举。有时候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倒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坏事,只要国家的政策向哪个方面稍有倾斜,就能一下子吸引大批的知识分子投身其中,张文英所做的也正是如此,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公务员的分科考试,要从是司法的自然要去学习法律,不过对于更多的技术性公务员来说,学习理化自然更加有利,与那些企业里的技术员工程师相比,这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

    经过一番改革与整顿,加上有相对较充裕的资金做后盾,中国的教育终于在艰难的前进着,不过张文英相信,就像汴京大学的校歌一样,那时成就令人欣慰……

章节目录

愿做强国一小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梦之名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三章 教育改革-愿做强国一小民txt下载,愿做强国一小民,笔趣阁并收藏愿做强国一小民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