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与张文英很谈得来。对于国家的未来他们有着憬,对于张文英在上海的善举他也是相当赞许的,虽然他与其他同盟会员一样,对于将安清帮如此着急的彻底连根拔起很有些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样作并不是最明智的,毕竟现在整体局势还很混乱,多一个势力来安抚上海还是必要的。孙中山最为欣赏的便要数以工代赈了,在他看来,以目前的财力靠单纯的救济无异于杯水车薪,现在这样不仅救活了千万无家可归的难民,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他们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为将来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对于张文英如何想到这样的方法,孙中山也同样很感兴趣。

    “你们也都知道,我是做过官的,当初在北京的军机处时,其实也并没有许多的正经事要做,更多的时候是在互相扯皮,有时候也能听到一些旁人不了解的消息,我就曾听过这么两件事。”

    以工代赈这种事其实在中国很早就有了,不过比之于普通的赈济在操作上要复杂得多,而且在古代出了兴修水利,也并没有太多可作为以工代赈的大型公共工程,历代都很少会这么做,张文英这么说也并不代表他是从朝廷那里学来的,只是不知道他听来的会是怎么回事。

    “有个京官奉旨出京办差,负责替太后采办东西,从南洋经海路运抵天津,在走6路运抵北京。连货款带运费总计是不到六万两银子,要是算上海关和厘捐则要八万。不过既然是替太后采办的忙着海关和厘捐自然是省下了。然而再给户部报账的时候却饱了足足十五万两,也就是说有过九万两银子落入了贪官地口袋。这要换在平时,只怕御史们早就递折子了。不过这次也就是在京官中稍稍传了一下,没人声张,更没有人上告。”说着,张文英看向那些同盟会员,问道:“不知诸君可明白这是为什么?”

    其中一个几乎是脱口而出:“清廷这么**,自然是官官相护了。”

    “只怕没有这么简单吧。我听说满清朝廷内部派系林立。自己一派固然官官相护,其他人却未必会这么做。”张文英顺着声音看过去,没想到却是那汪兆铭,作为同盟会年轻一辈中地翘楚心思尚算细密,却也是不能太过小瞧。那汪兆铭原本也是想说官官相护,可有觉得普通了点儿,张文英想说的绝不是这个。

    孙中山看着汪兆铭,赞许的点了点头。他也同意这个说法,不过他也同样只是觉得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却也同样不明白其中地原因。

    “那个京官得了九万余两银子,他要是全都一口吞了那可就惹下大麻烦了。不过他还算是聪明,拿出其中五万余量分给手下和相关官吏。上下打点,这样人人嘴里都有甜头,这就叫人人有份,永不落空。那些能知道此事的都拿了他的银子,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他的消息自然也就不会走漏出去,而且这样一来各方势力都被照顾到了,大家都要照顾自己派系的人,也就在不会有人来找他的麻烦。”

    张文英扫视了一眼这些同盟会员,他们都陷入了沉思,平心而论,这样地技俩他们大约也是可以想出来的,他们疑惑的则是张文英从中到底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还有另一件事,有一个县糟了灾,照例朝廷自然是免了他们的钱粮,还抽调了物资来赈灾,其实那里一连几年都有灾害,不过是灾情轻重罢了,朝廷自然也是每次都视情况赈灾的。正好赶上有一年灾情并不算严重,而朝廷也正在用兵,国库空虚,虽然免了该地的钱粮,不过却没有及时的赈灾。按朝廷地说法,当地的百姓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素来不服王法,这一次更是不体谅朝廷的难处,更有奸人蛊惑,结果酿成了暴动,还牵连到附近州县,为镇压暴动,又花费了不少钱粮。”张文英顿了一下,转身问道,“所谓不体谅朝廷的难处这也不过是朝廷自己地片面之辞,不知若是换了总理是否会体谅?”

    孙中山略一沉吟,说道:“这应该看具体的情况吧。”其他人也都点了点头。

    谁也没想到,张文英说得却完全不同:“如果换了使我,绝对不会体谅,而朝廷所说地蛊惑百姓的所谓奸人之中只怕便会有我一份。”

    孙中山有些惊讶的看着张文英,没想到他会这么激进。

    张文英继续娓娓道来:“在咱们中国,升斗小民的愿望是最容易满足的,太太平平,衣食温饱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朝廷连这些东西都做不到,又有谁会去体谅他们呢?当然这不是重要的,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个地方总是遭灾?”

    同盟会里有两把刷子的着实不少,可这话还是把他们问住了,孙中山也觉得迷惑,张文英莫不是要把这些归结为天命吧,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读书人还是很相信天命的。

    “在咱们中国,最频繁的灾害应该也就是旱灾和涝灾了,如果水利工程有保证,那么即便有大灾也不会造成多大损失。遭灾之后,正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不过清政府最多也就是赈济了事,这样一来,今年遭灾,明年还会遭灾,如此年复一年,钱看上去的确是花了不少,可事情终究也是没有办好,老百姓的日子还是没有丝毫的好转,还是只能靠赈济活命。讲句老实话,这样的日子就算是继续赈济我也不愿意过下去,何况现在是连赈济也停了。朝廷打仗自然重要,但是老百姓也是要活下去的,其实如果早早的便把事情解决了,这个时候怎么会缺乏钱粮呢,说不定因为国家富足这仗原本就是不必打的。”

    张文英的一番话让同盟会员们看了眼界,不过他们也还是不大清楚张文英搞以工代赈的用意。

    孙中山四十岁了,为革命奔走呼号也过十年了。现在革命成功似乎就在眼前,他对于张文英的了解还并不算深入,却已经相当欣赏这个才二十七岁的年轻人,他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那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不会过分的刨根问底的……

章节目录

愿做强国一小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梦之名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十四章 初会孙文 下-愿做强国一小民 - 作者:梦之名士,愿做强国一小民,笔趣阁并收藏愿做强国一小民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