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安加拉1号站(上)-类似1908远东狂人的小说
第925章 安加拉1号站(上)-类似1908远东狂人的小说-1908远东狂人-笔趣阁
1908远东狂人
作者:丹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严寒统治着大地,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扑簌簌乱将整个大地覆盖起来,现在,积雪已经堆到了人的膝盖附近,而且看上去这场鹅毛大雪似乎不会在短时间里停下来。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降雪,而且一上来就是暴雪,足以让那些从来没有见识过西伯利亚冬季残酷一面的人增长见识,使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进一步增强。
说句实话,作为一名曾经在朝鲜半岛战斗过的职业军官,刘复基现在也对这西伯利亚冬季有了直观的认识,过去,他曾认为这里的冬季不过是比朝鲜半岛的冬季稍稍冷一些罢了,可是现在,他的想法已经生了转变,如果一定要让他给西伯利亚的冬季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冰雪炼狱”这个俄文词组。
刘复基不是没在俄国呆过,实际上,在组建远东军团之前,他就在俄国的欧州领土上呆过差不多一年时间,领教过俄国冬天的严寒,可是相比西伯利亚的寒冷冬天,俄国欧洲地区的冬季简直可以说是“惬意”了。
当然,所谓“惬意”不过是相比较而言,实际上,俄国的欧洲地区冬天也非常寒冷,刘复基是湖南人,俄国的冬天确实让他很不适应,但是如果一定要让他在俄国欧州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做出唯一的选择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俄国欧洲地区过冬。
但是现在,刘复基毕竟不在俄国的欧洲地区,他现在就在西伯利亚,准确的讲,在中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安加拉时中游的一片原始森林的边缘地区。
这个地区代号“安加拉号站。”是整个远东军团安加拉防线中最靠北的一个据点,距离南部的贝加尔港差不多五百公里远,距离最近的另一个据点的直线距离也有一百公里远,仅从这个距离来看,“安加拉,号站。就是孤立于防线最北端的一个防守据点。
由于距离后方兵站太远,“安加拉号站。的后勤补给非常不方便,实际上,在率领部队向这里进军的时候,刘复基不得不抢在安加拉河彻底封冻之前利用船只将部队带到防守区域,至于补给物资的运输,也基本上依靠那条横亘在据点西边的安加拉河,通过船只运输后勤物资。
但是现在这场暴雪一降,气温也是跟着下降,安加拉河随时都会被彻底的冻上,到了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部队的后勤给养还能指望什么运输工具,这里不通铁路,也没有任何可以通行汽车、马车的公路,只有那茫茫的原始森林,还有那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这种地方,在军事地理的小分上,显然应该归属“不宜交战地点”。
虽然也知道,“安加拉号站”属于“不宜交战地点。”但是作为军人,刘复基必须服从命令小上级给他的命令就是率军驻扎在这里,那么,他也只能率领一个加强旅驻守在这里。
实际上,刘复基之所以率领部队赶到“安加拉号站。”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俄国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武装一支步兵部队的驻地,当得知这里已出现布尔什维克的武装部队之后,俄罗斯帝国的沙皇政府就慌忙向远东军团下达了出击命令,命令军团必须尽快夺取“安加拉,号站。”以堵住贝加尔港以北的防守缺口,并占领那里,将其作为策应南部战斗的一个据点,防止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力量从安加拉河中游进逼贝加尔港。鉴于这个进攻任务非常艰巨,俄罗斯帝国远东军团的参谋部挑来挑去,最后挑中了刘复基,随即命他率领一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营以及一支辐重部队沿着安加拉河向北前进,务必在最短时间里拿下“安加拉,号站”。
那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占据“安加拉号站。的是来自叶尼赛河防线的布尔什维克正规部队,足有两千人,而刘复基的部队总共也不过五千人,由于是进攻,这兵力确实不占优势,开战之后,刘复基的部队一直处于被动进攻状态,一度被困在安加拉河的西岸,腹背受敌。直到天气转晴之后,空军赶来助战,才最终扭转战局,将“安加拉,号站”的布尔什维克部队驱逐到更北边,之后,这里的防务就由刘复基和他的部队负责了。
前几天气温骤降,接着前天就开始断断续续的下雪,到了昨天下午,转为暴雪,眼看着那条唯一的补给通道安加拉河就要封冻,刘复基心里不着急是不可能的,他必须为部队负责,必须为防线负责。因此,今天天一亮,刘复基就带人匆匆赶到河岸边,翘以望,等着那支很可能是最后的一支补给船队过来。
这个季节,安加拉河水
大型船只消航,只能用小型明轮船拖带小木船航“,酬虑到某些河段实际上已经被冻住了,这一路过来,一边破冰一边前进,船队的度就不可能很快。
昨天晚上,刘复基收到后方兵站拍来的电报,得知船队可能会在今天上午抵达“安加拉号站”于是赶紧过来,但是直到快中午,还没有看见船队的影子。
说“看”似乎有些不准确,实际上,现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能见度很差,稍远一些的景物就已完全看不清楚,所以,刘复基带着部下站在河岸边,都是在用耳朵倾听,倾听那轮船的汽笛声或者蒸汽机的铿锵声,现在大雪纷纷,四周一片寂静,倒也没有噪音干扰,可是就是听不见任何机器的声音。
“这雪太大,或许船队不敢走了,说不定是停在哪里了。”
一名参谋猜测着,这个猜测也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最终,刘复基决定留下两名军官等在河岸边的哨所里。而他则带领其他军官匆匆赶回了“安加拉号站”毕竟,作为战地最高指挥官,刘复基要忙的事情很多,后勤补给只是其中一个最要紧的任务罢了。
赶回“安加拉号站”刘复基先赶去电报室,询问是否有新的电报或者命令过来,然后拿着几封电报抄稿,离开电报室,进了隔壁的指挥所。
与电报室一样,刘复基的指挥所也是由原木搭建而成,而且为了保暖,是两层结构,屋里还专门烧了炉子,好歹使这座如同冰窖一样的指挥所稍稍有了些暖意,就坐在那口炉子边,刘复基认真的研究了一下上午拍过来的这些电报。
这些电报之中,多数是远东军团参谋部和兵站方面拍过来的,内容基本上是关于军事与后勤事务的,只有一封电报来自恰克图西北边务处,现在恰克图实际上已经成为远东军团的后勤总基地,自从英国、法国与中国中枢政府就援助沙皇政府的秘密行动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恰克图就立即恢复了繁荣景象,现在,每天通过恰克图出关的火车总有那么几列。满载着军火弹药、后勤物资赶往贝加尔港,然后再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将物资由贝加尔港的军事仓库转到前线的各个据点。
在这封来自恰克图西北边务处的电报里。西北边务处告诉刘复基,在徐树铮和参谋们看来,“安加拉号站”的位置过于偏僻,也过于孤立,所以,他们建议刘复基,如果形势不利,应该立即撤退到南边,以缩短后勤补给线的长度。
对于这封电报,刘复基只能置之一笑,他何尝不知道“安加拉号站”的劣势所在,只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上头叫他驻守这里,那么便是这西伯利亚的天塌下来,他刘复基也必须守在这里。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既然徐树铮建议刘复基在必要的时候主动撤退,那么,万一将来战局展对“安加拉号站”不利的话,刘复基也完全可以不必理会来自远东军团或者沙皇政府的命令,毕竟,现在的徐树铮掌握着沙皇政府的后勤,对于这位向跋扈的“外蒙王”无论是沙皇还是摄政大臣,都指挥不动,反而需要徐树铮的全力配合,也正因此,现在的远东军团每做出一个战略部署。都会将相关消息转给徐树铮,说起来张宗昌才是远东军团的司令,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徐树铮可以随时出面干涉远东军团的事务。
对于这种情况,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也感到不快,因此,现在正在与徐树铮进行明争暗斗,而徐树铮拍给刘复基的这封电报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徐树铮和西北边务处的反击。不过,无论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到底有多么激烈,他们的共同敌人现在只有一个,那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只要这个敌人不倒下,那么双方之间的斗争暂时就不会表面化,也不会对远东军团造成太严重的影响。
刘复基当然知道他应该在这场斗争中帮哪一方,但是既然现在双方还没撕破脸,那么,他也只能优先服从贝加尔港的指挥,而不是恰克图。看完了电报,刘复基走到窗边,透过那双层玻璃,向屋外望去,外头依旧是飞雪连天,气温也更低了,回头看了眼挂在角落的那面在战斗中缴获的布尔什维克的红旗。刘复基知道,在这里忍受严寒的不止是他们远东军团,在北边,还有一支部队在风雪中坚持,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在考验双方的战斗力,倒不如说是在考验双方的意志,谁的意志更强,谁就能赢得胜利。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降雪,而且一上来就是暴雪,足以让那些从来没有见识过西伯利亚冬季残酷一面的人增长见识,使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进一步增强。
说句实话,作为一名曾经在朝鲜半岛战斗过的职业军官,刘复基现在也对这西伯利亚冬季有了直观的认识,过去,他曾认为这里的冬季不过是比朝鲜半岛的冬季稍稍冷一些罢了,可是现在,他的想法已经生了转变,如果一定要让他给西伯利亚的冬季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冰雪炼狱”这个俄文词组。
刘复基不是没在俄国呆过,实际上,在组建远东军团之前,他就在俄国的欧州领土上呆过差不多一年时间,领教过俄国冬天的严寒,可是相比西伯利亚的寒冷冬天,俄国欧洲地区的冬季简直可以说是“惬意”了。
当然,所谓“惬意”不过是相比较而言,实际上,俄国的欧洲地区冬天也非常寒冷,刘复基是湖南人,俄国的冬天确实让他很不适应,但是如果一定要让他在俄国欧州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做出唯一的选择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俄国欧洲地区过冬。
但是现在,刘复基毕竟不在俄国的欧洲地区,他现在就在西伯利亚,准确的讲,在中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安加拉时中游的一片原始森林的边缘地区。
这个地区代号“安加拉号站。”是整个远东军团安加拉防线中最靠北的一个据点,距离南部的贝加尔港差不多五百公里远,距离最近的另一个据点的直线距离也有一百公里远,仅从这个距离来看,“安加拉,号站。就是孤立于防线最北端的一个防守据点。
由于距离后方兵站太远,“安加拉号站。的后勤补给非常不方便,实际上,在率领部队向这里进军的时候,刘复基不得不抢在安加拉河彻底封冻之前利用船只将部队带到防守区域,至于补给物资的运输,也基本上依靠那条横亘在据点西边的安加拉河,通过船只运输后勤物资。
但是现在这场暴雪一降,气温也是跟着下降,安加拉河随时都会被彻底的冻上,到了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部队的后勤给养还能指望什么运输工具,这里不通铁路,也没有任何可以通行汽车、马车的公路,只有那茫茫的原始森林,还有那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这种地方,在军事地理的小分上,显然应该归属“不宜交战地点”。
虽然也知道,“安加拉号站”属于“不宜交战地点。”但是作为军人,刘复基必须服从命令小上级给他的命令就是率军驻扎在这里,那么,他也只能率领一个加强旅驻守在这里。
实际上,刘复基之所以率领部队赶到“安加拉号站。”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俄国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武装一支步兵部队的驻地,当得知这里已出现布尔什维克的武装部队之后,俄罗斯帝国的沙皇政府就慌忙向远东军团下达了出击命令,命令军团必须尽快夺取“安加拉,号站。”以堵住贝加尔港以北的防守缺口,并占领那里,将其作为策应南部战斗的一个据点,防止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力量从安加拉河中游进逼贝加尔港。鉴于这个进攻任务非常艰巨,俄罗斯帝国远东军团的参谋部挑来挑去,最后挑中了刘复基,随即命他率领一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营以及一支辐重部队沿着安加拉河向北前进,务必在最短时间里拿下“安加拉,号站”。
那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占据“安加拉号站。的是来自叶尼赛河防线的布尔什维克正规部队,足有两千人,而刘复基的部队总共也不过五千人,由于是进攻,这兵力确实不占优势,开战之后,刘复基的部队一直处于被动进攻状态,一度被困在安加拉河的西岸,腹背受敌。直到天气转晴之后,空军赶来助战,才最终扭转战局,将“安加拉,号站”的布尔什维克部队驱逐到更北边,之后,这里的防务就由刘复基和他的部队负责了。
前几天气温骤降,接着前天就开始断断续续的下雪,到了昨天下午,转为暴雪,眼看着那条唯一的补给通道安加拉河就要封冻,刘复基心里不着急是不可能的,他必须为部队负责,必须为防线负责。因此,今天天一亮,刘复基就带人匆匆赶到河岸边,翘以望,等着那支很可能是最后的一支补给船队过来。
这个季节,安加拉河水
大型船只消航,只能用小型明轮船拖带小木船航“,酬虑到某些河段实际上已经被冻住了,这一路过来,一边破冰一边前进,船队的度就不可能很快。
昨天晚上,刘复基收到后方兵站拍来的电报,得知船队可能会在今天上午抵达“安加拉号站”于是赶紧过来,但是直到快中午,还没有看见船队的影子。
说“看”似乎有些不准确,实际上,现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能见度很差,稍远一些的景物就已完全看不清楚,所以,刘复基带着部下站在河岸边,都是在用耳朵倾听,倾听那轮船的汽笛声或者蒸汽机的铿锵声,现在大雪纷纷,四周一片寂静,倒也没有噪音干扰,可是就是听不见任何机器的声音。
“这雪太大,或许船队不敢走了,说不定是停在哪里了。”
一名参谋猜测着,这个猜测也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最终,刘复基决定留下两名军官等在河岸边的哨所里。而他则带领其他军官匆匆赶回了“安加拉号站”毕竟,作为战地最高指挥官,刘复基要忙的事情很多,后勤补给只是其中一个最要紧的任务罢了。
赶回“安加拉号站”刘复基先赶去电报室,询问是否有新的电报或者命令过来,然后拿着几封电报抄稿,离开电报室,进了隔壁的指挥所。
与电报室一样,刘复基的指挥所也是由原木搭建而成,而且为了保暖,是两层结构,屋里还专门烧了炉子,好歹使这座如同冰窖一样的指挥所稍稍有了些暖意,就坐在那口炉子边,刘复基认真的研究了一下上午拍过来的这些电报。
这些电报之中,多数是远东军团参谋部和兵站方面拍过来的,内容基本上是关于军事与后勤事务的,只有一封电报来自恰克图西北边务处,现在恰克图实际上已经成为远东军团的后勤总基地,自从英国、法国与中国中枢政府就援助沙皇政府的秘密行动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恰克图就立即恢复了繁荣景象,现在,每天通过恰克图出关的火车总有那么几列。满载着军火弹药、后勤物资赶往贝加尔港,然后再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将物资由贝加尔港的军事仓库转到前线的各个据点。
在这封来自恰克图西北边务处的电报里。西北边务处告诉刘复基,在徐树铮和参谋们看来,“安加拉号站”的位置过于偏僻,也过于孤立,所以,他们建议刘复基,如果形势不利,应该立即撤退到南边,以缩短后勤补给线的长度。
对于这封电报,刘复基只能置之一笑,他何尝不知道“安加拉号站”的劣势所在,只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上头叫他驻守这里,那么便是这西伯利亚的天塌下来,他刘复基也必须守在这里。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既然徐树铮建议刘复基在必要的时候主动撤退,那么,万一将来战局展对“安加拉号站”不利的话,刘复基也完全可以不必理会来自远东军团或者沙皇政府的命令,毕竟,现在的徐树铮掌握着沙皇政府的后勤,对于这位向跋扈的“外蒙王”无论是沙皇还是摄政大臣,都指挥不动,反而需要徐树铮的全力配合,也正因此,现在的远东军团每做出一个战略部署。都会将相关消息转给徐树铮,说起来张宗昌才是远东军团的司令,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徐树铮可以随时出面干涉远东军团的事务。
对于这种情况,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也感到不快,因此,现在正在与徐树铮进行明争暗斗,而徐树铮拍给刘复基的这封电报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徐树铮和西北边务处的反击。不过,无论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到底有多么激烈,他们的共同敌人现在只有一个,那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只要这个敌人不倒下,那么双方之间的斗争暂时就不会表面化,也不会对远东军团造成太严重的影响。
刘复基当然知道他应该在这场斗争中帮哪一方,但是既然现在双方还没撕破脸,那么,他也只能优先服从贝加尔港的指挥,而不是恰克图。看完了电报,刘复基走到窗边,透过那双层玻璃,向屋外望去,外头依旧是飞雪连天,气温也更低了,回头看了眼挂在角落的那面在战斗中缴获的布尔什维克的红旗。刘复基知道,在这里忍受严寒的不止是他们远东军团,在北边,还有一支部队在风雪中坚持,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在考验双方的战斗力,倒不如说是在考验双方的意志,谁的意志更强,谁就能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