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又是一年秋分,也又是一个丰年。
皇帝诏礼部奏定乡饮酒仪,命有司与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于学校,民者里社亦行之。
每年秋分,为丰收节。
每年秋天,各地都将举行乡饮酒礼,这是先秦时就沿袭下来的一个传统习俗,如今再次被朝廷以诏令形式加以确立传承,并定秋分这一天为丰收节,在这天,普天同庆,共同庆贺丰收,尊老饮酒。
按照传统,乡饮都要选德高望重长者数人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活动。
乡饮宾又分为大宾、僎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但以大宾又名正宾为档次最高,须由皇帝钦命授予。
乡饮酒礼,当然不只是吃喝庆祝节日,否则也不必有乡宾。这其实就是推崇教化,弘扬社会传统道德,宣扬的是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弟相亲,邻里和睦、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的道德伦理规范。
有的朝代乡饮酒礼是每年正月十五,与十月初一各举行一次,由各级官府举行。
而今年皇帝罗成下诏,定每年秋分为丰收节,并在这一天举行乡饮酒礼。同时,在各郡、县、乡的学校举行,由地方官员和地方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老者一起主持。
乡饮宾由各级地方的学官考察,并出具宾约,呈报上级主官复核,复核后要逐级上报,最后转呈吏部。
乡一级的乡饮宾最后由所在道的布政使颁发司照,而县一级的由吏部批准颁给司照,郡一级的乡饮宾,则由皇帝亲自批准,并颁给司照。
所有被颁给司照的乡饮宾,朝廷都还要授予勋品,地方官府还要敲锣打鼓赠送匾额、树立牌坊以示祝贺。
可以说,能成为乡饮宾,那绝对是无比的荣耀,绝对是一方乡贤。
乡饮酒礼的开销,也由郡县衙门负责,太守县令亭长做东。
大宾一般以致仕官员充任,僎宾以地方上年高有德望的人充任。
如此这些乡饮酒宾在德行上犯有过错,而地方官不察举荐,发现后就会被除名,举荐官员也一并查处问罪。
同时,皇帝还规定,乡饮酒礼要由生员士子、侍官军人代表敬酒。
凡被推举为乡饮宾者,必须身家清白,品行端正,德高望重,引誉乡里的乡贤。
能够成为乡县郡三级乡饮宾的,实际上就相当于成为了政协委员一样,不仅仅是荣耀,甚至能有一些隐性的权力,比如能在官府有些话语权,甚至皇帝还给了所有乡饮宾一项特权,就是可以参政议政,上言奏事。
比如乡级的乡饮宾可以直接向郡里奏事,县级乡饮宾可直接向道衙奏事,郡级的可以直接向朝廷奏事,能够直达天听。
乡饮宾可以对地方建议提出自己的意见,自然也是可以上奏一些地方不法之事的,实际上就等于是有了一种监督权,算是在野御史。
农耕社会,民众祈盼国家太平、社会和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物阜民丰、人寿安康、孝贤良才辅国安邦等等美好愿望。
罗成巧妙地将民众的情感、社会道德与国家法律融合在一起,以乡饮酒礼这一传统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以起到凝聚人心、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皇帝还特别下诏,让吏部从天下乡饮宾中,选出一百位年满七十岁,身体健康的德高望重乡老,接到洛阳前来与皇帝一起,到国子监中举行洛阳乡饮礼,对这一百位老人,每人赐六品勋,并特赏赐万钱,绢百匹。
弘扬传统美德,宣传正能量,在罗成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丰收节和乡饮酒礼结合起来,既庆祝丰收,又弘扬传统美德,同时皇帝还巧妙的把这些推选出来的乡贤,授给他们奏事建言之特权,让他们充当布衣御史,其实也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控制。
尤其是在乡下。
过去的乡饮酒礼,主要就是在州县两级,而在乡里,就没有那么隆重,只是比较热闹,可现在罗成连每个乡都让选出七八名乡饮宾,目的当然是把过去皇权不下乡这一点给打破,让皇权往下渗透更深,配合乡亭制度,掌握更深更底层动向。
“陛下,乡饮宾已经送到国子监了。”
“府院的十几位宰辅也都到了国子监,准备主持今天的乡饮酒礼,另外陛下选出的一百位优秀年轻士子,和一百位百战功勋老兵也都准备好了。”
罗成一面由宫人为他穿衣,一面听取内侍禀报。
“皇后和太子准备好了没,还有诸位嫔妃与皇子公主们?今天是我大秦第一个丰收节,也是第一次隆重举行乡饮酒礼,朝廷高规格准备,我皇家也必须得全员出席。”
“那边报说诸位后妃和皇子公主们都已经妆扮好了,就是。”
“就是什么,直说。”
“就是宋王他,他府上人回报说宋王病了,腹痛腹泄,去不了了。”
“可有派御医过去看过?”
“御医说宋王没病。”
罗成眉头皱起,宫人们吓的都不敢动作。
“宋王还没有半点改变吗?”
“圣人,自从阎淑妃被禁足之后,宋王一直闹脾气,谁也劝说不了,连他的王师王傅也经常被他打骂,气的两位都称病不肯去宋王府上了。”
“逆子,孽畜。”
罗成气的大骂。
“都已经十岁了,难道还不懂半点事吗?之前朕给他留了余地,想不到居然还不知道半点悔改,居然还变本加厉。阎妃呢!”
“阎妃还在禁足,今日乡饮酒礼没有通知她。”
罗成气的头发晕。
“派个人去告诉阎妃,让她妆扮一下,然后叫她去宋王府,带上宋王一起去国子监参加乡饮酒礼。”
“陛下,阎妃只怕不肯听旨。”
“那就告诉她,若是今天她们娘俩个非要跟朕作对,那朕也不会再客气。明天,朕就废长卿为庶民,流放云南!阎妃,也废为庶人。”
“圣人息怒啊。”
殿中省太监也算是皇帝心腹了,见皇帝真动了怒,连忙劝说。
“这就样原话宣达!”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而至。
“陛下,皇城司李提督有急事求见。”
李宪带来了一个让罗成意外的消息,吐蕃赞普囊日论赞,那位还年富力壮野心勃勃的赞普死了。
“死了?”
“是被毒杀的。”
囊日论赞的全面改革,终于激怒了旧贵族们,于是父氏臣民叛,母氏臣民也叛,甚至连孙波、苏毗、聂尼、达布、工布、娘布等部皆叛乱!
“陛下,吐蕃赞普被杀,各部纷纷叛乱,大喜。”
罗成呵呵一笑,“王太监,去通知下赛玛噶公主这个消息,让她节哀。若是她今日不想参加乡饮酒礼了,可以留在宫里不必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div>
又是一年秋分,也又是一个丰年。
皇帝诏礼部奏定乡饮酒仪,命有司与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于学校,民者里社亦行之。
每年秋分,为丰收节。
每年秋天,各地都将举行乡饮酒礼,这是先秦时就沿袭下来的一个传统习俗,如今再次被朝廷以诏令形式加以确立传承,并定秋分这一天为丰收节,在这天,普天同庆,共同庆贺丰收,尊老饮酒。
按照传统,乡饮都要选德高望重长者数人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活动。
乡饮宾又分为大宾、僎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但以大宾又名正宾为档次最高,须由皇帝钦命授予。
乡饮酒礼,当然不只是吃喝庆祝节日,否则也不必有乡宾。这其实就是推崇教化,弘扬社会传统道德,宣扬的是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弟相亲,邻里和睦、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的道德伦理规范。
有的朝代乡饮酒礼是每年正月十五,与十月初一各举行一次,由各级官府举行。
而今年皇帝罗成下诏,定每年秋分为丰收节,并在这一天举行乡饮酒礼。同时,在各郡、县、乡的学校举行,由地方官员和地方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老者一起主持。
乡饮宾由各级地方的学官考察,并出具宾约,呈报上级主官复核,复核后要逐级上报,最后转呈吏部。
乡一级的乡饮宾最后由所在道的布政使颁发司照,而县一级的由吏部批准颁给司照,郡一级的乡饮宾,则由皇帝亲自批准,并颁给司照。
所有被颁给司照的乡饮宾,朝廷都还要授予勋品,地方官府还要敲锣打鼓赠送匾额、树立牌坊以示祝贺。
可以说,能成为乡饮宾,那绝对是无比的荣耀,绝对是一方乡贤。
乡饮酒礼的开销,也由郡县衙门负责,太守县令亭长做东。
大宾一般以致仕官员充任,僎宾以地方上年高有德望的人充任。
如此这些乡饮酒宾在德行上犯有过错,而地方官不察举荐,发现后就会被除名,举荐官员也一并查处问罪。
同时,皇帝还规定,乡饮酒礼要由生员士子、侍官军人代表敬酒。
凡被推举为乡饮宾者,必须身家清白,品行端正,德高望重,引誉乡里的乡贤。
能够成为乡县郡三级乡饮宾的,实际上就相当于成为了政协委员一样,不仅仅是荣耀,甚至能有一些隐性的权力,比如能在官府有些话语权,甚至皇帝还给了所有乡饮宾一项特权,就是可以参政议政,上言奏事。
比如乡级的乡饮宾可以直接向郡里奏事,县级乡饮宾可直接向道衙奏事,郡级的可以直接向朝廷奏事,能够直达天听。
乡饮宾可以对地方建议提出自己的意见,自然也是可以上奏一些地方不法之事的,实际上就等于是有了一种监督权,算是在野御史。
农耕社会,民众祈盼国家太平、社会和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物阜民丰、人寿安康、孝贤良才辅国安邦等等美好愿望。
罗成巧妙地将民众的情感、社会道德与国家法律融合在一起,以乡饮酒礼这一传统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以起到凝聚人心、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皇帝还特别下诏,让吏部从天下乡饮宾中,选出一百位年满七十岁,身体健康的德高望重乡老,接到洛阳前来与皇帝一起,到国子监中举行洛阳乡饮礼,对这一百位老人,每人赐六品勋,并特赏赐万钱,绢百匹。
弘扬传统美德,宣传正能量,在罗成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丰收节和乡饮酒礼结合起来,既庆祝丰收,又弘扬传统美德,同时皇帝还巧妙的把这些推选出来的乡贤,授给他们奏事建言之特权,让他们充当布衣御史,其实也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控制。
尤其是在乡下。
过去的乡饮酒礼,主要就是在州县两级,而在乡里,就没有那么隆重,只是比较热闹,可现在罗成连每个乡都让选出七八名乡饮宾,目的当然是把过去皇权不下乡这一点给打破,让皇权往下渗透更深,配合乡亭制度,掌握更深更底层动向。
“陛下,乡饮宾已经送到国子监了。”
“府院的十几位宰辅也都到了国子监,准备主持今天的乡饮酒礼,另外陛下选出的一百位优秀年轻士子,和一百位百战功勋老兵也都准备好了。”
罗成一面由宫人为他穿衣,一面听取内侍禀报。
“皇后和太子准备好了没,还有诸位嫔妃与皇子公主们?今天是我大秦第一个丰收节,也是第一次隆重举行乡饮酒礼,朝廷高规格准备,我皇家也必须得全员出席。”
“那边报说诸位后妃和皇子公主们都已经妆扮好了,就是。”
“就是什么,直说。”
“就是宋王他,他府上人回报说宋王病了,腹痛腹泄,去不了了。”
“可有派御医过去看过?”
“御医说宋王没病。”
罗成眉头皱起,宫人们吓的都不敢动作。
“宋王还没有半点改变吗?”
“圣人,自从阎淑妃被禁足之后,宋王一直闹脾气,谁也劝说不了,连他的王师王傅也经常被他打骂,气的两位都称病不肯去宋王府上了。”
“逆子,孽畜。”
罗成气的大骂。
“都已经十岁了,难道还不懂半点事吗?之前朕给他留了余地,想不到居然还不知道半点悔改,居然还变本加厉。阎妃呢!”
“阎妃还在禁足,今日乡饮酒礼没有通知她。”
罗成气的头发晕。
“派个人去告诉阎妃,让她妆扮一下,然后叫她去宋王府,带上宋王一起去国子监参加乡饮酒礼。”
“陛下,阎妃只怕不肯听旨。”
“那就告诉她,若是今天她们娘俩个非要跟朕作对,那朕也不会再客气。明天,朕就废长卿为庶民,流放云南!阎妃,也废为庶人。”
“圣人息怒啊。”
殿中省太监也算是皇帝心腹了,见皇帝真动了怒,连忙劝说。
“这就样原话宣达!”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而至。
“陛下,皇城司李提督有急事求见。”
李宪带来了一个让罗成意外的消息,吐蕃赞普囊日论赞,那位还年富力壮野心勃勃的赞普死了。
“死了?”
“是被毒杀的。”
囊日论赞的全面改革,终于激怒了旧贵族们,于是父氏臣民叛,母氏臣民也叛,甚至连孙波、苏毗、聂尼、达布、工布、娘布等部皆叛乱!
“陛下,吐蕃赞普被杀,各部纷纷叛乱,大喜。”
罗成呵呵一笑,“王太监,去通知下赛玛噶公主这个消息,让她节哀。若是她今日不想参加乡饮酒礼了,可以留在宫里不必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