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庆又仔仔细细看了报道,报道上只说童贯、王黼、张邦昌以及李邦彦等重臣在朝会极力要求北伐,既没有提到反对的声音,也没有说起百官一致赞成,只是说天子踌躇良久,最后决定履行盟约,同意北伐。
天子踌躇良久只是表达一种姿态,毕竟他去年已下诏暂停北伐,现在又重启,很容易让人想到他的出尔反尔。
而百官的态度也值得玩味,既然没有多少人附和王黼一党,那说明反对者依然不在少数,只是去年的范党案已经让百官无人敢出头,只能让王黼、童贯一党占据了上风。
李延庆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自从他去年被贬,他便知道北伐迟早会来临,只是北伐真的来临之时,李延庆又感到怅然若失,就仿佛看见一艘巨轮驶向巨大的漩涡,而他又无力阻拦一样,历史还是以一种绝然的姿态走向宿命。
不过一些个人的命运却已经被改变了,历史上宋军在这一年发动了两次北伐,第一次便是由种师道为西路军主将,最后在雄州被辽军击败,而此时种师道已经被罢官回乡,显然已经没有机会再率军出征了,那么又会是谁替代种师道为主将?
一般而言,在同意北伐后就会宣布军队人事任命,可惜《朝报》没有刊登出来,应该在明天能看到,这时,李延庆忽然想到了《小报》,《小报》往往会事先泄露一些重大事项,而且还比较准确,想到这,李延庆一阵风似的跑进了内宅,一直冲进了扈青儿的院子。
“青儿!”李延庆在院子叫了一声。
很快,扈青儿拿着报纸走出来,“大哥是要报纸吗?”
李延庆点点头,扈青儿笑着把报纸递给他,“上面应该有大哥关心的消息!”
李延庆接过报纸,索性就借着院中微弱的灯光看了起来,扈青儿连忙回屋拿一盏灯出来,李延庆很快便在头版找到了他想要的小道消息,相国王安中推荐种师道为都统制,却被王黼、李邦彦、张邦昌三人一致反对,谭稹和高俅联名推荐刘延庆为西路军都统制,童贯推荐辛兴宗为东路军都统制,这两人是平定方腊的重要功臣,都属于西北军派系。
在报道的最后,还排列出了北伐阵容,郓王赵楷为主帅,童贯为宣抚制置使,刘延庆和辛兴宗为东西两路军的都统制。
李延庆暗暗点头,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尤其点出了郓王赵楷为主帅,要么是《小报》的主编有水平,要么就是他们真的得到了内幕消息,这次北伐之战,其实也是一次夺嫡之战。
这时,李延庆又想起了两个月前看到了另一则报道,说童贯独揽剿灭方腊的大功,引起了另一个监军宦官谭稹的严重不满,他联合高俅弹劾童贯滥杀平民冒充方腊部众请功,使童贯因此被责,升迁受挫。
童贯由此和谭稹、高俅两人有了极深的矛盾,而刘延庆是高俅的人,如果真是刘延庆为都统制,他和童贯之间恐怕就不会那么默契了。
京城皇宫,一名中年宦官匆匆穿过一条长廊,来到了梁师成位于内宫的官房前,他来门口对宦官杨球小声道:“是阿翁召我前来!”
杨球点点头,“你稍等片刻,我去通报!”
这名中年宦官叫做罗集,曾是太子赵桓身边的一名贴身宦官,现在负责太子起居,他当然也是梁师成一手提拔起来,是梁师成安插在太子身边的心腹,之前专门负责梁师成和太子之间的联系。
此时,梁师成正坐在桌前看一份从鄂州嘉鱼县送来的情报,他当然没有把李延庆忘记,他一直在关注李延庆在嘉鱼县的情况,并不是他关心李延庆,而是他觉得李延庆还有利用的价值。
李延庆曾和郓王赵楷的私交不错,不管将来是太子登基,还是郓王登基,李延庆都有希望得到重用,这就是李延庆在梁师成眼中的价值。
梁师成一向自诩自己看人很准,从这一年李延庆在嘉鱼县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绝不是池中之鱼,上任才一个月,居然就把祸害长江十几年的水贼彻底剿灭了,这可不是一般县令做得到,就算知州也做不到。
只是那个汪伯彦太无耻,直接抢了剿匪之功,升为应天知府,不过梁师成并没有替李延庆说话的打算,从李延庆被天子升爵一级,就说明天子很清楚剿匪的真正功劳是李延庆,但也很显然,天子并不想给范党平反,所以只勉强给李延庆升爵一级,既然天子的心思如此,自己又何必去触这块逆鳞?
这时,宦官杨球进来禀报,“罗集来了,说是阿翁召他前来。”
梁师成现在更关心太子的情况,特地把罗集找来问话,他便暂时放下关于李延庆的报告,点点头道:“让他进来!”
梁师成和太子赵桓的关系一直很复杂,他既然帮助太子,同时也打压太子。
前年太子因为纸条事件被打压,梁师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让事态变小,反而是推波助澜,加重了事态的严重性,最终使太子赵桓处于一种半软禁状态,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赵桓只能依靠他梁师成这一条渠道和外界联系,也迫使太子更加依赖他。
只是梁师成做梦也想不到,赵桓其实暗中藏了另一条渠道,那就是太医赵济慈,当然,去年梁师成在对范党落井下石时,指出太子在背后联系范党,但这只是梁师成和王黼毫无证据的污蔑之辞,只是梁师成并不知道他的污蔑其实正是事实。
这一年梁师成的日子确实比较好过,谭稹、高俅一派与童贯的决裂,使得梁师成成为两派都急于拉拢之人,而李彦在内库管理上的巨大亏空使天子赵佶对他极为不满,梁师成不露声色地夺回了内库管理权。
他随即进行大清查,揭露了李彦贪污内库十余万贯钱的实情,使赵佶十分震怒,一脚将李彦踢去掖庭宫去当管事,梁师成在内宫的胜利又使王黼等人开始拼命讨好他,企图求得他的原谅。
如果说梁师成还有什么担忧的话,那就是他和太子的关系使郓王赵楷对他十分戒备,丝毫不相信他。
现在郓王出任北伐三军大元帅,天子换储君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只要北伐大胜,郓王极可能就会挟胜利的东风入主东宫,成为新太子。
眼前的局势令梁师成十分懊悔,一是懊悔他和太子走得太近,押错了前途,其次是懊悔他协助王黼扳倒了范党,导致现在朝中无人反对北伐。
但主要还是懊悔前者,他以前和太子赵桓走得太近,失去了郓王赵楷对他的信任,一旦赵楷登基,那就是他彻底完蛋之时。
此时梁师成正在考虑自己该怎么办?是帮助赵桓稳固太子之位,还是在赵桓身上再狠狠踩上几脚,让郓王看一看他的态度,他现在面临一个抉择。
这时,罗集走了进来,跪下行礼道:“拜见阿翁!”
“你起来吧!”
罗集起身垂手站在一旁,梁师成便问道:“现在太子情况如何?”
罗集摇摇头,“状态非常不好,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
“是装出来的吗?”梁师成又问道。
“卑职觉得不太像,他情绪低沉,对前途充满悲观,他昨晚喝醉酒后大骂王黼,说能帮助他的人都被王黼贬黜了,他还提到了几个人的名字。”
“还提到了谁?”
罗集压低声音道:“提到了范致虚、郑居中、种师道和李延庆四人。”
梁师成一下子紧张起来,“提到他们做什么?”
“好像是说这四人辜负了他。”
梁师成不由冷笑一声,这确实是赵桓的性格,出了事都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而从不检讨自己。
“他提到我了吗?”
“他他也提到了阿翁。”
“他说什么?”
罗集犹豫一下,却不敢说,梁师成狠狠瞪了他一眼,“快说!”
“他说能有今天全拜太傅所赐!”
“这话是什么意思?把话说全了。”
太子赵桓这句话有两种意思,必须联系前后的话才能明白话中的真实含义。
“他说正是得太傅的关照,他现在才像一条被关在笼子里待宰的狗。”
梁师成顿时勃然大怒,“不知好歹的东西,居然恩将仇报,若不是我,他早就被废了!”
梁师成心中顿时下定了决心,既然赵桓不知好歹,不懂感恩,自己还帮他做什么,是该向郓王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就在这时,杨球又跑进来禀报,“阿翁,高太尉求见!”
天子踌躇良久只是表达一种姿态,毕竟他去年已下诏暂停北伐,现在又重启,很容易让人想到他的出尔反尔。
而百官的态度也值得玩味,既然没有多少人附和王黼一党,那说明反对者依然不在少数,只是去年的范党案已经让百官无人敢出头,只能让王黼、童贯一党占据了上风。
李延庆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自从他去年被贬,他便知道北伐迟早会来临,只是北伐真的来临之时,李延庆又感到怅然若失,就仿佛看见一艘巨轮驶向巨大的漩涡,而他又无力阻拦一样,历史还是以一种绝然的姿态走向宿命。
不过一些个人的命运却已经被改变了,历史上宋军在这一年发动了两次北伐,第一次便是由种师道为西路军主将,最后在雄州被辽军击败,而此时种师道已经被罢官回乡,显然已经没有机会再率军出征了,那么又会是谁替代种师道为主将?
一般而言,在同意北伐后就会宣布军队人事任命,可惜《朝报》没有刊登出来,应该在明天能看到,这时,李延庆忽然想到了《小报》,《小报》往往会事先泄露一些重大事项,而且还比较准确,想到这,李延庆一阵风似的跑进了内宅,一直冲进了扈青儿的院子。
“青儿!”李延庆在院子叫了一声。
很快,扈青儿拿着报纸走出来,“大哥是要报纸吗?”
李延庆点点头,扈青儿笑着把报纸递给他,“上面应该有大哥关心的消息!”
李延庆接过报纸,索性就借着院中微弱的灯光看了起来,扈青儿连忙回屋拿一盏灯出来,李延庆很快便在头版找到了他想要的小道消息,相国王安中推荐种师道为都统制,却被王黼、李邦彦、张邦昌三人一致反对,谭稹和高俅联名推荐刘延庆为西路军都统制,童贯推荐辛兴宗为东路军都统制,这两人是平定方腊的重要功臣,都属于西北军派系。
在报道的最后,还排列出了北伐阵容,郓王赵楷为主帅,童贯为宣抚制置使,刘延庆和辛兴宗为东西两路军的都统制。
李延庆暗暗点头,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尤其点出了郓王赵楷为主帅,要么是《小报》的主编有水平,要么就是他们真的得到了内幕消息,这次北伐之战,其实也是一次夺嫡之战。
这时,李延庆又想起了两个月前看到了另一则报道,说童贯独揽剿灭方腊的大功,引起了另一个监军宦官谭稹的严重不满,他联合高俅弹劾童贯滥杀平民冒充方腊部众请功,使童贯因此被责,升迁受挫。
童贯由此和谭稹、高俅两人有了极深的矛盾,而刘延庆是高俅的人,如果真是刘延庆为都统制,他和童贯之间恐怕就不会那么默契了。
京城皇宫,一名中年宦官匆匆穿过一条长廊,来到了梁师成位于内宫的官房前,他来门口对宦官杨球小声道:“是阿翁召我前来!”
杨球点点头,“你稍等片刻,我去通报!”
这名中年宦官叫做罗集,曾是太子赵桓身边的一名贴身宦官,现在负责太子起居,他当然也是梁师成一手提拔起来,是梁师成安插在太子身边的心腹,之前专门负责梁师成和太子之间的联系。
此时,梁师成正坐在桌前看一份从鄂州嘉鱼县送来的情报,他当然没有把李延庆忘记,他一直在关注李延庆在嘉鱼县的情况,并不是他关心李延庆,而是他觉得李延庆还有利用的价值。
李延庆曾和郓王赵楷的私交不错,不管将来是太子登基,还是郓王登基,李延庆都有希望得到重用,这就是李延庆在梁师成眼中的价值。
梁师成一向自诩自己看人很准,从这一年李延庆在嘉鱼县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绝不是池中之鱼,上任才一个月,居然就把祸害长江十几年的水贼彻底剿灭了,这可不是一般县令做得到,就算知州也做不到。
只是那个汪伯彦太无耻,直接抢了剿匪之功,升为应天知府,不过梁师成并没有替李延庆说话的打算,从李延庆被天子升爵一级,就说明天子很清楚剿匪的真正功劳是李延庆,但也很显然,天子并不想给范党平反,所以只勉强给李延庆升爵一级,既然天子的心思如此,自己又何必去触这块逆鳞?
这时,宦官杨球进来禀报,“罗集来了,说是阿翁召他前来。”
梁师成现在更关心太子的情况,特地把罗集找来问话,他便暂时放下关于李延庆的报告,点点头道:“让他进来!”
梁师成和太子赵桓的关系一直很复杂,他既然帮助太子,同时也打压太子。
前年太子因为纸条事件被打压,梁师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让事态变小,反而是推波助澜,加重了事态的严重性,最终使太子赵桓处于一种半软禁状态,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赵桓只能依靠他梁师成这一条渠道和外界联系,也迫使太子更加依赖他。
只是梁师成做梦也想不到,赵桓其实暗中藏了另一条渠道,那就是太医赵济慈,当然,去年梁师成在对范党落井下石时,指出太子在背后联系范党,但这只是梁师成和王黼毫无证据的污蔑之辞,只是梁师成并不知道他的污蔑其实正是事实。
这一年梁师成的日子确实比较好过,谭稹、高俅一派与童贯的决裂,使得梁师成成为两派都急于拉拢之人,而李彦在内库管理上的巨大亏空使天子赵佶对他极为不满,梁师成不露声色地夺回了内库管理权。
他随即进行大清查,揭露了李彦贪污内库十余万贯钱的实情,使赵佶十分震怒,一脚将李彦踢去掖庭宫去当管事,梁师成在内宫的胜利又使王黼等人开始拼命讨好他,企图求得他的原谅。
如果说梁师成还有什么担忧的话,那就是他和太子的关系使郓王赵楷对他十分戒备,丝毫不相信他。
现在郓王出任北伐三军大元帅,天子换储君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只要北伐大胜,郓王极可能就会挟胜利的东风入主东宫,成为新太子。
眼前的局势令梁师成十分懊悔,一是懊悔他和太子走得太近,押错了前途,其次是懊悔他协助王黼扳倒了范党,导致现在朝中无人反对北伐。
但主要还是懊悔前者,他以前和太子赵桓走得太近,失去了郓王赵楷对他的信任,一旦赵楷登基,那就是他彻底完蛋之时。
此时梁师成正在考虑自己该怎么办?是帮助赵桓稳固太子之位,还是在赵桓身上再狠狠踩上几脚,让郓王看一看他的态度,他现在面临一个抉择。
这时,罗集走了进来,跪下行礼道:“拜见阿翁!”
“你起来吧!”
罗集起身垂手站在一旁,梁师成便问道:“现在太子情况如何?”
罗集摇摇头,“状态非常不好,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
“是装出来的吗?”梁师成又问道。
“卑职觉得不太像,他情绪低沉,对前途充满悲观,他昨晚喝醉酒后大骂王黼,说能帮助他的人都被王黼贬黜了,他还提到了几个人的名字。”
“还提到了谁?”
罗集压低声音道:“提到了范致虚、郑居中、种师道和李延庆四人。”
梁师成一下子紧张起来,“提到他们做什么?”
“好像是说这四人辜负了他。”
梁师成不由冷笑一声,这确实是赵桓的性格,出了事都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而从不检讨自己。
“他提到我了吗?”
“他他也提到了阿翁。”
“他说什么?”
罗集犹豫一下,却不敢说,梁师成狠狠瞪了他一眼,“快说!”
“他说能有今天全拜太傅所赐!”
“这话是什么意思?把话说全了。”
太子赵桓这句话有两种意思,必须联系前后的话才能明白话中的真实含义。
“他说正是得太傅的关照,他现在才像一条被关在笼子里待宰的狗。”
梁师成顿时勃然大怒,“不知好歹的东西,居然恩将仇报,若不是我,他早就被废了!”
梁师成心中顿时下定了决心,既然赵桓不知好歹,不懂感恩,自己还帮他做什么,是该向郓王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就在这时,杨球又跑进来禀报,“阿翁,高太尉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