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解池镇大营中的杨二正盯着眼前的地图,不住的思索着。这段时间,杨二派出大量的侦察伺候到四周查看地形道路,特别是面向南方黄河的地形山川。现在的地图上不光有黄河北岸的平陆县、对岸的陕州三门峡县。在解池镇和平陆之间多了条意料中的中条山。要想实现解池盐运往中原洛阳则必须打通中条山这条盐路,否则就只有绕道潼关,那真是太远了。打通中条山这条通往中原之路回缩短近1千里啊!杨二将手中的折扇在中条山这个位置重重的点了点,似乎是下定了决心。于是叫过门口的护卫,让他去找裴蕴过来。他则在大帐中缓步踱來踱去,一条考虑好的思路现在就要与裴蕴说起。
裴蕴急步迈入大帐向杨二施礼。杨二让他到案前,指着地形图对着裴蕴讲道:“裴先生你看,我欲组建运盐商队往平陆县城,以该地为中转站将盐运往洛阳售卖。以后将在洛阳为中心建立盐仓库或是粮仓库进而向周边各州调剂盐粮之用。也可作为以后征南陈统一全国的后勤保障基地。”说着抬头看向裴蕴。裴蕴看着地图,不住的点头。心说晋王千岁真是看得长远,那洛阳正是出于全国中心,如若兴建大型储粮储盐仓,则不管任何地方缺粮盐都可从该处大仓调运支援,乃是一步长远之棋。
“但如今这里。”杨二指了指中条山这几个字。“此山横亘在我解池和平陆之间,至少现在是盐道不通啊!”杨二亲叹一声。
“殿下之意是要。。。。。”
“对,本王欲征集民夫于山中开出一条盐道来,此盐道需能4马并行。此道不仅是盐道也是粮道更是打通太行山以西,南北的商道。有了这条通路今后中原物资可直通潞州、北上晋阳,对我今后征伐北突厥亦有无尽的好处。”杨二说着站了起来。心想,古人就是在这道路修建上不甚努力,导致眼光狭窄,就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殿下,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啊!这中条山南北近150里,其间沟壑林立,山中河流众多,开通此路甚是不易啊!”裴蕴被杨二的一番话震住了,不禁提醒道。这裴蕴祖居河东闻喜县,在潞州以北,对这周边的大山还是略知的。比如东面的太行王屋,南面的中条山等,从闻喜县往南方中原的商道都是从太行山中绕行到冀州平原后再转头南下的,多了近两月的行程。要么就是先往西到潼关后,再出关南下,也要绕行1个半月方能抵达黄河以南的中州洛阳,不管如何,均是非常的不易。如若直接打通中条山则可直通洛阳。其实整个山西就与中原大地更加相融了。
“我意已决,京师那边我自有书信向父皇呈请,调派长安筑路工匠征集民夫到此。朝廷尚书省也会为此调拨筑路经费。裴先生即可调派人手寻找本地向导,征集本地民夫。待长安人钱到来即可开工。”杨二对裴蕴说道。
裴蕴点头道:“下官这就按殿下之意行事,指派专人负责筑路一事,下官亦将亲自前往山中探寻最佳路径,是为前期准备,殿下勿忧!”裴蕴觉得在这晋王手下自己所学全然能够派上用场,这条路一旦打通,自己也将随之立下万世之功啊!此时裴蕴一脸激动之状,就要转身出账。
“且慢!”杨二突然想起一事,赶紧唤住欲往外走的裴蕴。
“殿下还有何吩咐?”裴蕴转头看向杨二。
“烦请裴先生择一擅言之士,速速前往冀州临城,务必将临城李春请到此处,那李春极擅筑桥修路。有他筑桥,桥将千年不毁。”杨二此时想到了那建桥的古代大拿,他经手修建的赵州桥可是真真的存在了千年,而且还能正常使用,那可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啊!放在这时不用实在可惜了。
“下官这就去安排,定将这李春请到殿下账前。”裴蕴这才转身出账,他要赶紧去安排合适的人手,这盐场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刘炫打点,方可缓上一口气,这下子事情可是多了起来。
裴蕴正在低头思考,却迎面走来三人,领头一人正是自己的叔父裴世矩。裴蕴正要上前答言,那裴世矩却先开口对他说道:“主簿在此正好,随我进账面见殿下,正要寻你来。”说完不在管裴蕴,直直的就要掀帘入账。裴蕴此刻不得不紧跟着再次进账听议。他是行军主簿,事无大小均与他的职责相关。
“远远的就听见裴公声音,此番前往冀城县可有收获?”找听到裴世矩的声音,杨二已经起身往账门走,迎面裴世矩便进的账来。杨二笑着问道,同时看到他身后两人,心中已然有底了。
裴世矩轻轻一笑,拱手道:“禀千岁殿下,老臣此去不辱使命,已将那世代为商的郑家家主及其子为殿下请来。”裴世矩说完转身将身后两人往杨二身前引荐道:“殿下,这就是郑家家主郑凤炽及其子郑旭,上前见过晋王千岁。”
“小民拜见晋王千岁。”二人忙上前下跪说道。
“快快请起,有劳郑家主跑这一趟。想本王之意裴公已经告知家主及郑公子,本王创业初始不知可愿助我。”杨二客气了一番,算是给了那郑家父子好大一个面子。
“王爷,我郑家时代行商,也有子弟以功名出仕,但受限于出生,往往不得意。今蒙王爷慧眼高看我等,不以我郑家商户出生为贱,我河东郑家一族愿尽捐身家以报王爷之恩。”郑家父子说罢纳头再拜。
杨二忙亲手将郑凤炽扶起,顺势说道:“来来来,坐下讲话。”手势一挥,示意二裴也在一旁坐下。账外护卫亲兵忙将茶水送了上来。
“郑公,既愿助我,我封郑公为我晋王府别驾,令公子郑旭年少,先为我府中从事,皆受我主簿官裴蕴节制。”说到这里,裴蕴起身与二郑见礼。
“郑公,本王知你为商多年,由此前往中州洛阳可有商道?”杨二招呼众人喝茶,同时很随意的问了一句。
“禀告王爷,由河东之地往南方之商道有两条官道,分别是东出太行入冀州在南行。一是出潼关走司隶入洛阳。此两条官道艰险不说且甚是长远。其他行商之人我不管,我郑家商队每次皆穿越中条山小道直入中州。虽道路艰险但可省时一月以上,时间也是成本啊!为商者不得不算。”郑凤炽放下茶碗,款款答道。
“哦?那中条山中原已有商道?”杨二和裴蕴此时心中都不觉一震。如果有商道的话,那简直是天助我也!我要做的就是将其简单拓宽,拓直那要容易得多。杨二和裴蕴相视而笑。
“有却是有,不过多有商人不愿行走,其道颇为荒抚,险窄不平。尤其是那山中道路多有尖石,极易伤及马蹄,颇损马力、且道路两旁多有峭壁悬崖,稍有不慎人马皆跌死矣!每次我郑家商队出入此道皆有家中三代老仆亲自带领,多停慢走才可无事。那山的那头即是平陆县,我郑家有专设驿馆可作修整,每次必修整三日方才渡河去那中州之地。虽省下不少时日,但极为艰辛。”郑凤炽缓缓说道。
“那山中道旁,我郑家亦设有几处驿站,专为我郑家商队歇息所用。说是我郑家商道亦无不可。”郑旭补充说道。
杨二听了郑家父子之言后,站起身来在案几后来回踱了几步,正色的说道:“郑公此来助我,可专一负责我府商务,持我晋王府手令行商全国,我意将此处所产解池精盐行销全国。这山中郑家商道必为我所用。”
此言一出,郑家父子忙起身施礼,道:“我郑家愿为晋王殿下驱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好!”杨二此时很是振奋,“裴主簿,即可派人随郑家老仆勘测商道,那处修桥、那处建馆、那处挖洞、栈道能否通行大队等都要给画出山形图本,清清楚楚。”
“主公放心,此事重大,下官当亲自去办。”裴蕴起身大声说道。
随后,杨二就郑家其他各州府商路、店铺、粮食、生丝等生意做了番问询,郑家父子一一做了回答。杨二对郑家行商渠道和实力有了进一步了解,正如老裴头所说,郑家能在这个时代将商业作的如此之大,算得上大隋首富了。杨二对郑家的投靠甚是满意。以商为优则仕的转型,对郑家来说真可谓光宗耀祖了,家中后人能出仕作官光耀门楣,万金可换,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此时的盐场在劳模刘炫的管理下,盐场的成盐已经达到10万斤了,好在雨季尚未到来,不过也快了,最多再有一个月,这储存在地窝子里的盐必须尽快售卖到各地。郑家的渠道将全力配合,大大缓解了囤盐压力,盐场也要作好迎接雨季的到来了。
朝中的事情不知进展的怎样呢?
将盐场出产的精细白盐销售渠道和职业经理人一事处理完了,杨二眼望着长安的方向思虑了起来。这个年代信息沟通不畅真是最不习惯之处,还有,有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化团队了。这个天下可不是仅仅只有京师那边的一点破事儿,河北、山东、陈朝、突厥、西域等等这些地方都有什么事情发生,对自己就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如果在京师还能从朝堂上听得一些,现在可是什么都不知道啊!要构建这么个覆盖广泛的信息情报网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算是某些情报送到手上已经是1个月甚至是2个月前的事情了,但至少自己知道那远方之地发生了什么。至于即时性先不作考虑了。我得找出个人来专职负责这块,找谁呢?按理说,那徐茂公智计百出算得上一个作情报工作的人才,但此人是个道士,成天游走各地,江湖气太重,可作阵前随军军师,作这幕后情报工作显得不太合适。那老太傅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倒是非常理想的人选,不过其奸险无比,做大了不好控制,在原来的历史中他最终可是大隋朝的掘墓人,想到这儿杨二都觉得脑后发凉。此人可作平衡朝堂各方势力的重要朝臣,权位不能重,仅此而已!既然人品太差的宇文化及不能用,那谁合适呢?杨二在账外吹着解池的湖风,慢慢的散着步,边走边想。身后的护卫亲随离得20步开外,慢慢跟随着,不敢打搅。
刘文静?一个名字突然跳了出来。此人在唐朝刚建立时就投了李渊,此时应该不到30岁,年龄正好,被看作是初唐第一谋臣,足智多谋,却不显山不露水,后被李渊猜忌冤杀。这人可用!
杨二想到此人,掂量了下,觉得此人是掌管自己晋王府军情司的最佳人选。于是,赶紧回到大帐中,伏案疾书家中大司马太傅宇文述,让其立刻找寻刘文静其人,大致就在京师附近以西的武功县。那里可有刘家大宅,刘家因前朝战乱由南方迁居于此已数代。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刘文静此时应该是一个县令,还未发迹。书信中连同修建中条山商道一事均做详细说明,顺便连同一封给父皇母后的家书一道,派亲卫快马送至京师不提。
裴蕴急步迈入大帐向杨二施礼。杨二让他到案前,指着地形图对着裴蕴讲道:“裴先生你看,我欲组建运盐商队往平陆县城,以该地为中转站将盐运往洛阳售卖。以后将在洛阳为中心建立盐仓库或是粮仓库进而向周边各州调剂盐粮之用。也可作为以后征南陈统一全国的后勤保障基地。”说着抬头看向裴蕴。裴蕴看着地图,不住的点头。心说晋王千岁真是看得长远,那洛阳正是出于全国中心,如若兴建大型储粮储盐仓,则不管任何地方缺粮盐都可从该处大仓调运支援,乃是一步长远之棋。
“但如今这里。”杨二指了指中条山这几个字。“此山横亘在我解池和平陆之间,至少现在是盐道不通啊!”杨二亲叹一声。
“殿下之意是要。。。。。”
“对,本王欲征集民夫于山中开出一条盐道来,此盐道需能4马并行。此道不仅是盐道也是粮道更是打通太行山以西,南北的商道。有了这条通路今后中原物资可直通潞州、北上晋阳,对我今后征伐北突厥亦有无尽的好处。”杨二说着站了起来。心想,古人就是在这道路修建上不甚努力,导致眼光狭窄,就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殿下,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啊!这中条山南北近150里,其间沟壑林立,山中河流众多,开通此路甚是不易啊!”裴蕴被杨二的一番话震住了,不禁提醒道。这裴蕴祖居河东闻喜县,在潞州以北,对这周边的大山还是略知的。比如东面的太行王屋,南面的中条山等,从闻喜县往南方中原的商道都是从太行山中绕行到冀州平原后再转头南下的,多了近两月的行程。要么就是先往西到潼关后,再出关南下,也要绕行1个半月方能抵达黄河以南的中州洛阳,不管如何,均是非常的不易。如若直接打通中条山则可直通洛阳。其实整个山西就与中原大地更加相融了。
“我意已决,京师那边我自有书信向父皇呈请,调派长安筑路工匠征集民夫到此。朝廷尚书省也会为此调拨筑路经费。裴先生即可调派人手寻找本地向导,征集本地民夫。待长安人钱到来即可开工。”杨二对裴蕴说道。
裴蕴点头道:“下官这就按殿下之意行事,指派专人负责筑路一事,下官亦将亲自前往山中探寻最佳路径,是为前期准备,殿下勿忧!”裴蕴觉得在这晋王手下自己所学全然能够派上用场,这条路一旦打通,自己也将随之立下万世之功啊!此时裴蕴一脸激动之状,就要转身出账。
“且慢!”杨二突然想起一事,赶紧唤住欲往外走的裴蕴。
“殿下还有何吩咐?”裴蕴转头看向杨二。
“烦请裴先生择一擅言之士,速速前往冀州临城,务必将临城李春请到此处,那李春极擅筑桥修路。有他筑桥,桥将千年不毁。”杨二此时想到了那建桥的古代大拿,他经手修建的赵州桥可是真真的存在了千年,而且还能正常使用,那可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啊!放在这时不用实在可惜了。
“下官这就去安排,定将这李春请到殿下账前。”裴蕴这才转身出账,他要赶紧去安排合适的人手,这盐场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刘炫打点,方可缓上一口气,这下子事情可是多了起来。
裴蕴正在低头思考,却迎面走来三人,领头一人正是自己的叔父裴世矩。裴蕴正要上前答言,那裴世矩却先开口对他说道:“主簿在此正好,随我进账面见殿下,正要寻你来。”说完不在管裴蕴,直直的就要掀帘入账。裴蕴此刻不得不紧跟着再次进账听议。他是行军主簿,事无大小均与他的职责相关。
“远远的就听见裴公声音,此番前往冀城县可有收获?”找听到裴世矩的声音,杨二已经起身往账门走,迎面裴世矩便进的账来。杨二笑着问道,同时看到他身后两人,心中已然有底了。
裴世矩轻轻一笑,拱手道:“禀千岁殿下,老臣此去不辱使命,已将那世代为商的郑家家主及其子为殿下请来。”裴世矩说完转身将身后两人往杨二身前引荐道:“殿下,这就是郑家家主郑凤炽及其子郑旭,上前见过晋王千岁。”
“小民拜见晋王千岁。”二人忙上前下跪说道。
“快快请起,有劳郑家主跑这一趟。想本王之意裴公已经告知家主及郑公子,本王创业初始不知可愿助我。”杨二客气了一番,算是给了那郑家父子好大一个面子。
“王爷,我郑家时代行商,也有子弟以功名出仕,但受限于出生,往往不得意。今蒙王爷慧眼高看我等,不以我郑家商户出生为贱,我河东郑家一族愿尽捐身家以报王爷之恩。”郑家父子说罢纳头再拜。
杨二忙亲手将郑凤炽扶起,顺势说道:“来来来,坐下讲话。”手势一挥,示意二裴也在一旁坐下。账外护卫亲兵忙将茶水送了上来。
“郑公,既愿助我,我封郑公为我晋王府别驾,令公子郑旭年少,先为我府中从事,皆受我主簿官裴蕴节制。”说到这里,裴蕴起身与二郑见礼。
“郑公,本王知你为商多年,由此前往中州洛阳可有商道?”杨二招呼众人喝茶,同时很随意的问了一句。
“禀告王爷,由河东之地往南方之商道有两条官道,分别是东出太行入冀州在南行。一是出潼关走司隶入洛阳。此两条官道艰险不说且甚是长远。其他行商之人我不管,我郑家商队每次皆穿越中条山小道直入中州。虽道路艰险但可省时一月以上,时间也是成本啊!为商者不得不算。”郑凤炽放下茶碗,款款答道。
“哦?那中条山中原已有商道?”杨二和裴蕴此时心中都不觉一震。如果有商道的话,那简直是天助我也!我要做的就是将其简单拓宽,拓直那要容易得多。杨二和裴蕴相视而笑。
“有却是有,不过多有商人不愿行走,其道颇为荒抚,险窄不平。尤其是那山中道路多有尖石,极易伤及马蹄,颇损马力、且道路两旁多有峭壁悬崖,稍有不慎人马皆跌死矣!每次我郑家商队出入此道皆有家中三代老仆亲自带领,多停慢走才可无事。那山的那头即是平陆县,我郑家有专设驿馆可作修整,每次必修整三日方才渡河去那中州之地。虽省下不少时日,但极为艰辛。”郑凤炽缓缓说道。
“那山中道旁,我郑家亦设有几处驿站,专为我郑家商队歇息所用。说是我郑家商道亦无不可。”郑旭补充说道。
杨二听了郑家父子之言后,站起身来在案几后来回踱了几步,正色的说道:“郑公此来助我,可专一负责我府商务,持我晋王府手令行商全国,我意将此处所产解池精盐行销全国。这山中郑家商道必为我所用。”
此言一出,郑家父子忙起身施礼,道:“我郑家愿为晋王殿下驱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好!”杨二此时很是振奋,“裴主簿,即可派人随郑家老仆勘测商道,那处修桥、那处建馆、那处挖洞、栈道能否通行大队等都要给画出山形图本,清清楚楚。”
“主公放心,此事重大,下官当亲自去办。”裴蕴起身大声说道。
随后,杨二就郑家其他各州府商路、店铺、粮食、生丝等生意做了番问询,郑家父子一一做了回答。杨二对郑家行商渠道和实力有了进一步了解,正如老裴头所说,郑家能在这个时代将商业作的如此之大,算得上大隋首富了。杨二对郑家的投靠甚是满意。以商为优则仕的转型,对郑家来说真可谓光宗耀祖了,家中后人能出仕作官光耀门楣,万金可换,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此时的盐场在劳模刘炫的管理下,盐场的成盐已经达到10万斤了,好在雨季尚未到来,不过也快了,最多再有一个月,这储存在地窝子里的盐必须尽快售卖到各地。郑家的渠道将全力配合,大大缓解了囤盐压力,盐场也要作好迎接雨季的到来了。
朝中的事情不知进展的怎样呢?
将盐场出产的精细白盐销售渠道和职业经理人一事处理完了,杨二眼望着长安的方向思虑了起来。这个年代信息沟通不畅真是最不习惯之处,还有,有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化团队了。这个天下可不是仅仅只有京师那边的一点破事儿,河北、山东、陈朝、突厥、西域等等这些地方都有什么事情发生,对自己就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如果在京师还能从朝堂上听得一些,现在可是什么都不知道啊!要构建这么个覆盖广泛的信息情报网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算是某些情报送到手上已经是1个月甚至是2个月前的事情了,但至少自己知道那远方之地发生了什么。至于即时性先不作考虑了。我得找出个人来专职负责这块,找谁呢?按理说,那徐茂公智计百出算得上一个作情报工作的人才,但此人是个道士,成天游走各地,江湖气太重,可作阵前随军军师,作这幕后情报工作显得不太合适。那老太傅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倒是非常理想的人选,不过其奸险无比,做大了不好控制,在原来的历史中他最终可是大隋朝的掘墓人,想到这儿杨二都觉得脑后发凉。此人可作平衡朝堂各方势力的重要朝臣,权位不能重,仅此而已!既然人品太差的宇文化及不能用,那谁合适呢?杨二在账外吹着解池的湖风,慢慢的散着步,边走边想。身后的护卫亲随离得20步开外,慢慢跟随着,不敢打搅。
刘文静?一个名字突然跳了出来。此人在唐朝刚建立时就投了李渊,此时应该不到30岁,年龄正好,被看作是初唐第一谋臣,足智多谋,却不显山不露水,后被李渊猜忌冤杀。这人可用!
杨二想到此人,掂量了下,觉得此人是掌管自己晋王府军情司的最佳人选。于是,赶紧回到大帐中,伏案疾书家中大司马太傅宇文述,让其立刻找寻刘文静其人,大致就在京师附近以西的武功县。那里可有刘家大宅,刘家因前朝战乱由南方迁居于此已数代。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刘文静此时应该是一个县令,还未发迹。书信中连同修建中条山商道一事均做详细说明,顺便连同一封给父皇母后的家书一道,派亲卫快马送至京师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