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微博账号,一个叫:苏轩冕,另一个叫:苏大nc粉。
看账号名字,就知道各自的用途,首先来说“苏轩冕”以后就是他本尊账号了,向新浪提交了认证,然后用报社的官微艾特#苏轩冕,庆贺我们报社的王牌作家开通微博了,希望能够在我们报纸上,连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回复:梦溪小谈#共勉,加油jpg#
弄完这些苏轩冕开始造作了,忽然他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苏大nc粉这个账号,是新号,会不会让人误会这是我小号?不能让热让你产生这样的误会。”
随机,苏轩冕在网上买了个账号,28软妹币,本来剁手网就有这项业务,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被清查了,所以我们的小苏同学还费了番功夫。账号有3年的博龄的的,虽说关注的粉丝只有几十个人,但看上去就是个普通账号。
买来第一件事是改名,由于“苏大nc粉”被自己暂用了,所以只好改为“苏大的忠实粉丝”,也低调了点。
开搞,苏轩冕噼里啪啦在手机上戳字,明明就是戳屏幕,却硬生生的被苏轩冕搞出了敲机械键盘的气势,灵感爆发
[我必须要反驳一番,本来我不喜欢上网打很多字,看我这个账号就知道,三四年了基本上都是转发和点赞,但今天我不得不站出来了,我不能眼见一篇杰作,因为无人解读,让其蒙尘。
首先在解说前,我先给各位介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拉康,他可以说是欧洲最受争议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用语言结构弗洛伊德,还有提出镜像阶段论。我没有跑题。《失窃的信》看上去好像很儿戏,实际上其中的人物描述,是完全吻合拉康的精神分析。
小说一共只有两个场景,一是皇宫,二是d部长的家,其中这两个场景反复而又无持续的出现,同时能够回看过小说的朋友应当也知道,整体故事又是由两个窃信剧情构成。
部长窃取了女王的信,而杜宾窃取了部长的信,两个窃取都是在正大光明的角度下进行,拉康的精神分析主要涵盖:无意识、语言与结构,镜像及其主体三角结构,秩序等。
精神分析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尽量往简单的说,信所在什么地方,是无意识的,主要取决于持有它的人,所以人就是主题,那么小说中的主体有国王、王后、部长、警察局长和杜宾。]
“可把我牛逼坏了,我叉会腰。”苏轩冕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喘口气。
他还发现及时是不回复,微博发帖也是有字数限制的,所以在手机上创建了个文本,把以上内容全部复制到自己文本上,嘬了一口咖啡,继续撸。
[我们将这些主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体(什么也没有看到):警察、警察局局长。
第二类主体(看见第一类主体什么也没有看见,因此误以为隐藏了自己要隐藏的东西):女王、d部长。
第三类主体(看见谁都可以拿走那件必须隐藏但又无处隐藏的东西):部长、杜宾。
三类主体呈完整的三角结构。
以上透过三类主体我们能够清晰的发现一点,信作为无意个体,其表现在于主体的决定,任何持有信的主体,或者更准确地说,任何被信持有的主体,都必然表现出某种特定的盲目,既命运是一团迷糊,除了周围,你看不见任何失误,而你所知的所有事物,也是在你身份范围内。
也就是说,随着信在主体间流转,“盲目”这个镜像,便在相应的主体身上“自动重复”,犹如完完全全的重合拉康的语言分析。
根据持信或被信持有必然盲目,当杜宾作为第三主体,在持有信或者被信持有后,他也应该表现出特定的盲目,但在小说中并未见,准确而言杜宾跳出了第三类主体的盲目,反而出现第四类,这就是杜宾作为高智商的证据,
从几处课件,杜宾是精神分析的大家,他清楚警察局局长以及部长,甚至于包括他自己是作为盲目的主体,所以他能够跳到第一以及第二类主体思考,并且随时跳出自身的第三类主体。]
苏轩冕书写速度慢了下来,因为时不时需要查探资料,他写的所有东西可都不是胡诌,在地球拉康用坡先生的《失窃的信》作为例证,和另一位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德里达进行了非常著名的大辩论,而关于失窃的信,更加是被两位大师分析个辩。
这个世界依旧存在德里达和拉康,但因为没有爱伦坡存在,也更加不可能有《失窃的信》这篇小说,因此著名的辩论自然也没有,苏轩冕写的东西也就是这两位大师的一些零碎。
[“……这样恶毒的计策如果配不上阿尔特拉厄,也配得上蒂埃斯特了。”在小说结束,叙说了杜宾在给部长的空白假信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此时能够看做杜宾被假信持有人,或被信持有的主体,他更加期待,“夺回信的王后面对部长的威胁将寸步不让,但自以为抓住了王后把柄的部长将有恃无恐。当对质的那一刻到来时,部长将拿出这封信,但那时他将读到那句留言。而且他会认出杜宾的笔迹。这就是杜宾期待的,他将在想象中见证这戏剧性的一刻,即使他不能在这一刻身临其境。”
但这一刻真的会到来吗?并不会,从小说一开始,d部长当着女王的面拿走信件,并且把信件放在信夹上,就能够看出,他是个赌徒性格的人,赌徒性格会不顾一切,但他在和女王摊牌钱,一定会事先检查自己的底牌,当他发现是杜宾将信窃取之后,他一定会采取报复行动,这就是杜宾被信持有之后的盲目。
小说中所有人的选择,所有人的盲目都无比贴合了其本身的身份以及性格、认知。
杜宾随时进入第一类以及第二类主体,并且跳出第三类主体是杜宾厉害的地方。
而最后在被假信持有后,也展现出了盲目,这就是作者厉害的地方。
综上所述,《失窃的信》是一篇杰作,而杜宾的聪明并非是通过强行降智商来达到。
欢迎讨论。]
看账号名字,就知道各自的用途,首先来说“苏轩冕”以后就是他本尊账号了,向新浪提交了认证,然后用报社的官微艾特#苏轩冕,庆贺我们报社的王牌作家开通微博了,希望能够在我们报纸上,连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回复:梦溪小谈#共勉,加油jpg#
弄完这些苏轩冕开始造作了,忽然他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苏大nc粉这个账号,是新号,会不会让人误会这是我小号?不能让热让你产生这样的误会。”
随机,苏轩冕在网上买了个账号,28软妹币,本来剁手网就有这项业务,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被清查了,所以我们的小苏同学还费了番功夫。账号有3年的博龄的的,虽说关注的粉丝只有几十个人,但看上去就是个普通账号。
买来第一件事是改名,由于“苏大nc粉”被自己暂用了,所以只好改为“苏大的忠实粉丝”,也低调了点。
开搞,苏轩冕噼里啪啦在手机上戳字,明明就是戳屏幕,却硬生生的被苏轩冕搞出了敲机械键盘的气势,灵感爆发
[我必须要反驳一番,本来我不喜欢上网打很多字,看我这个账号就知道,三四年了基本上都是转发和点赞,但今天我不得不站出来了,我不能眼见一篇杰作,因为无人解读,让其蒙尘。
首先在解说前,我先给各位介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拉康,他可以说是欧洲最受争议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用语言结构弗洛伊德,还有提出镜像阶段论。我没有跑题。《失窃的信》看上去好像很儿戏,实际上其中的人物描述,是完全吻合拉康的精神分析。
小说一共只有两个场景,一是皇宫,二是d部长的家,其中这两个场景反复而又无持续的出现,同时能够回看过小说的朋友应当也知道,整体故事又是由两个窃信剧情构成。
部长窃取了女王的信,而杜宾窃取了部长的信,两个窃取都是在正大光明的角度下进行,拉康的精神分析主要涵盖:无意识、语言与结构,镜像及其主体三角结构,秩序等。
精神分析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尽量往简单的说,信所在什么地方,是无意识的,主要取决于持有它的人,所以人就是主题,那么小说中的主体有国王、王后、部长、警察局长和杜宾。]
“可把我牛逼坏了,我叉会腰。”苏轩冕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喘口气。
他还发现及时是不回复,微博发帖也是有字数限制的,所以在手机上创建了个文本,把以上内容全部复制到自己文本上,嘬了一口咖啡,继续撸。
[我们将这些主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体(什么也没有看到):警察、警察局局长。
第二类主体(看见第一类主体什么也没有看见,因此误以为隐藏了自己要隐藏的东西):女王、d部长。
第三类主体(看见谁都可以拿走那件必须隐藏但又无处隐藏的东西):部长、杜宾。
三类主体呈完整的三角结构。
以上透过三类主体我们能够清晰的发现一点,信作为无意个体,其表现在于主体的决定,任何持有信的主体,或者更准确地说,任何被信持有的主体,都必然表现出某种特定的盲目,既命运是一团迷糊,除了周围,你看不见任何失误,而你所知的所有事物,也是在你身份范围内。
也就是说,随着信在主体间流转,“盲目”这个镜像,便在相应的主体身上“自动重复”,犹如完完全全的重合拉康的语言分析。
根据持信或被信持有必然盲目,当杜宾作为第三主体,在持有信或者被信持有后,他也应该表现出特定的盲目,但在小说中并未见,准确而言杜宾跳出了第三类主体的盲目,反而出现第四类,这就是杜宾作为高智商的证据,
从几处课件,杜宾是精神分析的大家,他清楚警察局局长以及部长,甚至于包括他自己是作为盲目的主体,所以他能够跳到第一以及第二类主体思考,并且随时跳出自身的第三类主体。]
苏轩冕书写速度慢了下来,因为时不时需要查探资料,他写的所有东西可都不是胡诌,在地球拉康用坡先生的《失窃的信》作为例证,和另一位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德里达进行了非常著名的大辩论,而关于失窃的信,更加是被两位大师分析个辩。
这个世界依旧存在德里达和拉康,但因为没有爱伦坡存在,也更加不可能有《失窃的信》这篇小说,因此著名的辩论自然也没有,苏轩冕写的东西也就是这两位大师的一些零碎。
[“……这样恶毒的计策如果配不上阿尔特拉厄,也配得上蒂埃斯特了。”在小说结束,叙说了杜宾在给部长的空白假信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此时能够看做杜宾被假信持有人,或被信持有的主体,他更加期待,“夺回信的王后面对部长的威胁将寸步不让,但自以为抓住了王后把柄的部长将有恃无恐。当对质的那一刻到来时,部长将拿出这封信,但那时他将读到那句留言。而且他会认出杜宾的笔迹。这就是杜宾期待的,他将在想象中见证这戏剧性的一刻,即使他不能在这一刻身临其境。”
但这一刻真的会到来吗?并不会,从小说一开始,d部长当着女王的面拿走信件,并且把信件放在信夹上,就能够看出,他是个赌徒性格的人,赌徒性格会不顾一切,但他在和女王摊牌钱,一定会事先检查自己的底牌,当他发现是杜宾将信窃取之后,他一定会采取报复行动,这就是杜宾被信持有之后的盲目。
小说中所有人的选择,所有人的盲目都无比贴合了其本身的身份以及性格、认知。
杜宾随时进入第一类以及第二类主体,并且跳出第三类主体是杜宾厉害的地方。
而最后在被假信持有后,也展现出了盲目,这就是作者厉害的地方。
综上所述,《失窃的信》是一篇杰作,而杜宾的聪明并非是通过强行降智商来达到。
欢迎讨论。]